Ⅰ 物權法的相鄰權是什麼意思
相鄰權指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處理相鄰關系時所享有的權利。具體來說,在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間,任何一方為了合理行使其所有權或使用權,享有要求其他相鄰方提供便利或是接受一定限制的權利。相鄰權實質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和延伸。
「相鄰」意味著只要他人不動產的使用對自己不動產的使用產生影響,或者說對本人不動產的使用影響到他人不動產使用的整個輻射面積和空間,都可稱作「相鄰」。如建物區分所有中,一樓產生噪音,六樓被感知,仍可謂一樓與六樓相鄰,可徑直基於相鄰關系行使相鄰權。如溫豐文先生在論述區分所有中對他人專有部分之使用請求權時說:「使用請求權行使之對象,不以物理上前後左右或上下相鄰接之專有部分為限,在物理上縱未鄰接,只要是建物維護或修繕之必要范圍內,亦得對之行使。」
Ⅱ 物權法相鄰權的禁止
《物權法》第七章 相鄰關系 第八十四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八十五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八十六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九十條 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Ⅲ 《物權法》的相鄰關系是怎樣的
)《物權法》中的相鄰環境關系
《物權法》對相鄰環境關系有明文規定,這反映了現代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在《物權法》的「所有權篇」中,設立了相鄰關系制度。其主要功能,是平衡協調不動產相鄰各方的利益關系,防止出現一方不正當行使不動產權利,損害相鄰權利人利益的現象,以實現相鄰各方共同生存、共同發展。例如,建造一座大樓,應當注意到周圍居民的採光、通風等權利;工程施工時,應當盡量減少排放雜訊。
相鄰關系表現在許多方面,相鄰環境關系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包括因用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產生的相鄰環境關系。《物權法》第89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物權法》第90條,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這兩條規定不僅吸收了傳統民法關於相鄰關系的規定,而且反映了現代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落實這些規定,有利於發展生產、方便生活,也為解決相鄰權利人之間的環境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
三、《物權法》對《民法通則》在相鄰環境關繫上的繼承和發展
(一)《物權法》對《民法通則》的繼承
《物權法》第84條繼承了《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的要求,以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為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上列原則要求,處理不動產相鄰關系中,應當注意充分發揮不動產的經濟價值,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相鄰各方關系和諧,同時還應當注意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物權法以私人自治為基本原則,以誠實信用為補充。不動產相鄰關系主要內容是容忍,即不動產權利人因相鄰關系而在行使其權利時受到某些限制,此即本條所謂的「正確處理相鄰關系」。相鄰關系以不動產權利人的容忍義務為主要內容,從另一方的角度而言是一種權利,因此也稱為「相鄰權」。
在相鄰關系的種類上,《物權法》繼承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的種類,具體包括:因土地、山嶺、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的使用或所有而產生的相鄰關系;因宅基地的使用而產生的相鄰關系;因用水、排水產生的相鄰關系;因修建施工、防險發生的相鄰關系。
(二)《物權法》對《民法通則》的發展
1、相鄰關系法律淵源
《物權法》第85條規定,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本條規定了兩類相鄰關系的法律淵源:制定法和習慣。
制定法包含法律和法規。涉及相鄰關系的法律,例如,《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污水排放問題。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例如,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2條第2款規定,在承包地內種植林木等給相鄰方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依法予以補償。又如,《天津市物業管理條例》第34條規定,業主使用物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在供水、排水、通風、採光、通行、維修、裝飾裝修、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按照有利於物業安全使用、外觀整潔以及公平合理、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則,處理相鄰關系。符合國家法律規定或者經過行政機關許可而實施的行為,如果損害相鄰不動產權利人,該權利人同樣可以基於相鄰關系主張採取相關措施停止侵害、排除妨害和賠償損失等。
習慣是指不動產所在地的習慣。不動產所在地的習慣作為法律淵源,其前提是制定法對於相關法律問題沒有明確規定。例如,對於屋檐滴水,究竟如何處理妥當,各地習慣不同。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既可參照各地習慣處理。對於習慣,應當注意其區域限制,同時還應當注意其時間限制,注意習慣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對於習慣內容,由主張該習慣之人負舉證責任。
2、通風、採光和日照相鄰關系
《物權法》第89條規定,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該條的通風,是指天然通風,不包括空氣交換機等設施進行的通風。採光是指自然採光,不包括人工採光。日照,是指太陽照射。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速度加快,住宅建設用地供應趨緊,加之一些城市在對新建住宅樓規劃審批環節中存在漏洞,有些開發商違規施工,超規劃建設,導致新建住宅樓層數過高,密度過大;有些人甚至為求便利,私搭亂建,影響相鄰建築的通風、採光,使基於「陽光權」引發的糾紛日益增多。《物權法》對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作出明確規定,為公民維護「陽光權」提供了法律依據,既為重新界定和審視和諧的鄰里關系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標准,也將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諸多擾鄰問題從道德層面上升到了法制層面。
3、排污相鄰關系
《物權法》第90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該條是關於有害物質的規定,所謂有害物質就是固體廢氣物、污染物以及不可量物。固體廢氣物、污染物以及不可量物的排放,關系公共環境,其排放應當符合國家規定。
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大到全球的環境污染危機,小到相鄰關系之間的排污糾紛,而且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因此,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有利於制止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4、《物權法》為環境資源立法留有空間
總體上看,《物權法》作為一部財產法,對明晰產權關系、發揮物的效用、激發廣大人民創造財富的熱情將發揮巨大作用。對強化物權後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立法機關予以高度重視,在《物權法》中做了諸多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規定。 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物權法》畢竟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以產權為中心的財產關系的基本法律,它不可能承載更多的使命和責任,也代替不了環境資源立法。盡管《物權法》中做了一些有利於環境保護的規定,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為了推進環境和資源保護事業,今後必須進一步強化環境法治,而《物權法》第8條「其他相關法律對物權另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的規定,為今後環境資源法的制度創新留下了空間。
總之,在《物權法》中相鄰環境關系的提出及其發展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它既是相鄰關系制度適應時代要求的產物,又是實現公民環境權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還是規范和諧有序的社會生活的重要法律保障。
《物權法》第84條和第85條分別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Ⅳ 怎樣理解物權法相鄰和共有
物權法對相鄰關系原則的規定,揭示了相鄰關系的本質特徵。首先,相鄰關內系是法定的。一是體現容在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不動產權利人的避免妨害之注意義務;二是體現在不動產權利人在非使用鄰地就不能對自己的不動產進行正常使用時,有權在對鄰地損害最小的范圍內使用鄰地,鄰地權利人不能阻攔。但是如果這種使用給被使用的鄰地權利人造成了損害,則應進行賠償。這就是「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要求。
共有是指多個權利主體對一物共同享有所有權。共有的主體稱為共有人,客體稱為共有財產或共有物。各共有人之間因財產共有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稱為共有關系。
Ⅳ 物權法-相鄰權糾紛規定
鄰里糾紛應該包括相鄰權糾紛!\r\n 鄰里糾紛,可以是一般民事權利義務糾紛,也回是可以是由此產生的行政治安糾答紛或刑事糾紛;\r\n 相鄰權糾紛,在物權法上是相鄰關系糾紛,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其僅指雙方在不動產上所發生的糾紛!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遵守相應的容忍義務!
Ⅵ 物權法第84條第二款-相鄰權糾紛
物權法84條只有一款,並不存在第二款。
物權法
第八十四條【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Ⅶ 民法總則對相鄰的物權是怎樣規定的
您好,我國《民法總則》中沒有相鄰關系的規定,我國《民法通則》對於相鄰版關系的規定,主要是第權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Ⅷ 《物權法》中與相鄰權有關的法條都有哪些
《物權法》中與相鄰權有關的法條:
根據《物權法》第七章相鄰關系規定如下,
1、根據第八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2、根據第八十五條規定,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3、根據第八十六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4、根據第八十七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5、根據第八十八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6、根據第八十九條規定,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7、根據第九十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
8、根據第九十一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9、根據第九十二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8)物權想鄰法擴展閱讀:
《物權法》中相鄰關系的特徵
1、相鄰關系的主體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動產所有人、用益物權或佔有人;
2、相鄰關系的客體主要是行使不動產權利所體現的利益。相鄰各方在行使權利時,既要實現自己的合法利益,又要為鄰人提供方便,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
3、相鄰關系依附於不動產,但不因不動產所有人或者佔有人的變更而變更;
4、相鄰關系因種類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內容。但基本上是相鄰一方有權要求他方提供必要的便利,他方應給予必要的方便。所謂必要的便利,是指非從相鄰方得到便利,就不能正常行使其所有權或使用權;
5、相鄰權的行使必須以相鄰權利人取得必要的便利為限度,不得借口行使相鄰權去損害相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超過必要限度的,相鄰權利人有權拒絕提供這種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