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識產權的控制權通過對目標公司股權並購後取得,由於並購的失敗,知識產權的保護何從體現
無論雙方合作是否實際成功,雙方在合作協議中都應有保密約定,該約定包括的在談判中專知悉對方的屬商業秘密應當保密,否則承擔法律責任。此案中,上汽如果沒有非法泄露或利用在談判中知悉的對方的商業秘密就不存在侵權的問題。
B. 企業並購盡調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有哪些
知識產權盡職調查一般包含以下七個步驟。
一、掌握並購目的
知識產權律師首先要與並購方討論並購在知識產權方面要達到的商業目的和未來的商業計劃,必須清楚地了解客戶期望從此次交易中獲得何種資產和對這些資產使用方式。當然,知識產權律師主要關注的是專利技術、商標和著作權等無形資產。根據並購目的,律師完成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就該交易能否滿足客戶要求提交報告。
二、確認並購的交易結構
股權並購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相對簡單,交易成本較低。因為在股權並購中,目標公司擁有的所有資產將自動轉移給買方。但即使如此,仍然需要審查:目標公司是否真的擁有或者有權利使用那些運營某種商務必不可少的知識產權資產?目標公司股權控制的改變是否終止了某些重要的知識產權許可?
資產並購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相對復雜。不但要審查目標公司對每一個專利、商標、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是否擁有所有權或使用權,還必須弄清楚其是否有權轉讓或許可他人使用,這些轉讓和許可是否要受限於某些條件,同時在交易過程中還需要針對目標公司每一個知識產權准備單獨的轉讓或許可協議,必須考慮不同國家對協議的條款和生效有不同的要求,如要求相應的知識產權當局批准或備案等。
三、審查知識產權的有效性
對所涉專利問題,要注意審查企業是否按時繳納專利年費以維持其專利權的有效性,必要時可通過查詢專利登記薄來確定盡職調查時的法律狀態,審查其是否被無效,或因其他原因失去專有權。特別要注意審查商標有效期及其是否在期限屆滿前申請續展並獲批准。
四、分析知識產權的真正權利人
以專利為例,以目標公司作為申請人或專利權人申請的專利,可能是其員工發明的,需要審查勞動合同中對此是否有約定:如果有約定,就根據勞動合同中的約定來確定誰擁有專利;如果沒有約定,就應根據《專利法》的相關規定來看其是否屬於職務發明並確定其歸屬。有時也需要審查發明人與目標公司的關系(發明人不是目標公司職員的情況),也許發明人才是真正的權利人,而表面上的專利權人並不真正擁有該專利。對於合作開發和委託開發的專利技術,首先審查是否有雙方約定,有約定從其約定,無約定的委託開發其專利權屬於受託方,無約定的合作開發其專利權屬於合作各方共有。對於共同擁有專利的情況,一定要審查雙方的合作合同,審查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尤其是對專利轉讓是否有限制性的規定。
版權的歸屬與專利權有一些差別,僅僅是職務作品,其版權由作者享有,單位只有權在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只有當主要是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或者是有合同約定時,職務作品的版權才屬於單位。合作作品的版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不能通過合同來約定由其中的一方享有。
在此要特別重視委託開發和合作開發中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由於著作權不需登記注冊就生效,時有企業並不擁有著作權卻誤以為自己是著作權人,因此,企業是否真正擁有著作權,往往還需多方核查。如果某產品是與他人合作開發,合作合同中關於著作權歸屬又無清晰的界定,就存在發生糾紛的可能。筆者曾代表一家著名大型跨國集團對中國一家從事手機外殼設計的公司作知識產權盡職調查。調查中發現,該公司主要以接受委託和合作的方式開展業務,其設計產品的版權和專利權的權屬關系非常復雜。有關權利歸屬的約定共有9種類型,有的約定比較清楚,可操作性強,而有的約定極其不確定。例如其中一種委託合同約定:在委託方付清所有的設計費前,所有的版權和專利權屬於受託方;付清設計費後,委託方就其接受的所有設計享有知識產權;對於沒有被委託方接受的設計,六個月後受託方可以有控制權,但在轉讓給第三方前,必須獲得委託方的書面同意,委託方必須在一周內答復,否則受託方可以處置。表面上看,受託方擁有未被委託方接受的設計的知識產權,受託方對這些設計申請專利和登記版權都是合法有效的,名義上是這些未被接受設計的知識產權所有人,但事實上,只要受託方轉讓其知識產權就需要委託方同意,對方握有絕對否決權,所以其知識產權處於極其不穩定的狀態,受託方並不能自由地轉讓上述設計的知識產權。加之該公司內部檔案記錄缺失,無法確定以該公司名義申請的專利和登記的版權的真正所有人。鑒於此種知識產權極度不確定的狀態,筆者在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後建議否決該項並購,客戶採納了律師意見,最後放棄了收購該公司。
五、審查知識產權的范圍,確定是否符合客戶並購的目的和是否能夠有效地為客戶所實施
以發明專利為例,作盡職調查時不僅要看目標公司是否擁有發明專利,有時還要研究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由於專利的權利要求書寫得不完備,而令收購企業放棄收購的事例也並不少見。權利要求書不完備會使專利保護范圍過窄,令競爭者很容易繞過該項專利,在市場上形成激烈的競爭。遇到這種情況,該專利預期的長遠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就並不會象並購時的市場表現那樣好。一旦競爭對手通過研究已經公開的專利說明書,找到替代專利的方法,其競爭優勢將不復存在。另一方面,對於並購中特別需要的專利或待頒專利,不但要研究其授權狀態或授權後被宣告無效的可能性,還要弄清楚,即使擁有該項有效專利後,該專利的實施是否仍然需要從競爭企業獲得其它核心專利的許可。如果存在這種可能性,就必須對收購價格乃至收購的必要性重新作出評估。
在盡職調查中,商標的審查重點在於審查目標公司的商標所核准注冊的商品范圍是否覆蓋了客戶所要從事的商業,目標公司是否擁有客戶所期望開拓的海外市場的商標專用權。要區分目標公司擁有的是商標專有權還是從第三方處獲得的商標使用權。如果是後者,一定要審查目標公司是否有再許可的權利,如果沒有,就要設法從原始商標持有人處獲得商標許可,否則並購可能流產。即使是在股權收購時也要注意,在商標許可協議中是否有股東變更後,商標許可將會收回等類似條款。
假設某公司並購聯想公司下屬的某子公司的資產,其目的就是使自己的計算機標上「聯想」的商標出售,但事實上該子公司只有「聯想」商標許可使用權,並沒有權利許可他人使用「聯想」商標,這時並購的目的就不能實現。
六、考察目標公司是否存在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情形
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之間成為知識產權侵權方,是並購中需要特別注意的。為此,在進行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時,也必須要審查目標公司與他人是否有知識產權的訴訟或糾紛,或其他可能存在的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情形。在了解相關情況後再評估已有的訴訟對目標公司運營的影響和潛在糾紛可能的後果等。如果目標企業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情形,就需要權衡並購目的和侵權後果的輕重。外資企業非常在意目標公司經營的合法性,在筆者代理過的並購案件中,對目標公司的設計軟體、制圖軟體甚至日常辦公軟體是否有合法來源都要求進行審查。
七、起草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報告
盡職調查報告要列明事實,在總結事實的基礎上,闡明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一)知識產權談判和准備收購協議
完成知識產權盡職調查後,知識產權律師在隨後的知識產權談判中,還需要進一步確定知識產權的交易結構,准備收購協議中相關的知識產權交易條款,確保交易安全。
當出賣方僅出賣部分業務,而不是公司全部時,應與目標企業商談知識產權的交易結構,明確出售部分的知識產權與不出售業務部分知識產權,確認收購方所獲知識產權的權利范圍和使用方式,以及目標企業仍繼續使用的知識產權的權利范圍和使用方式。
在收購協議條款中必須包含目標公司對知識產權的陳述和保證。陳述和保證設計、撰寫得越嚴密、越周全就越有利於購買者。只有經過盡職調查,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陳述和保證,保證購買者獲得期望的知識產權。陳述和保證雖然不能對抗第三方,但能夠敦促目標公司履行承諾。
但僅僅依靠陳述和保證,依靠對權利的聲明和放棄是遠遠不夠。在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下,專利和商標的轉讓必須經過知識產權局和商標局的批准後才生效,專利和商標的許可合同也是經過備案後才能對抗第三人。版權的轉讓雖然無需版權局批准,但經過版權保護中心登記變更版權所有人並公告後的公信力才會更強,權利的法律狀態才會更穩定。所以在知識產權談判並准備收購協議時,務必把知識產權轉讓合同的生效或許可合同的備案作為整個交易的前提條件之一。
(二)權利轉移生效的法定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被收購的知識產權必須在相應的知識產權機關里核准並轉移到新公司名下後,新公司才真正擁有這些知識產權。及時登記知識產權所有權的變更對保護知識產權有效性和知識產權實施至關重要。因此,為證實專利、商標或版權的新所有者作為登記所有者,收購方有必要為每項知識產權准備單獨的轉讓文件,以便向相應權利的核准登記機關提交。
筆者曾接手一個由於並購之初沒有知識產權律師參與,並購文件准備不當,導致無法順利實現知識產權轉讓的案子。交易雙方把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寫進了一個總的知識產權轉讓合同里,沒有顧及到專利和版權分由不同的管理機關來負責轉讓的審核和備案,也不知道中國知識產權局要求針對每一個專利要有單獨的專利轉讓合同,而不是由一個總的合同包括所有被轉讓的專利這些知識產權律師所應具備的基本常識。
C.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要達到什麼條件啊
1、企業申請認定來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源上。
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或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3、對企業主要產品或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可以選擇南京貫標認證咨詢有限公司。作為江蘇省一家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集團立足江蘇、面向全國,始終以打造中國最具品牌的認證咨詢機構為目標,秉承「權威、誠信、優質」的經營方針,為客戶提供高效、個性化的服務,?連續多年榮獲江蘇省優秀管理咨詢機構的稱號。
D. 哪些企業在海外並購吃了知識產權的虧
這個問題范圍很大抄,首先向你介紹知識產權的主要類別: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知識產權涉及民事領域、刑事領域。具體到你們企業,首先應分析你們企業的經營性質,然後梳理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如果能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以及弄否利用現有的技術拓展貴司的技術領域等。任何高樓大廈,都是一塊磚瓦逐步砌成,同樣,任何好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也都是一點點完善的。建議貴司法律專員與外聘律師一道,逐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
E. 知識產權入股後專利權是否歸公司所有,如果公司被並購,專利權是否歸並購公司
是的,知識產權必須辦理專利權人變更,成為公司的無形資產。
公司被並購,可以評估這部分資產作價。再辦理權屬轉移到新公司。
F. 2019的特斯拉並購maxwell過程專利價值如何評估
回答如下:
1、採用尋找同類領域企業和交易案例方法,也可以參考訴訟和許可的案例,反推專利價值。例如在通信行業,結合標准必要專利,基本上固定了一個專利的費率,例如高通收取整機的3%-5%作為專利費,這樣基本上高通的專利價值就是一個比較確定的數字,因為每年的許可費收入基本是比較穩定或是可預期的。
2、涉及特斯拉的收購案例,Tesla是向上游的企業進行整合,maxwell提供了汽產電子中比較重要的電容技術,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整合模式。
產業鏈的垂直整合,2019年還有賽靈思從FPGA研發向下游拓展,掌握FPGA在人工智慧領域應用的出口,商業上來說,向下游應用拓展可能會讓自身現有的客戶產生一定的警惕,賽靈思此舉應該是希望通過自身的技術實力形成FPGA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示範應用,擴展整個生態,將來預計會傾向於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與自己的客戶搶市場。
由於技術領域的互補,企業在產業鏈上的垂直整合,其知識產權必然也是互補的。這基本上代表了現階段科技投資的一個風向,國內的華為、oppo和小米等公司也在做產業鏈的垂直整合這類嘗試。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車聯網的快速發展,通信企業的專利觸角也慢慢伸到了汽產廠,而且仍然想沿用整機收費這個模式,這樣的話對於整車廠是一個非常不利的消息。相關細節咨詢,可以尋求聯系 六棱鏡 咨詢團隊。
G. 知識產權類律師和並購IPO律師的差別大嗎,有哪些不同
入行3年的知識產權律師可以說是很年輕,雖然不清楚你說的是專利類的知識產權律師,還是商標類的,但是,不管哪一類,都是先寫專利兩三年或者做商標兩三年再當律師的,入行3年不算多甚至是少的了。
--------------------------------------------------------------------------
知識產權律師的職責是,當發生侵權行為(專利侵權,商標侵權等),負責侵權訴訟、專利無效這些事務的(舉例,A想要無效掉B的一個專利,就找專利律師,同理,C的一個產品被A告了侵權,也是找專利律師)
--------------------------------------------------------------------------
IPO律師是負責金融、股票之類的並購,判斷對方商業行為的合法性啊,對於並購程序的合法性的指導啊,提出意見啊什麼的的,跟知識產權關系不大。
--------------------------------------------------------------------------
互相調崗的話,理論上不太現實,畢竟涉及的領域不同,但是相同點是都有律師執業證,也不是絕對的(怎麼說呢,國內特色吧,但也要看客戶認不認)
H. 受讓與受贈有什麼區別
沒有受贈,在法來律上只有受贈人一自詞。
主要區別是意思不同
受贈人,法學通用術語。在伊斯蘭教法中,指有資格接受贈與者。原則上任何人均有權接受贈與。但如系未成年者或精神病患者,應由法定監護人(如父親)代為接受和保管贈與之財物,否則無效。
通俗的講,「受讓」與「轉讓」相反,但又不可分。轉讓是某人把某物(可以是合約、股份、或具體物品等)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給另一人,而受讓者就是接受這個轉讓的人,所以,受讓可理解為接受轉讓。
(8)知識產權保護並購擴展閱讀
2020年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林達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我國慈善組織等社會各界,在海外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的鼎力支持下,從境外籌集並捐贈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用物資。
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慈善組織也遇到了一系列問題,包括不在受贈人范圍、物資不屬於免徵進口稅范圍、協調對接方較多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擊疫情工作效率,也影響了境外愛心人士慈善捐贈的積極性。
I.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有什麼要求
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