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同法解釋一第九條最後一句 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啊
兩層意思:1、合同的效力問題。2、物權變動的效力問題。即使合同發生效力,物權由於沒有辦理交付或登記等公示手續,其原來的權利沒有發生變化,沒有發生轉移。
B. 什麼是物權什麼是標的
目前我國法律中還沒有物權這一說法,只有財產權的概念。財產的所有權是指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這里的財產當然包括了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物權在法律上的定義是什麼?至今還沒有見到過。一般來說,物是指有形物,而無形的則是權。利如房屋是有形物,而相鄰關系則是權利。法律上的物都有財產的屬性。沒有財產屬性的物就不會產生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太陽月亮是物,沒有財產上的意義,沒有所有人,也就沒有法律上意義。擋了別人家的陽光,並沒有侵犯具體的物,但也是侵權,這個權是由財產的所有權派生出來的。一切有形的物都是有所有人的,包括個人,法人,國家。沒有財產意義,沒有所有人,就不存在侵權問題,也就沒有法律意義。
資源有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例如微波通道,衛星空間軌道,這些是無形的資源。顯然,資源也具有財產屬性,也可以有所有人,所以在法律上是有意義的。物權不能解釋資源和無形財產,因此不如財產權准確。作為民法,還是講財產權不要講物權為好。
至於什麼叫標的? 答案如下:
拍賣標的,是出賣人(委託人)與拍賣人、應買人之間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由
於拍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具有較強的流通性和透明性,因此,大多數可用於買
賣的物品或權利均可以作為拍賣標的。
在國外,拍賣標的五花八門,包括書籍手稿、名人簽名、繪畫、熱照、汽車、名人日
常用品、稀有的歷史或自然物品、島嶼、城鎮、土地、森林等都可以作為拍賣品,甚至連
人的身體器官也能作為拍賣標的。
我國拍賣市場開放的時間雖然不長,拍賣交易也不大普及,不是所有物品都能拍賣,
但拍賣物品的種類也發展很快。《拍賣法》第六條規定:「拍賣標的應當是委託人所有或
者依法可以處分的物品或者與財產權利」。本條雖然是對委託人委託拍賣物品所有或處分
權利的規定,它同時也說明了我國拍賣標的的分類方法,即作為拍賣標的的物品主要分為
兩大類:分別是有形物品和與財產權有關的權利。
有形物品大體包括:藝術品,例如陶瓷、刺綉、書畫、玉器、首飾等;收藏品,如珠
寶、翠玉、郵票、獎牌、古舊像機、古舊鍾表等;生活用品,如電器、車輛、房屋、裘
皮、傢具等;娛樂物品,如樂器、玩具、體育用品、寵物、奇花異草等;生產用品,如機
器、設備、原材料、產成品或整個企業。
與財產權有關的權利主要包括:文化或科技成果、專利、圖文資料、稿件等;使用權,
包括土地使用權、車輛運營權、出版權、冠名權等;符號,包括電話號碼、商標商號
等。
凡屬上述類別的物品和權利,只要是委託人委託並為法律所允許的,均可以作為拍賣
標的。
保險標的指保險所要保障的對象。如財產保險中的保險標的是各種財產本身或其有關的利益或責任;人身保險中的保險標的是人的身體、生命等。
先了解在法律的概念上「標的」與「標的物」的關系,
事實上此二者是有區別的,只是很抽象罷了。
例如買賣汽車,買賣契約的「標的」是「汽車的所有權」,買賣契約的「標的物」是「汽車」。
■也可以指有紀念性的東西。
如各大學均有「標的物」。
在台灣,台灣大學的標的物之一 :[傅鍾],
即紀念傅斯年校長..等。
■在投資方面,指的是特定的商品或是契約合同 , 或股票、債券、期貨、信託、土地、房產....等概念。
■特殊風景區的景點也可稱之為「標的物」。
(如台灣北部的野柳,有許多著名 標的物....
■於競拍會場或網上拍賣等特殊物品也可稱之。
C. 關於買賣標的的物權和提起訴訟的權利,以及文中該如何適用法條
(2006年)甲、乙簽訂貨物買賣合同,約定由甲代辦托運。甲遂與丙簽訂運輸合同,合同中載明乙版為收貨人。運輸權途中,因丙的駕駛員丁的重大過失發生交通事故,致貨物受損,無法向乙按約交貨。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A.乙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B.乙應當向丙要求賠償損失 C.乙尚未取得貨物所有權 D.丁應對甲承擔責任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合同法》第12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甲不能向乙按約履行義務是由於丙的原因,但是甲仍應承擔違約責任。乙和丙之間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基於合同的相對性,乙不能要求丙承擔賠償責任。甲在向乙承擔違約責任後,可向丙要求賠償,由於丁是丙的工作人員,因此丁不對甲承擔責任,而應由甲直接向丙主張。此外,標的物所有權自交付時轉移,在代辦托運的情況下,貨物交承運人即為交付,所以乙已經取得貨物所有權。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
D. 物權抵押的定義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三十三條
本法所稱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專本法第屬三十四條所列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物。
E. 標的物滅失後能否提起物權確認之訴,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一、訴訟標的物滅失案件的審判思路是怎麼樣的?
確立如下審判思路:首先應該及時釋明引導當事人選擇恰當的訴訟請求;其次要掌握此類案件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再次要在特定案件中確立滅失標的物的價值認定方法與評估鑒定的限定;最後要正確把握標的物滅失案件中酌定損失方式的適用。
二、訴訟標的物滅失的范圍界定
訴訟標的物是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本文所指的訴訟標的物僅限於通常意義上的財物,不包括行為等。在合同法中,標的物滅失指徹底毀壞不留殘值以及下落不明等情形,如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表述為「標的物毀損、滅失」。本文所稱的標的物滅失,是為了研究和表達上的需要對某一類案件情形所作的統稱,不同於法律中常用的滅失,比其范圍要廣,是泛指同一類型的案件。既包括物理意義上的毀損、徹底毀壞不留殘值,也包括下落不明,還包括訴訟中查找不到的擬制滅失。根據標的物滅失的情形,以及與訴訟的關系,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涉及標的物滅失的案例,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1.實際滅失。即在訴訟時,標的物確實已經毀損、毀滅或者下落不明(如遺失等)。此種情形比較常見,案例一即屬於此種類型,車輛經過多次交易,查找不到下落。
2.擬制滅失。即在訴訟中,一方否認持有標的物,或者認可持有但拒不提供標的物,導致人民法院在該案的審理中,無法查明標的物的確切下落。如案例三:原告孫某母親死亡後,原告應被告王某的要求,購買了金首飾3件(價值12092元),作為陪葬品交給王某。但王某沒有將其用於陪葬而是據為己有,原告要求返還。被告則辯稱放入死者衣服口袋一並火化了,不應該承擔返還責任。
3.金錢滅失。這是指在家事糾紛訴訟中,有證據能證明一方曾經持有一定數量的共有金錢,但在訴訟中,曾經持有的一方主張現在已經部分或全部使用完畢,而相對方又無證據證明該金錢現在仍然存在。如案例二。
三、及時釋明引導當事人選擇准確的訴訟請求
固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是法官審理案件的第一步,也是請求權基礎分析法的基礎,因此法官需要讓當事人明確和固定訴訟請求,才能開展後繼的審理工作。為了保障審判的針對性以及訴訟的經濟性,相關司法解釋明確法官可以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予以釋明,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35條的規定,以及《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4條的規定。在標的物滅失案件中,當事人可能會提出返還財產、分割財產、確認物權、賠償損失等不同的訴訟請求。由於滅失的類型不同,會導致訴訟請求與案件不匹配,請求的內容不具有可執行性或可裁判性。如果簡單機械地按照當事人的請求進行審理,就會增加訴累,也會影響裁判的可接受性和可執行性。因此,為了妥善解決紛爭,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應當根據不同的請求權基礎,以及不同的滅失類型,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評估分析。如果認為其訴訟請求不當,應及時向當事人作出釋明,引導當事人選擇恰當的訴訟請求。具體而言,可以按下列情形予以釋明:
1.實際滅失請求賠償。標的物確實已經毀損、毀滅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當事人要求返還的,因此時標的物已不可能重現,除可以返還替代物外,應當向其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為賠償損失。
2.擬制滅失避免訴累。持有標的物的一方否認持有標的物的,權利人可以要求返還財產(若不能返還則賠償損失),或者直接要求賠償損失。權利人僅要求返還財產的,在不能查找到具體標的物的情況下,為減少訴累,應向權利人釋明增加若不能返還則賠償損失的請求,人民法院在審理時應一並查明標的物的價值;當事人堅持不增加的,可以只判決返還,但應向當事人釋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494條的規定。因為根據該條的規定,在不能執行原物的情況下,可能要再次引發訴訟來確定賠償損失的金額。
3.實際滅失不確權及其例外。對於標的物確實已經毀損、毀滅或者下落不明的,一般不宜提起物權確認之訴,應當予以釋明,引導其主張賠償損失。因為標的物存在,物權就存在;標的物一旦毀損滅失,則特定物之上的物權也不復存在,這時物權已經消滅。原物權已經不存在,行使物權請求權的基礎已經喪失,就不能再行使物權請求權了,只能另行提起侵權之訴。此時即使曾經的物權人請求確認物權,亦不應簡單支持其請求,而應當予以釋明,引導其主張賠償損失。但是,有原則就有例外,當實際滅失的標的物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爭議,對滅失之前的所有權歸屬進行確認,對當事人雙方存在確認利益且具有現實的爭訴價值時,允許對過去的物權進行確權是恰當的。[1]因此,當事人對確實已經毀損、毀滅或者下落不明的標的物存在物權爭議,若物權爭議的當事人僅存在物權爭議,不負有賠償或補償責任,且只有確定物權人,才能進一步向負有賠償或補償責任的責任人主張權利時,物權爭議者可以提起物權確認之訴。權利人請求確認物權成立的,應支持其訴訟請求。
4.抵押物實際滅失的釋明。抵押權人對已經實際滅失的抵押物要求行使優先受償權的,此時應該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的規定,向當事人釋明,抵押權人可以就該抵押物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優先受償。當抵押物實際滅失後不存在或無法獲得保險金或侵權賠償時,若抵押物的滅失系因抵押人過錯所致,應向抵押權人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為以抵押物價值為限承擔賠償責任,或者要求另行提供抵押物。
四、准確分配對標的物進行確定的證明責任
在涉及標的物滅失的案件中,標的物的確定直接影響審判的進程,無論是返還還是賠償的訴訟請求,都必須建立在標的物確定的基礎上。在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明確後,第二步要對標的物進行確定,只有證明標的物現時仍然存在,才能判決返還財產;或者通過證明標的物的原先存在狀態,才能進而確定該標的物的價值,才能確定判決賠償的具體金額。因此,標的物的確定對於案件的審理進程至關重要。
綜合上面所說的,訴訟標的物被滅失那麼就會涉及到賠償的事宜,對於此案件,執法人員在審理的時候就會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在審判的思路上就會結合案件的整個的過程來確定責任,最後決定該由誰來進行賠償這個損失。
F. 當同一標的物上物權與債權並存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物權優先於債權。誰能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的啊,,,
在大陸法系國家,物權和債權是民法中的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分別構成民法典中的物權法和債權法。物權法和債權法雖都屬於財產法,兩者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又有區別,主要體現在物權的效力優於債權的效力。其原因可歸為:
(1)物權法調整的是人對物的支配關系,即靜態的財產關系,物權法的重心在保護所有權不受侵犯,旨在維護財產的「靜的安全」;而債權的重心在於保護和促進財產的流轉,旨在保護財產「動的安全」。
(2)物權法主要調整財產的佔有關系,所要解決的是在社會中的財產的歸屬和保護問題,它最直接地反映和保護著一個國家的社會所有制關系。債權法調整財產的流通關系,所要解決的是在社會中的具體、特定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之間的經濟問題。兩者相比較,顯然整個社會、國家的利益高於個人(廣義的個人)的利益,物權的效力當然優於債權的效力。
(3)物權法以確認各種物權的產生、變更、消滅為主要內容,並賦予物權以支配權和排他性,而且通常要涉及第三人的利益,這決定了物權法的規定大多數為強制性的規定,採取法定主義的原則,不允許當事人依其協議而排斥法律的適用。而債權更多地體現在合同關繫上,具有很大的約定性,強制性的效力高於約定性的效力,物權的效力自然優於債權的效力了。
(4)物權法為財產歸屬法,主要是關於社會財產的歸屬和保護問題,而財產歸誰所有,得由何人支配,直接關系著社會資源的分配和全社會成員的生活保障條件,尤其是土地,為有限、稀缺的自然資源,與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因此,物權法所調整的財產關系常涉及第三人及社會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而債權法絕大部分都在調整社會中的局部的財產關系,常涉及兩個特定的相對人之間的利益,其私人性比物權法的要強得多。人生活在社會中,私人意志須得服從公共意志,物權的效力理所當然地高於債權
以上就是為什麼物權的效力高於債權的效力的深層次原因。
G. 物權標的和客體的區別
客體就是標的,不過客體是相對於物權來說的;而標的是相對於債權版來說的。標的物是權標的或者客體所指向的具體對象。舉個例子:你和別人簽訂一個買賣水果的合同,你的債權標的就是對方交付水果的行為,而標的物就是水果。
H. 標的物滅失後物權如何主張
你好!
標的物滅失,物權已經消失,但如果標的物的消失是因為侵權造成的,可以主張侵權損害,要求對方賠償損失。
如有疑問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I. 信託中提到的標的和非標的是什麼意思
非標的資產就是不抄在市場上交易襲的,基本上理解到這個程度。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如貨物交付、勞務交付、工程項目交付等。它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一切合同的必備條款。標的的種類總體上包括財產和行為,其中財產又包括物和財產權利,具體表現為動產、不動產、債權、物權等,行為又包括作為、不作為等。
(9)物權的標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信託產品的盈利前景最關鍵。目前市場上的信託產品大多為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即事先確定信託資金的具體投向。因此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理財產品時要關注信託項目的好壞。
如信託項目所處的行業、運作過程中現金流是否穩定可靠、項目投產後是否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銷路。這些都隱含著信託項目的成功率,關系著投資者的本金及收益是否能夠到期按時獲取。
J. 物權標的和客體的區別
客體就是標的,不過客體是相對於物權來說的;而標的是相對於債權來說的。標的版物是標的或者客權體所指向的具體對象。舉個例子:你和別人簽訂一個買賣水果的合同,你的債權標的就是對方交付水果的行為,而標的物就是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