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定擔保物權和意定擔保物權區別
法定擔保物權是依據法律的直接規定產生的,意定擔保物權是由當事人達成合意自行設立的
⑵ 動產不交付僅達成合意,物權能轉移嗎我國物權變動模式不是例外採用債權意思主義嗎
應該不能
⑶ 關於物權對抗,以合意設立的物權,在合意的雙方之間,被邀請者為優。被邀請者為優指的是在物權對抗之中可
物權在實現上是有有限順序的
兩句話
第一句:以佔有為內容的物權優先於不是佔有的內容
第二句:登記在先的優先於登記在後的
⑷ 無法定物權的時候,當事人可約定創設具有物權性質的合意。如何在物權法定下,合意物權性質可以舉例子么
不是現在物權法定,就意味著以前無權可以約定,以前是債權物權不分,現在物回權分答離出來而已。這是回答的你標題的問題。
這是你正文中的問題,你所指的是情況,在善意取得制度沒有出現之前,其實就是有效的,只不過在善意取得出現後,認為合同效力待定,在去年生效的買賣合同解釋中,歸回合同都有效。在法學人看來,只是正確觀點的回歸。
⑸ 合同的概念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
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注1、上述是關於合同的傳統界定,所關注的是合同的行為側面,現代的學說則傾向於從過程的側面把握合同,認為合同是一種從合同締結前的階段到履行完畢後的一個連續的過程。
注2、《合同法》中第43條關於合同締結過程中的保密義務規定和第42條的締結過失責任規定以及第92條關於合同終了後的義務規定等等如果藉助合同過程論則可以獲得較好的說明。
1.3《法國民法典》第1101條規定:
合同為一種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數人對於其他一人或數人負擔給付某物、作為或不作為的債務。
這是大陸法系關於合同的經典定義。
1.4《德國民法典》第305條規定:
以法律行為發生債的關系或改變債的關系的內容者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必須有當事人雙方之間的合同。
1.5美國《法律重述:合同》(第2版):
合同是一個允諾或一系列允諾,違反該允諾將由法律給予救濟;履行該允諾是法律所確認的義務。 學理上合同有廣義、狹義、最狹義之分。
2.1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如民法上的民事合同、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勞動法上的勞動合同、國際法上的國際合同等。
2.2狹義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
作為狹義概念的民事合同包括財產合同和身份合同。
上述財產合同又包括債權合同(即下述的「最狹義合同」)、物權合同、准物權合同。
上述身份合同又包括「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2款)。
2.3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分則所規定的15種有名合同全部是債權合同。這15種有名合同分別是:
(1)買賣合同;(2)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3)贈與合同;(4)借款合同;(5)租賃合同;(6)融資租賃合同;(7)承攬合同;(8)建設工程合同;(9)運輸合同;(10)技術合同;(11)保管合同;(12)倉儲合同;(13)委託合同;(14)行紀合同;(15)居間合同。 制定《合同法》之時,中國的《物權法》尚未制定,故物權合同、准物權合同當時僅停留在學術探討階段。
抵押合同、質押合同、留置合同、探礦權合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承包合同等物權性質的合同在沒有特別法規范的情況下仍然適用合同法總則或類推適用合同法相關分則。 3.1合同是兩個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
3.2合同以產生、變更或終止債權債務關系為目的。
3.3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 雙方的意思都表示一致而達成的一種契約.簡單地說,就是你情我願,然後我們把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固定下來,說明白,說清楚,那麼我們達成一致的這個事項就是協議,在法律上就叫合同。
一般來說,生效的合同和協議法律效力就是相同的.除非沒有生效或因為一些條件而失效。比如:合同或協議的一方是個7歲的小孩,這樣的合同就沒有效力。
需要公證的合同或協議只是把合同或協議的效力固定並強化,如果法律沒有要求,合同,協議的當事人也沒有約定,是不需要特別的公證的。 合同或協議一般兩份就夠了。合同當事人各持一份,如有第三份,很可能是給見證人或第三人,這個作用也是為了強化合同或協議的效力,由雙方當事人約定的。
合同或協議一般只是名稱,叫法的不同.只要不違反法律和道德風俗,當事人可以任意約定合同或協議的名稱,內容,形式,都是有效的。 5.1不是所有的合同或其內容都經由合意。
如,附隨義務作為合同的內容即未經當事人約定。
再如,事實勞動關系的內容也未經當事人合意。
再如,合同只要就其最低限度的內容達成合意即可,其他內容可以根據合同法第61、62、63條等等規定確定。
5.2不是所有合意都能作為合同。
如,情人間約定的約定,朋友之間一起吃飯的約定等等。
因此,「合同」=「合意」只是一個粗略的界定,並沒有全面准確揭示合同概念的內涵。 合同曾有契約與合同之分。契約是雙方當事人基於相互對立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如買賣契約。合同是雙方或者三方以上當事人基於方向並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 ,如合夥合同。我國現行法律不再作這樣的區分,把二者統稱為合同。
⑹ 合意為什麼是物權行為
1、要看什麼合意了,並非合意都是物權行為
2、只有關於物權變動的合意才構成物內權行為
3、你要看容物權行為的定義——直接導致物權變動效果的法律行為,法律行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物權行為是一個雙方法律行為,所以需要意思合致,即合意
4、具有物權變動的合意,僅僅代表物權行為成立,但不一定生效。如果像在日本那樣採用物權意思主義的國家,(有爭議),具有物權變動的合意,原則上物權行為就生效並直接發生物權變動的結果,但如果在德國那樣採用物權形式主義的國家,具有物權變動的合意後,不動產還需要登記,動產還需要交付作為生效條件。
5、有句名言,交付是一個真正的契約,實際上就是說的在移轉動產佔有的過程中,本身包含著變動物權的合意。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的交付包含了物權行為和佔有移轉的事實兩者,而第4點的交付,則是從狹義地角度,只包含了佔有移轉的事實。登記其實也可作同樣的解釋。
⑺ 質押和留置的區別
質押權和留置權都屬於擔保物權,兩者區別如下:
1.質押權屬於意定擔內保物權,基本當事人的合意容而產生。留置權為法定擔保物權,在符合了法定的構成要件後自動產生。
2.質押權的標的包括財產性的權利和動產,而留置權的標的僅能為動產。
3. 佔有的條件不同。兩者都移轉標的物的佔有。但在質押關系中擔保物權成立時才移轉標的物的佔有,不要求標的物與所擔保的債權具有法律上的牽連關系。而留置關系中,因債權的存在,在留置權成立前,留置權人既因合法的債權關系而取得對標的物的佔有,且要求留置物與債權存在牽連關系。
4.兩者權利的實現不同。質押權在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時,就可以當然行使;而留置權則在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時,還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程序,才可實現。
5.消滅不同。質押權不因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而消滅;而留置權則在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時消滅。
⑻ 標的物在訂立合同之前已經為買受人佔有的,合同生效時間到底是達成合意時還是交付時啊,
合同生效時間以雙方達成合意作為標准,無論是否交付,什麼時候交付,只要達成合意,合回同就發答生法律效力。交付並不是合同生效的必要要件。並不是說我不交付,合同就不生效,也不能說我的東西早就由你佔有了,合同就從你佔有時起算,出題者在刻意的混淆概念,他把合同生效的時間和物權變更的時間偷換了概念給你出題。。這是個坑啊。。早年我也迷茫過。。後來一想。。被繞進去了。。
法律依據:
《合同法》
第二十五條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
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物權法》
第二十五條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⑼ 不動產物權的變動通常以什麼公示方法A合意B交付C佔有
公示方式,對不動產來說,應以登記為主要方式,但本題沒此選項,而根據司法解釋,則C「佔有」為優先的順序。
如果是多選題,那麼本題中可以選A、 B、C。
⑽ 特定物所有權轉移
《物權法》
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生效時間內】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容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動產物權受讓人先行佔有】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六條【動產物權指示交付】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第二十七條【動產物權佔有改定】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一般來講,物權轉移交付時生效,但有三種特殊情況:
(1)若受讓人已經佔有動產,只需雙方合意。即合同生效時,物權轉移。
(2)若動產為第三人佔有,原權利人對第三人有返還請求權,則原權利人只需轉讓該請求權給受讓人,物權即轉移。
(3)轉移物權時,雙方約定物權轉讓給受讓人,但由原權利人繼續佔有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