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

物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

發布時間:2020-12-15 20:27:27

❶ 債權請求權和物權請求權

物上請求權是指當物權的圓滿狀態受到妨害或有可能發生妨害時,物權人為了使其版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權請求妨害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債權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基於債的關系而產生的、請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的權利。
你的問題中,甲租賃了乙的電腦,電腦的所有權是屬於乙,因此假如甲因過失造成電腦損壞時乙對甲享有物上請求權。你的題目中提到「甲也可以以所有權人的身份」我要提出甲是沒有所有權的,甲對電腦是佔有關系,並且是直接佔有,不完全佔有,是基於租賃關系取得的佔有,他對電腦是沒有處置權的。因此他不是所有權人。如果甲沒有過錯但是乙的電腦對甲造成了傷害,乙合同違約了,同時因為乙的過失(提供了不合格電腦)造成了甲的傷害,基於這兩個關系甲對乙享有債權請求權。乙對甲的債務既可以說是合同違約之債也可以說是侵害人身權利的債,甲選擇侵權或合同違約之一作為理由要求甲賠償。
另外,如果乙的電腦在事故中滅失,甲沒有使用不當等過失責任,則甲不構成違約,乙不享有物上請求權。

❷ 物權請求權和物上請求權的區別 別復制 求解答

物權請求權包括物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即侵權損害賠償權),但反過來不適用,即債權的保護不能同時適用物上請求權。所以物權請求權可以適用債權的有關規定(不是全部,如不適用訴訟時效)

❸ 物權法規定的物上請求權

你問的是一個法律概念 建議好好看看 你就知道是什麼回事了

物上請求權的定義
物上請求權是指當物權的圓滿狀態受到妨害或有可能發生妨害時,物權人為了使其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請求妨害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物上請求權的概念和制度最早確立於1900年的《德國民法典》,該法典專門規定了「基於所有權的請求權」,並具體規定了請求權實現的種類,其中包括第862條和1004條的排除妨害或停止侵害請求權;第985條和1861條的返還財產請求權;第989條的財產損害請求權。此後,物上請求權制度相繼在大陸法系的瑞士、韓國以及我國台灣等地確立。盡管我國民法目前還沒有明確規定這一制度,但《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幾種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與《德國民法典》中規定的物上請求權的種類極近相似。因此可以說我國民法從傳統理論上仍然認知了它的存在,並且隨著我國《物權法》的制定,對於物權的民法保護機制之一的物上請求權問題也必然提到日程上來。物上請求權也被稱為物權請求權,或物權保全請求權、物上關系請求權,但無論何種稱呼,都不會離開物,因此,「物上請求權是以物權的存在為前提的」,是當物權人在其支配權的行使受到阻礙時行使的權利。有的學者認為,物上請求權除了《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的種類外,還包括確認物權(所有權)。然而,對於物權的確認是在物權的歸屬還處於待定狀態,即此時的物權人是不確定的,而從物上請求權的概念來看,物上請求權的主體必須是物權人,因此,筆者以為確認物權不是物上請求權的種類。
《物權法》,物上請求權制度作為物權保護的重要方式,是物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擬對物上請求權制度進行研究和分析,並提出對我國物權法中物上請求權制度的看法。
[編輯本段]物上請求權的性質與種類
物上請求權,也稱物權的請求權,是指當物權的圓滿狀態受到妨害或有被妨害之虞時,物權人為了排除或預防妨害,請求對方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物上請求權的目的為排除妨害,根據不同的妨害形態可分為以下幾種,
(1)當他人沒有許可權而佔有物權的所有物妨害物權時,發生物權的返還請求權;
(2)以此外的方法妨害物權的,發生妨害除去請求權;
(3)妨害有發生之虞的,發生物權的妨害預防請求權。
我國民法沒有物權概念,也沒有物上請求權概念。但是,有關於物上請求權的若干規定。在我國民法之上,強調了物上請求權的民事責任性質,即我國《民法通則》將物上請求權作為民事責任的形式之一同其他責任形式集中作了規定。與此同時,《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而第六章明確規定了:「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和「侵權的民事責任」。則物上請求權作為民事責任而發生的行為屬於公民、法人不履行其他義務的行為。具體而言,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和返還財產即是以物上請求權為內容的民事責任形式。相應的,我國民法上的物上請求權為停止侵害請求權、排除妨礙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和返還財產請求權。
對物上請求權性質,有以下幾種觀點:
1、債權說,認為物權的請求權是對特定人行使的獨立的權利,屬債權性質的權利。
2、物權說,認為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作用,而非獨立的權利,其依存於物權而存在、消滅。
3、准債權說,認為其為類似於債權的一種獨立的請求權,但從屬於基礎物權並與之共命運。
但這三種觀點都有存在片面性。因為一方面物上請求權是請求權,區別於物權;同時,物上請求權又是物權的作用,又區別於債權請求權。請求權,是指要求他人的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中,有債權的請求權和物權的請求權,還有親屬權的請求權。物上請求權,是請求權,即以要求他人為一定的行為為內容。因此,在物上請求權的實現的問題上,適用關於債的履行或給付的規定,如給付不能、給付遲延等。當物上請求權構成給付不能時,則發生請求權的轉化問題。即根據佔有人的過錯情況分別轉化為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或損害賠償請求權。在這一點上,物上請求權與物權相區別。物上請求權為請求權,為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的權利,但不能直接對客體進行直接支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物權是支配權,就權利的客體進行直接支配的權利。因此,物上請求權區別於物權,也獨立於物權。另一方面,物上請求權又是物權的作用或權能。
物上請求權,基於物權而生,與物權共命運,即隨著物權的發生、移轉、消滅而進行相應變動。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權能,是物權受到侵害或可能被侵害時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作用。因此,物上請求權與債權的請求權不一樣,不適用於消滅時效制度。因為債權具有積極性,即權利須主動的請求對方給付,以實現其利益,而物權恰恰相反,物權具有消極性,即物權的享有不須積極的請求對方為給付行為,僅在其圓滿狀態受到破壞時才發動其請求權,以除去妨害等。消滅時效制度適用於債權,即債權的請求權的給付,對債權人積極行使權利無疑有很大督促作用。而保護物權完整的物上請求權顯然不應劃到消滅時效的適用范圍之下,否則無疑會激起侵害物權的投機激情。
[編輯本段]基於所有權的物上請求權
(一)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所有人對於無權佔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請求返還其所有物的權利。其構成要件只有一個,即相對人無權佔有其物。所謂無權佔有,是指沒有正當權源而佔有他人的物。其發生原因如何、其期間長短、佔有人善意或惡意、有無過失在所不問。若佔有人有正當權源,如有地上權或質權或債權等時,該物的佔有人得進行抗辯,而繼續其佔有。當某物上的所有權為共有時,若共有人中的一人逾越其應有部分行使權利,因認為其無權佔有他人的部分,阻礙了其他共有人行使權利,因此,應允許其他共有人得以行使物上請求權,請求返還佔有或除去妨害。
物上請求權主體須為所有物的所有人,包括單獨的所有人或共同所有人。請求權相對人為現在的無權佔有人。所謂現在的無權佔有人,即現在仍事實上管領其物但無正當權源的人。相對人應不僅僅限於直接佔有人,間接佔有人也可以成為相對人。因為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以物的交付為目的,但物的交付並不以現實的交付為限,還有觀念交付與簡易交付。故對於間接佔有人,物上請求權人也可行使返還請求權。
返還請求權的內容除原物的返還外,還涉及原物不能返還時的損害賠償問題以及費用能否求償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處理依佔有人的主觀心理狀態而有所不同。
1、 所有物的毀損或滅失
善意佔有人對所有物沒有惡意,即他們已經盡到了善良管理人應盡的義務,對所有物的毀損或滅失沒有過錯,故不負賠償責任;如果提起侵權行為請求權的權利人能夠證明,所有物的毀損或滅失是由可以歸責於善意佔有人的原因造成的,則善意佔有人也應當負賠償責任以填補權利人無辜所受之損害。對於惡意佔有人,因其對所有物本來就具有惡意,故不可能證明自己已經盡到了善意管理人的義務,因此必須對所有物的毀損或滅失負賠償責任。但是,權利人只要證明自己對所有物享有物權就可以提起返還請求權,而相對人則須證明自己是否為善意,若相對人不能證明自己為善意佔有時,即被推定為惡意佔有,就要對所有物的毀損或滅失負賠償責任;而依侵權行為對惡意佔有人提起損害賠償請求權時,權利人則必須證明惡意佔有人對所有物的毀損或滅失有過錯,這就加重了權利人的舉證責任,對權利人不利。不過,這一點可以通過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加以彌補。不當得利制度對惡意受益人附加了返還不當得利的「加重」返還責任,返還的范圍包括受領時所取得利益、受領利益的利益以及受益人的損害賠償。
2、 關於費用的求償
善意佔有人支出的必要費用(指在出現危害物的存在的特別情形時為保持物的存在而付出的費用),應依何種依據請求返還,在我國現行法上並無明確規定。善意佔有人是誤將他人事務認為自己事務而為管理,對此能否成立無因管理,在理論上尚有分歧。筆者認為,為平衡當事人雙方的利益,不妨承認善意佔有人不違背權利人的意思、並且管理結果有利於權利人而實施的管理行為構成無因管理。學說上亦有「客觀標准說」,即:管理人管理的事務是否系他人的事務,應以客觀上是否屬於他人為標准來判斷,只要客觀上可以辨認屬於他人的事務,均可成立無因管理,故管理人誤將他人的事務作為自己的事務管理的,可以成立無因管理。在某些場合,善意佔有人所支出的必要費用還可以依不當得利請求權要求返還。受益人取得的利益,既包括財產的積極增加,也包括財產的消極增加。所謂財產的消極增加,是指財產利益本應當減少而因為一定法律事實並未減少。財產利益本應減少而沒有減少,客觀上仍然可以歸結為利益的增加。因此,善意佔有人能夠證明權利人佔有所有物時,也要為保持物的存在而付出此項必要費用時,就可以請求權利人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善意佔有人還可以就增加物的價值而付出的有益費用,依不當得利請求返還。惡意佔有人支出的必要費用和有益費用,只有在能夠證明為權利人的利益而無因管理時,方可請求返還。
(二)所有權的排除妨害請求權
所有權的妨害排除請求權,是指所有人對其所有權的圓滿狀態被他人妨害時,得請求妨害人除去妨害的權利。無論妨害人是否有故意、過失的主觀過錯。妨害的形態有事實上的妨害和法律上的妨礙。但所有人有容忍義務的,妨害人可以此抗辯,不構成妨害。容忍義務包括基於法律規定的容忍義務,如相鄰關系;基於他物權發生的容忍義務。他物權是對所有權的一種限制,他物權人對所有物的使用收益,所有權人有容忍的義務;基於債權發生的容忍義務,如對承租人的使用有容忍的義務。容忍義務的舉證責任應由妨害人承擔。所有權妨害除去請求權的效力,是排除一定行為的妨害。其不同於損害賠償請求權,所有人不能請求回復原狀,而僅能除去妨害因素,因為妨害區別於損害,損害為妨害行為所產生的各種不利益,以故意與過失為要件,屬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范疇。妨害為某一損害發生的源頭,是所有人請求排除的對象,非以故意或過失為要件。
(三) 所有權妨害防止請求權
所有權妨害防止請求權,是指所有權人對於有可能妨害其所有權的行使的妨害人得以請求防止妨害的權利。無論妨害人有無故意、過失,只要存在妨害所有權人行使完整所有權的可能性,所有權人就得以行使防止妨害請求權。所有權妨害防止請求權的內容是,被告(有妨害所有權人之虞的人)應以自己的費用為妨害預防或防止行為--或為積極行為,其應以給付為之,但被告拒絕履行的自然適用關於強制執行的規定。一般的原則是,妨害防止行為應以被告的費用負擔。總之,應就具體情形,對各方利益進行全面衡量,而尋求較為妥當的判斷是可靠的做法。
[編輯本段]其他物上請求權
除所有權以外的物權,即他物權,其受侵害時他物權人是否也有權提起象所有權人一樣的物上請求權?各國立法例各不相同。由於我國現行法律尚未確立他物權的概念,因此未有他物權的物上請求權制度的規定。但從物權法的完整體系考慮,此次制定物權法應當借鑒其他國家地區的立法例及學說進行探討。
(一) 擔保物權
首先,關於抵押權。抵押權為不移轉佔有而設定物上擔保。因此抵押權人不佔有抵押物,因此抵押權人不會發生基於抵押權而要求返還佔有的問題;即不存在物的返還請求權。那麼,抵押權是否存在妨害除去請求權和妨害防止請求權呢?有的學者認為,對於抵押權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的價值減少時,法律賦予抵押權人特殊的救濟途徑:
如當抵押權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權人停止其行為;當抵押物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恢復抵押物的價值,或者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當的擔保。因此認為沒有必要再規定抵押權的物上請求權。但是,關於抵押權保護的特殊規定,僅限於抵押物價值減少的情形。當抵押物被奪取、被他人非法佔有或有被妨害之虞時,難有保障。更何況抵押權也是物權的一種,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對所有物的支配(對物的價值的支配)性質,當然也應有物上請求權存在的理由。因此,肯定抵押權上的物上請求權,也是抵押權的內在要求,這樣作無疑是妥當的。基於抵押權的物上請求權有如下幾種
1、 停止侵害請求權
即《擔保法》第51條規定的,因抵押人或第三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的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行為,防止抵押物價值的減少。至於侵害行為是出於故意還是處於過失,是作為還是不作為,是已經造成抵押物價值的減少還是僅對抵押物的價值構成威脅,是對抵押物的全部侵害還是對抵押物一部分造成侵害,都不影響抵押權人行使侵害停止請求權。但如果是抵押人正當使用抵押物而使抵押物價值減少,抵押權人不得行使停止侵害請求權。因為抵押權設定後,抵押人對抵押物仍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抵押人正當使用抵押物並不構成對抵押權的侵害。
2、恢復原狀請求權、增加擔保請求權
即《擔保法》第51條規定的,當抵押物因抵押人的行為已經造成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恢復原狀或增加新的擔保。恢復原狀,主要是指通過修復等手段,繼續保持抵押物的價值,若無法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費用過高,在經濟上不合算,則抵押權人只能要求抵押人增加擔保,而不能請求恢復原狀。
其次,關於質押權。質權的成立與存續,以質權人佔有質物為必要。那麼質權人喪失佔有後,其質押權因此而喪失還是得基於質權請求返還?筆者認為,應該區別不同情形作出不同的判斷。如果質權人基於自己的意願將佔有的質物返還出質人,不問返還原因為何,質權便歸於消滅,不適用佔有改定或代為佔有的制度,也不享有再返還請求權。若質權人喪失對質物的佔有,並且是永久性的、不能回復的,如遺失、滅失,則質權人的質權因此而消滅,不再享有質押權。如果喪失佔有可以回復,則質權並不消滅,而是得基於質權而請求返還,無論對方是第三人還是出質人。此外,質權人當然也得提起妨害除去及妨害防止請求權。只有如此,才能使質權這種物權不僅僅是法條上的權利。
其次,關於留置權。留置權屬法定擔保物權,基於特定的法律關系而佔有標的物,以對物的佔有為其存續要件,也就是說,留置權人非基於留置權而有佔有的權利,而是基於佔有而成立留置權。一旦佔有喪失,留置權即隨之而消滅。這一點區別於質權的先有質權後有佔有。因此,留置權的佔有喪失時,留置權人不能基於本權請求返還留置物,也不得於佔有被侵奪而喪失時,提起佔有之訴。但是當留置權受妨害或有妨害之虞時,得基於本權主張物上請求權。
(二) 用益物權
地上權及地役權等用益物權,雖不是對物進行全面支配的權利,但也具有對物進行部分支配的性質,而且在其存續的時間和空間上。其支配性質也包括對物的所有人的對抗和排斥。因此,當其受侵害時,也同樣得提起返還之訴、妨害除去之訴及妨害防止之訴。我國現行法之上,沒有確立物權概念,同樣也沒有地上權和地役權概念。不過,法律對此種權利有相應的規定。我國《土地管理法(1988年修正)》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及第十一條,界定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並規定了登記制度(發生、變更要進行登記),是明顯的物權,在性質上與地上權相似。除地役權、地上權以外,我國現行法上的用益物權還有承包經營權,以客體為標准可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其他自然資源經營權和企業經營權。
[編輯本段]物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
對於物上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的問題,各國都有規定,其中,德國規定:除已經登記的物的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外,其餘請求權均適用訴訟時效;日本盡管在其民法典中沒有對物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問題作出明確規定,但在其審判實務中則強調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力,不適用訴訟時效;而我國台灣則承認物上請求權應當適用訴訟時效,其民法典第125條規定:請求權因15年不行使而消滅,但法律所定期間較短者,依其規定。根據上述大陸法系代表國家的幾種規定,在我國國內也相應的存在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完全否定說。該學說以王利明教授為代表,其否認物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的理由有二:其一,物上請求權與物權不可分離,與物權同命運,既然物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因此產生的請求權也當然不適用訴訟時效。其二,鑒於物上請求權通常是一種連續性的侵害行為,因此難以確定訴訟時效的起算點。第二種觀點,選擇肯定說。該學說以梁彗星教授為代表,其認為對於物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要有選擇的適用,即僅針對返還財產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適用,其餘則不適用。第三種觀點,選擇否定說。該學說以陳華彬博士為代表,認為已登記的不動產物權所產生的物上請求權不宜適用訴訟時效,其餘則適用,該學說應該是沿襲了德國民法理論⑨。
[編輯本段]物上請求權的案例
最初對物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問題引起爭論的案件是發生在90年代我國吉林省東豐縣工業局與劉學東排除妨礙的案件中,為了便於解讀,筆者將吉林省東豐縣工業局簡稱為甲、吉林省對外貿易公司簡稱為乙、劉學東簡稱為B:1982年4月甲與乙簽定了合建辦公樓協議,約定樓房建成後,甲住一樓,乙住二、三樓,樓上住戶可以通過一樓的樓梯、門廳上下班,樓房建成後,甲沒有直接使用而交給其下屬公司A使用,1992年乙將樓房的二、三層賣給B所有,B為了減少與A的糾紛而另行搭建外用樓梯,1998年,B將A起訴至法院要求繼續使用甲的一樓樓梯。案件經過初、中、高、最高審判機關的判決,最終判決支持了B的訴訟請求。對於最高法院為何支持B的訴訟請求,大多數學者認為,最高法院最終是從物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觀點考慮的。筆者對此案判決結果的觀點並不太清楚,但即便是從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來看,最高法院的判決也是正確的,因為B自1992年自行開辟他路,盡管B於1998年才起訴要求繼續使用樓梯,但此前B並不知道他的要求將受到A的拒絕,因此,訴訟時效不應當從1992年起算,當然B就沒有超過訴訟時效。

你的問題解決了嗎?

❹ 物上請求權是什麼意思幫忙舉下例子說明一下吧。

A強行奪走來B的杯子,B所享有的救濟權利到底源是物上請求權還是債權請求權。
若B可以請求A返還原物,而請求返還原物即為物上請求權亦是債權請求權,按照通說,物上請求權不試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那麼是否意味著,22年後,B還可以請求A返還電視機,因為B可以主張說他實行的是物上請求權。這合適嗎?

回答:
B既享有物權請求權也享有債權請求權(包括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和不當得利請求權)。
1、就物權請求權而言,因為B是電視機的所有權人,而A佔有了B的電視機且沒有合法的原因(如合同),因此,B對A享有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2、就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而言,很明顯,A構成侵權行為,所以B有權要求A賠償A因侵害B所造成的損失。
3、A對B的電視機的「佔有」也是一種不當得利,所以B可以對A要求恢復對電視機的佔有以及要求A返還A佔有電視機所生的利益。
如果電視機毀損了,產生的只能是債權請求權!

❺ 下列關於物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的說法中正確的是(多項)

A,D。
物上請求權旨在恢復物權人對其標的物的支配狀態,從而使物權版得以實現。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權目的在於消除損害。它是在不能恢復物的原狀時,以金錢作為賠償,補償物權人受到的財產損失。基於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必須是實際上受有損害,即標的物價值的減少或滅失;物上請求權則不以此為要件。
拾得遺失物,返還請求(無過錯)。債權請求:停止侵害.........,

❻ 物上請求權是什麼意思幫忙舉下例子說明一下

物上請求權的意思是指:當物權的圓滿狀態受到妨害或有可能發生妨害時,物權人為了使其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請求妨害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❼ 指示交付中讓與人讓與的返還請求權,是物上請求權還是債權請求權

物上請求權。
物權法》第26條規定:「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參考內容

❽ 債權請求權和物權請求權的區別

1、一個適用訴訟時效,一個是除斥期間
2、物權優先債權(例如物權返還請求權)
3、債權之間是平等的,物權之間存在優先

❾ 物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有什麼區別

債權請求權是指在物權受到侵害並發生財產損害時,物權人要求行為人賠償損失的權利,它是一種索求性、進取性的請求權。其典型的民事責任形式即是賠償損失責任。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是保護物權的兩種不同方法,二者的主要區別表現在:(1)物權請求權的實現或物權性民事責任的承擔,權利人無需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因為,權利人僅僅要求將受到妨害的物權恢復到其完滿狀態。而受害人慾請求行為人損害賠償者,則應證明其實施侵權行為時主觀有過錯。
(2)物權請求權的實現不以行為人的行為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或其他損失為前提。而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是加害人造成了受害人現有財產或非財產性損害。
(3)債權請求權的行使有訴訟時效的限制,而物權請求權很難適用訴訟時效。
(4)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主體並不局限於物權人本身,因為物權請求權是與物密不可分的,任何對物的佔有構成侵害或妨礙的,物的持有、佔有者即可行使此項請求權。如租賃物的承租人對他人侵害租賃物的行為可以提起訴訟行使上述權利。因此,這是一種對物訴訟。而債權性請求權的行使是以相對人為對象,且以權利人受到實際損害為前提。因此,只有受到損害者才可以侵害方為被告提起訴訟,故這是一種對人訴訟。

閱讀全文

與物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