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留置權
留置權 留置權的概念最早是出現在《德國民法典》中。一般認為,留置權源於羅馬法的「惡意抗辯權」,後來「惡意抗辯權」發展為「同時履行抗辯權」和「留置權」。各國民法都對留置權作了規定:《德國民法典》第273條規定,(1)除由債務關系得出不同結果外,債務人基於其義務所依據的同一個法律關系,享有對債權人的已經到清償期的請求權,債務人可以拒絕履行所欠的給付,直到其應得的給付被履行為止;(2)有義務返還標的的人,因在該標的上支出費用或者因該標的對其造成的損害而享有已經到清償期的請求權的,享有同樣的權利,但其以故意實施的侵權行為取得該標的的除外[1]。《日本民法典》第295條第1款規定,他人物的佔有人,就該物產生債權時,於其債權受清償前,可以留置該物,但債權不在清償期時,不在此限[2]。法學家也對留置權下了種種定義,對其內涵進行了描述:留置權指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清償債務時,債權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3];留置權者,謂債權人佔有其債務人之動產,而且有法定之要件者,於受清償前,得留置其動產之法定擔保物權[4];留置權是,他人的物的佔有者在持有其物而產生債權的情況下,在其債權得到清償前可以留置其物的權利[5];留置權是指,在依法可留置的合同中,債權人按照合同的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合同約定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法留置該財產,並可以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所獲得的價款優先受償[6]。實際上,由於立法上留置權的性質、適用范圍不同,在概念表述上也有差異,但它們的共同之處是:留置權是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的財產,在債務人未清償到期債務前,可留置該財產的權利。
從各國立法看,留置權有債權性留置權和物權性留置權之分。債權性留置權只是作為雙務合同中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的一種抗辯權,它不是一種擔保物權,而是債權的一種特別效力或債權效力的一種延伸,其主要以法國、德國為代表。物權性留置權是作為獨立的擔保物權而加以規定的,債權人可以將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不管是債權性留置權還是物權性留置權,它們的目的是共同的,就是擔保債的履行,是一種債權的保障方式。正如我國《擔保法》所言:「為了促進資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債權的實現」。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留置權的發生可基於不同的合同關系,根據法律出版社《物權法立法背景和觀點全集》的說法。留置權是:當債的一方逾期不履行債務時,合法佔有債務人財產的一方有權扣留物品並享有對該物品的優先受償權。
留置權人留置的財產應當與債務金額相當。
『貳』 物權返還請求權是形成權嗎
是的,形成權是指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產生,變更,消滅某種法律關系,所以物權返還請求權是形成權。
『叄』 什麼是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1、支配權,亦稱「管領權」,是指權利主體所享有的對權利客體直接管領和控制的專權利,如屬所有權、知識產權等。
2、請求權,是指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請求另一方主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權利人不能對權利標的進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請求義務人配合。
3、形成權,是指依照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經成立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形成權是僅憑權利人的意思表示即能使一定的權利義務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
4、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於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抗辯權是對相對人的給付請求予以拒絕的權利,即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3)物權抗辯權擴展閱讀:
雖然債權人可以依據請求權,要求債務人提供某項給付,但是如果債務人不履行給付,債權人通常就必須通過國家機關的強制執行才能實現其權利。
與請求權相反,在特定情形下,法律允許權利主體對某項法律關系採取單方面的行動,在義務人不履行某項請求權的情況下,必須以強制力來迫使其履行,而在這里則是另外一種情況,權利主體採取行動不需要另外一個人的參與,這種權利便是形成權。
『肆』 善意第三人已經取得物權,是否有對遺失物主請求返還原物的抗辯權
善意第三人取得是物的所有權,遺失物主請求返還原物,第三人願意返還的可以獲得補償,不返還也可以~
『伍』 簡答合同抗辨權與留置權的區別
抗辯權與留置權都源於羅馬法,留置權源於羅馬法的「惡意抗辯權」,後來「惡意抗辯權」發展為「同時履行抗辯權」和「留置權」。 1 二者內涵不同 抗辯權廣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僅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抗辯權的作用在於對抗請求權,又可分為一時抗辯權和永久抗辯權。又可分為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 留置權有債權性留置權和物權性留置權之分。債權性留置權只是作為雙務合同中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的一種抗辯權,它不是一種擔保物權,而是債權的一種特別效力或債權效力的一種延伸,其主要以法國、德國為代表。物權性留置權是作為獨立的擔保物權而加以規定的,債權人可以將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不管是債權性留置權還是物權性留置權,它們的目的是共同的,就是擔保債的履行,是一種債權的保障方式。 2 二者反映的法律關系不同 廣義的抗辯權可以反映各種法律關系 留置權一般只反映債券債務關系 3 二者特徵不同 抗辯權具有永久性、無被侵害可能性、不可單獨讓與性、無相對義務觀念性等四個特徵。 留置權的主要特徵如下: 第一,留置權只能發生在特定的合同關系中,如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和加工承攬合同。 第二,留置權發生兩次效力,即留置標的物和變價並優先受償。 第三,留置權具有不可分性,即債權得到全部清償之前,留置權人有權留置全部標的物。 第四,留置權實現時,留置權人必須確定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 4 二者成立要件不同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構成要件,也就是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時必須具備的條件。依合同法規定,其構成要件如下: 其一,須因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如果是單務合同,則不存在同時履行的可能。 其二,須雙方互負的債務均已屆清償期。也就是說依據同一合同,雙方將可請求雙方為對待給付。 其三,須對方未履行債務。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就是在對方應該履行其債務而未履行才產生的抗辯權。若對方已履行,自無從抗辯。 其四,須對方的對待給付是可能履行的。如果對方的對待給付是不可能履行的,則不發生同時履行抗辯問題,此時應予終止合同,追究合同責任。 不安抗辯的構成要件 依照《合同法》規定,不安抗辯權的構成要件如下: 其一,須於締約後對方財產狀況惡化。如果對方財產惡化導致可能難為對待給付的情況發生在締約前,則表明在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自願承擔該風險,故無給予不安抗辯權救濟之必要。 其二,為對方財產明顯減少,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這是不安抗辯權行使的關鍵。如對方財產雖明顯減少,但不影響其對待給付的,不安抗辯權無從發生。 其三,應先請求對方履行或提供擔保。只有在對方既未履行其對待給付同時又未提供擔保,不安抗辯權才能發生。 先履行抗辯權的構成要件: 其一,須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 其二,兩個債務須有先後履行順序。 其三,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其履行不合債的本旨。 留置權的成立條件包括: 第一,債權人佔有動產。 第二,佔有的動產必須與債權有牽連關系。 第三,債務人未按期全部履行債務。
希望採納
『陸』 什麼是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含義: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同時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在本質上看是:法律為權利人劃定的自由空間范圍,是貫徹意志自由的法律形式,它的根本精神就是意思自治。
支配權包含:
(一)物權
民事權利中,物權是最典型的支配權,物權是指權利主體直接對物進行支配而享有利益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
(二)人身權
人身權是身份權與人格權的合稱。有的學者認為,「人身權」不能表示現在「人格權」的意義和范圍,而「身份權」一詞中的「身份」有中世紀法律用語的氣味,用來表示現代的民事權利很不確切,容易引起誤會,應直接以「人格權」與「親屬權」表達。我們認為,這種意見頗有道理,從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看,也鮮有以人身權指稱人格權與親屬權者。人身權雖然具有絕對性,但是否具有可支配性不無疑問。因為對於人身權這樣的原權利,權利主體是不能隨意支配的,因侵犯人身權而產生的救濟權,權利主體可以放棄但卻不能轉讓或者抵銷。
(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以對人的智力成果的獨占排他的利用從而取得利益為內容的權利。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者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體物或者無體物,所以,既不屬於財產權也不屬於人格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是一個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兼有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此,沒有必要把知識產權說成是兩類權利的結合。
2.知識產權屬於絕對權,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可以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為他種支配,具有排他性、可轉移性。
3.知識產權在許多方面受到法律的限制。知識產權雖然屬於私權,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與社會文化和產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不宜為任何人長期獨占,所以,法律對知識產權規定了許多限制:①對權利的取得規定了許多積極與消極條件;②對權利的存續期有特別規定;③權利人負有一定的使用或者實施的義務,法律規定有強制許可或者強制實施許可制度。
物權的支配性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對財產進行事實上的控制。具有「直接支配」性,不需要依賴他人的幫助,不需要徵得他人的同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對標的物進行支配。這是支配權
『柒』 請給我舉例說明留置權是什麼東東吧~
留置權是指債權人依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在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時,債權人的留置該動產,以作為債權人擔保的權利。
『捌』 民法中的權利是否只分為"物權"和"債權"兩大類
是我們學習民法中比較基本的東西。一定要掌握。
1、財產權和人身權:這是以民事權利的客體所體現的利益為標准劃分。人身權是以人身之要素為客體的權利,與主體不可分離。進一步可分為人格權與身份權。財產權是以具有經濟價值的利益為客體的權利 。進一步可分為物權、債權、繼承權.
2、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這是以民事權力的效力特點為標准劃分。支配權是對權利客體進行直接的排他性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如人身權、物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等。請求權是請求特定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沒有排他性。如債權。形成權是依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如撤銷權、解除權和追認權等。抗辯權是能夠阻止請求權效力的權利。如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先訴抗辯權等。
3、絕對權與相對權:這是依民事權利的效力所及相對人的范圍為標准劃分。物權是絕對權,也稱對世權。債權是相對權,也叫對人權.
4、主權利與從權利、原權利與救濟權。這是在相互關聯的民事權利中,依各權利的地位劃分。比如擔保合同就是從權利。
5、專屬權與非專屬權:這是按民事權利與權利人的聯系而分。專屬權不得轉讓,如人格權與身份權。非專屬權如物權和債權,這種權利是可轉讓的.
6、既得權與期待權:是按權利是否現實取得劃分。如既時交付的買賣合同是既得權,而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未死亡之前就屬於期待權。
不知這樣說樓主是否明白。
『玖』 民法中的權利是否只分為"物權"和"債權"兩大類
不是。根據民事法律關系所指向的對象不同,可以把民事法律關系分為
①物權法律關系
②人身權法律關系
③知識產權法律關系
④債權法律關系
但是不能說,民法中的權利分為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債權。因為「權利義務」只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除此以外,
還包括主體和客體。
民法中民事權利的劃分按照一般分類和功能分類有所不同。
一、一般分類
略
二、從功能上進行分類
包括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共4種
支配權: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
請求權:人身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債券請求權+佔有保護請求權
抗辯權:訴訟時效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不按抗辯權+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混合擔保人的先訴抗辯權
形成權:追認權+拒絕權+撤銷權+解除權+抵消權+選擇權+債務的免除權+受遺贈的接受或放棄
總結:「權利義務」是「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