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動產物權是登記生效,還是合同生效
物權法第二章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第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第二十九條規定: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不動產需經過登記生效,為什麼呢?很簡單,舉個例子,我賣一個蘋果給你,你一手交錢,我一手把蘋果給你,蘋果從我手裡到你手裡那一瞬間完成了交付,自此以後蘋果就是你一個人的個人財產,與我無關了,那為什麼不動產不是我拿到鑰匙那一瞬間就完成了產權的轉移呢,因為不動產是需要『公示』的,而公示的憑證就是不動產登記簿,分發到你手裡就是那本房產證,只有房產證是你的名字,才是你的房子,不然天下豈不是亂套了,我拿著這個房子的鑰匙,房子就是我的了嗎?所以登記產權就是一個公示的過程,就是對全世界宣告:這個房子是我張三的,就這么個意思
2. 最高法出台物權法司法解釋,明確如何處理不動產登記與物權確認爭議
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今天發布,共22個條文,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大到土地、房子、汽車,小到一塊手錶、一本書,歸誰所有、可以如何使用、分配、是不是能去做擔保,等等。正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物權作為最為基礎和重要的財產權,是社會每個人、每個團體乃至國家的基本權利,也是民事主體從事各種經濟或社會活動、創造財富的基礎。所以,這項重要的權利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關的。
我國《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法院自2009年起,就啟動了這部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解釋》嚴循立法精神和目的,結合審判實踐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對不動產物權與登記、按份共有人優先購買權、善意取得等問題作出相應規定,以期有效指導司法審判。最高法民一庭庭長程新文對《解釋》涉及的熱點問題一一作出了回應。
熱點一·如何處理不動產登記與物權確認爭議
《物權法》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近年來,有關房屋買賣的糾紛日益增多,有人將不屬於自己或者不完全屬於自己的房子轉讓給他人,並辦理了過戶登記。真實權利人有的告登記機關錯誤,提起行政訴訟,有的以買賣合同無效,打民事官司。於是實踐中,出現了民事、行政審判部門互相推諉以及民事裁判與行政裁判沖突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解釋》作出了明確,最高法民一庭庭長程新文分析,因為不動產物權的歸屬、買賣、贈與、抵押是否生效等發生爭議的,由民事訴訟來解決;涉及不動產登記機構它的行為本身是否合法、程序是否有錯誤,就通過行政訴訟來解決。在涉及登記的行政訴訟中,如果當事人提出將民事爭議一並解決的,法律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一並審理。
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只要產權證上寫誰的名字,物權就是誰的,一些真實權利人的權益無法主張,比如男方為了結婚,出錢買房卻登記女方的名字,於是就出現了大量因房產證署名和加名字而發生的糾紛。依據《解釋》,對發生爭議的不動產物權歸屬的最終判斷,應當依賴於對原因行為或基礎關系的審查,所以,在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自己是真實權利人的情況下,法院應當支持他的訴求。
程新文明確,不動產登記是不動產物權的一種公示方式,不能把不動產物權登記理解為國家對不動產物權關系的一種干預,解釋為行政權力對不動產物權的授權或確認,它不是。
熱點二·特殊動產轉讓中的「善意第三人」權利如何保護?
生活實踐中,有關機動車、船舶、航空器這些特殊動產引發的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據統計,截至2015年5月,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2.69億輛,機動車的二手交易也大量增加,而機動車名實不符的情況並不鮮見。如何處理好相關糾紛成為審判實踐中的熱點和難點。
《解釋》明確,轉讓人轉移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所有權,受讓人已經支付對價並取得佔有,雖未經登記,但轉讓人的債權人主張其為物權法第二十四條所稱的「善意第三人」的,不予支持,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程新文解釋說,就是轉讓人的一般債權人,包括破產債權人、人身損害債權人、強制執行債權人、參與分配債權人,都應當排除於 「善意第三人」范疇之外。
對於 「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何理解,程新文分析,比如《海商法》規定的船舶優先權中就包含了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權,它有法定的優先權。只要法律規定的人身損害賠償權,就屬於這個范疇。
《解釋》明確「受讓人受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不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的,應當認定受讓人為善意。真實權利人主張受讓人不構成善意的,應當承擔舉證證明責任。」「受讓人受讓動產時,交易的對象、場所或者時機等不符合交易習慣的,應當認定受讓人具有重大過失。」
熱點三·近日熱議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意見》中有關小區內部道路公共化的規定,是否與《物權法》相悖?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到了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有記者問,這是否與《物權法》的規定相悖。程新文認為,這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程新文分析,目前,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這一意見屬於黨和國家政策的層面,涉及包括業主在內的有關主體的權益保障問題,還有一個通過立法實現法治化的過程。
程新文表示,黨的政策、國家的政策上升為法律,是立法機關要做的事情。「當國家政策和法律產生相互影響的時候,我們會積極協調有關方面,妥善處理好相關的糾紛,我們司法機關執行法律和執行國家政策,目標是一致的。」
3. 未經登記的不動產何時具有物權效力
(1)生效的時間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專生效力。不動產物權屬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及時辦理登記;未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2)不動產物權的證明
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一致;記載不一致的,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該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4. 物權法中需要登記才能設立的權利包括哪些
(1)根據《物權法》的規定,如果以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建設用地使回用權。以招標、拍賣答、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正在建造的建築物這四種財產設定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權自登記之日起設立。
(2)《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以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出質的,質權自權利憑證交付質權人時設立。沒有權利憑證的,質權自有關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4)以基金份額、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登記的股權出質的,質權自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以其他股權出質的,質權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5)知識產權的質押應當向有關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才能使得質權生效。
(6)應收賬款的質押,質權自信貸徵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
5. 我國《物權法》規定了哪些物權的變動需要辦理登記
《物權法》第九條規定,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第二十四條規定,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草原使用權證,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變更登記。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
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
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至第三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九條第l款規定,
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動產抵押的,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6. 物權登記對抗主義
無論是否登記,乙丙合同有效,丙為善意第三人。抵押權是物權,合同內是債權,是否登記容不影響合同效力。
物權法中的登記對抗,指的是物權變動無需登記即可生效,但不經登記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亦有學者稱其為「形式登記主義」,這種體制意味著登記對於相關物權變動之行為具有確認或證明的效力,但不對當事人的實體權利起決定作用。
我國《物權法》中便使用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7. 物權中的登記對抗和登記生效究竟怎麼區分
登記對抗主義就是說不登記物權也成立不過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登記生效主義又叫登記要件主義,是指不登記物權不成立
8. 物權登記的機構有哪些
房地產登記中心,車輛管理所登記汽車,土地局登記土地,海事局登記船內舶,容民航總局登記飛機,知識產權局登記著作權,專利等物權。
物權登記機構在受理物權登記時應當履行的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法律條文如下:
第十二條 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第十三條 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9. 什麼是物權登記的公信力
物權登記的公信力是物權公示制度的法律效果。所謂公信力是指,登記的不動產回物權的權利答人在法律上推定為真正的權利人,對於信賴該登記而從事交易的人,即使後來證明該登記是錯誤,法律仍然承認其具有與真實的物權相同的法律效果。不動產物權登記的公信力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登記的權利推定效力。二是不動產物權的善意取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