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權變動的特徵是什麼
你到你們學校的電子資料庫一查就可以了,物權變動的特性這個東西很好回寫,但是寫好不容易。只要你在答學校期間是好好的聽了物權法的課程,以及對民法的總論有一個宏觀的理解,這個應該是很好寫的,你在這里問這樣的問題,難道別人還要提供論文模板啊。真的不好辦,我還是勸你好好的自己查資料,去圖書館,這樣對你以後還是會很有幫助的。
『貳』 所有權的含義及其特性,類型
一、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對生產勞動的目的,對象,手段,方法和結果的支配力量,它是一種財產權,所以又稱財產所有權。所有權是物權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種權利,具有絕對性、排他性、永續性三個特徵,具體內容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置等四項權利。產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產權是一個較大的概念,產權包括所有權。房地產所有權只是房地產產權中主要的一種。
二、所有權具有以下的特性:
第一,所有權是絕對權。所有權不需要他人的積極行為,只要他人不加干預,所有人自己便能實現其權利。所有權關系的義務主體是所有權人以外的一切人,其所負的義務是不得非法干預所有權人行使其權利,是一種特定的不作為義務。
第二,所有權具有排他性。所有權屬於物權,具有排他的性質。所有權人有權排除他人對於其行使權力的干涉,並且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而不能並存兩個以上的所有權。當然,所有權的排他性並不是絕對的,現代各國法律的所有權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第三,所有權是最完全的物權。所有權是所有人對於其所有物進行一般的、全面的支配,內容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權,它不僅包括對於物的佔有、使用、收益,還包括了對於物的最終處分權。所有權作為最完全的物權,是他物權的源泉。與之相比較,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他物權,僅僅是就佔有、使用、收益某一方面的對於物的直接支配的權利,只是享有所有權的部分權能。
第四,所有權具有彈力性。所有人在其所有物上為他人設定地役權、抵押權等權利,雖然佔有、適用、收益甚至處分權都能與所有人發生全部或者部分的分離,但只要沒有發生使所有權消滅的法律事實(如轉讓、所有物滅失),所有人仍然保持著對於其財產的支配權,所有權並不消滅。當所有物上設定的其他權利消滅,所有權的負擔除去的時候,所有權仍然恢復其圓滿的狀態,即分離出去的權能仍然復歸於所有權人,這稱為所有權的彈力性。
第五,所有權具有永久性。這是指所有權的存在不能預定其存續期間。例如,當事人不能約定所有權只有5年期限,過此期限則所有權消滅。當事人對所有權存續期間的約定是無效的。
第六,所有權具有觀念性。觀念性,是指近代以來,所有權的存在已具觀念化,即所有人不以對所有物的現實支配為必要,發生了重要的從所有到佔有「所有人支配觀念」的轉化——把所有權行使帶來的利益看得比所有物的控制更為重要的觀念,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屬於「所有人實現利益觀念」的范疇。
第七,所有權具有平等性。所有權作為私權,其法律地位應當無差別給予保護的物權屬性。在我國《物權法》第3條、第4條的規定,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所有權平等原則。
三、所有權的分類:
(一)屬於國家所有的有
1、礦藏、水流、海域;
2、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及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
3、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但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4、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5、無線電頻譜資源;
6、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文物;
7、國防資產、鐵路、公路、電力設施、電信設施和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依照法律規定為國家所有的。
(二)屬於集體所有的有
1、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
2、集體所有的建築物、生產設施、農田水利設施;
3、集體所有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4、集體所有的其他不動產和動產。
『叄』 物權法的性質和特徵
物權法的性質
一、物權法的私法性
自羅馬法以來,法律有公法與私法的區分。調整國家公權力的法律為公法,憲法、行政法、訴訟法屬之;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為私法,民法、商法屬之。物權法為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旨在規范私人間關於財產上的權利義務,因此屬於私法范疇。由於物權法恆涉及國家、社會及第三人利益,與社會公益有重大關系,故物權法中通常存在不少有關公益的規定,如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765條規定:「所有人,於法令限制之范圍內,得自由使用、收益、處分其所有物,並排除他人之干涉。」物權法中的公法規定,並不影響物權法作為私法的本質。
二、物權法的強行性
物權法是民法的組成部分,是調整民事主體對物的直接支配和利用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內容包括物權的種類及其權能、效力、物權的行使、變動和保護等具體制度。物權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涉及第三人和社會公益,故物權法的規定多具強行性,當事人必須遵行,不得以合意加以排除,強行性是物權法的最主要特徵。如謝在全先生認為,「物權法因所規定之物權,有對世之效力,恆涉及第三人之利益,力求內容之統一,以確保物權之享有,與交易之安全,其規定多具強行性質,非當事人所得任意變更。」 物權法的這種強行性,是物權法區別於債權法的首要特徵。債權法由其性質所決定,通常允許當事人以特約甚至交易習慣排除其適用,原則上屬於任意性規范。
物權法上的強行性規定多涉及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物權法通過強行性規范,直接給當事人設定權利義務,劃清權利邊界,從而降低交易成本,促成當事人合作,促進物的效用的發揮。」
三、物權法的固有法性
物權法因國家、民族、歷史傳統的不同而帶有土著法色彩,稱為物權法的固有法性。這一屬性使物權法與債權法之間具有明顯的區別。債權法,是關於市場交易的基本法律制度,因之世界各國的債權法大多具有普遍的、共通的性質,極易演化為世界性的國際間通用的法律制度。例如,1980年4月11日訂於維也納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便在締約國間普遍適用,在國際貿易關系領域發揮著極為廣泛的作用。物權法則與此不同,因各國步入近現代化文明的時期與過程不盡相同,由此致各國物權法在內容與構成上具有相當大的差異。例如,在物權公示的效力問題上,同是資本主義國家,法國采公示對抗要件主義,依此主義,當事人一旦形成物權變動的意思表示,即生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只是在未依法進行公示前,不具有社會公信力,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德國則採取公示成立要件主義,在此主義之下,物權的變動不僅需要當事人之間存在一個獨立於其原因行為的物權合意,尚需以登記或交付進行公示,否則不生物權變動的法律效果。謝在全先生指出,如果只從一國的經濟環境、社會需求及有關配套制度的完善和健全性上加以解釋,將很難決定孰優孰劣。法、德物權變動之采對抗要件主義和成立要件主義,決非是某種單純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當時各國特有的經濟、文化與社會背景所使然。此外,由於物權法與各國人民的生存與發展,以及國家的經濟體制息息相關,故各國物權法的內容,尤其是其中關於土地及其他重要生產資料的規定,往往具有天壤之別。
我國於清末改制,參考歐陸法制起草民法典,關於物權法的規定特別注意尊重自己的民族習慣,如設專章(第八章)規定典權(我國特有之制度),即是尊重國有習慣之適例。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實行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度,在土地歸屬問題上實行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土地所有權本身不得買賣。這就使我國的物權制度與私有制(尤其是土地私有制)下的物權制度相比,具有更多的特殊性。
四、物權法的公共性
近代民法,以所有權絕對、契約自由及過失責任為原則。依所有權絕對原則,當事人可對自己的所有物為自由的使用、收益及處分,這一原則雖然對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起過推動作用,但它過分強調個人利益而忽視了社會整體利益,加劇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阻礙了生產的社會化和大規模的經濟發展,甚至導致了個人濫用所有權而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現象。因此,19世紀末期以來,因社會情勢變遷,個人主義的所有權觀念日漸式微,各國立法不得不對所有權絕對原則加以修正,使所有權負有社會義務,其行使應當顧及社會公共利益,是為所有權的社會化。所有權的社會化,歸根結蒂,即要求所有人行使所有權時必須嚴格恪守公共福利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及權利不得濫用原則,尤其當事人行使所有權時,必須合於公共目的,否則其行為將被判定為非法而受到禁止。 此發展之結果,使物權法呈現公共性色彩,此與債權法原則上僅限於雙方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的所謂私人性色彩,形成鮮明的對比。
物權法的特徵
物權法定主義,是現代各國物權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所謂物權法定,是指物權的種類和各種物權的內容有法律統一規定,不允許以當事人的意思自由創設物權。
物權的定義:是權利主體依法直接支配特定的物並享有其權益的權利。
特徵:1,在權利性質上,物權為支配權,權利人無需藉助於他人的行為就能行使其權利;2,在權利效力范圍上,物權為絕對權;3,在權利客體上,物權的客體為物;4,在權利效力上,物權具有優先力和追及力;5,在權利的發生上,物權的設定採取法定主義,當事人不得任意創設新的物權,也不得任意變更物權的內容;6,在權利的保護方法上,物權的保護以回復權利人對於物的支配為主要目的,偏重於「物上請求權」的方法。
『肆』 物權法的性質和特徵。
物權法的性質,是作為一項民事權利的物權所固有的,本質的屬性。
特徵是立內法指導思想明確容,規定的利益平衡得當,立法針對性強,制度設計科學合理。
『伍』 物權法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物權法的性質是私法:私法性質是基於民法的性質產生的;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內容仍是民事容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物權法是財產法;物權法是強行法;物權法是普通法;物權法是固有法。
基本原則是貫穿一部法律始終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在中國的立法和學理上,有確定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則的習慣:物權法定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公示公信原則。
『陸』 物權的特徵有哪些
物權是絕對權(對世權)
物權的權利主體只有一個,權利人是特定的,義務專人是不特定屬的第三人,且義務內容是不作為,即只要不侵犯物權人行使權利就履行義務,所以物權是一種絕對權。
物權是財產權
物權是一種具有物質內容的、直接體現為財產利益的權利,財產利益包括對物的利用、物的歸屬和就物的價值設立的擔保,與人身權相對。
物權的客體是物
物權的客體是物,且主要是有體物。
物權具有排他性
首先,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所以物權是一種對世權;其次,同一物上不許有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並存(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物上不可以有兩個所有權,但可以同時有一個所有權和幾個抵押權並存),即「一物一權」。(應該注意的是:在共有關繫上,只是幾個共有人共同享有一個所有權,並非是一物之上有幾個所有權。在擔保物權中,同一物之上可以設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抵押權,但效力有先後次序的不同。因此,共有關系以及兩個以上抵押權的存在都與物權的排他性並不矛盾。)
(6)物權作為一種絕對權,必須具有公開性。因此物權必須要公示。
(7)物權設立採用法定主義。
(8)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又稱為物權的優先權。
『柒』 物權的基本特徵
物權法是基於權利人對物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而發生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內規范的總稱。
物權法的容性質是私法;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容仍是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
一、物權法的特徵:
1、物權法是財產法;
2、物權法是強行法;
3、物權法是普通法;
4、物權法是固有法。
二、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1、物權法定原則;
2、一物一權原則;
3、公示公信原則。
三、物權的特徵:
1、在權利性質上,物權為支配權,權利人無需藉助於他人的行為就能行使其權利;
2、在權利效力范圍上,物權為絕對權;
3、在權利客體上,物權的客體為物;
4、在權利效力上,物權具有優先力和追及力;
5、在權利的發生上,物權的設定採取法定主義,當事人不得任意創設新的物權,也不得任意變更物權的內容;
6、在權利的保護方法上,物權的保護以回復權利人對於物的支配為主要目的,偏重於「物上請求權」的方法。
『捌』 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是否是知識產權(區別於物權)的特徵
知識產權的性質 知識產權是一種新型的民事權利,知識產權是在傳統物權、債權、人身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民事權利,與傳統民事權利相比,有許多突出的特點。是一種有別於財產所有權的無形財產權。權利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區別於財產所有權的本質特性。知識產權的客體即知識產品是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所在。 知識產權的特徵 1、專有性。專有性即知識產權所具有的排他性和絕對性,其專有性表現第一,知識產權為權利人所獨占,權利人壟斷這種專有權利並受到嚴格保護, 第二,對同一項知識產品,不允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同一屬性的知識產權並存。 第三,知識產權的排他性則主要是排斥非專有人對知識產品進行不法仿製、假冒或剽竊。 第四,知識產權的獨占性是相對的。 2?地域性。地域性是知識產權所具有的另一種重要的特徵,所謂地域性,是指根據一國或地區的知識產權法所取得的知識產權的效力只限於本國境內,不具有域外效力。知識產權的這一特點有別於有形財產權。 3?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時間性是知識產權異於物權的又一個重要的特徵。時間性是指知識產權僅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受到保護,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期限,這一權利就自行消滅,相關知識產品即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財富,為全人類所共同使用。 請參考這個中國站: 中國news.china-b中國/zkxw/20090318/1018488_1.html 總結之後: (一)性質: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其具體表現為:(1)不發生有形控制的佔有;(2)不發生有形損耗的使用;(3)不發生消滅智力成果的事實處分與有形交付的法律處分。 (二)特徵:知識產權基於其無形財產權的屬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知識產權是一種專有性的民事權利(專有性);(2)知識產權的效力受到地域的限制(地域性);(3)知識產權在法律規定的期間內受到保護(時間性)
『玖』 物權與債權相比具有哪些特點
1. 物權為支配權,債權為請求權。
從權利的作用上看,物權為支配權,債權為請求權。物權的作用是保障權利人能夠對標的物直接為全面支配或限定支配,並進而享受物的利益。而債是特定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債權的實現都需要債務人的協助,只有通過債務人的給付,債權人的債權方可實現。所以,物權與債權的最根本區別在於,債權並未賦予權利人以對物的直接支配權,僅僅配備權利人以針對特定人的請求權。債務人對債權人負有給付的義務,但債務人並非債權人的支配客體。債權也沒有給債權人以對財產的支配權。
2. 物權具有排他性,債權具有相容性;物權具有優先性,債權具有平等性;物權具有追及性,債權沒有追及性。
從權利的效力上看,因物權為支配權,故物權具有排他性、優先性和追及效力,而債權為請求權,其具有相容性、平等性,無追及效力。依物權的排他性,在同一標的物之上不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權存在,且物權可直接排除不法之妨礙;而按照債權的相容性,在同一標的物上,允許同時或先後設立數個內容相同的債權,不發生排他效力。依物權的優先性,當同一標的物上並存數個相容的物權時,先成立的物權一般優先於後成立的物權;而按照債權的平等性,各個債權不論成立先後,均平等受償。依物權的追及效力,物權的標的物無論輾轉落於何人之手,一般而言物權人都可追及其物之所在而行使權利;而債權則沒有追及效力,債權人對其標的物沒有直接支配權,當債權的標的物被第三人佔有時,不論其佔有是否合法,債權人一般不得直接向該第三人請求返還。
3. 物權為對世權,債權為對人權
從權利效力的范圍上看,物權為對世權,債權為對人權。物權對世上任何人都有拘束力,某人對某物享有物權時,其他任何人都負有不得非法妨礙其行使物權的義務,其義務人是不特定的。而債是特定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債權只對某個或某些義務人有拘束力,債權人得向其請求給付,其他人則不受債權的約束,即債權的義務人是特定的。如果因第三人的行為使債權不能實現,債權人也不得依據債權的效力向該第三人提出請求。
雖然債屬特定人之間的關系,不涉及債權人與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但隨著交易領域的擴大和交易形式的多樣化,特定人之間的關系在某些情況下,會因第三人的行為而受到威脅。為加固債的關系,保護交易安全,債法理論對傳統的債的本質作了某些修正,擴張了債對第三人的效力,其中就包括在第三人侵害債權時,由第三人來承擔損害後果。在有的判例中也承認當第三人侵害債權時,債權人得直接向該第三人請求損害賠償。
4. 物權的客體是物,債權的客體是行為
從權利的客體上看,物權的客體是物,該物必須是在事實上、法律上能供民事主體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物,既可以是物質實體,也可以是自然力。此外,在某些情況下,一定的權利也可以成為物權的客體。債權的客體則是給付,即債務人的某種特定行為。
5. 物權是靜態財產權,債權是動態財產權
從權利的社會機能上看,物權是靜態財產權,其社會機能是保護標的物的永續或恆常狀態,明確對財產的歸屬和支配,側重於財產的靜態安全。而債權則是動態財產權,其社會機能是跨越時空障礙,實現財產的流轉,保障在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發生的商品交換得以實現,側重於財產的動態安全。
二、物權與債權的聯系:
1. 物權與債權關系的相對化。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債權物權化。即債權逐漸具有了物權的某些特徵,如法定性、排他性等。其典型有二:一是租賃權的物權化使得「買賣不破租賃」;二是預告登記制度使得經預告登記的債權具有物權的效力。
(2) 物權債權化。即物權逐漸具有了債權的某些特徵,如意定性、相對性等,例如物權的證券化就使這些證券所代表的物權的絕對性淡化。
2. 債權法對物權關系的類推適用。如債權請求權尤其是債務不履行所生請求權原則上可類推適用於物權請求權。即當物權法沒有規定時,有關消除危險、排除妨害、返還原物等物權請求權的行使,可以類推適用同為救濟權的債務不履行請求權。
3. 物權與債權具有功能上的互補關系。表現為二者的互用、互換、互動。由於物權法採取物權法定主義,對於那些法律沒有規定的物權類型,常可以通過債權來滿足社會經濟生活的需要;對於那些違反物權法定主義規定創設的「物權」,雖不發生物權的效力,但可以轉換為相應的債權,產生債權的效力;此外擔保物權與債權的聯系最為緊密,二者互相促動,擔保物權一方面旨在保障債權的實現,另一方面具有誘導債權發生的功能(例如最高額抵押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