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的作用

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0-12-15 07:52:18

1. 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組織可以干什麼

組織的作用就是用來保護集體當中每個人的利益,牽涉到知識產權的專利、軟體著作、商標等等,如果被別人侵犯,可以集體的力量幫助維權等等

2. 著作權集體管理許可性質

著作權集體管理許可性質,著作權過去稱為版權。版權最初的涵義是right,也就是復制權。此乃因過去印刷術的不普及,當時社會認為附隨於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於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那麼著作權集體管理許可性質是什麼?著作權集體管理著作權集體管理許可性質:探究這個問題應該從著作權的性質來分析。著作權也是一種權利,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起源於封建社會的特權,但是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私權的一種,無論由誰來主管,也無論設置什麼機構來保證權利的實現,都不能改變其私權的本質屬性。在民事權利領域,權利百分之百屬於權利主體,沒有什麼主管機關可以干預。因此,我們在立法時應該凸現其私權的本質,並圍繞這一點來調整利益關系。這是對著作權性質的經典闡述,私權利的性質給了著作權某種絕對性,作為一種行為的可能,權利人可以行使也可以不行使,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強制許可是對著作權人權利的一種侵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伯爾尼公約》確立了著作權的自動保護原則:即獲得著作權保護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不需給注冊或加註任何著作權保護的標記,如把著作權集體管理作為著作權保護的前提就違反了該原則。所以,WIPO的兩個條約所規定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是任意的而非強制的。著作權的集體管理只能是自願的,這不僅體現了對私權的尊重,而且更是對著作權自動保護原則的堅決維護。但是盡管如此,世界上還是有些國家確立了著作權的強制集體管理制度。這些國家的強制集體管理制度通常由法律明文規定,是指著作權中某些權利必須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權利人如果不接受,就不得享有該權利,實行強制集體管理的多是報酬請求權,比如美術作品的追續權等。強制集體管理的積極意義在於使集體管理機構真正有權代表所有的權利人,這對強化其地位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作為原告,在打版權官司時原告應注意什麼問題

.訴訟時效。應在訴訟時效(兩年)內提起訴訟。如果超過了兩年,即從知道或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超過了兩年,則應提出我方向侵權人提出過要求。侵權人曾經答復要承擔責任或者就侵權事宜向有關機關請求並作過調解等事實,使訴訟時效因這些原因而中斷並從這些事實發生之日起重新計算,這樣就可重新獲得法院的保護。

.掌握對方侵權的充分證據。在打官司中,一切主張均依靠證據來支持。作為原告要想打贏官司,就必須提出充分有效的證據。在打官司時即使於情於理都應打贏,但若缺乏證據,則法院是難以支持的。特別是在損失賠償額上,應掌握對方侵權行為所獲利潤的證據。在經濟權利的賠償上,一般是採用被侵權者的損失(費用的增加,收入的減少)或侵權者的所得來確定賠償額的。因此在提出賠償要求時,應根據已掌握的證據確定賠償額,在打官司中掌握有新的證據時再變更賠償額擴大戰果。

.聘請律師。律師無論在專業法律知識上還是在調查取證上,都比一般的當事人優越。聘請律師後,可以節約原告的精力,集中在提供事實方面作工作,並可根據律師的意見和建議從事各方面的有的放矢的工作,對打贏官司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著作權人集體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後,可由該機構作為原告來打官司,其優越性在於:

具有豐富的版權工作經驗和版權法律知識,掌握國內外的信息;具有較強的地位,不象著作權人作為個人,無論在財力、影響上處於不利的地位:

有時間和精力專門對付侵權人。

打版權官司時被告應注意什麼問題.訴訟時效。若對方的起訴已超過訴訟時效而無任何中斷事實,則可依此而抗辯,使原告失去勝訴的可能。

.如果確已構成侵權,又無訴訟時效期滿的情況,則應主動採取和解措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消除影響,以換得對方撤訴或避免法院作出判決。因為既然侵權人敗局已定,則應盡可能減少不利後果,如經濟上少承擔一些,名譽上盡量縮小影響范圍。如果不和解則法院將在判決中詳細列出事實,嚴格按照法律,判處被告應當承擔的責任,而無任何協商的餘地,這顯然對侵權行為人不利的。

.如果確不屬侵權,則應從下列幾方面著手;合理使用。《著作權法》規定了13種合理使用的內容,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也可以不付報酬,而合理使用的有些界限國內法律尚未明確規定,被告可從《著作權法》的原則、理論來辯解;轉嫁責任。有些侵權行為,被告並無任何過錯,而是他人過錯造成的,這時應向法院提出追加或更換被告,從而使自己得到公平的對待;反駁原告證據。版權官司大量問題都取決於事實,而事實需要證據來證明,若對方提供不了證據,或提供的僅是孤證(即孤立的證明,如只有對方一人的說法而沒有其他證據共同證明),則可通過反駁證據、指控其證據難以成立而使原告主張不能成立。

4.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 這個機構注冊的音樂人多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作用么這個機構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成立於1992年12月17日,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大陸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自成立至今的十幾年間,協會一直以維護作曲者、作詞者和其他音樂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為己任,致力於推動中國音樂創作和使用事業,積極促進中國音樂產業的繁榮。
協會實行會員制,凡具有中國國籍的音樂著作權人,包括作曲者、作詞者、音樂改編者、音樂作者的繼承人以及獲得音樂著作權的出版者和錄制者,均可成為協會會員。截至目前,協會已有會員4000餘名,授權協會管理的音樂作品已逾1400萬首。

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簡稱音著協(英文:Music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成立於1992年12月17日,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大陸唯一的音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專門維護作曲者、作詞者和其他音樂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非營利性機構。總部設在北京,下設會員部、作品資料部、許可證部、法律部、分配與技術部、財務與總務部,共6個職能部門,效力工作人員已逾50人,他們擁有法律、音樂、市場營銷、IT等多種不同專業背景,從而支撐起協會專業化、多層面、高水準、高效率、系統化的服務機制。
業務范圍
1.為集體管理的目的進行音樂作品的登記和有關信息的收集;
2.就本協會管理的音樂作品的使用與使用者簽訂合同;
3.就本協會管理的音樂作品的使用向使用者發放許可證;
4.就本協會管理的音樂作品的使用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費
5.向音樂著作權人分配報酬;
6.為集體管理的目的與音樂作品的使用者協商使用費的標准; 7.對侵犯本協會管理的音樂著作權的行為向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行政處罰或提起法律訴訟及仲裁等;
8.促進中國大陸地區音樂作品在中國大陸地區以外受到保護以及外國(地區)音樂作品在中國大陸地區受到保護,並為此目的與外國(地區)同類機構簽訂相互代理協議;
9.發展與音樂作品使用者合作關系,促進音樂著作權保護水平的不斷提高,並積極向國家立法機關和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建議;
10.增進音樂著作權人對著作權保護的了解,為音樂著作權人提供有關的咨詢和法律服務;
11.促進音樂創作條件的改善並為此目的開展與音樂著作權人有關的獎勵和福利項目;
12.開展其他與協會宗旨一致的活動。上述活動,均以協會的名義進行。
協會對音樂著作權的管理,適用於下列情況:
1.使用音樂作品進行公開表演;
2.使用音樂作品進行公開廣播;
3.使用音樂作品製作、復制、發行錄音錄像製品;
4.使用音樂作品製作廣播電視節目;
5.以攝制電影或者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音樂作品固定在載體上;
6.以信息網路傳播的方式向公眾提供音樂作品;
7.其他適合集體管理的對音樂作品的使用。
第十條 協會可視工作需要設立派出機構。
會員
第十一條 協會實行會員制。凡中國音樂著作權人,包括作曲者、作詞者、音樂出版者和其他權利人,通過與協會簽訂《音樂著作權合同》,都可以成為協會會員。
第十二條 凡中國音樂著作權人,有一首音樂作品公開發表,申請加入本協會的,可以成為協會會員。
第十三條 會員享有的權利
1.會員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參加本協會的活動;
3.對本協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4.參加協會的著作權使用費的分配;
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6.參加協會舉辦的獎勵活動和享受協會提供的福利;

5.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什麼性質的組織

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單一性或綜合性模式問題

理論上凡著作權都有被納入集體管理的可能,如果都按照不同的作品種類分別設立集體管理組織,甚至同一種類的作品又按照其不同的權利設立更細的集體組織,這樣表面上好象各司其職,實際上常常會引起一些混亂。雖然採用何種體制,要根據各國當地情況而定,這兩種制度都能證明同樣有效,但當存在多家協會時,每一特定類別的著作權都只能由一家單一機構管理。其根本關鍵是必須統一著作權的管理方式,使其一方面與復雜多樣的國際關系以及關於非確定作品目錄的合同相容,另一方面,與對基本上為個人權利的著作權的尊重相容。[⑤] 在國際上,有許多國家採用多種協會體制,如德國截止1998年有11家集體管理組織,同是有關音樂的有音樂作品表演權、復制權集體管理協會和音樂版本管理協會,涉及影視作品的協會有4家,其他如法國、英國、瑞士、西班牙、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也都採用多種協會體制,也有其他國家如比利時、以色列、義大利、烏拉圭、委內瑞拉等採用一個中央協會擔負不同類作品的各種權利的集體管理。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成立後,國家版權局又多次指示並幫助組建文字、攝影、美術作品等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從目前的趨勢看,我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是採用多種協會體制的。在我國,單從作品種類的角度看,似乎每一特定類別的著作權都只能由一家單一機構管理,如音樂作品、文字作品等各個協會都分別被賦予相對獨立的壟斷地位,但按筆者的理解,這種僅僅是某一協會對某一類作品的壟斷模式,在我們這樣一個知識產權發展歷史較短,國民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的發展中國家並不理想。理由是:首先,建立眾多的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在設立和管理成本上顯然過於巨大;其次,在對外的關繫上,分散的集體管理組織的權威性和效率難以得到有效體現,這一點將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即使在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健全和法制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著作權人實現其利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德國音樂表演者和機械復制權聯合會(GEMA ),每年總收入超過10億馬克,但一半以上不是通過正常運作收取,而是通過法律訴訟從使用者手裡獲得的。[⑥] 可見我們沒有理由過於盲目樂觀,只有集中力量,在作品傳播技術發達而數量眾多的傳播媒介團體和使用者面前,建立全國統一的綜合性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才能在與使用者談判或訴訟方面將比分散的多種協會更具有權威優勢和代表性,同時在影響行政當局制定著作權保護政策上也無疑會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第三,在對內的關繫上,分散的不同協會常不免難以整合不同類作品權利間的關系,這容易導致問題的滋生,因為許多情況下,作品並不是機械的相互獨立的概念,比如一首詩歌被譜上曲子,究竟是文字作品還是音樂作品?又比如戲劇作品和劇本是什麼關系?理論上至今仍有討論的餘地。這些在管理上僅管可能通過技術措施協調解決,但畢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前述強調的所謂壟斷與其說某一分散的單一協會對某一類作品的壟斷恐怕不如一個綜合的著作權管理組織對所有不同作品眾多的的權利壟斷更有效。綜上,筆者的意見是,統籌全體,改造音樂著作權協會、文字作品協會等,使其成為一個以音樂著作權為主要業務的統一的綜合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

6.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如何生產的

一、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的回顧
新中國成立前夕,根據「廢除偽憲法、偽法統」的要求,國民黨政府的「六法全書」(以憲法、民法、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六大法典為代表的全部法律)被廢除。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即著手制定保護作者正當權益的法律文件,相關部門借鑒前蘇聯1928年著作權法,結合當時我國公私出版機構並存、侵權現象時有發生的狀況,於1957年11月向國務院法制局報送了《保障出版物著作權暫行規定(草案)》請求審查。但是由於整風反右運動的開展,剛剛起步的著作權立法工作便在反對「知識私有」和「資產階級法權殘余」的呼喊聲中停止了。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著作權保護制度基本上不復存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黨中央作出將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大批作家、科學家、藝術家滿懷激情重返文學創作、科學研究和藝術表演,迎來了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事業的春天。與此同時,我國與國外的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逐漸增多,社會各界相繼提出制定法律,保護知識分子進行創造性勞動及其勞動成果,調動廣大作者的創作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於是,中斷二十多年的著作權立法工作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著作權立法的具體起因與中美建交有關。1979年1月,鄧小平同志訪美,期間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高能物理協議》,協議中提及要互相保護版權。同年3月,中美雙方開始商談《中美貿易協定》,美方再次提出版權保護問題,要求在中方頒布版權法前,雙方按照世界版權公約的規定保護對方的版權。針對這一重大問題,國家出版局於1979年4月向國務院呈送報告,建議「建立版權機構,制定版權法」。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耿飈同志轉請中共中央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胡耀邦同志批示。耀邦同志批示「同意報告,請你們盡快著手,組織班子,草擬版權法」。於此,新中國第一部版權法正式啟動。其後,著作權法起草工作一波三折、歷經坎坷,終於在十一年後的1990年9月7日由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時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王漢斌同志在審議時曾感慨道:「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所有法律草案中,著作權法是最復雜的一個法,調整的關系最廣,審議時間最長」。
通過以上簡單回顧,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其一,著作權制度是科技進步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產物。沒有印刷技術廣泛使用和印刷工業的繁榮,《安娜法》就不可能出現。著作權制度三百年的發展歷史也表明,著作權內容的每一次擴展都與科技上的每一次突破形影不離,從印刷技術到攝影技術,從錄音技術到電影技術,從廣播技術到網路技術,概莫能外。其二,我國著作權制度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新中國的著作權制度是與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相伴而生,並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而不斷完善的。沒有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我國版權事業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三、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現狀
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司法解釋,以及相關國際公約等組成。經過二十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著作權法律體系。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是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法律,在規范著作權行為中起著統領作用。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國務院先後制修訂了《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1992年9月25日發布,1992年9月30日施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2001年12月20日發布,2002年1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02年8月2日發布,2002年9月15日施行)、《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04年12月28日發布,2005年3月1日施行)、《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2006年5月18日發布,2006年7月1日施行)、《廣播電台電視台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2009年11月10日發布,2010年1月1日施行)。上述「一法六條例」(一部法律、六部行政法規)是我國著作權法律體系的基本內容。此外,關於侵犯著作權犯罪的問題規定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制定了10部部門規章和40多部規范性文件,相關司法部門為解決《著作權法》在民事和刑事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適用問題制定了6部司法解釋或指導意見,部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或政府還根據本地情況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在國際條約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先後加入6部國際著作權條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公約》、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
我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由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991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2001年10月27日,為完善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促進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繁榮發展,並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對1990年《著作權法》進行了修正。修正後的《著作權法》由原來的六章、五十六條變更為六章、六十條。2010年2月26日,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並根據執行世界貿易組織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案裁決的現實需要,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並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正涉及兩個條款,修正後的《著作權法》共六章、六十一條。
上述兩次《著作權法》修改均與世界貿易組織有關,第一次修改是為了滿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直接需要,第二次修改是為了履行世界貿易組織關於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案裁決的現實需要。因此,這兩次《著作權法》修改均具有被動性和局部性的特點,而不是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的現實需要對《著作權法》作出的主動、全面的調整。
三、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現狀
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司法解釋,以及相關國際公約等組成。經過二十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著作權法律體系。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是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法律,在規范著作權行為中起著統領作用。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國務院先後制修訂了《實施國際著作權條約的規定》(1992年9月25日發布,1992年9月30日施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2001年12月20日發布,2002年1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2002年8月2日發布,2002年9月15日施行)、《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04年12月28日發布,2005年3月1日施行)、《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2006年5月18日發布,2006年7月1日施行)、《廣播電台電視台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2009年11月10日發布,2010年1月1日施行)。上述「一法六條例」(一部法律、六部行政法規)是我國著作權法律體系的基本內容。此外,關於侵犯著作權犯罪的問題規定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制定了10部部門規章和40多部規范性文件,相關司法部門為解決《著作權法》在民事和刑事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適用問題制定了6部司法解釋或指導意見,部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或政府還根據本地情況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在國際條約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先後加入6部國際著作權條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公約》、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
我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由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991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2001年10月27日,為完善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促進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繁榮發展,並適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對1990年《著作權法》進行了修正。修正後的《著作權法》由原來的六章、五十六條變更為六章、六十條。2010年2月26日,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並根據執行世界貿易組織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案裁決的現實需要,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並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正涉及兩個條款,修正後的《著作權法》共六章、六十一條。
上述兩次《著作權法》修改均與世界貿易組織有關,第一次修改是為了滿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直接需要,第二次修改是為了履行世界貿易組織關於中美知識產權爭端案裁決的現實需要。因此,這兩次《著作權法》修改均具有被動性和局部性的特點,而不是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的現實需要對《著作權法》作出的主動、全面的調整。
四、修改《著作權法》的必要性
進入新世紀以來,知識經濟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日新月異,智力創造對物質生產、文化生產的作用越來越大,包括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性法律,《著作權法》的修改完善對於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對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法律保證;對於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使我國更廣泛更深入融入和參與國際競爭、提高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意義重大。
(一)修改《著作權法》是完善現有制度的客觀需要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著作權法》,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起草時我國尚處於計劃經濟時代,缺乏本土立法經驗,因此這部法律不可避免帶有計劃經濟的烙印。此後雖經兩次修改,但如前所述這兩次修改都不是自主、全面的修改,沒有很好地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轉型、經濟轉軌面臨的現實問題。因此,全面修改《著作權法》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修改《著作權法》是回應科技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世界未來的競爭將主要表現為知識產權的競爭。隨著高新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使用,我國著作權保護面臨的現實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的動態性,與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相對穩定性矛盾十分突出,著作權法律制度遇到了嚴峻挑戰。為適應新形勢、新情況,需要及時全面推進修法工作。
(三)修改《著作權法》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文化產業增長迅速,朝著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據統計,2010年我國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達到6.57%,在北京、上海等地區這個數字已經接近或者達到歐美國家10%左右的水平。各相關利益主體越來越關注版權問題,版權糾紛和訴訟層出不窮,據統計,2013年法院系統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中有57.97%為著作權案件,並且涉及新領域的復雜疑難案件越來越多。因此,產業發展迫切需要進一步釐定權利邊界、增強穩定性預期、明確相應規則,這些目的的實現必須通過修改《著作權法》來完成。
(四)修改《著作權法》是適應國際形勢的客觀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各地區不斷完善著作權法律,國際著作權保護規則處於持續調整中。由於發展階段不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著作權領域的分歧將長期存在,為維護各自的經濟利益和本國國際競爭力,各方都在積極爭奪國際著作權規則調整的主導權。我國面臨的著作權保護國際環境越來越嚴峻。為適應新的國際形勢,維護國家利益,需要及時全面推進修法工作。
(五)修改《著作權法》是回應社會關切的客觀需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運用,修改《著作權法》已成為社會各界在知識產權領域的重點關切。這些呼籲不僅來自司法、行政和教學科研部門,更多來自著作權人和產業界。每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會提出大量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建議、提案或議案。因此,為積極回應社會各界的關切,需要及時全面推進修法工作。
五、修改《著作權法》要把握的基本原則
本文認為,在目前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完善我國著作權制度、修訂《著作權法》,必須把握以下三個原則,即獨立性、平衡性和國際性原則。
獨立性原則就是要立足中國國情、結合中國實際、體現中國特色、解決中國問題。當前,我國著作權法律制度面臨著權利人意識普遍提高、版權產業快速成長、高新技術迅猛發展、我國社會轉型進程加快、國內外壓力日漸增大等一系列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本次修法,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紮根於而不是超越或者離開這些基本國情。我們願意借鑒其他國家或地區在著作權立法方面的成功經驗,但是要更注重中國的現實國情和實際需要。
平衡性原則就是要妥善處理好創作者、傳播者和社會公眾利益的基本平衡。著作權法律制度是調整作品創作、傳播和使用的利益關系鏈的基本法律,既要保護創造、鼓勵傳播,也要促進消費,滿足廣大公眾的智力文化需求。《著作權法》修改,要牢牢把握利益平衡這一現代著作權立法的基本精神,認真評估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的利益平衡機制是否恰當,實踐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充分兼顧了各相關方的利益。要充分認識在當前新技術條件下著作權保護平衡動態化的特點,吸取歷史有益經驗,廣泛聽取和深入研究各方利益訴求,妥善處理好保護著作權與保障傳播的關系,既要依法保護著作權,又要促進傳播使用,發揮智力產品的社會效益。
國際性原則就是從國際著作權制度調整變化的趨勢和提升我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角度推進修法工作。要認真查找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與我國加入的國際條約之間的差距,使我國《著作權法》符合相關國際條約的規定;要密切跟蹤和關注國際組織對著作權相關條約的討論,把握其發展方向,適時內化為國內法;要仔細分析和研究各主要國家的著作權法制發展動態,消化吸收,改造利用,增強國際化的共識。
六、結語
當今世界,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的趨勢日漸明顯,文化藝術開始逐漸溢出了精神和審美領域,開始向物質和經濟擴展、滲透和蔓延。由於著作權制度本質上是一種將文學藝術作品轉換為文化產品的制度安排,其調整和規范的是文學藝術作品創作、傳播和使用過程中的一系列社會關系。
在此背景下,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要主動適應文化經濟化的歷史進程、直面全球文化競爭的挑戰,就必須充分、嫻熟地運用版權制度,大力發展版權產業,通過各類文化產品向世界表達、傳遞和弘揚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提升我國的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著眼的是文化,著手的是產品,而當下著力的則是版權制度的完善。
從2011年開始,中國政府已經正式啟動了《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工作,國內外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目前這一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本文希望,這次修法工作能體現和反映當下中國社會的實踐,順應世界發展的潮流,既要有中國特色也要體現大國氣派,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無愧於時代的貢獻。

7. 著作權合同登記的實質作用是什麼

通過總結合同登記的 經驗,結合著作權登記的一般理論和國外實踐,分析合同登記在我國著作權保護中的實質作用,有利於我國著作權登記整體制度的構建。 通常的著作權登記,既包括記載著作權原始狀況登記,也包括著作權權利變動登記。從前面所介紹的合同登記的內容來看,雖然涉及得不全面,合同登記實際上是一種權利變動的登記,但權利變動登記與著作權原始狀況登記一樣,可以起到幫助著作權人和相關權利人有效行使權利、提供安全保障的作用。 什麼是權利變動 權利變動通常主要指著作權人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發生了變化。《著作權法》規定了多種權利變動的情況,如著作權轉讓、繼承、承受、質押。此外,集體管理和專有許可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權利變動,但是行使權利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事實上增加了新的權利人或權利人代表。尤其是在著作權專有許可過程中,盡管著作權歸屬沒有變化,但取得專有使用權的一方在使用作品中所承擔的風險有時比著作權人還要大,而專有許可始終是作品傳播的重要方式,因此應當為專有權的順利行使提供保障。為敘述方便,暫且也將它們納入廣義的權利變動范圍。由於《著作權法》已經明確按照相關法律進行著作權的繼承、承受和集體管理,著作權質押登記作為一種特殊登記也另行做了介紹,這里只涉及著作權轉讓登記和專有權登記。 為什麼要進行著作權轉讓登記和專有權登記,並且應當規定登記具有對抗第三方的效力 《著作權法》允許著作權中的財產權進行轉讓。通過著作權轉讓,原著作權人喪失了著作權,受讓人則獲得了著作權。通過專有許可,著作權人將某種使用方式專有使用權授權給被許可人,被許可人獲得專有使用權,成為專有權人。那麼,受讓人和專有權人如何讓外界了解這一變化?尤其是在需要證明其權利人身份時,他們會遇到與原始著作權人一樣的困難,因為他們仍然無法通過有效權利憑證(包括合同)證明其權利的存在。在此情況下,法律應當提供登記作為保障措施。由登記機構對受讓人和專有權人獲得權利的內容和期限等事項進行記載,這些記載成為初步證據,使登記具有對抗第三方的效力。 轉讓和專有權登記對於避免重復轉讓和重復授權、維護使用作品的正常秩序尤為重要。實踐中,因著作權人行使權利不當,重復轉讓著作權或重復專有授權的現象經常發生,並造成嚴重後果。在許多案例中,經常出現因重復轉讓和授權造成的多人聲稱獲得轉讓或取得授權並再轉讓或授權的混亂現象。對因此而引發的多起訴訟,有時法院也顯得無能為力。因為在訴訟中,各案案由和當事人不同,法官之間無法溝通,各審各案,又缺乏認定轉讓和專有許可的有效依據,而合同是否有效又與轉讓和專有許可是否有效沒有必然聯系,難免會出現各判決中,不同的權利人對同一作品同時擁有權利的離奇現象。這種結果還直接導致在市場上同一作品由不同的權利人授權其作品以相同的方式在市場上傳播流通,嚴重地影響了使用作品和產品流通的正常秩序。 通過登記則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所謂登記具有對抗第三方的效力,是指重復轉讓和專有授權糾紛中,以是否登記作為認定哪一個有效的依據。規定這一效力,可以使善意受讓人和專有權人避免或降低風險。因為在重復轉讓和授權中,過錯在於轉讓方或授權方,受讓方或被許可方通常是無辜的。選擇登記,可以使受讓方或被許可方獲得的權利得到保障,也清楚不登記可能存在的風險。在發生糾紛時,法院以是否登記作為判斷轉讓或授權是否有效的依據。 應當說明,登記不是轉讓和專有授權的生效條件。轉讓和專有授權首先是合同行為,如果不重復轉讓和專有授權,轉讓和授權依照合同確定生效,無需進行登記。當然,受讓人和專有權人為防止對方再次轉讓或授權,可以選擇登記。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合同登記不應當是單純的行政管理措施,而是著作權立法的需要,是著作權保護制度的需要。合同登記也不能只局限於對外保護和個別領域,更不能僅依靠部門之間的合作才得以實施,而是任何人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定。其實,目前《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的轉讓和專有許可合同備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上述作用,但應當在實施中加以明確。有關合同備案的法律效力,可建議法院給予必要解釋,使其至少可以具有行政保護的效力。 制定「著作權合同登記和備案辦法」的建議 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合同登記的現狀與理想狀況還相差甚遠。特別是某些法律依據,盡管存在問題,但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因此完善合同工作也應當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要循序漸進,不求全責備,不急於求成。在目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制定「著作權合同登記和備案辦法」,盡可能消除或減少各登記之間的交叉和矛盾,理順關系,改變登記工作不合法或不合理的現象,使合同登記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筆者據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清理合同登記依據時,只保留法規以上的依據,規章一級的依據予以廢止。 (二)根據合同登記依據保留的情況,重新確定登記種類,盡可能避免交叉。對於未實施的登記種類,明確實施規定。 (三)貫徹落實《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有關著作權轉讓合同和專有許可合同備案的規定,明確合同備案的機構、范圍和效力等重要事項。 (四)對登記性質和登記機構混亂不清的合同登記,重新明確登記性質,確立登記機構。對需要委託辦理的登記,應規定明確委託關系、委託事項和受託機構等內容。徹底消除登記機構名不副實的現象。 (五)在規定中注意規范各種登記的必要文件和程序,如登記指南、填表說明、申請者需要提交的材料、登記的受理、審查、發證、期限、樣本的交存和保管、變更、查詢、公告和撤銷等,為申請人提供便利,也便於登記機構操作。統一規范登記中使用的各種表格、證書(或批復)的標准格式或規格等。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修改草案

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並徵求公眾意見。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准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並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 著作權賠償標准上限提高一倍
現行的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可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而此次公布的《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七十二條規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和通常的權利交易費用均難以確定,並且經著作權或者相關權登記、專有許可合同或者轉讓合同登記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對於兩次以上故意侵犯著作權或者相關權的,應當根據前兩款賠償數額的一至三倍確定賠償數額。」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表示,法定賠償額提高是一大突破,由於網路侵權盜版比較嚴重,比如,資源分享網站、電子商務網站等侵權獲得的收益很高,而權利人幾乎無法得到賠償,依現行法律,法定賠償50萬元根本不能撼動侵權盜版企業。法定賠償提高到100萬元,會對網路侵權盜版產生一定的震懾作用。 行政管理部門增加查封扣押權
除此以外,《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還增加了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執法手段的規定,特別是增加了查封扣押權。這主要體現在第七十五條,「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與著作權或者相關權有關的涉嫌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情況;對當事人涉嫌違法行為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查閱、復制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檢查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產品,對於涉嫌侵犯著作權或者相關權的產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增加了延伸性集體管理內容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還增加了關於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延伸性集體管理的內容。《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六十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取得權利人授權並能在全國范圍代表權利人利益的,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申請代表全體權利人行使著作權或者相關權,權利人書面聲明不得集體管理的除外。」第六十一條規定,「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授權使用收費標准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公告實施,有異議的,由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門委員會裁定,裁定為最終結果,裁定期間收費標准不停止執行。」 「實用藝術作品」被納入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首次將「實用藝術作品」納入了著作權保護范圍,第三條(九)稱,「實用藝術作品,是指具有實際用途的藝術作品;」第二十七條規定,「實用藝術作品,其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的保護期為首次發表後二十五年。」 除此以外,《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還對「孤兒作品」(指作者身份不明或者雖然作者身份明確但查找無果的作品。)的使用作了原則規定,對於此類作品,使用者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申請並提存使用費後使用作品。 延伸性集體管理是否合理?
出版人彭倫對於「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延伸性集體管理」表示了質疑,「這一延伸,所有作者都被組織強制代表了!」「原來作者還不能自由指定一家機構來代理其版權呢。」
對此,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表示彭倫有誤解,「集體管理不是代理,是信託關系,管理會員的復制權、網路傳播權等作者自己難以行使的權利,目的是使權利人利益最大化。第六十條的關鍵是提醒著作權人要有版權意識,如果不想讓別人管理,比如微博、博客文章、報刊文章,只需在發表時公開聲明即可。比如,彭倫的著作被侵權,但他希望自己單獨維權,只要和文著協表明此意,即可單獨維權——法律不會要求所有人都被延伸集體管理。」
對於有人擔心自己的權利「被代表」,張洪波表示,這完全是多餘。草案的出發點主要是解決海量作品授權和眾多作者無法行使著作權也希望有組織幫助處理問題。因此,延伸性集體管理可以解決眾多作者版權無人管理,使用者與眾多作者無法對接實現平衡利益關系的問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不是簡單的大包大攬,放開量授權和收錢,不是在破壞市場經濟回歸計劃經濟。另外,也要相信政府管理和監管作用。 作者
端木賜香(河南安陽師范學院歷史系副教授,本報曾報道她勝了著作權官司,但卻虧了350元。):
能按修改意見稿運行,就不錯了。事實上,之前的賠償與懲罰太輕。一者權利人在起訴過程中,付出代價太多;二者中國稿費很低,按稿費賠償,著作權人得不償失! 律師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王正涵:草案第二十七條,實用藝術作品,其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的保護期為首次發表後二十五年。——這個確實是新規定。關鍵在於實用藝術作品與美術作品、外觀設計專利等如何甄別?特別是工業外觀設計,如汽車外觀設計等。 出版人
俞曉群(海豚出版社社長):著作權集體管理的部分內容,能夠有效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解決一些著作權人找不到的問題,這是個好辦法,對大家都有利。

9. 急求:能者幫幫忙,謝謝~

摘 要

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是著作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一個國家著作權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標志,對於著作權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以下對二者統稱權利人)和使用者乃至整個社會公眾的利益都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
從發展狀況上看,許多西方國家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已經相對完備,而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起步晚、基礎差,社會公眾的版權意識還很薄弱,各集體管理組織在建立健全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很多,發展之路還任重道遠。
著作權的集體管理是通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來進行的,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活動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作品使用費的收取與轉付問題。而這兩個問題是否解決得好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運行狀況,決定了與著作權有關的整個文化市場能否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具體來講:
如果能夠在制度和實踐上解決好作品使用費的收取和轉付問題,有以下利好之處:
第一,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能夠獲得會員權利人的支持,保證會員權利人獲得應有的公正合理的回報,進一步激勵作者的創作積極性;也能使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吸引更多的權利人成為其會員,進一步完善著作權集體管理,同時提高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積極性。
第二,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容易獲得使用者的支持,從而加快授權使用的進程,促進作品傳播,減少收費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減少訴訟之累,節約司法與行政資源。
第三,從根本上說,有利於形成一個和諧可持續的作品創作環境和繁榮穩定的文化市場,促進社會就業,助力經濟發展。
當然,以上是建立在作品使用費收取與轉付在制度相對完善、實踐狀況相對較好的前提下而言。反之,則不能得到利益各方的支持,會造成著作權人和使用人的抵制,權利人會員得不到其應有的公正合理的回報,嚴重挫傷創作積極性。這將導致權利人會員的不斷退會,非會員則不願意入會。這都將阻礙作品傳播,增加訴訟之累,浪費司法與行政資源,導致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制定的標准與辦法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根本上說這違背了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初衷,不利於形成一個和諧可持續的作品創作環境和繁榮穩定的文化市場。
然而,在作品使用費的收取和轉付問題上,我國不僅需要對制度上的相關理論問題進行明確,也需要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的制度及其實踐的不足進行改進,所以,鑒於作品使用費收取與轉付問題對於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以及對整個與著作權有關的文化市場的重要意義,筆者擬對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中的作品使用費收取與轉付問題進行制度與實踐上的探討,以期為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自身的完善,為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在實踐中更良好的運行,為形成一個和諧可持續的作品創作環境和繁榮穩定的文化市場提供綿薄之力。
從文章結構上來說,本文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首先在引言中對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進行概述,不僅指出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在作品使用費的收取和轉付問題上應明確的理論問題,也指出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中在作品使用費的收取和轉付問題上的制度與實踐的不足。
第一章論述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與權利人的關系,分為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與會員權利人及非會員權利人的關系兩個部分。
第二章論述作品使用費收取標准。分別從制定作品使用費收取標準的必要性、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使用費收取標準的制定主體、制定使用費收取標准時的根據與程序、標准對於使用者的效力這幾個方面來論述。
第三章論述使用費收取,分別從使用許可、訴訟、仲裁、行政投訴、國際合作、設立分支機構、委託其他主體收取、具體收費方式的改進、對作品使用費收取的監督及所涉及的法律責任這幾個方面來論述。
第四章論述作品使用費轉付,分別從公正合理的轉付辦法的重要性、制定作品使用費轉付辦法的根據與作品使用費的轉付方式、作品使用費的轉付周期、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作品使用費轉付時提取的管理費、對作品使用費轉付的監督及所涉及的法律責任這幾個方面來論述。
總起來講,針對作品使用費的收取與轉付在制度和實踐中存在諸多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制度上,第一,應當明確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制定的作品使用費收取標准草案進行公告的具體公告期;第二,舍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作品使用費收取標准草案的批准職能,構建公告期之後對作品使用費收取標準的爭議解決機制,仿效德國在國家版權局設立仲裁機構;第三,明確作品使用費的轉付周期,周期以一年為宜,外加原則性規定;第四,設計針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有效內部監督機制,在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內部設立監事會。在實踐上,在作品使用費收取問題上,第一,部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處理好與非會員權利人之間的關系,在沒有得到非會員權利人的授權時不能代權利人收取作品使用費;第二,部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依法履行向國家版權局提交作品使用費標准草案的義務;第三,國家版權局應當依現行法律履行其批准及公告作品使用費收取標准草案的職能;第四,部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嚴格依照《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規定來設置其制定作品使用費收取標準的內部程序,修改其章程中與《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相抵觸的部分;第五,部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作品使用費的收取方式上需要進一步改進,充分運用創造性思維來達到雙贏;在作品使用費轉付問題上:第一,部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依法履行向國家版權局提交作品使用費轉付辦法草案的義務;第二,國家版權局應當依現行法律履行其批准及公告作品使用費轉付辦法草案的職能;第三,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轉付作品使用費時應當更加及時;第四,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不斷提高效率,不斷降低管理費的提取比例;第五,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應當充分運用好各種轉付方法,盡量使權利人獲得的使用費能夠與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等的使用情況相匹配。類似上述的亟需改進之處還很多,這既有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上的原因,也有集體管理組織自身的原因,也有權利人、使用人乃至公眾自身的原因。
綜合起來講,要解決好著作權集體管理中的作品使用費收取與轉付問題,既要求我國在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上的不斷完善,也要求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自律與相關主管部門的盡職,同時也需要權利人、使用者以及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更加積極行使法律規定的權利,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以及相關主管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必要時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唯有如此,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才能更加完善,在實踐中能夠良好的運行,幫助逐步創造一個和諧可持續的作品創作環境,創建一個穩定繁榮的文化市場。

關鍵字:著作權集體管理;作品使用費;著作權法

閱讀全文

與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