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同案不同判
一、案情相同,但是當事人舉證不同
這種情況在一些集團訴訟中經常出現,同樣的案情,有的當事人或是本身具有較高的法律素養,或是聘請了專業的法律服務人員,故能較好地完成舉證,訴訟請求獲得支持。但有的訴訟當事人既不具備專業知識,也未聘請專業法律服務人員,僅憑一腔熱血和樸素的「有理走遍天下」的理念即來起訴,導致舉證不能,進而導致敗訴。這時候敗訴的當事人往往會氣沖沖的質問法官:「我們是一樣的案子,為什麼他贏了,我輸了?」如果這時判後答疑工作做的不到位,當事人的憤怒情緒就會得到更大的渲染,甚至會引發輿論對司法的圍攻,引發民眾對司法的懷疑和猜測,即影響司法的公信力。
二、參與決定裁判結果的人員認識不一
這里需要對裁判結果的誕生過程進行一個解釋。目前的制度體系情況下,對於大多數法院而言,要做出一個判決,除獨任法官、合議庭出具意見之外,仍需要向庭領導、院領導匯報,共同研究決定,有的案件還需要經審判委員會討論來決定裁判結果。所以裁判文書中都會寫「本院認為」,而不是「本法官認為」,體現的正式一種集體決議的精神,「本法官認為」這種頗顯自信的表達方式在英美法系較為常見。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有關裁判權的改革問題已經提上日程,並且已經有了試點。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不實行判例制度,之前的判例並不對之後的裁判構成約束。所以司法實踐中,即使是同類型的案件,在上述的討論過程中,不同的參加合議、討論、研究的人員,由於法律適用、事實認定上觀念不同,尤其是自由裁量權上的標准不同,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就不足為奇。而這時很難說哪個案件是錯案,但是說都正確似乎也總是覺得底氣不足。這種現象甚至可以說是成文法國家司法裁判的一種痼疾,因為司法裁判的過程,是一個對事實進行認定,對法律進行解釋的過程,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著主觀的自由裁量,認識不統一在所難免。
三、法官認識的階段性
在裁判結果的形成過程中,即使是同樣的參與討論、研究決定的人員,也會因為對某類案件的認識的逐步深入與透徹而導致觀點與觀念上的變化,導致新的裁判結論不同於之前已經形成的裁判結論。這種情形在新類型案件尤為常見。
這種情況的發生,一方面當然是由於法官知識體系、法官自身素質等主管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人的認識階段性、局限性的客觀規律。遇到可能發生這種情形的案件,應極力做到「慎斷」,若仍無法避免,經仔細研究討論,如果確實可以認定之前的裁判錯誤,應當啟動再審程序予以糾正。糾錯程序本身也是司法公正的一種保障。
四、法律的變遷與法律規范之間的沖突
雖然早在2011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就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法律體系雖已形成,但是並未長成,構成法律體系的各部門法仍在隨著活躍的社會實踐不斷變遷和充實,法律體系內之間的沖突仍舊屢見不鮮。
以《物權法》為例,《物權法》出台後,由於對物權公示性的強調,以及不動產善意取得制度的認定,就導致了許多案件在案情類似的情況下,在《物權法》頒布前後得到的裁判結論大相徑庭。《物權法》中確立的物權理念與《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財產等條文在物權認定上的沖突一直都存在爭議。另外,法律和司法解釋之間的不一致也頗為常見。以上種種情形,導致司法者在適用法律上的選擇性更強,進而為裁判結果的不統一創造了條件。
在上述的分析中,第一、第四項如果釋明得當、充分,當事人和公眾較為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第二種、第三種情形的過分蔓延,會使得當事人認為訴訟是一種射幸行為,與法律的可預見性的屬性不符。而遺憾的是第二、第三種情形似乎是導致「同案不同判」最多的情形,嚴重影響了司法的嚴肅性與公信力。這也就使得「統一裁判尺度」這個課題有了其存在的價值和長久的生命力。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地方各級法院已經在大力度地推進相關工作,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開始發布指導案例,來統一同類案件裁判標准。另一方面,司法公開的逐步途徑,比如文書上網工作,也會使得裁判者感到壓力所在,更加「慎斷」。輔之以各高級法院的「指導意見」、「會議紀要」,希望在多舉並措的情況下,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可以進一步減少,司法的公信得以進一步的樹立。
(作者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法院)
Ⅱ 業主委員會籌備小組成員能不能參加業主委員會委員選舉
籌備組的業主成員可以競選業主委員會委員的,籌備組的非業主成員不得競選業委會委員,因為業委會委員必須是業主。同時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如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住建部的《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都沒有禁止籌備組的業主成員不得競選業主委員會委員。各省市的物業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細則等,對此也沒有禁止,有的地方細化明確了籌備組成員終止,籌備組的解散時間,比如湖南的:《湖南省物業管理條例》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籌備組中的業主成員被提名為業主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的,其籌備組成員資格即行終止,籌備組應當從符合條件的推選人員中依次遞補。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湖南省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細則》第41條第二款規定籌備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首次業主大會會議籌備工作。籌備組在業主大會成立後即自行解散。
但有例外,明顯違反全國性法律規定的,如《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
第二十條籌備組由五至七名成員組成,其中社區工作站負責人一名、建設單位或者物業服務企業代表一名、業主代表三至五名。籌備組組長由社區工作站負責人擔任。籌備組中的業主代表由社區工作站在願意參加籌備工作,且有一定人數業主推薦的業主中確定。籌備組成員不得擔任首屆業主委員會委員。建設單位應當提供籌備工作所需要的物業和業主相關資料。
因為深圳的條例的該規定違反上位法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所以該規定不應該執行,因違法而無效。業主可以對此問題向住建部、國務院或者全國人大反映,並要求修改。
經查,青島的地方規定,《青島市物業管理條例》
頒布時間 : 2005-10-26 實施時間 : 2006-01-01 2005年10月26日青島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
其中第第九條第二款規定:區(市)物業管理行政管理部門接到建設單位的書面報告或者業主的書面要求後,應當和物業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組織成立業主大會籌備組。籌備組成員由業主代表和居民委員會成員組成。
第十一條籌備組應當自組成之日起三十日內,組織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會議,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制定業主大會議事規則和業主公約等。
業主大會自首次業主大會會議召開之日起成立。
沒有相關規定籌備組的業主不能競選業主委員會委員。
Ⅲ 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有優先 權、 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 配,主張優先受
優先權是指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享有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等他項物權。
Ⅳ 物權法哪條規定外人不能參加業主委員會成員
《物抄權法》第七十五條【對業襲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的設立的注釋】:
「業主大會是業主的自治組織,是建設區劃內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機構,可以代表業主行使專有部分以外共有部分的共有權以及共同管理的權利,並對小區內的業主行使專有部分的所有權做出限制性規定,以維護建築區劃內全體業主的合法權益」。
Ⅳ 開發商參與建設的人防工程使用權應該歸誰所有
業主主張人防車庫的所有權,主要理由是人防建設成本進入了房價。這個理由無論在法律上還是情理上,都是不能成立的。
1、 成本與所有權無關。成本是經濟學概念,只是用來計算收益的。是否支付成本,與是否取得所有權沒有必然聯系。(比如一棟三層樓房的成本是10萬元,我只出5萬元,相當於成本的一半,但產權人同意轉讓給我,我就取得了這棟樓的全部所有權;反之,如果產權人一層樓就要價20萬,我同意成交了,也就只能取得一層樓的產權,不能說我已經支付了你整棟樓的成本,你整棟樓都要歸我。)另外現行商品房定價實行市場認知定價模式,商品房銷售價格與成本無必然聯系。
2、 業主是消費者不是投資者,將消費直接等同於投資,這根本就是基本邏輯關系錯誤。消費跟投資可以說是經濟行為的兩面,投資是為了生產產品以滿足消費並賺取利潤,如果將消費等同於投資那整個經濟社會都會因為邏輯關系錯誤而不存在。就本案來說如果業主作為消費者購買房屋後因房屋價格內包含某項(人防工程)成本,使得業主變為該項成本(人防工程)的投資者,享有收益權。如果觀點成立,那業主購買的房屋本身的建造成本也包含在房屋價格內,按照上述觀點推斷業主是該建造成本的投資人應對其所創造利潤享有收益權,就是說開發商開發產品過程中承擔了所有風險,最終利潤應由業主享受,業主才是真正投資人,開發商應將房屋成本以外的利潤部分還給業主。如果將這種邏輯關系進一步放大到生活中的所有行業那結果將不敢想像。因此這種邏輯關系顯然是錯誤的。
3、 從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角度來分析,業主的共有部分只能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法定共有;二是天然共有;三是約定共有。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來源。 從這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第一,法律沒有像規定物業管理用房那樣,規定車位車庫或者人防設施為業主共有,因此這部分不屬於法定共有;第二,作為具有獨立使用價值和可區分的物,車位車庫可以單獨作為所有權的標的,它不是民法上的從物,也就不屬於天然共有的部分;第三,只要建設單位在銷售房屋時,沒有作出人防車位屬於全體業主的允諾,就排除了約定共有。一一排除了法定共有、天然共有和約定共有之後,就可以確定人防車位不是共有的,而屬於專有部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建築區劃內符合下列條件的房屋,以及車位、攤位等特定空間,應當認定為物權法專有部分:(一)具有構造上的獨立性,能夠明確區分;(二)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可以排他使用;(三)能夠登記成為特定業主所有權的客體。建設部《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第九條明確規定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計入公用建築面積。且本案小區公用面積內也並未計入人防工程面積,因此業主所購房屋面積內並未包含人防工程部分。
4、 《物權法》第三十條規定,因合法建造房屋的事實行為設立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建造建築物的行為成就,即產生所有權,建設單位是原始所有權人;消費者購買房屋後所購房屋的所有權由開發商轉移至消費者,但消費者未購買部分(如人防工程)不發生轉移。《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物權法》第七十四條則規定得最為具體: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因此對規劃用於停放機動車的車位、車庫,建設單位有權處分,包括出售、出租和附贈。
Ⅵ 被告房子被人封過三次,最後拍賣額怎麼分配
產分配的順序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一個判決書里有多個原告申請執行一個被告,這幾個原告都沒有擔保物權的,按照債權的比例清償。第二種情況:多個判決書里有多個原告申請執行一個被告,這幾個原告都沒有擔保物權的,按照哪個法院先查封、扣押、凍結,就先受償的原則,也就是執行法院採取執行措施的先後順序受償。第三種情況:這幾份判決中,有的是基於物權而產生的債權、有的是金錢給付的債權,物權優先受償。比如你主張這個房子給你提供了擔保,那麼擔保權優先受償。以上這些優先受償的債權清償完畢以後,還有剩餘財產的,那麼剩餘的債權人可以按照債權的比例接受清償。清償以後剩餘部分的債權,債權人可以要求法院繼續執行。
另外如果房子有抵押權人、質押權人或留置權人,那麼拍賣的錢款這幾種人優先受償。
(6)物權參與人擴展閱讀
法律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40.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所有的其他人享有抵押權、質押權或留置權的財產,可以採取查封、扣押措施。財產拍賣、變賣後所得價款,應當在抵押權人、質押權人或留置權人優先受償後,其餘額部分用於清償申請執行人的債權。
88.多份生效法律文書確定金錢給付內容的多個債權人分別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行,各債權人對執行標的物均無擔保物權的,按照執行法院採取執行措施的先後順序受償。
多個債權人的債權種類不同的,基於所有權和擔保物權而享有的債權,優先於金錢債權受償。有多個擔保物權的,按照各擔保物權成立的先後順序清償。
一份生效法律文書確定金錢給付內容的多個債權人對同一被執行人申請執行,執行的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各債權人對執行標的物均無擔保物權的,按照各債權比例受償。
92.債權人申請參與分配的,應當向其原申請執行法院提交參與分配申請書,寫明參與分配的理由,並附有執行依據。該執行法院應將參與分配申請書轉交給主持分配的法院,並說明執行情況。
93.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申請參加參與分配程序,主張優先受償權。
94.參與分配案件中可供執行的財產,在對享有優先權、擔保權的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的順序優先受償後,按照各個案件債權額的比例進行分配。
95.被執行人的財產被分配給各債權人後,被執行人對其剩餘債務應當繼續清償。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債權人的申請繼續依法
Ⅶ 民事訴訟的執行中,多個債權人對分配方案有異議的起訴問題。
這4條並不來沖突,說的都是一自個清償順序的問題,遵循物權法的理論,有擔保物權的,肯定優先,然後是普通的債權按比例受償,分配完畢不代表清償結束,理論上可以一直清償知道還清。
你的第二個問題表達不清楚,起訴後未到判決的債權人是什麼,沒參與訴訟還是判決未生效?
另外,這部分不是司考的重點,把握住物權和債權的理論,就能不變應萬變,不管是否訴訟,債務的清償方式總是固定的,法院也不會新創清償的規則。
Ⅷ 我是某處房子的第三債權人,請問債務人的房子拍賣掉之後,所得的收益是順位還款,還是所有債權人按比例還
基於所有權和擔保物權而享有的債權優先,剩下的按比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十一、多個債權人對一個債務人申請執行和參與分配
88.多份生效法律文書確定金錢給付內容的多個債權人分別對同一被 執行人申請執行,各債權人對執行標的物均無擔保物權的,按照執行法院 採取執行措施的先後順序受償。
多個債權人的債權種類不同的,基於所有權和擔保物權而享有的債權 ,優先於金錢債權受償。有多個擔保物權的,按照各擔保物權成立的先後 順序清償。
一份生效法律文書確定金錢給付內容的多個債權人對同一被執行人申 請執行,執行的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各債權人對執行標的物均無擔 保物權的,按照各債權比例受償。
89.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其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可告知當事 人依法申請被執行人破產。
90.被執行人為公民或其他組織,其全部或主要財產已被一個人民法 院因執行確定金錢給付的生效法律文書而查封、扣押或凍結,無其他財產 可供執行或其他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在被執行人的財產被執行完畢 前,對該被執行人已經取得金錢債權執行依據的其他債權人可以申請對該 被執行人的財產參與分配。
91.對參與被執行人財產的具體分配,應當由首先查封、扣押或凍結 的法院主持進行。
首先查封、扣押、凍結的法院所採取的執行措施如系為執行財產保全 裁定,具體分配應當在該院案件審理終結後進行。
92.債權人申請參與分配的,應當向其原申請執行法院提交參與分配 申請書,寫明參與分配的理由,並附有執行依據。該執行法院應將參與分 配申請書轉交給主持分配的法院,並說明執行情況。
93.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 人,可以申請參加參與分配程序,主張優先受償權。
94.參與分配案件中可供執行的財產,在對享有優先權、擔保權的債 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的順序優先受償後,按照各個案件債權額的比例進行分 配。
95.被執行人的財產被分配給各債權人後,被執行人對其剩餘債務應 當繼續清償。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債權 人的申請繼續依法執行。
96.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未經清理或清算而撤銷、注銷或歇業,其 財產不足清償全部債務的,應當參照本規定90條至95條的規定,對各債權 人的債權按比例清償。
Ⅸ 名單就是最高人民法院中哪些專家參與了物權法的起草
《物權法》有九個起草人楊立新教授、尹田教授、孫憲忠博士、梁慧星教授、王軼教授、李顯冬教授、王利明教授、楊景宇教授、江平教授、
Ⅹ 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根據擔保法,在一般保證的情況下,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版強制執權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責任的,保證人有權拒絕。所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二十五條只是規定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向債務人和保證人一並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債務人和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而不是要求保證人必須參加訴訟。據此可知,第一百二十八條關於「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擔保物權時,債務人和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的規定,是指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的擔保人應當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所以,在一般保證中,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不存在互相矛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