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區公共區域到底屬於誰
小區公共區域屬於業主共有。
根據《物權法》:
第七十條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一條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公用建築面積的分攤原則如下:
(1)商品房公用面積的分攤以幢為單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為本幢內的公用建築面積,與本幢不相連的公用建築面積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2)為整幢商品房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該幢樓各套商品房分攤;為局部范圍服務的公用建築面積,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攤;
(3)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後,不劃分各套商品房攤得建築面積的具體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佔或改變原設計的使用功能。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公攤面積的產權歸整棟樓購房人共有,購房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一般情況下,開發商沒有權利決定公共區域面積給誰使用。
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1)物權空間權擴展閱讀:
近日,溫州市鹿城區嘉鴻花園業主大會將房開公司起訴到了法院,要求法院確認該小區內1015.64㎡的會所所有權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此案。值得關注的是,這起案件的原告是溫州市鹿城區嘉鴻花園業主大會,該業主大會是2013年3月25日由溫州市鹿城區民政局核准登記的社團法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嘉鴻花園」是位於溫州市鹿城區學院中路的住宅小區。其中,該小區在5-6幢102室、207室、208室、209室、210室建有會所,合計建築面積1015.64㎡。
該小區業主大會在訴狀中稱,當時建立小區的時候,溫州市規劃局、溫州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在對該住宅小區開發建設的批復中,核定建設會所是作為居委會、公廁、物業等配套用房。
業主們認為,當時房開公司在購房合同中關於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建築正常運行的約定條款中承諾「監控系統、小區綠化、會所在該商品房交付使用後九個月內達到使用條件。」
房產交付之後,小區裡面的業主們都把上述會所當做文娛活動場所使用。但是到了2015年,業主們得知開發商正在向溫州市房屋登記中心申請,將會所的所有權登記在房開公司的名下。業主們認為,開發商的行為違背了當時行政部門的審批規定,侵害了全體業主的利益。
2015年8月18日,作為全體業主的代表,嘉鴻花園業主大會以獨立法人資格向鹿城區人民法院遞交了民事訴狀,要求法院判令涉案會所屬於小區公共配套建築,應當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庭審從上午9點到下午1點結束,鹿城法院將擇期宣判此案。
Ⅱ 法律中有無公共空間的界定如物權法
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開放空間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從空間角度說,城市開放空間專泛指實體構作圍合屬的室內
空間之外的部分,如道路、廣場等。應具有提供城市公共活動的滯留和流動,並具調節城市生態環境、緩沖城市外圍關系等功能。城市開放空間包括城市公共空間和城市開敞空間兩個子系統城市開敞空間是城市中以天、地、山、河為界,視線開闊深遠的區域,這些開敞空間有些可以供人活動,有些只能作視線遠眺其主要功能在干調節城市的生態平衡、提供自然休憩環境。
城市公共空間是人工因素佔主導的城市開放空間,如城市中的街道、廣場、公園、遊憩綠地、濱水綠地,具有景觀、宗教、商業、社區、交通、休憩性活動等功能。由於城市公共空間通常不具有直接的經濟效益,所以成為最易失落的空間。
城市開放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的概念不是絕對獨立的兩個系統,而是彼此柑互交疊、可以滲透融匯的。
目前,國家無任何法規對公共空間加以界定,個人認為隨著公共空間私有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現在的公共空間已經沒有嚴格明確的定義了,比如,收費的公園算不算公共空間
Ⅲ 就物權法中的空間權研究,目前有哪些主要成果
最近十幾年來,空間權問題產生了大量的論著。根據筆者的粗略統計專,在學術期刊上正式發表的論屬文有七十餘篇,與空間權問題直接相關的碩士學位論文有二十七篇,專著有兩本。三個物權法草案學者建議稿中也分別規定了關於空間權制度的內容。此外,學者們在各自撰寫的物權法著作中也就空間權展開了討論。如果以物權法立法進程為劃分標准,上述資料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間段:物權法立法進程開始之前,物權法立法進程開始後到物權法通過,物權法通過施行後。其中以第二個階段的討論最為激烈。
Ⅳ 物權法對土地權利做出了哪些規定
一、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業主享有的權利:1、專有權。所謂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中的專有權,即權利人對專有部分的單獨所有權,是指單個的權利人對一個特定的建築空間單位的所有權。專有權的標的物是區分所有建築物中的獨立建築空間。它與普通所有權不同的是,它不是對有體物加以管領支配,而是對由建築建築材料所組成的「空間」加以管領支配。然而在所包含的權能范圍上,它與普通的所有權又是完全相同的,都包含了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能。也就是說,區分所有權人既可以對專有部分予以直接佔有、使用,以實現其居住、營業及其他目的,也可以將專有部分出租以收取租金或者在專有部分上設定抵押權等,還可以將專有部分讓與他人等。2、共有權。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對共有部分的共有權,是指區分所有權人依據法律、合同以及業主公約,對建築物的共有部分共同享有的權利。共有權的標的物為區分所有建築物的共用部分,即除專用部分之外的部分,如專有部分以外共用的走廊、庭院樓道、陽台、門庭上下水設施等。對於共有部分,區分所有權人可以共同使用(比如停放車輛)、收益(比如出租掙得租金),並可經過集體討論加以處分。3、共同管理權。對共有部分的共同管理權是指業主對建築物的共有部分和共有設施所享有的共同管理的權利,這種權利同時也是一種義務。如果是全體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共用的部分,則每一個權利人都負有維護、保護、管理、改良等義務。二、業主既享有權利,也要承擔一定的義務,受到相關法律的限制。例如,對業主專有權的限制,《物權法》規定以下兩點「1、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一般認為下列行為危及建築物安全,應當予以禁止:(1)對建築物的毀損行為。例如,區分所有權人就自己的專有部分加以增建或改建而須拆除其內部樑柱或牆壁的行為。(2)對建築物的不當使用行為。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雖然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專有部分,但其使用若有不當,如搬入危險物、易燃物、爆炸物或放射物,或一定噸數以上的重量物危及建築物的安全,或者是在居民樓里從事夜總會、色情事業等經營行為。2、損害其他業主合法權益的行為。這一限制是基於相鄰關系的需要。居住於同一建築物的眾多業主,其專有部分就像火柴盒一樣,緊密地結合於同一棟建築物上,所有的業主對於整棟建築物的安全與維護都有共同利害關系。因此,單個業主行使其專有部分所有權的行為,不得危及其他業主的利益,否則就是對相鄰關系的侵害。
Ⅳ 房子產權70年到期後怎麼辦
房子70年產權到期後會自動續期,但應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二十二條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至遲於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准。經批准准予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5)物權空間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規定:
第十四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五條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書面出讓合同。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規定:
第七十七條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第一百三十八條 採取招標、拍賣、協議等出讓方式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和住所;
(二)土地界址、面積等;
(三)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的空間;
(四)土地用途;
(五)使用期限;
(六)出讓金等費用及其支付方式;
(七)解決爭議的方法。
Ⅵ 公司有權檢查員工宿舍嗎
沒有權利這樣做。不合理且不符合法律規定,且侵犯員工的隱私權。如果要檢查的話,必須得到宿舍員工集體的同意,並在該宿舍員工的陪同下進行檢查。
雖然公司是保護公司的利益不受侵害,但是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他們是沒有搜查職工宿舍的權利的。
如果宿舍的某員工有偷盜行為,被保安人員抓獲或者被舉報,那麼保安人員可以去宿舍搜查他的一切,但是不能對宿舍內所有成員進行搜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6)物權空間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二百四十五條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Ⅶ 根據新物權法的規定,在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中,專有權部分只是房間牆壁以內的空間嗎
物權法沒有規定,我覺得從理論上,應該認為是 三層四層共有,以樓板中間分界線版為界,以前聽老師講過權德國是這樣的牆板也是,但是我國沒有規定,討論的價值不是特別大,要看其具體利益人是誰,比如承重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就不能隨意處分
Ⅷ 相鄰關系是否存有侵佔空間面積行為
相鄰權不屬於用益物權。
「相鄰」意味著只要他人不動產的使用對自己不動產的使用產生影響,或者說對本人不動產的使用影響到他人不動產使用的整個輻射面積和空間,都可稱作「相鄰」。如建物區分所有中,一樓產生噪音,六樓被感知,仍可謂一樓與六樓相鄰,可徑直基於相鄰關系行使相鄰權。如溫豐文先生在論述區分所有中對他人專有部分之使用請求權時說:「使用請求權行使之對象,不以物理上前後左右或上下相鄰接之專有部分為限,在物理上縱未鄰接,只要是建物維護或修繕之必要范圍內,亦得對之行使。」
原則
相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自己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應當以不損害其他相鄰人的合法權益為原則。如果因權利的行使,給相鄰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危害的,相鄰人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險和賠償損失。在處理相鄰關系時,相鄰各方應該本著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互諒互讓,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解決。
行使權利
相鄰關系中較常行使的權利包括:
土地或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相鄰各方享有通行的權利,土地或建築物的所有人、使用人不得阻止或堵塞;相鄰一方因建築施工、鋪路架線必須臨時佔用他方土地的,他方應予以方便,但施工方應合理使用,完工後恢復原狀,造成損失要給予補償。
對自然流水,相鄰各方都有權使用,不得擅自堵塞或排放;相鄰一方必須通過另一方土地排水的,另一方應當允許,但使用者應採取措施減少損失,並給予對方損失補償。
在建房挖溝時,應當與鄰人房屋等不動產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影響鄰人房基,不得將屋檐水或流水瀉入鄰人的土地或房屋,也不得影響他人通風、採光或生活;相鄰一方所有的竹木根枝越界影響他人房屋的通風、採光、建築物牢固及正常使用的,他方有權責令其截除根枝或伐去竹木,已造成損失的,應予賠償。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法律特徵
用益物權,是指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范圍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八條「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單位、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條「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國家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被徵收、徵用補償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一條「因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特徵
具體特性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筆者認為,用益物權除了具備物權的一般屬性和他物權的基本屬性之外,它與擔保物權相比,具有以下特徵:
1.目的的用益性。用益物權是他物權,是對所有物的利用。從物權的分類來看,他物權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與擔保物權相對應,設立用益物權的目的就是對他人所有的財產進行使用、收益,即為了追求物的使用價值而對他人的物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支配。與此相應,用益物權的內容也主要是行使使用、收益的權能。
2.地位的獨立性。用益物權為獨立物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用益物權是非所有人對所有人的物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獨立支配的排他性權利,是一種獨立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或約定的某種權利的具體支配范圍內,可以對抗一切人,包括所有權人,從而形成對所有權的限制。例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享有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自主利用該土地建造並經營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3.客體的限制性。用益物權客體的限制性有三個方面:一是用益物權的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客體的存在形態或使用形態發生變化,會對用益物權人的利益產生直接影響,甚至喪失。例如:設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必須是可耕種、種植、養殖的土地,如該土已經成為沙漠,無法耕種,則不能設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而擔保物權則要求擔保物具有交換價值;二是用益物權的客體以不動產作為主導,在法制史上,用益物權的范圍一般較為廣泛,可以擴及一切法律上的物,法國、瑞士法上的用益物權至今仍然可以在動產和不動產上設立,但德國、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的用益物權主要以不動產為標的物而不適用於動產,一些國家法律甚至直接規定,在動產上不能設定用益物權,只能設定債權關系,如租賃權。中國物權法把用益物權的客體限制在動產和不動產之上。而擔保物權則既可以在動產上設立,也可以在不動產上設立;三是用益物權的享有和行使必須以對客體的實際佔有為前提,否則使用和收益無從談起。而擔保物權則不必要求權利人一定要直接佔有標的物,如在抵押權中,抵押權人就不直接佔有抵押物。
比較特性
與所有權、擔保物權相比,用益物權具有以下特徵:
1.用益物權以對標的物的使用、收益為主要內容,即注重對物的使用價值,並以對物的佔有為前提。這區別於擔保物權注重物的交換價值的特點。
2.用益物權除地役權外,均為主物權;擔保物權為從物權。
3.用益物權雖然也可以在動產上設立,但是從用益物權的具體類型來看,用益物權主要以不動產為客體,這主要是便於通過登記公示。
4.用益物權是直接支配他人的物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可以直接支配標的物,不需要他人行為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