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用益物權客體

用益物權客體

發布時間:2020-12-15 02:34:46

A. 宅基地使用權的客體是什麼應具備什麼條件有什麼特徵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我國特有的一項獨立的用益物權,是農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體回經濟組織所有的宅基答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屬設施,並對宅基地進行佔有、使用和有限制處分的權利。它具有嚴格的身份性、無償使用性、永久使用性、從屬性及范圍的嚴格限制性等特點。其取得方式有原始取得與繼受取得,消滅形式有絕對消滅與相對消滅。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人享有權利並負擔義務。 農村宅基地申請的條件
1、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2、外來人口落戶,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 3、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搬遷的。
農村宅基地申請不予批準的幾種情形
農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1、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2、原有宅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准或者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3、出賣或者出租村內住房的。 由於各省的規定有些出入,具體還要到當地的土地部門進行咨詢後才能確定,總的程序和步驟就是上面所述,

B. 物權的客體——物可以分為哪些種類其分類的意義何在

物權 1.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1)物權的權利主體特定,義務主體不特定; (2)物權的內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並排除他人干涉。 2.物權的分類 (1)所有權與他物權: (2)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3)動產物權與不動產權。
意義在於:1.物上請求權的性質
對於物上請求權的性質,向來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物上請求權是物權本身的作用,不是獨立的權利。有的學者則認為,物上請求權是純粹的債權,應適用有關債權的規定。還有的學者認為,物上請求權是一種准債權,類似於債權而又不同於債權。所謂類似於債權,是因為物權的內容在於直接支配其標的物;而物上請求權是對特定人的請求權,故不是物權的本體,而是一種類似於債權的獨立權利。所謂不同於債權,是因為物上請求權附屬於物權,其命運與物權相同,在物權的存續期間不斷地派生;這種請求權雖然是對特定人的請求,但在破產程序和強制執行程序中較一般債權優先,因而又與債權不同。 本書作者認為,從性質上說,物上請求權是以物權為基礎的一種獨立的請求權。對此定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1)物上請求權是請求權。
所謂請求權,是指權利人請求他人(特定的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權利。物上請求權在物權受到妨害時發生,是物權人請求特定的人(妨害物權的人)為特定行為(除去妨害)的權利,屬於行為請求權。它不以對物權標的物的支配為內容,故不是物權的本體,而是獨立於物權的一種請求權。作為請求權,物上請求權與債權有類似的性質,因而在不與物上請求權性質相抵觸的范圍內,可以適用債權的有關規定,如過失相抵、給付遲延、債的履行及轉讓等。
(2)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用。
物權作為一種法律上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於受到妨害時,物權人即有排除妨害的請求權。因此;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用;它以恢復物權的支配狀態為目的,在物權存續期間不斷地發生。
(3)物上請求權附屬於物權。
這是物上請求權作為物權效用的必然結果。物上請求權派生於物權。其命運與物權相同,即其發生、移轉與消滅均從屬於物權,不能與物權分離而單獨存在。因而物上請求權不同於債權等請求權。至於讓與物上請求權可以作為動產物權的交付方法,如第三人無權佔有某項動產時,出讓人轉讓所享有的返還請求權以代替現實交付,這是因為雙方已經有了物權移轉的合意,依此等方法而發生物權移轉的效力,並非將物上請求權與物權分離而單獨讓與。
編輯本段2.物上請求權的行使
物上請求權的行使,不必非得依訴訟的方式進行,也可以依意思表示的方式為之:物權受到妨害後,物權人可以直接請求侵害人為一定的行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包括請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等。例如,甲的汽車發生故障,停在乙的門口,擋住乙的通道,甲有義務排除妨礙,乙有權直接請求甲排除妨礙。 物權人直接向侵害人提出物上請求權是一種自我保護措施,是物上請求權實現的有效途徑。實踐中,大部分妨害物權行使的行為,都是在侵害人應物權人的請求停止妨害行為而使物權恢復完全的支配狀態的情況下了結的。尤其是在情況緊急、來不及請求公力救濟的情況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物權人直接採取一定的自我保護措施,有利於避免或減輕自己財產遭受的損害。 物權人在其權利受到妨害時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確認其物權的存在或採取其他的保護措施。實踐中一般都是物權人在直接向侵害人提出請求未得結果,仍不能實現和保護其權利時,才依法請求法院裁判,責令侵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在這種情況下,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同時就是對侵害人的民事制裁。
編輯本段3.物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
物權人在其標的物受到損害,例如甲的汽車撞壞了乙的房屋時,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損失。傳統民法理論認為這是一種債權請求權,又稱為損害賠償請求權。這種請求權不是直接以物權的存在為前提,而是以物權受到侵害後產生的物權人與侵權人間的債權關系為前提的。 物上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可混為一談。物上請求權旨在恢復物權人對其標的物的支配狀態,從而使物權得以實現。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目的在於消除損害。它是在不能恢復物的原狀時,以金錢作為賠償,補償物權人受到的財產損失。基於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必須是實際上受有損害,即標的物價值的減少或滅失;物上請求權則不以此為要件。 在物權因他人的違法行為受到妨害時,如果有標的物的實際損害,可以同時發生損害賠償請求權,故物上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可以並存的。

C. 用益物權的客體只能是不動產嗎

LS所答顯然是不符合中國現行法律規定的。
用益物權的客體只限於不動產,從性質專上講,用益物權屬於不屬動產物權。這一點上用益物權與所有權和擔保物權都不同,所有權和擔保物權的標的物既包括動產,也包括不動產。
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主要是土地,如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等權利都是以土地為其標的物的。但典權、居住權等權利則主要是以房屋作為其標的物的。
用益物權作為不動產物權,由於不動產在財產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用益物權成為一類重要的財產權利。而由於不動產作為權利客體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法律對用益物權的確認和保護,在權利的效力范圍、行使方式及限制、權利的變動程序等各方面的法律思想、法律技術及具體規范都是不同於動產物權的。
不過,如何理解《物權法》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的:「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中「或者動產」呢?一些學者解釋說:「如果將用益物權的客體局限於不動產,將來特別法很難對動產設定用益物權。因此,這樣的設定實際上為將來物權類型的發展留有餘地。」

D. 用益物權於准物權的區別是什麼

用益物權與准物權的區別
(一)、准物權由行政許可而取得,而用益物權由所有權權能分離所得
准物權與行政許可的關系非常密切。「沒有行政許可,就沒有準物權」。[7]但是用益物權卻不是由行政許可而產生。用益物權由所有權權能分離所得。當然,在用益物權的產生、轉讓等過程中行政機關是起一定的作用的,例如用益物權的產生、轉讓等行為,均需到主管部門進行登記。但是登記僅僅是用益物權的產生和變動的一種公示,而不是確認或者創設用益物權。
行政許可是各類准物權產生的共性。行政許可(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行政審批」),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根據這一規定,行政許可有四個方面的特徵:第一,行政許可是依申請的行為。第二,行政許可是管理性行為。管理性主要體現為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許可的單方面性。第三,行政許可是外部行為。第四,行政許可是准予相對人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實施行政許可的結果是,相對人獲得了從事特定活動的權利或者資格。比如,開采礦山、從事律師職業。
用益物權的設立或產生是通過合同進行的。由所有權到用益物權,是有對價的,所以用益物權的設定本身就是一種交換,這就是物權的動態性。交換應通過法律行為來完成,其中包括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用益物權的設立即要通過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來完成,債權行為為設立用益物權的合意及違約責任的約定,而物權行為則是使該債權轉為物權,具備排他性支配效力的根據。以土地使用權的設定為例。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原始取得須通過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進行。這種合同應當是民事合同,而不是行政合同更不是行政許可。土地管理部門代表國家,以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出現,與土地使用者簽訂關於土地使用的合同。
(二)、准物權的客體具有不確定性,用益物權的客體為確定的不動產
准物權的客體具有不確定性,所謂的客體的不確定性是指,首先,該客體的存在與否是不確定的。其次,即使該客體存在,其數量也是不確定的。例如,漁業權的權利人在取得行政許可後,可以在某特定的區域行使該權利。但是,他僅僅是可以在特定的區域進行捕撈而已,是否有漁業資源的存在和漁業資源的多少,這是不確定的。采礦權、狩獵權等准物權的客體也具有相同的特徵。因此,准物權不在於對具體的物的支配,或者說,能否對物進行支配和在多大程度上對物支配是不確定的。准物權主要在於取得了一種資格,能夠行使特定的行為。
用益物權的客體為確定的不動產。用益物權之所以主要以不動產為標的物,乃出於下述原因:一是動產物權以佔有為其公示方法,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其公示方法,佔有之公示力僅能表現極簡單的法律關系,而登記之公示力則對於復雜的法律關系也能表現。現代各國民法,動產物權種類較少,不動產物權種類較多,其原因正在於此。用益物權為一種較為復雜的物權類型,以不動產為其標的物,即可借登記加以公示。二是動產之種類至為繁多,數量亦相當零碎,而其價值又往往較不動產為低,因而如有需要,盡可買為己有,即使偶有利用他人動產之必要,亦可依借貸或租賃等債的方式獲得實現,而不必依賴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的客體不僅僅是不動產,而且必須是特定的。為使法律關系明確,便於公示以維護交易安全,物權的客體須為特定物。非特定物因難以為權利人所利用,故不能成為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從而約定的標的物的種類、數量雖可以成立債權,但不能成立物權。
(三)、准物權上負有較多的公法上的義務,用益物權則無太多的公法上的義務
所謂公法上的義務是指權利人依照公法的規定對國家而承擔的義務。由於准物權是經行政許可而產生,因此准物權人對國家負有較多的義務,例如水權人就對國家負有較多的公法上的義務。由於水資源直接關繫到國計民生,決定著國家穩定和經濟增長的重大問題,所以即使在公民、法人取得了水資源利用權以後,國家仍然應當繼續保持對水資源的嚴格控制和管理,從而對水資源利用權的內容和行使做出嚴格的限制。民事主體在經過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的前提下方能享有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權利。即使在民事主體取得了自然資源利用權以後,國家出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可以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做出必要的調整。
用益物權制度的產生是由於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的利用之需。傳統上所有權是絕對權,即所有權之標的物是任何他人所不能染指的。但是所有權的絕對性將極大地限制非所有權人對物的利用,因而肯定並堅持所有權的絕對性的物權制度不利於物的有效利用,不符合社會公益,不適應讓會的發展。用益物權制度便是解消所有權的絕對性,為非所有權人利用他人之物而建立的物權制度。但是,用益物權制度並不是單純維護用益物權人利益的物權制度,而是一個兼顧物的所有人和利用人兩方面利益的物權制度。盡管在法制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用益物權制度對物的所有人和利用人利益的維護有所偏重,但從本質上,用益物權制度是維護物的所有人和利用人之間利益平衡的法律機制。在當代,用益物權制度不僅要在物的所有人和利用人之間維持利益平衡,還要維持社會與物的所有人及利用人之間的利益平衡。[10]因此,用益物權人的義務主要是針對設立用益物權合同的對方及對其他民事法律主體而言,但是由於社會的發展,私權的行使要考慮社會公共利益,用益物權人也應當承擔一定程度的公法上的義務,只不過這些義務與准物權人相比要少得多。
(四)、准物權一般不能自由轉讓,但用益物權可依法自由轉讓
准物權與用益物權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准物權不以佔有和利用為權利的內容,而用益物權則是通過對物本身的利用而獲取某種利益。因此,二者權利性質不同。用益物權屬於以佔有、使用、收益和一定范圍的處分為內容的物權范疇,而准物權本質上相當於英美法中的獲益權和許可權。基於上述差別,准物權與用益物權的獨立性與可交易性也有所區別。一般而言,准物權的獨立性與可交易性要弱於用益物權。准物權一般不具有處分權,不能轉讓、抵押等。同時除采礦權與探礦權以外也不具可交易性,或即使可交易,也有嚴格的限制條件。相反,用益物權可進行轉讓、抵押、租賃等處分。
(五)、准物權一般不以對物的佔有為必要,但是用益物權的行使卻以對物的佔有為必要
用益物權的行使必須以實體佔有用益物為前提。這首先是與擔保物權的區別。物權為支配權,故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都具有支配性,但用益物權的內容在於使用、收益用益物之實體,即對商品使用價值的用益,因而必然以實體上的有形支配為必要,例如,地上權人若不佔有土地,就無法在土地上營造建築物、種植林木。相反,擔保物權的內容在於從物之交換價值中優先受償,因而可不必進行有形的實體上的支配,以無形的支配為滿足。在擔保物權中,質權和留置權以標的物實體上的有形支配為必要,但這種支配系出於公示目的,在一般情況下不具用益性,相反,卻有妥善保管質物或者留置物的法定義務,否則應負保管不當的民事責任。隨著市場經濟和信用制度的發展,為同時發揮物之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效益,不轉移物之佔有的擔保(包括動產)日益成為物的擔保的普遍形式。
(六)、准物權的物權效力不同於用益物權的物權效力
准物權的物權效力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但是很顯然,准物權的物權效力是不同於用益物權的物權效力的。一般情況下,在准物權的情況下,不存在物權的追及效力和優先效力。這是由於准物權並無可以支配的特定的客體。對行使准物權而取得的特定物,權利人可以行使其所有權要求他人返還,這種情形下的追及力是基於所有權而不是准物權而產生。例如,准物權人對其礦產品、水產品、獵物請求無權佔有人返還,就不是准物權追及效力的表現。具體地說,在礦業權的情況下,探礦權人通過勘探獲得地質資料、礦石標本等被他人非法掠取,請求返還系基於探礦權人的地質資料所有權、礦石標本的所有權,而非探礦權的追及效力。采礦權人開采出的礦產品被盜,采礦權人是基於其礦產品所有權,而非采礦權,請求無權佔有人返還。准物權的排他效力也具有特殊性。學說認為,漁業權具有排他效力,即在同一水域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性質不相容的同種或者異種的漁業權。礦業權當然也有排他性。在取水權場合,水權無排他的效力。
用益物權的效力,主要是指,第一,排他效力。指在同一標的物上不容許兩種以上同一內容或性質的用益物權同時存在。第二,優先效力。指同一標的物上既有物權,又有債權的,無論成立的先後順序,物權都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物權首先得以實現。例如,債務人財產上存在抵押權,在其破產時,該抵押權應先於其他債權得到清償。另外,同一標的物上有兩個以上內容或性質相同的物權存在時,成立在先的物權優先於成立在後的物權。例如,同一不動產上設定數個抵押權時,則以設定抵押的先後順序清償,登記在先的抵押權優先得到清償。第三,追及效力。指物權成立後,物權的標的物不論輾轉入何人之手,物權人都能夠直接支配其物的效力。例如,設定抵押權的不動產不論轉讓的情況如何,抵押權人在債權到期未獲滿足時,仍可以從拍賣、變賣的價款中優先受償。第四,物上請求權的效力。指物權具有物上請求權效力。任何人侵害該支配權或有侵害的可能時,權利人均可主張排除侵害,恢復權利的圓滿狀態。我國現行法上的物上請求權包括排除妨礙請求權、返還財產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

E. 土地使用權屬於法律關系客體的哪一類

土地使用權是一項權利,屬於物權。而不能說是物,土地屬於「物」。

F. 有哪位高手解釋法律上的這句話

我不知道你來這句話什源么意思,因為這句話明顯語法有誤,不是書的毛病就是您打錯了
我下面做出一個初步解釋,您看著不懂再追問

相鄰關系的客體,不是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而是因為行使這些權利(所有權和使用權)時,所引起的和林人之間的經濟利益
舉例:
甲乙兩人兩塊地挨著,都給有土地的建設有的使用權
依據物權法關於相鄰關系的規定,甲不能建過高的樓,妨礙乙的採光,如果甲蓋了,乙可以依據相鄰關系的規定來向法院提起主張
其中,乙不是因為甲侵犯了他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才提出的主張(因為甲沒侵害這個實體權利),而是依據甲妨礙了乙的採光利益才提出的

G. 用益物權客體問題

1.首先,出租自行車體現的是債權關系中租賃關系,不是物權關系。
1四種用益物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所指向的標的都是不動產,很多法學教材和著作上也都寫有「用益物權是不動產物權」。
2.但是,《物權法》117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同時,《物權法》中又沒有關於動產作為標的用益物權的規定。此法條曾經引起廣泛的爭議和討論。
3.但是,我們從立法者的角度思考,為減少立法成本、增強法律的穩定性和嚴密性,「允許動產作為用益物權的客體,實際是為將來物權類型的發展留有餘地」。這也是目前學者中比較通行的解釋。
4.不僅是117條,你會發現在用益物權這一部分,其它法條也提到了動產。這充分說明,這只是體現了立法者的一個方向,而非現實的規定。其實,其他的部門法也存在這種現象的,不能僅從法條來解決問題。
5.自然,在現有的條件之下,用益物權指向的是不動產。

H. 民法高手進!關於用益物權和准用益物權

. 權利取得的方式不同。

准用益物權的取得往往需要前置的行政許可程序,准用益物權與行政許可的關系極其密切,如崔建遠教授所言「沒有行政許可,就沒有準物權(准用益物權) 」[10]。這種權利取得的特殊方式,反映了准用益物權後面強大的國家意志因素。而用益物權的產生,則是基於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其設立是通過合同行為而產生的,即使需登記,根據公示公信原則,這種登記只是一種物權的公示方式,而並非權利的創設方式。

2. 客體不同。

(1)用益物權的客體具有單一性和確定性。

用益物權的客體是單一的,一般是指土地和房屋,且該土地一般也是指地表而不包括其中包含的礦產和岩石等;而且客體為確定的不動產。

(2)准用益物權的客體具有復合性和不確定性。

其復合性表現在:一些准用益物權如礦業權的客體是特定礦區的地表或地下的礦產資源,捕撈權的客體為一定的水域和水中的水生動植物。

其不確定性是指:首先,該客體的存在與否是不確定的;其次,即使客體是存在的,其數量上也是不確定的。如漁業權的權利人可以在特定的區域行使該權利,但漁業資源是否存在及有多少,這是不確定的;礦業權客體中一定礦區土壤中的礦產資源不一定存在,有待進一步的勘探和開采; 水權的客體為水,而水具有流動性,難以確定。

3. 母權利不同。

准用益物權與一般的用益物權都是他物權,他物權必然產生於自物權,而該自物權即為產生他物權的母權利。

(1)准用益物權的母權利在中國為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

(2)准用益物權的母權利具有限定性。

只有在特定的所有權之上才能產生准用益物權。因為准用益物權是針對具體的權利對象的,只有在這些特定的對象上才能設定準用益物權。而用益物權則是只要是他人之物,依法可設定用益物權者,即可設定用益物權,主體的特定性並不明顯,且對象廣泛,不局限於特定的對象。

4. 所負擔的義務不同。

准用益物權除了負擔用益物權所應承擔的私法上的義務之外,還承擔許多公法上的義務。公法義務表現為:

(1)對所有權人所負的義務。

即不得隨意改變資源的用途,繳納資源使用費和使用費;

(2)對社會所負的義務。

即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持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可見,准用益物權所負擔的義務,不僅有消極的不作為的義務,更有大量的積極的作為義務。而用益物權往往無此特別的要求,雖然現代民法要求用益物權也承擔各種義務,但此義務多為針對相對人的注意義務或對不特定人的不作為義務。

5. 權利的行使不同。

(1)准用益物權一般不以對物的佔有為必要,而用益物權則反之。

准用益物權可以分為目的性權利與手段性權利,前者是為直接支配,使用權利客體以獲得一定的利益,如海域使用權;後者是為獲取權利客體所設定的權利,該權利是取得對權利客體的支配手段,如漁業權。因而,在手段性的准用益物權中,並不以對標的物的佔有為必要,佔有標的物往往是權利行使的結果而非條件。

(2)權利的轉讓不同。

首先,准用益物權的轉讓往往受到許多限制。須經有關部門批准,而且轉讓的條件是有限制的,甚至根據現行的許多法規,有些准用益物權根本不允許轉讓。

其次,用益物權的轉讓相對自由,程序也相對簡便。

I. 自物權的客體是什麼

前者是對自己的物所抄享有的權利,即所有權,是完全的物權,權能包括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具有永久性、獨占性、彈力性(即將權能分開行使)
後者是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權利,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是限制物權,權能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中的一部分,是有期限的物權,同一物上可以有兩個他物權。
相同點:客體都是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但用益物權的客體限於不動產);都是對世權、財產權、支配權;都需要通過交付或登記等公示方式取得;都具有排他性,優先性(他物權優先於所有權),都具有追及效力和法律保護請求權。

閱讀全文

與用益物權客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