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的知識產權部門人員主要做什麼工作
你好,這個是要看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的人員配置,有崗位做檢索、分析,有做專利布局的,有做訴訟的。申請通常還是交給代理機構在做,不過有的企業會自己去寫。知識產權部門主要是配合研發部和市場部的。
Ⅱ 企業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意義
一、知識產權保護怎麼申請
(1)專利權的行政保護:
主管機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專利糾紛進行行政調處。專利糾紛主要包括:專利侵權糾紛、專利權屬糾紛等。知識產權管理機關受理專利糾紛案件的條件如下:調處請求人必須是與糾紛和爭議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有明確的被請求人;有具體要求和事實依據;屬於知識產權管理機關管轄范圍和受案范圍;當事人尚未向人民法院起訴。
(2)商標權的行政保護:
主管機關為侵權行為地的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侵犯商標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3)著作權的行政保護:
主管機關為國家版權局和地方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是什麼
二、知識產權保護范圍是什麼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第二條規定,「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如下:
(1)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
(2)表演藝術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廣播節目;
(3)人類一切活動領域的發明;
(4)科學發現;
(5)工業品外觀設計;
(6)商標、服務標記以及商業名稱和標志;
(7)制止不正當競爭;
(8)在工業、科學、文學藝術領域內由於智力創造活動而產生的一切其他權利。
在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第一部分第一條所規定的知識產權范圍中,還包括「未披露過的信息專有權」,這主要是指工商業經營者所擁有的經營秘密和技術秘密等商業秘密。此外,該協議還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列為知識產權的范圍。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對象的范圍不斷擴大,不斷涌現新型的智力成果,如計算機軟體,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基因技術,植物新品種等,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所公認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
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是什麼
(1)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企業的利益,促進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知識產權越來越重視,這些就是企業的無形財產,如果不予以保護,那麼仿製假冒品越來越多,對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利。
(2)有利於促進人們從事科技研究和文藝創作。知識產權是大家的智力成果。只有對權利人的進行保護,才能讓更多的人勇於創新,樂意創新。
(3)有利於促進對外貿易。國際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重視,無論是我國企業走出去,還是保國外企業引進來,他們的知識產權都需要予以保護,不然誰都不敢進入我國的市場。
Ⅲ 企業對於知識產權應該怎麼
一、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構架
在現代管理中,企業戰略是企業基於未來內外部條件變化作出的預先安排。不同企業,戰略層次不同,一般分為公司戰略、競爭戰略和運營戰略三個層次。公司戰略是公司高層指導和控制公司行為的綱領,解決公司經營理念、產業范圍、資源分配和國際化等問題。競爭戰略是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市場競爭。運營戰略指上述兩大戰略的貫徹或流程。因此公司戰略和競爭戰略構成企業戰略的框架。
公司戰略是總戰略,可表現為:穩定性戰略,指企業持續性地向同類型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增長戰略,指提高銷售額,擴大顧主和市場份額等。收縮戰略,是減少經營規模或范圍。組合戰略,是指同時實行上述若干戰略。以上戰略由企業利用已掌握的資源,分析優劣而確立。
競爭戰略由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ichaelPorter提出,他認為,管理的成功取決於選擇正確的戰略,而正確的戰略與組織和產業的形勢相適應,也就是能建立起保持高於產業平均生產水平的競爭優勢。他總結道:管理必須選擇一種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戰略,諸如成本優先、別具一格或專一化戰略。成本優先必須是成本的領導者;別具一格戰略強調高超的質量、非凡的服務、創新的設計技術專長或不同凡響的商標形象;而專一戰略則集中在成本專一化和差別化的空間。不管採用何種戰略,要保持競爭優勢,一方面要跟上產業演變的步伐,另一方面必須阻擋來自競爭對手的侵蝕。企業建立某些障礙使仿製者難以得手,可利用專利或版權減少仿製機會,或與供應商訂立專供合同來限制其向競爭對手供應渠道等。因此,競爭戰略體現了公司戰略的動態變化,也是公司戰略確立和調整的核心。知識經濟條件下,擁有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戰略是21世紀企業戰略的先導,是企業立足市場的利器。
二、
知識產權戰略要求企業考慮知識產權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並將其上升為戰略來設計,建立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知識產權對經濟的增長不會自然產生,它要通過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創造熱情,保持競爭力來實現。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知識產權特有屬性在管理行為中的具體化,成為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的新形態。
通常,知識產權管理可從下列幾方面展開:制定戰略。根據不同的知識產權類型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戰略,如專利戰略要求確立專利開發、調查、申請或實施等制度;商標戰略要求商標設計、注冊、使用和保護常規化;版權戰略把握版權的使用和保護。設立管理部門。在組織構成上按不同知識產權類型進行分組,並將其歸屬相關的部門,如將其隸屬於研發部門或法務部門等。管理制度的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可細化成幾個部分:新員工的知識產權背景調查制度;知識產權資料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獎勵制度;知識產權培訓制度;知識產權審檢制度,包括產品、合同等的審查和檢驗;保密制度,如與員工訂立保密協議,在規章制度內確立保密條款等;評估制度,主要指知識產權評估的標准和程序。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構架,是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的要義。
三、知識產權戰略的迫切性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知識經濟是用更先進的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出更多的產品。誰掌握最新的技術、知識,誰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集中表現為知識產權的掌握量和先進度。其特徵是創新導致價格倍增,資本追逐知識,知識對價值的貢獻比重增加。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創新的產生和成長依賴知識的滋養和孵化。企業為追逐利潤在此表現的更為突出和迫切。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世界五百強企業發展的進程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在國內,且看各跨國集團在我國的跑馬圈地,佔山為王,多半憑借知識產權優勢佔領市場。如,早在1994年,百事可樂與四川天府可樂合資,百事以參股60%控股,並停用「天府可樂」,使被認為民族飲料象徵的天府可樂悄然退出市場,而百事可樂行銷市場。1999年,北京亞都科技集團被微軟以侵犯軟體著作權為由起訴;繼而思科公司對我國著名軟體企業華為公司提出侵犯知識產權指控。微軟則利用其技術優勢,形成在我國軟體行業的高端市場。2004年初,德國漢高公司收購上海輕工集團「熊貓」品牌,啟用漢高牌並停用「熊貓」。這些案例凝聚了我國自有品牌痛失市場的教訓,也是跨國企業成功發展的慣用模式。這種模式的背後是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支撐。在知識產權戰略的引領下,這些企業在新興市場的開發上循序漸進,先是放水養魚,繼而步步為營,最後達到市場通吃的目的。
我國企業要立足於市場,不斷提升競爭力,必須確立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戰略是知識經濟對企業管理的新要求,是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發展的必然。就國內企業而言,海爾集團不斷發展之路就是很好的證明。海爾藉助自有知名品牌和不斷創新的技術,研發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市場拓展於全球不同的地區,使其成為中國知名品牌的一面旗幟。相反,急功近利的模仿與復制,除了遭受侵權之訴之外,永遠只能給別人做嫁衣,替他人打工。
此外,確立知識產權戰略,也是市場的呼喚。「入世」以來,國際知名品牌大舉進入我國。2001年,世界五百強企業對我國投資達468.8億美元,其中已有400多家進入中國。世界五百強是代表了全球先進生產力水平及企業組織管理水平和經營理念的強勢企業群體。這些企業在對我國進行投資的同時,大量申請取得知識產權,企圖建立和維持對相關領域的獨占。但是,近年
為跨國企業的有力競爭對手。跨國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採用綜合戰略措施,用商標、專利、版權及商業秘密立體交叉地展開對我國市場的爭奪攻勢,使我國企業面臨諸多跨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爭訟。我國企業要在此環境下生存,必須尋求包括知識產權戰略在內的各種途徑,確保市場地位。在國內外企業雲集的我國市場,市場呼喚企業盡快建立自身的知識產權戰略,保護我國經濟良性發展,更為企業贏得一份競爭的席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定位
在紛繁復雜的知識產權紛爭面前,我國企業只有建立多方位、立體化的知識產權戰略系統,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化被動為主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實現利潤最大化。為此,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著力定位於知識產權的研發、取得、合法有效的利用和保護若干方面。具體概括如下:
品牌戰略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品牌戰略要求企業在市場營銷方面確立全面的品牌意識,打造自有品牌,制訂和採取保護品牌的制度與有效措施。
首先,強化商標意識,著力打造民族品牌,爭取市場;同時,落實自有品牌的合法使用和法律保障制度,建立一套商標開發設計、申請和保護機制。將品牌的開發和利用列入企業目標管理的項目之中,並由企業研發部門、法務部門等職能機構將其制度化進而監督實施。
其次,洞悉市場競爭動向,尤其是競爭對手的發展狀況,掌握跨國企業在華的商標戰略,修正自己的商標戰略。利用國內外市場資源,進行跨國經營,使品牌向全球發展,以商標的國際化帶動知識產權戰略。品牌戰略一個不容忽視的內容是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在我國,長期對知識產權缺乏了解,對商標的保護往往被忽略。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數百年來歷煉了眾多的民族品牌、字型大小,成為贏得市場的金字招牌,如「五糧液」、「同仁堂」、「吳良材」等等。其中一些是未經注冊的馳名商標。一些投機取巧者在國內、外搶先注冊,使這些品牌本應有的市場受到限制,甚至被扼殺。企業對馳名商標管理,一是形成制度化的使用機制;其二在遭遇被搶注時,快速反應,熟練運用馳名商標保護制度。
技術創新戰略
創新才有發展。企業若要長遠發展,首先要培養創新能力,鼓勵開發研製自己的核心技術。在思路上,將跟蹤和模仿為主的初級模式調整為以自主創新為主的發展模式;在資源分配上,加大技術投入,提高開發費用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完善研發機制,突出研發與技術升級的地位。
另外,在專利已經劃地為牢條件下,企業可以通過對引進、消化、吸收及再創新,開發圍繞核心專利的應用性專利技術,形成對原核心專利的包圍,利用交叉許可,謀求自身的發展空間。企業還可以採取企業跟隨戰略,把握市場技術動向,注意新技術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分析新技術與企業產品的延伸可行性,認為有市場價值時跟隨開發。
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公有技術,結合企業特點進行技術改造,特別是注意追蹤了解新近失效的專利技術,發現有應用價值的及時利用加以開發。總之,技術創新可以有多種途徑,但確定創新戰略是第一步。
專利、商業秘密保護戰略
「入世」以來,美、日等技術大國屢屢利用知識產權大棒對我國提起專利侵權之訴。據報道,近三年來我國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引發的經濟賠償累計超過10億美圓。面對跨國企業來勢兇猛的知識產權策略,實施專利保護成為企業發展的護身符。
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知識管理機構,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網路。開通專利文獻檢索渠道,了解最新專利信息;對相似技術由專業人員進行侵權分析,避開侵權技術;了解本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確保企業技術研發的方向和合法性。
普及知識產權常識,增強員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遵守列入員工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項目,使之成為日常的工作規程。
加大專利申請力度,對專利及早申請,並在基本專利四周設置大量技術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權利要求范圍的權利,以增加專利申請的數量,擴大專利保護的權利范圍。一些企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就2003年,華為公司申請專利達1551件,中興通訊達640件,佔了我國IT行業專利申請的半數;在數字電視行業,康佳和創維也突破跨國企業的專利圍困,申請一批核心和外圍專利。
商業秘密往往不被重視,一般只在發生損失時,才倉促應對。事實上,商業秘密的分布非常廣泛,不僅指技術秘密、技術訣竅,更大范圍地存在於企業商業運作中的各種經營信息,如客戶名單、貨源渠道等;而且,在創新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初級技術尚不足以專利來保護的,往往成為商業秘密保護對象。如軟體企業的源代碼等。
近年來,因企業員工流動而造成商業秘密泄露案件時有發生,顯示出企業的戰略盲區。首先,企業應加強內部管理,制定嚴密的保密制度,訂立保密協議;並將商業秘密保護作為企業保衛工作的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項目之一。其次,強化對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落實泄密後的處置方案,構建企業安全防範網路。同時,在引進人才時,除了解其教育、技術等背景外,還應審查其帶有的技術或秘密的知識產權狀況,在掌握其合法性的條件下再決定是否引入,也是商業秘密戰略的內容之一。商業秘密保護戰略更大限度的構築起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網。
總之,知識產權戰略成為21世紀企業的鮮明特徵,是知識經濟對企業提出的客觀要求。知識產權戰略要求企業加強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樹立品牌意識,洞悉發展趨勢,立足技術創新,健全保護機制,構建起立體化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Ⅳ 我想知道知識產權專員具體工作內容是什麼,面試官問我怎麼理解這個工...
公司知識產權專員的具體工作內容:
一、任務:
1、貫徹執行國家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制定公司知識產權管理戰略、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
2、積極促進企業科技成果和其他智力成果的開發、轉化及其規范管理;
3、宣傳、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增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
4、建立和完善公司知識產權方面的各項制度,切實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二、職責:
1、負責公司知識產權工作的組織、制定和完善公司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2、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工作規劃和具體措施;
3、組織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教育,開展知識產權管理的專項研究工作;
4、組織開展公司知識產權的分析、申請、登記、注冊、評估等管理工作;
5、收集、建立和分析公司知識產權文獻資料庫,提出解決方案;
6、審核、參與簽訂和管理公司知識產權方面的各類合同;
7、協調解決公司內外部有關知識產權的爭議和糾紛;
8、組織開展公司有關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國內外交流和合作;
9、其他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應履行的職責。
了解去面試的企業,企業的主要知識產權工作在哪個領域,專利?商標?著作權(例如打假)? 專利:一個優秀的專利專員是應當具有法律、理工技術的復合背景知識。
企業中一個成熟、完善的專利管理流程也很重要。
商標:同樣要知道最基本的商標申請流程及商標法的一些基礎知識。
商標和版權保護工作很多都是打假工作,工作中要細心、謹慎,不怕苦,要靈敏,要隨機應變。
去面試之前最好先研究一下企業現在的知識產權管理現狀。
Ⅳ 知識產權公司的工作
總體來說,目復前專利代理公司數量還制是較少,由於你是初入這個行業,所以不要太在意起底薪資,公司雖然只有幾個人,但一定會有從事專利代理行業時間較長的代理人,所以只要自己勤奮,就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專業知識,這對你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建議選擇一家公司後就堅持干一年再說。另外這個工資的話,如果是在一線城市,確實比較低,而且即便轉正了你也不見得可以獨立撰寫,所以基本這個行業想立馬拿高薪,是不太可能的。
Ⅵ 企業如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最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有能力創造並管理知識產權寶庫的企業。」說這話的是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BCG)高級副總裁兼董事麥維德。前不久,麥維德帶著BCG的一份最新報告來到了中國,報告的題目是《為中國企業度身定製: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的構建》。
幾年前,BCG成立了知識產權戰略專項組,對眾多企業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認為,一個國家的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大體要經歷5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主要以出口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為主導,靠的是廉價勞動力成本和低成本原材料;第二階段通過加大研發投資,推動了技術含量較高產品的出口;第三階段遭遇發達國家企業的知識產權壁壘,被迫付出高昂代價;第四階段吸取教訓,加大在收購、自主開發和管理知識產權方面的投資力度;第五階段則開始享受知識產權的互惠互利,有的企業甚至可以通過知識產權獲取競爭優勢。
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企業的知識產權擁有量有著密切關系。麥維德舉例說,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美國申請專利,1976年數量為6000項,到1991年達到了2.2萬多項。過去日本曾經向外國企業支付了高昂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隨著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日本企業如今一方面仍在支付專利使用費,另一方面也向外國企業收取可觀的專利使用費。韓國1990年在美國申請專利的數量幾乎為零,但到2002年已經有4000多項。通過自主創新,韓國改變了知識產權交易只進不出的局面。
據經合組織專利資料庫2005年的統計,中國在過去十年來的研發投入在GDP中所佔比例差不多翻了一番,國內專利申請的復合增長率近年達到19%,進展明顯。但是這一增幅比起美國的44%、歐洲的42%和日本的42%來,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國際專利申請上,這一差距更為明顯。以2004年為例,中國企業在美國申請的專利為2000項,只佔各國在美申請專利總數的0.18%,排在第21位。當年中國企業在歐洲申請專利數量排在第16位,日本排在第18位。
麥維德認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應該更加註重知識產權及保護,否則可能面臨三大風險。第一是產品因國外知識產權壁壘而被關鍵的出口市場排除在外;第二是產品出現無差異的同質化風險,即因為缺乏知識產權資產而被打入低檔產品和低檔技術市場;第三是產品利潤可能會經由專利權使用費和一些不利的合作協議流失到海外企業。
那麼,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提升創新和知識產權發展能力呢?麥維德提出4點建議:與其他企業合作以獲得知識產權准入;並購外資企業以購買知識產權;內部投資創新和研發,創造知識產權;參與標准設定的工作以確保知識產權使用的平衡。此外,中國企業還應制定詳細的行動計劃。首先是確定自己在知識產權發展五個階段中的位置;第二步是確定在關鍵的技術和市場上自己的知識產權地位;第三是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知識產權的方法;第四是制訂一項與企業戰略緊密掛鉤的知識產權戰略。
Ⅶ 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的工作包括什麼,請詳細說明。
主要代理 1專利申請 2商標注冊 3版權登記 4高企認定
Ⅷ 知識產權工作對於企業發展有何意義
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保證企業回的經營安全。企業,尤其是答科技型企業大多處於科技創新的前沿,通過科技研發,生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可以使企業獨享知識產權帶來的市場利益,免於知識產權的流失,規避侵權風險,保證企業的經營安全。
加強知識產權工作能夠保證企業研發投入的安全。企業在進行科研立項和自主研發時,通過對知識產權信息的分析利用,及時了解所屬領域的知識產權狀況,避免侵犯他人的在先權利,造成「無效」研發,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提高產品市場附加值。企業通過生產、銷售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能夠提升企業形象,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甚至取得市場定價話語權。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提升企業在合資合作和商務談判中的地位。企業利用自主知識產權可實現增資擴股、質押融資、許可使用、建立產業聯盟等,提高企業在合資合作和商務談判中的地位。
Ⅸ 作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程師,應該做些什麼工作
專利管理工程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月07日11:18 大洋網
「我」是誰?即使是國內一些高科技公司的研發骨幹也不知道。這得去問專門竊取別人專利的無恥之徒,當然,知識產權局也能具體定義「我」的身份。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幫助過許多研發人員將其研發成果申請為專利,有時,「我」也會站在法庭上為公司辯護,保護屬於公司的專利。這就是「我」,捍衛知識產權的戰將——專利 管理工程師!(有些也稱「知識產權管理工程師」)
「專利」,較為文雅的說法就是知識產權,這可是企業稱霸市場的「硬通貨」。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希望為自主研發的成果申請專利。華為則是大陸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絕對老大,其2005年專利申請量達三千多件(日均近10件)。而「我」正是企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幫助企業把技術發明轉化為專利。此外,外企在中國申請專利必須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這也給「我」的職業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去年,中國的知識產權申請是47萬起,而和「我」一直捍衛知識產權的隊伍只有3000人,在廣東,「我」這支隊伍則顯得力量不足,僅有300人。有關專家說,在廣東,「我」這個行業1000人都不夠用!
在國內,專利行業被《中國知識產權報》稱作為我國專利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已經成為我國的「朝陽行業」。在上海及武漢,「我」還可以申請專業技術職稱系列,這樣,各企事業單位專利管理工作人員均可申報,從而成為「我」的兄弟姐妹。而由於「我」在市場上正逐漸變得緊俏,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如果你問起「我」在國內的出場費?一年最起碼也得要十萬元左右吧!
目前,科技廠商、律師事務所或專利代理機構都需要「我」擔任研發工程師與法務人員或律師之間的溝通橋梁。因此,在知識與能力結構上,「我」必須具備「技術背景+法律功底+外語水平+管理才能」。一般而言,理工科畢業的人較有機會加入「我」這行,經過培訓,他們也有機會成為專業的專利管理人員。
與過去相比,「我」們已不僅僅從事幕後輔助、咨詢工作,當面對專利訴訟時,「我」有時也必須站在法庭上為公司辯護,因此除了法律、研發的專業,談判技巧亦不可少。而隨著經驗與歷練的累積,並且在工作過程中,「我」始終與最先進的技術接觸,一點也不擔心年老體邁——知識結構老化、技術跟不上時代而被淘汰。相反,「我」這行是愈老愈吃香。
企業專利工程師一般是在企業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的技術人員。
企業專利工程師不需要考取專利代理人資格,當然也有一些是有資格的。
主要工作是負責企業內部的專利檢索、專利申請、專利管理、專利戰略的制定和檢測專利是否被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