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論稿好嗎

物權論稿好嗎

發布時間:2020-12-14 18:27:59

① 對物權行為理論的看法.

⒈物權行為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法律行為的一種,只要承認債權與物權的劃分,就必然要承認債權行為之外還有物權行為。
首先,「法律行為」這個概念是德國學者首先提出的,它從根本上解決了一般性的法律行為與具體的法律行為形式之間的關系,為不同類型具體法律行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克服了大陸法系各國法制實踐中長期懸而未決的矛盾,解決了法律行為普遍規則與具體規則之間的關系,使民法典避免再對各種具體法律行為作出不必要的重復規定。它解決了意思自治原則與合同自由原則之間的關系,確認了法律行為不僅可以發生債法上的效果,而且可以產生婚姻法、親屬法以及其他私法上的效果,擺脫了將法律行為從屬於債法或合同法的傳統民法體系。
同時還認為,只要我國民法理論還承認債權、物權、親屬權等基本民事權利的劃分,就同樣必須承認物權行為這樣一種法律行為的客觀存在。因為作為私人的、旨在引起某種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人們從事法律行為的目的可以是各不相同的,既然有以特定人與特定人之間以發生、變動、消滅債權債務關系為目的的債權行為,順理成章地就有一個以設定、變動和消滅物權為目的的行為,這就是物權行為。
最後,物權行為是對法律行為依其法律效果進行分類的邏輯上的必然結果。如果否認我國民法理論中存在物權行為,那麼我們就無法對法律行為按照人們意思表示中希冀引起法律效果的不同加以分類,整個民法的邏輯體系將可能因此而發生混亂。有的學者已經指出,如果在民法理論上否認物權行為,那麼作為法律行為的唯一支柱就只有債權法上的合同。這樣一來,法律行為作為一項民法總則中規定的制度就成了問題,因為,只作為對債的發生原因之一的合同的規則的抽象,作為債法的一般規則尚有問題,作為民法的一般規則列入總則編的科學性就更不能成立了
⒉關於物權行為的無因性問題,文中是這樣說明的:無因行為必須由法律作出規定,法律可以規定某些物權行為是無因行為,也可以規定某些債權行為是無因行為,德國民法就是如此。某種行為,在理論上我們認為它「應該」是無因行為,但未規定在法律中,還是不能作為無因行為看待。
另外,孫憲忠博士在文中提到 :
⒈(物權行為)理論使民法體系更加清晰合理,富有邏輯性。
⒉加強了對交易安全的保護,為保護善意第三人提供了最切實的理論基礎。
⒊該理論最終解釋了物權公示的「公信力」,即物權為什麼必須公示並能在公示後取得對抗任意第三人的效力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也有學者提出反對意見,其中以王利明先生為代表3,他的意見主要有:
第一, 所謂移轉物權的合意實際上是學者虛構的產物,在現實的交易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獨立於債權合意之外的移轉物權的合意。
⒈以買賣為例,當合人訂立買賣合同的目的,就是使一方支付價金而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而另一方通過交付標的物而取得價金的所有權。因此,移轉價金和標的物的所有權既是當事人訂立債權合同的目的,也是債權合同的基本內容,如果將移轉標的物和價金所有權的合意從買賣合同中剝離出來,買賣合同也就不復存在。而且,當事人訂立任何一份買賣合同,都必須對價金和標的物移轉問題作出規定,否則買賣合同將因缺少主要條款而根本不能成立。既然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規定價金和標的物的移轉問題,那麼他們沒有必要就標的物和價金的所有權移轉問題另行達成合意。因此,所謂移轉物權的合意是包含在債權合同之中的,它本身不可能超出債權合同。
⒉物權和債權的性質區別並非必然導致物權的意思表示必須獨立於債權的意思表示,也並非是產生特殊的物權變動方法的根據。
⒊就交付行為來說,它並不是獨立於債權合意而存在的,交付的性質是實際佔有的移轉,從物權法的理論來看,單純的實際佔有的移轉並不能必然導致所有權的移轉。交付效果不可能與買賣合同分割開來。尤其應當看到,實際交付標的物不是什麼單獨的行為,而是當事人依據債權合同而履行義務的行為。例如在買賣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是當事人應負的基本義務,而一個交付行為是否真正完成,取決於出賣人所實施的交付行為是否符合買賣合同的規定。如果出賣人未按合同規定的期限提前或遲延交付,或交付標的物有瑕庇,或交付標的物的數量不足,顯然不符合合同的規定不能構成真正的交付。如果將交付行為與買賣合同割裂開來,那麼交付行為的正確和正當與否也失去了評價標准。
⒋就登記來說,其本身並非民事行為,而是行政行為。
而針對否認物權行為的意見,孫憲忠博士在他的文章4中提到:
⒈物權行為並非純屬抽象,而是事實存在的
例如,德國民法上,所有權人為自己的土地設立債務的行為,以及定限物權的設立行為都是現實中存在的物權行為。
⒉關於物權行為抽象性對原所有權人保護不利的質疑:
關鍵在於我們沒有了解到德國物權行為理論的新發展,即,在德國法上,將法律行為理論的一般規則運用於物權行為之中也是符合法理的,那麼,物權合意就可依一定情事得為撤銷,也就不存在對原所有權人不利的問題了。
⒊關於物權行為理論過於玄妙而難以被公眾理解和立法,司法運用的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不成其為問題,因為一個符合法理,邏輯的理論只是因為對其了解和運用的不熟悉就棄之不用,實在是為荒唐。
經過閱讀相關的一些文獻和論文,我對物權行為理論有一點自己的認識,其中主要的想法來源於雅科布斯先生的《19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一書的後記,即雅科布斯先生和楊振山先生關於物權行為理論的討論以及雅科布斯先生對物權行為理論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和推理進路的介紹。
一?物權行為理論的前提:
1法源前提:
薩維尼並非獨自完成了物權行為理論的發現,而是基於胡果的研究成果。而胡果的研究立足於對羅馬法的研究,同時,薩維尼在發展胡果的理論時也是基於對羅馬法的研究。可以說羅馬法是物權行為理論的法源基礎。
2理論前提:
通過對羅馬法的考察,胡果發現,在法學階梯的法學體系的第二部分中,應該區分出有關對物的物法和對人的債法5。這也是德國民法典最值得提到的體系特點,即對物法和債法的截然區分6。同時,對債的性質的認識,也使物法和債法的區分得到清晰:胡果將債稱為人際間的束縛並在這個意義上將此概念稱為「羅馬法的精神」,而從這個表述中可以發現,「債權是一種權利,其針對的對象並非物,而是另外一個人;債權使這個人失去對享有除某個債權中所指的行動的自由權以外的全部普遍自由,這個行動因為被排除(此排除並不排斥他人)出自由的范圍,所以不再是可以做的行動,而是必須做的行動。」7
由於債法與物法的分離,所以在所有權取得方式中不包括債的關系8,因此債權請求權被排除出所有權轉讓的要件。那麼,現在可以發現,為了物權變動的生效單單依據債的關系是不能完成的。物權和債權的二分是物權行為理論的理論前提。
二?物權行為理論的推導:
在物權行為理論發現前的時期,當時的學者通常認為,所有權繼受取得的要件被分為(合法)的名義和取得形式兩部分9。而關於名義和取得形式的具體含義則經過了一個時期的發展。在所謂的「中世紀畸形化」的時期,取得形式被定義為交付,而(合法)名義被認為是指向所有權轉讓的債權。
為了糾正這一「中世紀畸形化」和順應「時代潮流」,於是產生了下面的結論:「在所有權的取得中,必須存在一個區別於所有權取得本身的名義。」更准確的說,所有權是在「佔有開始」之後產生的,於是將債權請求權稱為名義是一個錯誤。轉讓行為和轉讓的基礎行為相分離,是澄清了上述不準確表達的羅馬法10 。那麼,與債權請求權相分離的名義就只能是一個合同,而這個區別於建立債權請求權的債權合同的合同就只能叫做「物權合同」。11
至此,物權合同或者說物權行為已經凸現眼前,這樣一個嚴密的邏輯推導過程又是基於羅馬法的法源地位,而物權行為的獨立性也因此證成。
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存在是物權轉讓的抽象性的主要原因。12
意思的動機不屬於意思,債權行為是物權轉讓行為的動機而非其意思本身。雖然,沒有人會沒有動機的為意思表示,但動機本身不能被考慮為意思表示。
從這個判斷出發,我們會發現,獨立的物權合同或許其基礎關系――債權合同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效,被撤銷,但由於這個債權合意僅僅是物權合意的動機,所以,只要物權合意本身沒有無效或被撤銷的事由,那麼物權轉讓就是合乎合意的有效。
在債權合意失效情況下物權合同有效並發生物權轉讓的效力,於是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存在就是適宜的和必要的。
但是,發現物權行為理論的法學家並不是以這樣的邏輯順序推理,而是從反方向進行推理。由於在羅馬法中存在這樣一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那麼就有下面的推理:法律行為可以因為錯誤動機而無效被撤銷,而這一錯誤的可撤銷性又來自於法律行為鑒於一個法律原因而實施,而錯誤正好涉及這一原因,這就是「錯誤的重要性或曰致命性」。這個錯誤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涉及一個原因,而所有權轉移行為恰恰鑒於原因而實施。因此,實際中現有法的不當得利請求權是缺乏法律基礎的所有權有效這一結論的邏輯基礎。如果,基於誤想原因而實施的轉讓不能有效將所有權轉讓給受讓人,那麼這將與缺乏法律基礎而給付的不當得利相沖突。13
四?總結:
從上文的論述中可以發現,物權行為的發現是一個從羅馬法法源出發,嚴密邏輯推理和細化法律關系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似乎沒有可以駁倒的漏洞,也許這就是物權行為這一論題不斷被爭論而未能有壓倒性反對意見的原因。那些反對意見只是集中在物權行為理論的影響和外在價值,還無法從根本上對其核心價值、推理前提和推理過程進行摧毀。所以,反對意見只能說明物權行為理論的疏漏,卻不能將其推翻。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就只能將推導的法源否定,那就是否認羅馬法的合理性和邏輯性,而這一點相信是難以做到的。另外,承讓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否認其抽象性相信也是不合邏輯和不合體系的。因為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在邏輯上否認物權行為的抽象性。

② 社科院由學者起草的建議例如《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有法律效力嗎

建議稿沒有法律效力,必須經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後才有效力。

③ 物權法的書誰寫的好啊

這幾位教授最近兩年在物權法方面的書很多,目前自己看過並且推薦的也內就這些:
梁慧星、陳華彬容:《物權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上、下)》人大出版社
楊立新《物權法》人民大學出版社
尹田《物權法理論評析與思考》(第二版)人大出版社
崔建遠也有一本關於物權法疑難問題的研究的書,具體名字和出版社忘記了,另外還有江平的《物權法教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看你主要想看哪方面的,當教材用的話前三本和江老那本都挺好的,如果要研究專題後兩本不錯。
當然,和上面說的一樣,王澤鑒老師那套《民法物權》確實是最經典最權威的,我們導師上物權法都用它做教材

④ 談論下物權法的優點和不足

永遠記住,在中國不管是什麼法規,都是為政府服務的,就像很多商店裡寫的回促銷廣告一樣,最終解釋權歸本答店所有。你在政府有後台,物權法當然是管用的,否則就沒用。至於優點嘛,自然是體現在面子政績上了。外國人都知道中國出了個「民主」的物權法

⑤ 論物權的效力(論述題,回答篇幅盡量多一些)急

1、物權效力的概念 物權的效力是指物權成立後發生的法律效果。物權到底有哪些效力,學術界尚有分歧,(1)四效力說,即物權的效力包括排他效力、優先效力、追及效力和物權請求權。(2)三效力說,即優先效力、追及效力和物權請求權。(3)兩效力說,即優先效力和物權請求權,而追及效力包含在優先效力和物權請求權之中。司法考試大綱採用了兩效力說。 2. 物權的優先效力 物權的優先效力,又稱物權的優先權。包括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和物權對債權的優先效力。就物權間的優先效力而言,一般遵循以下規則:(1)法定物權優於約定物權,如留置權優於抵押權和質權;(2)登記物權優於非登記物權,如法定登記的抵押權優於質權;(3)如果物權均進行登記,則先登記的物權優於後登記的物權,如數個登記的抵押權,先登記的抵押權優於後登記的抵押權;(4)如果物權均不需要登記,則佔有物權優於非佔有物權,如未登記的抵押權和動產質權發生沖突時,質權優先;(5)如果物權均不需要登記且均不佔有,則按照債權比例受償,無優先性問題,如多個不登記的抵押權發生沖突時,按債權比例受償。 就物權對債權的優先效力而言,主要體現在(1)在同一標的物上既有物權又有債權時,物權優先;(2)在破產程序和強製程序中,作為債務人財產的物上承載他人的物權時,該物權優先於一般債權人的債權。應予特別注意的是,物權優於債權是一般原則,買賣不破租賃為例外。 3、物上請求權,是指物權人在其權利的實現上,遇有某種妨害時,有權請求造成妨害事由發生的人排除此妨害的權利,這種權利稱為物上請求權,也稱為物權請求權。物上請求權是基於物權而發生的請求權。 物上請求權的性質:是以物權為基礎的一種獨立請求權。首先是請求權,及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它不以對物權標的物的支配為內容,不是物權的本體,而是一種獨立於物權的請求權。其次,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用,它以恢復物權的支配狀態為目的,在物權存續期間不斷發生。其三,物上請求權附屬於物權,其命運和物權相同,即其發生、移轉於消滅均從屬於物權,不能與物權分離而單獨存在。至於讓與物上請求權可以作為動產物權的交付方法,例如第三人無權佔有某項動產時,出讓人轉讓其享有的返還請求權以代替現實交付,這是因為雙方已經有了物權轉移的合意,以此方法而發生物權轉移的效力,不是將物上請求權與物權分離而單獨讓與。 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區別: (1)物權請求權以恢復物權的完美狀態為目的,它是基於物權的絕對性和排他性而產生的一種防衛性請求權;債權請求權是一種索求性請求權。(2)物權請求權來自於物權的支配內容,是一種從屬性的內容,物權請求權不能轉讓;而債權請求權可以轉讓。(3)物權請求權的效力優於債權請求權的效力。(4)物權請求權不考慮相對人是否有過錯,只需證明相對人已實施了侵害物權的行為便可;而債權請求權中,債權人一般應對債務人負過錯的舉證責任。 物權請求權的種類: (1)確認物權的請求權;(2)返還請求權;(3)排除妨礙請求權;(4)恢復原狀請求權;(5)消除危險請求權。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一般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但受除斥期間的限制。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不必非以訴訟的方式進行,物權人可依意思表示的方式為之。

⑥ 物權法碩士論文寫什麼題目好

以下物權法論文題目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論生態化理念對物權法的影響
物權法中土地徵收徵用公共利益研究
《物權法》中擔保物權對《擔保法》的突破
我國《物權法》上的物權變動模式研究
《物權法》中擔保物權制度的改進與不足
物權變動中第三人利益的物權法保護
物權法體系下海域物權制度研究
論《物權法》對我國船舶物權制度的影響
論船舶擔保物權及其在我國物權法中的定位
論物權行為理論在我國物權法中的確立
關於《物權法》下海域物權體系架構的研究
論物權法背景下不動產收益權質押的法律保護
物權法上的商事留置權解析
從物權法的視角論析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合理行使
從兩岸物權法的制定與發展看德國法對中國民法的影響
論我國《物權法》上浮動抵押權對第三人的效力
物權法視野下的礦業權抵押制度之構建
物權法對銀行抵押權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物權法視野下的海上貨物留置權制度
《物權法》實施對船舶抵押權的影響研究
物權法權利質權制度研究
論我國《物權法》中地役權的效力及其登記對抗主義的適用
物權法體系下的水權理論研究
《物權法》中小區車庫權屬問題研究
物權法模式下城市房屋徵收之補償法律問題研究
論私有財產權的刑法保障—《物權法》推進制度研究
從公共利益出發,淺析《物權法》背景下的合理拆遷模式
論浮動抵押制度在我國《物權法》的應用
切實踐行物權法—努力開拓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
論我國物權法框架下的佔有改定
從物權法的角度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問題
論我國物權法之公示公信原則的適用
物權法下的高等院校物業管理探索
《物權法》視野下警察行政執法的規范化研究
公安行政執法中涉案財物處理與物權法銜接問題研究
物權法中不動產徵收的公共利益問題研究
論網路虛擬財產權的物權法保護
我國物權法上的浮動抵押
基於《物權法》的城市舊集合住宅區再生研究
論我國《物權法》中的特別動產集合抵押
我國《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車庫問題法律制度研究
夫妻財產制與《物權法》的沖突及協調
論佔有的物權法保護
《物權法》佔有制度的立法
「釘子戶」現象的物權法分析
高房價的物權法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的政治學審視
《物權法》第181條之評析
論物權法之預告登記制度

⑦ 物權的效力

物權效力,是指大陸法民法理論對物權法律效力的概括。通常認為包括三方面:

(1)物權具有對世效力和排他效力,它僅憑借權利人的對物支配行為即可實現,並可排除第三人的不法干涉,它對權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具有普遍約束力。

(2)物權具有追及效力和歸一力,其標的物不論輾轉落入何人之手,物權人依法均可向實際佔有人主張權利,追索原物,以回復初始權利狀態。有學說認為,物權的排他力和追及力均應概括為物權的請求權效力。

(3)物權具有優先效力,在同一物上有數種權利並存時,物權具有優先於債權而行使的效力,有擔保債權具有優先於無擔保債權而行使的效力。

(7)物權論稿好嗎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五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六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條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⑧ 論法律物權和事實物權的區別

在物權法的一般原則中,公示原則發揮著核心作用。所謂公示原則,即物權的變動必須以一種客觀可以認定的方式加以展示,從而獲得社會和法律認可的效力的原則。公示的方式,一般為不動產登記和動產佔有的交付。在建立不動產登記制度之後,不動產的物權會有納入登記的物權與未納入登記而由真正權利人實際享有的物權之間的區分;而動產物權,也會有佔有表示的物權與真正權利人享有的物權之間的區分。已經納入登記的物權,以及由佔有表示的物權,即由法定公示方式表徵的物權,為法律物權;而真正權利人實際享有的物權,為事實物權。
將物權區分為法律物權和事實物權,並非主觀臆猜,而是對客觀事實的總結。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這兩種物權都有依法保護的必要性;但是在它們發生矛盾的時候,法律必須確定保護基準。比如在建立不動產登記制度的情況下,因當事人自己的原因,或者因為當事人之外的其他原因,經常會發生納入登記的權利人並非真正的權利人、納入登記的權利與事實上的權利不一致的情況發生。動產物權,在佔有表徵與真正權利之間也會有不一致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立法和司法就會遇到如何既客觀地確定物上權利支配秩序、又能夠對正確權利進行保護的問題。本文提出法律物權與事實物權的區分,就是想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法理上的根據。
將物權區分為法律物權與事實物權, 比其他的物權分類方式意義更為重要。因為,傳統的物權分類,大多隻具有學理意義,實踐意義不強。而物權從法律物權和事實物權的區分,學理上意義明顯,而實踐意義比其他物權分類方式更強烈。因為規范物權的變動和保護第三人是物權法的基本范疇,〔1〕而如何確定物權的正確性,如何在正確物權的基礎上保護權利人以及第三人的利益,不僅涉及到物權變動的基本規律,也是對交易第三人進行保護的法律基礎。因此,將物權區分為法律物權和事實物權,並探討它們的關系,是物權法應解決的重要問題。

⑨ 物權具有哪些效力

一、物權的支配效力
二、物權的排他效力
1.所有權之間的排他效力
2.用益物專權之間的排他效屬力
3.擔保物權之間的排他效力
4.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之間的排他效力
5.所有權與定限物權之間的排他效力
三、物權的優先效力
四、物權的妨害排除效力
1.物權的追及效力
2.物權請求權
參見論文
1.《論物權的效力》錢明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
2.《物權之效力問題再議》 董學立 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3.《論物權的效力》尹田
4.《論物權的效力》王效賢
5.《物權的效力問題之我見》 劉保玉

閱讀全文

與物權論稿好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