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的主體不同、行為性質不同、轉移條件與程序不同、交易市場不同。
② 土地使用權出讓和土地使用權轉讓有什麼不同了
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版給土地使用者,由權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是土地交易一級市場,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代表國家通過拍賣、招標、掛牌出讓和協議四種方式出讓土地。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已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讓的行為。是土地使用權交易二級市,採取方式多為出售、交換和贈與。
③ 競買土地使用權成功後不得再轉讓競買權
【問題】
某市國土資源局公開拍賣一房地產用地,甲公司競得該地塊,並與市國土資源局簽訂了成交確認書。但是由於某些原因,甲公司無法參與該地塊的開發,私下與乙公司協商交予其開發。甲公司向市國土資源局出具了相關法律文書,表明將土地交乙公司開發,並願承擔法律責任。
問:國土資源局是否可以直接與乙公司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分析】
本案主要涉及拍賣出讓房地產開發用地時競買人的資格問題,以及競買成功後能否將競買權轉讓的問題。
拍賣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出讓人發布拍賣公告,由競買人在指定時間、地點進行公開競價,根據出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根據《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11號)的規定,商業、旅遊、娛樂和商品住宅等各類經營性用地,以及供地計劃公布後,同一宗地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必須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物權法》中新增加了工業用地作為必須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出讓的用地類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九條和第三十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作出了規定,即設立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有自己的名稱和組織機構;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有符合國務院規定的注冊資本;有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等。由此可見,只有具備房地產開發資質的企業才能成為房地產開發用地的適格的競買人。《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對拍賣出讓的程序作出了詳細規定,適格的競買人依照此規定競買成功的,出讓人應當與競得人簽訂成交確認書。成交確認書對出讓人和競得人具有合同效力。簽訂成交確認書後,出讓人改變競得結果,或者競得人放棄中標宗地、競得宗地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競得人應當按照成交確認書約定的時間,與出讓人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受讓人依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約定付清全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應當依法申請辦理土地登記,領取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
本案中甲公司由於具備開發資質,在經過拍賣出讓的程序後,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但這種競買成功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權利是專屬性的,是基於其適格的競買人資格和其他出讓人要求的條件才取得的,是不能再讓與他人的。讓符合條件的單位參加競買,隨即轉讓競買權的行為本身就是在規避法律,最終達到不符合拍賣出讓競買人條件的單位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目的。筆者認為,對此規避法律的行為應不予支持,國土資源局不能直接與乙公司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甲公司無法參與該地塊的開發,私下與乙公司協商交予乙公司開發的行為實為放棄競得宗地。依照規定,甲公司作為競得人與出讓人簽訂成交確認書後,又放棄競得宗地的,應當依法承擔責任。同時,對於這宗土地,應當重新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重新確定適格的競買人。
④ 以股權轉讓的形式轉讓土地使用權,效力應如何認定
名為股權轉讓,實為土地轉讓」,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最高院(2015)民再字第2號股權受讓方為控制和支配公司所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和佔有的土地,依據《股權轉讓協議》受讓涉案股權、行使股東權利,並控制目標公司的房地產,與目標公司在股權轉讓方的控制下與股權受讓方簽訂、履行《房地產轉讓協議》以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並無不同,也不違反法律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以此為由認定股權轉讓行為因缺乏真實意思表示而無效。
此外,股權轉讓行為和房地產交易行為應分別課以不同的稅收,對當事人需如何繳納稅款亦應由稅務部門根據實際發生的行為作出相應認定,人民法院不能僅以二者課稅標准存在不同而認定各方存在偷逃稅收的合意並進而認定合同無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有關股權轉讓的規定對該協議進行審查。在無效力性強制性規范對上述條款中的合同義務予以禁止的前提下,上述有關條款合法有效。
在當前公司並購大量存在的背景下,過分強調受讓股權公司的資產狀況並加以嚴格限制並不符合市場原則,也會嚴重影響市場交易秩序,加大了交易的不可預期性。
一方面,兩者各自為獨立的法律關系,現行法律並無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禁止以轉讓公司股權形式實現土地使用權或房地產項目轉讓的目的;
另一方面,依據公司法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及承擔民事責任,公司股東的變更不會對公司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構成影響,故不宜因此而否定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
⑤ 該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有效嗎
【問題】
2005年5月,某企業到某市投資,為建設廠房與某市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某企業隨後到某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卻被告知其與開發區管委會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某企業認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民事合同且已支付了出讓金,該合同是有效的,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問: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否為民事合同?
2.某企業與某市開發區管委會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否有效?
【分析】
本案主要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法律性質、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主體以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效力三個方面的問題。
(1)要明確的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法律性質。《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七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出讓給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土地使用權出讓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徵,但國家與用地者在出讓過程中表現的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從法律本質上講,土地使用權出讓是一種行政許可行為,是國家特許某些當事人享有特定地塊的土地使用權的行政行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相對人協商,對雙方在土地行政管理中的權利、義務進行約定,行政主體在合同的訂立或執行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雙方當事人之間形成的是行政法律關系。通過簽訂合同,雙方當事人設立、變更、終止的是行政上的管理和被管理關系。在執行合同過程中,行政主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提出修改、中止或撤銷已經訂立的合同,以便於符合所要達到的行政目標的要求,而另一方當事人則沒有這種權利。
(2)根據《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出讓方為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其他部門無權出讓。但由於以往土地市場管理不規范,特別是對各類開發區內的土地管理缺乏有效措施,導致了一些開發區的國有土地出讓呈現無序狀態,開發區管委會擅自出讓土地的情況較為嚴重,引發了大量的合同糾紛。針對這種情況,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22日出台了《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明確了土地使用權出讓的主體只能是市、縣人民政府,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訂立與履行由市、縣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具體負責。
(3)關於合同的效力問題,《解釋》對開發區管委會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合同效力認定作出區別對待的規定。《解釋》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對欠缺生效條件合同的效力認定處理上,採取了補救性的措施,《解釋》明確將不具備法定主體資格的開發區管委會與受讓人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按無效處理,對今後土地出讓行為給予有效規范。但考慮到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對開發區管委會遺留下的為數不少的出讓土地問題,仍採取一定的補救手段,即在起訴前經過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追認的,可以認定有效。同時,為防止追認手段的濫用,有效規范今後的土地出讓行為,對追認的范圍限定在《解釋》實施之前的情況,《解釋》實施以後,開發區管委會再行訂立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律按照無效處理。
⑥ 土地使用權轉讓違法時,房屋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馬穎秋律師解答: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八條、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的版相關規定,以下權合同應為無效: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沒有按照出讓合同約定已經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按照出讓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開發,屬於房屋建設工程的,沒有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屬於成片開發土地的,沒有形成工業用地或者其他建設用地條件; 轉讓房地產時房屋已經建成的,沒有房屋所有權證書;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而沒有報批或不予批準的; 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准予轉讓的,應沒有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
⑦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用途或條件為什麼不可以變更
一般情況下,土地使用者應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用途、期限和條件開發、利用土地。對確需改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或條件的,應徵得土地管理部門的同意。土地管理部門應與土地使用者以書面形式變更出讓合同,重新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標准,並按有關規定辦理變更登記。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土地使用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通過除出讓土地使用權以外的各種方式,除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外或完全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其特點有:(1)取得的法定性。
即要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其用途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並且必須經過有批准權的政府批准。(2)取得的無償性。這是劃撥土地使用權與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本質區別,即劃撥土地使用權取得者除繳納補償、安置費外無須向國有土地的所有權人即國家支付土地使用費;而出讓土地使用權人則必須向國有土地的所有權人即國家支付包含土地使用費在內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⑧ 國有土地使用證劃撥與轉讓,出讓的區別
國有土地使用證劃撥與轉讓,出讓的區別
三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使用范圍不同:劃撥土地屬政策性用地,一般只能用於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不用於其他商業目的,目前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用地也均以劃撥方式取得。
2、補償標准不同:如果遇到政府拆遷,出讓土地的補償費要比劃撥土地的補償費標准高出許多。
3、使用期限不同:劃撥土地使用權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因此,除非政府因規劃變更需收回土地使用權或土地使用者要轉讓土地及地上建築物,使用者可以無限期使用。
4、轉讓條件不同:劃撥土地的轉讓須經原批准使用土地的機關批准,經濟適用房轉讓還須經過一定的年限,且轉讓時須補償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而出讓土地和商品房的轉讓則沒有這樣的限制。
(8)出讓土地使用權再轉讓效力擴展閱讀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與轉讓的其他區別
(一)主體不同
出讓主體:國有土地所有者,即國家,由法律授權的縣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具體實施;
轉讓主體: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
(二)行為性質不同
根據物權理論,出讓,他物權設定。
轉讓:他物權轉移。
(三)轉移條件與程序不同
出讓條件無限制,簽訂出讓合同,繳出讓金,即可辦證。
轉讓條件有限制,轉讓須經申請、審批或補辦出讓手續,繳納稅費,方可登記過戶。
(四)交易市場不同
出讓,一級市場,即國家作為國有土地所有者壟斷。
轉讓:二級市場,即符合法定條件的自由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