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規則

物權規則

發布時間:2020-12-08 16:22:05

物權公示公信原則有哪些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十條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第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登記,應當根據不同登記事項提供權屬證明和不動產界址、面積等必要材料。
第十二條 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驗申請人提供的權屬證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關登記事項詢問申請人;
(三)如實、及時登記有關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申請登記的不動產的有關情況需要進一步證明的,登記機構可以要求申請人補充材料,必要時可以實地查看。
第十三條 登記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
(二)以年檢等名義進行重復登記;
(三)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
第十四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第十五條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第十六條 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第十七條 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第十八條 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復制登記資料,登記機構應當提供。
第十九條 權利人、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事項錯誤的,可以申請更正登記。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書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構應當予以更正。
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異議登記。登記機構予以異議登記的,申請人在異議登記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異議登記失效。異議登記不當,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向申請人請求損害賠償。
第二十條 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登記,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登記錯誤,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登記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登記機構賠償後,可以向造成登記錯誤的人追償。
第二十二條 不動產登記費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動產的面積、體積或者價款的比例收取。具體收費標准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價格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節 動產交付
第二十三條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條 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二十五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六條 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第二十七條 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八條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二十九條 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條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一條 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由此可見,無論動產還是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必須公示。原則上,動產以交付為公示,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
同時,物權法還規定,無需登記的不動產的轉移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也就是說,物權的公示原則可以總結為:不動產以登記為原則,不登記為例外;動產以必須交付為原則。

❷ 何謂物權法定一物一權原則具體有哪些內容

一物一權一方面是指一個物之上只能設立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同時專設立兩個以上屬的所有權;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個物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性質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權。
一般來說包括四種含義:
a)一物上惟有一所有權之成立。
b)一物一權主義系指一物上僅能成立一所有權,一所有權之客體,以一物為限而言。
c)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以及不相容的他物權,不得有互不相容的兩個以上的物權同時存在於同一標的物之上。
d)一物一權一方面是指一個物之上只能設立一個所有權而不能同時設立兩個以上的所有權;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個物上不能同時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在性質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權。

❸ 物權法定原則包含哪些具體內容

物權法定,是物權法體現法律的具體原則,指物權的種類和物權的內容(即權能)應由專法律直接規定屬,不得由當事人基於自由意志而協商創設或者確定。
物權的內容,即物權的權能,包括佔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每一項物權在此方面的內容都是法律直接規定的,當事人不得自由創設或改變。
物權種類: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佔有。

❹ 物權法區分原則的意義

物權法區分原則的意義的理解:就是債權形式主義與物權形式主義兩種物權變動規回則的差答異闡說。在物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規則下,物權法的區分(分離)原則是指作為物權變動原因的法律行為(債權行為)與直接發生物權變動效果的法律行為(物權行為)相區分的原則,祖國大陸及我國台灣地區學者以物權行為獨立性稱之。在物權行為模式下,物權變動效果是物權行為的直接結果,作為其原因的債權行為並不能直接影響物權的變動。物權變動原因的物權行為是債權行為的履行,是真正的法律行為,其本身不殘留任何履行問題。在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規則下,區分(分離)原則是指作為物權變動原因的法律行為(如買賣合同)與履行該法律行為所發生的物權變動效果相區分,原因法律行為的生效(有效)不是物權變動效果的充分條件,有效原因法律行為與為履行該行為而完成法定公示方式共同構成物權變動效果的充分條件。公示方式的完成本身不具有法律行為的意義,而是純粹的事實行為。由此可見,債權形式主義立法模式下,物權變動效果的發生不是作為其原因的法律行為的當然和直接結果,而是以公示方式的完成為標志。公示方式的完成並不需要有特別的「法律行為-物權行為」介入其間。

❺ 物權法上的權利沖突規則有哪些

這主要看復是什麼樣的沖突,如果是制一般的物權沖突按照法律效力來說應按《物權法》判,因為《物權法》是新法,新法的效力優於舊法;但如果是特殊規定,則適用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處理,《物權法》是一般法,土地管理法是特別法,所以應按土地管理法判才對。

❻ 我國《物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民事訴訟法》等規定,總結不動產物權與動產物權規則有何異同

物權變動的來方式不同,動產交付源,不動產登記。擔保法和物權法中對於物權變動的原因——合同的效力有不同規定。物權法一般認定合同效力和物權分開(但並非認定物權變動無因性)。
民訴和民通涉及的不好說異同。主要就是物權法和擔保法

❼ 物權變動的原則是什麼

1、公示原則

指物權的變動須以法定的公示方式進行才能發生相應法律效果的原則,物權具有絕對排他的效力,其變動須有足由外部可以辨認的表徵,才可透明其法律關系,減少交易成本,避免第三人遭受損害,保護交易安全。

此種可由外部辨認的表徵,即為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不動產物權變動以登記為公示方法,動產物權變動以交付為公示方法。

2、物權變動公信原則

指物權變動依法定方式公示的,即具有使一般人信賴其正確的效力,即使公示的物權狀態與其真實的物權狀態不符,對於信賴公示所表徵的物權而為物權交易的人,法律仍承認其餘其真實物權狀態相同的法律效果。

公信原則賦予物權的公示以絕對的效力,保護信賴物權公示的善意第三人,維護交易的安全與快捷。但公信原則僅適用於登記名義人與第三人之間的交易關系,而不適用於登記名義人與真實權利人之間的關系。

在登記名義人與真實權利人之間,真實物權人可以依照事實標准舉證證明自己物權的正當性,此時權利的外觀不能表徵真實的權利。

(7)物權規則擴展閱讀:

模式:

1、債權意思主義

債權意思主義是指法律認定以債權法上的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直接引起物權變動,如《法國民法典》第1583條規定,物權隨著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變動。法典實施50年後,在1855年制定的《不動產登記法》規定物權變動不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這種立法體例把不動產登記作為對抗的效力,而且只針對不動產。

2、登記對抗主義

19世紀末期,日本制定民法典借鑒了法國的做法,進一步明確規定,把不動產登記擴大到動產領域。《日本民法典》第176條規定,物權變動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為生效;第178條規定,不動產不登記,動產不交付,不得對抗第三人。

❽ 物權的全面性原則

權法定原則。指物權的種類、效力、公示方法都要由法律規定,而不能由當事人通過合同任意創設。

確立物權法定原則,首先是要在《物權法》中建立完整的物權體系。借鑒日本的做法,從物權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角度,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兩大類。用益物權是對物的使用並獲取收益的權利,擔保物權是擔保債的實現設定的權利。前者支配物的使用價值,是主權利,後者支配物的交換價值,是從權利。

第二,一物一權原則。一個物上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可以設定多個物權,但不能設定相互矛盾的物權。

一物一權原則必須解決一個重大問題是,我們鼓勵一個物上設立多個物權,但要避免內容相沖突的物權,一旦當事人設立了內容相沖突的物權,應當通過什麼樣的規則來解決。一物之上有多個抵押權,根據物權的優先原則,實行先來後到的規則,先設定的抵押權優於後設定的抵押權。但不同的物權不可以簡單的實行先來後到。法律可以在例外的情形下規定哪一種物權有優先效力。在兩個不同性質的物權沖突時,如果使一種物權有優先於另一種物權的效力,必須使其有公示的方法表現出來,使另一種物權人在設定時就已經知道有此種物權存在。否則,不能有優先的效力。

第三,公示和公信原則。物權是對世權,可以對抗任何其他人,因此要讓世人知道。公示是物權設立的基本條件,公示的效力,對於動產是交付、佔有,對不動產,是登記。登記在確認效力時,要把他和交易本身區別開。

公信主要用於不動產領域,指凡是登記記載的權利人在法律上推定他是真正的權利人。如果登記記載的權利人以不動產進行交易,對方根據對登記的信任而與其進行交易,哪怕事後證明登記是錯誤的,交易仍然受到保護。主要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現代民法重要任務是保護權利的外部表象。登記形成權利外觀。交易的當事人應該足夠相信登記的記載,並基於這種相信進行交易,否則,交易沒有安全感。

❾ 不動產物權變更的基本規則和動產物權變更的基本規則

不動產物權變更實行登記主義原則;動產物權變更實行交付主義原則。
如果是房屋等內不動產,不但需要簽訂買容賣合同,還需要到房屋管理部門辦理產權變更登記,這樣物權才轉移;動產如桌子,只要當事人付了簽,賣貨人把桌子給了買的人,物權就變動了。
不動產要到不動產登記中心去辦理登記手續;動產只需把動產交給對方就可以了,對動產交付在立法上採取的是交付要件主義,即以移轉佔有為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在移轉佔有前,物權的變動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產生效力,又分為簡易交付、佔有改定、指示交付、擬制交付。

❿ 我國《物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民事訴訟法》等規定,總結不動產物權與動產物權規則有何異同

物權變動的方復式不同,制動產交付,不動產登記。擔保法和物權法中對於物權變動的原因——合同的效力有不同規定。物權法一般認定合同效力和物權分開(但並非認定物權變動無因性)。
民訴和民通涉及的不好說異同。主要就是物權法和擔保法

閱讀全文

與物權規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
珠吉轉讓 瀏覽:191
商業住房貸款年限55歲 瀏覽:148
2013工商局個人總結 瀏覽:712
馳名商標申請的條件 瀏覽:778
工商局和公安局哪個好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