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條款民法通則

著作權條款民法通則

發布時間:2020-12-14 12:24:12

1. 攝影師拍了照片,但是拍的人沒有給攝影師錢,攝影師有照片的版權嗎求具體法律

若果你是被拍攝方,你有肖像權,攝影師有所拍作品的版權,除非事先約內定,而且是有確鑿證據容比如合同、錄音這些,,該作品版權歸你所有,攝影師也無權將該作品盈利性使用向外發布,如果你發現對方把這些作品對外發布你可以用肖像權讓網站平台,停止使用

2. 網路服務提供者承擔著作權侵權責任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用大量篇幅規定了網路服務提供者在相關情況下所應承擔的義務和不履行義務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其一, 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網路服務提供者通過網路參與他人侵犯著作權行為,或者通過網路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犯著作權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其他行為人或者直接實施侵權行為人的共同連帶責任。
其二,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有以下兩種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其與該網路用戶的共同侵權責任。(一)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 (二)經著作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的。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二)所述情況,作為網路服務提供者所需承擔的連帶責任究竟是等同該實際侵權人責任還是只對於收到著作權人警告之後就擴大的損失部分承擔連帶責任?對此,根據《侵權責任法》36條的第二款和第三款: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由此可見,對於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上述義務的不再對於全部損失承擔連帶責任而只對在其接到通知後損害擴大部分承擔連帶責任。
其三,不作為的相應責任。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對著作權人要求其提供侵權行為人在其網路的注冊資料以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追究其相應的侵權責任。

3. 肖像權侵權能否成為著作權阻卻理由

(一)現行法律的相關規定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於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侵犯肖像權也作出一些相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25條規定,廣告主或廣告經營者在廣告中使用他人名義、形象的,應事先取得他人的書面同意;使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名義、形象的,應當事先取得其監護人的書面同意。

根據上述標准,一般情況下,只要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並以營利為目的使用肖像,就構成侵權。

(二)現行法律規定的主要缺陷

從目前的法律規定看,我國對於肖像權的保護是不完善的。

肖像權包含公民對於自己的肖像享有獨占權和專用權。獨占權是指公民對於自己的肖像是否允許他人通過藝術再現的權利,專用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肖像決定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的權利。《民法通則》第100條關於「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開的肖像」的規定,實際上只強調了公民肖像權專用權方面的保護問題,而缺乏對公民肖像權獨占權保護的規定,同時在公民肖像權專用權的保護中,《民法通則》也只強調了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其肖像的一面。倘若堅持既有的狹窄解釋,將會得出未經本人同意,不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就不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荒唐結論。因此,現有《民法通則》的規定屬於法律概念外延過窄的失誤,因而宜於作擴大理解。 應當說,根據肖像權獨占、專有的性質,未經本人同意,是侵犯肖像權的本質特徵,而以營利為目的只能是侵犯肖像權一種常見的表現形式。

另一個方面,公民的肖像權是一種人格權,其體現的主要是精神利益。法律保護公民的肖像權,最主要的是保護公民肖像權所體現的精神利益,同時也保護有精神利益轉化、派生的財產利益。因此,只強調以營利為目的,這顯然與民法通則保護公民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立法宗旨相悖。198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華北五省(市、區)審理侵害著作權、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案件工作座談會認為:擅自使用他人肖像,不論是否營利,均可認定侵害了他人肖像權,不能認為侵害肖像權必須以營利為目的。 但是此種解釋僅限於理論探討,還未在立法上予以確認。

(三)肖像權侵權中的違法阻卻事由

肖像權也會受到一些限制,存在一些違法阻卻事由,在司法實踐及法學理論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為社會公共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為,如公安機關發布通緝令而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司法人員為司法證據目的而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拍照;參加遊行、示威和公開演講的人,因其活動目的具有公共性,而不得反對他人對上述活動的拍照;(2)為公民本人利益而使用肖像的行為,如公民因親人走失對外發布尋人啟事而使用肖像;(3)為社會新聞報道而使用肖像的行為,有特殊新聞價值的人,不得反對記者的善意拍照,如為弘揚社會正氣或揭露社會丑惡現象而使用公民肖像,還有特別幸運者或特別不幸者、重大事件的當事人或者在場人等,均屬於這種情況;(4)善意使用政治家及社會明星肖像的行為,政治家、影視和體育明星以及其他公共人士,在公開露面時,不得反對他人拍照。

4. 民法系統包括哪些法律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不當版得利、侵權行權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5. 相關法律制度

實體法律制度:主要規定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或職權和職責的法律制度的總稱。

我國的實體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經濟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

一、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民法的概念和原則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我國1986年公布《民法通則》,規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對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動具有普遍意義和約束功能的基本行為規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禁止權力濫用原則。

(二)民事主體制度

1.民事主體:指在民事法律關系中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2.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指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3.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資格。

《民法通則》規定: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周歲以上公民。16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以自己勞動收入為生活來源的人,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0歲以上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滿10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4.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分為四類: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

其他不具備法人資格、但可以自己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組織:合夥、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等。

(三)民事行為制度

民事行為: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領域內基於其意志所實施的能夠產生一定民事法律後果的行為。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應具備的條件: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本人(被代理人)名義向第三人(相對人)進行意思表示或受領意思表示,而該意思表示直接對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可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四)民事權利制度

1.民事權利: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的具體權益。

民事權利包含的權益:財產權益、非財產權益。

2.我國民法所規定的民事權利: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繼承權、人身權等。

(1)物權:指權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並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

所有權是最典型,最完全的物權。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土地使用權是不完全物權。

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項權能。

土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是對標的物使用價值的支配,即對標的物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支配。

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屬於擔保物權,是對標的物交換價值的支配。

(2)債權:債權人的請求相對人為特定行為或不為特定行為的權利,性質上屬於請求權。

債權包括:給付請求權、給付受領權、保護請求權。

(3)知識產權:指創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業標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總稱。

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等。

(4)繼承權: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

(5)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基於其人格或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以及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為客體的民事權利。它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

身份權:是民事主體基於某種特定身份享有的民事權利。包括:配偶權、親權等。

(五)民事責任制度

民事責任:指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我國《民法通則》以民事責任發生原因為標准,將民事責任分為: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侵權的民事責任。

1.違約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違約行為、違約造成了損失、違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存在過錯。

2.侵權民事責任分為:一般侵權民事責任、特殊侵權民事責任。

一般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客觀上存在損害事實、行為具有違法性、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特殊侵權民事責任構成要件:其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其他條件相同。

3.民事責任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等。

(六)民事訴訟時效制度

訴訟時效: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之權利的制度。包括:普通訴訟時效和特訴訟時效。

普通訴訟時效:一般訴訟時效-兩年;短期訴訟時效-一年

特殊訴訟時效:是指由特別法規定的訴訟時效。

(七)合同法律制度

合同: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其他形式。

合同分為: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承攬合同、技術合同、委託合同等15種。

合同的內容條款:當事人名稱或姓名和住所、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

合同的訂立:是當事人各方通過平等協商。依法就合同內容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過程。

《合同法》關於訂立合同的規定:要約、承諾方式。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內容具體明確,而是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

承諾必須具備的條件:必須由受要約人向要約人作出、必須是對要約明確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承諾內容不能對要約作出實質性的變更、承諾應在有效期限內作出。

(八)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知識產權法:是調整在創造、使用、轉讓和保護智力成果或工商業標志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關於知識產權的立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專門法律和其他法律有關規定、法規、規章;此外《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等有關國際條約。

1.著作權:是著作權人對其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

著作權法:是有關著作權以及相關權益的取得、形式和保護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著作權人包括:作者、其他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著作權的內容: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設置權、改標權、翻譯權、匯編權、其他權利。

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形式創作的作品;具體是:文學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建築作品、攝製作品、電影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2.專利權:指國家依照法律規定,授予發明人、設計人或其他所屬單位對其發明創造在一定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權利。

專利法:是調整因專利權的確認和使用而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專利權人的權利:專有實施權、轉讓權、許可權-放棄權-標記權。

專利法的保護對象:授予專利的發明創造(發明、使用新型外觀設計)

3.商標權:指商標所有人依法對其注冊商標享有的專用權。

商標法:是調整商標在注冊、使用、管理和保護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關系的總和。

商標權人的權利:專用使用權、轉讓權、繼承權、使用許可權、續展權、請求保護權。

商標權人的義務:依法繳納各種商標費用、保證注冊商標商品的質量、依法使用注冊商標。

(九)商事法律制度

我國商法是民商法律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公司、證券、票據、保險等法律制度

二、我國的行政法律制度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則

1.行政法:是調整行政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履行其職能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規范和約束行政機關的行政權力和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正當權益;

——規范和約束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行為,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

2.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依法行政原則、行政法治原則;分解為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指行政權力的存在和運用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行政和理性原則:指行政行為在合法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合理、適當和公正。

(二)國家行政機關與公務員

1.國家行政機關:指依照法律規定,各具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設立的,享有並行使國家行政權,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和管理機關。

我國的國家行政機關體系:中央行政機關、地方行政機關。

2.行政機關公務員:是依法代錶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的工作人員。

公務員職務:領導職務、非領導職務。

領導職務層次:

非領導職務層次:

公務員條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滿18周歲、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良好的品性、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

(三)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運用行政權力針對行政相對人作出的、能夠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

1.抽象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針對不特定行政相對人,制定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行為。

行政法規: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有關程序制定發布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行政規章:指特定行政機關根據法律和法規,以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分為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

部門規章:指國務院有關部門,依法按照部門規章制定程序發布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地方政府規章:指有關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根據地方政府規章制定程序制定發布的規則的總稱。

其他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反復使用的行政決定、命令。

2.具體行政行為:指行政主體依法對具體事項或特定個人,具體適用行政法律規范作出處理決定的行為。包括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獎勵、行政懲戒、行政裁決、行政合同等。

行政許可:即行政審批,指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人提出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認可其資格資質,或者確立其特定主體資格,特定身份的行為。

行政強制:指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財產或作為,予以強行處置的行為。

行政徵收:指行政主體根據法律規定,以強制方式無償取得行政相對人財產所有權的行為。

行政獎勵:行政主體為實現行政目的,為嚴格遵守行政法規范,並作出一定成績的行政相對人,給予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的行為。

行政懲戒:即行政制裁,指特定的行政主體對違法行政法規范的行政相對人,依職權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行為。

行政裁決:指行政主體運用其職權依法處理特定民事糾紛的行為。

行政合同:即行政契約,指行政主體為實現行政目的而與行政相對人達成的協議。

(四)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由於違法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義務,依法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行政違法或不當是行政責任得以形成的前提條件和直接根據。

行政違法或不當的情形:

行政責任追究必須遵循的原則:責任法定原則、責任與違法程度相一致原則、補救懲戒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等。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主要方式:通報批評、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返還權益、撤銷違法行政行為、糾正不當行政行為、履行法定職責、行政賠償等。

(五)行政處罰與行政復議

行政處罰:是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的行政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1996年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行政處罰法》規定處罰的種類: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和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及暫扣或吊銷執照、行政拘留。

行政復議:指行政相對人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由受理該申請的行政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進行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活動。

三、我國的經濟法律制度

(一)經濟法的概念和原則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監管與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律關系:指經濟法所確認的,在國家為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協調經濟運行而對市場活動進行組織、管理、監督和調控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原則:是經濟法在其調整特定社會關系時在特定范圍內所普遍適用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經濟法原則:國家適度干預原則、效率公平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調整在保護消費者權益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權利:

①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②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③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的權利;

④公平交易的權利;

⑤因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⑥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⑦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⑧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⑨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三)稅收法律制度

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國家權力依法向納稅人徵收貨幣或實物,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

稅法:是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稅收法律關系:是由稅收法律規范調整的,征稅主體與納稅人之間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稅法的構成要素:征稅主體、納稅主體、征稅客體即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減稅免稅、違章處理等。

稅法包括:稅收征納實體法、稅收征納程序法。

稅收征納實體法:

①商品稅法: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

②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③財產稅法,如資源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

稅收征納程序法:稅務管理制度、稅款徵收制度、稅務檢查制度、稅務代理制度等。

四、我國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則

1.刑法定義:

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根據自己的意志,以國家的名義頒布的,規定犯罪、刑事責任與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簡言之:刑法就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

狹義刑法:只規定犯罪和刑罰的一般原則和具體犯罪與刑罰的法律規范的刑法典。

廣義刑法:指刑法典和單行刑事法律及非刑法規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規范。

2.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罪刑相當、適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則。

(二)犯罪1.犯罪定義: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並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2.犯罪構成:指按照刑法的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

包括四個構成方面:

——犯罪主體: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犯罪主觀方面:犯罪主體對自己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其危害社會的結果所持有的心理態度,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過失

——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犯罪行為所危害的社會關系

——犯罪客觀方面:指刑法規定的構成犯罪字客觀上需要具備的諸種要件的總稱,(危害行為、危害結果等)

3.排除犯罪的事由:指雖然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一定的損害結果,表面上符合某種犯罪的客觀要件,但實際上沒有犯罪的社會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構成,依法不構成犯罪的事由。

正當防衛:

緊急避險:

4.故意犯罪形態:指故意犯罪在其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由於主客觀原因而停止下來的各種犯罪狀態,即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5.共同犯罪: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犯罪集團

(三)刑罰制度

1.刑罰:由刑法規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所使用的限制或剝奪其某種權益的最嚴厲的法律制裁方法。

2.刑罰體系:主刑、附加刑。

主刑:指對犯罪分子獨立適用的主要刑罰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指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既可作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獨立適用。主要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外)

3.刑罰的裁量:即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在認定行為人構成犯罪的基礎上,確定犯罪人是否判處刑罰、判處何種刑罰以及判處多重刑罰並決定所判刑罰是否立即執行的刑事司法活動。

具體的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數罪並罰、緩刑等。

(四)犯罪種類

我國《刑法》規定的10類犯罪:

1.危害國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罪:

4.侵犯公民人生權利、民主權利罪:

5.侵犯財產罪:

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7.危害國防利益罪:

8.貪污賄賂罪:

9.瀆職罪:

10.軍人違反職責罪:

6. 求一篇淺顯易懂的民法論文~~

論民法基本原則
【摘要】知識產權法應適用民法基本原則。在一切私法均應納入民法典的訴求下,私
法基本原則往往由民法典予以確定,稱民法基本原則。民法基本原則是一切私法活動必須遵
循的最高准則,應適用於知識產權的產生、權利行使以及保護。民法基本原則在知識產權法
上的適用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且能為司法實踐中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提供准則。
【關鍵詞】民法基本原更IJ知識產權法知識霸權
齊愛民/文
.I-|、..

國知識產權法學界對知識產權國際保
護制度的基本原則十分關注.但對作為
一個學科的知識產權法的基本原則的
研究卻較為薄弱。在大陸法系國家。私法基本原
則往往由民法典予以確定.因此私法基本原則又
稱民法基本原則。我國未頒布民法典,《民法通
則》執行著民法典的功能和發揮著民法典的作
用。《民法通則》確立的基本原則為我國私法的基
本原則。是我國知識產權法必須遵循的私法最高
原則。吳漢東教授認為:「知識產權法的調整對象
系平等主體,因創造或使用智力成果而產生的財
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其調整手段和適用原則主要
是民法的手段和原則。」硼還有學者也持相同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3條。
張,認為「知識產權應當以民法理論和規范為基
礎,適用民法的一般原則和調整方法。」12J我國《民
法通則》確立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平等原則、自願
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合法原則、公序
良俗原則。這些基本原則也同樣在知識產權法上
得到適用。
一、平等原則及其應用
所渭平等原則,也稱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是指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1平等原
則是私法根本特徵的集中反映,知識產權法應貫
徹平等原則。首先,從客體角度看,就是對「知識
45
萬方數據財產」和「物」等財產在法律上平等對待。所有財
產同等保護原則是財產法的基本原則。黑格爾指
出.精神技能、科學知識、藝術、甚至宗教方面的
東西以及發明等等。都可以成為契約的對象,而
與在買賣等方式中所承認的物同視13J。從立法上
看。知識產權法是貫徹同等保護原則而產生的
不同於物權法的另一部財產法。「抽象物的易受
侵害性。使得最依賴於他們的市民社會的那些
因素給了國家以巨大壓力,使之採取新的知識
財產保護形式。這個過程也延及圖際范圍。知識
財產個人所有人不僅想在國內保護其財產的安
全.他們還想在國際市場知識財產權貿易環境
中保護其財產的安全。」【4j貫徹對所有財產同等
保護,就反對知識霸權而言有著特殊的重要意
義。其次,在知識產權主體方面,法律對待知識
產權人的相對人及侵權人之間的關繫上,也堅
持了平等原則,即無論是知識產權人,還是相對
人。還是侵權人,其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三,在
權利保護方面.尤其是保護在先權利等方面,也
堅持了平等原則。「保護在先權利主要有兩種方
式:一種是財產法則,即恢復被侵犯的在先權利
的原狀,宣告在後權利無效或撤銷在後權利;另
一種是補償法則.即在承認在後權利的同時對
被侵犯的在先權利給予一定補償。」四無論哪一
種方式。都堅持了對在先權利和在後權利的平
等保護。
二、自願原則及其應用
自願原則.是指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的原
則。2自願原則是以平等原則為前提的,是當事人
內心意願在法律上的確認。自願原則在知識產權
法上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從知識產權的獲
得角度看,知識產權的獲得和享有貫徹了自願原
則,如商標注冊(以自願原則為主)和專利權申
請、作品是否發表等方面均貫徹了自願原則。第
二,在知識產權行使上貫徹了自願原則。知識產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務。
權入如何行使知識產權,選擇出資、融資和許可、
轉讓等何種方式,都出於權利人的自願,任何個
人和單位均不得干涉。當然。知識產權人行使權
利不得違反知識產權法的強制性規定。受到非自
願許可制度等相關制度和原則的限制。
三、公平原則及其應用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
則。:公平原則是正義和衡平理念在私法領域的
體現。在知識產權實踐中,公平正義價值取向也
具有重要意義。知識產權法在對知識財產的確
權、有關知識財產的利益分配、知識產權行使和
限制等方面體現了私法的公平原則網。公平原則
在知識產權法上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知識產權法
賦予所有人對其創造的知識財產享有知識產權
的均等機會以及行使知識產權的機會。另外,知
識產權法上的權利限制與反限制制度的設計也
體現了公平原則。為了促進知識應用,知識產權
法確立了權利限制制度,限制知識產權人的權利
內容和權利行使;為了保護權利人的私有財產,
知識產權法針對權利的限制制度確立反限制制
度。即權利的限制必須符合法定要件。知識產權
法通過權利限制制度和反限制制度實現知識財
產在應用中的公平。
四、誠實信用原則及其應用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z。在民法
上。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應
誠實、守諾、善意、不侵害他人與社會的利益。
我國現有知識產權立法均未明確規定誠實信用
原則.但是在具體制度的設計上對該原則均有體
現。在著作權的取得上,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
11條的規定.只有進行創作的人才能成為作者,
這體現了民法誠信原則的要求。在著作權保護方
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盜版問題日益嚴重,促
46
萬方數據使著作權人或者信息產品的提供者採取技術措
施保護作品防止盜版。然而,技術措施的運用,也
限制了公眾的合理使用。而合理使用是著作權法
的基本制度之一,因此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我國
確立了技術措施的限制制度,即因合理使用而避
開技術措施的,不構成侵權。3再如我國《商標法》
第13條(馳名商標)、第15條(代理人)及第3l
條(搶先注冊他人商標)等都體現了誠信原則的
要求。無論在《商標法》上是否明示誠實信用原
則.誠實信用原則都是指導商標法立法、執法、司
法和守法的基本原則。為了起到更好的實效,筆
者建議在《商標法》中直接規定誠實信用原則。在
《專利法》上也有諸多規則體現了誠信原則的要
求。如專利權應誠實地取得和行使,如果申請人
隱藏關鍵技術或編造虛假數據。專利局應駁回申
請人的專利申請
五、合法原則及其應用
私法中的合法性原則主要是指遵守強制性
法律規范的原則。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
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私法貫徹自
治原則.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改變法律
規范的內容和效力。但是。當事人對私法規范的
改變僅限於私法中的任意性規范.私法中的強
制性規范(包括禁止性規范)不允許當事人變
更。首先。知識產權確權。合法原則是指導知識
產權確權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專利法》第5
條規定:「對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
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對違反法律、
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並依
賴該遺傳資源完成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
權。」這就是合法原則在知識產權獲得方面的具
體體現之一。
其次,法律規范的屬性。知識產權法的強制
性規范和禁止性規范佔了很大比重,合法性原則
3.《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2條。
4.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因民法通則》第6條。
具有更大的適用空間。知識產權法為私法,其主
體規范為任意性規范。但由於知識財產有別於
物。主要是事關公共利益,各國立法均強調公共
機關的於預,並規定了大量的強制性規范,例如
知識財產的種類、知識產權的內容、知識產權的
權利限制、禁止知識產權濫用等.這些強制性規
范都不允許當事人改變。可以說,知識產權法是
私法中最為嚴格的法律。由此,貫徹合法原則對
於知識產權法而言尤為重要。
最後,合法原則與知識產權行使。合法原則
在知識產權權利行使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依法行使原則是指權利行使應該採取合法方式、
按照法定程序進行。行使知識產權。應該依照憲
法和法律認可的方式和程序。不得假借合法權
利謀求非法利益。在憲政國家,憲法具備確認權
利並限制權利行使的基本功能。我國《憲法》5l
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
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這是
權利行使的憲法限制,當然適用於知識產權。有
些涉及知識產權的部門法還明確確立了依法行
使的原貝lj。1983年9月2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
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
第46條規定,技術轉讓協議不得含有為中國的
法律、法規所禁止的不合理的限制性條款。我國
《著作權法》第4條第2款規定:「著作權人行使
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
共利益。」
六、公序良俗原則及其應用
公序良俗可以分為「公共秩序」與「善良風
俗」兩個方面,所謂「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
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風俗」是
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
47
萬方數據甭回
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與公共秩序法貫徹公序良俗原則。我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
和善良風俗相抵制的民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是標評審委員會認為「流氓兔」有違公序良俗。曾駁
諸多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典所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回了韓商在中國注冊「流氓兔」的商標申請。「流
則。《法國民法典》第6條規定,個人之間的約定氓」一詞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權威解釋中.都是
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德國民法典》第一個貶義概念.因此商標評審委員會駁回「流氓
138條規定,違反善良風俗的行為無效。《日本民兔」的商標申請是正確適用公序良俗原則的結
法典》第90條規定,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的果。並且,筆者認為,根據公序良俗原則,「流氓
行為無效。我國現行法並未採納公序良俗的概念兔」非但不能注冊為商標,而且也應禁止作為未
表述,但《民法通則》第7條、《合同法》第7條和注冊商標使用。
《物權法》第7條關於社會公德、社會公共利益和知識產權的行使,除法律規范和政策規定
社會經濟秩序的規定,通常被認為是公序良俗原以外,必須尊重公序良俗。我國《著作權法》第1
則的法律依據。在司法實踐中,一旦人民法院遇條開宗明義地規定:「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
到立法當時未能預見到的一些妨害公序良俗的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
行為或者事件,均可直接適用公序良俗原則確認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
無效。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
在我國.許多學者看到公序良俗原則在知識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其中,「鼓勵
產權法領域的重要作用。有學者認為公序良俗原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規定即為公序良俗
則是知識產權法的基本原則,並位列四大基本原原則的體現。2008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艷照門」事
則之首01。就知識產權法而言,無論是著作權法、件。最終以陳冠希行使著作權禁止艷照的傳播而
專利法還是商標法,乃至商業秘密保護法和非物落下帷幕。2008年2月28日,《中國青年報》發表
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都必須堅持公序良俗原「艷照門:娛樂退場並不意味反思終結」一文,指
則。在著作權法領域,違反公序良俗的作品不能出陳冠希的律師以行使著作權的方式,杜絕了陳
獲得著作權。在專利法領域,違反公序良俗的技冠希拍攝的陳和其他著名女星和公眾人物的性
術方案不能獲得專利權。我國《專利法》較為明確愛照片——「艷照」在網路流傳。然而,著作權法
地規定了公序良俗原則。該法第5條規定:「對違真為陳冠希提供了保護嗎?筆者並不以為然。因
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為盡管通過著作權行使的方式繞開了道德和隱
造.不授予專利權。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私的爭論。但是並不能把該問題納入法律軌道。
獲取或者利用遺傳資源,並依賴該遺傳資源完成如果說陳冠希拍攝的性愛照片——「艷照」能否
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其中關於妨害社會被定義為黃色照片尚有爭論的話,那麼說「艷照」
公德和公共利益的規定就是貫徹公序良俗原則違背公序良俗則屬肯定。基於公序良俗原則,以
的結果。根據該規定,妨害公序良俗的技術方案及我國《著作權法》第4條的規定,此類違法作品
不能獲得專利權,如用於賭博的設備、機器或工之上不可能產生著作權。因此權利的行使也就無
具。吸毒的器具,偽造國家貨幣、票據、公文證件、從談起。
印章、文物的設備等。其中,上述規定在商業秘密《巴黎公約》第6條規定,商標違反道德的,
的保護方面同樣適用。在商標法領域,貫徹公序成員國應不予注冊:已獲注冊的亦應無效。我國
良俗原則更是十分必要。我國《商標法》第lO條《商標法》第10條也規定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
規定。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標志不得注冊為商標。
影響的標志不得被注冊為商標。也就是說,商標盡管如此。但是將「中央一套」和「二人轉」注冊為
48
萬方數據匪垂麗■一
避孕套商標.將「微軟」注冊為衛生巾商標等有損范、法條、概念。不論法律規范是否有明確規定。
善良風俗的事件仍層出不窮。這從反面說明了在也無論當事人有無特別約定,民法基本原則的有
商標法領域貫徹公序良俗原則的重要意義。歐洲關內容都會進入到知識產權當事人之間的法律
大陸法系國家的專利法和《歐洲專利公約》關系,成為其當然內容。這也是國家干預知識產

7. 民法通則和刑事訴訟法和著作權的效力的高低排序

都是屬於狹義的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只不過調整對象不同!

8. 民法通則中有關著作權的條文有那些

著作權法是保護著作權人對其文學、藝術、科學等作品享有的專有權利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其任務是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
著作權的法律保護,是在活字印刷術發明以後,出現了印刷行業,大量地復制,出售作品成為可能的情況下才產生的。作為現代民法上的著作權法制度,是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出現的,一般認為,英國1709年頒布,1710年實施的《安娜女王法令》是世界上第一部現代主義上的著作權法。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頒布《著作權法》以保護著作權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此外,著作權法律保護開始趨於國際化,各國間簽定了許多國際條約,如《保護有藝術作品的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
我國《著作權法》也已經開始實施,狹義的著作權法僅指該法。廣義的著作權法是除了包括《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外,還包括憲法、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中有關著作權的條文、立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實行著作權法的意見批復,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中有關著作權的條文、指示、命令決議等。現在我國已參加了《世界版權公約》、《伯尼爾公約》,公約內容也屬於廣義的著作權法制范圍。
著作權法是涉及對智力成果這一無形財產的佔有和支配,因此法律必須明確保護的范圍。著作權法的基本內容有:著作權主體,即著作權所有者,著作權的客體即作品,著作權內容即人身權和財產權;著作權的限制、著作權的期限,著作權的繼承、轉讓和許可使用,侵權行業和罰則等。
著作權法是民法的特殊法,在適用時,按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辦理。著作權法中,不權有民法規范,而且還有行政規范、訴訟規范,因此,著作權法基本上屬於民法范疇,是一部以民法規范為主的,同時又一定正義上有綜合性法律文件。

(1990年9月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9. 民法包括哪些

一、法學理論上的體系

(一)小民法

民法總則、物權法、債權(合同、無因管理內、不當得利、容侵權行為)、親屬(婚姻、繼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識產權法(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還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體系

總則:民法通則

物權:物權法

債權:合同法、侵權責任法

親屬:婚姻法、繼承法

知產: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海商法、擔保法,等等。

閱讀全文

與著作權條款民法通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