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訴有哪6個特別程序
民事訴訟法特別程序如下: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五章特別程序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七十八條依照本章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選民資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難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審理;其他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第一百七十九條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發現本案屬於民事權益爭議的,應當裁定終結特別程序,並告知利害關系人可以另行起訴。
第一百八十條人民法院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公告期滿後三十日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但審理選民資格的案件除外。
第二節選民資格案件
第一百八十一條公民不服選舉委員會對選民資格的申訴所作的處理決定,可以在選舉日的五日以前向選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
第一百八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選民資格案件後,必須在選舉日前審結。
審理時,起訴人、選舉委員會的代表和有關公民必須參加。
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應當在選舉日前送達選舉委員會和起訴人,並通知有關公民。
第三節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
第一百八十三條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失蹤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失蹤的事實、時間和請求,並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於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
第一百八十四條公民下落不明滿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滿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下落不明的事實、時間和請求,並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於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
第一百八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後,應當發出尋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
公告期間屆滿,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事實是否得到確認,作出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判決或者駁回申請的判決。
第一百八十六條被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的公民重新出現,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四節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第一百八十七條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
第一百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必要時應當對被請求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鑒定。申請人已提供鑒定意見的,應當對鑒定意見進行審查。
第一百八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案件,應當由該公民的近親屬為代理人,但申請人除外。近親屬互相推諉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為代理人。該公民健康情況許可的,還應當詢問本人的意見。
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申請有事實根據的,判決該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認定申請沒有事實根據的,應當判決予以駁回。
第一百九十條人民法院根據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他的監護人的申請,證實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因已經消除的,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五節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第一百九十一條申請認定財產無主,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申請書應當寫明財產的種類、數量以及要求認定財產無主的根據。
第一百九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核實,應當發出財產認領公告。公告滿一年無人認領的,判決認定財產無主,收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
第一百九十三條判決認定財產無主後,原財產所有人或者繼承人出現,在民法通則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對財產提出請求,人民法院審查屬實後,應當作出新判決,撤銷原判決。
第六節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第一百九十四條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依照人民調解法等法律,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通過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七節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第一百九十六條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擴展閱讀: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參考資料:網路-民事訴訟法
㈡ 新《民事訴訟法》施行後,抵押權如何實現
新《民事訴訟法》施行後,抵押權實現的方式主要三種:
1、由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2、抵押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實現擔保物權,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
3、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實現抵押權。
《民事訴訟法》抵押權的實現方式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六條 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提出。
第一百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物權法》關於抵押權的實現方式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五條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協議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其他債權人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協議。
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
依據我國法律規定,抵押權的實現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①抵押權必須有效存在。抵押權設定如果無效或者已被撤銷,則不能實現。
②必須是債務人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是否屆滿是決定債務人是否履行債務的時間標准。
③債權人未受清償。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債權人未受清償,表明債務人未按期履行義務,無論債務是遲延履行,還是拒絕履行,債權人都可以行使抵押權,使債權得到清償。
④債務未受清償不是由於債權人造成的。只有在因債務人方面的原因未能清償債務而使債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權人才可以行使抵押權。如果債權人未受清償是由於其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則抵押權人不能行使抵押權。
㈢ 擔保物權特別程序能否適用公告送達
□李宏玉 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條、第一百九十七條規定了實現擔保物權的特別程序,此舉以兩個新條文的形式明確了擔保物權的實現可以通過簡易快捷的非訟程序進行,在程序上為擔保物權的實現提供了保障。這一修改做到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融洽銜接,有利於充分發揮擔保物權制度的功能。但對於基層法院民事審判一線的法官來說,目前僅有的兩個法律條文,相對紛繁復雜的各類糾紛適用難度依然很大。譬如,當抵押權人申請至法院要求實現抵押權,但被申請人即擔保人下落不明,法院應否通過公告方式進行送達? 關於此送達問題,大致有以下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制度設計的出衷本就是為盡快實現擔保物權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便捷高效、節約訴訟成本的宗旨;且諸如申請認定財產無主、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等特別程序案件雖規定了公告程序,但其公告更多的是偏向於公而告之,而不是指向特定的人,故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不適用公告方式進行送達。另一種觀點認為,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同樣能通過公告進行送達。筆者贊成後一種觀點。 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能通過公告進行送達,這是因為,首先,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具有非訟性,法院只需對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是否成就進行形式審查(即對是否具備擔保合同、擔保物權證書、債務是否已屆履行期等進行審查),而非實質性審理(如對債務擔保的范圍、期限進行審理),並以法官獨任審理為原則,實行一審終審。在被申請人未參與的情況下,不能給予被申請人陳述意見的機會,難以衡平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的權益。其次,通常作為抵押物的不動產本身價值較高,所擔保的債權金額較大,關繫到債權是否能夠順利實現,故應當以相應的當事人參與程序為保障。最後,不排除有的申請人惡意隱瞞被申請人信息,以虛假材料及權利憑證騙取法院裁定的現象出現。只有被申請人參與程序,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此類道德風險。 反之,當事人下落不明,不採取公告送達的方式,法院在通過形式審查認定有生效的擔保合同和擔保物權證書、債務已屆清償期或符合實現擔保物權的其他約定條件時,直接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若申請人確實存在提供虛假材料及權利證書的情況,債務人、第三人難以在之後的執行程序中為己維權。新民訴法在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了執行異議和執行異議之訴,但執行異議僅能對法院工作者執行行為在程序上提出異議;而執行異議之訴有一個前提條件,即首先得由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之後才能按審判監督程序辦理,如若案外人與申請人串通不提出書面異議,作為當事人的被申請人在法院適用特別程序時因某種原因(如外出)未到庭,則很有可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財產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法院執行完畢。
㈣ 實現擔保物權終審完多久完成拍賣
實現擔保物權終審完完成拍賣問題:
擔保物權的實現,不僅關繫到擔保物權人的利益,對擔保交易的正常運行也有著重要意義。我國物權法雖然規定可以直接申請拍賣、變賣擔保財產,但擔保合同無法作為執行依據。為了實現擔保物權制度之功能,彌補制度設計上的缺陷,新民訴法新增了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百九十七條關於實現擔保物權的特別程序條款。這種快速便捷且成本低廉的實現債權程序,引起了廣大債權人尤其是銀行等金融企業的高度關注。但對於基層法院審判一線的法官來說,目前僅有的兩個法律條文,相對紛繁蕪雜的各類糾紛適用難度很大。
結合在實現不動產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實務中遇到的問題,談幾點做法及思考。
一、實現不動產抵押擔保物權特別程序的性質
擔保物權實現程序,並不體現權利義務的爭議性,具有非訟性。擔保物權實現程序的非爭議性,是由物權法中的公示公信原則所決定的。抵押辦理了登記,抵押權人獲取了抵押房產的他項權證,其權利外觀具有公信力和對抗力。申請人申請法院拍賣、變賣擔保物,實質是要求確認並實現其擔保物權的程序,並非請求法院解決民事爭議。雖然被申請人可能提出異議,但這並不影響該程序的非訟性質。訴訟程序採取當事人主義、直接言詞主義,其制度價值在於准確查明案件爭議,保障當事人的程序參與,以裁判結果的實體公正為核心目標。在非訟程序中,法院奉行職權主義、簡易主義,裁判周期短,體現了效率的價值,其程序目的也不在於爭議解決。
如果法院經審查擔保物權成立的證明文件(包括主合同、擔保物權合同、抵押權登記證明或者他項權利證書等),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成就的證明材料齊備,即可裁定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則駁回申請。
二、被申請人異議問題
一是異議期限。實現擔保物權程序的審限只有三十日,如按訴訟案件標准給予被申請人以答辯、舉證期限,則難以在審限內審結。筆者認為,此類非訟程序案件,可規定由承辦人靈活確定不宜過長的異議期,而不應再按訴訟程序給予舉證、答辯期。
二是管轄異議。首先,從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立法實踐來看,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地域管轄法院標准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由擔保財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另一種是由擔保特權登記地法院管轄,以擔保財產所在地法院確定管轄較為普遍。新民訴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由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兼采了兩種地域管轄標准。而不動產專屬管轄系訴訟案件中的管轄規定,在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中不應適用。其次,新民訴法修訂後的管轄異議條款,由原第二章管轄第三節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部分,移到了第十二章第一審普通程序第二節審理前的准備部分。因此,可以認為管轄異議條款是針對一審訴訟案件作出的規定。而實現擔保物權並非訴訟案件,特別程序案件中沒有被告,管轄異議條款無從適用。若受理法院審查後發現不屬於自己管轄,可裁定駁回申請。申請人可以另行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申請,避免在一、二審法院的管轄裁定和上訴移送程序中耽誤大量時間,真正體現了擔保物權特別程序便捷高效處理的立法本意,又節約了寶貴的司法資源,同時也避免了管轄異議權被濫用。
三是實體性異議。實現擔保物權程序中,不應當進行實質性審理。如被申請人提出擔保物權存在與否,或者擔保的債權范圍、金額、期限等實體問題提出異議時,應當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公告送達問題
筆者認為,雖然新民訴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公告期滿後三十日內審結,但在實現擔保物權案件中,應以被申請人參與程序為原則。一是通常作為抵押物的不動產本身價值較高,所擔保的債權金額較大,關繫到債權是否能夠順利實現。因此,應當以相應的當事人參與程序為保障。二是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具有非訟性,法院只需對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是否成就進行形式審查,而非實質性審理,並以法官獨任審理為原則,實行一審終審。在被申請人未參與的情況下,不能賦予廣大基層人民法院更重的審查義務。三是不排除有的申請人故意隱瞞被申請人信息,以虛假材料及權利憑證騙取法院裁定的「逆選擇」現象出現。只有被申請人參與程序,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此類道德風險。因此,如公告送達後被申請人仍未到庭的,應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通過訴訟程序來解決。
四、擔保的債權是否確定
筆者認為,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適用的前提是擔保的債權應當確定。首先,實現擔保物權系非訟特別程序,法院只需對擔保物權成立的證明文件、擔保的債務是否已經屆滿、擔保物的現狀等事實進行形式性審查。如果對擔保的主債權范圍、金額、期限不能確定,需要通過實質性審理後才能查明的,就不應適用該程序。其次,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故筆者認為,在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或被擔保的債權存在多個債務人的,或多個不動產抵押擔保同一債權,不同主體所承擔的份額、受償次序不通過訴訟程序無法確定的情況下,抵押物所擔保的受償范圍及金額無法確定,亦不可適用該特別程序。
五、抵押物設有在先抵押時如何處理
優先受償權是抵押權的核心和實質。在債務人屆期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可以抵押物折價或者從該抵押物的變價中優先於一般債權人而獲得先位清償。但在同一抵押物上存在數個抵押權時,登記在先的抵押權優先於登記在後的抵押權。當抵押物的價值較大時,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後,若有剩餘才能用於償還其他債務。目前,房地產開發商為提高資金利用率,往往將拍賣所得之用於項目開發的土地上都設定了抵押。企業也往往為獲得流動資金,將土地、廠房作為抵押物為其銀行融資提供擔保。城市商品房多數也存在按揭抵押。雖然,對於商品房按揭是否屬於不動產抵押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系不動產抵押,有的認為是權利質押,有的認為系准抵押,有的認為系讓與擔保。但無論其性質如何界定,商品房按揭均在房產登記機關辦理了抵押登記。不動產作為金融資產具有稀缺性,同時具有保值增值功能,也是放貸銀行最願意接受的抵押物。因此,在涉及不動產的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中,必須查明其是否存在設定在先的抵押。如抵押物上存在設定在先的其他抵押,應當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訴訟。
六、實現擔保物權案件能否進行調解
法院調解是指在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和協調下,就案件爭議的問題進行協商,從而解決糾紛所進行的活動。新民訴法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故筆者認為,調解是訴訟過程中所適用的程序,如調解不成所對應的案件處理方式應當是判決。實現擔保物權系非訟特別程序案件,經審查實現擔保物權的條件是否成就後即作出相應的准予或駁回之裁定,因而不適用調解程序。如果雙方當事人在審查過程中自願和解,申請人申請撤訴法院應當准許。如果雙方協商通過設定一定期限內完成給付作為解除抵押條件的情況下,法院不能調解結案,而只能按庭外和解方式處理。法院應當向申請人釋明,和解協議不具備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效力。如申請人不願撤訴,法院仍然應當裁定準予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雙方可在執行過程中進行和解。
七、對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的救濟
綜上所述,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處理可以區分以下四種情形:一是受理法院經審查,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成就,即可裁定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二是受理法院經審查,發現自己沒有管轄權,應駁回實現擔保物權申請,申請人可另行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申請。如果存在法院爭管轄的情況,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糾正。三是法院審查過程中,如雙方和解,申請人申請撤訴的法院應予准許。如雙方協商由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還款作為解除抵押條件,申請人不願撤訴的情況下,法院不適用訴訟案件中的調解程序,仍應裁定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雙方可在執行過程中和解。四是受理法院經審查,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或主債權或擔保物權本身存在異議,或被申請人不能參與程序的,則駁回實現擔保物權申請。根據新民訴法第一百九十七條的規定,申請被駁回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見,對於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裁定,已經設置了有效的救濟途徑,不再適用訴訟程序中管轄異議、調解和申請復議等程序,以迅速實現擔保物權,方合乎非訟程序的制度價值。
㈤ 實現擔保物權撤回可退費嗎
實現擔保物權撤回可退費。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專
抵押權人屬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根據該條款,可以看出,抵押權人無需起訴,可以直接要求法院將抵押財產變現償債。但當時的《民事訴訟法》並無相關的條款作為依據。
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在第十五章特別程序中增加了相應的一節內容: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明確規定了該程序的操作流程。而且該節內容將《物權法》的規定適用范圍進行了擴大,《物權法》規定的是「抵押權」,而《民事訴訟法》則擴大到了「擔保物權」。管轄法院為「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法院,審限為「立案之日起三十日」。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後,經審查,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當事人依據該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由此可見,該程序主要適用於案件事情清楚、雙方權利義務明確、爭議不大的擔保案件,如不符合此條件,則可能需要另行起訴。
㈥ 浙江省實現物權擔保訴訟是否需要交訴訟費
實來現物權擔保訴訟自不需要繳納申請費用,如涉及到執行,繳納執行費,由被執行人承擔。
《關於審理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意見》第七條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不收取案件申請費用。
申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按照執行金額收取執行申請費,由被執行人負擔。
《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第八條 申請執行等費用按下列標准交納:
(一)申請執行案件,執行金額或者價額在一萬元以下的,每件交納五十元,超過一萬元至五十萬元的部分,按百分之零點五交納;超過五十萬元的部分,按百分之零點一交納。
(二)申請訴訟保全措施,保全財產的金額或者價額不滿一千元的,每件交納三十元;超過一千元至十萬元的部分,按百分之一交納;超過十萬元的部分,按百分之零點五交納。
㈦ 實現抵押物擔保權能不能公告送達
實現擔保物權終審完完成拍賣問題:
擔保物權的實現,不僅關繫到擔保物權人的利益,對擔保交易的正常運行也有著重要意義。我國物權法雖然規定可以直接申請拍賣、變賣擔保財產,但擔保合同無法作為執行依據。為了實現擔保物權制度之功能,彌補制度設計上的缺陷,新民訴法新增了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百九十七條關於實現擔保物權的特別程序條款。這種快速便捷且成本低廉的實現債權程序,引起了廣大債權人尤其是銀行等金融企業的高度關注。但對於基層法院審判一線的法官來說,目前僅有的兩個法律條文,相對紛繁蕪雜的各類糾紛適用難度很大。
結合在實現不動產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實務中遇到的問題,談幾點做法及思考。
一、實現不動產抵押擔保物權特別程序的性質
擔保物權實現程序,並不體現權利義務的爭議性,具有非訟性。擔保物權實現程序的非爭議性,是由物權法中的公示公信原則所決定的。抵押辦理了登記,抵押權人獲取了抵押房產的他項權證,其權利外觀具有公信力和對抗力。申請人申請法院拍賣、變賣擔保物,實質是要求確認並實現其擔保物權的程序,並非請求法院解決民事爭議。雖然被申請人可能提出異議,但這並不影響該程序的非訟性質。訴訟程序採取當事人主義、直接言詞主義,其制度價值在於准確查明案件爭議,保障當事人的程序參與,以裁判結果的實體公正為核心目標。在非訟程序中,法院奉行職權主義、簡易主義,裁判周期短,體現了效率的價值,其程序目的也不在於爭議解決。
如果法院經審查擔保物權成立的證明文件(包括主合同、擔保物權合同、抵押權登記證明或者他項權利證書等),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成就的證明材料齊備,即可裁定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則駁回申請。
二、被申請人異議問題
一是異議期限。實現擔保物權程序的審限只有三十日,如按訴訟案件標准給予被申請人以答辯、舉證期限,則難以在審限內審結。筆者認為,此類非訟程序案件,可規定由承辦人靈活確定不宜過長的異議期,而不應再按訴訟程序給予舉證、答辯期。
二是管轄異議。首先,從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立法實踐來看,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地域管轄法院標准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由擔保財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另一種是由擔保特權登記地法院管轄,以擔保財產所在地法院確定管轄較為普遍。新民訴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由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兼采了兩種地域管轄標准。而不動產專屬管轄系訴訟案件中的管轄規定,在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中不應適用。其次,新民訴法修訂後的管轄異議條款,由原第二章管轄第三節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部分,移到了第十二章第一審普通程序第二節審理前的准備部分。因此,可以認為管轄異議條款是針對一審訴訟案件作出的規定。而實現擔保物權並非訴訟案件,特別程序案件中沒有被告,管轄異議條款無從適用。若受理法院審查後發現不屬於自己管轄,可裁定駁回申請。申請人可以另行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申請,避免在一、二審法院的管轄裁定和上訴移送程序中耽誤大量時間,真正體現了擔保物權特別程序便捷高效處理的立法本意,又節約了寶貴的司法資源,同時也避免了管轄異議權被濫用。
三是實體性異議。實現擔保物權程序中,不應當進行實質性審理。如被申請人提出擔保物權存在與否,或者擔保的債權范圍、金額、期限等實體問題提出異議時,應當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㈧ 案外人惡意訴訟對執行裁定提出異議之訴.我方該怎麼辦
□李宏玉 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條、第一百九十七條規定了實現擔保物權的特別程序,此舉以兩個新條文的形式明確了擔保物權的實現可以通過簡易快捷的非訟程序進行,在程序上為擔保物權的實現提供了保障。這一修改做到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的融洽銜接,有利於充分發揮擔保物權制度的功能。但對於基層法院民事審判一線的法官來說,目前僅有的兩個法律條文,相對紛繁復雜的各類糾紛適用難度依然很大。譬如,當抵押權人申請至法院要求實現抵押權,但被申請人即擔保人下落不明,法院應否通過公告方式進行送達? 關於此送達問題,大致有以下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制度設計的出衷本就是為盡快實現擔保物權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便捷高效、節約訴訟成本的宗旨;且諸如申請認定財產無主、宣告失蹤、宣告死亡等特別程序案件雖規定了公告程序,但其公告更多的是偏向於公而告之,而不是指向特定的人,故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不適用公告方式進行送達。另一種觀點認為,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同樣能通過公告進行送達。筆者贊成後一種觀點。 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能通過公告進行送達,這是因為,首先,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具有非訟性,法院只需對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是否成就進行形式審查(即對是否具備擔保合同、擔保物權證書、債務是否已屆履行期等進行審查),而非實質性審理(如對債務擔保的范圍、期限進行審理),並以法官獨任審理為原則,實行一審終審。在被申請人未參與的情況下,不能給予被申請人陳述意見的機會,難以衡平債權人和債務人雙方的權益。其次,通常作為抵押物的不動產本身價值較高,所擔保的債權金額較大,關繫到債權是否能夠順利實現,故應當以相應的當事人參與程序為保障。最後,不排除有的申請人惡意隱瞞被申請人信息,以虛假材料及權利憑證騙取法院裁定的現象出現。只有被申請人參與程序,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此類道德風險。 反之,當事人下落不明,不採取公告送達的方式,法院在通過形式審查認定有生效的擔保合同和擔保物權證書、債務已屆清償期或符合實現擔保物權的其他約定條件時,直接裁定拍賣、變賣擔保財產,若申請人確實存在提供虛假材料及權利證書的情況,債務人、第三人難以在之後的執行程序中為己維權。新民訴法在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了執行異議和執行異議之訴,但執行異議僅能對法院工作者執行行為在程序上提出異議;而執行異議之訴有一個前提條件,即首先得由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之後才能按審判監督程序辦理,如若案外人與申請人串通不提出書面異議,作為當事人的被申請人在法院適用特別程序時因某種原因(如外出)未到庭,則很有可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財產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法院執行完畢。
㈨ 實現擔保物權在金額上有無級別管轄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由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適用民事訴訟的特別程序,並不適用一般民事案件的級別管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