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案例
商標管理不容忽視——企業商標管理調查
最近,我們對企業的商標管理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通過調查,發現企業在重視和使用商標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並且有一定普遍性:
一、企業的商標意識還很淡薄,缺乏在市場競爭中商標對於企業成敗關系的認識
許多企業是在商品進入市場被消費者所認識後才申請注冊商標的,結果不是被他人搶注就是同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而被駁回。更有人認為變更注冊人名義、地址,只花錢,不見效益,得不償失,忽略商標權益所產生的影響。目前隨著體制改革的發展,企業改制後出現商標超時使用,不參加續展登記,失去商標權;合並企業放棄了一部分商標的使用與管理,甚至有的企業在合並、兼並中,只注重對有形資產的評估,而忽視了對商標價值的評估,沒有從長遠的角度把商標納入企業的全面管理機制中。
二、對商標的宣傳滯後,知名度不高
一件知名度較高的商標是企業的無形財富,帶商標的商品只有消費者對其產生信任之後,才能有可能提高商標的知名度,從而提高商品在市場中的地位。然而企業只注重形象的宣傳,注重對企業負責人的宣傳,結果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在廣告媒體的選擇中都紛爭於當地的報紙、電台,缺乏大市場的營銷觀念。
三、不注重商標的使用和管理,致使假冒商標泛濫
商標是用來區別商品來源、鑒別商品質量的,充分使用好商標,能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經濟效益。現在有的企業在使用商標時,沒有把商標、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的輕重點把握好。商標是一種產品的標志和企業的形象,個別企業還存在隨意改變注冊商標的圖形、文字及其組合的行為,致使消費者難以辨認真假商標,一度使偽劣商品沖擊市場,企業蒙受巨大損失。
商標管理是一個企業的綜合性工作,它包括商標的設計、注冊、印製、使用、保管、倉儲、銷毀等幾大項。在調查中發現,有些企業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或專門的管理人員,造成商標管理的脫節。
要改變當前企業商標工作滯後、保護不利的局面,應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改變觀念,強化商標戰略意識,保護商標權
商標權、著作權和專利權已成為現代知識產權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商標權又關繫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要走名牌之路。對特點鮮明、個性強烈的商標要及時注冊,同時還應實行防禦商標、聯合商標和立體商標的戰略,盡可能地擴大商標權的保護范圍。
二、加強對商標的宣傳,積極創立馳名商標
馳名商標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其價值甚至超過有形資產。廣告宣傳是創立馳名商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企業商標廣告宣傳要根據自己企業形象和產品形象選擇適合自身的媒體,突出商標特點和商品性能,注重廣告用語的精煉與規范。企業不僅要注重商標在中國馳名,還要注重追求創造民辦馳名商標。
三、提高產品質量,加強企業內部商標管理
成功的商標帶有可靠的質量、優良的服務、先進的技術等信息。這些經過市場長期考驗的信息簡化了購銷雙方的交易行為,也就是說消費者在購物時無須了解上述各種信息,而只認准該商品或服務的商標即可。這就是建立在質量信任基礎之上的「認牌購物」。所以,提高商標信譽是維護和建立企業形象的關鍵,而這一關鍵的核心內容首先是保證和提高商品的質量。因此,企業必須樹立良好的質量意識,堅持質量標准,嚴格質量監督,只有保持並不斷提高質量,才能創立和保護商標的永久信譽;其次是不斷圍繞知名度較高的商標,研製開發新產品,不受具體商品的銷售生命周期的限制,在市場上長期保持不衰退,從而為企業的商標信譽增添新的活力。而具有活力的商標信譽反過來又促進企業的商品銷售,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加強企業內部商標管理,制定商標管理制度。企業要重視和發展商標戰略的作用,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所以,對企業來說,創立商標與使用商標是一項關系企業前途的重要工作。企業要建立商標管理機構,制定和完善商標管理制度,努力做好品牌戰略目標的制定和實施、商標設計和注冊、商標的使用和管理、商標自我保護和法律保護、聘請商標法律顧問或商標代理人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商標工作落到實處,為培育和創立馳名商標打下堅實基礎。
❷ 知識產權管理者代表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對嗎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起草制定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頒布。這是我國首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國家標准,將於3月1日起實施。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企業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有下列願望的企業:
a)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b) 運行並持續改進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c)尋求外部組織對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評價。
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其他組織,可參照本標准相關要求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GB/T 19000-2008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
GB/T 21374-2008 知識產權文獻與信息 基本詞彙
3、術語和定義
GB/T 19000-2008和GB/T 21374-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000011.1
3.14
知識產權 intellectual property
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領域中,發明者、創造者等對自己的創造性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其范圍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及相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地理標志、植物新品種、、商業秘密、傳統知識、遺傳資源以及民間文藝等。
[GB/T 19000-2008, 屬於和定義3.1.1]
000011.2
3.24
過程process
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活動。
[GB/T19000-2008,定義3.4.1]
000011.3
3.34
產品proct過程的結果。
注1:有下列四種通用的產品類別:
——服務(如運輸);
——軟體(如計算機程序、字典);
——硬體(如發動機機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潤滑油)。
許多產品由分屬於不同產品類別的成分構成,其屬性是服務、軟體、硬體或流程性材料取決於產品的主導成分。例如:產品「汽車」是由硬體(如輪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卻液)、軟體(如:發動機控制軟體、駕駛員手冊)和服務(如銷售人員所做的操作說明)所組成。
注2:服務通常是無形的,並且是在供方和顧客接觸面上需要完成至少一項活動的結果。服務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在顧客提供的有形產品(如需要維修的汽車)上所完成的活動;
——在顧客提供的無形產品(如為准備納稅申報單所需的損益表)上所完成的活動;
——無形產品的交付(如知識傳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為顧客創造氛圍(如在賓館和飯店)。
軟體由信息組成,通常是無形產品,並可以方法、報告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硬體通常是有形產品,其量具有計數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產品,其量具有連續的特性。硬體和流程性材料經常被稱為貨物。
[GB/T19000-2008,定義3.4.2]
3.45
體系(系統) system
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
[GB/T 19000-2008,定義3.2.1]
3.55
管理體系 management system
建立方針和目標並實現這些目標的體系。
註:一個組織的管理體系可包括若干個不同的管理體系,如質量管理體系、財務管理體系或環境管理體系。
[GB/T 19000-2008,定義3.2.2]
3.65
知識產權方針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知識產權工作的宗旨和方向
3.75
知識產權手冊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ual
規定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文件
4、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4.1 總體要求
企業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實施、運行並持續改進,保持其有效性,並形成文件。
4.2 文件要求
4.2.1總則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文件應包括:
a) 的知識產權方針和目標;
b) 知識產權手冊;
c) 本標准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記錄。
註:本標准出現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是指建立該程序,形成文件,並實施和保持。一個文件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程序的要求;一個行程文件的程序要求可以被包含在多個文件中。
4.2.2文件控制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文件是企業實施知識產權管理的依據,應確保:
a) 發布前經過審核和批准,修訂後再發布前重新審核和批准;
b) 文件中的相關要求明確;
c) 按文件類別、秘密級別進行管理;
d) 易於識別、取用和閱讀;
e)對因特定目的需要保留的失效文件予以標記。
4.2.3知識產權手冊
編制知識產權手冊並保持其有效性,具體內容包括:
a) 知識產權機構設置、職責和許可權的相關文件;
b)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程序文件或對程序文件的引用;
c)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過程之間相互關系的表述。
4.2.4外來文件與記錄文件
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和處置所需的控制。對外來文件和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記錄文件應予以控制並確保:
a) 對行政決定、司法判決、律師函件等外來文件進行有效管理,確保其來源與取得時間可識別;
b) 建立、保持和維護記錄文件,以證實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符合本標准要求,並有效運行;
c) 外來文件與記錄文件的完整性,明確保管方式和保管期限。
5、管理職責
5.1管理承諾
最高管理者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應通過以下活動實現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a) 制定知識產權方針;
b) 制定知識產權目標;
c) 明確知識產權管理職責和許可權、許可權有效溝通;
d) 確保資源的配備;
e) 組織管理評審。
5.2知識產權方針
最高管理者應批准、發布企業知識產權方針,並確保方針:
a) 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要求;
b) 與企業的經營發展情況相適應;
c) 在企業內部得到有效運行;
d) 在持續適宜性方面得到評審;
e) 形成文件,付諸實施,並予以保持;
f) 得到全體員工的理解。
5.3策劃
5.3.1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策劃
最高管理者應確保:
a) 理解相關方的要求,對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進行策劃,滿足知識產權方針的要求;
b) 知識產權獲取、維護、運用和保護活動得到有效運行和控制;
c)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得到持續改進。
5.3.2知識產權目標
最高管理者應針對企業內部有關職能和層次,建立並保持知識產權目標,並確保:
a) 形成文件並且可考核;
b) 與知識產權方針保持一致,內容包括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5.3.3法律和其他要求
最高管理者應批准建立、實施並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便:
a) 識別和獲取適用的法律和其他要求,並建立獲取渠道;
b) 及時更新有關法律和其他要求的信息,並傳達給員工。
5.4職責、許可權和溝通
5.4.1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應在企業最高管理層中指定專人作為管理者代表,授權其承擔以下職責:
a) 確保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和保持;
b) 向最高管理者報告知識產權管理績效和改進需求;
c) 確保全體員工對知識產權方針和目標的理解;
d) 落實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運行和改進需要的各項資源;
e) 確保知識產權外部溝通的有效性。
5.4.2機構
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並配備專業的專職或兼職工作人員,或委託專業的服務機構代為管理,承擔以下職責:
a) 制定企業知識產權發展規劃;
b) 建立知識產權管理績效評價體系;
c) 參與監督和考核其他相關管理機構;
d) 負責企業知識產權的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管理機構負責落實與本機構相關的知識產權工作。
5.4.3內部溝通
建立溝通渠道,確保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5.5管理評審
最高管理者應定期評審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5.5.1評審輸入
評審輸入應包括:
a) 知識產權方針、目標;
b) 企業經營目標、策略及新產品、新業務規劃;
c) 企業知識產權基本情況及風險評估信息;
d) 技術、標准發展趨勢;
e) 前期審核結果。
5.5.2評審輸出
評審輸出應包括:
a) 知識產權方針、目標改進建議;
b) 知識產權管理程序改進建議;
c) 資源需求。
6、資源管理
6.1人力資源
6.1.1知識產權工作人員
明確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任職條件,並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的人員滿足相應的條件。
6.1.2教育與培訓
組織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包括以下內容:
a) 規定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要求,制定計劃並執行;
b) 組織對全體員工按業務領域和崗位要求進行知識產權培訓,並形成記錄;
c) 組織對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知識產權培訓,並形成記錄。
d) 組織對研究開發等與知識產權關系密切的崗位人員進行知識產權培訓,並形成記錄。
6.1.3人事合同
通過勞動合同、勞務合同等方式對員工進行管理,約定知識產權權屬、保密條款;明確發明創造人員享有的權利和負有的義務;必要時應約定競業限制和補償條款。
6.1.4入職
對新入職員工進行適當的知識產權背景調查,以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對於研究開發等與知識產權關系密切的崗位,應要求新入職員工簽署知識產權聲明文件。
6.1.5離職
對離職的員工進行相應的知識產權事項提醒;涉及核心知識產權的員工離職時,應簽署離職知識產權協議或執行競業限制協議。
6.1.6激勵
明確員工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獎勵和報酬;明確員工造成知識產權損失的責任。
6.2基礎設施
根據需要配套相關資源,以確保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運行:
a) 軟硬體設備,如知識產權管理軟體、資料庫、計算機和網路設施等;
b) 辦公場所。
6.3財務資源
應設立知識產權經常性預算費用,以確保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運行:
a) 用於知識產權申請、注冊、登記、維持、檢索、分析、評估、訴訟和培訓等事項;
b) 用於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運行;
c) 用於知識產權激勵;
d) 有條件的企業可設立知識產權風險准備金。
6.4信息資源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及時獲取所屬領域、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信息;
b) 對信息進行分類篩選和分析加工,並加以有效利用;
c) 在對外信息發布之前進行相應審批;
d) 有條件的企業可建立知識產權信息資料庫,並有效維護和及時更新。
7、基礎管理
7.1獲取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根據知識產權目標,制定知識產權獲取的工作計劃,明確獲取的方式和途徑;
b) 在獲取知識產權前進行必要的檢索和分析;
c) 保持知識產權獲取記錄;
d) 保障職務發明人員的署名權。
7.2維護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建立知識產權分類管理檔案,進行日常維護;
b) 知識產權評估;
c) 知識產權權屬變更;
d) 知識產權權屬放棄;
e) 有條件的企業可對知識產權進行分級管理。
7.3運用
7.3.1實施、許可和轉讓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促進和監控知識產權的實施,有條件的企業可評估知識產權對產品銷售的貢獻;
b) 知識產權許可和轉讓前,應分別制定調查方案,並進行評估。
7.3.2投融資
投融資活動前,應對相關知識產權開展盡職調查進行風險和價值評估。在境外投資前,應針對目的地的知識是產權法律、政策及其執行情況,進行風險分析。
7.3.3企業重組
企業重組工作應滿足以下要求:
a) 企業合並或並購前,應開展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根據合並與並購的目的設定對目標企業知識產權狀況的調查內容;有條件的企業可進行知識產權評估。
b) 企業出售或剝離資產前,應對相關知識產權開展調查和評估,分析出售或剝離的知識產權對本企業未來競爭力的影響。
7.3.4標准化
參與標准化工作應滿足下述要求:
a) 參與標准化組織前,了解標准化組織的知識產權政策,在將包含專利和專利申請的技術方案向標准化組織提案時,應按照知識產權政策要求披露並做出許可承諾;
b) 牽頭制定標准時,應組織制定標准工作組的知識產權政策和工作程序。
7.3.5聯盟及相關組織
參與或組建知識產權聯盟及相關組織應滿足下述要求:
a) 參與知識產權聯盟或其它組織前,應了解其知識產權政策,並進行評估;
b) 組建知識產權聯盟時,應遵守公平、合理且無歧視的原則,制定聯盟知識產權政策;主要涉及專利合作的聯盟可圍繞核心技術建立專利池。
7.4保護
7.4.1風險管理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採取措施,避免或降低生產、辦公設備及軟體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風險;
b) 定期監控產品可能涉及他人知識產權的狀況,分析可能發生的糾紛及其對企業的損害程度,提出防範預案;
c) 有條件的企業可將知識產權納入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對知識產權風險進行識別和評測,並採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
7.4.2爭議處理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及時發現和監控知識產權被侵犯的情況,適時運用行政和司法途徑保護知識產權;
b) 在處理知識產權糾紛時,評估通過訴訟、仲裁、和解等不同處理方式對企業的影響,選取適宜的爭議解決方式。
7.4.3涉外貿易
涉外貿易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工作包括:
a) 向境外銷售產品前,應調查目的地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及其執行情況,了解行業相關訴訟,分析可能涉及知識產權風險;
b) 向境外銷售產品前,應適時在目的地進行知識產權申請、注冊和登記;
c) 向境外銷售的涉及知識產權的產品可採取相應的邊境保護措施。
7.5合同管理
加強合同中知識產權管理:
a) 應對合同中有關知識產權條款進行審查,並形成記錄;
b) 對檢索與分析、預警、申請、訴訟、侵權調查與鑒定、管理咨詢等知識產權對外委外業務應簽訂書面合同,並約定知識產權權屬、保密等內容;
c) 在進行委託開發或合作開發時,應簽訂書面合同,約定知識產權權屬、許可及利益分配、後續改進的權屬和使用等;
d) 承擔涉及國家重大專項等政府支持項目時,應了解項目相關的知識產權管理規定,並按照要求進行管理。
7.6保密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明確涉密人員,設定保密等級和接觸許可權;
b) 明確可能造成知識產權流失的設備,規定使用目的、人員和方式;
c) 明確涉密信息,規定保密等級、期限和傳遞、保存及銷毀的要求;
d) 明確涉密區域,規定客戶及參訪人員活動范圍等。
8、實施和運行
8.1立項
立項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包括:
a) 分析該項目所涉及的知識產權信息,包括各關鍵技術的專利數量、地域分布和專利權人信息等;
b) 通過知識產權分析及市場調研相結合,明確該產品潛在的合作夥伴和競爭對手;
c) 進行知識產權風險評估,並將評估結果、防範預案作為項目立項與整體預算的依據。
8.2研究開發
研究開發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包括:
a) 對該領域的知識產權信息、相關文獻及其他公開信息進行檢索,對項目的技術發展狀況、知識產權狀況和競爭對手狀況等進行分析;
b) 在檢索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知識產權規劃;
c) 跟蹤與監控研究開發活動中的知識產權,適時調整研究開發策略和內容,避免或降低知識產權侵權風險;
d) 督促研究人員及時報告研究開發成果;
e) 及時對研究開發成果進行評估和確認,明確保護方式和權益歸屬,適時形成知識產權;
f) 保留研究開發活動中形成的記錄,並實施有效的管理。
8.3采購
采購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包括:
a) 在采購涉及知識產權的產品過程中,收集相關知識產權信息,以避免采購知識產權侵權產品,必要時應要求供方提供知識產權權屬證明;
b) 做好供方信息、進貨渠道、進價策略等信息資料的管理和保密工作;
c) 在采購合同中應明確知識產權權屬、許可使用范圍、侵權責任承擔等。
8.4生產
生產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包括:
a) 及時評估、確認生產過程中涉及產品與工藝方法的技術改進與創新,明確保護方式,適時形成知識產權;
b) 在委託加工、來料加工、貼牌生產等對外協作的過程中,應在生產合同中明確知識產權權屬、許可使用范圍、侵權責任承擔等,必要時,應要求供方提供知識產權許可證明;
c) 保留生產活動中形成的記錄,並實施有效的管理。
8.5銷售和售後
銷售和售後階段的知識產權管理包括:
a) 產品銷售前,對產品所涉及的知識產權狀況進行全面審查和分析,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規避方案;
b) 在產品宣傳、銷售、會展等商業活動前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或風險規避方案;
c) 建立產品銷售市場監控程序,採取保護措施,及時跟蹤和調查相關知識產權被侵權情況,建立和保持相關記錄;
d) 產品升級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及時進行跟蹤調查,調整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規避方案,適時形成新的知識產權。
9、審核和改進
9.1總則
策劃並實施下列方面所需的監控、審查和改進過程:
a) 確保產品、軟硬體設施設備符合知識產權有關要求;
b) 確保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適宜性;
c) 持續改進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確保其有效性。
9.2內部審核
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確保定期對知識產權管理體進行內部審核,滿足本標準的要求。
9.3分析與改進
根據知識產權方針、目標以及檢查、分析的結果,制定和落實對存在問題的改進措施。
❸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本公司知識產權的保護,規范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鼓勵員工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知識產權,包括:
(一)專利權和技術秘密。主要指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材料、新設計、新配方、新品種等專利權和技術秘密;
(二)商標權和商業秘密。主要是指本公司的注冊商標、商號等,以及所擁有的未公開的工程、設計、市場、經營、服務、財務、管理等信息;
(三)著作權(含計算機軟體)。主要指本公司的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及文檔資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地圖、攝影、錄像、藝術表演、教材、辭書、規范匯編等;
(四)國家法律規定保護的其它知識產權。
第三條 本公司知識產權管理遵循統一管理、分工協作、規范有序的原則。
第四條 本公司設立知識產權管理部,負責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下設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各專業管理崗位,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內負責相關知識產權的管理和具體工作。其他各相關業務部門還應指定本部門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兼職人員。
第五條 知識產權管理部的主要職責:
(一)制定知識產權各類管理規定,協調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劃分各崗位的管理范圍與職責,指導、監督、檢查其他部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二)審核業務部門的申請,組織和建立知識產權檔案管理;
(三)代表本公司負責知識產權的申請等對外工作;
(四)代表本公司負責知識產權糾紛處理、訴訟等對外工作;
(五)參與簽訂或審核涉及本專業知識產權內容的各類合同、協議,建立知識產權合同檔案;
(六)組織宣傳和學習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知識並交流經驗。
第六條 本公司員工完成公司工作任務、利用公司名義、利用公司物質條件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屬於職務智力勞動成果,其持有權屬本公司。
(一)完成本公司工作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是指:
1.執行本公司工作任務所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
2.履行本崗位職責所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
3.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屬於所在公司的業務范圍;
4.離休、退休、停薪留職、辭職或調離的員工在離開原公司二年內完成的與其在原工作崗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分配任務有關的智力勞動成果。
(二)利用本公司的名義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是指:
1.利用本公司的名譽、名稱或社會地位進行的各種行為;
2.利用本公司的人力及未公開的技術情報資料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
3.工作時間內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
第七條 一切職務智力勞動成果的持有(所有)權歸本公司,任何其他公司及個人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讓、銷售、使用或侵吞本公司持有(所有)的職務智力勞動成果。
第八條 職務智力勞動成果的完成人享有在有關成果文件上署名和取得相應榮譽、獎勵及獲得報酬的權利。
第九條 本公司的注冊商標、商號等管理工作由專業管理部門依據國家和本公司的規定執行。
第十條 技術項目完成後,項目負責人須及時向研究項目下達的主管部門報告,按本公司的規定提交全部科技檔案文件,並提出申請專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可申請專利的項目及時辦理申請事項,不宜申請專利的技術秘密,應採取相應保密措施。應申請專利而未申請造成本公司經濟損失者,要追究直接責任者和公司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包括在研究過程中已具備申請專利條件者。
第十一條 專利是知識產權中的重要內容,在專利管理中涉及的具體問題,根據國家和本公司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 完成科技項目合同約定或計劃任務書的規定任務後,研究人員須將全部實驗報告、實驗記錄、圖紙、聲像、手稿等原始技術資料收集整理交本公司知識產權檔案管理部門歸檔並填寫鑒定申請書,要按照國家和本公司的有關規定及時組織鑒定。
第十三條 嚴格執行科技檔案的相關制度規定,包括檔案密級制定、借閱程序等,對涉及本公司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的科技檔案應採取限制閱讀措施。
第十四條 對本公司的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應嚴格執行國家和本公司的有關規定,簽定保密協議。
第十五條 在與其他公司進行委託研究、委託開發或合作研究、合作開發時,必須訂立書面合同,合同中必須有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條款。
第十六條 訂立技術合同(包括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合同)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和本公司關於技術合同管理的相關規定,明確約定科技成果有關權益的分配等。任何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以公司的名義對外簽定技術合同。
第十七條 對於在知識產權形成、保護、管理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或有效制止侵權、維護公司知識產權合法權益成績顯著的人員,將依據國家和本公司的具體規定,給予包括發放獎酬金、提職、提級、職稱評定等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
第十八條 屬於本公司的技術成果在實施或轉讓後的收益,按國家和本公司的有關規定進行分配。該項職務科技成果的發明人、設計人可按規定提取酬金。
第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剽竊、竊取、篡改、非法佔有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本公司知識產權的,或造成公司知識產權被侵犯的,由知識產權管理部依據規定追究經濟責任。構成犯罪的,及時向司法機關舉報。
第二十條 侵害人為本公司員工的,應責令其改正,要追究直接責任者和部門主要負責人的責任,造成損失的,應當追究其經濟責任。
第二十一條 侵害人為非本公司員工的,應要求其停止侵害,承擔責任;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必要時,提請政府機關處理或遵循法律途徑解決。觸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在執行過程中如有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抵觸的,以國家法律、法規為准。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知識產權管理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原辦法同時廢止。
❹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方針
企業知識產權抄方針制定的襲總要求:
1、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並滿足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
2、最高管理者承諾,向全體員工進行宣貫,並被其理解和認同;
3、所有參與貫標的企業都應制定知識產權管理方針和目標。
例如:
1、生產製造型企業:增加知識產權保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2、生產研發型企業: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知識產權創造財富;
3、商貿流通型企業:打造自主誠信品牌,促進市場經濟繁榮。
(4)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相關立法
(1)專利法。中國專利法自1985年4月1日施行。依法建立的專利制度保護發明創造專利權。發明創造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
(2)商標法。中國商標法自1985年3月施行。1993年2月22日進行了修正,擴大了商標的保護范圍,除商品商標外,增加了服務商標注冊和管理的規定;在形式審查中增加了補正程序,在實質審查中建立了審查意見書制度。
(3)著作權法。中國著作權法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進行了修正。
(4)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2002年1月1日實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5)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中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❺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有哪些類型
知識產權是智力勞動產生的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以及發明者屬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它有兩類: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為版權、文學產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為產業產權)。
❻ 企業研發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包括哪些
這個,應該與企業的具體研發制度相關聯。
具體包括:產品研發各階內段的技術容資料的管理,研發技術成果的專利技術挖掘與申請,軟體技術的著作權登記。
我認為,最後研發過程中申請的專利獲得專利權之後對發明人的獎勵也應當是知識產權管理的一部分、或者密切相關聯。
還有軟體產品登記,這個與知識產權無關,但是做這個登記可以給企業減稅哦!
❼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需要做哪些工作
知識產權管理,是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制度設計、流程監控、運用實施、人員培訓、創新整合等一系列管理行為的系統工程。知識產權管理不僅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一起構成了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及其運作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貫穿於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各個環節之中。從國家宏觀管理的角度看,知識產權的制度立法、司法保護、行政許可、行政執法、政策制定也都可納入知識產權宏觀管理的內容;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企業知識產權的產生、實施和維權都離不開對知識產權的有效管理。知識產權是全世界范圍廣泛關注的普遍問題,各國有各國的具體情況,對知識產權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知識產權管理實質上是知識產權人對知識產權實行財產所有權的管理。所有權是財產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其所有的財產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知識產權雖然在形態上有其特殊性,但它仍然是客觀實在的財產。所以,我們仍然可以對無形的知識產權進行科學管理,提高知識產權的經營、使用效益。
知識產權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知識產權的開發管理。企業應當從鼓勵發明創造的目的出發,制定相應策略,促進知識產權的開發,做好知識產權的登記統計,清資核產工作,掌握產權變動情況,對直接佔有的知識產權實施直接管理,對非直接佔有的知識產權實施管理、監督。
(二)知識產權的經營使用管理。主要對知識產權的經營和使用進行規范,研究核定知識產權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制定知識產權等等。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管理。對知識產權使用效益情況應統計,合理分配。
(四)知識產權的處分管理。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對知識產權的轉讓、拍賣、終止。 根據管理主體的不同,知識產權管理可為國家機關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及權利主體對其所有的知識產權的管理。
國家的管理主要從知識產權的取得和保護方面進行。
權利主體的管理主要從知識產權的合理開發、應用、推廣、自我保護等方面的考慮。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和質量
創造更多更好的知識產權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前提,但是要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和質量,必須加強知識產權管理。
使創造目標更加明確
第一,從知識產權創造最重要的主體——企業層面上看,一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使創造的目標更加明確。知識產權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確立以專利戰略為主的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並在戰略框架內,依據企業的總體經營和創新策略,對知識產權的創造特別是對專利申請的數量、質量、時機、類別形成一個總的目標和方針。國外許多大公司十分重視專利申請戰略,如東芝公司根據企業研發未來產品、下一代產品和先行產品的不同步驟,把專利申請分成概念性發明發掘階段、戰略性專利申請階段和專利網構築階段,從而使專利申請形成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網的總體戰略。二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提高創新研發的起點,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與本單位科研、生產領域相關的專利信息資料庫,充分運用專利文獻信息,可以及時了解與本單位相關的國內外技術動態,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節約人力和資金資源。三是通過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提高發明人、設計人的創造積極性。企業應根據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律和國家相關政策規定要求,建立企業內部合理的知識產權利益分配與獎勵制度。通過兌現獎酬,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務發明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職務發明人的聰明才智,避免人才技術流失。
第二,從國家行政管理層面看,專利、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都需要國家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依據法律代表國家向申請人授予相應的知識產權。因此,這些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的管理水平高低,知識產權審查速度快慢和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數量和質量。
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
第三,從地方行政知識產權管理層面看,地方政府通過出台鼓勵知識產權創造的政策等行政管理手段,可以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各地政府為了提高本地區的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結合本地的實際出台了各具特色的鼓勵政策,如設立專利申請資助資金、將專利申請量納入考核地方官員的指標體系。
管理保護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對於鼓勵創新,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十分重要。但是,知識產權保護相對於知識產權管理,一個側重於事後的救濟,一個側重於事前的預防;一個是治標之策,一個是治本大計。只有全面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才能夠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
第一,對於企業來說,一是知識產權的科學管理奠定了知識產權維權的基礎。企業維權經常出現的困擾之一就是權利的穩定性問題,如果企業平時知識產權管理到位,對自己的知識產權的數量、內容、法律狀態以及與他人權利的界限十分清楚,就可以從容的應對他人提出的行政撤銷、宣告無效和侵權訴訟等糾紛。二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積累維權的可靠證據。通過知識產權管理,將知識產權取得和實施等過程中的重要資料分類管理,並完整保存,可以為維權提供可靠的證據支持。這一點對於商業秘密的保護尤其重要。三是知識產權管理本身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加強技術人員和技術成果管理,明確技術人員的權利義務,以及技術成果的權利歸屬,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資產流轉和人員流動而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另外,知識產權管理在衡量、降低維權成本,選擇維權途徑,確定維權方案等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在我國知識產權執法處於分散管理的情況下,更要加大知識產權執法的協調管理,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知識產權案件移送、信息通報、配合調查等機制,搭建具有信息服務、案件督辦、數據分析、狀況評價、監測預警等功能的平台,實現執法協調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保護機關工作的有機銜接。武漢市委、市政府成立武漢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統籌協調全市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達到了35家,其范圍涵蓋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仲裁委以及海關等系統的相關部門。
第三,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機關本身需要加強管理,通過內部管理,全面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強化執法手段。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運用的能力
知識產權運用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核心,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和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知識產權的運用能力,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約著知識產權運用能力的充分發揮。
第一,從企業管理來看,企業是知識產權運用的主體。知識產權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環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從整體管理體系的定位到管理部門的設置、人員的配備及實際職能,都具有重要地位。通過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的經濟效益。知識產權盈利的主要手段是知識產權的實施、轉讓和許可,在這些工作過程中,必須加強包括計劃管理、產權管理、許可管理等知識產權的全面管理。
第二,從國家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來看,強化知識產權實施和運用,提高國家和本地區的競爭力是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國家與地方為鼓勵實施知識產權,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國務院2006年發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在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地政府結合本地實際,也都出台了更加具體的鼓勵政策。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在《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中提出,實施扶持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建立自主創新產品認證制度、認定標准和評價體系,確定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由市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實施政府采購優先購買自主創新產品的政策。實施政府首購政策和訂購制度,不斷提高政府采購中本市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比例。通過工程設計、預算控制、招投標等形式,引導和鼓勵政府部門、企業和事業單位擇優購買本國、本地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這些政策的落實,將極大地推動知識產權的運用和實施。
知識產權管理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務問題。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只有從理論探討與實務創新兩個方面來考察知識產權管理,才能夠立體地把握其應處之坐標點,充分發揮管理在知識產權能力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集團企業管理模式 企業集團多為產業發展多元化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型企業。針對該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客體的廣泛性、復雜性,企業集團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與之相適應。
首先,在集團總部成立獨立的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由集團副總經理親自掛帥,全權負責企業知識產權方面各項事務。委員會由集團副總經理、法律顧問、集團辦公室主任、各產業塊經理與辦公室負責人等7人組成,獨立行使如下職能:
(1) 結合企業特點制訂企業知識產權的經營方針策略及規劃。
(2) 指導集團產業塊以及各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的各項規章制度。
(3) 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實施。
(4) 對違反各項規章制度的行為與個人提起法律訴訟或通過非法律手段進行處理。
(5) 組織職工,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研究開發人員進行系統的知識產權教育培訓。
(6) 協調部門之間、產業塊之間的知識產權事務。
(7) 督促集團各產業塊及時對已具備條件的專利、商標、版權等進行申請、注冊的保護工作。
其次,集團辦公室、行政部、發展部、集團下屬的各產業塊辦公室、發展部、集團下屬的各產業塊辦公室、發展部、產業塊總經理配合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開展工作。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每月與上述各部門召開一次會議。在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由這些部門和個人將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落實到集團以及各產業塊的每個部門、每個職工、每項工作及其每個環節中去。同時,這些部門亦將在知識產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以及建議及時反饋給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
此外,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還與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系,及時搜集各類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政策為已所用。
二、 產業單一的中型企業管理模式 產業單一、規模不大的中型企業,亦應建立獨立的知識產權部,作為董事會的智囊團,直接由企業董事會領導,該部由主管技術與法律事務的副總經理負責,下設技術室、商標室、法律室、信息室。各室負責人作為聯絡員由副總經理定期召集開會,研究、協調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以及制訂企業知識產權的產業策略、經營方針,從而開成一種網路型的管理模式。各職能部門對總經理負責具體履行下列職責:
(1)確定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對象;
(2)制訂企業各項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並負責監督實施;
(3)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產業策略,實現企業知識產權效益最大化;
(4)開展職工知識產權教育培訓,提高企業職員知識產權的保 護意識;
(5)建立知識產權侵權監控網路,防止企業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三、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模式 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一般具有規模小、技術含量高、機構精簡的特點,對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宜採取點面結合型管理模式,即選擇重點,協調全面。無須質疑,科學技術的此類企業的生命,其重要性固然居各部門的首位,因此,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不獨立設置,而與本企業的總工程師辦公室或者科技管理部門相結合。設置專職人員,專司專利、商業秘密、商標、計算機軟體等知識產權的登記管理工作,並直接由企業中主管知識產權的幹部領導。
另在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人員選派方面,我們認為大中型企業均應配備知識產權專業管理人才,技術部門應有專利代理人,商標部門應有商標代理人,法務部應有知識產權專業律師。管理人員專業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大趨勢,許多跨國公司對此均十分重視。如美國IBM公司其有關專利的專門事務由專利律師及專利代理人來處理。在美國本部就有一百多位專利律師,其他地區則有一百多名專利代理人。當然,國內多數企業暫無如此雄厚的人力資源。因此,權宜之計,一方面企業須加強與外部各類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及事務機構的聯系,以及時獲得各類知識產權信息和咨詢,了解政府政策、行業要求。另一方面,從企業長遠發展需求角度看,企業須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知識產權專業管理人員。把企業現有的技術成果、專利方面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合同的法務人員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的知識產權法律培訓,並鼓勵職工參加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或律師資格考試,努力造就一批既熟悉知識產權法律業務,懂得企業管理知識,又懂得本行業專業技術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更好為本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