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網路音樂下載的著作權問題研究

網路音樂下載的著作權問題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13 19:09:22

『壹』 想做音樂類網站,請問引用網路上的音樂或提供下載侵著作權么具體的是否侵權是如何劃分的。

1.「你做網站,引用網路上的音樂提供下載」,也就是說你的身份是網路傳播者,應當取得原版製作者的許可並支付報酬,並且你還得取得唱片公司和歌手的許可並支付報酬。

2.法律依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一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並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製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被許可人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像製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表演者許可,並支付報酬。

3.現實中有很多侵權人不按照法律來做,有賺了錢的,但是這個東西不好說,如果你做的大,牟取了暴力,那麼到時候,唱片公司、歌手、錄音製作者等等都會找你索賠,告你侵權。已有先例。(劉嘉亮《你到底愛誰》在曾經被各大網站肆意傳播,其最後索賠獲勝)

4.「如果沒有利用著作買賣或金錢行為是否就不構成侵權」,依然侵權。除非是你自己僅供個人學習欣賞使用。

法律依據:《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等

簡單的說,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擅自在網路上向公眾傳播即構成對著作權人的侵權,就是說不會管你是否利用著作進行買賣或其它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請參加上面那位大哥。
具體的法律操作是這樣,如果你的網站比較知名,很容易引起著作權人的關注,存在被訴的法律風險,但如果僅是個人辦的較小的音樂類網站,影響范圍又很小,一般不會受到著作權人的關注,因為同類型的小網站實在是太多了,對著作權人來說,訴訟價值不大。

『貳』 未經許可,為個人學習、研究的欣賞目的,從網路上下載文字作品或音樂、影視作品是否構成侵權 未經許可,

如果你所來下載的不是贏利為源目的的,只為欣賞,分享應該沒問題
只要你不是拿來做贏利的,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了

第九條 著作權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即以復制、表演、播放、展覽、發行、攝制電影、電視、錄像或者改編、翻譯、注釋、編輯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權利;以及許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並由此獲得報酬的權利。

『叄』 網路共享下載是否涉及的著作版權問題

並不是所有網路「共享」下載的內容都是真正共享的。要看下載的是什麼內容了,如果下載的內容本身是共享的或是過了保護期(著作權人死後50年)的那就沒事;如果下載的內容本身是盜版的,只要你有傳播(包括製作成光碟和朋友之間交流,不管收不收錢)都是盜版的;如果下載的內容是合法的正版的(比如從官方網站下載)那就要得到授權許可。主要依據:《著作權法》。特別地,計算機軟體的保護首先適用於《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條文規定,若是在條例中沒規定的才根據《著作權法》的條文和規定執行。

著作權客體:
(一) 文字作品;(二) 口述作品; (三) 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四) 美術、建築作品;(五) 攝影作品;(六) 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 (七) 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 計算機軟體; (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著作權法》規定了著作權歸屬的法定原則。該法第10條規定了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等的著作權人各項權利內容。

當第三方需要使用時,需要得到著作權人的使用許可,雙方應簽訂相應的合同。但《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它權利:
(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節目或者新聞紀錄影片中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已經發表的社論、評論員文章
(五)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九)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
(十)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十一)將已經發表的漢族文字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在國內出版發行
(十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以上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第二十三條 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合同或者取得許可,本法規定可以不經許可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合同中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另一方當事人不得行使。
第二十八條 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等依照本法取得他人的著作權使用權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獲得報酬權。
第三十七條 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未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
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向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第三十八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同表演者訂立合同,並支付報酬。
第三十九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該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出版後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被許可復制發行的錄音錄像製作者還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和表演者支付報酬。

但以上這些內容裡面有很多模糊地帶,不好認定。不過因為下載製作成光碟和朋友交流而被告的好像很少聽到,畢竟我國現在還沒有打擊的這么嚴。建議最好咨詢律師。祝你好運!!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http://www.angelaw.com/weblaw/c_weblaw39.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01年修正)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16428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http://www.most.gov.cn/zcfg/kjfg/t20011220_7751.htm

『肆』 關於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是什麼?在我們生活中,在科技創造上面可以申請專利,寫作也有原創,自然網路音樂也能有版權,在這個對於音樂比較流行,歌曲比較泛濫的時代,很多時候一首歌,好幾個人翻唱,這樣就容易產生版權糾紛問題,那麼關於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是什麼?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是什麼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是什麼?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一、網路音樂平台合理的授權模式沒有形成。前幾年,各網路音樂平台經歷了從沒有唱片公司的授權到十家左右獲得非獨家的授權的過程,2014年,一些大的音樂平台以獲得唱片公司的獨家授權的方式,紛紛跑馬圈地搶占音樂資源,導致訴訟不斷、紛爭不止,也使音樂版權價格飆升,至今沒有一家音樂平台盈利。在國際上,網路音樂平台獲得授權模式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如蘋果公司等,但在中國音樂平台合理的授權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二、網路音樂平台仍缺乏好的商業模式。可能有人說商業模式與版權保護關系不大,但事實上如果音樂平台的商業模式不能盈利,這些平台不可能持續向版權方購買版權,也談不上保護音樂版權。關於商業模式,有些人認為就是向用戶收費的模式,其實好的商業模式不完全等同於收費模式,各音樂平台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並結合優質資源開發獨特的、個性化的產品,用好的產品吸引用戶,形成合理的商業模式,向用戶收費只是多種商業模式之一。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的原因三、廣大網民版權保護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從我做起,自覺做到不買盜版、不用盜版,為正版音樂付費。如果網路音樂平台解決好上述兩個問題,再加上網民版權保護意識逐步提高,相信我國音樂版權保護的狀況會發生根本性好轉。還有音樂著作權是指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音樂作品的表演權、復制權、廣播權、網路傳輸權等財產權利和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精神權利。

『伍』 網路音樂的著作權保護

由於技術上的優勢和高效便利的特點,全球網路上的以MP3文件格式傳播音樂作品的網站和無線網路運營商以百萬數量而計,而且許多網路服務提供商鋪天蓋地般地建立P2P軟體系統,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它們在網路上欣賞、傳播音樂作品。從這種程度來講,網路和無線網路促進了各類音樂的普及發展,給音樂的廣泛傳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但這一盛世也造成了音樂作品的著作權正在被許多盜版者猖狂肆虐地踐踏和侵犯。
保護網路音樂著作權,並不在於消極地賦予著作權人獲取利益的權利,而是通過建立創作有償收益機制,促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創作之中,從而更加豐富社會的精神和文化產品的需要,以創造雙贏之局面。為此,保護著作相關權利人的利益成為網路音樂發展的重大問題。 協調各種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網路市場,正確處理監管部門、網路運營商、音像出版發行商、網站、個人之間的關系。可以建立合理完善的授權及付費制度,並通過某種形式賦予其合法性。MP3網路運營商可採用使用補償金或者買斷授權的方式,通過權威的授權平台和公證平台,以合理的價格向音樂原著者購買版權,最大限度的擴大影響力和支持度。
MP3網路運營商可以網路中採取多種形式,豐富下載內容,規劃發展模式,先期下載免費爭取會員,擴大影響,後期可推出精品音樂下載、會員量身制定等多種收費模式,滿足個性化和高級會員的需求,以保持運營商的繼續發展和運作。這里需要強收費的唯一標准:收費的價格能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所接受。 2013年7月1日開始,音樂版權將正式走向正版化,網路音樂下載開始收費。從2013年6月5日起,包括蝦米音樂網、網路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多米音樂、酷我音樂等知名音樂網站將試行全面收費,過渡期2個月。

『陸』 網路音樂的版權問題

Essentially, it will be judged by whether ISP has contract with record labels. But in fact, You can not know their exact contract for each song.

Ordinary, Legal full-track download service providers will encrypt the music files. Otherwise, record labels won't let them to sale songs.
You can check with the "property->warrant" of songs in Windows Media, this is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 the song.

『柒』 什麼原因導致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

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音樂著作權是指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創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網路音樂版權什麼原因導致網路音樂版權糾紛泛濫?一、網路音樂平台合理的授權模式沒有形成。前幾年,各網路音樂平台經歷了從沒有唱片公司的授權到十家左右獲得非獨家的授權的過程,2014年,一些大的音樂平台以獲得唱片公司的獨家授權的方式,紛紛跑馬圈地搶占音樂資源,導致訴訟不斷、紛爭不止,也使音樂版權價格飆升,至今沒有一家音樂平台盈利。二、網路音樂平台仍缺乏好的商業模式。可能有人說商業模式與版權保護關系不大,但事實上如果音樂平台的商業模式不能盈利,這些平台不可能持續向版權方購買版權,也談不上保護音樂版權。關於商業模式,有些人認為就是向用戶收費的模式,其實好的商業模式不完全等同於收費模式,各音樂平台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並結合優質資源開發獨特的、個性化的產品,用好的產品吸引用戶,形成合理的商業模式,向用戶收費只是多種商業模式之一。三、廣大網民版權保護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從我做起,自覺做到不買盜版、不用盜版,為正版音樂付費。如果網路音樂平台解決好上述兩個問題,再加上網民版權保護意識逐步提高,相信我國音樂版權保護的狀況會發生根本性好轉。

『捌』 導致網路音樂版權糾紛的幾點原因

加入曲投投共享歌曲收益

為什麼國外唱片公司願意選擇和騰訊簽約獨家代理合作?重要的是騰訊能夠幫助國外廠商維護在國內的版權利益,如果騰訊發現有盜版出現,就會立即打擊。同時騰訊商業模式豐富,能夠幫國外廠商帶來更多收入。所以,國外廠商選擇了騰訊。

何為「共享」?

曾經有人主張跨平台使用數字音樂,實現「版權共享」,然而,「跨平台播放」不是一個好生意,更不是一個好主意。實際上,並沒有得到響應。

雖然「共享經濟」目前正紅紅火火,但是說到音樂版權這個事上,我想說的是需要共享,但是要慎行。共享固然好,看起來是可以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但是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說,誰共享,誰受益,這中間往往是不平衡的。

如果把各家平台所擁有的版權資源毫無保留一股腦兒都拿出來,放到一個池子里,這樣同樣的會產生問題,因為有人拿出的多,有人拿出的少,就是一鍋「大鍋飯」。曾經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大鍋飯」不利於大家的積極性,如果付出和受益不成正比,誰還願意共享版權,誰願意購買版權?

所以,在音樂版權「共享」這個事上,還是要遵循市場規律的,最終還是靠各方在「給」和「拿」兩個方面進行博弈,妥協,平衡。事實上,騰訊擁有1700萬首曲庫,除了維護正版外,騰訊一直積極推動與各大平台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授權給其他平台的歌曲就有幾百萬首。

而反觀有的平台,它卻一直搶獨家資源,簽約的幾個唱片公司版權都沒有轉讓出來給別家平台。並且為了搶資源還哄抬了市價,擾亂市場規則。一張音樂專輯,2000萬只買了播放權,然後,一共才賣了不到400萬,這是故意「博傻」,還是「哄抬價格」?

說來說去,音樂版權這個事,離不開市場本身,離不開版權方的利益,離不開各方的博弈。

要讓聽音樂的人,更容易的聽到音樂,這個應該是各家平台的最終目的,但是,在達到目的的過程中,需要合作和一種有序的競爭。

『玖』 網路作品的版權問題及侵權原因是什麼

網路上的著作權侵權,依據侵權行為的不同可劃分為兩大類:
1、一般行為侵權
這是目前主流的劃分方式,又分為三種類型:
(1)上載:
上載有兩種形式:
一是將傳統作品數字化後上載到網上;
二是將本身就是數字化形式的作品直接上載到網上。
(2)轉載;
這是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將其網路作品在網路上轉載,其實是網路間的復制、傳輸。
(3)下載:
它是指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將發表在網上的作品下載並發表在報刊上,或儲存在存儲器上,或列印在紙介質上。
2、特殊行為侵權
上載、轉載、下載過程中的侵權行為在網路環境下是屢見不鮮的,而且也已經被法律確定為是侵犯著作權的,本文認為有必要研究與討論一下超文本鏈接這一特殊行為在什麼情況下侵犯網路著作權。
二、網路著作權的侵權責任
1、網路著作權侵權的歸責原則
在歸責原則這一方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應當使用過錯原則還是嚴格責任原則。
目前關於網路著作權侵權的歸責原則,學者們有幾種不同意見:
(1)主張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歸責的根據和最終要件。
(2)主張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不論行為人主觀是否有過錯,只要其行為與損害後果間存在因果關系,就應承擔民事責任。
(3)主張適用過錯推定原則,即為了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規定行為人只有舉證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才可以不承擔責任。
2、網路內容提供者的侵權責任
網路內容提供者,是指選擇某類信息並上載到互聯網上供用戶訪問的一類主體。如果其選擇並上網發布的信息有違法或侵權的內容,就有可能為此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網路內容提供者,在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版權行為時,應與該網路用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其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
第二,網路內容提供者,在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版權行為,但經版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卻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時,應與該用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這時,網路內容提供者在主觀上由不知轉向明知,因而適用的仍然是過錯責任原則。
3、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侵權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是指為各類開放性網路(主要指互聯網)提供信息傳播中介服務的一類主體。
其一,所述「發現」未說明是「初次發現地」還是「能夠發現的地方」,根據此條規定,著作權人可以到國內的任何一個地方來起訴侵權者;
其二,此規定的使用情形與現行民訴法相沖突,現行民訴法要求訴的前提是有明確的被告。

『拾』 網路著作權糾紛法律適用問題探討如何認定網路著作權侵權

這種行為的特點在於,網路用戶只能定時收看影視作品,而不能在其選定的時間進行觀看,也不能通過其他方式影響播放進程。由於我國著作權法上廣播權的內涵和外延嚴守了《伯爾尼公約》的傳統,而信息網路傳播權的定義又照搬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中向公眾傳播權中的半段內容(只控制「交互性」傳播行為),造成了「通過計算機網路定時播放作品」的行為落入了一個現有權利規定的空白地帶,如何進行侵權判定和法律適用,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與會代表對此意見不一,提出了如下觀點: (一)類推適用廣播權之規定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劉軍華認為,對這類新類型案件進行侵權判定的首要問題在於確定「通過計算機網路定時播放作品」的權利屬性。考慮到這一行為的性質與廣播並無不同,依照同等事物相同對待的基本法理,兼顧網路傳播的現狀以及未來立法發展的合理性,宜將該種權利視為廣播權。作為權利而言,只能由著作權人享有,而對於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則不應賦予,以和現在著作權法關於鄰接權的規定相一致。在現階段侵權判定的法律適用上,可以採用類推適用式的漏洞補充方法,對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計算機網路定時播放他人作品」的行為,類推適用廣播權的規定。如果原告享有包括廣播權在內的權利,則可判定為侵權;如果原告僅享有信息網路傳播權,則不應認定為侵權。但是,如果當事人在權利轉讓或者許可時,自行定義了信息網路傳播權所包括的內容,則應當依其約定來確定權利范圍,如果權利內容包括了「通過計算機網路定時播放作品」這樣性質的權利的話,則仍然可以判定為侵權。此外,如果原告為表演者或者錄音錄像製作者的話,則同樣也不能認定為侵權。在未來立法的調整上,可以在傳播權立法中引入向公眾傳播權的概念,而在向公眾傳播權項下,再區分廣播權和信息網路傳播權,以廣播權控制單向的、點對多的傳播方式,以信息網路傳播權控制雙向的、點對點的傳播方式。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陳乃蔚指出,從特徵上看,「通過計算機網路定時播放作品」同信息網路傳播權和廣播權既有相似性又有本質的區別,將其歸入到兩者中的任何一類都比較困難。技術的進步要求立法層面上創造出新的權利或者對原有權利做擴大化的解釋。計算機網路只是一種工具,是傳播的載體,對網路引起的問題的定性不能拘泥於立法之規定,可以對廣播權做擴大解釋,將網路定時傳播的行為納入其中。 上海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游閩鍵認為,由於「通過計算機網路定時播放作品」是用戶無法選擇的,不符合「互動式方式」這一特徵,不構成信息網路傳播權。同時,權利經流轉之後才產生價值,權利人不可能一次性轉讓全部的權利,所以適用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十七)項的兜底條款可能會造成流轉上的限制。建議對立法中的廣播權之規定進行修改。 (二)著作權中其他權利論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王遷認為,雖然立法和司法遵循技術中立原則是屬於應然主義,但是對於權利屬性的認定應該嚴格依據現行法律規定,如果現行法律的規定很明確的話,就沒有必要對法律做進一步的推理。目前我國立法中的廣播權之定義主要來自《伯爾尼公約》,該公約中賦予作者廣播權所控制的行為包括三種方式,互聯網定時播放是直接通過有線的方式進行,也不屬於先接收再播放,不能歸入廣播權范疇。另外,信息網路傳播權本質上是一種互動式方法傳播作品,典型的特徵就是點對點,而網路定時播放的本質則是點對多,也不能歸入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范疇。因此,在我國現有的著作權專有權利中,只有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十七)項——「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這一兜底條款比較合適。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陳惠珍認為,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的前(十六)項均涉及到具體的權利類別,第(十七)項是兜底條款,歸入第(十七)項比較合理。如果主張人是原始權利人,將這種行為籠統定侵犯著作權不存在問題,但是在其他情形如著作權的許可使用的情形下則不適用。 (三)傳統著作權論 上海市版權局版權處副處長施世東指出,根據國家版權局的規范性文件,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應當採用一種低標準保護比較恰當,採取較為嚴格的標准進行保護將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不利的影響。首先,基於立法的精神,對於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解釋不應當擴大化,網路上定時傳播不適用信息網路傳播權。其次,目前發展中國家正通過外交努力抵制發達國家將廣播權新標准施加到發展中國家,歸於傳播權也不太適當。因此,應適用傳統的著作權理論並適當地做擴大解釋,播放影視作品和放映權類似,用復制權、放映權、機械表演權等來歸置是可行的。 (四)抽象著作權論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高富平認為,技術中立要求從行為本身包括行為的方式和後果來判斷是否構成侵權,而不應拘泥於是否歸入到某一類別。因此,在現行法律規定不能窮盡所有權利的情況下,建議採用抽象的做法即直接判定該行為侵犯了版權或者著作權。 二、網路服務提供者侵權行為的認定和民事責任 網路著作權案件已經越來越多地涉及到一些提供網路存儲空間、搜索、鏈接或者P2P軟體的服務商是否構成幫助侵權的認定,而在這類案件中被告往往援引「安全港條款」,要求適用通知與移除規則。問題的焦點在於,對於網路服務提供商在為網路傳播行為提供支持時,其義務到底應該如何界定。與會代表主要圍繞以下三個問題進行了討論。 (一)服務商的義務辨析 對於網路服務商應當承擔什麼義務,與會代表達成共識。網路服務商的行為具有主觀過錯,就有可能承擔民事責任。網路服務商不僅在明知的情形下負有賠償責任,也要在應知其服務對象實施侵權行為時即過失情形下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胡震遠指出,基於主體地位的平等性,服務商對其服務對象在網上傳播的內容負有審查義務的觀點是缺乏法理依據的。民法上的注意義務本身是為了應對不作為侵權責任擴大的需要而產生的,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應自覺地引入民法上的一般注意義務,以彌補網路著作權規范的缺失。 高富平也贊成將網路侵權置於民法的框架下來進行討論。網路只是一個工具,網路侵權只是渠道不同而已,網路侵權不應被看成是一個獨立問題。在民法框架內探討網路侵權的過錯注意義務的分析方法,也是打破一提網路侵權就考慮網路特殊環境的觀念。 (二)服務商注意義務的判斷標准 胡震遠指出,要確定過失侵權責任,必須明確採用何種過失標准。在確定實施幫助行為的服務商的注意程度時,可以參考一些發達國家的立法如美國立法中的「紅旗標准」,而對於是否引入這種標准,則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需要考慮服務商的信息管理能力;二是需要考慮服務商採用的技術手段有沒有法律判斷能力。服務商只要盡到一個普通人的一般注意程度即可免除侵權賠償責任,服務商的注意標准應不低於重大過失的注意程度。 王遷也贊成上述觀點,同時,對於如何認定「紅旗標准」的存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網站如網路頁面中沒有任何綁定,僅僅是空白搜索,用戶若搜出侵權內容,是不能判定網路服務商侵權的。在這種情況下,用戶自己填的、可能搜出來的是公眾領域的,網路服務商不可能了解用戶搜索的內容,因此不能認定為「應知」。但是,如果網路服務商對侵權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類,且知道信息部分內容極有可能侵犯他人著作權,則沒有盡到應有的注意義務。 劉軍華針對網路服務商的注意義務指出,對於網路服務商過錯的判斷,出現的爭議主要在於「過失」的認定問題。在法理上,過失的判斷標准概括來說就是「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在個案的審理中可能又需要更多考慮是否「可預見和可避免」的問題。現在被認定侵權的網路服務商並非不能避免、不能預見侵權行為的發生。對於注意義務的標准,還是要區分一般普通人的注意義務同專業網路服務商(比如影視網站)等經營者的注意義務,專業經營者預見可能性更大。 施世東指出,這些年來政府為促進網路視頻企業規范化運營付出很大的努力,同時,司法訴訟的壓力也使得這些企業不斷改進經營方式。網路上信息的海量決定了立法應當對服務商的注意義務減低。如果著作權法對權利人利益提供過度保護,則可能造成著作權人權利的濫用。同時,對於網路著作權的侵權賠償數額的認定也不能過高,否則將可能給惡意的權利人提供一種賺錢的機會。因此,知識產權的保護應當在著作權人和網路服務商的利益之間達到平衡。 (三)服務商注意義務的判定方法 胡震遠認為,服務商是否構成重大過失這一主觀要件,應該綜合判斷服務商的各種行為來進行客觀化的認定。法官可以著重審查以下這些因素:一是服務商促成侵權的可能程度;二是服務商的先行行為;三是侵權信息的明顯程度;四是服務商對侵權警告的反應。 游閩鍵認為,可以綜合考慮以下四個因素:一是上傳主體;二是作品的名稱;三是作品的類型;四是作品的內容。但由於網路的虛擬性,對上傳主體、作品的名稱的真實性的甄別往往比較困難。此外,對美國的「紅旗標准」的適用也要十分謹慎,防止對網路行業造成致命的打擊。 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曹潔對「明知」之判斷,提出了以下幾個標准:一是網路服務商是否對侵權作品進行宣傳、推薦、介紹,如果存在這種情形,就可以推定是「明知」,存在較高的注意義務;二是服務商對上傳內容進行編輯,便於用戶搜索使用的,比如設置不同主題的欄目;第三是僱用專業人員對上傳內容進行過人工分類。此外,作品上傳時間、數量多少或者是否反復出現等,都可以作為認定的標准。

閱讀全文

與網路音樂下載的著作權問題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