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共有房屋,還須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證明。
出租委託代管房屋,還須提交委託代管人授權出租的證明。
第十六條 房屋租賃申請經市、縣人民政府房地產管理部門審查合格後,頒後《房屋租賃證》。
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建制鎮的房屋租賃申請,可由市、縣人民政府房地產管理部門委託的機構審查,並頒發《房屋租賃證》。
第十七條 《房屋租賃證》是租賃行為合法有效的憑證。租用房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房屋租賃證作為經營場所合法的憑證。租用房屋用於居住的,房屋租賃證可作為公安部門辦理戶口登記的憑證之一。
第十八條 嚴禁偽造、塗改、轉借、轉讓房屋租賃證。遺失房屋租賃證應當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補發。
⑵ 買的農村房屋,房主聲稱房屋只有居住權沒有使用權協議合法嗎
農村的房屋只允許集體內之間的成員轉讓,而且對轉讓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協議內違返了相關的法律法容規,簽的協議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由於農村房屋宅基地的特殊性質,農村房屋交易是有一定條件限制的,農村房屋的買受人必須是符合農村宅基地申請條件的人,具體說來有就是:集體組織內部成員和集體組織以外的成員。集體組織內部成員又有三種具體情況:
1、本身已有宅基地,且符合國家規定的宅基地標准。根據一戶村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規定,對已有宅基地且符合國家標準的村民,再申請宅基地是不可能得到批準的。
2、已有宅基地,但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對第二種情況的村民,盡管其已有一處宅基地,但如無法定理由,也很難再申請到第二處宅基地。
3、已在集體組織落戶,但尚沒有被分到宅基地。對第三種情況,申請宅基地必須經過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因此,即使是售房行為發生在村民集體組織內部成員之間,也將難以進行。售房者首先要審查購房者的具體情況,這無疑是不現實的。
⑶ 和物業簽定使用權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一、既然房屋買賣合同中沒有約定,該屋後空地的所有權屬於小區的所有業主所共有。
二、既然物業不享有土地使用權,他無權處分該空地,也無權與你簽訂任何使用該空地的合同。即使簽訂該合同,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⑷ 承諾父母方有房屋的居住權這樣的協議,有效嗎
承諾父母方有房屋的居住權這樣的協議這樣的協議是無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五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該條款也被稱為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的種類與內容只能由法律來規定,不允許當事人自由創設。我國目前法定的物權種類如下:
所有權指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用益物權指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基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擔保物權指抵押權、質權、留置權。
居住權不是法定物權,合同設定意義不大,但是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若父母沒有居住場所,子女基於該法定義務,必須承擔安排父母居住的責任。子女不贍養的,父母可以基於該法定義務向當地縣或設市區人民法院起訴。
(4)居住使用權協議擴展閱讀:
房屋產權登記為夫妻二人,即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的收入(含公積金)都屬於共同財產(法律特別規定或夫妻協議約定的除外),因此無論是夫妻二人誰支付房貸都屬於共同還款。
男方父母支付了房屋的首付與裝修款,男方父母依法可享有對夫婦的債權,屬於夫妻二人的共同債務。如男方發生意外身故,此房屋的一半產權,一般情況由你老公的父親、母親與你及你老公的子女按人數平均份額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⑸ 關於房屋使用權和使用權的協議
到當地公證處作一個土地使用權分割公證,然後或者自己建自己的1/3產權房,或者三人一起重建並申請共同產權。
⑹ 承租權與居住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房屋承租權是指房屋出租人以口頭或訂立書面合同的形式將房屋交付承租人佔有、使用與收益,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權利。
房屋使用權,是指房主按照住房性能對房屋進行事實上的利用。同樣通過一定法律契約,非房屋所有權人也可獲得房屋的使用權。房主將房屋租給他人使用,並不失去對房屋的所有權。
居住權是指對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屬設施佔有、使用的權利。居住權是因居住而使用他人房屋的權利。它以他人所有的房屋為權利客體,以排他性的佔有、居住為權利內容,包括所有權人在內的其餘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干涉居住權人在權利范圍內行使居住權,對於任何妨礙權利行使的行為居住權人都可以直接向其請求排除妨害。可見,居住權是一種以對他人的物的佔有為前提、由特定人對他人所有的物進行用益的權利,是一種用益物權。
居住權是物權而非債權,通過合同設定的居住權與租賃合同設定的租賃權有相似性,但法律性質具有根本的差異。租賃權在法律上「仍是具有物權性質的債權,其債權的色彩仍然十分濃厚」,不僅涉及到租賃權本身存在的前提,而且是由法律設立一項制度的社會目標以及物權制度的基本要求決定的。當權利直接針對一個物發生作用時,這樣的權利被稱作物權;而當權利的擁有所針對的是另一法律主體,後者有義務為權利擁有方履行一定的行為,這樣的權力即構成債權。「租賃契約之承租人僅能先請求出租人交付租賃物,非經出租人履行租約,交付租賃物,容許承租人用益後,承租人不能支配租賃物」。⑤這是因為租賃權並非直接對於物為支配的獨立的權利,而是對於出租人允許承租人為使用的債權所附從的權利,是允許使用房屋這一債權「所生之反射效果」。⑥也就是說租賃權不只是包括對房屋為使用收益,還必須以請求出租人交付房屋佔有為前提,在出租人轉移佔有之前如果他不依合同將標的物轉移與承租人而是轉給他人使用,那麼承租人即喪失租賃權,無權要求出租人交付該房屋以保證租賃權的行使,而只能以合同約定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這是與居住權最明顯的區別。居住權是一項獨立的權利而非其他權利的附隨後果,不以交付為前提,根據嚴格的登記要件主義,居住權的設定必須以登記為條件,而一旦設定,不論房屋是否已經現實地轉移了佔有,居住權人都對該特定房屋享有了排他性的權利,對於任何對該權利的行使造成妨害的行為居住權人都可直接對抗,無需藉助原設定居住權的合同的效力,這無疑比要求所有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支付損害賠償金更能有力的保護居住權人的利益。另外,法律制度的設立必須達到這樣的目標:於該制度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相比,同時增加的社會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居住權具有的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是居住權當然的、與生俱來的、固有的屬性,而租賃權之對抗第三人的效力則是租賃權的效力強化以後的結果,二者是有差異的。基於現實的與學理上對租賃權與居住權兩種權利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兩種權利的區別具體化。首先,租賃權的行使以支付租金為必要。「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租金。」當事人一方取得標的物的使用權是否須交付租金,為租賃合同與借用合同的根本區別。當居住權通過合同設定的時候可以約定一定的對價,但這一對價不為取得居住權的必需;而在因遺囑、法律直接規定、乃至時效取得居住權的情況下,更無對價可言。其次,在簽訂租賃合同的情況下,承租人受讓的是所有權人房屋的使用權,承租人負有不得隨意轉租的義務,即不經所有權人同意,承租人不能將該房屋轉租他人。「承租人未經出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而居住權基於其作為一項人役權的性質雖然不能讓與,但權利的行使則可以被轉讓,在居住權由他人行使時並不改變居住權應有的權利狀態。⑦也就是說,如果居住權人將部分房屋出租以解決生活之需,應是法律所容許的,所有權人不得干涉,更不能因此而單方解除當初設立居住權的合同。再次,我國合同法第220條規定:「出租人應當履行租賃物的維修義務,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出租人有義務向承租人提供適合使用的房屋,承租人自行維修的,維修費也由出租人負擔。而對於居住權人來說,在其居住期間對房屋進行必要的維修應為其居住的題中之意,房屋所有權人除必要的大修外不負有維護房屋以供居住權人使用的義務,這是由居住權作為一項用益物權所必然具有的性質。最後,居住權雖具有時間性,但由於居住權是為特定的自然人的利益而設定,因而該自然人的生存期限,即為居住權的最長期限。如果居住權同時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設定,則該自然人中生存期限最長的人的生存期限即為居住權的最長期限。從這個意義上講,居住權的期限一般是永久的、終身性的。依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租賃權的期限一般不得超過20年。(節選自中國法院網《居住權與租賃權法律性質之辨析》作者:江蘇省銅山縣人民法院,史可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