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買的韓國綜藝節目版權有哪些
親.你弄錯了吧.不是中國買了韓國的綜藝版權.而是中國買了韓國的創意.並不是說引進兩天一夜在中國播放.而是中國買韓國創意.拍攝中國版兩天一夜...
相同的還有央視的牆來了.。。。很多的
⑵ 綜藝節目怎麼申請著作權
首先您要明確的是您要申請的不是著作權,也不是是綜藝節目的版權。
建議您使用商業秘密方式與製作方簽署合作協議。
具體的再說我就屬於做廣告了。
⑶ 怎麼評價引進韓國版權的綜藝《誰是大歌神》
個人覺得這是一檔可以通過音樂回憶青春的節目,是音樂愛好者的福利。
雖然這檔節目也是引進的韓國綜藝模式,並非本土原創,但是它的節目內容非常出彩。
對於喜歡聽歌的朋友來說,這檔節目絕對不容錯過。因為每一期來的嘉賓都是具備實力的明星陣容。節目選取的每一首歌曲都能夠令觀眾聽了感到共鳴,找到屬於自己的回憶點。不得不說節目組對節目觀眾非常了解,知道大家喜歡聽什麼,了解大家的共同記憶點。嘉賓也通過上節目展示自己的歌唱實力,還會分享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樣的形式筆單純的選秀、競技PK類的節目更有看點。
雖然這個節目是引進的韓國版權,但是對於國內的觀眾來說,《誰是大歌神》其實比原版更有看點,因為原版聽不到熟悉的音樂,看不到我們熟悉的歌手,沒有共同的記憶點。近幾年我國綜藝發展越來越快,但是本土化原創節目還很少,多為引進版權改編的節目,這也不能說是壞事,畢竟在引進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一些不一樣的節目方式,但是還是希望有一天我們能有更多自己的原創優秀節目。
⑷ 購買國外節目版權是否有利於我國傳媒行業的發展
引進國外成熟的電視綜藝節目模式,打造「本土化」電視節目,迅速提升了衛視頻道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了我國電視節目制播理念、製作方式和推廣營銷的重大變革,給我國電視業發展帶來了巨大「利好」。
1.轉變了電視制播理念。長期以來,我們強調電視的宣傳教育作用,忽視電視的娛樂服務功能,在電視節目表現形式上注重嚴肅、端莊、典雅、穩重,說教有餘而娛樂不足。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電視制播理念已經不能適應人們的收視習慣、收視心理、收視需求、收視選擇和收視方式的新變化。為了更好地滿足公眾的收視需求,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處於快速發展期的我國電視業更多地通過抄襲港台電視節目模式實現自身的創新;1998年央視《城市之間》和《幸運52》的播出,開啟了我國引進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版權新紀元,引進國外模式版權電視節目開始登上了我國電視熒屏。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的引進帶來了國外先進的電視節目製作理念,開辟了我國電視節目創新的「新天地」。比如,《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中國夢想秀》等電視綜藝節目,從平民化視角,關注當下現實,傳遞正能量,輸出真性情,弘揚主流價值觀,在節目製作和播出期間,讓公眾通過社交媒體直接參與到節目製作和播出全過程,主動拉近了電視與公眾的距離,讓人們心目中「高高在上」的電視走下了「神壇」,來到了公眾日常生活中間,推動了我國電視節目的核心價值追求從「單純的美學觀賞性」到「公眾服務的有效性與美學觀賞性並舉」的轉變,從「以內容為核心」到「內容與模式融合」的轉變,實現我國電視製作與傳播理念的重構、主流價值與傳播效果的完美結合。
2.提升了電視節目製作水平。電視綜藝節目集紀錄、直播、綜藝、談話和真人秀、脫口秀等電視表現方法於一身,具有開放性、跨界性、兼容性的鮮明特徵,最能體現一家電視台和一家節目製作公司的節目製作水平。各電視台或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引進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版權後,原版權方提供一本節目製作「寶典」,「寶典」就像一份產品說明書,從節目的創意、宗旨、流程、人員安排,到舞台搭建、燈光設置、話筒擺放、錄相機位置、觀眾座次、視覺設計、電腦特效,甚至小到安裝舞台用的螺釘型號,都做了詳細的說明。在節目製作前期,原版權方派出「飛行製片人」來華對節目組人員進行培訓,幫助製作團隊全面熟悉掌握節目的製作理念、製作流程和製作要求;在節目錄制檔期和後期製作階段,原版權方派出的專家在現場進行指導和監督,全程式控制制節目的製作質量,保證了節目的收視效果。當然,引進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版權不是靈丹妙葯,沒有達到預期收視和廣告收入預期的節目「大有人在」,但無論引進模式版權節目表現如何,各電視台或節目製作機構通過製作引進模式綜藝節目,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培養了人才,推動了電視節目製作水平的整體提升。
3.激發了電視節目創新活力。引進電視節目模式誕生於國外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土壤,電視台或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引進後往往不能直接照搬「寶典」,即使可以直接「拿來」,也要綜合考慮節目的播出環境和目標受眾,結合我國公眾的審美特點、價值觀念和收視習慣,進行「本土化」改造,讓做出的節目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和觀眾「口味」,2012年推出的《謝天謝地,你來啦》、《中國好聲音》、《激情唱響》、《一聲所愛·大地飛歌》、《技行天下》等一批引進國外模式版權綜藝節目的成功播出,無不是在製作上充分遵循「寶典」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造創新的產物。引進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版權為我國電視節目創新提供了範例,激發了我國電視人的創新活力,涌現出了一批具有自主創新品牌電視節目,特別是在綜藝節目領域表現尤為突出,比如,東方衛視的《聲動亞洲》和《百里挑一》、雲南衛視的《士兵突擊》、江蘇衛視的《花樣年華》、山東衛視的《歌聲傳奇》、青海衛視推出的《花兒朵朵》、四川衛視推出的《天籟之音·中國藏歌會》、江西衛視推出的《中國紅歌會》等一批收視和口碑俱佳的優秀電視節目。其中,東方衛視的《聲動亞洲》的播出權已成功輸出到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百里挑一》的節目模式成功走上國際市場。從引進、學習到原創、輸出,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視節目和電視節目模式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4.推動了電視業制播分離改革。我國電視業制播分離改革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廣泛實踐還是在最近10年。各電視台從傳統的自製節目到與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合作生產節目、再到向專業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定製或購買電視節目,電視業制播分離多樣化趨勢日益明顯,在近年來熱播的引進國外模式版權綜藝電視節目都是專業電視節目公司參與製作,比如,湖南衛視《名聲大震》、《舞動奇跡》、《挑戰麥克風》、《最高擋》,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東南衛視《歡樂合唱團》,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的合作製片方都是北京世熙創意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央視《夢想合唱團》、遼寧衛視《激情唱響》、安徽衛視《勢不可擋》的製作公司則是光線傳媒有限公司……在電視台與電視節目製作公司的眾多合作模式中,《中國好聲音》的「對賭模式」實現電視台與節目製作公司的「雙贏」,無疑是我國電視節目制播分離的典範。電視台通過引進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版權與專業節目公司聯合製作,或直接購買專業節目公司製作的引進國外模式版權的電視節目,嘗到了制播分離的「甜頭」,就連國字型大小的央視也加入到了與體制外節目製作公司合作行列,先後與光線傳媒、唯眾傳媒、能量傳播合作分別推出了《夢想合唱團》、《開講啦》、《小崔說、立波秀》等節目。隨著國外電視綜藝節目模式大量引進,各電視台與節目製作公司的合作模式不斷翻新,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電視業制播分離改革。
5.加快了電視節目製作產業發展。電視綜藝節目的意識形態屬性相對較弱,是電視內容中產業鏈最長、最容易實現產業化發展的部分。我國引進模式的電視綜藝節目在國外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為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學習借鑒的範本,推動了我國電視節目製作產業發展。目前,全國大大小小電視節目製作企業逾千家,涌現出了光線傳媒、世熙傳媒、天擇傳媒、東方風行、能量傳播等一批知名節目製作公司。這些公司在引進、製作和經營電視節目的同時,還廣泛涉及大型活動和頒獎典禮、影視劇製作發行、藝人經紀、新媒體等電視節目製作關聯業務領域,成為名副其實的電視全產業鏈企業。比如,世熙傳媒作為BBC Worldwide (BBC環球公司)全球節目模式中國大陸製作中心,主要從事國際電視節目模式引進、研發、製作和營銷,是BBC Worldwide授權的全球第11個模式節目製作中心,擁有數百個可在中國製作的節目模式。東方風行傳媒每年製作的電視節目超過680個小時,擁有《超級訪問》、《美麗俏佳人》、《非常靜距離》等一批在全國衛視熱播電視節目,節目發行到全國200家省市級電視台,覆蓋電視、移動電視、網路視頻等所有播出平台,每天節目的收視人群超過7億人次。引進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版權開辟了我國電視產業化發展領域,綜藝節目製作成了文化市場的好「生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電視台和社會機構注冊成立節目公司,加入到了電視節目製作行列,像IPCN這樣專門從事國外電視節目模式版權代理公司,也成立了自己創意製作團隊,開始製作自己的原創模式節目。
⑸ 綜藝節目到底有沒有版權之說
您好,著作權不保護綜藝節目模式。在綜藝節目中,創意、技術、規則、主持等屬於思想,不受著作權法保護;舞美設計、文字腳本等是獨創性的表達,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保護的是獨創性的表達,但不保護思想。通常我們說的買綜藝版權,實際上引進的是節目的模式、具體製作的操作規程等。綜藝節目模式是創意、流程、規則、技術規定、主持風格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綜藝節目模式屬於思想,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比如節目中的游戲設計,這是一種創意,屬於思想,不受著作權保護。當看到兩檔節目出現相似游戲環節時,著作權法並不能認定其存在侵權。
如《了不起的挑戰》與《極限挑戰》、《世界青年說》與《非正式會談》等節目,前者都是買了國外版權的,但後者並沒有,雖然內容環節設置都極為相似,但卻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內容環節屬於思想范疇);節目的主題曲、舞美設計、原創段子、節目logo等構成作品的,著作權法可以保護。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綜藝節目是盈利性的商業運作,電視台及製作公司作為實際經營者,也要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如果倆綜藝節目模式過於相似或故意模糊宣傳,造成群眾混淆誤認,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從而受到處罰。高價購買版權(實際是簽署引進協議)未嘗沒有規避這方面風險的意思。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為什麼中國的多數綜藝節目都是買版權引進
1. 因為中國文娛產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只能引進海外成熟的節目模式,一內則可以降低了失敗風險,容二則有利於把被網路媒體搶走的受眾特別是青年群體重新吸引回來;
2. 國外綜藝節目不僅模式體系相對成熟,而且也積累了相當一部分受眾,買版權引進不僅買了內容還帶來了用戶;
3. 中國的影視電視產業起步相對其他國家晚,需要吸收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理念,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原創能力。
⑺ 引進版權的綜藝節目一年只能有一季嗎
好像沒有規定吧,不過現在好多綜藝節目都是十二期左右為一季!
⑻ 綜藝節目需要辦理什麼版權
策劃書提交版權保護 以及節目相關的圖像 圖標 聲音作品 等
⑼ 中國什麼綜藝節目的版權是來自國外
近年來國內娛樂綜藝節目做的風生水起,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非誠勿擾、奔跑吧內兄弟等等'不難發容現這些節目都是引進國外版權,反觀國內原創娛樂節目似乎缺乏爆點,印象中沒什麼對外輸出的節目。
1998年底
央視二套購買英國博彩娛樂節目《GOBINGO》,本土化為《幸運52》《開心辭典》。
2005年起
湖南衛視《超級女聲》險被英國節目《Pop Idol》告上法庭,給業界上了一堂節目版權普法課。
2007年
湖南衛視購買BBC節目,改造成《名聲大震》,引領國內購買海外節目模式潮流。
2010年初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風頭蓋過湖南衛視引進版權的同類節目《我們約會吧》。
2010年夏
《中國達人秀》的成功,讓這一年成為「版權模式啟蒙年」。
2012年夏
《中國好聲音》創造了電視節目模式商業價值的新標桿。
⑽ 綜藝節目買版權是不是就代表可以完全的套用這個節目的所有觀點
「我們的『好聲音』是用電話通知學員初選是否過關的。而在一些海外版中,不僅有電話通知,還有主持人開著車,將『通關卡』送到學員家中,學員的反應會被攝像機一一記錄。據說有人嘴裡叼著牙刷開門,得知通關,開心地噴了主持人一臉牙膏沫。」說起10月1日午夜落幕的《中國好聲音》,一位資深電視製作人告訴記者,「好聲音」並非中國原創,而是「原產地」荷蘭的舶來品,而且在全世界已經有了美、德、英、韓等多個版本。
從「達人秀」、「夢想秀」,到剛剛結束的「好聲音」,有人說,中國綜藝節目已經進入引進國際當紅節目版權、比投入比製作的階段。而蔓延全球的「好聲音」,也用版權輸出的方式,將「成功=拷貝不走樣」問題放在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面前。
引進版權,買名聲更買經驗
「電視選秀是二線衛視沖擊一線衛視的必由之路。辦選秀節目不見得就能從二線沖到一線,但是想沖到一線,就得辦選秀節目,必須的!」某衛視總監為 其頻道開播的一檔選秀節目做推廣時坦言。走過「七年之癢」的電視選秀,依舊是衛視頻道秀財力、秀創意、秀影響力的標志。而和多年前依葫蘆畫瓢「有樣式沒版 權」的拷貝不同,今年,「引進海外節目版權」成為許多衛視的選擇。很多人認為,一檔成功的海外綜藝節目,能帶來人氣和廣告,引進版權買一個名聲很重要。
《中國達人秀》、《花兒朵朵》、《中國夢想秀》、《激情唱響》、《歡樂合唱團》……有人做過統計,稱熒屏走紅的娛樂節目中,90%購買了海外版 權,而荷蘭、英國、瑞典等國則是版權模式的輸出大國。比如,「荷蘭好聲音」推出後,節目樣式被多國看重,通過版權買賣,先後推出了《美國之聲》、《英國之 聲》、《澳洲之聲》、《韓國之聲》、《德國之聲》等將近10個「翻版」,可謂遍地開花。節目唯一不變的核心則是「拍按鈕、轉椅子」的盲聽盲選模式。
既然核心是盲聽盲選,那隻要設計出可以180°旋轉的座椅,再加上一個大大的控制按鈕,就能「山寨」出「好聲音」,何必談版權引進?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之所以衛視頻道不惜重金購買版權,究其原因是看重版權方提供的節目「製作寶典」。從情節設計、現場燈光、音樂舞美,到製作規范、營銷流程,有多達上百頁的詳細說明和嚴格規定。同時版權方還會派出「飛行製作人」,在錄制現場提出指導意見。「寶典」甚至註明導師的「標配」:三男一 女,兩個國內一線大牌,一個是年輕人非常喜歡的歌手,還有一個是選秀歌手。
「『寶典』就是一套完善節目操作手冊。」「好聲音」總導演金磊告訴記者,引進版權看上去買的是名氣,其實買的是電視綜藝節目的製作經驗,在版權方提供的「寶典」中,既有科學的節目製作程序,也有成熟的市場開發模式,這些都是當下國內電視綜藝節目的短板。
本土化,不能只加本土廣告
從簡單模仿到引進版權,被業內人士視為對模式價值的「認知進化」。不過,海外模式並不意味著絕對成功:美國版《X元素》在美國熱度超過《美國偶像》,引進版《激情唱響》卻反響平平;《帶我走吧》在英國表現一般,但購買版權的《我們約會吧》在中國卻表現不錯。「引進版權提供的框架和製作流程,可操作性強,但是『寶典』畢竟是海外製作公司依據海外觀眾收視習慣寫的『聖經』。」有電視評論人稱,引進版權應該是「過渡選擇」,原創內容和拷貝模式,是 「漁」和「魚」的關系,「拷貝就該走樣,走出本土化的樣子」。
不過如何本土化卻是「寶典」上沒有的內容,而我國電視人的一些「本土化創新」,由於商業氣息濃郁,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指責。有很多觀眾抱怨「好聲音」插播廣告太多,將電視直播拖到午夜。有觀眾特意找來其他國家的「好聲音」做對比,發現《韓國之聲》的廣告時段都安排在節目開始,而且只有大約4分鍾;《澳洲之聲》為了保證節目的完整性,乾脆不設置插播廣告,節目的收益由選手歌曲的多媒體下載等衍生產品包辦。
「好聲音」的主持人被調侃為「只賣涼茶」,甚至因為神速播報廣告獲評「中國好舌頭」。在總決賽中,增設的現場觀眾簡訊投票形式,被認為充滿「商業氣息」。
「拷貝模式本土化,不能只加上本土的廣告。」拷貝引進模式,也引發了國產綜藝節目創新乏力的隱憂。一位電視圈內人認為,「引進版權買名聲買經驗,沒錯;但是文化創新,不是一個『買』字就能搞定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