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的追及效力

物權的追及效力

發布時間:2020-12-13 03:34:40

1. 關於物權的追擊效力,案例如下:

此問題屬於拾得遺失物問題,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脫離物不適用),A有權迴向受讓人答D追回遺失物(手錶),但是要向D支付他拍得手錶所支付的費用。
理由:
拾得人對遺失物予以有償轉讓的後果要看權利人如何選擇。
一、向受讓人主張追回遺失物。
由於遺失物原則上不適用善意取得,故受讓人即使善意且無過失,也不能依善意取得主張對標的物的所有權;權利人當然有權向受讓人追回遺失物,期限是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2年。就受讓人已經支付給拾得人的費用問題,處理規則有二:
第一,受讓人通過拍賣、向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情形下,權利人追回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以保護此類受讓人的合法權益。此謂「有償回復」制度。當然權利人支付給費用後有權依據不當得利或者侵權賠償規定向拾得人這個無權處分人追償。
第二、除此之外的情形下,權利人追回的,不須支付給受讓人所付的費用,這就意味著標的物被追回後,受讓人只能在符合法定的條件下向拾得人主張費用返還請求權。
二、權利人也可以不向受讓人追回標的物,而向無權處分的拾得人請求不當得利返還或侵權損害賠償。

2. 所有權的善意取得和物權的追及效力

簡單的說,就是你媽媽雖然是出錢得到的這個勺子,而且不知道你爸爸並不是勺子的所有人,但是這個勺子仍然不是她的,你是可以取回來的

一、善意取得的物不應僅僅限於動產

通常認為善意取得僅限於動產,不動產不適用善意取得。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不足以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維護第三人對公示公信力的信賴。

公示原則要求物權的產生、變更、消滅,必須以一定的可以從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現出來。公示的作用在於昭示物權的變動,保護交易的安全。通常認為動產以交付佔有為公示方法,不動產以登記為公示方法。公信原則的基本要求指物權變動以登記和交付為公示方法,當事人如果信賴這種公示而為一定的行為,即使登記或交付所表現的物權狀態與真實的物權狀態不相符合,也不影響物權變動的效力,其目的在於保護交易的安全,穩定社會經濟秩序。

在動產所有權轉移方面,第三人善意而無過失地相信動產的佔有人即為合法佔有並擁有合法處分權的所有權人,從而與其締結合約,支付相應對價後應當依法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即使該佔有人實際上並沒有所有權和處分權,也應當承認交易的有效性。但對如贈與等無對價存在的第三人,即使第三人為善意,也不宜認定其合法取得動產的所有權。因為善意取得制度設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交易的安全,而贈與等無償行為不屬於交易的范圍,不在保護之列。而對於從受贈與人處有償取得該動產的,則應當認為交易有效,由受贈與人在受益范圍內承擔返還義務。

對於不動產,第三人善意無過失地相信行政機關登記的公信力,或者確信不動產登記的所有權人的代理人有權處分,從而與其發生交易行為,並進行了產權變更登記的,應當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確認其依法取得的產權為有效。即使該行政機關的登記有誤或代理人實際並無代理權也不例外。財產所有權人的損失可以由無權代理人承擔賠償責任。

故而,善意取得的財產不應僅為動產,也包括不動產,如此才能全面保護交易的安全,促進經濟繁榮發展。

二、 善意取得只要求取得財產時為善意

通過對善意取得構成要件的分析,應當認定只要求第三人在取得財產時為善意且無過失即可,即使事後第三人知曉與其交易的人並無合法處分權,也不影響先前交易的效力。

但取得財產的時間如何界定呢?有人認為應當是合同簽訂時,有人認為應該是第三人交付錢款時,有人認為是標的物實際交付時。筆者認為應該界定為實際交付時為妥。

如果是動產,自該財產交付給第三人實際佔有前,第三人始終善意且無任何過失,該財產交付即所有權轉移,即使第三人尚未支付價款也不影響所有權的轉移。如果確未支付價款,僅在交易雙方之間形成債權債務關系,而並不導致所有權移轉的無效,因為動產所有權的轉移以交付為公示方法。

如果是不動產,交付並由第三人實際佔有並不構成所有權的轉移。這是法律有明文規定的,應當認為,只有合法辦理了產權變更登記之後才發生所有權轉移的效力。因此,只有第三人在辦理產權變更登記之前為善意且無過失,才可以構成善意取得。否則,應當不影響不動產實際所有權人的追及權的行使。

所以,對善意取得的成立應當以第三人取得財產前為善意且無過失,才發生善意取得的效力。

三、 盜贓物產權的變動

按照通常的觀點認為,對盜贓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無論幾經轉手,國家機關主要是偵查機關都可以從第三人處追回。且通常的觀點也認為善意取得制度僅限於動產,不動產並不適用。但筆者對此持不同意見。

(一)盜贓物中動產的善意取得

如果以不正當的低價與非法佔有人進行交易,無論任何情況均不得構成善意取得,更無須說無償取得,即使是善意也不能產生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而如果第三人善意且無過失並支付了相應的對價的話,應當產生善意取得的效力。原所有權人包括國家機關也不得向第三人行使墜及權。原所有權人的 損失可以通過侵權之訴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來解決。

(二)盜贓物中不動產的善意取得

通常認為不動產不能成為盜贓物,但現在理論和實踐中對此都已經有了突破。比如某人以暴力或脅迫等非法手段,使不動產的所有權人到登記機關辦理了產權變更登記,登記到了行為人或他人的名下,爾後登記後的權利人與第三人訂立合約,並重新變更登記,應當認定合同有效。至於原所有權人的損失,可以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向行為人追償。

再比如,由於登記的行政機關的過錯造成登記的錯誤,被錯誤登記為所有權人者與第三人交易的,同樣應當認定善意取得的構成,即使是盜贓物也不例外。

宗上所述,善意取得構成對物權的追及效力的合法限制,甚至以犧牲原所有權人的利益來保護交易安全和第三人權益,這是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符合現代的價值趨向。(D)

3. 物權中涉及到追及效力與善意取得的問題怎麼區分

我國《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內人有權追回容。」在此種情況下所具有的追及效力顯然屬於物上請求權的一種形式,但它是一項獨立的物權效力,不能等同於物上請求權。另外當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給第三人時,抵押權人得追及至抵押物之所在行使抵押權。
物權的追及效力不是絕對的,法律在確認善意取得制度之後,物權的效力應當受到善意取得適用的限制。換句話說,善意取得制度就是對物權追及效力的限制,但並不是說物權的追及效力與善意取得制度矛盾。物權追及力說的在我有物權的前提下,無論物被誰佔有控制,我都可以追及至物的所在地行使權利。善意取得說無權處分權人未經我的許可把我的物賣了,第三方不知情又支付了對價,那麼第三方即善意的第三人就對該物取得了所有權。關鍵是一物一權,你有了所有權我就自動喪失了所有權,沒有了所有權,自然沒有辦法再追及了。

4. 物權追及效力中的即時取得制度和時效取得制度是什麼

所謂即時取得就是指物權理論中的善意取得制度。是指當物被無權處分人處分,專而受讓人屬善意的相信處分人有處分權,受讓人即可取得物的所有權。善意取得可以阻斷物權的追及效力,也即此時原權利人無權向善意取得人主張物之返還請求權,而僅可向無權處分人主張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時效取得制度也即取得實效制度。它是指無權利人以行使所有權或其他財產權的意思公然、和平地繼續佔有他人的財產,經過法律規定的期間,即依法取得財產所有權或其他財產權的制度。我國目前的《物權法》並無規定實效取得制度,學者認為,此為一項重大立法缺漏。

5. 什麼叫物權的追及效力

為什麼抄不直接網路搜索襲呢?網路就有額。
通俗來說就不管物到哪裡,到誰那裡,你都有權利可以拿回來。
但是現代法律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無權的追及效力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算了,你還是直接搜無權的追擊效力吧。。。。

6. 關於民法時效利益和物權的追及效力的問題啊 我都查了好久 嗚嗚 沒洞

我來回答看看,居然樓主看過理論應該對定義比較了解:
1。時效利益就是,債權人因訴訟時效的經過而喪失勝訴權,債務人則從中獲得不會敗訴的利益,這部分利益就是時效利益。比如甲欠乙1萬元,約定2000年1月1日還,結果2002年1月1日前,雙方都沒有跟對方提起這件事,在2006年,甲找到乙並寫下還款約定書,約定2007年1月1日還款,甲的這個行為就稱為時效利益的放棄,因為這個時候乙有獲得了2年的訴訟時效。(這個東西好像在司法解釋有條文的,民法通則里沒有)
2。時效利益拋棄的後果就是,債權人的訴訟時效重新開始計算(但是不得超過20年的大限啊~)本來過了訴訟時效的債可以不用再還了,現在有要還了。
3。以動產手機為例。動產物權的轉移以交付為准。A以1000元的價格賣給B手機,約定後天付款取貨,而第二天C不知道A已經賣掉手機,想以2000元買下,A於是就賣給了他,並當場收款交貨。這個時候C就獲得了手機的所有權,而B沒有拿走手機,因此與A之間只有債權關系。而A因把手機賣給了別人不能交貨,無法履行與B之間的合同因此要承擔違約責任。因為這里有1000元的差價,而違約金必然沒這么多,所以A何樂不為。
好像還是比較繁瑣哦,見諒了~

7. 物權的優先效力和物權的追及效力有什麼區別

優先效力物權的優先效力,也稱為物權的優先權,其主要含義指同一標的物上有數個利益沖突的權利並存時,效力強的權利排斥效力弱的權利的實現。這種效力的強弱既體現在物權與債權之間,也體現在物權與物權之間。

8. 請問法律界前輩:物權的追及效力在特殊情形時如構成善意取得,追及力中斷。能否給舉個具體的例子謝謝

簡單的來說,A丟了手機,B撿到了,然後借給C,這時不管手機在B還是在C手裡,A都可以主張追回。再後來,如果C按市場價格賣給了不知情的D,D構成善意取得,然後A就不能向D主張物權的保護了。

9. 物權法》關於物權的追及效力有何規定

十月一日以後適用《物權法》第66條規定: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破壞。

閱讀全文

與物權的追及效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