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法通則裡面所規定的公民民事權利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債權、知識產權之外還有什麼權利
你想問的究竟是什麼呢?
債券 物權 人身權 身份權
是不是要參加今年度的司法考試吖
⑵ 請問,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還是屬於商法還是屬於經濟法呢會在司法考試的卷幾出現啊
知識產權法屬於民法,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節知識產權規定如下:
第九十四條: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第九十五條: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專利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六條: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依法取得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九十七條:公民對自己的發現享有發現權。發現人有權申請領取發現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公民對自己的發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權申請領取榮譽證書、獎金或者其他獎勵。
(2)民法通則規定什麼是知識產權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法主要包括:
1、知識產權法律:如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
2、知識產權行政法規:其主要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實施條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等。
3、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
4、知識產權行政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規定。
5、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⑶ 我國民法規定的民事權利主要有哪些
1、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2、第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3、第一百一十八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
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4、第一百二十三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
(一)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三)商標;
(四)地理標志;
(五)商業秘密;
(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七)植物新品種;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5、第一百二十四條 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權。
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財產,可以依法繼承。
6、第一百二十五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
7、第一百二十六條 民事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
8、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⑷ 什麼是知識產權其法律特徵和范圍是什麼
一、知識產權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
(2)表演藝術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廣播節目;
(3)人類一切活動領域的發明;
(4)科學發現;
(5)工業品外觀設計;
(6)商標、服務標記以及商業名稱和標志;
(7)制止不正當競爭;
(8)在工業、科學、文學藝術領域內由於智力創造活動而產生的一切其他權利。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產權范圍不斷擴大,不斷涌現新型的智力成果,如計算機軟體、生物工程技術、遺傳基因技術、植物新品種等,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所公認的知識產權。
二、知識產權的概念與特徵
(1)知識產權的概念
知識產權是指智力成果的創造人對所創造的智力成果和工商活動的行為人對所擁有的標記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的總稱。關於知識產權的范圍,學術界和立法實踐歷來有不同的理解。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而根據1967年簽訂的《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的有關規定,知識產權的范圍則包括:關於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權利(即著作權);關於表演藝術家的演出、錄音製品和廣播節目的權利(即鄰接權);關於人類在一切領域的發明的權利(即發明專利權及科技獎勵意義上的發明權);關於科學發現的權利(即發現權);關於工業品外觀設計的權利(即外觀設計專利權或外觀設計權);關於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和標志的權利(即商標權、商號權);關於制止不正當競爭的權利(即反不正當競爭權);以及一切在工業、科學、文學或藝術領域由於智力活動產生的其他權利。作為WTO規則重要組成部分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對知識產權范圍也作了明確的規定,其界定為: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即鄰接權);商標權;地理標志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未公開信息的保護權(即商業秘密權)。
由於我國已經於1980年6月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因此,理論上普遍認為,我國認可該組織確定的知識產權范圍。同時,我國也已經於2001年加入WTO,這也表明,我國也認可WTO規則對知識產權范圍的界定。但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實際上取決於各國對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水平。
(2)知識產權的特徵
知識產權是一種與物權、債權並列的獨立的民事權利,其具有如下特徵:
1.知識產權的無形性。知識產權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具有財產價值的標記,是一種沒有形體的財富。知識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這是其與其他有形財產所有權最根本的區別。
2.知識產權的法定性。知識產權的法定性是指知識產權的范圍和產生由法律規定。知識產權的法定性是由無形性決定的。由於其沒有形體。因此其可以同時為多個主體所共同佔有,很難為擁有者所完全控制,因此,知識產權必須通過法律加以確認。
3.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專有性即排他性。知識產權的專有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產權為權利人所獨占,權利人壟斷這種專有權並受到嚴格保護,沒有法律規定或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權利人的知識產品;二是對同一項知識產品,不允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同時對同一屬性的知識產品享有權利。
4.知識產權的地域性。知識產權作為專有權在空間上的效力並不是無限的,而要受到地域的限制,其效力僅限於本國境內。按照一國法律獲得承認和保護的知識產權,只能在該國發生法律效力。
5.知識產權的時間性。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有時間上的限制。即知識產權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受到保護,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期限,這一權利就自行消滅,而其客體就會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財富,為全人類所共同使用。
⑸ 實質意義的民法包括知識產權法不
包括知識產權,
具體可以搜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上面都寫的很清除。
⑹ 論述: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賠償制度的內容是什麼!
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賠償制度的內容是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版
知權識產權侵權是一種特殊的民事侵權行為,中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了承擔民事責任的過錯原則和無過錯而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無過錯原則。這部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雖然首次正式使用「知識產權」這一法學稱謂,也對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等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作了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規定、
⑺ 下列選項中屬於獨立法律部門的是() A知識產權法 B商法 C公司法 D民法商法
D、民法商法。
民法商法包括內容如下:
我國目前尚無一部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則》為基本法律,輔之以其他單行民事法律,包括《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拍賣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等。
目前我國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險法》、《票據法》、《證券法》等。
一國法律體系的性質由一個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所決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這就決定了我們構建的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它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它包括的全部法律規范,它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必須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以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要求。
這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法律體系的本質區別。哪些法律需要制定,哪些法律不需要制定,具體法律制度的內容如何,都要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出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根本意志和長遠利益出發。
⑻ 請問:知識產權是否包括發現權依據
這個問題當前爭議較大,主要是因為各個國家級織的不同文件規定所致。 前蘇聯對「發現權」有最早的法律規定。 到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將知識產權劃分為:著作權、鄰接權、專利權、科學發現權、外觀專利權,商標權、商號權、地理標記權等。其中將科學發現權明確規定為知識產權。 1994年簽署的TRIPS協議是目前國際上關於知識產權界定范圍的依據,劃分的知識產權包括:版權與鄰接權、商標權、地理標記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商業秘密權、反不正當競爭權。TRIPS協議代表了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現代化水平,與WIPO公約相比,TRIPS明顯地已經不包括發現權及過於寬泛的「一切來自工業、科學及文學藝術領域的智力創造活動所產生的權利」,縮小了知識產權的范圍,更趨於科學化。 我國《民法通則》知識產權項下,規定了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發明權、發現權及其他科技成果權6種知識產權,這里的發現權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的「科學發現權」的含義相同。不過,理論界也有認為我國民法的發現權所指的發現是廣義的,包括自然、科學、生活等領域。 現在國際上一致認為科學發現權不是知識產權。其原因在於科學發現不具有創造性,它是人類對客觀存在的尚未揭示出來自然現象、自然規律、事物性質迄今為止的一種認識,是人類認識世界的范疇,屬於人類的認識成果。而知識產權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是人的智力活動的結晶。 盡管如此,各國法律的規定也不相同。《美國專利法》包括「發明與發現」,其所稱的「發現」實為「發明」的同義語。我國新修訂的《專利法》將科學發現排除在專利權范圍之外。有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的規定,表明發現權是一種民事權利,目前理論界已有專家提出需要重新審視《民法通則》關於知識產權的種類,應當按照TRIPS確定知識產權范圍,不應包含發現權。
⑼ 簡答題,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是什麼為什麼
「歸責」是指行為人因其行為和物件致他人損害的事實發生以後,應依何種專根據使其負責,屬此種根據體現了法律的價值判斷,即法律應依行為人的過錯還是應以已發生的損害結果為價值判斷標准,抑或以公平考慮等作為價值判斷標准,而使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
原因:(1)從侵權法的發展史來看,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應當只是就損害賠償請求權而言的,即只有損害賠償責任作為確定侵權行為歸責原則的依據,並非以其他民事責任的承擔作為確定歸責原則的依據。
(2)侵權行為歸責原則在古代社會表現為結果責任(即加害責任),在羅馬帝國後期表現為過錯責任,法國民法、德國民法則繼承了這種過錯責任,20世紀出現了無過錯責任。無論是過錯責任還是無過錯責任,都是依據損害賠償請求權確定歸責原則。如《法國民法典》第1382條規定:任何行為使他人受損害時,因自己的過錯而致損害發生之人對該他人負賠償的責任。此後制定的德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均作如是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