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第一個版權法是哪部
1709年,英國的安娜女王頒布了一個法案,以保護出版商和作者的利益,後來的人們就版將這部法律權命名為《安娜女王法》.該法全稱為:《為鼓勵知識創作而授予作者及購買者就其已印刷成冊的圖書在一定時期內之權利的法》.
這部法律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權法,也算是最早的知識產權法律.
2. 1790年,英國女王安娜頒布希么,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
安娜法令安娜法令:也稱安娜女王法令。法的原名為《為鼓勵知識創作授予作者及購買者內就其已印刷成冊的圖容書在一定時期內之權利的法》,1709年由英國議會頒布,1710年生效,是世界上第一部保護作者權益的法律。該法規定,作品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其作者享有14年的版權保護期,期滿作者尚未去世,可以順延14年。《安娜法令》在世界上首次承認作者是著作權保護的主體,確立了近代意義的著作權思想,對世界各國後來的著作權立法產生了生大影響。1709年《安娜女王法令》頒布時,作品的表現形式僅限於印刷和手寫方式,因此該法所保護的作品禁止文字作品及以書面形式出現的美術、音樂作品。
3.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著作權法是多少年制定的大清著作權律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著作權法是中國清代宣統二年(1910)年制定的專《大清著作權律》。
《屬大清著作權律》(Copyright Law of Qing Dynasty),中國清代宣統二年(1910)制定的關於保障著作者權利的專門法律。20世紀初,清政府預備立憲,並委任沈家本、伍廷芳為修訂法律大臣,引進資產階級的法律體系與原則,制訂了一系列的專門法律,《大清著作權律》便是其中之一。《大清著作權律》分為「通例、權利期限、呈報義務、權利限制、附則」 5章,共55條。對於版權的概念、作品的范圍、作者的權利、取得版權的程序、版權的期限和版權的限制等問題,均作了相應的規定。
4. 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 】頒布,於【 】實施。
c
5. 中國歷史的第一部版權法頒布於什麼時候
經過戊戌變法失敗後幾年的沉寂,到1902年,中國思想界重新活躍,出版業再度繁版榮,盜版問題也沉渣權泛起並且來勢兇猛。
1903年5月,上海文明書局創辦人廉泉、著名翻譯家嚴復分別上書,要求清政府保護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這是中國知識分子要求版權的第一聲呼籲。1904年4月6日商部表態,同意「由本部酌定版權律」。1905年初,商部擬出了版權法初稿,送交學務處審核。
1907年,學務處又將版權法的修改稿移交民政部,如此數度轉手,直到1910年才最終完成。10月2日,民政部將修訂完畢的版權法交給資政院議決。12月,經過資政院議決通過、宣統皇帝批准,中國第一部版權法正式產生,定名為《著作權律》,共5章55條。
清朝的這部《著作權律》以「伯爾尼公約」為藍本,參照了各國的現行法律。該部法律比較完善,奠定了中國後來版權法的基礎。
6. 我國的第一部保護知識產權法規什麼時候法規發布
知識產權包括來專利權源、著作權、商標權。第一部為商標法。
商標法:1982年8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1983年3月1日起施行。
專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著作權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我國的第一部著作權法是1910年清政府頒布的《大清著作權律》。
新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20世紀80年代以後開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 1982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1990年頒布,1991年6月1日實施
7. 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權法是1710年生效的
1709年,英國的安娜女王抄頒布了一個法案,以保護出版商和作者的利益,後來的人們就將這部法律命名為《安娜女王法》。該法全稱為:《為鼓勵知識創作而授予作者及購買者就其已印刷成冊的圖書在一定時期內之權利的法》。
這部法律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權法,也算是最早的知識產權法律。
8. 1709年 王安娜頒布的是什麼,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
《安娜女王法》
全稱為:《為鼓勵知識創作而授予作者及購買者就其已印刷成冊的圖書在一定時期內之權利的法》
9.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著作權為保護對象的法律是
中文最早使用「著作權」一詞,始於中國第一部的著作權法律《大清著作權律》。清政府版解釋為權:
「有法律不稱為版權律而名之曰著作權律者,蓋版權多於特許,且所保護者在出版,而不及於出版物創作人;又多指書籍圖畫,而不是以賅刻模型等美術物,故自以著作權名之適當也。」
此後中國著作權法律都沿用這個稱呼。
10. 中國歷史的第一部版權法頒布時間
英文中的right一詞,在中文中有版權和著作權兩種不同用法。版權起初所側重保護的是圖書的「復制權」,保護的是印刷出版者,而英國的《安娜法》(1710年)則標志著版權概念的近代化,即轉向主要保護作者;著作權則顧名思義是將重點放在作者和著作權人的權利保護上,包括作者和著作權人的財產權和人身權/精神權。從清末我國第一部保護著作權的《大清著作權律》,到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1990),都採用大陸法體系的著作權這個說法。然而現在負責著作權事宜的卻是國家版權局。同時,國內討論著作權法的學術著作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仍然採取版權法這一說法,如鄭思成的《版權法》(1997)。不難看出,二者之間現在只是在用法上有些差異,內涵上卻無甚差別。
關於作者權(author』s right),吳漢東(1998a:11)指出,大陸法系國家從作者的本位立場出發,將立法的重心置於個人精神利益保護的支點上。為了區別於普通法(COMMON LAW)上的「版權」觀念,他們創制了「作者權」的用語(英文 「author』s right」,法文 「droit de auteur」,德文 「urhebrrecht」,西班牙文 「derecho de auto」,義大利文 「diretto d』autore」 等都是「作者權」的語義表述),強調對作者個人權利的保護,而不是對出版者權利的保護;強調法律不僅應保護作者的財產權利,而且更應保護作者的人身權利。
作者身份(authorship)一詞,我們在引言中已經介紹過了,在此不再贅述。總之,這幾個概念各自表述了不同的內容,但是彼此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的。明確這幾個概念的內涵和關系,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展開下面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