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物權,它的優先效力是什麼
物權的優先權,其基本涵義是指權利效力的強弱,即同一標的物上有數個利益相互矛盾、相互沖突的權利並存時,具有較強效力的權利排斥或先於具有較弱效力的權利的實現。考察物權相互之間以及物權與債權之間的關系,物權的優先效力都是存在的。這種物權的優先權是物權因對標的物的直接支配權而具有的排他性的表現,是法律根據物權的特性而對之賦予的強烈的法律效力。
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
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是指依物權效力的強弱,具有較強效力的物權或者排斥具有較弱效力的物權的存在或者先於具有較弱效力的物權得到實現。
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是以物權成立時間的先後,確定物權效力的差異。從一般原則上講,先成立的物權的效力要優先於後成立的物權,即先成立的物權效力較強,後成立的物權效力較弱。例如甲先在自己的土地上為乙設定了通行地役,又在該同一塊供役地上為丙設定了汲水地役。因該汲水地役權的行使,丙亦得通行該供役地。但是,由於乙的地役權設定在先,具有強於丙的汲水地役權的效力,因而丙只有在不妨礙乙的地役權的行使的情況下才可以利用供役地。物權相互間以成立時間之先後確定其效力的強弱,本質上是對現存的、既得的物之支配權的保護。任何一種物權作為對標的物的直接支配權,它確定了物權人依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對其標的物的支配范圍。任何人都必須尊重物權人的該支配范圍,不得侵入該支配范圍干涉物權人的權利行使。這也包括在同一標的物上後成立的物權只有在不侵入、干涉先成立的物權的支配范圍的條件下才能得以成立。否則,時間在後的物權根本就不能成立。
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的表現,依不同種類的物權的排他性不同而異其效果。一般說來兩個排他性極強的在性質上不能共存的物權不能同時存在於同一個標的物上,因而在有先設定的該種物權時,則後發生的物權當然不能成立。例如在某人享有所有權的房屋上,他人不能同時再設立所有權。如果他人依買賣、取得時效等法律事實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則必然導致原所有人的所有權消滅。再如已於一塊土地上為他人設定地上權時,就不能再為人設定一個永佃權。另外,如果物權的排他性表現為在性質上並非不能共存,則同一標的物上可以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這樣的物權。但成立在先的物權優先行使,即後發生的物權不得不讓先發生的物權居於優先地位,並僅於不妨礙先發生的物權的范圍內才得以成立。例如,同一供役地上有足夠水源,供役地人先後為兩個人設定了汲水地役。如果以後發生水源不足的情況,則設定在先的地役權人優先享受其權利。只有在其行使權利後,設定在後的地役權人才可以享受其權利。再如地上權人在自己的地上權上為人設定抵押權後,又為人設定地上權的,則該次地上權在抵押權實行時可以請求將之除去。但於地上權上設定次地上權後,又為他人設定抵押權的,則該抵押權實行時不可以請求除去該次地上權。
物權相互之間的優先效力,根據不同種類的物權的排他性不同並依物權成立之先後而確定其優先的效力,這是一般原則。但是這一原則的例外情況,就是限制物權(定限物權)的效力優先於所有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除了在一些極特別的情形(如所有人地上權、抵押權)外,限制物權都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設定的權利。所以在同一標的物上,限制物權成立於所有權之後。但是,限制物權是根據所有權人的意志設定的所有權上的負擔,起著限制所有權的作用,因此限制物權有較所有權為優的效力。
物權對於債權的優先效力
物權對於債權的優先效力,是指物權與債權在因同一標的物而有關聯時,不論各自的種類為何,也不問各自成立的時間的先後,物權均具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這具體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已為債權的給付標的,如就該物再成立物權時,則物權具有優先的效力。例如一物數賣,但在後的買受人已經接受了出賣物(動產已交付,或已就不動產辦理了所有權移轉登記手續),則該買受人即取得了出賣物的所有權,即使不動產已交付給在先的買受人亦然。此時該買受人的所有權當然優先於在先的買受人的債權。
(2)用益物權人對於標的物的價金或補償金、賠償金,有較其他債權人優先受償的權利。例如在一棟房屋上設定抵押權後,再設定了典權。在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時,如果附有典權的房屋所有權無人願意購買或其出價低於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額時,可以除去典權將房屋出賣。在賣得的價金清償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以後尚有餘額的,典權人有權優先於一般債權人(當然還包括登記在後的其他物權人)而受償;
(3)在債務人的財產上設有擔保物權的,擔保物權人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這即為別除權。例如在債務人房屋上設定了抵押權,在實行該抵押時,無論該債務人的財產是否夠清償債務,抵押權人對於抵押房屋的賣得價金享有優先受償權。即使該債務人宣告破產,也不影響抵押權的優先效力;
(4)非屬於債務人所有之物,所有人有取回該物的權利,這即為取回權。例如出賣人已將出賣物發送,買受人尚未收到,也沒有付清價款而宣告破產時,出賣人可以解除買賣合同,並取回其標的物。
物權具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這是一般的原則,但也有例外的情況。例如,不動產租賃在各國民法立法例上均屬於債權,但大多都規定承租使用權優先於租賃物受讓人的所有權及在租賃物上後設定的他物權。
物權的物上請求權
(一)物權的物上請求權的概念和性質
物權的物上請求權(以下簡稱為用益物權請求權),是在物權的實現上遇有某種妨害或可能會發生某種妨害時,物權人有權對於造成妨害其權利事由發生的人請求排除此等妨害。這種請求權是物權基於絕對權、對世權,可以對抗任何第三人的性質而發生的法律效力。它賦予物權人各種請求權,以排除物權的享有和行使過程中的各種妨害,從而恢復物權人對其標的物的原有的支配狀態。
由於物上請求權作為物權的效力,與債權、侵權行為、訴權等存在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其性質,因而有不同的觀點:(1)物權作用說,認為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作用(效用),而非獨立的權利,其依存於物權而存在、消滅;(2)純債權說,認為物上請求權系請求特定人為特定行為(排除妨害)之權利,為行為請求權。故性質上是純粹的債權,應適用有關債的規定;(3)准債權說,認為物上請求權不同於債權,但又類似於債權,即為一種准債權之特殊請求權。所謂類似於債權即物上請求權系請求特定的人為特定行為的權利,不是以直接支配標的物為內容,故不是物權的本體,而是一種類似於債權的獨立權利。所謂不同於債權,是物上請求權附屬於物權,其命運從屬於物權,因而又不同於債權。就上述特性看,物上請求權系僅可以准用債權的規定之權利,故是一種准債權;(4)非純粹債權說,認為物上請求權系對人的請求權,故非物權本身,而系獨立的權利,但其命運與物權同,於物權的存續期間不斷地派生,故不適用消滅時效。這種請求權雖是對特定人的請求,但在破產程序和強制執行程序中較一般債權優先,強烈地表現出其系自物權派生的特徵,故非純粹之債權;(5)物權效力所生請求權說,認為物上請求權乃物權效力上所生之請求權,與物權不可分離。物權如有移轉,此請求權亦當然隨之移轉;(6)物權派生之請求權說,認為物上請求權是由物權所派生,而經常依存於物權之另一權利;(7)所有權動的現象說,認為這種請求權系觀念的、絕對的近代所有權,對於特定人主張的一種動的現象形態而已。(註: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上冊,
台灣1990年版,第39-40頁。)
以上諸說中,第一說與第七說完全否認物上請求權的獨立權,而第二說又把物上請求權完全看作債權,這與物上請求權的性質是不相符的,均不足取。至於其他諸說,都是從物上請求權的不同方面的觀察得出的結論,只是各自的著重點不同而已。例如第三、四說著重於物上請求權准用債權的規定,而第五、六說則是從物上請求權附屬於物權予以觀察得出的結論。因此,綜合言之,物上請求權是以物權為基礎的一種獨立請求權。對此定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之:
(1)物上請求權是請求權。所謂請求權,是指權利人要求他人(特定的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權利。物上請求權在物權受到妨害時發生,它是物權人請求特定的人(妨害物權的人)為特定行為(除去妨害)之權利,為行為請求權。它不以對物權標的物的支配為內容,故不是物權的本體,而是獨立於物權的一種請求權。作為請求權,物上請求權有與債權相類似的性質,因而在不與物上請求權性質相抵觸的范圍內,可以對之適用債權的有關規定,例如過失相抵、給付遲延、債的履行及轉讓等。
(2)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用。物權作為一種法律上的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於受到妨害時,物權人即有除去該等妨害的請求權。因此,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用,它以恢復物權的支配狀態為目的,在物權存續期間因有對物權的妨害而不斷地發生。
(3)物上請求權附屬於物權。這是物上請求權作為物權的效用的必然結果。物上請求權派生於物權效力,其命運與物權相同,即其發生、移轉與消滅均從屬於物權。因而物上請求權不同於債權等請求權,它不能與物權分離而單獨被移轉。至於讓與物上請求權可以作為動產物權的交付方法,這是因為已經有了物權移轉的合意,僅依此方法而發生物權移轉的效力,並不是與物權分離而單獨讓與物上請求權。
與物上請求權的以物權為基礎的獨立請求權性質相關的還有其是否為消滅時效之客體,即消滅時效是否適用於物上請求權問題,對此立法例和學說上均有較大分歧。《德國民法典》一般性地規定請求權因30年的消滅時效而消滅(第194條第1款),但已登記而生的請求權除外(第902條第1款)。物上請求權作為請求權的一種,依德國民法除已登記的(不動產)物權外,其他物權的物上請求權均應適用消滅時效。
《日本民法典》對物上請求權是否適用消滅時效問題,依其第167條的規定債權因10年間不行使而消滅。債權或所有權以外的財產權,因20年間不行使而消滅。似乎是應當適用消滅時效的。但日本在審判實務上強調物上請求權是物權的效力,無消滅時效之適用。其判例明確指出:基於所有權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系物權的一個作用,非由此所發生的獨立的權利,因此不得不認為,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與所有權本身一樣,不罹於消滅時效
② 什麼是物權的效力
物權的效力:是指法律賦予物權的作用力和保障立。
1、排他效力。是指在同一標的物內上不能同時存在兩個以容上內容不相容的物權,亦即在同一物上已存在的物權具有排除在該物上再成立與其內容互不相容的物權的效力。
2、優先效力。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優先於債權的效力。(例外:買賣不破租賃原則)
3、追及效力。 又稱物權的追及權,是指物權成立後,其標的物無論輾轉歸於何人之手,物權均得追及其所在而之間支配該物。
4、妨害排除效力。又稱物上請求權或物權的請求權,是指物權人於其物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時,物權人得請求排除侵害或防止侵害,以回復其物權的圓滿狀態的權利。
③ 論述物權與債權的關系
一般來說,物權具有優於債權的法律效力。物權的優先效力:又稱物內權的優先權,容指同一標的物上由數個利益互相矛盾、沖突的權利並存時,具有較強效力的權利排斥具有較弱效力的權利的實現。
物權對於債權的優先效力:即同一標的物上物權與債權並存,物權優於債權的效力。表現兩方面:a、同一標的物上物權債權並存物權優於債權。但存在少數例外,如不動產租賃權,屬於債權,特定情況下「買賣不破租賃」;b、債權人依破產程序或強制執行程序行使其債權時,作為債務人財產的物上設有擔保物權的,該物權優於一般債權人的債權,即別除權;在破產時,非屬於債務人的所有物,所有人有取回該物的權利,即取回權。
這是我民法筆記中關於物權債權關系的內容,希望對你能有一些的幫助。
④ 合同物權取回權
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4條規定:「財產已經交付,但當事人約定財產所有權轉移附條件的,在所附條件成就時,財產所有權方為轉移。」《物權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從這兩三個條文來看:
1賣方標的物所有權只有在買方付清貸款時才轉移至買方,買方未付清貸款時佔有標的物屬於效力未定的情況,當買方在合同約定的付款期限未能付清貸款就是無權佔有標的物,賣方可以請求返還標的物。
2返還原物請求權應該通過合法的法律手段實行,一般可以通過仲裁和訴訟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賣方直接(強行)原物可能會造成不良效果。
另外注釋:出賣人取回權,是指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時,出賣人已將買賣標的物向作為買受人的債務人發運,債務人尚未收到且未付清全部價款時,出賣人所享有的可以取回在運途中的標的物的權利。
第一,必須為異地買賣。
第二,作為買受人的債務人尚未付清全部價款。
第三,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時,買賣標的物尚在運輸途中。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時,買受人還沒有收到貨物。
⑤ 債權請求權的物權
1、物權請求權是基於物權而產生的請求權
依據我國《物權法》 第34至36條的規定,物權請求權主要包括四種,即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消除危險和恢復原狀。
2、物權請求權具有不同於債權的特殊性質
2.1物權請求權是以物權為基礎而產生的權利,其產生根據在於物權是對物進行支配並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物權的請求權行使的根本目的在於維護物權人對其物的圓滿支配狀態,故物權請求權可視為物權效力的體現。
2.2物權請求權與物權是不可分離的,也就是說,物權請求權與物權具有共同的命運。當物權消滅時,物權請求權亦不復存在,物權移轉時,物權請求權也隨之移轉,甚至移轉返還所有物的請求權也可導致所有權本身的移轉。據此,移轉返還所有物的請求權可以成為一種交付財產的方式。
2.3物權請求權不適用消滅時效。在這一點上,其與債權的請求權是不同的,債權的請求權原則上都適用訴訟時效。據此可見,不能將物權請求權等同於債權或准債權。
2.4物權請求權的效力優先於債權請求權。如在破產程序中,所有人對其物享有取回權,此種取回權實際上是由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而派生的,當然應優先於一般債權而受到保護。
3、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的區別
3.1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
傳統的行使物權請求權的方式主要是請求返還原物、請求侵害排除和請求侵害防止,其目的在於排除物權受侵害的事實或者可能,恢復或者保障物權的圓滿狀態;
在物權保護中,行使侵權請求權就是要求加害人履行損害賠償之債,其目的是為了填補損失,即以貨幣方式恢復被損害物的價值狀態,彌補受害人所遭受價值損失。
物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這兩種不同的對物權的保護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對物權損害予以不同的救濟,兩者對物權保護的側重點不同,兩者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結合適用。但是只有兩者同時並存的立法模式才是對物權最完善的保護機制,缺少任何一個都是不完備的。
注:
1、當物權受到侵害或者有遭受到侵害的可能時,首先應當適用物權請求權,以盡可能地恢復物權的完滿狀態。只有在遭受到的損害無法通過行使物權請求權予以恢復原狀,而使物遭受到價值貶損時,才可以行使侵權請求權,要求加害人給予損害賠償。
2、如物權遭受到侵害但是沒有發生價值減損,或者物權僅有遭受侵害的可能性而並未影響物權人的現有利益時,就只能通過行使物權請求權使物權得到保護;
3、如物權遭受的損害已經發生,而且損害沒有必要或沒有可能通過恢復原狀等物權請求權獲得救濟,就只有通過損害賠償的侵權請求權獲得價值上的補償。
3.2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要求相對人承擔責任的要件不同
首先,兩者的歸責基礎不同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除了法律特別規定的侵權行為以外,一般侵權行為的受害人要行使侵權請求權必須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是如果適用物權請求權,權利人要求侵害人返還財產、停止侵害、排除妨害和恢復原狀,都不需要證明相對人具有過錯。如果以侵權請求權替代物權請求權,按照侵權請求權的歸責原則要求權利人必須對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的問題舉證,實際上加重了物權人的舉證負擔,這對於保護物權極為不利。
其次,從危害後果上來看,兩者行使的權利的前提不同
行使侵權請求權的前提是存在損害賠償之債。損害賠償之債要求加害人造成了受害人財產的損失才應負賠償責任,沒有損失就沒有賠償。
行使物權請求權的前提是物權遭受到妨害或者有遭受妨害的可能,而不以造成財產損失為前提。
註:
1、不法行為人侵害或者妨害物權人的物權,造成了妨害或危險,此種妨害或危險本身並非一種損害,常常難以貨幣的形式來具體確定或定量,但這並不影響物權人行使物權請求權而對這些妨害或危險予以排除。即使在侵害行為已經發生的情況下,如果侵害的危險還沒有消除,物沒有恢復佔有或者物遭到損害但可以且有必要修復等情況下,不管物權人遭到的價值上的損失如何,都可以行使物權請求權。
2、以侵權請求權代替物權請求權的做法會加重了受害人的舉證負擔,不利於全面保護物權。
3.3兩種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不同
3.3.1訴訟時效針對的對象是債權請求權。
註: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35、136條的規定,侵權請求權適用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是2年,對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等侵權案件適用1年的訴訟時效期間。
3.3.2對於物權請求權則不能適用上述訴訟時效的規定。
註:
1、對於諸如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而言適用兩年或一年的訴訟時效將不利於保護所有人的利益或權利。
例如,在某人的房屋邊上挖掘窖坑,嚴重影響到房屋的安全,如果房屋所有人請求挖洞的行為人排除妨害,行為人提出這個坑是在兩年前挖的,因而已過時效,其沒有義務恢復原狀,這就意味著經過一定的期限後將使某種違法的行為合法化,這顯然不符合時效制度設定的目的。
2、對返還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險等物權請求權而言,也很難確定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因為物權的請求權通常適用於各種繼續性的妨害行為,妨害行為通常是持續不斷進行的。
例如,非法佔有他人的財產,只要沒有返還,物權就仍然處於遭受侵害的狀態;再如在他人的房屋邊挖洞,只要洞存在就會威脅到他人房屋的安全。如果嚴格適用訴訟時效的期間起算規則,即自「受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物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則對物權人是不公平的,也不利於保護物權。
3.4兩種請求權的費用承擔不同
在行使物權請求權的情況下,可能涉及到費用承擔問題。
例如,某人的大樹被風颳倒在他人的庭院內,一方要求返還原物,另一方要求排除妨害,這就涉及應該由哪一方來承擔將該樹移走的費用問題。
3.4.1在物權請求權中,由於通常不考慮行為人的過錯,因而在一方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就需要根據公平原則來分擔費用。
3.4.2在侵權責任中,侵權行為人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財產,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不可能在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之後,再由受害人來負擔費用。
3.5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對物權保護的效力不同
物權請求權來源於物權,是物權效力的內容;侵權請求權的性質為債權,是債權的內容。
由於物權請求權的效力優先於債權請求權,因此物權請求權應當優先於侵權請求權。
例如在破產程序中,所有人基於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而應當對其物享有取回權,因此這種取回權應優先於一般債權而受到保護。如果只允許所有人採用侵權請求權的方法保護自己的物權,就只能以一般破產債權人的身份按比例受償,顯然不如採用物權請求權,行使取回權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護物權。由此可見,如果以侵權請求權代替物權請求權,則損害了物權應當具有的優先效力,在理論上與物權的性質不符,在實踐中也不利於對物權的保護。
註:
1、物權請求權的行使還應當受到一些特殊的限制。例如在相鄰的所有人之間行使排除妨害的請求權,還要適用相鄰關系的規則,受到妨害的一方應當適當忍受來自另一方的輕微妨害。而侵權請求權的行使則不存在上述限制。
2、當物權人的權利遭受侵害以後,物權人應當首先行使物權請求權,只有當物權請求權不足以保護物權人的權利時,才考慮行使侵權的請求權。
⑥ 在貿易合同中約定「物權保留」條款有何好處
答:物權的保留就抄是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在貨物交付後,賣方保留貨物的所有權直到買方付款。由於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不動產交付轉移所有權,採用物權保留的方式,可以防止賣方在交付貨物後,既喪失了貨物的所有權,又得不到付款。一般在物權保留的情況下,善意第三方從債務人(買方)處買入貨物後,賣方將失去物權保留權,然而在債務人破產時,物權保留具有積極意義,物權保留的貨物不屬於破產財產,債權人可以依法行使取回權,從而使其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⑦ 破產法第39條規定的取回權 與物權法規定的所有權轉移矛盾嗎
並不矛盾。取回權也是在物權未轉移時行使的權利。
⑧ 物權所有人對他人合法或非法佔有的財產如何自力救濟或行使取回權
如何自力救濟得看具體情況,他人是如何取得財產的、雙方是什麼關系、有什麼糾紛等都要具體考慮。
⑨ 取回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物權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訴襲訟時效也不適用於物權。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權利人將失去勝訴權利,即勝訴權利歸於消滅。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訴訟時效只適用於財產權中的債權性請求權。因此下列權利不適用訴訟時效:
1.人身權的請求權
2.財產性支配權:包括物權和知識產權
3.抗辯權
4.形成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