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著作權法關於思想和表達是怎樣區分的
思想是虛擬的,不存在的,而表達是要有表現形式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著作權法只保護有形的作品,不保護思想。
② 《著作權法》是否保護作品思想
不保護。
1.思想本身是無法保護的,就好像即使是一個正版讀者,只要它接受了書籍中的思內想,經過自己的容加工整理,就可以口頭向自己的朋友表述出來,這如何禁止?
2.因為版權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通過保護給予版權人壟斷,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站在前人肩膀上前行。每一個作品或多或少的都會借鑒前人的思想成果,如果思想被保護了,就會禁錮後人的創造。保護了思想本身也限制了思想的傳播。
版權的目的只是給創造人一段時間享受有限權利的機會,使得這種創造能過得到獎勵,並激發他的更大的創作熱情。
③ 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一些
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一些?現在我國政府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是越來越重視的,很多公居對自己的知識產權也越來越重視,而抄襲是侵犯知識產權的一種表現,那麼抄襲是否屬於著作權侵權呢?那就要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些了?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些?司法實踐中,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1、思想與表達兩分法將作品的思想排除在版權法的保護范圍之外。這是版權法原理的基本要求。《伯爾尼公約》第9條第2款明確規定:版權保護延及表達,而不延及思想、過程、操作方法或數字概念本身。我國版權局於1998年1月8日提交的著作權法修正草案(下稱草案)第5條也增設了版權法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概念、發現、原理、方法、體現和過程的條款。思想與表達在一般作品中,可以清楚區分,但在計算機軟體作品中,其界限並不明朗。此外,即使屬於思想的表達,但該表達屬於公有領域,例如是唯一性的表達,則表達同樣不在保護范圍之內。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2、接觸與相似原則在分離思想與表達、公有領域與私權領域之後,如果兩部作品相同或相似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部作品的作者是否有接觸或者作品有接觸的痕跡來判斷是否構成抄襲。如果權利人與被告的作品相同或類似,而被告方沒法提供其創作過程以證明未進行模仿而是獨立創作的,侵權即成立。可見,這里的舉證責任的承擔發生了倒置,即由被訴作品的作者證明自己沒有接觸過原告作品,否則就可以推定存在著接觸。在判斷兩部作品相同或者相似上,有所謂實質部分的說法,即被訴的作品模仿了權利人作品的實質部分。然而,到底什麼是作品的實質部分,怎樣判斷實質部分,仍然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這有待於司法實踐進一步的探索。關於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些?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版權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④ "在著作權領域,著作權法只保護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思想和情感本身。"這句話什麼意思
按照著作權法的原理和傳統以及各國一般的著作權立法和實踐,作品獨創性版要求,僅限於作品的表達,權而不及於作品的思想內容,此即各國廣泛接受的思想和表達二分法原則,也是確定著作權保護范圍的一項基本原則。 換言之,即著作權的保護只涉及思想的表達,而不保護思想本身。這一原則的確立是著作權制度發展中的重要成果之一。思想和表達區分的重要意義在於解決了作品獨創性的外延,從而為限定著作權的保護范圍奠定了基礎。因此,著作權法中所指的作品,其內涵較之於語言學中的作品要窄的多,僅指不同形式的對思想的表達。 思想與表達二分法體現了著作權法律制度對作者利益和其他創作人以及公共利益之間的一種平衡,其宗旨在於降低創作成本,形成一種合理的創作激勵機制,從而促進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 教材上就有關於這樣的表達。
⑤ 思想內容能否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問題,早已形成定論,即著作權法保護的是作品的表現形式,而不是思想。但本文作者認為,至少在一定前提下,思想內容也應該適當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作為一家之言,本刊刊發此文,旨在倡導學術交流之風。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大致經歷了與「出版特權」相聯系的保護階段、與「著作財產權」相聯系的保護階段、與「著作人身權」相聯系的保護階段和如今的著作權國際化保護階段。隨著著作權法律制度的不斷發展,對於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問題,學術界已經基本上形成定論,即著作權法保護的是作品的表現形式,而不是思想內容。但筆者認為,思想內容也應該成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內容,至少在一定情況下應該被納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即作品的表現形式和思想內容應該同為其保護對象。思想內容與表現形式的關系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保護對象是作品,即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可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需要具備兩個要素:第一,作品是人類的智力創作成果;第二,屬於作品范疇的並不是人類一切領域內的智力成果,而僅限於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之內。我國著作權法明確列舉了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建築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方法創作的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體等八類作品,並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作為彈性條款,以適應著作權法的不斷發展,將應納入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均歸入其保護之中。
要談到思想內容可否成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問題,首先必須明確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的關系。作品的思想內容是指作者藉助作品所反映的觀點、概念、原理、方法、步驟或客觀事物、事件以及其他題材和主題等;而作品的表現形式是指作者通過作品表達某種思想、某項內容時,所採取的各種表現手法、技巧等客觀形式的總和,它具有客觀性。我們知道,作品是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的統一,作品的思想內容是純主觀的東西,它必須藉助一定的表現形式才能夠被人們所感知,否則就更不可能涉及到保護的層面上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表現形式只是對作者作品的思想內容的反映,缺乏思想內容的表現形式沒有存在的基礎,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作品因而也空洞、毫無價值,即表現形式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筆者認為,思想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成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理解。著作人身權與思想內容保護
假如我們不將作品的思想內容作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就可能出現一些難以解釋的問題,比如對演繹作品有關內容的理解。演繹作品是對原創作品的再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演繹作品的著作權主體必須依法保證原創作品的完整性不受破壞,原創作品的著作權主體擁有保護作品完整權,即其依法享有保護原創作品在形式、內容、作者創作意圖等方面不受歪曲和篡改的權利。如果演繹者對原創作者創作意圖的理解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出現在其再創作的成果中表現出來完全背離原創作者意志的作品內容,直接或間接地歪曲或篡改了原創作品,也就傷害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很可能會損害作者的形象。由此可見,這裡面也就間接地體現了將思想內容列為著作權法保護對象的必要性。
我們可將此進一步上升到著作人身權保護的層面上來。世界范圍內著作權法律制度的產生和發展大致經歷了與「出版特權」相聯系的保護階段、與「著作財產權」相聯系的保護階段、與「著作人身權」相聯系的保護階段和如今的著作權國際化保護階段。其中與「著作人身權」相聯系的保護階段產生於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對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是對著作權保護的完善。德國啟蒙思想家康德等人認為,作品首先是作者人格的反映,在著作權中,人格權是首要的,而財產權次之。事實上,對著作財產權的保護在某種層面上說,既是對作者勞動成果的肯定,也是對作者人身權的尊重,著作人身權具體反映在作者的著作權利中,其中尤為重要的就是作者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這正是為了維護作者在思想內容方面所享有的著作權利。可見,從著作人身權方面來考慮,也應該將思想內容納入著作權法的保護之中。
另外,我國著作權法有對作品保護的限制性規定,明文規定對違反善良風俗、反黨、反社會等作品,以及那些法律、法規以及其他相關的官方文件及其譯文,公用歷法,數學公式等一些不適宜用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不予保護,而這些規定正是從該類作品的內容上加以考慮的,既然可以從作品的思想內容角度上來排除對其的保護,那麼為什麼著作權法就不能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保護呢?這顯然也是無法解釋的。作品獨創性與思想內容保護
其次,這涉及到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理解作品的獨創性。作品的獨創性是指作品由作者獨立構思所完成,作品的內容或者表現形式完全或基本上不同於他人已經發表過的作品。筆者認為,作品的獨創性應該不僅僅是指表現形式的獨創性,還應包括作品思想內容上所具有的獨創性。作者通過對素材的選取,從總體上進行構思,並且加入自己的思考,滲入自己的理解、思想感情,這樣才形成了其獨到的東西,才使得其所創作的作品具有了自身的價值。
比如,關於抗日,作者既可以選擇南京大屠殺等題材來表達對日本侵華暴行的譴責,也可以選取抗戰斗爭的題材,來表現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具有獨創性,作者需要根據其所要創作作品的思想內容方面考慮,從而決定以何種表現形式來表現作品,具體的就表現在對素材的取捨等諸多方面,形成具有獨創性的表現形式。因而,只保護表現形式,不保護作品的思想內容,難免有本末倒置的嫌疑。
從著作權法上的獨創性和專利法上的新穎性的關繫上來考慮,著作權法調整的是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而專利法的調整對象則是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它們的調整范圍是不同的。專利法上的新穎性強調的是創新性,並要求在水平上有所提高,那麼為什麼著作權法就不能要求作品的思想內容具有新穎性呢?這里的新穎性強調的是作者創作作品角度的獨到性,也就是他所創作作品的思想內容一定程度上應該與眾不同,不應該是他人作品內容的簡單重復,即使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演繹作品的創作者往往在對原創作品的表現形式進行改變的同時,也會滲入其自己的觀點、思想等。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時它又具有獨立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基於同一客觀事物產生的意識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對同一題材、同一內容,不同的作者會產生不同的思想感情,會有獨到見解,其作品也可能會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軟體著作權與思想內容保護
我國著作權法是將計算機軟體作為其保護作品中一類的,但是,假如我們不把思想內容作為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在保護計算機軟體方面就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著作權法只保護形式不保護思想內容,體現在軟體上,就是只保護軟體的源程序及文檔,不保護軟體的演算法及處理問題的構思和方法,而軟體的精華和價值卻主要體現在軟體的演算法及處理問題的構思和方法上。著作權法只保護形式,這就使得人們基於同一思想卻用不同的程序語言和運算技巧編寫同一運行環境下實現同一功能的程序的行為,無法被認為是侵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藉助其他的法律、法規來加以保護,這樣就會導致對計算機軟體保護的鬆散,同樣不利於對它的保護。可見,在這個意義上,將思想內容作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也具有必要性。思想自由與思想內容保護
對將思想內容作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的一個責難就是,思想是自由的,若將思想內容納入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會導致對人們思想自由的限制。那麼,這種結論是不是必然成立呢?恐怕不盡然。我們常說對某一事物的限制,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其自由,在這里也正是這個道理。假如我們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思想自由,就可能導致自由的泛濫,人們可以濫用他人的思想,甚至導致歪曲和篡改,以至對他人的人格造成傷害,我們所要保護思想自由也自然成為空談。著作權法賦予著作權主體以保護作品完整性的用意也正在於此,我們只有通過對思想自由進行一定程度地限制,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應將思想內容作為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當然,這也不能是絕對的保護,因為在保護的同時我們還應尊重著作權法的基本原則;並且,對作品思想內容的保護,同樣也不意味著當有人用某一題材創作作品時,其他人就不得再利用該題材創作自己的作品,允許對同一題材進行不同的創作,在同一題材上存在多個著作權,只要不同的作者在該題材中滲入了自己的思想,創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的東西。因而,將思想內容作為著作權的保護對象也是應該加以限制的,它更多的是從作者自身來考慮,更多的保護的是作者自己的創意、作者自己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內容,也即作者自己的東西。另外,對作品思想內容的保護,也不一定必然地體現在財產上,它更多地應是強調對作者人身權的保護。背景資料
我國著作權法保護思想的表現形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我國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
作品是通過一定的智力活動而產生的智力成果,非機械記錄、通用表達成果。作品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必須是文學、藝術或科學領域內的。文學作品主要是用語言來表達作者思想的作品;藝術作品是指藉助於其他道具以塑造形象來表達作者思想的作品;科學作品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作品,是指表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或技術經驗及生產工藝方法和技能等內容的智力創作成果。
作品應具有獨創性,即作品必須是作者獨立的智力創作,不是抄襲他人的。著作權保護作品的形式(即思想的表現形式),而不保護作品的內容(即思想本身),因此著作權對作品內容並不要求必須具有新意,只要是作者自己創作的,也即作者在掌握一定素材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創作技巧,將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融匯進去,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獨創性是判斷一作品是否可受著作權保護的核心標准。
1、財產權方法在創意上建立財產權的方法來保護創意的方法,就是創意保護的財產權理論。財產權理論為創意的創造者提供未經創意人許可,就不能使用或披露該創意的專有權。2、准合同或不當得利方法
在英美法中,准合同、不當得利和恢復原狀被交叉使用。准合同大體和大陸法系的不當得利相當。在准合同方法下,法院考慮很多事實,包括創意的性質、雙方的關系和交易、公共政策考慮以及雙方的預期。法院並不要求特定的關系或秘密的披露,而要求新穎性和具體性。3、合同方法(包括明示合同和默示合同)
合同方法是創意保護的最有力和在實踐中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它不服從和准合同或財產權理論一樣的政策考慮。對思想的壟斷將預先排除,對科學和技術中的進步的恐懼在明示合同下是不存在的,因為合同僅僅約束當事人而使他人能免費使用該創意。4、信任關系方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方法
信任(秘密)關系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實際上是性質上相同的法律,信任(秘密)關系即我國法律所稱的商業秘密。在美國,對於創意保護來說,相對於前述的幾種保護方法,信任(秘密)關系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是較弱和不太確定的。5、著作權方法這是一種在著作權法框架內保護創意的方法,創意一旦獲得著作權法保護,那麼其獲得的權利將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權利。因此,這是一種對創意人最為有利的創意保護方法。但這種創意保護理論面臨著巨大的障礙:一是傳統著作權法上的一項重要原理「思想/表現兩分」的障礙;二是創意著作權保護對傳統著作權法的沖擊。因為在美國法律中,以某種有形形式固定是受保護的條件之一,因此美國不保護沒有以有形形式固定下來的舞台表演、口述作品等。而創意本身則不一定已經以某種有形形式固定下來的。
近年來,因法人作品與職務作品認定不清引發的署名權糾紛屢見不鮮,各地司法實踐中掌握標准也不盡一致,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因此,依據法律判定法人作品與職務作品,將充分有效地保障創作者的署名權和其他合法權益,有利於調動著作權人的創作積極性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⑥ 如何區分著作權法中的思想與表達
思想是虛擬的,不存在的,而表達是要有表現形式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著作權法只保護有形的作品,不保護思想。山東省版權服務中心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對著作權有什麼規定嗎
著作權的客體是作品,但並非作品中的任何要素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著作權法保護思想的表達而不保護思想本身。
若被訴侵權作品與權利人的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應當是表達構成實質性相似。
什麼是表達?
表達不僅指文字、色彩、線條等符號的最終形式,當作品的內容被用於體現作者的思想、情感時,內容也屬於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但創意、素材或公有領域的信息、創作形式、必要場景和唯一或有限表達則被排除在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之外。
劇本和小說均屬於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中思想與表達界限的劃分較為復雜。文學作品的表達既不能僅僅局限為對白台詞、修辭造句,也不能將文學作品中的主題、題材、普通人物關系認定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
文學作品的表達,不僅表現為文字性的表達,也包括文字所表述的故事內容,但人物設置及其相互的關系,以及由具體事件的發生、發展和先後順序等構成的情節,只有具體到一定程度,即文學作品的情節選擇、結構安排、情節推進設計反映出作者獨特的選擇、判斷、取捨,才能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
案例-瓊瑤《梅花烙》與於正《宮鎖連城》的判決
瓊瑤方面,上訴時概括了於正抄襲的21個主要情節。最終法院判決確認了其中的9個主要情節,存在實質性相似,並認定劇本《宮鎖連城》作品涉案情節與原告作品劇本《梅花烙》及小說《梅花烙》的整體情節具有創作來源關系,構成對劇本《梅花烙》及小說《梅花烙》改編的事實。用通俗的話來說,抄襲情況屬實,於正方面需向瓊瑤方面賠償500萬並公開道歉。
情節1——偷龍轉鳳,是法院認定為抄襲的情節之一。讓我們以此為例,來探索著作權法中思想和表達的界限。
(1)偷龍轉鳳,如果該情節概括到了「偷龍轉鳳」這一標題時,屬於思想
(2)如果該情節概括到了「福晉無子,側房施壓,為保住地位偷龍轉鳳」,仍然屬於思想
★(3)但對於原審判決所認定的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細節的情節,則可以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且不屬於唯一或有限表達以及公知領域的素材。
陳喆(瓊瑤本名)對於情節1中的設計足夠具體,可以認定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達,具體是福晉連生三女無子,王爺納側福晉地位受到威脅後,計劃偷龍轉鳳,生產當日又產一女,計劃實施,棄女肩頭帶有印記,成為日後相認的憑據,該情節設計實現了男女主人公身份的調換,為男女主人公長大後的相識進行了鋪墊,同時該情節也是整個故事情節發展脈絡的起因,上述細節的設計已經體現了獨創性的選擇、安排。
(4)雖然與余征抽象概括的第4、5層級相比,原審判決中對於情節的認定未概括某些細節,如如眉挑釁映月、將軍親臨佛堂施壓等,但並未影響該情節屬於表達的判斷。
什麼是公知素材?
在法院判決中,有3個情節被判為公知素材,相關情節安排不具有獨創性,不在著作權保護范圍內。分別為情節6「棄女失神,養親勸慰」、情節14「納妾」、情節17「福晉詢問棄女過往,誓要保護女兒」。
對於其他作者來說,也有啟發意義,值得探索一二。這些情節內容來看,基本基於社會現實、歷史風俗和人之常情。沒有獨創的表達,不在著作權保護范圍內。
上訴成功的重要關鍵
a.人物關系對比圖
b. 相似情節比對表
c.情節排布與推演過程(如果基本排布及推演過程一致,部分情節順序差異如果不引起作品涉案情節內在邏輯和情節推演的根本變化,則仍然是實質相似的)
d.不尋常的細節設計同一性 (原被告作品均提及福晉此前連生三女,但後續並未對該三女的命運做出後續安排和交代。)
e. 受眾對兩個作品相似性的感知 (在案件中,某網站的觀眾調查也被法院列作參考。有極高比例的觀眾認為宮鎖連城與梅花烙高度相似。)
這些都是在侵權認定中衡量的關鍵因素,作者們在維權時可以充分利用。
0費用,在線申請版權保護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提出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體系,是面向互聯網的數字版權公共服務創新體系。創作者可快速獲得數字版權唯一標識即即DCI碼、DCI標和數字作品版權登記證書。從而促進維護版權交易的安全,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雲萊塢」是國內最大的線上版權交易平台。「雲萊塢」作為DCI體系在影視劇本版權交易領域的示範應用平台之一,依託DCI體系的支撐,通過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實現影視劇本的版權登記、合同備案和版權維權,面向廣大影視劇本版權人提供全面的版權服務。
版權保護,就上((三個W點 banquanbaohu點 com).
已有超過6000+編劇/作家,在雲萊塢完成作品的版權保護。
平均在線申請耗時10分鍾,通過版權中心審核時間為10個工作日,全部過程0費用。
⑧ 《著作權法》是否保護作品思想
不保護。
1.思想本身是無法保護的,就好像即使是一個正版讀者,只要它接受了書籍中的思想,專經過自己屬的加工整理,就可以口頭向自己的朋友表述出來,這如何禁止?
2.因為版權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通過保護給予版權人壟斷,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站在前人肩膀上前行。每一個作品或多或少的都會借鑒前人的思想成果,如果思想被保護了,就會禁錮後人的創造。保護了思想本身也限制了思想的傳播。
版權的目的只是給創造人一段時間享受有限權利的機會,使得這種創造能過得到獎勵,並激發他的更大的創作熱情。
⑨ 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些
現在我國政府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是越來越重視的,很多公居對自己的知識產權也越來越重視,而抄襲是侵犯知識產權的一種表現,那麼抄襲是否屬於著作權侵權呢?那就要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些了?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些?司法實踐中,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1、思想與表達兩分法將作品的思想排除在版權法的保護范圍之外。這是版權法原理的基本要求。《伯爾尼公約》第9條第2款明確規定:版權保護延及表達,而不延及思想、過程、操作方法或數字概念本身。我國版權局於1998年1月8日提交的著作權法修正草案(下稱草案)第5條也增設了版權法保護表達,不保護思想、概念、發現、原理、方法、體現和過程的條款。思想與表達在一般作品中,可以清楚區分,但在計算機軟體作品中,其界限並不明朗。此外,即使屬於思想的表達,但該表達屬於公有領域,例如是唯一性的表達,則表達同樣不在保護范圍之內。2、接觸與相似原則在分離思想與表達、公有領域與私權領域之後,如果兩部作品相同或相似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部作品的作者是否有接觸或者作品有接觸的痕跡來判斷是否構成抄襲。如果權利人與被告的作品相同或類似,而被告方沒法提供其創作過程以證明未進行模仿而是獨立創作的,侵權即成立。可見,這里的舉證責任的承擔發生了倒置,即由被訴作品的作者證明自己沒有接觸過原告作品,否則就可以推定存在著接觸。在判斷兩部作品相同或者相似上,有所謂實質部分的說法,即被訴的作品模仿了權利人作品的實質部分。然而,到底什麼是作品的實質部分,怎樣判斷實質部分,仍然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這有待於司法實踐進一步的探索。關於常用的著作權侵權認定原則有哪些?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版權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⑩ 著作權法下作品的思想與表達的聯系與區別
思想表達二分法是最最基礎的著作權小知識,也就是著作權保護的是表達而不是思回想。
但是思想和表達不容易答區分,也就是說,思想到了什麼樣的程度的時候才能構成表達呢。例如一些劇情就很有可能不構成表達而只是思想,看那些功夫電影,差不多的打鬥,殺父之仇,賭王之類的電影,劇情又很多相似點,但是卻不是表達,而只是思想,所以模仿並不構成著作權侵權。
具體的書么,王遷的著作權法不錯,可以看看裡面的案子。如果有條件,並且精通資料庫操作之類的,那麼可以去搜索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