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教物權回復請求權和物權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是指物權請求權,恢復原狀和返還原物之間的區別吧?
恢復原狀一般對應動產或不動產被毀損
返還原物一般對應佔有的不動產或動產被侵佔
㈡ 什麼是返還原物請求權~~
《物權法》第245條規定的是佔有回復請求權,而不是返還原物請求權。《物權法》第34條才是規定了返還原物請求權,這兩個請求權可以發生竟合。例如:甲的手錶被乙搶走,甲既可以對乙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也可以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但這兩個請求權系屬不同的請求權,具有以下主要區別:
1.法律依據不同。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基礎是《物權法》第245條;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依據為《物權法》第34條。
2.請求權人不同。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為佔有人,不要求是物權人;返還原物請求權人必須是物權人。
3.要件不同。佔有回復請求權以佔有被「侵奪」為要件;返還原物請求權以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為構成要件。
4.權利行使的期限不同。佔有回復請求權應在 「自侵佔發生之日起」 一年內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行使不受時間限制或者受長期時效期間的限制。
5.目的和效力不同。佔有回復請求權具有維護財產秩序,保護社會和平,限制權利人以私力救濟剝奪無權佔有的規范目的;物權返還請求權的規范在於保護物權人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無權佔有人在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後,並不能繼續保有佔有的利益,在權利人請求時,無權佔有人應當依據《物權法》第243條的規定向權利人返還佔有物及其孳息。
㈢ 物權返還請求權是形成權嗎
是的,形成權是指一方作出意思表示即可產生,變更,消滅某種法律關系,所以物權返還請求權是形成權。
㈣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用返還請求權的區別是什麼
物權返還請求權和佔有物返還請求權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基於物權的絕對性、支配性、排他性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請求權,其作用主要是使物權效力得到維護。後者是基於佔有事實,如租用、借用等事實,其作用僅僅在於恢復佔有人對物的佔有,維護社會穩定的秩序,並不涉及佔有物的權利歸屬問題。
㈤ 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效力
一般認為,返還請求權的效力及於原物的返還、孳息的返還、返還費用的負擔以及損害賠償等問題。筆者認為,損害賠償屬於侵權之債問題,不在返還請求權的效力范圍之內。
1.原物返還(佔有移轉)。物權人行使返還請求權的目的是為了恢復對原物的佔有,為此,相對人應將所有物或標的物移交物權人佔有。此種移交佔有,通常須相對人為積極的作為。但在無權佔有非因相對人的行為而致時,相對人僅負不作為的容忍義務。移轉佔有的方式(即交付),包括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現實交付是指直接移轉佔有,即相對人直接將標的物交給物權人;觀念交付是指以現實交付以外的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物,包括佔有改定、指示交付、擬制交付、簡易交付等。佔有改定,是指由物權人與相對人訂立協議,由相對人繼續佔有標的物以代替向物權人為現實交付,此時,相對人的佔有從無權佔有轉變為有權佔有;指示交付,是指間接的無權佔有人將其對直接的無權佔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給物權人以完成對物權人的交付;擬制交付,是指相對人向物權人交付物權憑證以代替物之交付;簡易交付,是指物權人在相對人為交付行為之前已經先行佔有標的物,相對人只要向物權人為交付的意思表示即可。在上述各種交付方式中,以現實交付為常見,觀念交付的情形較為少見。在觀念交付中,簡易交付的情形,則極為罕見,因為,在簡易交付的情形下,物權人已經佔有其物,這與返還請求權的行使以物權人失卻佔有為前提的條件相違背。簡易交付雖屬罕見,但並非沒有,鄭玉波教授曾舉一例以說明之:甲之所有物於其死前被丙無權佔有,甲之繼承人乙因不知情而向丙承租該物,後來發現該物系自己應繼承之物,此時,丙對乙之交付即為簡易交付。
應當指出,無權佔有人在返還原物時,應當恢復物的原有狀態。所謂原有狀態,是指原物在被佔有人無權佔有時的狀態。但是,無權佔有人已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而原物仍然受到正常損耗的除外。
2.孳息返還。在物權人之物為無權佔有人佔有期間,可能產生孳息。對此孳息是否應當隨原物一並返還,羅馬法即已確立「孳息隨原物」的規則。在羅馬法的所有物返還之訴中,被告在返還所有物的同時,也應返還孳息。此種返還責任,因被告是善意還是惡意而有不同:善意佔有人只返還判決時現存的孳息,對於已經消耗掉的孳息,不負返還責任。但是,善意佔有人對於尚存於他人之處的孳息也應返還;惡意佔有人則應當返還訴訟開始前後已經取得和可能取得的全部孳息,包括已經消耗掉的孳息和因疏忽而未收取的孳息。在現代民法中,對於惡意佔有人應當返還全部孳息,立法和學說,意見一致。意見不同者在於,對於善意佔有人已收取之現存孳息應否返還。對此,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952條規定:「善意佔有人,依推定其有適法所有之權利,得為佔有物之使用及受益。」有學者據此認為,善意佔有人對於已收取之現存孳息,無需返還。這種規定和見解並不合理,因為善意的無權佔有畢竟也是無權佔有,讓無權佔有人取得孳息所有權,對所有人來說是不公平的。筆者認為,從公平原則出發,應當賦予所有人孳息返還請求權,同時賦予善意佔有人孳息收取費用的求償權。
應當指出的是,返還孳息所稱的「孳息」僅指佔有人在無權佔有期間所收取的孳息,而不包括其在有權佔有期間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所收取的孳息,對於有權收取的孳息,佔有人不負返還義務。
對於孳息返還請求權,物權人既可以通過自力請求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公力救濟的方式行使。物權人在請求時,可以和原物返還一並提出,也可以單獨提出。在公力救濟的情形下,如果物權人在提出返還原物的同時,沒有提出返還孳息的請求,則法院不得就孳息返還作出判決。如善意佔有人在返還原物之訴中敗訴,從判決生效之日起,其將變成惡意佔有人,對於此後原物所生的全部孳息,其應當返還。
3.費用負擔。對於返還原物及孳息的費用,究竟應當由物權人負擔還是應當由相對人負擔,學者們的觀點並不一致:「物權人負擔說」認為,物權人行使返還請求權,應當自己取回其物,相對人僅負有容忍的義務,費用當然由物權人負擔;「相對人負擔說」認為,相對人應以積極的作為的方式完成移轉佔有的交付義務,並承擔移轉佔有的費用;「分別負擔說」認為,在無權佔有是由相對人自己的原因造成時,相對人應自己承擔費用完成移轉佔有的義務,但在無權佔有是由物權人或他人的原因造成時,相對人僅負容忍物權人取回其物的義務,而不必負擔返還費用;「共同負擔說」認為,在無權佔有非因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所造成時,應依公平原則,由當事人雙方共同分擔返還費用。筆者認為,在無權佔有是因可歸責於相對人的原因造成時,應由相對人負擔返還的費用;在無權佔有是非因可歸責於相對人的原因(不可抗力或第三人的過錯等)造成時,應考慮該返還是否對雙方當事人有益,對雙方有益的,應由雙方當事人分擔返還費用;僅對一方當事人有益的,應由收益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返還費用。
㈥ 物權請求權主要包括哪些
1、返還原物請求權。
當物權歸屬不明或是否存在發生爭議時,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專門國家機關提出請求,即為物權確認請求權。
2、排除妨害請求權。
當所有人的財產被他人非法佔有時,財產所有人或合法佔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請求不法站有人返還原物,或者請求法院責令不法佔有人返還原物。
3、消除危險請求權。
當他人的行為非法妨礙物權人行使物權時,物權人可以請求妨害人排除妨害,也可請求法院責令妨害人排除妨害。
4、恢復原狀請求權。
當物權的標的物因他人的侵權行為而損壞時,如果能夠修復,物權人可以請求侵權行為人加以修理以恢復物之原狀。
5、損害賠償請求權
當他人侵害物權的行為造成物權人之經濟損失時,物權人可以請求侵害人賠償損失,也可以請求法院責令侵害人賠償損失。
(6)物權返還請求權擴展閱讀:
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都為請求權,有一些類似的屬性,但絕不能將物權請求權等同於債權請求權。兩者的主要區別有:
1、發生的基礎與根據不同。物權請求權以物權為基礎,以物權的支配力受到妨害或有妨害之虞為發生根據;而債權本身就是請求權,該請求權以合同之債及其他法定之債的存在為基礎和根據。
2、保護對象不同。物權請求權制度的保護對象只是「物權」一種,債權請求權的保護對象包括「物權」、「人格權」、『知識產權「及其他其有「排他性」效力的民事權利。
3、對過錯要求不同。一般來說,適用債權請求權要考慮過錯,而物權請求權原則上不考慮相對人是否有過錯。
因此,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或妨害的情況下,若行使物權請求權,物權人只須證明相對人已實施了侵害或妨害其物權的行為便可以要求相對人排除妨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而無須證明相對人是否有過錯。
4、對損害要求不同。債權請求權以實際損害的發生為前提,而物權請求權的發生則無須考慮是否造成實際損害。
5、訴訟時效的適用方面不同。物權請求權權利人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不適用訴訟時效(消滅時效);而債權請求權則適用訴訟時效。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同時規定物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能夠更有效地保護物權。
㈦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用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1)請求權人不同。①前者(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須為物權人。②後者(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須為佔有人(是否物權人在所不問)。
(2)構成要件不同。①前者僅要求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其無權佔有的原因在所不問)。②後者要求佔有人的佔有被「侵奪」,無侵奪,則無佔有回復請求權。例如,甲的手機丟失,被乙拾得,甲對乙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但甲對乙無佔有回復請求權。再例如,甲將房屋出租給乙,租賃兩年,期滿甲不願出租,乙拒不返還。甲對乙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但甲對乙無佔有回復請求權。
(3)被請求的對象不同。①前者被請求的對象為現時的無權佔有人。②後者被請求的對象為佔有的侵奪人及其繼受人(有時,即使對有權佔有人,亦可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例如,甲將房屋出租給乙,租賃期間,甲請人把乙趕走,自己住進該房屋。甲是房屋的所有權人,甲對房屋系有權佔有,但甲侵奪了乙的佔有,乙可對甲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
(4)權利行使期限不同。①前者不適用訴訟時效,也不適用除斥期間.②後者適用1年的除斥期間,應自侵佔之日起1年內行使。
(5)功能與效力不同。①返還原物請求權的功能在於保護物權人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具有保護的終局性。②佔有回復請求權的功能在於維護財產秩序,保護社會和平,限制以法律禁止的私力剝奪他人佔有;但是,佔有回復請求權對無權佔有的保護不具有終局性,無權佔有人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後,並不能終局保有佔有利益,在權利人請求時,無權佔有人應當依照《物權法》第243條的規定向權利人返還佔有物及其孳息。
㈧ 司法考試民法:物權返還請求權和佔有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又是那個司考題,權利人有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和原物返還請求權,兩者皆可對無權佔有人主張,現在大陸就這個立法和研究水平,不可能深入到什麼侵奪佔有的善意的特定承繼人。按你的「首先另外還有」一個個來。
首先,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佔有回復請求權、佔有返還請求權,是對物權法245條的不同叫法,是保護佔有的形成權,說的都是一回事。
另外,c可以直接對丙行使34條原物返還請求權,該物權請求權沒有除斥期間限制。也可以對丙行使245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受1年除斥期間限制。可以直接對丙行使此兩項權利,也可以曲線救國請求甲讓與甲對丙的權利再由自己向丙行使,路徑不同但殊途同歸,乙的目的是回復佔有狀態,乙可以自由選擇,c選項盡管繞彎路也是路徑之一所以正確,c選項正確也並不排斥乙選擇直接行使自己對丙的權利。甲對丙和乙對丙的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不是同一個請求權,甲的請求權是因合同關系的消滅丙對甲的有權佔有轉為無權佔有。乙對丙直接行使的請求權,是乙自己對無權佔有人的請求權。乙可以直接行使自己的請求權,也可以把甲對丙的權利先拿過來,再由自己對丙行使,你可以說乙這樣干是脫褲子放屁沒有意義,但不能否認乙可以脫褲子放屁,更不能禁止乙脫褲子放屁,這是考題玩邏輯。
還有,這個題目給出了時間條件,租期1年,租期屆滿,就說明過了1年。間接的給出了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因1年的除斥期間經過不能行使的條件,所以d說可以行使是錯的,錯在後半句沒有考慮245條第二款的除斥期間。
至於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對佔有侵奪人的承繼人如何行使,不是這個題的考點。日本民法典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台灣民法典用了幾個條文來規定侵奪佔有和侵奪佔有的概括承繼,也未對佔有物返還請求權能否向侵奪佔有的善意的特定承繼人行使作出規定,台灣都還存在爭論,大陸物權法就用了侵佔兩個字來規定該形成權的行使對象,關於侵奪佔有的承繼人對瑕疵的概括承繼和特定承繼連概念都沒有,更不要說進一步對侵奪佔有物的特定承繼人的善意惡意作出區分了,現在就考這個,未免太超前了。這個題就這么簡單,考隱藏的1年除斥期間。
㈨ 什麼是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所有物強調的是物權,所有權,很牛X的權利,是返還原物請求權
登記的動產,不動產,都專不受訴訟時效和除此屬期限限制。沒登記的動產,收3年訴訟時效限制。
佔有物返還權,指的是佔有使用,不見得是自己所有,所以受一年除斥期間限制。
通俗點說,我自己的東西,我發現後,想什麼時間要回來都OK(未登記的動產所有物除外)
佔有的話,也許是自己的,也許是別人 ,自己的就用物權請求權,佔有別人的,都找不到了,
一旦發現,你不趕緊要,等著上菜嗎?所以就給了一個除斥期間1年,你不要拉倒,你賠償
借用你的人就是了,哈哈
㈩ 返還原物的請求權屬於物權還是債權
個人覺得其性質抄是債權襲.
雖然,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是典型的物權請求權.
因為這是為了消除妨害,是對原物的直接佔有權的主張.
如果是債權請求權的話,那麼原物毀損了,那麼主張侵權損害賠償,那麼就是債權請求權.
但是物權請求權,我覺得其性質本身就是一種債權,是一種相對權.
不過,現在物權請求權到底性質是債權還是物權,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