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法律規定善意取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專89條指出:「第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物權法》第10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可以善意取得的其他物權,是質權、留置權、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宅基地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沒有抵押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擔保法解釋第九十四條第二款(已經被物權法106條第3款廢止)
2. (物權問題)為什麼基於無權處分+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的物權對有權處分人有效
首先,謝謝你的提問。你提問的方式很專業,問題也很好,我很樂意回答。
先糾正你一點提問的瑕疵。
善意取得是一種制度。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是:無權處分、善意、支付合理對價、公示(動產完成交付、不動產登記)
故「無權處分+善意取得」的表述略有瑕疵。
為什麼有效:
一、從分析法學角度,因為法律規定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只要滿足上述幾個條件即可取得物權。提示一下,善意取得中最難搞清楚的是「無權處分」動產還簡單,就是沒有所有權但是合法佔有導致無權處分,不動產則分好幾種情況,在這里先不提了。
二、從自然法學角度,為什麼會有此制度,此制度公平合理嗎?善意取得制度的設立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點(包括、但不限於):1.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第三人善意的與無權處分人簽訂合同,第三人已經合法的情況下,如果依然無法保障他的權益,對整個社會經濟秩序中最為重要的信譽制度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天知道你今天合法合理的簽訂一個合同買來東西第二天不屬於你了,你還相信合同和法律嗎?
2.如果不規定善意取得制度,可能會照成二次傷害,當善意取得達成後,對於所有權人顯然是一次傷害,當然法律規定所有權人可以向無權處分人請求損害賠償,但若此時善意取得規定無效,善意取得人應當返還原物,而此時原物可能已經磨損、折舊或其他原因,所有權人不願意接受。比如小孩子鬧脾氣,不行我就要一模一樣的~^_^。此觀點是我大學時期一篇論文的,可能不成熟。
其次,是你的詳細問題。我沒怎麼搞明白你的提問,首先債權是相對的,物權是絕對的。「債權取得的物權不具有對世性,只在債權雙方之間有效」這句話不知從何而來,總覺得有問題,你的意思是我買來的東西僅僅在買賣雙方之間東西才是我的,對於別人來說東西就不是我的了嗎?不是的。你的這種情況在法理上叫做「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物權變動後是對世效力的。
最後,是你案例,你的案例比較特殊在於房屋是不動產。不動產需要登記,不動產是登記生效主義。故你所說A是房屋所有權人,我理解為A為房屋產權登記人。那麼此時B並不是無權處分人,為什麼?因為無權處分是「合法佔有,非法處分」一定要記得這一點哦,這也是為什麼遺失物、盜竊所得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因為他不是合法佔有哦。所以對於不動產來說,合法佔有必須是房產證是你的名字,所以B顯然不是無權處分。B是侵權。而C也不是善意取得哦,即使不考慮B的佔有問題,C是租賃,怎麼會取得物權呢?他只是一個租賃的債權而已。
大概這么多,比較亂,不知道你是考司法考試,還是法律學習的人。善意取得比較有趣,有興趣可以聯系我,我們一起探討哦~。
3. 關於善意取得。 如題:「受讓人善意取得用益物權或者擔保物權,所有權人須承受該他物權負擔」
拿擔保物權舉個例子抵押權
甲將相機給乙保管,乙自己拿去抵押給不知情的丙,丙又私自出賣給不知情的丁,並告訴相機設有抵押權,此時,丁就要承擔抵押權的效力
4. 試分析我國物權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
(一)善意取得的含義
善意取得,又稱為即時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物的讓與人,不法將該物讓與買受人後,如果買受人取得該物時出於善意,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則取得該物的所有權,物的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以來民法的一項重要制度。從保護所有權的角度而言,所有權不因他人的無權處分而消滅,所有人得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其物。如果絕對依據這一法則,則交易活動必然受到影響。在廣泛的商品交易過程中,從事交換的當事人往往不知道對方是否有權處分財產,也很難對所購買的商品進行深入的調查。如果善意受讓人取得財產後,因為無權處分而使轉讓無效,並讓受讓人返還財產,則要推翻業已形成的法律關系,而且損害交易的便捷。出於保護交易安全與交易便捷的需要,並保護登記和佔有的公信力,善意取得制度便由此確立。
《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構成要件
一般認為,善意取得制度需具備要件:
1、標的物必須為可以流通的財產
善意取得的財產必須是可以依法流通的財產。法律禁止、限制轉讓的物,如槍支彈葯、麻醉品、淫穢物品等,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2、受讓人取得財產時必須為善意
如果取得財產時受讓人為惡意,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受讓人為善意,指不知讓與人沒有讓與該物的權利。是否出於過失,應認為非有重大過失,而不知讓與人沒有該物的權利。受讓人善意,僅指讓與人向受讓人交付財產時為善意;以後是否仍為善意,不影響善意取得的發生。如果受讓人在讓與財產前為惡意,則可以推定其在接受財產時為惡意。
3、受讓人必須通過合法的交易行為有償取得財產
受讓人取得該物必須通過買賣、互易、債務清償、出資等有償的交易性質的行為而實現,如果通過繼承、遺贈而取得財產佔有,則不生善意取得的效力。並且應當讓與人已經現實的交付該物給受讓人。
4、讓與人為無權處分的動產佔有人或不動產的登記名義人
因為受讓人需要受讓對物的佔有,所以需要有讓與人的佔有可資信賴。並且受讓人並無處分物的權利,即受讓人為無權處分人。另外,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讓與人佔有動產必須是基於合法的原因,如租賃、借用等,即佔有委託物。登記錯誤,即登記與權利的實際情況不一致,而且這種不一致不能由登記簿發現。
錯誤登記雖未更正,但已經有人提出異議並記載於登記簿上的,該異議具有阻止登記的公信力的效力。
(三)善意取得的法律效力
善意取得一旦具備構成要件,受讓人即取得動產所有權。這是善意取得的基本法律後果。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善意受讓人取得動產後,該動產上的原有權利消滅,但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除外。」
原所有人與讓與人之間發生債權關系。由於讓與人無權處分他人財產,因而其轉讓財產的行為非法。原所有人受有損害時,可以主張以下權利:
1、原所有人與讓與人之間如果有債權關系,如租賃關系、保管關系,則其可以依債務不履行制度,向讓與人請求損害賠償。
2、讓於人處分原所有人的財產為無權處分,構成侵權行為,原所有人可以依照侵權行為制度,向讓與人請求損害賠償。
3、讓與人有償處分原所有人財產,所獲得的非法利益為不當得利,原所有人可以依照不當得利制度向讓與人請求退還。
4、善意第三人自登記名義人取得權利前,真實權利人有權向登記名義人提起訴訟,提請法院否定登記名義人的權利,確認自己的權利。訴訟獲勝後,真實權利人有權以法院判決為依據,請求登記機關更正錯誤登記。在此之前,真權利人還可向登記機關提出異議登記,阻止錯誤登記的公信力。
5、如登記機關對登記錯誤有過失時,真實權利人還有權請求登記機關或國家賠償損失。
(四)佔有脫離物與善意取得制度
關於盜贓物、遺失物等佔有脫離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各國立法規定不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立法例:
1、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如《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的規定。
2、原則上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通過法定方式取得的,可以發生善意取得的效力。大陸法系多數國家采此立法例。如《日本民法典》規定,佔有物是盜贓物或遺失物時,受害人或遺失人自被盜或遺失之日起2年,可以向佔有人請求回復其物。盜贓物或遺失物,如果是佔有人由拍賣處、公共市場或出賣同種類物的商人處善意買受的,受害人或遺失人除非向佔有人清償其支付的代價,不得回復其物。盜贓物、遺失物如果是金錢或無記名有價證券的,受害人、遺失人無權請求善意佔有人返還。
3、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如《義大利民法典》的規定。
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盜贓物、遺失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依據《票據法》等的規定,盜竊物、遺失物如果屬於無記名有價證券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這種立法例有時對善意第三人有失公平,而且不利於維護交易安全。
《物權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可以認為也是認為佔有脫離物原則上不適用善意取得。
5. 善意取得 物權問題
D受託代為轉交某一物品的人將該物品贈與不知情的第三人
因為不知情的第三人並未支付對價,不符合善意取得構成要件。
善意取得應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讓與人必須是基於所有權人的意思佔有動產。因此贓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遺失物、漂流物等不適用善意取得。第三人如果是從出賣同類物品的公共市場上買得的,則即使是贓物、遺失物,仍然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第二,財產必須是依法可以流通的財產。法律禁止或限制流轉的物,如爆炸物、槍支彈葯、麻醉品、毒品等,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國家專有的財產以及法律禁止或限制流轉的國有財產,也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國有企事業單位佔有的,依法可以由這些單位處分的國有財產,與集體和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一樣,適用於善意取得制度。
第三,必須是動產。善意取得只適用於動產。不動產所有權的移轉採用登記制度,不適用於善意取得制度。
第四,受讓人必須通過交換取得財產。受讓人取得財產必須是通過買賣、互易、債務清償、出資等具有交換性質的行為實現。如果通過繼承、遺贈、贈與等行為取得財產,不適用善意取得。
第五,受讓人取得財產時出於善意。受讓人善意,是指受讓人相信財產的讓與人為財產的所有人。受讓人在讓與後是否為善意,並不影響其取得所有權。
6. 物權法的贓物善意取得
在我國,以盜竊或其他方式取得贓物的案件時有發生。當盜贓物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商品交易流通領域後,許多與案件無關的第三人在不知道並且事實上通常很難知道其來源的情況下購買或接受該物品。在此情況下,只要贓物仍然存在,是無限制地追繳,還是合理地保護善意受讓人的利益?我國新制定的《物權法》對此並未做出明確規定,這實屬一大缺漏。因此,有必要對盜贓物之善意取得制度做出明確規定,以保護權利人的權利和市場的交易安全。
目前,物權法已經明確將贓物排除在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范圍之外。我國的司法實踐一項都認為,對於贓物是不能適用善意取得的。
在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所松動,該解釋第11條規定:「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於歸還個人欠款、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確屬善意取得,則不再追繳。」
1997年1月9日公安部頒布《關於辦理利用經濟合同詐騙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公通字[1997]6號規定:「行為人將詐騙財物已用於歸還債務、貨款或者其他經濟活動的,如果對方明知是詐騙財物而收取,屬惡意取得,應當一律予以追繳;如確屬善意取得,則不再追繳。被害人因此遭受損失的,可依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解決。」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7. 根據物權法 房屋可以善意取得嗎為什麼
根據物權法 房屋可以善意取得。
符合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專的,受讓人取得該屬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第一百零六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8. 善意取得的其他物權
《物權法》第10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可以善專意取得的其他物權屬,是抵押權 、質權、留置權、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宅基地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擔保法解釋第九十四條第二款,已經被物權法106條第3款廢止;
例:2007-3-10.下列哪種情況下,善意第三人不能依據善意取得制度取得相應物權?D
A.保留所有權的動產買賣中,尚未付清全部價款的買方將其佔有的標的物賣給不知情的第三人
B.計算機的承租人將其租賃的計算機向不知情的債權人設定質權
C.動產質權人擅自將質物轉質於不知情的第三人
D.受託代為轉交某一物品的人將該物品贈與不知情的第三人
答案:D
C項就是轉質權的善意取得;
9. 物權法中善意取得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零六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回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答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
第一百零八條 善意受讓人取得動產後,該動產上的原有權利消滅,但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九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一百五十八條 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10. 物權請求權可以對抗善意取得嗎
既然構成善意取得,按照物權法規定,受讓人取得所有權,原權利人不得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但是可以向無權處分人請求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