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啥叫物權滅失
物權消滅指因某種法律事實,致使物權與其主體分離,即權利人的物權喪失。
② 房屋改建後,原簽定的分家協議是否有效改建後物權是否滅失
1\理論上說所謂的分家協議是你父母贈與的行為
2\贈與行為
是可撤消的,但是前提是贈與人的意願
3\父母已經不在了贈與就撤消不了
所以你問的什麼改建後物權是否滅失?什麼的是沒有意義的
③ 物權滅失是注銷還自然滅失
法律規定需要登記抄的襲滅失時辦理登記注銷,否則自然滅失。
《物權法》第三十條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一條 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規定享有不動產物權的,處分該物權時,依照法律規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生物權效力。
④ 關於房屋 物權滅失如何認定 謝謝
翻建房屋沒申報(登記)並非就屬於違章建築。
至於老房子,你拆除完成的那刻,就已經事實不存在了,也就無所謂所有權了。
至於拆遷,該補償的還是補償。
⑤ 物權請求權原物滅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五十專七條規定:屬「生效法律文書確定被執行人交付特定標的物的,應當執行原物。原物被隱匿或非法轉移的,人民法院有權責令其交出。原物確已變質、損壞或滅失的,應當裁定折價賠償或按標的物的價值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其他財產。」這是司法界比較推崇的觀點。
也有人為既然原物滅失,物權返還請求權的基礎就不存在了,應另行起訴。
⑥ 房產滅失有法律法規嗎
房產滅失引起和牽涉到的法律法規很多,主要有物權法及其司法解釋、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規定。
物權法是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的法規。
合同法是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的法規。
侵權責任法是為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並制裁侵權行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制定的法律。
《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 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一百四十二條 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 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 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 也規定:「對房屋的轉移佔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 除外。」
上述規定不僅適用於動產,同樣適用於不動產(房屋),自賣方實際交付 不動產給買方佔有時,風險移至買方。即交易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在交 付使用前由賣方承擔,交付使用後由買方承擔;買方接到賣方的書面交房通 知,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的,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自書面交房通知確定的 交付使用之日起由買方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也就是說,如無特別約定,在賣方將房屋交付給買方以後,房屋毀損、滅失 的風險就轉移給買方了。
⑦ 標的物滅失後物權如何主張
你好!
標的物滅失,物權已經消失,但如果標的物的消失是因為侵權造成的,可以主張侵權損害,要求對方賠償損失。
如有疑問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⑧ 擔保物因不可抗力滅失的,擔保物權如何實現
根據<物權法><擔保法>相關規定,擔保物因不可抗力滅失的,擔保物權消滅。
擔保物權消滅的,不及於主債權。
⑨ 主債權的訴訟時效不中斷是不是抵押物權就不會滅失
抵押權的行使期間應當是在主債務的訴訟時效期限屆滿前,超過期限行使的,法院不予保護。抵押物權的期限是附隨與訴訟時效的,只要訴訟時效不過期,就可以行使抵押物權。
⑩ 標的物滅失後能否提起物權確認之訴,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一、訴訟標的物滅失案件的審判思路是怎麼樣的?
確立如下審判思路:首先應該及時釋明引導當事人選擇恰當的訴訟請求;其次要掌握此類案件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再次要在特定案件中確立滅失標的物的價值認定方法與評估鑒定的限定;最後要正確把握標的物滅失案件中酌定損失方式的適用。
二、訴訟標的物滅失的范圍界定
訴訟標的物是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本文所指的訴訟標的物僅限於通常意義上的財物,不包括行為等。在合同法中,標的物滅失指徹底毀壞不留殘值以及下落不明等情形,如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表述為「標的物毀損、滅失」。本文所稱的標的物滅失,是為了研究和表達上的需要對某一類案件情形所作的統稱,不同於法律中常用的滅失,比其范圍要廣,是泛指同一類型的案件。既包括物理意義上的毀損、徹底毀壞不留殘值,也包括下落不明,還包括訴訟中查找不到的擬制滅失。根據標的物滅失的情形,以及與訴訟的關系,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涉及標的物滅失的案例,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1.實際滅失。即在訴訟時,標的物確實已經毀損、毀滅或者下落不明(如遺失等)。此種情形比較常見,案例一即屬於此種類型,車輛經過多次交易,查找不到下落。
2.擬制滅失。即在訴訟中,一方否認持有標的物,或者認可持有但拒不提供標的物,導致人民法院在該案的審理中,無法查明標的物的確切下落。如案例三:原告孫某母親死亡後,原告應被告王某的要求,購買了金首飾3件(價值12092元),作為陪葬品交給王某。但王某沒有將其用於陪葬而是據為己有,原告要求返還。被告則辯稱放入死者衣服口袋一並火化了,不應該承擔返還責任。
3.金錢滅失。這是指在家事糾紛訴訟中,有證據能證明一方曾經持有一定數量的共有金錢,但在訴訟中,曾經持有的一方主張現在已經部分或全部使用完畢,而相對方又無證據證明該金錢現在仍然存在。如案例二。
三、及時釋明引導當事人選擇准確的訴訟請求
固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是法官審理案件的第一步,也是請求權基礎分析法的基礎,因此法官需要讓當事人明確和固定訴訟請求,才能開展後繼的審理工作。為了保障審判的針對性以及訴訟的經濟性,相關司法解釋明確法官可以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予以釋明,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35條的規定,以及《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4條的規定。在標的物滅失案件中,當事人可能會提出返還財產、分割財產、確認物權、賠償損失等不同的訴訟請求。由於滅失的類型不同,會導致訴訟請求與案件不匹配,請求的內容不具有可執行性或可裁判性。如果簡單機械地按照當事人的請求進行審理,就會增加訴累,也會影響裁判的可接受性和可執行性。因此,為了妥善解決紛爭,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應當根據不同的請求權基礎,以及不同的滅失類型,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評估分析。如果認為其訴訟請求不當,應及時向當事人作出釋明,引導當事人選擇恰當的訴訟請求。具體而言,可以按下列情形予以釋明:
1.實際滅失請求賠償。標的物確實已經毀損、毀滅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當事人要求返還的,因此時標的物已不可能重現,除可以返還替代物外,應當向其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為賠償損失。
2.擬制滅失避免訴累。持有標的物的一方否認持有標的物的,權利人可以要求返還財產(若不能返還則賠償損失),或者直接要求賠償損失。權利人僅要求返還財產的,在不能查找到具體標的物的情況下,為減少訴累,應向權利人釋明增加若不能返還則賠償損失的請求,人民法院在審理時應一並查明標的物的價值;當事人堅持不增加的,可以只判決返還,但應向當事人釋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494條的規定。因為根據該條的規定,在不能執行原物的情況下,可能要再次引發訴訟來確定賠償損失的金額。
3.實際滅失不確權及其例外。對於標的物確實已經毀損、毀滅或者下落不明的,一般不宜提起物權確認之訴,應當予以釋明,引導其主張賠償損失。因為標的物存在,物權就存在;標的物一旦毀損滅失,則特定物之上的物權也不復存在,這時物權已經消滅。原物權已經不存在,行使物權請求權的基礎已經喪失,就不能再行使物權請求權了,只能另行提起侵權之訴。此時即使曾經的物權人請求確認物權,亦不應簡單支持其請求,而應當予以釋明,引導其主張賠償損失。但是,有原則就有例外,當實際滅失的標的物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爭議,對滅失之前的所有權歸屬進行確認,對當事人雙方存在確認利益且具有現實的爭訴價值時,允許對過去的物權進行確權是恰當的。[1]因此,當事人對確實已經毀損、毀滅或者下落不明的標的物存在物權爭議,若物權爭議的當事人僅存在物權爭議,不負有賠償或補償責任,且只有確定物權人,才能進一步向負有賠償或補償責任的責任人主張權利時,物權爭議者可以提起物權確認之訴。權利人請求確認物權成立的,應支持其訴訟請求。
4.抵押物實際滅失的釋明。抵押權人對已經實際滅失的抵押物要求行使優先受償權的,此時應該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的規定,向當事人釋明,抵押權人可以就該抵押物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優先受償。當抵押物實際滅失後不存在或無法獲得保險金或侵權賠償時,若抵押物的滅失系因抵押人過錯所致,應向抵押權人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為以抵押物價值為限承擔賠償責任,或者要求另行提供抵押物。
四、准確分配對標的物進行確定的證明責任
在涉及標的物滅失的案件中,標的物的確定直接影響審判的進程,無論是返還還是賠償的訴訟請求,都必須建立在標的物確定的基礎上。在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明確後,第二步要對標的物進行確定,只有證明標的物現時仍然存在,才能判決返還財產;或者通過證明標的物的原先存在狀態,才能進而確定該標的物的價值,才能確定判決賠償的具體金額。因此,標的物的確定對於案件的審理進程至關重要。
綜合上面所說的,訴訟標的物被滅失那麼就會涉及到賠償的事宜,對於此案件,執法人員在審理的時候就會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在審判的思路上就會結合案件的整個的過程來確定責任,最後決定該由誰來進行賠償這個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