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發布時間:2025-04-26 07:27:32

『壹』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的發展及現狀

中國授權1萬件發明專利用時6年(1991年),從授權1萬件到授權10萬件發明專利用時12年(2003年),而從授權10萬件到授權100萬件發明專利僅用9年時間(2012年)。據悉,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末,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受理發明專利數量達到311.4萬件,到7月中旬,中國發明專利累計授權量達到100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為51.8萬件。
近年來,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呈現出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增長迅速、國內申請人獲得發明專利授權所佔比重不斷提升、國內授權職務發明比重逐年提高等3方面特點。2011年底,中國已擁有國內發明專利35.1萬件,首次超過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37件,為實現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3件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貳』 2011年我國受理的國內外專利申請總數超過多少

2011年我國受理的國內外專利申請總數超過52萬件。

2011年12月11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2012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其中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專利申請第一大國。

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來自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52.6412萬件。繼2010年超過日本後,2011年又超過美國(美國為50.3582萬件),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發明專利申請國。

統計數據反映,過去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一直呈大幅增長態勢,年均增幅達到22.6%。

(2)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擴展閱讀:

中國是歐洲專利局專利申請提交最活躍的五大國之一。在2008年到2018年十年間,中國公司提交的歐洲專利申請數量增長已超過6倍。

除了專利申請總數上的持續增長,中國在各大領域的專利申請表現出色。報告稱,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四大技術領域,即數字通信,計算機技術,電力機械、裝置、能源,通訊領域,它們的申請數量佔中國專利申請總數的比例分別為25%、12%、6.6%、6.4%。

其中,中國在尖端技術領域如數字通信方面的發展領先。歐洲專利局收到的所有數字通信領域的專利申請中,有20%來自中國,僅次於份額佔比26%的美國,而日本以12%的佔比位列第三。

在歐洲專利局2018年全球企業專利申請榜上,中國公司的成績令人矚目。其中,華為憑借2485項申請位列第二,成為歐洲專利局最活躍的中國專利申請公司,並在數字通信領域第五次登上榜首。

其他進入前50名的中國公司是OPPO和京東方;此外,中興、阿里巴巴、小米等公司在數字通信或計算機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均位於前列。

『叄』 知識產權戰略的現狀分析

世界經濟的每一次繁榮和新產業的興起,發達國家經濟的強盛,都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下的技術創新分不開。全世界已有170多個國家實行了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加強和完善是國際潮流,這是因為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時代,市場競爭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一)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現狀亟須改觀
如果以《商標法》的實施視為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開始,那麼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實施至今已經有20年的歷史。在《商標法》實施之後的10年內,全面完成了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專利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相繼出台,在第二個10年內,對部分主要法律進行了修改和完善。然而,就在中國帶著一套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加入WTO行列之後,才真正認識到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之旅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中,已進入中國的大約有400家。在過去的10多年裡,跨國公司向中國申請的專利多數是現在迅猛發展的一些產業的核心技術,其戰略布局相當超前。他們既注重擴大權利要求,又注重擠壓我國的創新空間,以建立和鞏固其知識產權的優勢地位。現在,他們還開始聯合起來、共同提出訴求,動輒由政府出面交涉。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與我國現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的需求,特別是與我國加入WTO後所面臨的十分嚴峻的挑戰不相適應。我國在知識產權競爭能力上,特別是在參與國際競爭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上,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從專利來看,美、日等發達國家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關鍵技術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大約佔全球這些領域專利總量的90%。從商標來看,我國企業的商標注冊量極少。如2OO1年全國有各類企業300多萬家,平均近3家企業才擁有一個注冊商標。而像美國雷諾士、日本東芝等公司,一家就擁有商標上萬個。 按照歷史學派代表人物李斯特的歸納,後發先至的國家,對於所在時代先進生產力及其產品,往往在第一階段從外吸納;第二階段,合理制定保護性規則,側重形成自主先進生產力;第三階段,待生產力領先後,再回到自由貿易,利用比較優勢獲利。
姜奇平認為,我國知識產權當前存在相當大的問題:之一,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政策,不符合後發先至型大國崛起的歷史規律;之二,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政策,不能充分保護企業利益;之三,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政策,不符合信息強國取向。成熟的知識產權戰略,一定是一種可以趨利避害的中性博弈工具,我國目前尚缺乏一個整體的知識產權戰略系統。

『肆』 2012年我國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1、「神九」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

2012年6月29日10時03分,在經過近13天太空飛行後,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神舟九號飛船先後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成功進行了兩次交會對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

2、「蛟龍」號第五次下潛創7062米新紀錄

2012年6月24日上午9時許,「蛟龍」號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創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作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台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方案設計和關鍵核心技術,像耐壓結構、生命保障、遠程水聲通訊、系統控制等,以及總裝聯調和海上試驗都是由我國獨立完成。「蛟龍」號重大突破,體現了我國在深海技術領域的重大進步。

3、發布嫦娥二號7米解析度月球影像圖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2012年2月6日在北京發布「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獲得的7米解析度全月球影像圖。

製作完成的7米解析度全月球分幅影像圖產品共746幅,總數據量約800GB。這是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4、國產CPU搭建的千萬億次計算機成功應用

2012年9月11日,「神威藍光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系統」通過科技部專家組驗收,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夠採用自主CPU構建千萬億次計算機的國家。

5、全球首個"戊肝"疫苗研製成功

2012年1月11日廈門大學、養生堂萬泰公司聯合研製的重組戊型肝炎疫苗(大腸埃希菌)已獲得國家一類新葯證書和生產文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於預防戊型肝炎的疫苗。這是全世界戊肝預防與控制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6、大亞灣實驗發現中微子新的振盪模式

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來自全世界6個國家和地區38個科研單位組成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發現中微子新的振盪模式,並測得其振盪振幅,精度世界最高。

該結果加深了人類對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認識,得到國際高能物理學界的高度評價,並被《科學》雜志評選為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

7、全球首次實現量子通信100公里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彭承志、陳宇翱等人,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組成聯合團隊,我國科學家潘建偉等人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百公里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為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奠定技術基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2012年8月9日重點介紹了該成果。

8、亞洲最大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正式落成

2012年10月28日亞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轉動射電望遠鏡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這台射電望遠鏡的綜合性能排在亞洲第一、世界排第四,能夠觀測100多億光年以外的天體。據了解,這個射電望遠鏡將參與我國探月工程及各項深空探測任務 。

9、首次揭示「乙肝病毒感染」關鍵過程

2012年11月13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文輝博士率領的科研團隊在當天出版的《eLife》雜志上發表題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體」的研究成果。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乙肝病毒受體,該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關鍵過程,為乙肝及其相關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靶點和新葯開發途徑。

10、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

2012年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宣布該校研發出一種常規的化學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抗瘧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

該成果解決了困擾世界科學界和產業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難題,使青蒿素大規模工業化生產變成現實,生產成本有望大幅降低,這意味著每年可將近百萬人從死亡線上救出。

11、「遼寧艦」入列 殲-15飛機完成航母起降

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發展航空母艦,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第一艘航空母艦順利交接入列,對於提高我國軍事現代化水平,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和能力建設,增強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意義重大。

12、中國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2012年10月25日23時3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隨著它在太空棋盤上的最後落定,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最終建成。此次發射是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是區域系統建設的收官之戰。

(4)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擴展閱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國務院決定,對為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科技部審核,國務院批准並報請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授予鄭哲敏院士、王小謨院士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務院批准,授予「水稻復雜數量性狀的分子遺傳調控機理」等41項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飛機鈦合金大型復雜整體構件激光成形技術」等3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授予「修復周圍神經缺損的新技術及其應用」等74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嫦娥二號工程」等3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授予「盾構裝備自主設計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22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特色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利用」等187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授予美國化學家理查德·傑爾等5名外國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全國科學技術工作者要向鄭哲敏院士、王小謨院士及全體獲獎者學習,自覺弘揚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伍』 什麼是知識產權

一般說來,財產有三類:動產、不動產和知識財產,其中後者即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識產權來自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意譯,指權利人對其所擁有的知識資本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是從事智力創造性活動取得成果後依法享有的權利。通常分為兩部分,即「工業產權 」和「版權 」。根據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簽訂的《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的規定,知識產權包括對下列各項知識財產的權利: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表演藝術家的表演及唱片和廣播節目;人類一切活動領域的發明;科學發現;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服務標記以及商業名稱和標志;制止不正當競爭以及在工業、科學、文學或藝術領域內由於智力活動而產生的一切其他權利。總之,知識產權涉及人類一切智力創造的成果。
知識產權起源於封建社會的「特權」。這種特權,或由君主個人授予、或由封建國家授予、或由代表君主的地方官授予。知識產權現在甚至已經被提高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同時,知識產權對科技進步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知識產權概述
為了保護智力勞動成果,促進發明創新,早在一百多年前,國際上已開始建立保護知識產權制度。1883年在巴黎簽署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86在瑞士伯爾尼簽署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891年在馬德里簽署了《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此外還先後簽署了《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存海牙協定》(1925年)、《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1957年)、《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定》(1958年)、《專利合作條約》(1970年)、《關於集成電路的知識產權條約》(1989年)等等。
為了促進全世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強各國和各知識產權組織間的合作,「國際保護工業產權聯盟」和「國際保護文學作品聯盟」的51個成員國於1967年7月1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共同締約建立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該組織於1974年12月成為聯合國16個專門機構之一。
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逐步建立知識產權制度。1983年3月,中國實行了商標法;1985年4月實行了專利法;1990年9月又頒布了著作權法,並於1991年6月1月起開始實施。中國於1980年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85年參加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990年12月,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成立。1992年1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保護知識產權備忘錄》。至1994年5月,中國已經加入了《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專利合作條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保護知識產權的主要國際公約。
2000年10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第35屆成員大會系列會議討論了中國和阿爾及利亞於1999年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大會上共同提出的關於建立「世界知識產權日」的提案,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
知識產權事實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產權,它更像是一種壟斷權——在一段時間內對於智慧活動成果的壟斷。實證經驗表明,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夠確保智慧活動創造者的利益受到保護,並鼓勵更多智慧活動的產生,從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推進作用,其他公眾也能從知識產權保護中受益。知識產權所有者的利益可以通過對使用者收取費用,或在一段時間內禁止他人抄襲、競爭來獲得保護。
通過授予這種壟斷權利,智慧活動的創造者能夠獲得對其勞動成果的補償。例如一個廠商可能為了開發一種新產品而投入了10年的精力與資金,如果沒有知識產權對其新產品的保護,則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在其新產品推出後,其他廠商可以在沒有任何成本的情況下立即抄襲其成果,從而也因此能夠以更低價格出售相同或類似產品,損害原創作者的利益。這種例子現在常見於制葯業:許多發達國家的葯廠抱怨,他們在花費多年心血與大量資金投入後開發出來的葯物,最終卻可能被第三世界國家的葯廠仿造,使這些原創葯廠的利益受損。
知識產權的存在能夠保護創造者利益:在規定的時間內,原創者將獲得相對壟斷權(反專利)法理對濫用知識產權有制約作用),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參與相同產品的製造,除非獲得權利人的授權。原創者可以對使用者收費。而從長期來講,公眾也將受惠:雖然在短期內他們無法享用更加便宜的產品,但是這樣卻能激勵對原創性創新的更多投入,導致未來更多、更好、更便宜的產品的誕生。而知識產權中的相對壟斷也被認為是良性的:智慧活動的創造者若將產品價格定得太高,只可能刺激其他廠商開發類似但是更便宜的產品,最終受害的是創造者自己,而消費者則永遠是受益者。
不過近年來,很多人開始相信,隨著知識產權保護的過度擴張,知識產權這個概念創立之初的宗旨已經改變:知識產權的目的已經從保護公眾利益變為保護知識創造者的利益。在憂心知識產權已經觸犯公眾利益的人中,最著名的就是自由軟體運動的發起者理查德·斯托曼。
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日內瓦的總部
知識產權特點


一般立法保護知識產權主要基於以下理由

這些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可以被轉讓、出售、出租,在一些國家甚至還能與普通資產一樣被抵押。但是知識產權一般有一定的限制,如期限的限制以及其他特殊情況(如合理使用等)。
知識產權保護的是權利,而不是產品。一個專利權可以被出售或轉讓,但是該專利權的產品並不受知識產權影響。因此有些人認為「知識壟斷」是一個更合適的詞。事實上知識產權就是經政府授權對某些技術、設計或知識進行壟斷。
知識產權兩大類
1、工業產權,它包括發明(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以及原產地地理標志等。專利保護期一般20年,工業設計保護至少10年,而商標則可無限期保護;
2、著作權,它包括文學和藝術作品:諸如小說、詩歌和戲劇、電影、音樂作品;藝術作品諸如繪圖、繪畫、攝影和雕塑以及建築設計。與著作權相關的權利包括表演藝術家對其表演的權利、錄音製品製作者對其錄音製品的權利以及廣播電視組織對其廣播和電視節目的權利。著作權持續到作者逝世後至少50年。
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知識產權:商業秘密。企業可以認定任何信息為「商業秘密」,禁止能夠接觸這些機密的人將秘密透露出去,一般是通過合約的形式來達到這種目的。只要接觸到這些秘密的人在獲取這些機密前簽署合約或同意保密,他們就必須守約。商業秘密的好處是沒有時限,而且任何東西都可被認定為商業秘密。例如可口可樂的配方就屬商業秘密,100多年來外界都無法獲知可口可樂的全部成分。
知識產權戰略
知識產權戰略是一些國家的一項長期發展戰略。他對提升國家競爭力有很大的作用。
1979年,美國政府提出「要採取獨自的政策提高國家的競爭力,振奮企業精神」,並第一次將知識產權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從此,知識產權戰略成為美國企業與政府的統一戰略。美國在知識產權的法律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修訂和擴充。1980年通過《拜杜法案》,1986年又通過《聯邦技術轉移法》以及1998年的《技術轉讓商業化法》。1999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美國發明家保護法令》,2000年10月眾參兩院又通過了《技術轉移商業化法案》,進一步簡化歸屬聯邦政府的科技成果運用程序。此外在國際貿易中,一方面通過其綜合貿易法案的「特殊301條款」對競爭對手予以打壓,另一方面又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的知識產權協議的達成,從而形成了一套有利於美國的新的國際貿易規則。與此同時,美國同時非常注重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如美國CHI研究公司的「專利記分牌」系統,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科學論文和專利指標進行研究,現在已經被許多國家使用。

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
2021年10月28日,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為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高效促進知識產權運用,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措施,對未來五年的知識產權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規劃》指出,堅持質量優先、強化保護、開放合作、系統協同,到202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階段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知識產權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知識產權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和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有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知識產權保護邁上新台階、知識產權運用取得新成效、知識產權服務達到新水平、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等四個主要目標,設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等八個主要預期性指標。
《規劃》圍繞五個方面部署了重點任務:一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體系,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協同保護和源頭保護;二是提高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成效支撐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完善知識產權轉移轉化體制機制,提升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效益;三是構建便民利民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促進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提高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健康發展;四是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主動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提升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水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五是推進知識產權人才和文化建設夯實事業發展基礎。圍繞五大任務,《規劃》還設立了商業秘密保護工程等十五個專項工程。
據了解,《規劃》從加強組織領導、鼓勵探索創新、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工作落實等四個方面保障實施,確保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陸』 中國目前專利保護的現狀

中國目前專利保護的現狀,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還處於發展中階段,中國的知識產權研究開始的比較晚,下面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目前專利保護的現狀。專利保護的現狀中國目前專利保護的現狀在法律上,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條文雖然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但事實上,並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在社會上,國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比較薄弱,因而很多時候法律也只能以儆效尤,但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全民意識提高,每個公民都有了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這樣法律實施起來才能夠順利。因而說,當前的中國還應該抓好公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建設。要保護專利權人的專利權,首先應當明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只有明確了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各級管理專利工作的行政部門以及司法機關才可能對專利權給予有效的保護。中國是一個專利大國,專利申請的數量大,但目前中國的專利利用水平不高,出現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一是專利質量不高,也即是專利的科技含量不高,但這不是最主要的。二是專利市場的管理不佳,沒有形成一個有序的市場管理機制,對專利價值的評估,市場開發前景預測等等基本沒有形成,導致許多專利在申請人手中難以轉化為生產力。三是對仿冒專利或盜用專利的打擊力度不盡人意,使專利申請人的合法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這可能是影響專利事業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原因。四是民眾的專利意識不強或存在一定的誤區(不認可專利受法律保護;認為專利是一項難以高攀的事或物),在專利知識的宣傳方面與當今社會生產發展存在一定差距。以上現狀的存在,抑制了專利沿著正常軌道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