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界定翻唱歌曲是否侵權
翻唱歌曲是否構成侵權,關鍵在於翻唱行為是否用於商業用途。如果翻唱行為僅限於一般性的公益表演,不向公眾收費,也不向表演者支付報酬,那麼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這種情況下並不需要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也不必支付報酬。然而,一旦翻唱行為轉變為商業性質,比如參加商業比賽、進行電視直播、拍攝MV,或者在酒吧內演唱、歌手翻唱視頻在網路上傳播等,這就可能涉及到侵權問題。
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作品的范疇廣泛,包括但不限於文字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等。著作權不僅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具體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翻譯權、匯編權以及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使用他人作品進行演出時,無論是演員還是演出單位,都必須獲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相應的報酬。演出組織者有責任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如果使用的是改編、翻譯、注釋或整理已有作品產生的新作品進行演出,則需要同時獲得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相應的報酬。
因此,翻唱歌曲是否構成侵權,取決於翻唱行為的具體性質和用途。如果翻唱行為是出於非商業目的,不涉及公眾收費和報酬支付,那麼通常不會構成侵權。然而,一旦翻唱行為轉變為商業用途,就必須確保已獲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相應的報酬,以避免侵權。
『貳』 王某和張某合作創作了一部小說,王某先死,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對該作品的保護期表述是什麼
王某和張某合作創作了一部小說,王某先死,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對該作品的保護期表述是:對該作品的發表權和財產權利的保護期為張某死亡後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2)根據著作權的規定擴展閱讀
關於著作權的保護期限,各國一般根據其本國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情況確定。
從著作權立法的歷史來看,通常早期的著作權立法保護期較短,20世紀後的保護期較長;發展中國家保護期較短,發達國家保護期較長;一般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保護期較長,攝影、實用美術作品、錄音錄像作品和電影作品的保護期較短。
根據《伯爾尼公約》的第7條的規定,各公約成員國對一般作品的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50年;對電影作品的保護期為作品公之於眾後的50年或者作品完成後的50年;對攝影作品和實用藝術品的保護期不低於作品完成後的25年。歐盟成員國的著作權法和美國版權法規定的著作權保護期限現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後70年。
由於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的性質不同,各國著作權法和國際公約對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期限的規定也不盡相同。
一般來說,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強調保護作者的人身權,因而規定作者人身權的保護期是無限制的、永久的;英美法系國家和少數大陸法系國家規定著作人身權的保護也是有期限的,或為延長至作者死亡後一段時間或與著作權財產權保護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