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法中的排他性是什麼意思
排他性是指其權利不受任何人干預比如所有權。
排他就是自己所有的意思。 民事權利中,物權具有排他性,債權不具有排他性。
獨占性一般指排他性,是一種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該物品的特性。某個消費者在購買並得到一種商品的消費權之後,就可以把其他消費者排斥在獲得該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產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
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合同排他性條款,這個排他性條款通常是屬於有效的條款,只是說會對於合同某一方有一些利益損失。無效的合同條款有下列情形:
1、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實現某種目的,串通一氣,共同實施訂方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也稱為隱匿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合法的行為來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內容上是非法的行為。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約目的、訂約內容都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因此,在合同中盡管很少會出現排他性條款,但是並不意味著這個合同排他性條款就一定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❷ 物權排他性是什麼意思
一、物權的效力是什麼意思
物權的效力是指物權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物權的效力主要是指物權的排他權和物權的優先權。
1、物權具有排他性
物權的排他性具體是指同一個物上不得存在兩個以上的所有權,且同一個物上不得設定相互沖突的物權,任何人都負有不得侵害物權的義務,在物權受到他人的侵奪時權利人可以對行為人主張物權請求權。
2、物權具有優先性。
物權的優先性包括對內的優先性和對外的優先性。物權的對外優先性是指在同一個標的物上同時存在物權和債權是,物權具有更為優先的效力;物權的對內優先性是指同一個物上存在多想其他物權,應當根據法律規定和物權設立的時間先後確立優先的效力。
二、不動產物權效力的發生不以登記為要件的情形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條規定,不動產 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可見,民法典對不動產物權採取登記生效主義,法律另有規定的例外情形才實行登記對抗主義,具體如下:
1、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條已有明確規定,國家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可以不登記。中國地大物博,所有國家自然資源登記比較麻煩,也容易疏漏,也可能不斷在變化。若國家自然資源採取登記生效主義,必然會為他人侵佔國家自然資源帶來可乘之機。因此,民法典對國家自然資源未採取登記生效主義。
2、非依法律行為而發生的物權變動情形。主要包括三種情形:
(1)因人民法院、仲緩搜族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自法律文書生效或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2)因繼承取得物權的,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
(3)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和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3、特殊類型的物權種類。民法典既要考慮一般性,也要考慮特殊性。比如,對於 土地承包經營權 ,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三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並未要求漏殲登記生效,主要是考慮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設立、流轉限定在鄉土熟人社會。
此外,關於地役權,民法典第三百七十四條規定,「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可見,對於地役權採取的是登記對抗主義,而不是登記生效主義。另外,對於宅基地,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五條規定,「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對於宅基地轉讓也並未要求登記生效主義。
三、不動產物權登記的種類
1、設立登記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登記是權利人申請物權登記機構將不動產物權的登記設立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變動登記也就是權利人申請國家專職部門將有關申請人的不動產物權的變更、轉讓和消滅等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的事實。
2、更正登記
更正登記是指對不動產物權錯誤登記的錯誤進行更正登記。
3、異議登記
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異議登記的條件是:利害關系人申請更正登記後,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權利人不同意更正。
4、預告登記
預告登記也就是在當事人所期待的不動產物權變動所需要的條件擾弊缺乏或者尚未成就時,也即權利取得人只對未來取得的物權享有請求權時,法律為保護這一請求權而為其進行的登記。物權的效力是指物權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物權的效力主要是指物權的排他權和物權的優先權。
《民法典》第二百零七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二百零八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❸ 物權的排他性
法律分析:物權的排他效力指物權人對其公示的物權享有對抗一切第三人的絕對性權利,因此又稱排他權效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七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❹ 物權排他性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排他性,是指一種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該物品的特性。某個消費者在購買並得到一種商品的消費權之後,就可以把其他消費者排斥在獲得該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產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這種排他性一方面是指物權具有不容他人侵犯的性質;另一方面是指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時成立兩個內容不相容的物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七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二百零八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