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按照美國法律,美國專利侵權判定是怎麼判的
美國專利法第271條涉及侵權問題,該條款只是開列了一串侵權行為,並且指出這些侵權行為指向的目標是「獲得專利權的發明」,但卻沒有進一步指出如何判斷一項專利是否遭到了侵權。美國法院在解釋專利權利要求時,使用了兩種證據以供使用。即美國專利侵權如何判定的證據。
一、內在證據。即由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和專利審查檔案組成。法院要求將所有內在的證據記錄加以考慮來決定權利要求的含義。第二是外在證據,包括從字典的定義到專家證據。初審法院的法官有決定是否採納外在證據的自由裁量權,但是如果內在證據可以對權利要求進行合理解釋,則不需要對外在證據加以考慮。
二、字面侵權。字面侵權是指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某一專利的權利要求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具備了權利要求中的每一個技術特徵;或者說權利要求里的每一個限定或要素都可以在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找到,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對該專利的字面侵權。
三、等同侵權。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長久以來問題最多、爭議性最強的當屬等同原則。等同理論起源於美國,用於調整日益多樣化的發明和專利說明書解釋程度之間的界限,通常作為強化專利權的理論根據被使用。等同侵權是相對於字面侵權而言,其含義是指:被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與某一專利的權利要求相比,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雖然與權利要求中的限定或要素不一樣,但兩者只有非實質性的區別;或者說,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中的一個或幾個要素等同於權利要求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限定或要素,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對該專利的等同侵權。
Ⅱ 本網站內容受美國法律保護
本網站內容受美國法律保護。
一、關於法律保護的明確答案
本網站的內容確實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這意味著網站上的所有文本、圖像、視頻、音頻以及其他形式的信息都享有法律賦予的權益。任何未經授權的復制、傳播或使用這些內容的行為,都可能構成侵權行為,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美國法律保護的內容
美國法律保護網站內容的方面主要包括版權、資料庫權利以及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這些法律為網站內容的創作者和所有者提供了保護,確保他們的創作成果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同時,這些法律也限制了他人未經授權使用或復制網站內容的行為,從而維護了互聯網環境的公平性和秩序。
三、網站內容保護的具體措施
對於本網站而言,保護內容不僅僅意味著遵守法律。實際上,網站採取了多種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來保護其內容。例如,使用加密技術來保護用戶數據和網站信息的安全;通過版權管理系統來追蹤和打擊侵權行為;同時,還建立了用戶舉報機制,鼓勵用戶積極參與內容的保護。
四、法律責任與意識
用戶在使用本網站時,應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侵犯網站的版權和其他知識產權。同時,用戶還應具備法律意識,了解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通過提高用戶的法律意識,可以共同維護一個合法、公平、有序的互聯網環境。
總結來說,本網站內容確實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這不僅體現在法律條款的規定上,還體現在網站採取的具體保護措施以及用戶應自覺遵守的法律規范上。
Ⅲ 西方各國的版權法律制度一:美國版權法
美國的版權法以1976年修訂版為主導,其特點在於大幅擴增版權保護對象范圍,強調對著作權人經濟權利的保護,並接納「權利窮竭原則」。美國版權法涉及的國際條約包括《世界版權公約》、《伯爾尼公約》、《墨西哥城著作權公約》、《布宜諾斯艾利斯公約》、《日內瓦公約》等。美國版權法內容涵蓋保護客體、著作權所有人、著作權內容、鄰接權、權利限制及著作權利用等方面。保護客體包括文字、音樂、戲劇、圖片繪畫、電影、錄音製品、建築等。著作權所有人包括作者及依據法律規定享有特定專有權利的個人。著作權內容包括精神權利(作者身份權、作品完整權)和經濟權利(復制權、演繹權、發行權、演出權、展覽權)。美國採取自動保護制度,登記僅與侵權訴訟相關,保護期限為作者生前及其死亡後50年。鄰接權則直接納入錄音製品、廣播節目等保護范圍,但有特定限制。權利限制包括合理使用和強制許可,如通過有線廣播系統的二次播送、製作非戲劇音樂錄音製品、通過自動點唱機公開演奏音樂作品等。著作權轉讓遵循自願原則,可部分或全部轉讓,並須通過書面形式進行。美國版權登記能為版權所有人提供高達15萬美元的法定賠償、律師費及花銷賠償,對跨境電商維權、外觀專利保護不足的產品以及無官方確權機構地區的賣家有重要作用。登記過程簡單且費用不高,外國版權所有人應考慮在美進行登記。本文由漢興知識產權原創,如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Ⅳ 美國版權法的規則
在美國,版權包括的范圍廣泛,除書籍以外,音樂、雕刻、美術、攝影作品等等都在其中。美國的版權訴訟通常在聯邦法院受理。美國是判例法國家,法官判決尊事實、重證據,並根據判例裁定。
美國版權法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保護:1.防止他人使用未經許可的作品(盜版、抄襲);2.防止未經許可獲取市場贏利;3.保護衍生作品的權利,版權所有者有權將衍生作品交予他人;4.保護首次銷售作品的權利,即由作者決定何時出版,用何形式出版。
此外,美國版權法與歐洲國家的版權法有所不同。在美國,作者有控制衍生作品的權利。比如有這樣一個案例,英國的一個戲劇團體上演了一部戲劇作品,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許可美國ABC公司有權對該作品進行播放,讓美國觀眾欣賞。由於在BBC播放時,表演是無廣告的,而經ABC公司編輯後的作品則加有廣告;隨後,英國戲劇團體以侵權為由將ABC公司訴至美國法院。盡管BBC公司授權了ABC公司使用該作品,但由於ABC公司僅獲得了播放權,並未獲得衍生作品的權利,因此,美國法院判決英國戲劇團體勝訴。
那麼,如何界定侵權?首先,界定抄襲的原則一般就是通過辨認作品的相似性、關聯性。其次,未經許可銷售也屬於侵權行為。因此,未經許可下,不論以何種形式取得內容來源,或者通過何種方式將未經許可的內容進行傳播的行為都是侵權。
對於合理使用問題,美國最高法院有一個著名判例:一家公司狀告一家單位製作的電話簿索引內容擅自使用了自己公司的一部分內容介紹,認為該單位侵犯了公司的版權。但法院認為,由於該內容介紹沒有創作,只是做事實性的表述,屬於合理使用范圍,因此不受版權保護。
在美國,法官判定作品是否屬於合理使用范圍的要件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使用的目的上,是商業行為還是其他目的;第二,使用作品的性質是用於出版還是其他用途,以及作品是否已經出版過;第三,數量上,原創內容所佔的比例;最重要的一點是,該行為給原著作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特別是對其市場造成的影響。比如,日本索尼公司與美國環球唱片之間的一起版權糾紛中,由於索尼公司未經許可通過BETAMAK錄影帶將自己的電視節目重新播放,環球唱片和迪斯尼公司以侵犯版權為由將其告上法庭,案子上訴到最高法院。索尼公司提出,公司提供時段供觀眾選擇的運作方式,屬於合理使用范圍,本質上並未侵權。而法官判案時也是以不損害公眾利益為前提,因此,索尼最終勝訴。
目前,在美國另一個關於合理使用的著名案件就是10家出版商對Google公司提出侵權訴訟。由於有多個大學圖書館藏書引入Google公司數字圖書館計劃,該計劃將圖書掃描變為數字化檔案,讓大眾免費搜索;而作者、出版商認為在未經授權下,全面復制圖書是侵權行為,Google公司沒有權利掃描、展示圖書,因此以侵權為由將其告上法庭;而Google公司則以合理使用為由,認為自己並未侵權。目前,雖然此案仍在訴訟中,但已引發了眾多關於如何判定合理使用問題的爭議。
參考資料 美國版權考察紀行--傳媒--人民網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5855389.html
Ⅳ 西方各國的版權法律制度一:美國版權法
美國的版權法
美國版權法於1976年制定,是前版權法的修訂版本,主要特點包括對著作權保護對象范圍的擴大、強化對著作權人經濟權利的保護、承認「權利窮竭原則」和放棄嚴格的著作權標記及登記制度。美國加入的著作權國際條約包括《世界版權公約》、《伯爾尼公約》、《墨西哥城著作權公約》、《布宜諾斯艾利斯公約》和《日內瓦公約》。
美國版權法的主要內容如下:
保護的客體:受保護的作品需以物質形式固定,如文字、音樂、戲劇、圖片、繪畫、雕塑、電影、錄音製品、建築等。口頭作品未固定則不受保護,著作權僅限於表現形式,不擴展至思想內容。
著作權所有人:根據第101條,著作權人包括作品的作者以及享有特定專有權利的其他人。
著作權內容:包括兩項排他性的精神權利(作者身份權和作品完整權)和主要的經濟權利,如復制權、演繹權、發行權、演出權及展覽權等。美國採取自動保護主義,僅在侵權訴訟中登記作為起訴條件,一般作品保護期限為作者生前及去世後50年。
鄰接權:直接保護錄音製品、廣播節目等,製作者享有與著作權人相等的權利,但有特定限制,例如專有權利僅限於復制、編寫、演繹及傳播其復製品,不包括通過公共廣播系統播放的特定節目。
權利限制:包括合理使用和強制許可。合理使用規定在第107條中,列舉了批評、評論、新聞報道、教學及學術研究等范疇,並提供判斷合理使用的標准。強制許可包括有線廣播系統二次播送、非戲劇音樂作品錄音製品製作、非戲劇音樂作品公開演奏及與非商業廣播有關作品的使用等。
著作權利用:著作權轉讓遵循自願原則,任何專有權利均可依法轉讓。作者和其他特定繼承人有權終止轉讓,轉讓需通過書面形式,由權利所有人或授權代理人簽字,費用由雙方協商決定。
美國版權登記的六大作用:
1. 注冊版權所有人可獲得高達15萬美金的法定賠償,未注冊的版權所有人只能獲得實際損害賠償,後者難以證明且賠償金額較低。
2. 登記版權所有人有可能獲得律師費及支出的賠償,因此版權侵權訴訟變得有利可圖。
3. 對於跨境電商維權,美國版權是最有效的工具。
4. 對於外觀專利已無法申請的產品,賣家可選擇美國版權保護,圖片版權可用於維權,且美國版權審批快速,通常一個多月即可獲得版權號。
5. 部分國家或地區缺少版權登記機構,但承認美國版權,賣家可以直接利用美國版權進行維權。
6. 美國版權登記過程簡單且費用較低,對於外國版權所有人而言,登記美國版權值得考慮。
知識產權對跨境電商賣家至關重要,它不僅是銷售工具,還代表著競爭意識和無形資產。世界未來競爭的核心將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定期自查、主動維權是保護知識產權的關鍵。
聲明:本文由漢興知識產權原創,嚴禁抄襲。漢興專注於傳播知識產權知識與跨境行業動態,請及時聯系刪除侵權內容。
作者:曹鵬
編輯:王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