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權抵押,抵押人的年齡有限制嗎
只要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即可,一般界定十八歲以上公民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年滿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也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② 如何判斷是否有自閉症
隨著我們對自閉症的更多認識,加上家長對於孩子成長更加關注。很多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表現就會不自覺的跟孤獨症聯想起來。
所以在家長發現孩子行為表現或者能力出現異常的時候,在沒有去專業醫院進行評估篩查的時候,要了解這個孤獨症的自測手段——優先發現自閉特質。
家長可以先了解一下自閉症的概念與定義。如果發現多條符合即孩子存在自閉特質。但要論證自閉症,需要自閉特質達到一定程度,然後綜合智商水平和情緒控制問題才能認定是否屬於自閉症。
我們在判斷孩子自閉症的過程中,眼神成為了最重要的判斷依據,醫學的專業術語稱之為:聯合關注。意思是當孩子處理一件事物時,能否關注到其他人的互動與所處的環境。據此,出現以下行為可以判斷存在自閉特質。
對視差
自閉症普遍對視差,但這里要講述兩個特殊情況:一是部分孩子有可能會在一歲半前眼神好,但是當邏輯思維覺醒後眼神丟失;
二是有些家長錯誤的抱起孩子觀察眼神,這個行為本身是錯的,因為近距離對視成年人也會迴避眼神,所以要觀察眼神需保持一定距離。
喚名不應
在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呼喚孩子的名字並給予指令,觀察孩子是不是會抬頭響應。這里有兩個重點,一是不能在孩子看專注於另一件事時測試;
二是一定要給指令,光喊名字孩子可能會忽略,這個錯誤很多家長都在重復,認為不應名就是不應名字。
不會尋求幫助
比如孩子要開門開不開,於是就拿起家長的手嘗試開門。這就是聯合關注的問題,當他想開門時,聯想不到是人給他開的門,於是拿著家長的手去開,同時不會跟家長有眼神和動作的互動。
物權不清
比如孩子看到人的玩具也會去玩,佔有。具有自閉特質的孩子,由於缺乏聯合關注,注意力全程都在玩具上,會意識不到主人的存在。同理,當自閉特質的孩子在玩玩具時,其他人孩子面拿走他面前的玩具(不是手上正在玩的),同樣也不會保護。
舉止不合時宜
孩子會不合時宜地怪叫、怪笑或自言自語。因為他們容易忽然想起以前的某個場景,然後陷入高專注度,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其中,自言自語就是回聲語言,如果仔細傾聽,自言自語的內容往往是重現過去的某個場景,這可能與鏡像神經元差異有關。
對人缺乏興趣
有自閉症特質的孩子,都會對自己比較喜歡的玩具、食物等滿足基礎需求的物品比較專注,而不會關注於身邊的人和事。
延伸一下:孩子不願意指物、分享、炫耀都是對人缺乏興趣,所以孩子有沒有頻繁的分享、炫耀行為,就是用來判斷與人互動的意願。
刻板行為
自閉症最具代表性的症狀之一,比較典型的刻板行為有:轉圈走路、觀察手、觀察輪胎、看電風扇、拉移門、反復洗手、踩井蓋看下水道、來回坐電梯、走固定的路線等具有重復性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刻板行為往往伴隨著高專注度,從而陷入沉浸狀態,不做干預可以持續很久。
除此之外,家長想要知道孩子是否有自閉傾向,或者孤獨症兒童家長想了解孩子能力發展如何,也可以通過以下這個孤獨症兒童綜合能力評估系統進行自測↓↓↓
③ 有沒有偷過家裡的東西賣的比如金項鏈,你們的父母都做出了如何的反應,我感覺我錯大了
孩子為什麼會去「偷東西」?
因為孩子有「需求」,而且想要實現這樣的需求。萌爸是因為想買零食而零花錢不夠了,想要有更多的錢,所以才偷偷拿錢。而有時候孩子習慣性偷錢,如果不是一直有對某些東西有需求,就是這種行為本身能引起父母的關注。就像有的孩子想和父母玩,發現父母不理自己,結果一講臟話,父母就找急忙慌地過來了,於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講臟話。
為什麼不直接跟大人說出自己的需求,而要「偷」呢?
在提這個問題之前,爸媽首先要問問自己,平時有沒有多和孩子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是以平等、輕松的方式聊天,還是總從自己的角度去試圖「糾正」孩子的想法和行為?萌爸說,家裡每次都給固定的零花錢,從來沒有問過他錢是不是夠用,而自己也沒有想過要去主動表達需求。
有的爸媽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和孩子商量。比如孩子希望買白色的衣服,而父母認為黑色的耐臟,於是買了黑色的。孩子雖然表面服從了,但內心深處想買白色衣服的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久之久之,父母再問孩子想要什麼,孩子就會順從父母的意願,因為他知道自己即使表達了需求,也不會實現的。從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和孩子「商量」事情,但實際上,仍然是父母在做決定,並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知道偷是不對的嗎?
有不知道的,也有知道了但是不理解的。陳禾老師在自己的微博里曾經這樣解釋過孩子「偷」的行為:
其實「偷錢」是個假議題。在孩子建立物權觀念之前,沒有「偷」的概念,拿家裡的錢不算偷。
有的孩子完全沒有物權的概念,覺得喜歡、需要就拿了。有的孩子隱約知道偷偷拿錢不好,但是並不知道有多不好。
爸媽應該怎麼對待孩子「偷東西」的行為?
先來看看萌爺的處理方式:首先調查了解萌爸拿錢是想要做什麼(買零食);然後維護孩子的自尊(等其他小夥伴離去以後再帶走萌爸),滿足孩子的需求(買了更多的零食)以表達對孩子的愛,同時尊重了孩子的意願(買了萌爸想吃的火腿腸);接下來不談是非對錯、也不對孩子的行為隨便貼標簽,而是淡化自己的反應,直接告訴孩子今後如何做(「零花錢不夠就跟爸爸說,別再從爸爸兜里拿錢了」);最後解決了孩子「偷東西」的根本原因(漲了零花錢)。簡直就是標準的教科書!
④ 五歲的孩子應該懂得哪些道理
5歲前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抓住機會內,從小就容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而不該濫用多餘的包容。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