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權法 房屋產權
物權,即對物的權利。物權法是調整財產支配關系的法律,是對財產回進行佔有、使用、收答益和處分的最基本准則,是我國制訂民法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權法主要回答三個問題:
一、物屬於誰,誰是物的主人;二、權利人對物享有哪些權利,他人負有怎樣的義務;三、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要承擔哪些民事責任。物權法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住宅小區車位歸誰所有、企業改制中國有資產的流失、一物二賣、相鄰關系、拆遷補償、建築用地使用權期限等
⑵ 我國物權法規定的什麼是「房地一體主義」
「房地一體主義」主義就是抵押、查封和處置的一並性。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層含義:
一、房地一並抵押原則,也即房和地,要抵一起抵。
《擔保法》第36條、《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2條都規定了應「同時抵押」。《物權法》第182條除規定了應「一並抵押」外,還規定若只抵押一個時,另一個「視為一並抵押」。
據此,當地上附有建築物時,房和地應一並抵押,若單獨辦理房產抵押的,物權法強行規定「視為一並抵押」,反之亦然。
二、房地一並查封原則,也即房和地,要封一起封。
201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聯合下發的《關於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國土資源房地產管理部門協助執行若干問題的通知》(法發〔2004〕5號)第6條規定,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屬同一權利主體時,應當「同時查封」。
2014年10月出台的《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23條對此進行了彌補,該條規定,除房地權屬分屬不同的主體外,「查封一個及於另一個」。
三、房地一並處置原則,也即房和地,要賣一起賣。
2007年施行的《物權法》第146條、第147條又分別確立了「房隨地走」和「地隨房走」原則。
(2)房屋的物權擴展閱讀:
房地一體原則的例外
(一)劃拔土地上及其建築物
根據物權法第182條的規定,房地產抵押權一經設定,抵押標的物即自動涵括了設定抵押時的建築物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的全部價值。
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企業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應否列入破產財產等問題的批復》法釋[2003]6號文的規定,抵押權人只有在以抵押標的物折價或拍賣、變賣所得價款繳納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款項後,對剩餘部分方可享有優先受償權。
從而導致劃撥土地使用權上的建築物設定抵押時,抵押權人對相當於出讓金價值的部分不享有優先受償權。
(二)土地租賃中的房地分離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9條第2項及《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四章之規定及國土資源部《規范國有土地租賃若干意見》,出讓土地使用權人在符合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出租其土地給他人使用,國有土地也可由政府直接出租給他人使用。
承租人在承租的土地上營造建築物必然導致房屋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合法分屬不同民事主體的局面出現。
(三)物權法第142條但書所指的房地分離。
《物權法》第142條規定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所有權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但有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該條但書中對有證據證明未登記的地上建築物不屬於已登記的土地使用權人的,按房地分屬不同的民事主體處理。實踐中,該種情形主要發生於:
一是該地上建築物等不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建造的。比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給他人,但為逃避稅收等沒有辦理變更手續,地上建築物實際上是由他人受讓土地後建造的。
二是地上建築物等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建造的,但基於與他人設立的其他法律關系,如聯建、合資、合作等,按約定建成後的建築物等權屬應部分或全部歸他人所有。
三是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已經將建造的建築物等預售給他人。
四是部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是通過TOT等方式進行的,政府部門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的約定,將已經開發建成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授予投資方,但並不轉讓變更土地使用權的權屬。
那麼如果投資方另行增設的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將直接導致地上建築物與土地在經營期內分離。
⑶ 關於房屋 物權滅失如何認定 謝謝
翻建房屋沒申報(登記)並非就屬於違章建築。
至於老房子,你拆除完成的那刻,就已經事實不存在了,也就無所謂所有權了。
至於拆遷,該補償的還是補償。
⑷ 在房產局備案的房子,擁有物權么
銀行貸款還清之前,買房人就沒有取得全部物權
按揭買房的,貸款未還清前,專房屋的一部分物屬權理論上屬於銀行。如果還未交房,那麼還有一部分物權屬於開發商(銀行房貸款給開發商時,扣留房價的10%作為開發商的擔保抵押)
因此,你隨時有權轉讓房屋。但轉讓需要涉及銀行和開發商
首先,需要還清貸款、或者與買家一起去銀行辦理轉貸手續;如果已有房產證,就可以辦理交易更名了
其次,如果還未取得房產證,那麼需要到房管局撤銷合同備案,然後與開發商辦理合同更名
⑸ 物權法中關於房屋年限的解釋
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了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期限,居住用地是70年,工業用地50年,商業用地40年,綜合用地50年。而房屋的使用壽命通常長於這個年限。
《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許可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自動續期,這使得住宅業主感到安心。自動續期解決了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在期限上的沖突問題,消除了二手房購買者對土地使用權年限的後顧之憂,將促進二手房的流轉,有利於提高房屋和土地的利用效率。
(5)房屋的物權擴展閱讀:
雖然《物權法》沒有提及續期後的費用及相關問題,對商業和綜合建設用地如何處理,能否自動續期也沒有具體規定,不過,隨著後續法律法規的完善,配套法律、法規將對《物權法》相關部分進行補充。
拿到房屋之後,房屋的產權年限都不是完整的幾十年,因為商品房產權年限從開發商取得土地的使用權之日起開始計算的。購房者可以登錄中國國土資源部土地市場欄目,然後輸入開發商所屬公司進行查詢。
比如70年產權的房屋,如果是新房的話,那麼購房者就比較容易計算商品房產權年限,可以根據開發商取得土地的使用權來計算。比如開發商是在2000年拿到的土地使用權,購房者是在2003年購買的商品房,那麼商品房產權年限就是2000年+70年-2003年=67年。
⑹ 物權法中關於取得房屋所有權的規定
_物權法上有關房屋所有權的規定具體有以下幾條:
第三十九條: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四十條: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第七十條: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一條: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七條: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第七十九條: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維修。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公布。
第八十條: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⑺ 物權法關於房產
物權法上有關房屋所有權的規定具體有以下幾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三十九條 所有權基本內容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四十條 所有權人設定他物權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第七十條 對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一條 業主對專有部分行使所有權
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二條 業主對共有部分的權利義務
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七條 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規定
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第七十九條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基金的歸屬、用途以及籌集與使用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維修。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公布。
第八十條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7)房屋的物權擴展閱讀:
房屋所有權取得,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種。
1、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由於一定的法律事實,根據法律的規定,取得新建房屋、無主房屋的所有權,或者不以原房屋所有的人的權利和意志為根據而取得房屋的所有權。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依法建造房屋;
(2)依法沒收房屋;
(3)收歸國有的無主房屋;
(4)合法添附的房屋(如翻建、加層)。
2、繼受取得
繼受取得又稱傳來取得,是指根據原房屋所有人的意思接受原房屋所有人轉移之房屋所有權,是以原房屋所有人的所有權和其轉讓所有權的意志為根據的。
繼受取得分為因法律行為繼受取得和因法律事件繼受取得兩類。
1、因法律行為繼受取得房屋所有權是取得房屋所有權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房屋買賣(包括拍賣);
(2) 房屋贈與;
(3)房屋相互交換。房屋所有權自所有權轉移手續辦理完畢後產生效力,即進行所有權登記後便取得房屋所有權。
2、因法律事件繼受取得房屋所有權,指因被繼承人死亡(包括宣告死亡)的法律事件,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
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在有數個繼承人的情況下,只要繼承人未作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繼承的房產如果未作分割,則應認為數個繼承人對房產享有共同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