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被破壞的企業

知識產權被破壞的企業

發布時間:2023-07-13 08:06:39

⑴ 前輩們,能否幫我找一些關於知識產權濫用的案例,先感謝了

知識產權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知識具有公用性,在由知識產品創造者享有的同時,社會公眾對之也有合法的利益,可以共享知識。另一方面,知識產權又具有私權的屬性,是知識產品創造者的個人勞動的產物。保護知識產權是對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益的保障。正當地行使知識產權應當受到尊重與保護。但是,如果濫用這種專有權,就會違背公平競爭的原則,使其成為一種非法的壟斷權。自20世紀70年代始,發達國家相繼進入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時代,壟斷形式發生了變化,即由國家壟斷變為知識壟斷。這種變化導致了跨國公司濫用知識產權的產生,並對我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沖擊,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成為我國政府和外向型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跨國公司濫用知識產權的壟斷行為

知識產權濫用指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在行使其權利時超出了法律所允許的范圍或者正當的界限,導致對該權利的不正當利用,損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形。這在掌握著核心技術以及豐富的知識產權保護經驗的跨國公司上表現更為明顯。美日等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利用他們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比較優勢,把知識產權作為壟斷的手段來限制我國民族企業,損害我國消費者利益的現象愈演愈烈。
濫用知識產權擠壓我國民族企業
跨國公司進入我國市場二十多年來,不遺餘力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我國政府的保護力度也不斷加強,跨國公司在華的知識產權保護可謂日漸完善。隨著我國逐步融入世界經濟,跨國公司經過多年努力對我國形成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和專利技術限制機制等相繼啟動。前者更多地以環境保護為由提高產品進口的門檻,後者則是知識產權濫用的最新體現。
入世以來,跨國公司的知識壟斷行為已經給我國的民族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中國產品成本低、價格便宜,質量也不錯,但技術研發能力弱,核心技術大多依靠進口。由此,跨國公司以「技術牌」應對我國的「價格戰」,以技術佔領我國市場成為了一種策略。如2002年的 DVD 事件,國外DVD廠家聯合起來,把專利綁在一起形成專利池,然後形成標准,向我國 DVD 生產企業索賠高額專利費。而這些企業制定的標准我國企業必須執行,因為這種標准已形成了市場壟斷。其後,彩電、電池、數碼相機等產業因知識產權而起的貿易糾紛此起彼伏,使我國眾多企業和行業蒙受重大損失。
有的跨國公司還利用對各種知識產權 (如專利技術) 的專有權,通過訂立不平等的協議給我國企業種種束縛,實現其限制競爭的目的。如在知識產權許可合同中附加限制競爭的條款,實質是用合同這樣的合法形式達到限制競爭的非法目的,來維持既有優勢或謀求進一步的壟斷地位。
在我國市場套取超額利潤以損害我國消費者利益
跨國公司在沒有競爭對手時,利用專利與技術產品對我國實行價格歧視。如微軟在視窗系列中對我國採取的歧視性的超高定價行為,微軟中文版 Windows98 在我國的售價是 1998 元,在美國僅為 109 美元。據保守估計,我國一年的計算機銷售量是200萬台,以100萬台新出售的品牌機捆綁銷售Windows98計算,與在美國的差價就達10億元人民幣。這就是說;一年中我國消費者因為微軟的差別價格要多支出10億人民幣。
在出現競爭對手時,壓低價格打擊對手。微軟公司為了剿滅我國國產軟體WPS97,在WPS97發布前夕,匆忙推出97元超低價格的word97版本。不管word97的低價,還是Windows98的高價,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利用知識產權行使市場壟斷,謀取超額利潤。
憑借知識產權控制我國企業甚至行業
目前,跨國公司還通過控股的方式並購我國企業,擴大規模和實力,控制行業甚至形成壟斷。如柯達公司並購除樂凱公司之外的幾乎所有國內洗印材料和照相器材廠家,迅速形成市場優勢地位。目前許多國家的反壟斷法都規定,如果跨國公司通過並購進入本國市場,會破壞本國競爭性的市場結構,產生或加強市場支配地位時,就要受到反壟斷法的干預。但在我國,這種做法對市場競爭的影響尚沒有可以制約的法規。

跨國公司濫用知識產權對我國的影響

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我國出口
2000年,我國因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而影響出口的直接或間接損失達17.6億美元,50%的企業因技術性貿易壁壘而被迫增加成本,25%的企業因此而增加了經營風險。2001年,因不符合國外環保標准而受阻的中國出口商品價值已超過100億美元。加入WTO後,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影響更加嚴重。據商務部科技司調查,2002年我國71%的出口企業、39%的出口產品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造成損失高達170億美元。食品土畜產品出口受到的損失最為嚴重,近90%的企業受限,損失達90億美元,僅歐盟禁止中國動物源性產品進口一案就涉及我國企業94家,勞動力近5萬人,農戶十幾萬家,貿易金額達6.23億美元。
對外支付的專利費持續增加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面對我國企業的日益壯大,跨國公司更加註重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專利與技術標准等知識權利在我國跑馬圈地,特別是根據我國的各個5年規劃,提前大量申請相關專利。盡管我國已開始重視技術開發與專利的注冊,但是,科技不可能實現一日千里的發展,短期內很多領域還是難以和跨國公司抗衡。於是,我國企業每年不得不花巨資購買外國的專利使用權;即使如此,每年還是有不少的企業觸雷而受到侵權的指控,在無奈中蒙受重大的損失。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也顯示,2000年-2002年,我國對外支付的專利權使用費和特許費持續走高,遠遠高於外方支付給我國的費用。在 2002年的收支表中,這項費用的逆差接近30億美元。
我國企業的競爭力被削弱
我國企業在沒有硝煙的知識產權大戰中很被動。我國在高科技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原本就很少,再加上許多企業缺乏知識產權的自我保護意識,外國企業經常先下手為強在我國申請專利,然後利用得到批準的專利來限制我國企業與之競爭,我國的相關法律或無動於衷或表現無奈。權利沒有制約,必定導致濫用。當我國企業按部就班地自主研發產品時,卻莫名其妙地被告知已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進而為了繼續我們的發展,不得不花大量的資金購買外國的專利使用權,從而大大削弱了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面對跨國公司利用他們所掌握的知識產權優勢形成對我們民族產業的不公平競爭,應把這個問題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中,也應當做出相應的考慮和安排。

破解跨國公司知識產權濫用與壟斷的對策

面對跨國公司紛紛利用知識產權或技術標准對我國企業進行的圍剿,面對外國企業利用國際規則頻頻發起的專利沖擊,我們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加以應對,將會在未來的國際科技和經濟競爭中陷入更加被動的地位。可以說,如何規范知識產權的權利行使,限制權利的濫用,成為我國政府和企業對抗跨國公司知識產權壟斷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國盡快出台《反壟斷法》,限制濫用知識產權的壟斷行為
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應當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所以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應確定其合理范圍。當濫用知識產權形成市場壟斷,產生很大危害性時,必然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很多國家制定了相關法律來避免這種危害,如美國《反托拉斯法》明確表示,如果企業要聯合制定標准,必須要滿足一定條件,經過審查才能合法。在歐盟、韓國、台灣,微軟公司就曾經因為濫用支配地位被起訴。
我國經濟正在全面融入全球市場,必須盡快出台反壟斷法,以保護我們的民族企業。比如,思科的路由器已經佔有80%的市場,而且一直以這種優勢地位實施高價策略,形成事實上的壟斷,但是我國至今沒有法律可以制約。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結合我國國情,盡早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比如在《反壟斷法》中設置專門的條款規定有關濫用知識產權的壟斷行為。這些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法律法規應當比較全面、具體地闡述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之間的復雜關系,合理平衡知識產權交易的各方當事人 (開發者、生產者、消費者等) 之間的利益,做到既充分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發揮鼓勵創新、競爭的作用,又切實照顧到限制競爭的合理需要,防範合法壟斷權被不正當地濫用,使代表社會整體利益的公平競爭秩序不至於受到破壞。
利用國際知識產權公約,反制知識產權濫用
國際知識產權公約是一把雙刃劍,跨國公司可以用來保護其知識產權,我們也可以利用其來反制知識產權壟斷。對國內企業來說,一旦遭遇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不應退讓隱忍,而是應該「以牙還牙」,具備足夠的抗爭意識,這樣才能取得自己應有的利益。我國企業在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訴訟應對上還是不夠成熟,據統計,2002 年美國針對我國企業展開的8起知識產權調查中,國內應訴的企業少之又少。因此,企業面對不當指控時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應訴,不畏懼專利糾紛,採用獨立或聯盟的方式,利用國際知識產權公約及相關規則為自己爭取合法權利。
實際上,在 WTO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即 TRIPS 協議) 中即規定了保護知識產權的保證國民待遇、保護公共秩序、社會功德、公眾健康等原則,第8條2款就明確規定:「為了防止權利所有人濫用知識產權,或者採用不合理地限制貿易或對技術的國際轉讓有不利影響的做法,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但以這些措施符合本協議的規定為限。」這賦予成員國「可以根據成員國自身的實際,對有關限制競爭的知識產權行為進行控制」的權利。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卻對此沒有給予相當的重視,導致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缺乏對知識產權權利濫用的限制性規定。所以,我們應當研究國際相關公約,利用國際慣例和准則去考慮如何限制跨國公司對知識產權的濫用。
重視自主研發,提高創新能力
歸根結底,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是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的關鍵因素。在支持企業發展的諸因素中,核心技術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企業單純靠從外部引進技術,是不可能長期發展的,只有集中力量開發和改進核心技術,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技術創新需要有堅實的科研成果、需要有創新意識的專業人才,而這些都需要長期積累。國內企業應更加重視技術研發,加大投入,在人才、資金和設施上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支持必要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也可以走聯合開發的道路,努力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行業的關鍵技術或核心技術,這才是抗衡、超越跨國公司,破解他們知識產權壟斷的根本出路。比如汽車產業,由於奇瑞、吉利、哈飛等企業自主開發的努力,使得跨國公司感受到了來自我國企業的壓力,不得不加快對華技術轉移的速度。
重視「二次技術」的開發。在核心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的輔助技術,稱為「二次技術」。日本在發展初期也遭遇到發達國家技術壁壘的限制。日本企業在得到核心技術時,對這項技術再進行深入的研究開發,開發出「二次技術」來申請專利,即「第二次專利」。如此一來,二次技術是在新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的結果,不但開發成本低,而且比第一次技術更先進和更具有經濟價值。根據規定,「第二次專利」投入生產時,須經第一次專利權的許可。所以,日本企業採取交叉許可的方式:你同意我使用第一次技術,我同意你使用第二次技術。日本的這種做法很值得國內企業借鑒。
及時把握各國的知識產權發展動態。可以由商務部、海關、工商局、統計局等共同建立專門部門,對世界知識產權發展的相關信息進行預警分析,主動、長期、動態地為企業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務,讓企業了解其它跨國公司最新的知識產權戰略,在積極利用的同時規避沖突、尋求創新,提高國內企業和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政府採取措施,推動跨國公司本土化
本土化政策的主要目標在於促使跨國公司植根東道國,為東道國服務,並推動東道國全面發展。作為東道國政府,應因勢利導,推動跨國公司本土化,使其成為本土公司,這也是化解壟斷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澳大利亞政府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澳大利亞利用對市場准入的控制權,對跨國公司提出了信息技術和電子通信領域的「夥伴開發計劃」,促使跨國公司增加在澳大利亞的研發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實際上,我國市場的規模比澳大利亞大得多,政府在推動跨國公司本土化方面應有更大的作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人力資源本土化。目前國內的跨國企業似乎正處在人力資源本土化的高潮階段。政府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加快這一本土化進程,比如採取改革人事體制、完善人才市場等措施,鼓勵跨國公司通過完備、有效的培訓體制開發國內人才。
研發中心本土化。20世紀90年代後期,跨國公司更加重視產品研究開發的本土化,紛紛在中國投資建立研究開發中心。政府鼓勵跨國公司在境內建立研發中心是至關重要的,是改變過去以市場換技術吸收外資方法的一項重要舉措。
配套國產化。通過國產化培育民族產業,進而推動我國產業升級,也是化解跨國公司知識產權壟斷的一種途徑。比如摩托羅拉把配套產品國產化作為在華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並實施本地采購策略,促進了我國相關行業企業的管理與技術進步,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在知識產權發展相對落後的背景下,我國要保護知識產權,更要防範跨國公司知識產權的濫用。我國應立足國情,遵守和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採取完善法律等多種措施,限制跨國公司濫用知識產權的壟斷行為,給予在知識產權上處於弱勢地位的國內企業以更多保護,從而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我國民族經濟的發展。

⑵ 一環保企業挖人侵犯技術秘密,判賠1.59億,這對保護知識產權有何影響

據央視網報道,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宣判了嘉興中華化工公司等與王龍集團公司等侵害技術秘密糾紛上訴案。被訴侵權人王龍集團公司等盜用香料“香蘭素”技術秘密,被判賠償技術秘密權利人1.59億元。這也是人民法院史上判決賠償額最高的侵害商業秘密案件。 天眼查App顯示,王龍集團關聯公司為寧波王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10月,注冊資本約1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及最終受益人王國軍。公司經營范圍含危險化學品生產;食品添加劑生產;飼料添加;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治理等。寧波王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大股東為王龍集團有限公司,持股85%,後者最大股東為王國軍,持股97.275%。

眼查司法信息顯示,據2019年2月14日公布的寧波王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傅祥根侵害商業秘密糾紛再審民事裁定書顯示,2016年1月5日,中華化工公司起訴至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法院稱,傅祥根原為中華化工公司香蘭素生產車間的副主任。王國軍為王龍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2009年開始,王龍科技公司逐漸從傅祥根等人處獲取了中華化工公司的技術圖紙,開始香蘭素車間的建設。後傅祥根從中華化工公司辭職,次月加入王龍科技公司,成為該公司新建香蘭素生產車間的核心技術骨幹。另外王龍科技公司還通過申請專利的方式公開了中華化工公司的技術秘密,給中華化工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巨大經濟損失。

⑶ 小米商標被侵權案獲賠5000萬,你怎麼看待知識產權問題

侵權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知識產權不管是對於一個人,還是一個集體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因為這是你花費大量時間創造出來的東西,是不允許別人故意佔有的,就如這次小米商標被侵權的案件,小米公司身為比較出名的大公司,被有心人利用,然後給自己獲取利益,而且還給小米公司帶來了負面影響,這是不可原諒的侵權案,犯罪者受到5000萬的懲罰,那是他自找的,我們應該嚴肅地對待這類知識產權的案件,盜取別人的智慧結晶不可原諒。

⑷ 知識產權教育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與防止知識產權濫用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在「序言」部分指出,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濫用行為時有發生」,所規定的戰略重點之一就是「防止知識產權濫用」,並要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界定知識產權的界限,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公眾如讓合法權益」。這就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提出了在重視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還要重視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問題。鑒於知識產權濫用在我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問題,本文擬對其進行一些分析、說明。

保護知識產權與防止知識產權濫用

知識產權制度無疑是以權利保護為核心的,只有充分和有效蠢團的保護才能使知識產權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發揮作用。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條件下,我國也需要適應科技、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和國際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發展的趨勢,通過進一步完善立法、嚴格執法來促進知識產權的充分和有效的保護。但是,知識產權保護不能絕對化,而必須有一個合理與適度的界限。因為,知識產權保護在本質上是一個利益界定和調整問題,它在國內層面涉及知識產權所有人(社會個體)與公眾(消費者、競爭者及其所代表的社會整體)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公平與效率的協調,而在國際層面則涉及到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的利益調整。而且,即使知識產權的獲得本身是合理、合法的,其實際的行使行為也存在一個正當與否的問題,也就是說,正當獲得的知識產權也可能被濫用。
知識產權濫用是相對於知識產權的正當行使而言的,它是指知識產權的權利人在行使其權利時超出了法律允許的范圍或者正當的界限,導致對該權利的不正當利用,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知識產權所具有的顯著特點和重要的經濟意義,使得它容易被權利人不正當地加以利用,破壞正常的市場競爭。例如,在知識產權行使的過程中,權利人往往利用許可方式,不正當地擴張其所享有的知識產權,或者利用知識產權所帶來的優勢,不正當地限制市場競爭,以此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已成為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和產權形式,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又使得知識產權被權利人(主要是跨國公司)充分利用來作為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工具,因此,在現代社會,知識產權被濫用的可能性和後果的嚴重程度都會大大增加。實際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濫用知識產權的例子都不鮮見。例如,近些年來在美國、歐盟等地鬧得沸沸揚揚的微軟壟斷案都涉及微軟對知識產權濫用的問題;在2003年一度引起人們極大關注的美國思科公司起訴中國華為公司侵犯其知識產權以及涉及整個行業的DVD專利權人聯盟與我國DVD生產企業之間爭議的背後,也存在涉嫌濫用其知識產權的深層次問題:北京東進信達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起訴美國英特爾公司和四川德先公司在上海起訴日本索尼公司,則直接將知識產權濫用的問題提到了我國的司法解決層面。
為此,在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應當恰當地把握知識產權制度不同的政策目標之間的平衡和協調,正確處理好知識的生產與知識的傳播和利用的關系、知識產權的獲得與知識產權的行使的關系、有效保護知識產權與切實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關系,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有效防止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的法律機制,以使我國知識產權機制的各個方面得以協調發展,既能充分保護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利益以鼓勵知識創新,又能防止知識產權的過度壟斷和被濫用以促進知識的有效傳播,從而保護知識產權使用人(社會公眾)的利益,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並能在國際交往中合理保護我國的利益。因此,我們應該全面、客觀、冷靜地看帶橡橘待和處理知識產權的問題,即知識產權機制的不同方面和知識產權制度的不同政策目標之間需要平衡和協調,我國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中不僅應當繼續切實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而且應當注意合理保護知識產權和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問題,以維護我們國家和國民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權益。
防止知識產權濫用與保護知識產權是不矛盾的,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任何合法的權利都有可能發生濫用的問題,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一種私權,也完全存在被濫用的可能。而且,由於權利濫用要以權利本身的存在為基礎,加上權利本身的優勢越明顯,其被濫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濫用的後果也會越嚴重。從法理上看,這種規制並不意味著對知識產權本身基本性質的否定,而恰恰是符合法律設定任何權利的目的的,因為任何權利都不可能是絕對的,它都有一條自身正當與合法行使的界限,防止和控制權利和權力的濫用是法律的重要原則,也是實現法治的必然要求。這實際上就劃定了正確行使知識產權的界限。在這一界限內行使權利時,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是協調一致的,而超過了這一界限,就侵害了社會利益,也違背了知識產權制度本身的基本宗旨。

防止知識產權濫用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

基於以上對保護知識產權與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相互關系的認識,在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而且也需要建立和完善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制度。防止知識產權濫用應當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知識產權不僅僅是保護的問題,而且是包括防止知識產權濫用在內的全方位、多環節的一個制度系統。
實際上,發達國家在重視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也非常重視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甚至可以說,越是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高、力度大的國家,其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力度也越大。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濫用權利要以權利的存在和受保護的程度為前提和基礎,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越高,力度越大,其被濫用的可能性也越大,相應地,其被濫用後的危害也越大:另一方面則在於,知識產權保護水平高的發達國家,其市場機制比較健全,相關配套的法律制度比較完善,尤其是有一套比較健全的競爭法律制度確保市場競爭的自由和公平,對包括濫用知識產權在內的非法限制競爭行為進行著比較嚴格的規制。英國知識產權委員會的報告也指出,發達國家在競爭體制的背景下已經推出更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其他確保知識產權不會損害公共利益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在美國,同樣在其他發達國家,贊同競爭的知識產權規定和相關限制性商業實踐的控制規定是其反托拉斯法律的主要內容,並通常由法院、競爭機構和其他相應政府機構實施。在發達國家,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當知識產權制度得到有效競爭政策體制的補充時,它才能達到預計的目標。
而反觀發展中國家,情況則明顯不同。從理論上講,發展中國家在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的過程中,也必須採取均衡各方利益以及有利於競爭的方式,至少對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有相應的限制措施。前述英國知識產權委員會的報告也 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制度實施機制必須有權決定某些知識產權是否有效、並抵制由諸如「戰略性訴訟」(strategiclitigation)之類的限制性經營行為對知識產權的潛在濫用。例如,發展中國家迫於壓力成立了一些使得禁止令容易獲得的系統,但這樣做的危險是知識產權持有者可能會濫用起訴權利,妨礙合法的競爭活動。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執行制度根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得到了加強,因此,適當強調保護公共利益和制定公正爭端處理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但實際情況則是,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在發達國家的外部壓力下不斷地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另一方面,它們又缺乏必要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平衡機制,特別是作為維護自由公平競爭基本手段的反壟斷法。英國知識產權委員會的報告就此指出:從制度觀點來看,發展中國家要想按照發達國家普遍的標准來有效地調節知識產權,這對發展中國家決策者、行政管理者和制度執行機構來說都很可能會是個重大的挑戰。發展中國家顯然處於一種兩難境地。一方面,建立包括競爭政策在內的有效管理體制是實施更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重要補充步驟;另一方面,對於許多國家而言,這可能與建立一個知識產權體制一樣都是復雜和困難的任務。該報告得出結論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更加重視加強競爭政策,並建議協助發展中國家制定知識產權法律的發達國家和國際機構,應同時協助這些國家建立適當的競爭法律及執行體系。
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是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作為保護知識產權的平衡機制的規制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制度,只能是靠自己努力去建立,而不能指望發達國家的援助,也不能完全依賴主要受發達國家控制的有關國際組織。在這方面,與建立保護知識產權制度的情況完全不同。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沒有建立起來或者達不到一定的程度,發達國家就單方面或者通過國際組織來施加壓力,以貿易制裁相威脅;而對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制度沒有建立或者不能有效執行,發達國家是不會過問的,甚至還不希望有這樣的制度,以免其處於優勢的知識產權在行使時受到約束。
因此,在我國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過程中,將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制度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作為戰略重點之一,這無疑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

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制度體系與我國應採取的主要措施

濫用知識產權既與知識產權法本身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目標相抵觸,也與民法上的公平、誠實信用和權利不得濫用等基本原則相違背,並破壞了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相應地,防止知識產權濫用就要從知識產權法、民法的基本原則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反壟斷法幾個方面著手。它們從各自特有的角度出發,確保知識產權這一合法壟斷權的行使不背離法律予以設定的基本宗旨。
就知識產權法自身防止知識產權濫用來說,知識產權除了其所固有的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以外,為了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有關的知識產權法還通過一些具體的制度使知識產權在一定條件下受到限制,如著作權要受到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定許可制度的限制、專利權要受到強制許可制度的限制等,甚至還有直接的有關權利不得濫用的條款。知識產權法本身的有關權利限制的規定,正是知識產權的調節機制的體現,目的在於盡可能實現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以及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為防止知識產權的濫用,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第一部分(一般性規定和基本原則)第7條制定了如下的目標:「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執法應當有助於技術創新以及技術轉讓和傳播,有助於技術知識的創作者與使用者相互收益並且是以增進社會和經濟福利的方式,以及有助於權利和義務的平衡。」第8條第2款規定了如下的原則:「為了防止權利所有人濫用知識產權,或者採用不合理地限制貿易或對技術的國際轉讓有不利影響的做法,可以採取適當的措施,但以這些措施符合本協議的規定為限。」這也包含了在知識產權法內部來解決的情形,如在有關知識產權專門法律中設置禁止權利濫用的條款,使被控侵權人可以以濫用知識產權來進行抗辯,提起反訴,甚至另行提起訴訟。
就民法基本原則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來防止知識產權濫用來說,公平,誠實信用、權利濫用禁止等既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本原則,後者是前者在市場競爭領域的具體體現。在作為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對有關權利行使的界限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時,運用權利不得濫用等民法基本原則可以對一些知識產權濫用行為加以一定程度的控制。這是在特定情況下起漏洞補充作用的,而不能成為主要的適用依據。由於這些民法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本原則,因此,在具體的法律適用時就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條款。
由於競爭政策是各國基本的公共政策,而且知識產權的壟斷性也決定了其濫用行為往往會造成對競爭政策的破壞,因而現代各國主要是在反壟斷法的框架中來解決知識產權濫用問題的。這是因為防止競爭被不正當限制是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政策目標中的一個基本的方面。反壟斷法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基本前提和特點在於維護有效競爭,即反壟斷法通過維護有效競爭來使得社會個體的知識產權的行使行為不致破壞了社會整體利益。反壟斷法對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主要是採用政府幹預的方式,並注重運用經濟分析的方法,側重宏觀利益的維護。
對照上述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制度體系,我國目前尚無完整的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制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現在就沒有任何這種性質的法律規范。事實上,在我國有關的法規中還是有一些涉及規制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規范。除了前述知識產權專門法律中所體現的限制知識產權范圍的制度(如「強制許可」或「合理使用」等規范)以及民法通則等法律中禁止權利濫用等基本原則外,主要體現在有關法律、法規中的含有反壟斷性質的規范,例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外貿易法》等。特別是2007年8月30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在附則第55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依照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行使知識產權的行為,不適用本法:但是,經營者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適用本法。」這就在我國建立起了基本的反壟斷法律制度的同時,也確立了對知識產權行使行為進行反壟斷法規制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總體來說,我國目前建立的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制度還是很初步的,需要逐步完善。在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制度中,由於其中的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民法基本原則以及 作為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一般條款,本來就屬於在沒有具體制度或具體制度不明確時適用法律的原則來使知識產權濫用行為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相關具體制度方面就主要涉及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專門的反壟斷法律制度。
在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律中完善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制度,就是在現有相關法律原則、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細化有關知識產權濫用的條款,從而使得在有關的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為被控侵權人提供明確的抗辯依據,或者使其可以對權利人提出反訴,甚至另行單獨起訴。這就使得在具體的民事訴訟中對知識產權濫用行為進行了一定的限制。我國目前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專門知識產權法律中還缺乏明確的知識產權濫用條款,因此,在對這些專門知識產權法律進一步進行修改時,需要增加相關的禁止權利濫用條款。例如,在我國正在進行的專利法的第三次修訂中就體現了這個趨勢,明確規定專利權濫用的條款,並且明確規定專利權濫用是專利侵權訴訟中被控侵權人的抗辯依據,即專利權濫用雖然不會使得專利權本身歸於無效,但是,在濫用行為被消除之前,該專利權沒有執行的效力,法院或者專利行政管理部門不為專利權人提供法律救濟,如責令停止侵權行為、賠償損失等。這就便於在具體的司法和行政執法活動中對專利權濫用行為進行了必要的限制。此外,在相關司法解釋中規定若干相應的約束知識產權濫用制度也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例如,在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審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中規定專利權濫用問題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由反壟斷法在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制度體系中的特殊角度和性質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實踐情況所決定,我國在建立和完善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制度時無疑是以反壟斷法律制度為核心的。由於我國反壟斷法第55條的規定比較籠統,因此,在具體適用時必然會遇到很多具體的行為界限需要明確,這就要求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借鑒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制定專門的執法指南使其具體化,以便於反壟斷執法機構的統一執行,也便於經營者比較准確地預期自己行為的後果。在借鑒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立法經驗,制定符合中國實際的對規制知識產權行使行為的競爭規則時,既要闡明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之間既一致又沖突的復雜關系,以立法的形式表明政府主管部門在此問題上的基本方針、政策,又需要對行使知識產權涉及的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進行類型化,並通過相關例示等方式明確具體行為的合法與違法的界限。由於這是反壟斷執法中經常會涉及到的問題,因此,這樣的執法指南應盡早公布實施。

⑸ 知識產權案例分析

首先,甲來店是否獲取了自商標權,這一點我們都不清楚,因為還無法判定。
乙店使用的包裝袋是否侵權,取決於甲店獲得商標權的保護范圍。
如果沒有商標權的話,那麼是否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呢?
根據你所述的內容,如果獲得了外觀設計專利權的話,那麼,乙店一定侵權,屬專利侵權。因為:乙店的包裝袋屬於與甲店的包裝袋相近似的產品。

⑹ 華為、中興在美國被起訴專利侵權,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華為,中興在通訊領域已確犯了,所謂美國利益第一的底線,使美國在這方回面的利益受到答了沖擊,才以專利侵權為題起訴華為中興。
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偉大的中國,產品也能以優質高效科技去戰領,世界通信行業一席之地。
華為中興振起,以更髙的技術領先世界而奮斗。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被破壞的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