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辦理兩證: ①《宅基地使用權書》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可以抄,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村土地襲承包經營權目前在法律上以戶為單位辦理,只要是獨立成戶,法律上就符合辦理的前提條件,至於是否辦理成功還要看是否符合其他條件,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清楚客觀真實存在,宅基地是否只有一處等。
② 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自留地使用權是否可以跨區域交換
不可以,它有地域屬性!
③ 農村今年必須辦理的兩證(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宅基地使用權證)是不是謠言
隨著農村像城市化的邁進,也開始實施了一系列的證,比如最近的宅基地確專權證,俗稱屬房產證,以及土地證等
今年農村的這2個證件,需要抓緊時間辦理,沒有辦理的農民,就像沒有辦理身份證一樣,一定不能掉隊,跟上時代的步伐,不然未來將會寸步難行
第一個證:農村宅基地確權證
農村宅基地證可以理解為「房產證」,主要的作用證明這個房子是屬於你的。2018年1月15日晚,農村宅基地可以實施「三權分置」,也就說房屋可以入市,交易流通,以租金的方式。這種方式的交易,可以給農民帶來一部分額外收入,同時農村的房子也會越來越值錢。
第二個證:土地證
土地證相當於土地的身份證,主要作用為土地的使用合法人歸你所有,任何人不能私自挪用,佔用。
土地證對於農民的價值是很大的,比方說以後的農田種植補貼,都得帶著土地證去領取。防止別人冒領。
如果農民不想種地,也可以把土地承包出去,以簽合同的方式,到時怎麼證明土地是你的呢?這個時候就要用到土地證了
④ 農民進城後,農村的宅基地以及承包地等土地使用權怎麼辦
2016年10月抄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
《通知》指出,將建立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這三權的維護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將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並將在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城鎮養老保險、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等方面加以落實。
《通知》明確,不得強行要求進城落戶農民轉讓其在農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或將其作為進城落戶條件。
與此同時,將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確保如期完成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積極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探索形成農戶對「三權」的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支持和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但現階段要嚴格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
⑤ 農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經營和城鎮不動產的區別與聯系
農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經營和城鎮不動產的區別首先是產權區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經回營,首先是答沒有產權,有的只是使用權。而城市不動產如房產,房產的所有權是個人的,但土地是國有土地,自己也是只有使用權,土地使用方面與農村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農村宅基地還不需要費用,城市土地使用是需要土地出讓金的
⑥ 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的依據程序有何不同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依據的文件資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版件、處權理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解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調查表、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等地籍調查成果;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文件等。
⑦ 農民進城落戶以後,農村宅基地和土地按政策將如何處置
以前大家都想方設法想把戶口遷進城裡,但現在各地的落戶政策都放開了,大家對於把戶口遷進城裡卻猶豫了,有的人根本不想把戶口遷出,因孩子上學等原因才不得已把戶口遷進城裡。
在農村,除了承包地,大家最關注的還有自家的宅基地權益,目前很多地方的宅基地還未完成確權工作,所以很多朋友擔心戶口遷走會讓自家宅基地權益受損。其實大家完全沒必要擔心。
雖然目前很多地方還未完成宅基地確權工作,但2019版《農村土地承包法》等國家法律政策也明確規定了:「現階段,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也就是說,戶口遷走了,按國家規定,只要你不想交回土地,土地的歸屬還是不會變。如果宅基地不能確權,可能是存在使用權糾紛、違法違建、私自改變土地用途等情況,而不會因戶口遷走了就不給宅基地確權,所以把戶口遷進城裡對宅基地確權是沒有影響的。
⑧ 宅基地使用權和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能否做遺產繼承
一般情況下,宅基地使用權和承包土地的經營權不能做遺產繼承,具體參考如下:
宅基地使用權繼承問題:
一、從宅基地使用權的外部關系來看,其是一項特殊的用益物權,是特殊的財產,不應作為遺產繼承
在大陸法系物權體繫上,宅基地使用權歸屬用益物權。一般而言,用益物權具有財產的性質,應允許流轉、繼承。但宅基地使用權是特殊的用益物權,是一項「特殊的財產」,其特殊性表現為:
第一,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具有無償性。從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看,農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權除交納數量極少的稅費外,無需交納其他費用,原則上是無償取得。
第二,宅基地使用權具有人身依附性。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與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密切相關,一經設定即具有極強的人身依附性,禁止流轉。
第三,宅基地使用權在功能上具有福利性。宅基地使用權為保障農民「居者有其房」而設立,具有社會保障職能。
宅基地使用權的特性決定了它是一項不適於繼承的「特殊財產」:基於取得上的無償性,如允許其繼承,將使繼承人無端受益,有違公平理念;人身依附性決定了它必須因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而取得、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消滅而消滅,不產生在不同主體之間的流轉(繼承)問題;而福利性質決定了如果允許繼承,將導致宅基地無限擴大。因此,土地管理法規定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二、從宅基地使用權的內部關系來看,屬於家庭共同共有,不是被繼承人的個人財產,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共同共有以共同關系的存在為前提,因共同關系的產生而產生,因共同關系的消滅而消滅。在共同關系存續期間,各共有人之間不產生份額問題,對共有財產的全部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不得請求分割共有物。根據學者通說,我國目前主要在以下場合成立共同共有:一是因夫妻關系的存在而產生的夫妻之間的共同共有;二是因家庭關系的存在而產生的家庭共有;三是因遺產未分割而產生的繼承人之間的共同共有。
宅基地使用權是家庭共同共有財產,與家庭關系密切相連。按照共同共有的法理,家庭成員對宅基地使用權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家庭成員之間不產生份額的問題。在家庭關系存續期間,家庭成員不得請求分割,只要家庭關系存在,宅基地使用權的共同共有關系就存在。家庭個別成員的死亡,並沒有導致家庭關系的消亡,也就不會產生宅基地使用權的分割問題,無法形成死亡人對宅基地使用權的個人份額。也就是說,「被繼承人」死亡前,宅基地使用權並非其個人財產;「被繼承人」死亡後,家庭關系仍然存在,宅基地使用權沒有分割,仍然是家庭共同共有財產而非「被繼承人」的個人財產。既然宅基地使用權並非個人財產,自然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當然,「農村宅基地使用權不能作為遺產繼承」是僅就一般情況而言。在特殊的情況下,如由於「地隨房走」的原則,繼承人對宅基地上所建造房屋的繼承將導致對宅基地的繼承。
承包土地的經營權繼承問題: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1條規定:「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
我國農村家庭承包是以戶為單位的,而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如果戶內有家庭成員去世,但戶內還有其他家庭成員的,則此時不產生繼承問題。因為此時該戶內還有其他經營權人,應當由其他承包人繼續經營至承包期滿。如果戶內家庭成員全部去世時,也不能由最後一名去世的家庭成員的繼承人繼承經營至承包期滿。
原因:
1、如果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的話,則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繼承人就成為了承包地的經營權人,有的是外村人,有的是城市人口,還有可能生活在國外。這樣就勢必造成不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享受了本集體組織成員的待遇,而侵害了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利益。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只能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佔有、使用、收益。在這一點上,與農村房屋的繼承是不一樣的。 2、農村一般家庭承包土地,種作農作物有季節性和短周期性,不像林地的承包期長、收獲周轉期長的特點。在家庭成員全部死亡的情況下,可以在其死亡前將投資收回,終止承包合同不會損害其利益。而林地則不同,投入較大。
⑨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包括宅基地嗎
確權登記應包括宅基地。
根據國發〔2014〕25號文件精神,現階段,不得以退出版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對全家遷入設區市以上轉為城市戶口,承包地已經交回或收回的,本次不予確權登記。沒有交回或收回的,尊重其本人意願,願意交回的不予確權登記,不願意交回的應予確權登記。
⑩ 比較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地役權的異同 - 百度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依法發包的承包經版營的土地;「宅基地使用權」權是指:經依法批准並頒發《集體土地使用證》的農村村民住宅用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經依法批准使用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國有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是指:利用他人的土地使用權,更好的經營自己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