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會計准則下政府補貼購買土地款怎樣做賬
新會計准則下政府補貼購買土地款會計分錄如下:
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
② 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從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關於印發修訂《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通知財會〔2017〕15號
第十九條回 本准則自答 2017 年 6 月 12 日起施行。
第二十條 2006 年 2 月 15 日財政部印發的《財政部關於印 發〈企業會計准則第 1 號——存貨〉等 38 項具體准則的通知》 (財會〔2006〕3 號)中的《企業會計准則第 16 號——政府補 助》同時廢止。
財政部此前發布的有關政府補助會計處理規定與本准則不 一致的,以本准則為准。
③ 企業收到政府補助,按照舊准則的處理應該怎麼進行處理
企業收到政府補助,按照舊准則的處理應該計入「營業外收入」或「遞延收益」
《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修訂)》新舊准則之變化分析
與2006年印發的政府補助准則相比,2017年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關於政府補助的范圍
在原准則的基礎上,修訂准則增加了對政府補助特徵的表述,以便於區分企業從政府取得的經濟資源是政府補助、政府資本性投入還是政府購買服務。
(二)關於政府補助相關會計科目的使用
修訂准則允許企業從經濟業務的實質出發,判斷政府補助如何計入損益。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並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
(三)關於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修訂准則提出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總額法,將政府補助全額確認為收益;二是凈額法,將政府補助作為相關成本費用的扣減。原准則僅提到了總額法。
(四)關於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
修訂准則對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做了更加詳細的規定,並提供了兩種方法供企業選擇,既不違背國際趨同的原則,也允許企業選擇簡易方法,滿足不同企業的現實需求。同時,對財政貼息的賬務處理與《基本建設財務規則》(財政部第81號令)的相關規定保持一致。五、重點條款解讀
修訂准則明確規定了政府補助和收入的區分原則,進一步規范了政府補助的確認與計量。本准則的重點條款,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補助的范圍
修訂准則對政府補助的特徵進行了詳細的表述,以便明確區分政府補助和收入。
政府補助具有下列特徵:
1.政府補助是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
對企業收到的來源於其他機構的補助,有確鑿證據表明政府是補助的實際撥付者,其他機構只是起到代收代付的作用,則該項補助也屬於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
2.政府補助是無償的
政府與企業之間雙向、互惠的交易不屬於政府補助。
政府以投資者身份向企業投入資本,享有企業相應的所有權,政府與企業之間是投資者與被投資者的關系,屬於互惠交易。政府撥入的投資補助等專項撥款中,國家相關文件要求作為所有者權益進行會計處理的,不屬於本准則規范的政府補助。
企業與政府發生交易所取得的收入,如果該交易與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日常經營活動密切相關,且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是企業商品或服務的對價或者是對價的組成部分,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不適用本准則。
④ 新會計准則下政府補助會計規范指的是什麼
1、財政撥款的會計處理
財政撥款是政府無償撥付給企業的資金。具體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1)給予特定行業、企業的政策性補助。這類財政撥款一般沒有指定用途而且與資產無關,其實質是對企業經營中因政府調控千預或其他非市場因素導致的「虧損」或「微利」等經營結果,從利潤總額的角度進行「糾正」。比如糧食企業、公用事業企業、三廢治理企業,環保企業、高新技術開發企業等按銷量、工作量等指標計算或其他規定取得的定額補助。
根據政府補助會計准則,企業應在收到補助或在有確鑿證據表明該項補助是按照固定的定額標准撥發時,借記「銀行存款」或「其他應收款」,貸記「營業外收入」。企業獲得政府補助一般應在實際收到時進行會計處理,以避免隨意性和防止調節利潤。但有確鑿證據表明政府補助可獲得及可計量時可以按照應收的金額確認和計量。
(2)科技專項撥款等。這類撥款通常在撥付時明確規定了資金的用途,如為某項技術研究或技術改造專撥的款項,而且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有可能形成設備等長期資產,並可能還附加了資金返還的條件。
對於與資產相關的專項撥款,在取得時借記「銀行存款」,貸記「遞延收益」;自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起,再將「遞延收益」在該資產的壽命期內平均分配並結轉至各期的「營業外收入」;若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出售、轉讓、報廢或毀損,其尚未分配結轉的「遞廷收益」余額應全部轉入該項資產處置當期的「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會計准則採用總額法確認政府補助利得,沒有將財政撥款金額直接沖抵相關資產的價值,避免了相關資產價值被低估,使得與政府補助相關的資產初始計量、後續計量及處置核算與其他同類資產的會計處理基本保持一致,以求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相關性,並通過分期將負債轉化為損益,使相關資產產生的效益與其折舊或攤銷費用在同一會計期間的利潤表中配比。
⑤ 新會計准則下的政府補助准則,是從何時開始執行的
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政府補助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第二條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第三條 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第四條 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會計准則:(一)債務豁免,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12 號——債務重組》。(二)所得稅減免,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18 號——所得稅》。第二章 確認和計量第五條 政府補助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2(一)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條件;(二)企業能夠收到政府補助。第六條 政府補助為貨幣性資產的,應當按照收到或應收的金額計量。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第七條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但是,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第八條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一)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二)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第九條 已確認的政府補助需要返還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一)存在相關遞延收益的,沖減相關遞延收益賬面余額,超出部分計入當期損益。(二)不存在相關遞延收益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第三章 披露3第十條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政府補助有關的下列信息:(一)政府補助的種類及金額。(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三)本期返還的政府補助金額及原因。
⑥ 政府補助新准則劃分標准,該如何判斷
按照實質重於形式來進行劃分,將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⑦ 新會計准則 在線答題2 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該項資產使用壽命內分期計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通常為貨幣性資產形式,企業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回的實際金額,借:銀答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將遞延手機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或結束前被處置,尚未分攤的遞延收益余額應當一次性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遞延
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首先同時確認一項資產和遞延收益,然後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攤遞延收益,計入當期收益。但是,以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在取得時計入當期損益。
⑧ 新准則下政府補助的會計核算是怎樣的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履行世界貿易組織協定有關承諾,政府對企業的經濟支持主要集中在關系國計民生的農業、環境保護以及科學技術研究等領域。比如,對糧、棉、油等生產或儲備企業給予的定額補助,這些生活必需品其價格往往不能隨行就市,售價低於成本造成的損失需由政府來彌補。再如,為了環境保護,政府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增值稅先征後返政策,返還的稅款專項用於環保支出。為了規范政府補助的確認、計量和披露,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一、政府補助及其確認條件
《企業會計准則16號——政府補助》規定,「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政府補助准則規范的政府補助主要有如下特徵。
1.無償性。無償性是政府補助的基本特徵。政府並不因此享有企業的所有權,企業將來也不需要償還。政府補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條件,企業經法定程序申請取得政府補助後,應當按照政府規定的用途使用該項補助。
2.直接取得資產。政府補助是企業從政府直接取得資產,包括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形成企業的收益。比如,企業取得政府撥付的補助,先征後返(退)、即征即退等辦法返還的稅款,行政劃撥的土地使用權,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政府補助按其關聯情況分類,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了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例如,某些國有糧食企業實行商業化經營後國家給予的經營補貼、國家和主管部門撥給企業用於工程咨詢、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和其他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費撥款等國家給予企業的財務支持,以扶持其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發展而給予的政府補助。
當然,對於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不能一概確認為政府補助。按照《企業會計准則16號——政府補助》第五條規定,政府補助在符合政府補助定義的情況下,還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才可予以確認:一是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條件。二是企業能夠收到政府補助。
二、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政府補助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收益法與資本法。所謂收益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當期收益或遞延收益;所謂資本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所有者權益。收益法又有兩種具體方法:總額法與凈額法。總額法是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其全額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賬面余額或者費用的扣減。凈額法是將政府補助確認為對相關資產賬面余額或者所補償費用的扣減。政府補助准則要求採用的是收益法中的總額法,以便更真實、完整地反映政府補助的相關信息。並在會計准則應用指南中要求通過「其他應收款」、「營業外收入」和「遞延收益」科目核算。「遞延收益」科目就是專為核算不能一次而應分期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而設置的。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與資產相關或與以後期間收益相關的,先計入「遞延收益」科目,然後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只所以確認為營業外收入,是因為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政府補助,形成經濟利益流入的組成部分,但由於是無償的,又不符合銷售收入或提供服務收入的確認條件,因此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或者通過「遞延收益」科目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
1.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在其補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發生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即: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費用或損失的,在取得時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費用或損失的,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按照固定的定額標准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應收全額計量,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或「遞延收益」)科目。不確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動中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計量,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或「遞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攤遞延收益的,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例:某公司2x6年12月申請某國家級研發補貼。申報書中有關內容如下:本公司2x6年1月啟動數字印刷技術開發項目,預計總投資36萬元、為期3年,已投入資金12萬元。項目還需新增投資24萬元(其中,購置固定資產8萬元、場地租賃費4萬元、人員費1萬元、市場營銷2萬元),計劃自籌資金12萬元、申請財政撥款12萬元。
2x7年1月1日,主管部門批准了某公司的申報,簽訂補貼協議規定:批准某公司補貼申請,共補貼款項12萬元,分兩次撥付。合同簽訂日撥付6萬元,結項驗收時支付6萬元。
某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x7年1月1日,實際收到撥款6萬元:
借:銀行存款6
貸:遞延收益6
(2)2x7年1月1日至2x9年1月1日:
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分配遞延收益(假設按年分配)
借:遞延收益3
貸:營業外收入3
2x9年項目完工並通過驗收,於5月1日實際收到撥付6萬元:
借:銀行存款6
貸:營業外收入6
2.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全額確認為當期收益,應當隨著相關資產的使用逐漸計入以後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說,這類補助應當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自相關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該項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通常為貨幣性資產形式,企業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將政府補助用於購建長期資產時,相關長期資產的購建與企業正常的資產購建或研發處理一致,通過「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科目歸集,完成後轉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自相關長期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相關資產計提折舊或攤銷時,按照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遞延收益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或結束前被處置(出售、轉讓、報廢等),尚未分攤的遞延收益余額應當一次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遞延。
例: 2x1年2月,甲企業需購置一台環保設備,預計價款為5萬元,因資金不足,按相關規定向有關部門提出補助21萬元的申請。2x1年3月1日,政府批准了甲企業的申請並撥付甲企業21萬元財政撥款(同日到賬)。 2x1年4月3日,甲企業購入不需安裝環保設備,實際成本為48萬元,使用壽命1年,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假設無殘值)。
2x9年4月,甲企業出售了這台設備,取得價款12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
甲企業的賬務處理如下:
(1)2x1年3月1日實際收到財政撥款,確認政府補助:
借:銀行存款21
貸:遞延收益21
(2)2x1年4月3日購入設備:
借:固定資產48
貸:銀行存款48
(3)自2x2年5月起每個資產負債日(月末)計提折舊,同時分攤遞延收益:
①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4
貸:累計折舊4
②分攤遞延收益(月末):
借:遞延收益175
貸:營業外收入175
(4)2x9年4月出售設備,同時轉銷遞延收益余額:
①出售設備:
借:固定資產清理96
累計折舊384
貸:固定資產48
借:銀行存款12
貸:固定資產清理96
營業外收入24
②轉銷遞延收益余額:
借:遞延收益42
貸:營業外收入42
在很少的情況下,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也可能表現為政府向企業無償劃撥長期非貨幣性資產,應當在實際取得資產並辦妥相關受讓手續時按照其公允價值確認和計量,如該資產相關憑證上註明的價值與公允價值差異不大的,應當以有關憑證中註明的價值作為公允價值;如沒有註明價值與公允價值差異較大、但有活躍市場的,應當根據有確鑿證據表明的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作為公允價值。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1元)計量。
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首先同時確認一項資產(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等)和遞延收益,然後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攤遞延收益,計入當期收益。但是,以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在取得時計入當期收益。
⑨ 下列項目適用政府補助准則( )(2分)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頒布部門:呼和浩特市人大
發布文號:
頒布日期:1999/07/01
實施日期:2000/01/14
標注: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房屋拆遷安置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保護拆遷人和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凡在本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國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以下簡稱房屋拆遷)的,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拆遷人是指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
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和使用人。
第四條 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有利於舊城區改造,有利於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第五條 城市房屋拆遷應當遵循先補償後搬遷、先安置後拆除的原則。拆遷人必須依照本條例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應當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搬遷。被拆遷人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提前搬遷的,拆遷人應當給予適當獎勵。
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拆遷管理辦公室是本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市轄各區房屋拆遷工作。
公安、土地、物價、房產、工商等部門要積極配合房屋拆遷工作,保障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七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需要拆遷房屋的,應當向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提出拆遷申請,經批准發給《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拆遷,並按照規定繳納拆遷管理費。
第八條 申請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應當提交下列文件、資料:
(一)建設項目計劃任務書;
(二)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批准文件;
(三)國有土地使用證和用地批准文件;
(四)擬拆除房屋的平面現狀圖;
(五)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
(六)提供不低於安置總量50%的安置現房,或者拆遷安置費總額50%的專項資金的憑證;
(七)拆遷人委託拆遷的,應當提供拆遷委託協議和被委託單位的《房屋拆遷資質證書》。
第九條 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監督拆遷安置專項資金的使用。拆遷人按照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將房屋拆遷安置費總額50%的資金,存入銀行專用賬戶,作為建設安置房專項資金,經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拆遷人方能使用。
第十條 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收到拆遷人提供的有效文件和資料後,應當實地測量拆遷面積,審查拆遷計劃和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等資料,在十日內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不符合辦理條件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第十一條 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在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應當將建設項目性質、拆遷人、實施拆遷企業、拆遷范圍、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搬遷和拆遷期限、拆遷糾紛處理程序等予以公告。拆遷公告發布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入拆遷現場運遷。
拆遷公告發布的同時,還應當公布《房屋拆遷許可證》和拆遷補償安置實施方案,接受群眾監督。拆遷補償安置實施方案內容包括:補償、安置、補助的標准、依據、計算辦法,安置房屋平面圖和地址,期房過渡期限和地點,實施拆遷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及現場拆遷工作人員的姓名、職務等。
第十二條 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重點工程、綜合開發或舊城區改造等建設項目,由市政府組織具有房屋拆遷資質的單位統一拆遷。對一般建設項目,具有拆遷能力的單位可以自行拆遷,也可以委託拆遷。委託拆遷的,拆遷企業必須持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房屋拆遷資質證書》。
受委託的拆遷企業,不得將拆遷項目再委託他人實施拆遷。
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第十三條 房屋拆遷企業應當按照資質等級承擔相應的拆遷任務,無資質證書的單位不得從事房屋拆遷經營活動。
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對不合格的或者不按照資質等級進行拆遷活動的房屋拆遷企業,提出意見,報原批准機關進行處理。
第十四條 房屋拆遷實行拆遷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房屋拆遷人員應當是實施拆遷企業的在冊職工,在執行拆遷任務時,必須佩帶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核發的《房屋拆遷人員上崗證》。未佩帶《房屋拆遷人員上崗證》的人員,被拆遷人有權拒絕拆遷。
第十五條 拆遷范圍確定後,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知公安、工商及其他有關部門暫停辦理在拆遷范圍內的戶口遷入、分戶,核發工商營業執照,房屋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變更等手續。暫停辦理期限為六個月。
第十六條 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在規定的拆遷期限內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協議內容包括:補償形式、補償金額、安置用房面積和安置地點、樓層、位置及交付使用時間、搬遷過渡方式、過渡期限、違約責任以及當事人約定的其他條款。未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拆遷人不得實施拆遷。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使用統一印製的規範文本,協議簽訂後應當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備案。拆遷人和被拆遷人有一方要求辦理公證的,應當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簽訂後,因建設項目轉讓變更拆遷人的,原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由項目受讓人繼續履行。項目轉讓人、受讓人、被拆遷人三方應當簽訂補充協議,並按前款規定辦理備案和公證手續。
第十七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對補償和安置達不成協議的,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進行調解;調解無效的,應當自收到拆遷當事人有效文件和資料之日起十日內作出書面裁決。未作出書面裁決之前禁止強制拆遷。
拆遷人和被拆遷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復議或者訴訟期間,拆遷人已給被拆遷人提供周轉房屋的,不停止拆遷的執行。但拆遷前,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拆遷當事人對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作勘察記錄,並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十八條 在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被拆遷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搬遷的,由市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搬遷;逾期仍不搬遷的,由市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第十九條 拆除有產權糾紛、代管、典當或者設有抵押權等的房屋,拆遷人應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准,並辦理證據保全公證後,方可拆除。
在拆遷期限內被拆除房屋有產權糾紛的,補償或者安置的房屋應當由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代管。
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除有租賃關系的房屋,租賃當事人不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十條 拆遷人應當在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生效之日起三個月內,持有關文件和資料,向市房產、土地管理部門辦理被拆除房屋的產權和土地使用證注銷手續;在被拆遷人得到實際安置之日起12個月內,為被拆遷人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或者住房租賃合同,並承擔所需費用。但被拆除房屋沒有辦理產權登記,因拆遷需要補辦的,由被拆遷人負擔有關費用。
第二十一條 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拆遷檔案制度。拆遷人在拆遷項目(包括自行拆遷項目)結束後三個月內,將拆遷有關資料匯總送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存檔。
第二十二條 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拆遷人和拆遷企業的管理,禁止拆遷人、拆遷企業強行拆遷和野蠻拆遷,保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三條 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依法對房屋拆遷活動進行監督和檢查。檢查人員在執行公務時,應當出示執法證件,辦事必須公開、公正、公平,並為被檢查人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第二十四條 城市房屋拆遷中,對軍事設施、文物古跡、古樹名木、宗教場所和歸僑、僑眷、華僑私有房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章 拆遷補償
第二十五條 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依照本條例規定給予補償。拆遷補償實行產權調換、作價補償或者產權調換和作價補償相結合的方式。
住宅房屋未經批准改變使用性質的,拆遷時仍按照住宅房屋給予補償。
拆除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或者違章建築不予補償和安置。
第二十六條 拆除公有住宅房屋,實行「拆一還一」,按照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對原房屋所有人實行產權調換;原房屋使用人不要求安置的,也可以按照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結合成新對房屋所有人作價補償。
第二十七條 拆除私有住宅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的,按被拆除房屋產權證標明的建築面積,再增加40%作為「補償面積」。償還房屋的建築面積與「補償面積」相等部分,雙方互不計價;「補償面積」不足50平方米的,償還房屋的建築面積應當補足50平方米,但超過「補償面積」的部分,被拆遷人按房屋建安價格交付價款;被拆遷人要求再增加面積的,按商品住宅房價格交付價款;償還房屋的建築面積少於「補償面積」部分,按償還房屋的商品價格補償。
拆除私有住宅房屋實行作價補償的,按照被拆除房屋產權證標明的建築面積再增加20%的面積,以被拆遷范圍內同期商品住宅房均價給予補償。
第二十八條 拆除商業、服務等營業性用房實行產權調換的,按照被拆除房屋產權證標明的建築面積補償。償還房屋的建築面積與原房屋建築面積相等的,雙方互不計價;償還房屋建築面積超過或者少於原房屋建築面積的部分,按商品房價格結算。
拆除商業、服務等營業性用房實行作價補償的,按照被拆除房屋產權證標明的建築面積,以被拆除房屋同地段同期營業商品房成本價給予補償。
第二十九條 拆除公益事業用房及其附屬物,拆遷人應當按照其原性質、原規模予以重建或者作價補償,或者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規劃統籌安排。
拆除企業生產、辦公用房及其附屬設施,經雙方協商、主管部門批准,實行作價補償。
拆除其他非住宅房屋,拆遷人應當按照被拆除房屋的評估價格一次性給予補償。
第三十條 拆除房屋以產權調換形式補償的,從區位好的地段遷入區位差的地段,拆遷人應當按照地區商品住宅房價格差給予補償或者折算成房屋建築面積給予補償。
第三十一條 拆除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庭院,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規定給予補償。
拆除房屋附屬設施、花園等不作產權調換,但應當作價補償。
第三十二條 拆除生產、經營性用房造成停產停業的,應當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規定給予補償。
第三十三條 根據城市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在房屋拆遷中,需要拆除供電、郵政、通訊、地下管網、人防工程、綠地等設施的,各產權單位應當積極配合;其他建設項目需要拆除上述設施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重建或者作價補償。
第三十四條 對拆除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實行產權調換的,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重新簽訂抵押協議並向市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重新辦理房屋他項權利變更登記;實行作價補償的,抵押人應當將所得補償金提存公證,作為抵押財產處理,或者由抵押當事人重新設立抵押權,相應變更抵押合同。
第四章 拆遷安置
第三十五條 在拆遷范圍內對下列被拆除房屋的合法使用人,按照本條例予以安置:
(一)有正式住房的居民(包括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在部隊服現役的戰士、常住戶口在本市學校或工作單位住集體宿舍的學生、職工);
(二)有正式辦公用房的機關、團體、事業單位;
(三)有正式營業用房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四)其他應當給予安置的本市居民。
第三十六條 在拆遷范圍內,拆除公有住宅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原房屋使用人不予安置:
(一)有戶口而無正式住房的;
(二)被拆遷人所在單位已分配住房並達到住房標準的;
(三)長期閑置或者違法轉租公有房屋的;
(四)其他不符合安置條件的。
拆除租賃、借用私有住宅、非住宅房屋的,對原房屋使用人不予安置。
第三十七條 拆除房屋,對被拆遷人的安置地點,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對建設地區的要求和新建工程性質,按照下列規定,分別實行回遷或者異地安置:
(一)被拆遷的區域用於市政工程、公用設施、公共福利事業等非住宅建設和國家特殊用房建設的,應當異地安置。
(二)被拆遷的區域用於商品房綜合開發、職工住宅建設的,應當回遷安置。經被拆遷人同意,也可以異地安置。
(三)拆除商業、服務等營業性用房應當回遷安置。無法回遷安置的,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營業的原則,經雙方協商,可以異地安置。
第三十八條 安置住房必須符合國家建築質量標准和住宅建築設計規范,並具備基本生活配套設施。安置住房建築面積最少不低於50平方米。
第三十九條 拆除公有住房,對原房屋合法使用人按下列規定安置:
(一)原房屋使用人要求購買被拆除房屋產權的,原房屋所有人應當將被拆除房屋,按照重置價格結合成新出售給原房屋使用人。原房屋使用人取得產權後,拆遷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給予安置。
(二)原房屋使用人不要求安置的,拆遷人應當一次性付給安置補助費,並對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按照原房屋建築面積,以重置價格結合成新作價補償。
第四十條 實行異地安置的,拆遷人應當一次性現房安置被拆遷人。一次性安置確有困難或者回遷安置的,經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准,可以期房安置。
期房安置的過渡期限自拆遷協議生效之日起為十八個月。如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過渡期限的,經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批准,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
在期房安置的過渡期間,拆遷人應當參照原房屋使用面積,為被拆遷人提供具備正常居住條件和基本生活設施的房屋臨時安置;被拆遷人自行過渡的,拆遷人應當付給被拆遷人臨時住房補助費。
在延長過渡期內,拆遷人對其提供周轉過渡房的被拆遷人付給臨時住房補助費;對自行過渡的被拆遷人,加倍付給臨時住房補助費。
第四十一條 對被拆遷人實行現房安置的,拆遷人應當一次性付給被拆遷人搬家補助費;對期房過渡安置的,拆遷人應當一次性加倍付給被拆遷人搬家補助費。
第四十二條 由拆遷人提供周轉房臨時安置的,被拆遷人回遷時應當退還周轉房。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規定的商品房均價、房屋重置價、安置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搬家補助費、提前搬家獎勵費等,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會同物價、房產等部門定期公布。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 拆遷人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實施拆遷的,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按照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並處100元罰款;對直接責任人處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給被拆遷人造成經濟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拆遷人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補償、安置標准,擴大或者縮小拆遷范圍的,對拆遷人處以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五條 委託未取得《房屋拆遷資質證書》的單位實施房屋拆遷的,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沒收其違法所得,並對委託人和被委託人分別處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 拆遷企業轉讓、出借《房屋拆遷資質證書》的,或者將拆遷工程轉包他人的,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視情節輕重處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 拆遷人、拆遷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賠償被拆遷人的經濟損失,並處以3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
(一)未按規定與被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進行拆遷的;
(二)拆遷公告公布前進行拆遷的。
第四十八條 拆遷人、拆遷企業強行拆遷或者野蠻拆遷的,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並處以3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直至吊銷《房屋拆遷資質證書》;情節嚴重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給被拆遷人造成經濟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
第四十九條 拆遷人提供無合法產權或者建築質量不合格或者不具備基本生活配套設施的房屋安置被拆遷人的,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其重新安置,造成的經濟損失由拆遷人承擔,並對拆遷人按每戶處以20000元罰款。
第五十條 拆遷人無正當理由超過協議規定或者批準的過渡期限的,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同時每超一月賠償被拆遷人每戶2000元,並對拆遷人可以按每戶處以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超過過渡期一年仍不履行協議的,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可以強行拍賣其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補償被拆遷人。
第五十一條 拆遷當事人有下列行為,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一)拆遷人不按規定報送拆遷安置檔案資料和相關報表的,可以並處2000元罰款;
(二)拆遷人不按規定辦理被拆遷房屋產權和土地使用證注銷手續的,可以並處2000元罰款;
(三)被拆遷人回遷時不按協議退還臨時安置過渡用房的,可以每月並處2000元罰款。
第五十二條 實施行政處罰,由市房屋拆遷主管部門下達處罰決定書,並統一使用財政部門印製的票據,罰沒款一律上繳同級財政。
第五十三條 被處罰的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 脅迫、侮辱、毆打房屋拆遷工作人員,阻礙房屋拆遷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 房屋拆遷管理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貪污受賄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六條 旗縣城鎮規劃區范圍內的房屋拆遷管理工作可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七條 本條例具體實施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十八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8年4月8日公布施行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設拆遷安置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我們家這幾天也要拆,我爸從民政局拿回些資料,
⑩ 請幫忙解釋一下:企業會計准則第16 號——政府補助
1、名義金額,是指人民幣1元。這種情況適用於公允價值確實無法取得的撥付資產:
借:版固定資產(或權無形資產) 1
貸:營業外收入 1
2、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分期計入損益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就是說,損益科目是指「營業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