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汕頭知識產權自由裁量

汕頭知識產權自由裁量

發布時間:2023-01-05 02:07:03

⑴ 汕頭市專利獎勵辦法(2019修正)

第一條為鼓勵和調動本市單位和個人發明創造的積極性,提高技術創新和專利保護水平,推動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應用,促進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廣東省專利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市政府設立汕頭市專利獎(以下簡稱專利獎),用於獎勵為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專利獎設立如下獎項:

(一)汕頭市專利金獎、汕頭市專利優秀獎;

(二)汕頭市外觀設計金獎、汕頭市外觀設計優秀獎;

(三)汕頭市優秀專利發明人(設計人)獎。

汕頭市專利金獎、汕頭市專利優秀獎從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中評選產生。

專利獎每年評審一次。每次授獎實行限額,汕頭市專利金獎授獎項目不得超過4項,汕頭市專利優秀獎授獎項目不得超過8項;汕頭市外觀設計金獎授獎項目不得超過2項,汕頭市外觀設計優秀獎項目不得超過4項;汕頭市優秀專利發明人(設計人)不得超過10名。第三條專利獎的推薦、評審和授獎,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受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第四條市專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專利獎評審的組織工作。第五條市政府設立專利獎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審委員會),負責專利獎的評審工作。評審委員會由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其人選由市專利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市政府批准後聘任。

評審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專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第六條評審委員會下設若干專業評審組,負責各專業范圍內專利獎的初步評審工作。

評審委員會應當組織各專業評審組,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制定專利獎的具體評審標准。第七條申報專利獎的專利,必須是本市單位和個人擁有的或者在本市實施的,無專利權糾紛、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專利權無效糾紛,並且未曾獲得國家、省、市專利獎的專利。

申報汕頭市優秀專利發明人(設計人)獎的發明人(設計人),還必須具有本市戶籍或者在本市工作。第八條專利獎評獎標准:

(一)汕頭市專利金獎、汕頭市專利優秀獎的評獎標准:該專利技術水平高,創新性強,或者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對推動本領域的技術進步有突出作用;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實施後取得了顯著或潛在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申報人對其運用和保護到位,成效顯著。

(二)汕頭市外觀設計金獎、汕頭市外觀設計優秀獎的評獎標准:該專利在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上設計獨特、實用性強;實施後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申報人對其運用和保護到位,成效顯著。

(三)汕頭市優秀專利發明人(設計人)獎的評獎標准:該發明人(設計人)在專利技術方案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關鍵技術和技術難題的解決中做出了重大技術創新,或者是多項專利的發明人(設計人)或主要發明人(設計人);其專利在本市實施後產生了顯著或潛在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第九條專利權人或專利實施單位、專利發明人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全市性行業協會可以申報或推薦專利獎的參選項目和候選人。申報或推薦專利獎參選項目和候選人的程序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申報人或推薦單位按要求填寫統一格式的申報書,並按本辦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提供相關有效、真實的材料,報送所屬區縣專利行政主管部門、市直有關主管部門或全市性行業協會。

(二)各區縣專利行政主管部門、市直有關主管部門和全市性行業協會根據申報條件和評獎標准對參評項目或候選人簽署推薦意見後,報評審委員會辦公室。第十條申報汕頭市專利金獎、汕頭市專利優秀獎和汕頭市外觀設計金獎、汕頭市外觀設計優秀獎,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汕頭市專利獎申報書》;

(二)專利證書和專利公告文件;

(三)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實物、模型或照片;

(四)申報人不是專利權人的,提供享有該專利合法實施權的文件。第十一條申報汕頭市優秀專利發明人(設計人)獎,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汕頭市專利獎申報書》;

(二)與本人有關的專利證書復印件。

⑵ 知識產權侵權未盈利如何賠償

法律分析:了進一步提高損害賠償數額計算的合理性,在確定實際損失或侵權所得的賠償數額時,法官可以在一定事實和數據基礎上,根據案情運用裁量權確定計算賠償所需的其他數據,確定公平合理的賠償數額。根據上述方法酌定的賠償數額,可以不受法定賠償最高或者最低限額的限制。裁量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時應考慮以下因素:(1)侵權行為的性質。(2)涉案侵權產品的價值和侵權獲利情況。(3)侵權人的主觀故意和侵權情節。(4)權利人在關聯案件中的整體獲賠數額和合理維權開支情況。(5)侵權人所處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和侵權人自身的經營狀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三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一)作品;(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商標;(四)地理標志;(五)商業秘密;(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七)植物新品種;(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

⑶ 知識產權侵權賠償原則

侵犯知識產權的賠償原則包括:過錯責任原則;多種責任方式並重原則;全部賠償原則;法定標准賠償原則;法官斟酌裁量賠償原則;以及對精神損害賠償適當限制的原則。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一千零二十四條
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⑷ 侵犯商標權犯罪司法機關認識分歧

侵犯商標權犯罪司法機關認識分歧【1】

摘 要 當前辦理侵犯商標權刑事犯罪案件過程中,司法機關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認識分歧。

本文立足北京市某區檢察機關2010年至2013年辦理的侵犯商標權犯罪情況分析 ,對司法機關在證據採信、定性把握方面認識分歧的原因予以剖析,並簡單提出化解機制構想。

關鍵詞 侵犯商標權 司法機關 分歧

一、概述

目前,我國侵犯商標權犯罪十分嚴重,且愈演愈烈、屢禁不止。

侵犯商標權犯罪不僅侵犯了權利人的商標專有權和國家的商標管理制度,而且危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嚴重干擾和沖擊著我國的市場經濟秩序及國際經濟地位。

立足理論,侵犯商標權犯罪的刑法理論研究並非重點領域。

法律規定涉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侵犯知識產權罪、非法經營罪等多種罪名,且司法解釋繁多,清晰指導實踐的能力不足。

立足實踐,近幾年正處於侵犯商標權犯罪的極速上升階段,犯罪手段翻新,侵權產品領域廣泛。

鑒於新刑訴法對證據標準的更為嚴格要求,各地司法機關對於打擊侵犯商標權犯罪,在證據採信,定性把握方面正處於探索階段。

正是因為理論和實踐的共同薄弱,從而導致司法機關辦理侵犯商標權刑事犯罪案件過程中存在諸多困惑和分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案件的處理。

二、司法機關辦理侵犯商標權犯罪存在的分歧問題

(一)證據標准不統一

1.關於商品銷售價格的認定存在分歧

2010年至2013年,偵查機關因涉案商品的價格鑒定問題撤回移送審查起訴案件28件,此類案件中具有前後兩次價格鑒定。

第一次價格鑒定按照被侵權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為作價依據,第二次以實際銷售價格為作價依據。

兩次作價跨越罪與非罪,即以實際銷售價格為依據時,未達到犯罪(未遂)的追訴標准。

2.偵查機關取證不規范

(1)證據固定不及時、不全面。

在檢察機關作出存疑不起訴決定的10件31人中,有4件7人是因後期無法查找購買人核實銷售價格,從而導致「非法經營數額」、「銷售金額」存疑。

這與偵查機關偵查取證過程中未能及時搜集、調取相關證據直接相關。

(2)鑒定意見不規范。

一是因侵權鑒定不規范、證明力弱,嫌疑人對鑒定提出異議,且價格鑒定未以銷售價格作價的1件4人。

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鑒定主體為侵權單位提出異議。

實踐中,大部分案件由被侵權單位提供證明文件證明涉案產品系侵權,對此遭到異議。

(3)偵查機關違法取證導致關鍵證據被依法排除。

如朱某某等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汽車配件一案,該案犯罪嫌疑人拒絕在扣押清單上簽字,偵查機關在案件審查過程中擅自轉移扣押地點且未進行相關的視頻錄像固定,也未有犯罪嫌疑人、見證人在場見證,導致關鍵證據被扣押的物品是否是涉案物品產生疑問,且不能做出合理解釋進行補正,最終被依法排除,全案存疑。

(二)罪名適用存在分歧

2010年至2013年,檢察機關改變偵查機關定性案件共9件21人。

檢察機關被審判機關改變定性案件2件8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檢察機關被審判機關改變定性案件2件8人中,均是檢察機關改變偵查機關定性後,又被審判機關改變定性。

檢察機關改變定性,皆是出於從一重罪考慮。

檢方認為,這兩起案件中的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同時也屬偽劣產品,此時嫌疑人既構成假冒商標罪或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又構成生產或銷售偽劣產品罪,成立想像競合犯,依司法解釋應當從一重罪處罰。

但這並未得到審判機關的認同,審判機關認為,認定偽劣產品需有相關部門關於涉案物品屬偽劣產品的鑒定,而這兩起案件當中均無是否偽劣產品的鑒定,因此僅成立假冒注冊商品罪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三、司法機關存在分歧的原因

司法機關在侵犯商標權案件辦理過程中存在分歧既有法律制度與司法體制方面的客觀原因,也有偵查機關機關對於偵查權、檢察機關對於審查起訴權與法律監督權、審判機關對於審判權等權利運用上的運行偏差等主觀問題。

(一)法律適用層面

1.司法解釋繁多,且散見於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侵犯知識產權罪、非法經營罪司法解釋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至二百一十五條規定了主要的侵犯商標專用權犯罪,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雖然罪名較少,但涉及侵犯商標權的司法解釋卻先後多次出台。

如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檢察機關《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7年4月5日最高人民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檢察機關《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11年1月10日最高人民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檢察機關 偵查機關部《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

侵犯商標權領域犯罪就其罪名及犯罪構成來說,較其他犯罪要抽象,且過於專業化。

這一情況,客觀上給公檢法辦案人員對於案件定性的把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侵犯商標權案件中,法條競合過於集中,在實踐中難以把握

在刑法分則中,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法條競合已過於集中。

「除本節外,我國刑法中類似本節法條競合表現的`如此集中並不存在。」 而在侵犯商標權案件中,侵犯商標權罪又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再次競合,顯然,定性把握過於復雜。

而就刑法理論來講,此法條競合又包括了包含競合和交叉競合,刑法理論較深奧,且存在爭議。

因此,客觀上造成了公檢法在辦理侵犯商標權案件中有較大分歧。

3.刑法幅度明顯輕緩,重罪輕判

當今,立法和司法對於侵犯商標權犯罪的理解和認識存在著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

從傳統思想上看,對於保護傳統的財產權、人身權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保護商標權等知識產權。

造成刑法在量刑幅度的設置上明顯輕緩。

加之受制於侵犯商標權案件證據採集、固定、採信的限制,通常考慮選擇適用輕罪罪名予以定性處罰,造成了重罪輕判的後果。

(二)事實證據層面

1.侵犯商標權案件取證困難

依據相關統計,依靠互聯網等科技手段侵犯商標權刑事案件的數量急劇上升,使得犯罪行為具有明顯的「異地侵害」特徵,地域跨度較大。

此類案件證據較難搜索,隱蔽性較強,查處難度大。

且侵犯商標權案件既遂證據要求嚴格,因此,實際查處案件中,多以待銷售數量為證據依據,以未遂定罪處罰,打擊力度低。

2.侵犯商標權案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公檢法在證據採信存在分歧

此類案件多涉及商標、電子商務、物流、司法鑒定等多方面專業知識。

要求案件的偵、訴、審相關辦案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

結合司法實際,現實和要求存在明顯差異,造成證據採信存在分歧。

3.行刑銜接還未成熟

修改後的新刑訴法第十五條規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中收集的物證、書證等證據材料,經過司法機關核實,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這無疑對公檢法辦理侵犯商標權案件給予了促進作用。

但修改後的第十五條規定也有不足,在「行政執法中收集的物證、書證等證據材料」中,行政機關收集的錄音、視頻資料,行政機關作出的鑒定結論和處罰結論,是否屬於可以被偵查、審判機關採納的證據?修正案沒有明確規定。

如果立法不能明確那些證據在刑事訴訟中不能使用,實踐中可能引起混亂。

(三)司法官層面

公檢法職能定位不同,造成執法理念差異,導致在辦案過程中存在分歧。

我國憲法賦予了公檢法機關不同的職權,客觀上造成了公檢法機關執法理念的差異。

從司法主體本身特質而言,存在著司法官主體的社會性與司法價值的神聖性之矛盾,也存在著司法主體個體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矛盾。

因此,對於此類公檢法的分歧存在是客觀的,也是符合規律的。

四、侵犯商標權犯罪司法分歧的化解機制

(一)正確認識分歧,樹立正確的司法觀念

司法機關的分歧有其產生的客觀原因,如立法的龐雜,司法關機職能定位的差異等。

尤其侵犯商標權犯罪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

如果一味的強調消除差異,忽視個案特點,並不現實,且可能會出現司法審判的僵化。

因此司法機關要正確認識分歧,深刻剖析分歧的原因,在執法的技術層面日臻成熟,在刑法理論及實踐方面求同存異,樹立正確的司法觀念。

(二)統一證據標准,確立法律權威

司法實踐證明,現今對於侵犯商標權犯罪的證據收集、採信、性質認定、以及量刑,大多依賴於司法機關辦案人員的自由裁量。

侵犯商標權犯罪的極速增長與司法的正確適用已經不相匹配,亟需立法、司法給予相對統一的標准。

(三)提高司法人員業務素質,更新法律理念

為應對侵犯商標權犯罪的專業性,要提高司法人員專業素質,促進司法人員接受現代刑法及訴訟法思想,更適應現代法律思維方式知道辦案。

(四)加強法律監督,實現相互制約

進一步協調公檢法司法機關之間的關系,在清晰司法關機職能定位的差異下,更細致合理分配權利,司法機關之間建立有效溝通、協調、監督機制,將法律監督深入實處,真正實現相互制約。

注釋:

①本文中涉及一切數據,皆是來源於北京市某區檢察機關2010年至2013年辦理的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情況分析統計。

②王爍.論我國刑法中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法學論叢.2011(2).

③單其滿.簡析新刑訴法對證據制度的修改.經濟與法.2012(7).

④朱小瓊.法的價值與法官個性的沖突與和諧.出版信息不詳.

侵犯商標權犯罪特點的區域性實證【2】

[摘 要]2010年至2012年B市C區侵犯商標權犯罪逐漸呈現出銷假比例增大、侵權手段多樣、形式更加隱蔽、金額愈發巨大、區域特徵明顯、銷售網路化、國際化及伴隨職務犯罪等一系列特點。

目前司法及行政機關應當從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監管強度、增加協作水平、組建專業隊伍等方面強化工作,提升保護商標權水平。

[關鍵詞]知識產權;商標權;犯罪特點;實證分析

B市C區匯聚了CBD、奧運、電子城三大功能區,占據了全市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中的半壁江山,擁有114家世界500強企業,其他國內外大中小企業更是不計其數,文化創意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

由於B市C區在首都商務、金融與文化方面的核心地位愈發明顯,區域內商標權的保護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2010年至2012年,B市C區檢察院共辦理侵犯商標權刑事案件95件220人。

總體來看,三年來B市C區侵犯商標權刑事案件呈現指數增長趨勢。

一、近年來B市C區侵犯商標權犯罪的特點

通過對近年來B市C區侵犯商標權刑事案件的分析,該類犯罪逐步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重點罪名非常突出,「銷假」比重愈發增大

2010年至2012年B市C區檢察院受理的侵犯商標權刑事案件,涉及的罪名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生產偽劣產品罪,銷售偽劣產品罪。

其中,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約占總受案數的78%,假冒注冊商標罪約佔19%。

可見,假冒注冊商標罪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是B市C區侵犯商標權犯罪適用的重點罪名。

但近年來「銷假」比重增長明顯,已成為帶動B市C區侵犯商標權刑事案件整體數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二)侵權產品種類豐富,侵權手段愈發多樣

在侵權產品種類上,大體可以分為五類:食品保健類、家裝清潔類、箱包服飾類、體育器材類、汽車配件類。

名牌箱包服飾仍是侵犯商標權犯罪的重災區,名牌汽車配件類產品則成為侵犯商標權犯罪的新熱點,其次是名牌酒類產品。

在侵權手段上,因產品種類不同,手段也各有不同。

總體來看,侵犯名牌箱包服飾類商標權案件雖然比重較大,但侵權手段僅限於實施銷售行為;汽車配件類中,除僅直接進貨銷售的外,大多採取在非正品配件上貼證、噴標、燙標等方式進行假冒;食品保健類中,假冒名酒案件比重最大,手段大多採取回收真包裝,然後用原漿勾兌或直接用次等酒進行灌裝封標;家裝清潔類中,雖然假冒名牌傢具的大多並不在仿製的傢具上附著商標,但常會採取將注冊商標用於交易文書等手段。

(三)國際知名品牌是主要侵犯對象

2010年,侵犯國際品牌商標權案件佔比為66.7%,2011年為68.2%,2012年為90.6%。

2010年至2012年侵犯自主品牌商標權的佔比分別為33.3%、31.8%和9.4%。

從品牌來看,被侵犯的國際商標主要有:「香奈兒」、「愛馬仕」、「百達翡麗」、「江詩丹頓」、「賓士」、「寶馬」、「軒尼詩」、「傑克丹尼」等國際一線知名品牌;在國內商標方面,主要有:「茅台」、「五糧液」、 「娃哈哈」、「燕京」、 「奇瑞」等國內產業龍頭產品。

(四)共同犯罪比例較高,涉案金額愈發巨大

2010年至2012年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比例接近50%。

其中,三人以上團伙犯罪約佔18%,並且夫妻、家族式、同鄉式共同犯罪現象多有出現。

同時,由於各共同犯罪人分工配合,密切合作,涉案金額往往巨大。

如孫某等3人假冒名牌洋酒、葡萄酒一案,3人分工製作、銷售假冒名牌洋酒、葡萄酒共計70餘萬元;再如何某某等假冒汽車配件案,涉案13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生產、銷售假冒名牌汽車玻璃達160餘萬元。

(五)犯罪形式更加隱蔽,打擊難度愈發變大

犯罪分子的反偵查意識增強,行為人之間多採用單線聯系,遙控指揮,頻繁變換聯系方式,很難抓到主犯和上下線人員。

作案地點隱蔽,多設在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的偏僻地段,窩點分散且經常變換,原材料存儲地、半成品加工地、成品生產地、倉儲地通常不設在一個地方,增加了打擊難度,很難「一鍋端」。

且案值常難以徹底查清,行為人使用假名、做假賬或者不做賬的情況普遍。

(六)犯罪區域特徵明顯,重點區域輻射效應愈發顯現

隨著重點地區某種商標侵權活動的密集程度越來越高,逐漸向周圍區域產生了一定的輻射效應。

如假冒汽車配件類案件,多案發於汽配城內,但通常行為人會選擇附近隱蔽性更好的出租房作為假冒配件的製造和儲藏地。

(七)大部分侵權產品「南產北銷」,「上游」打擊愈發乏力

近年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比重持續攀升,背後所反映的正是上游犯罪的日益猖狂。

超過半數案件中的嫌疑人供稱侵權產品或侵權商標、包裝來自於廣東、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區。

本地司法機關在對銷售行為實施打擊後,對上游犯罪的打擊卻往往力不從心,收效甚微,這也導致了侵犯商標權犯罪的持續高發,屢禁不止。

(八)生產更加智能化,銷售愈發網路化、國際化

近三年B市C區侵犯商標權犯罪中,有許多屬智能型犯罪,涉案侵權產品技術含量高,造假設備先進,有的假冒產品的外觀、質量、裝潢等與真品幾無區別甚至更好。

如朱某某等銷售假冒汽車配件案件中,所起獲的侵權產品經多家4S店負責人及技術人員辨認,均認為絕大部分與正品相符。

隨著網路購物的普及,通過互聯網銷售侵權產品的行為逐漸增多,並且發展迅速。

如劉某、李某銷售假冒名牌服裝案,就是通過「淘寶」網店大肆對侵權產品進行銷售,買家遍布全國各地,取證工作困難。

同時,侵權產品的銷售還呈現著國際化的趨勢。

如夏某某銷售假冒耐克、阿迪達斯服裝案件中,嫌疑人供述稱購進的1500件貨品都是俄羅斯客人訂的,全部發往俄羅斯地區;再如發生的數件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件中,行為人多為導游出身,且多為朝鮮族,定期通過其他導游向店內帶來自韓國、日本的旅行團,將侵權奢侈品集中銷售給這些外國遊客,牟取暴利。

(九)伴隨職務犯罪,社會影響愈發惡劣

B市C區部分大型銷售市場管理存在漏洞,部分市場監管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索取、收賄賂賂,為部分商戶銷售侵權商品的行為提供便利。

由於B市C區人口密集,國際企業、媒體、遊客眾多,案發後,往往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如被告人汪某某等4人犯非國家工作人員賄賂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一案中,行為人身為市場管理人員,卻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商戶索取賄賂,為商戶銷售侵權商品打開方便之門。

同時,該4人還在市場地下三層一倉庫內,向市場商戶銷售假冒「路易威登」、「古馳」、「香奈兒」等國際奢侈品牌商品,案值巨大。

案件引起國內外媒體、輿論的廣泛關注,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二、犯罪特點的成因分析

造成近年來B市C區侵犯商標權犯罪呈現出以上特點的原因眾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市場需求大,非法利潤高

對高額利潤的追逐是侵犯商標權犯罪屢增不減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現實社會中,大眾還沒有形成保護商標權的輿論氛圍,部分消費者往往因侵權產品「又大牌又便宜」而趨之若鶩,而知假買假者也不會受到任何受法律制裁,乃至道德譴責。

這無疑為侵犯商標權犯罪提供了市場和土壤。

而巨大的市場需求則必然推高非法利潤。

(二)犯罪成本低,刑罰威懾力不足

犯罪成本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相較於正品的生產成本低。

有的產品僅僅是換了個包裝,貼了個商標,有的甚至僅是在交易文書上冒用了一下某名牌商標的名稱。

二是處罰成本低。

犯罪手段提升,偵查難度增大,大量的市場需求,常導致一些犯罪行為難以及時被發現、犯罪證據難以及時被收集固定,司法機關對犯罪數額的認定也往往遠低於犯罪分子所實際獲得的非法利益,即使被判刑,通常刑罰也較輕。

這使得犯罪分子往往選擇鋌而走險。

(三)行刑銜接不暢,打擊合力不足

有些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著「重民輕刑」的傾向,往往「以罰代刑」、處罰不力,未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導致對行為人達不到應有的震懾,對社會也未起到一般預防的作用,形成巨大犯罪黑數。

此外,「南產北銷」體系下,異地司法協作困難,上游犯罪得不到有效抑制,難以從源頭上遏制犯罪鏈的形成。

(四)相關部門監管失位,市場監管主體自律性不足

工商部門注重形式審查,忽視對真實運營情況進行跟蹤監管。

商標權保護部門通常也只進行階段性、突擊性巡查,而未對商標侵權高危產業、高發區域形成常態檢查。

部分區域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部分大型市場的監管人員自律性不足,受經濟利益驅使,對有些侵犯商標權的違法犯罪行為採取漠視、放縱的態度,有的甚至索取、收賄賂賂,為行為人提供幫助或共同實施犯罪。

三、應對策略和建議

(一)加大普法力度,構建群防群治網路

商標權保護部門和相關普法主體可以通過新聞媒介、社區宣講等方式,廣泛進行關於保護商標權的法律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提高保護商標權的意識,自覺遠離侵權產品。

同時,適時進行案例警示教育,鼓勵有獎舉報,引導公眾自發自覺參與打擊侵權活動,形成B市C區共同打擊侵犯商標權犯罪的聯防網路。

(二)增加監管強度,做好行刑銜接工作

市場主體首先要做好自我監管,增強市場管理人員自律性。

相關行政執法部門應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對重點區域重點地段形成巡查常態化,對商標侵權高危行業和重點產業建立企業守法檔案,實行跟蹤監管。

司法機關應加強與行政執法部門的聯系,建立侵犯商標權犯罪情報信息共享平台,加強對市場動態信息的收集,快速處理和反饋舉報線索。

(三)增強司法協作,對產、運、銷各環節實施全面打擊

應加快健全異地司法協作機制的步伐,實現異地犯罪信息實時共享,聯合行動同步開展,並在重點地域間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對侵犯商標權犯罪的產、運、銷各環節形成全面同步打擊。

(四)組建專業隊伍,實行專業化辦案模式

侵犯商標權犯罪案件多案情復雜,法律問題多,辦案專業性強,因此可以考慮選任業務能力強,辦案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專業化辦案小組,對侵犯商標權案件實行專案專辦,保證辦案質量和效率。

⑸ 為什麼知識產權案件不適用集中管轄的規定

為實現知識產權案件管轄調整的順利過渡,保證全市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平穩有序,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1、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於2014年11月6日起受理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集中管轄原由北京市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

對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當事人於2014年11月6日以後提起訴訟的,由知識產權法院受理。當事人不服區、縣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於2014年11月6日以後提起上訴的,由知識產權法院受理。

2014年11月5日以前,當事人已經向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或者上訴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上述中級人民法院已經立案但尚未審結的,繼續審理;當事人已經提交起訴、上訴材料但尚未立案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由上述中級人民法院繼續審查、立案並審理。

2、2014年11月5日以前各中級人民法院已經開庭但尚未審結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如果該案件承辦法官已選調到知識產權法院,由該承辦法官在原中級人民法院繼續審結該案件。但2014年12月21日以後仍未審結的,由原中級人民法院變更承辦法官後繼續審理。

3、由於審判人員調動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繼續審理的,應當告知當事人合議庭變更情況,原合議庭已經開展的訴訟行為繼續有效。

4、區、縣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當事人上訴期限開始於2014年11月5日以前、屆滿於2014年11月6日以後的,第一審裁判文書交待上訴權利時應註明:2014年11月5日以前遞交上訴狀的,向北京市第×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2014年11月6日以後遞交上訴狀的,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出上訴。

5、2014年11月6日以後,各中級人民法院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可以依職權提起再審。

2014年11月6日以後,各中級人民法院對各區縣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不再依職權提審或者指令再審,由知識產權法院依職權提審或者指令再審。

6、2014年11月6日以後,當事人對各中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認為有錯誤,向原審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原審中級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審查,符合條件的依法再審。

當事人對各區縣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認為有錯誤,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2014年11月5日以前提交申請的,按照原管轄規定,由相應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審查,符合條件的依法再審;2014年11月6日以後提交申請的,由知識產權法院受理、審查,符合條件的依法再審。

7、知識產權法院一審的案件,生效判決、裁定和調解書由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執行。

8、知識產權法院在立案、審理過程中的保全、先予執行、強制措施、證據保全、訴前禁令等事項,由知識產權法院執行。

9、在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審理中,當事人對區、縣人民法院作出的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不服,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的,2014年11月5日以前,按照原管轄規定,向相應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2014年11月6日以後,向知識產權法院提出申請。

10、各區、縣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需要報請上級法院批准延長審限的,2014年11月5日以前,按照原管轄規定,報請相應的中級人民法院批准;2014年11月6日以後,報請知識產權法院批准。

11、本規定所稱日期以前、以後均包括本日在內。

⑹ 知識產權侵權的救濟方式

對於知識產權來說,如果侵犯了知識產權,這種情況會導致一定程度的損失,尤其是對於知識產權的權利人來說。一般來說,如果發生知識產權侵權,往往意味著民事責任。對於民事責任這部分,我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知識產權侵權民事救濟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知識產權侵權的民事救濟

中國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一般包括民事調解、行政裁決、仲裁和訴訟。知識產權侵權的具體救濟方式包括談判、行政處理、仲裁、民事訴訟、刑事起訴等。如果貨物涉及進出口,還可以申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針對不同的侵權行為,權利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各種救濟方式的特點選擇最佳方式。

知識產權侵權的民事救濟

二、知識產權侵權的賠償原則是什麼?

(一)全額賠償原則

全部賠償原則,又稱全部賠償原則,是現代民法中最基本的賠償原則,是各國侵權立法和司法實踐的一般規則。

全部賠償原則的含義是指知識產權損害的賠償責任范圍,應當以侵權人的侵權行為所造成的財產損害范圍為依據,承擔全部責任。也就是說,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都要賠償,而且賠償的范圍要以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為限。

(2)法定補償標准原則

鑒於知識產權保護對象的特殊性及其損害事實和後果的不確定性,許多國家的知識產權立法規定了知識產權侵權損害的法定賠償制度。即規定了實施某種侵權行為需要支付的賠償數額。這在版權立法中尤為突出。

所謂法定標准賠償原則,是指因非法侵犯知識產權所造成的損害,應當賠償的具體數額(或數額范圍),由知識產權法明文規定。人民法院不能查明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和侵權人的獲利數額,或者受害人直接按照法定最低賠償額要求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賠償額確定賠償數額。在知識產權立法對此做出規定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應出台司法解釋,彌補立法的不足。

(3)法官賠償自由裁量權原則。

無論侵犯知識產權賠償的法律規定有多麼嚴格和具體(這在實踐中是不可能的),無論適用全額賠償原則還是法定賠償原則,都不能排除法官根據法院審理查明的案件事實,在法律規定的賠償數額范圍內,根據個案具體適用法律。

在酌情確定損害賠償額時,法官一般應根據總結的審判經驗考慮以下因素:

1、受害人的損害後果(包括財產和非財產)是否嚴重;

2.知識產權保護對象的價值因侵權而降低的程度;

3.以營利或其他不正當目的侵權;

4.主觀過錯(故意或過失;如果是過失、重大過失或者一般過失);

5.侵權的嚴重程度;

6.侵權人的利潤;

7.侵權行為的社會影響;

8.雙方經濟狀況等。

(4)精神損害賠償的限制原則

精神損害賠償的限制原則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民事主體享有的知識產權受到損害,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適用精神損害賠償。https://wl01.lawtimeimg.com/ltimg/zs/cacbad/1632952066158_490605571cd09b6b_580wh460.jpg

⑺ 離婚案件中知識產權的處理如何分割

(一) 關於對知識產權還未曾實現的經濟利益的處理
在夫妻存續期間,一方所取得的知識產權,離不開配偶他方的支持。對已經實現的經濟利益,無疑應該按夫妻共同。問題集中在對離婚時尚未實現的經濟利益如何處理。知識產權經濟利益的實現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並且利益能否實現還要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風險。某項智力成果,有可能將來能獲得巨大經濟利益,但也可能沒有市場而一文不值。創作者也許願意實現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但也有可能根本不想讓自己的研究成果進入商品市場。這樣,無形財產是否有期待利益,這種期待利益到底有多大,就缺少衡量的標准。一種觀點認為,對於離婚時未曾實現的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應當根據期待權與既得權的理論來解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就其知識產權尚未與他人訂立使用或轉讓合同,該項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只是一種期待利益。創作者獲得報酬權也只是期待權,該項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不能歸夫妻共有。況且知識產權具有雙重性,作為人身權只能由權利人行使而不能轉讓,而財產權的行使往往與人身權不能分離,即使將其分割給不享有知識產權的一方,因權利行使上的限制,該方當事人實際上也並不能取得財產利益。我們認為,從正常情況來說,一項知識產權的取得是離不開另一方的支持的,是夫妻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一次成果的取得,投入研究的財產往往都是。如果僅僅規定既得知識產權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而對期待利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對當事人中的一方是不公平的。根據民法與婚姻法的原則和規定,知識產權中的經濟利益應當包括財產期待權。理由是:1、婚姻法是將財產權的取得作為確定財產所有權歸屬的依據,這其中取得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只要夫妻沒有約定,夫妻一方或雙方已取得所有權的財產,均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這當然包括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間所取得知識產權的現實與期待的經濟利益,否則將與婚姻法的精神相抵觸。2、基於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夫妻一方婚內所得知識產權是該方個人享有的專有權,只有由知識產權所生的經濟利益才歸夫妻共同所有,如果在該知識產權所生經濟利益中又排隊期待利益,就意味著縮小了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有悖民法的公平原則。3、一些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已將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某些財產期待權或預期利益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時由夫妻進行分割並給予了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我國關於離婚時知識產權如何分割,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審理了類似案件並有過判例,而且也有相關的司法解釋。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意見》第15條規定,離婚時一方尚未取得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歸一方所有,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另一方給予適當照顧。由於知識產權作為夫妻財產的情況十分復雜,該規定只部分解決了知識產權作為夫妻財產分割問題。有的知識產權雖未實際取得經濟利益,但可以預見其未來將產生較大甚至巨大的商業價值,僅給以適當補償難以充抵。且這適當尺度為多少也很難把握。實踐中可採取兩種方式解決:一是折價補償,可參照民法中不可分物的分割方法,聘請專業人員對該知識產權的預期利益進行估價,由享有知識產權的一方,給予另一方相應的補償。二是暫不分割,在判決中將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歸雙方共有,保留一方訴權,待今後取得經濟利益後再行分割。
(二)婚前完成的智力成果,婚後才取得經濟利益的處理
當事人的婚前財產應屬於個人財產,但是婚前財產權利在婚後取得的收益,究竟是按婚後所得而成為共同財產,還是按婚前財產而屬於個人,值得研究。第一種觀點認為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理由是:1、《婚姻法》第17條第1款規定的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法律沒有強調付出勞動的時間在婚前還是婚後。強調付出勞動時間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對婚姻當事人整體而言並不公平。2、婚後所得共同財產制的精神在於強調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得到財產都歸夫妻共有(特有財產除外)而不論得到的原因和根據。因此,將付出勞動的時間加以深究,是與該財產制度的精神相悖的。第二種觀點認為該財產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1、因為《婚姻法》第17條第1款規定的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為夫妻共同財產,這其中所得是指財產所有權的取得而非實際財產的取得。當所有權人取得時間與財產實際取得時間不一致時,應該以所有權取得時間作為區分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的分界線。一方在婚前已經完成了智力成果,已經取得了知識產權,應為婚前個人財產。2、對一方婚前付出了大量辛勤勞動和巨大財力的知識產權,一方沒有任何付出就均等分割該財產,顯然有失公平,且容易導致某些人利用婚姻獲取財產。實際上婚前完成的智力成果,婚後取得經濟利益能否作為共同財產,我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而要區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1、當智力成果,比如著作權婚前一方已經創作完成並發表,只是在婚後才取得稿酬。對這種情況,應該視為是婚前財產。因為婚前一方作品一經發表,即取得財產權利,是一種既得財產權利,只是在婚後實際取得所以不影響婚前財產性質。2、當婚前完成智力成果創作,比如一項發明,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轉讓或投入市場,而在婚後投入市場。對這種情況,我們也通常認為原則上不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對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在婚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才取得的,且另一方對經濟利益的取得付出勞動的,可分給適當的財產。
(三)對已具有很高知名度並能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的處理
這種情形一般是指商標所有權在夫妻間的歸屬。我國《商標法》第5條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共同向商標局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共同享有和行使商標專用權。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成立的公司(夫妻公司)、個體工商戶,以公司或個體工商戶名義申請商標注冊登記並成為商標所有人,或者以夫妻一方名義申請注冊的,離婚時該商標已成為馳名商標或具有較高知名度,雙方均要求擁有商標所有權。對此法院能否判決商標所有權為夫妻共有。
我們認為,如果公司為商標注冊人,則不存在夫妻共有的問題,商標所有權應為公司所有。只有在分割夫妻財產時對不擁有公司產權的一方,就此商標的經濟利益可給予適當補償。但當一方要求法院判決其繼續使用該商標的使用許可時,就是一個法律難題。特別是雙方對該商標的形成及馳名均作過貢獻時。如我省某名牌瓜子公司其瓜子品牌是夫妻共同創業所得,當男方向法院提出離婚時,女方即要求享有該商標的使用許可。我國《商標法》第40條規定,商標注冊人可以通過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也就是說,雙方須簽訂使用許可合同方能使用。如一方不同意他方使用,法院能否以判決形式許可使用。該案雙方通過調解協商解決,男方允許女方繼續無償使用該商標。如果該案雙方不以協商解決,法院該如何判決?我們認為,商標權的內容包括使用權、禁止權兩個方面,使用是商標權人可以在其注冊商標所核定的商品上獨自使用該商標,並取得經濟利益,也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將注冊商標轉讓給他人或許可他人使用。事實上許可他人使用是商標使用權的一個方面。既然是使用權,法院就可以根據民法的相關理論判決給一方使用。
如果商標注冊人以個體工商戶或夫妻一方名義申請注冊的,則存在著離婚時能否由夫妻雙方共有商標所有權的問題。雖然我國商標法規定商標權可以共有,但存在著與注冊登記不符的問題,以及實踐中存在著對商標權的使用難以操作的問題。如商標的轉讓,我國商標法雖未規定對共同所有的商標之轉讓的限制,但根據《民法通則》及有關司法解釋可知,共同所有的商標為共同財產,共有人對其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所以對共同所有的商標,任何一個共有人或部分共有人不得私自轉讓。夫妻如不能協商離婚,矛盾往往都非常尖銳,就商標轉讓問題也就難以達成一致,導致權利不能很好地實現。除了轉讓外,在商標的使用許可中亦存在同樣問題。在我國商標的使用許可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普通使用許可。對於獨占使用許可,它具有獨占性和排他性,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許可人不能再允許第三人使用其注冊商標,許可人自己也不能使用。故實踐處理上最好以工商部門登記的商標注冊人為商標的所有人,以避免法律上的沖突。對以個體工商戶名義注冊的商標可歸繼續經營的一方,由於知名商標所帶來的利潤是巨大的,對另一方可給予較大比例的補償或對注冊商標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以確定補償數額。

閱讀全文

與汕頭知識產權自由裁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