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日韓投資協定共包括27條和1個附加議定書都有什麼具體內容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開放分類: 軍事、核武器、條約
目錄
• 背景
• 主要內容
• 附加議定書
•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則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又稱「防止核擴散條約」或「核不擴散條約」,是1968年1月7日由英國、美國、蘇聯等59個國家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締結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共11款。該條約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該條約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條約締約國共有186個。
背景
1959年和1961年,聯合國大會先後通過愛爾蘭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國家不向無核國家提供核武器和「防止核武器更大范圍擴散」的議案,這兩項議案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雛形。
1960年和1964年,法國和中國先後成功地爆炸了核裝置,美蘇極為擔心將會有更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美國於1965年8月向日內瓦18國裁軍委員會提出一項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草案。同年9月,蘇聯也向聯大提出一項條約草案。1966年秋天,蘇美兩國開始秘密談判並於1967年8月24日向18國裁軍委員會提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聯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蘇又提出聯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聯大核准該條約草案。
主要內容
該條約有11條規定,主要內容是:核國家保證不直接或間接地把核武器轉讓給非核國家,不援助非核國家製造核武器;非核國家保證不製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其他國家的核武器轉讓,不尋求或接受製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別國提供這種援助;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和平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
根據有關規定,條約有效期25年,其間每5年舉行一次審議會議,審議條約的執行情況。
中國於1991年12月29日決定加入該公約,1992年3月9日遞交加入書,同時對中國生效。
1992年1月27日,法國決定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8月3日正式把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批准文件遞交美、英、俄3個簽字國。
1992年12月根據47屆聯大決議成立1995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審議和延長大會籌備委員會。1993年5月—1995年1月共舉行了4次會議。籌備委員會為大會准備了臨時議程和程序規則草案。根據籌委會的建議,會議期間將成立3個主要委員會,第一委員會將集中討論條約中有關不擴散核武器、裁軍和國際和平與安全(包括安全保障)條款的執行情況;第二委員會的工作是討論不擴散核武器、保證措施和無核區條款的執行情況;第三委員會將討論關於條約國家不受歧視地發展、研究、生產及使用和平核能條款的執行情況。
由於德國、義大利、日本和瑞典的反對,條約在1970年生效時,只有25年的期限,25年後是否繼續延長,如何延長則要根據多數會員國的意見決定。反對無限期延長的主要是「不結盟」國家和其它一些無核國家,如埃及、印度尼西亞、伊朗、墨西哥、奈及利亞、泰國、委內瑞拉等。這些國家認為核國家沒有履行條約里的一些重要條款,例如全面禁止核試驗,停止生產可製造核武器的裂變材料,對無核國家承擔安全保證,允許無核國家獲取和平核能技術等。這些國家認為,如果無限期延長,就會使核國家放鬆核裁軍的努力,使事實上的「有核與無核」成為永久不可改變的、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德、意、日、瑞等原先反對永久性條約的4個國家,由於放棄發展核武器後,在獲取和平核能技術方面得到保障,已轉而支持無限期延長條約。
1995年5月11日,在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審議和延長大會上,178個締約國以協商一致方式決定無限期延長該條約。大會還通過了兩個決議:核不擴散和裁軍的原則和目標;加強《條約》審議機制。締約國同時決定在5年之後舉行審議大會,並在1997、1998和1999年舉行三次預備會議。但代表們未能就一份關於該條約過去5年所起作用的最後報告達成一致意見。會議主席賈揚塔·達納帕拉在閉幕詞中說:「這次會議沒有勝者,沒有敗者。獲勝的是條約本身。」
1997年4月7日,條約締約國在聯合國總部舉行1997年預備會議,會議審議了核不擴散與核裁軍領域工作的進展情況。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的代表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支持《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面執行包括裁軍在內的各項條款。
1999年5月10日,2000年審議大會第三次籌委會會議在聯合國舉行。中國代表團團長沙祖康參加了會議並發言指出,國際社會必須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堅決反對和徹底摒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唯有這樣,每個國家才會有安全感,才能保證核裁軍和防止核武器擴散取得成功。
2000年4月25日,2000年審議大會在紐約舉行。大會的主要議題有:《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普遍性;核不擴散和核裁軍以及無核區。
附加議定書
為了更有效地防止核擴散,1997年5月1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核准了保障協定附加議定書。這是自1970年通過第一批依照《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與無核武器國家締結的全面保障協定實施細則以來,對機構保障體系所作的最重要修訂。附加議定書的標准文本由序言、18條正文和2個附件組成,內容包括:有關國家提供有關核燃料循環的一切信息,以及視察員進入這些場所的權利;有關一國核場址上的一切建築物的信息及視察員臨時通知進入這些建築物的權利;改進視察員指派過程的行政安排,發放多次入境簽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利用現代通信手段的權利;國際原子能機構遵守實施的衛生、安全、實物和其他保安方面的規定及尊重個人權利,並採取一切預防措施保護由此得知的商業、技術和工業秘密及其他機密信息等。
中國於1998年12月31日簽署了附加議定書。截至2001年11月,簽署附加議定書的國家有57個。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則
第一條
每個有核武器的締約國承諾不直接或間接向任何接受國轉讓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或對這種武器或爆炸裝置的控制權;並不以任何方式協助、鼓勵或引導任何無核武器國家製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或對這種武器或爆炸裝置的控制權。
第二條
每個無核武器的締約國承諾不直接或間接從任何讓與國接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或對這種武器或爆炸裝置的控制權的轉讓;不製造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也不尋求或接受在製造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方面的任何協助。
第三條
1、每個無核武器的締約國承諾接受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規約及該機構的保障制度與該機構談判締結的協定中所規定的各項保障措施,其目的專為核查本國根據本條約所承擔的義務的履行情況,以防止將核能從和平用途轉用於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原料或特殊裂變物質,無論是正在任何主要核設施內生產、處理或使用,或在任何這種設施之外,均應遵從本條所要求的保障措施的程序。本條所要求的各種保障措施應適用於在該國領土之內、在其管轄之下或在其控制之下的任何地方進行的一切和平核活動中的一切原料或特殊裂變物質。
2、每個締約國承諾不將(a)原料或特殊裂變物質,或(b)特別為處理、使用或生產特殊裂變物質而設計或配備的設備或材料,提供給任何無核武器國家,以用於和平的目的,除非這種原料或特殊裂變物質受本條所要求的各種保障措施的約束。
3、本條所要求的各種保障措施的實施,應符合本條約第四條,並應避免妨礙各締約國的經濟和技術發展或和平核活動領域中的國際合作,包括按照本條的規定和在本條約序言中闡明的保障原則,為和平目的在國際上交換核材料和處理、使用或生產核材料的設備。
4、無核武器的締約國應單獨地或會同其他國家,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規約與國際原子能機構訂立協定,以適應本條的要求。這類協定的談判應自本條約最初生效後一百八十天內開始進行。在上述一百八十天期限屆滿後交存其批准書或加入書的各國,至遲應自交存之日開始進行這類協定的談判。這類協定的生效應不遲於談判開始之日起十八個月。
第四條
1、本條約的任何規定不得解釋為影響所有締約國不受歧視地並按照本條約第一條及第二條的規定開展為和平目的而研究、生產和使用核能的不容剝奪的權利。
2、所有締約國承諾促進並有權參加在最大可能范圍內為和平利用核能而交換設備、材料和科學技術情報。有條件參加這種交換的各締約國還應單獨地或會同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在進一步發展為和平目的而應用核能方面,特別是在無核武器的各締約國領土上發展為和平目的應用核能方面,進行合作以作出貢獻,對於世界上發展中地區的需要應給予應有的考慮。
第五條
每個締約國承諾採取適當措施以保證按照本條約,在適當國際觀察下並通過適當國際程序,使無核武器的締約國能在不受歧視的基礎上獲得對核爆炸的任何和平應用的潛在利益,對這些締約國在使用爆炸裝置方面的收費應盡可能低廉,並免收研究和發展方面的任何費用。無核武器的締約國得根據一項或幾項特別國際協定,通過各無核武器國傢具有充分代表權的適當國際機構,獲得這種利益。就此問題的談判應在條約生效後盡速開始進行。具有這種願望的無核武器的締約國也可以根據雙邊協定獲得這種利益。
第六條
每個締約國承諾就及早停止核軍備競賽和核裁軍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就一項在嚴格和有效國際監督下的全面徹底裁軍條約,真誠地進行談判。
第七條
本條約的任何規定均不影響任何國家集團為了保證其各自領土上完全沒有核武器而締結區域性條約的權利。
第八條
1、任何締約國得對本條約提出修正案。提出的任何修正案應提交各保存國政府,由各保存國政府分發給所有締約國。隨後如經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上締約國請求,各保存國政府應召集會議,邀請所有締約國參加,以審議這項修正案。
2、本條約的任何修正案須經所有締約國的多數票通過,多數票中應包括所有有核武器的締約國以及在分發修正案之日系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理事國的所有其他締約國的票數。該修正案對於每個交存其對該修正案的批准書的締約國,應於所有締約國的過半數國家,其中包括所有有核武器國家以及在分發修正案之日系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理事國的所有其他締約國,交存其對修正案的批准書時起生效。此後,該修正案對於任何其他締約國應在其交存修正案批准書時開始生效。
3、本條約生效後五年,應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締約國會議,審查本條約的實施情況,以保證本條約序言的宗旨和本條約的各項條款正在得到實現。此後,每隔五年,經超過半數締約國向各保存國政府提出以上內容的建議,得另行召集為審查本條約實施情況這一相同目的的會議。
第九條
1、本條約應開放供所有國家簽署。凡未在本條約按照本條第三款的規定生效前在本條約上簽字的國家,得隨時加入本條約。
2、本條約須經簽署國批准。批准書和加入書應交經指定為保存國政府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美利堅合眾國三國政府保存。
3、本條約應在指定為條約保存國政府的各國和本條約的其他四十個簽署國批准本條約並交存其批准書後生效。本條約所稱有核武器國家系指在1967年1月1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
4、對於在本條約生效後交存其批准書或加入書的國家,本條約應自各該國交存其批准書或加入書之日起生效。
5、各保存國政府應將每一簽字的日期、每份批准書或加入書的交存日期、本條約的生效日期、收到關於召集會議的任何請求的日期以及其他通知事項,迅速告知所有簽署國和加入國。
6、本條約應由各保存國政府遵照聯合國憲章第一百零二條辦理登記。
第十條
1、每個締約國如果斷定與本條約主題有關的非常事件已危及其國家的最高利益,為行使其國家主權,應有權退出本條約。該國應在退出前三個月將此事通知所有其他締約國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這項通知應包括關於該國認為已危及其最高利益的非常事件的說明。
2、本條約生效後二十五年應舉行一次會議,以決定本條約是否應無限期地繼續有效或應延長一段確定的時期。這種決定應由過半數締約國作出。
第十一條
本條約的英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和中文文本具有同等效力;本條約應保存在各保存國政府的檔案庫內。各保存國政府應將經正式核證的本條約副本分送各簽署國和加入國政府。
下列簽署人,經正式授權,在本條約上簽字,以資證明。
1968年7月1日訂於倫敦、莫斯科和華盛頓,一式三份。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
⑵ 中韓《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的簽訂日期及內容。
1994年3月28日。
國家稅務總局網站:http://www.chinatax.gov.cn/n480462/n480513/n481009/index.html
⑶ RCEP明年1月1日生效!RCEP將帶來哪些便利和優惠
東盟秘書處日前宣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已達到生效門檻,將於2022年1月1日對已正式提交核准書的汶萊、柬埔寨、寮國、新加坡、泰國、越南6個東盟成員國,以及中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4個非東盟成員國生效。觀察人士表示,RCEP生效後,將推動東盟經貿增長,加速東盟經濟一體化進程,助力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
RCEP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現有15個成員國,其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佔全球總量約30%,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根據協定,RCEP在6個東盟成員國和3個非東盟成員國獲批准後,即可在這些批準的國家之間相互生效。
觀察人士認為,協定生效後,將進一步提升東盟在區域框架內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長陳振聲此前表示,東盟在RCEP簽署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推動各方合作。
隨著RCEP未來不斷向新合作夥伴開放,RCEP規模和影響力將繼續擴大,進一步穩定東盟在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有助於建立更加多樣、包容的亞太自由貿易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多邊主義中心副主任膠甲蒙·比達敦龍吉說,RCEP凸顯東盟影響力已擴展到東盟之外,將推動東盟未來提出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治理機制。
同時,觀察人士也看好RCEP框架下區域內各國經貿合作前景,認為RCEP規則或將成為未來區域自由貿易合作的基準和法律先例。而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生效將推動區域內自由貿易發展,為後疫情時代東盟經濟復甦注入動力,有力推動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RCEP將擴大東盟和其他成員之間的貿易,直接促進經濟增長。據該所測算,到2030年,RCEP有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凈增加5190億美元,國民收入凈增加1860億美元。
近年來,東盟各國經濟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海外專家預測,RCEP將進一步提升東盟內部經濟融合與一體化水平,有助於東盟完全建成經濟共同體。
RCEP生效後將帶來哪些影響?
在今年3月的吹風會上,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司長余本林表示,企業將以更低的成本進口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日用消費品、醫葯和護理設備,以及進口設計研發、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更好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
此外,協議的達成還有助於構建本區域內的供應鏈和價值鏈。「在區域里形成一個統一的自由貿易區,有助於本地區內根據比較優勢形成供應鏈和價值鏈,對本區域內的商品流動、技術流動、服務流動、資本流動,包括人員跨境流動都會有非常大的好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錶王受文表示。
以服裝行業為例。越南生產的服裝如果現在向中國出口,就要交關稅,而加入了自貿協定以後,區域價值鏈就會發揮作用;中國從澳大利亞、紐西蘭進口羊毛,因為簽訂了自貿協定,所以可能未來會免稅進口羊毛,進口之後在中國織成布料,這個布料可能又出口到越南,越南用這個布料織成服裝,之後再出口到韓國、日本、中國等其他國家,這些都可能免稅,基於此,可以促進當地紡織服裝業的發展、解決當地就業,並且對出口也非常有好處。
因此,RCEP簽署後,如果九成以上的產品逐漸零關稅,會極大促進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幾個成員國的經濟活力。
此外,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何亞瓊看來,它還將提升中國製造業的質量,促進中國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來源:綜合自新華社、中國證券報等編輯:雲陽郵箱:[email protected]歡迎訂閱金融時報 看更多獨家新聞資訊
⑷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一輪談判
2013年03月26日~2013年03月28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第一輪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首輪談判將重點討論各領域的談判日程和范圍。第一輪談判涉及商品、原產地、貿易救濟、服務和投資、知識產權等。 首輪談判,韓國方面首席代表為崔京林,中方代表團首席代表為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日本代表團的首席代表為外務省負責經濟事務的外務審議官鶴岡公二。
三方確認,中日韓三國自貿協定協商范圍將以三國共同研究報告為依據,必要時將增加新的內容。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協定等所有領域的協商將同時進行。其中貨物貿易協定談判將採取雙邊協商和三方協商同步進行的方式。服務貿易、投資協定、法律協定原則上按照三方協商方式進行。關於協商小組的構成,三方同意設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以及其他領域的專門協商小組。而是否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等納入協商范圍之內,三方未達成一致。三方還就減讓關稅等具體技術性細節交換了意見。
⑸ 我國參加的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國際條約
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知識產權領域條約
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知識產權領域條約及締約國分別是:
(一)《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締約國
1.《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簡稱WIPO公約)於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爾摩簽署,1970年生效。締約方總數為181個國家(1980年6月3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二)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工業產權領域條約締約國
1.《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1883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168個國家(1985年3月19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2.《專利合作條約》(簡稱《PCT條約》) 1970年締結,條約締約方總數為124個國家(1994年1月1日中國成為該條約成員國)。
3.《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簡稱《馬德里協定》) 1891年簽署,和《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簡稱《馬德里議定書》) 1989年簽署,稱為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體系。《馬德里協定》的締約方總數為56個國家(1989年10月4日中國成為該協定成員國);《馬德里議定書》的締約方總數為66個國家。
4.《制止商品產地虛假或欺騙性標記馬德里協定》(簡稱(產地標記)《馬德里協定》),1891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34個國家。
5.《商標法條約》(簡稱TLT條約)締結於1994年,締約方總數為33個國家。
6.《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簡稱《尼斯協定》)1957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74個國家(1994年8月9日中國成為該協定成員國)。
7.《建立商標圖形要素國際分類維也納協定》(簡稱《維也納協定》締結於1973年,締約方總數為20個國家。
8. 《建立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分類洛迦諾協定》(簡稱《洛迦諾協定》)1968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44個國家(1996年9月19日中國成為該協定成員國)。
9. 《國際專利分類斯特拉斯堡協定》(簡稱《斯特拉斯堡協定》)1971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55個國家(1997年6月19日中國成為該協定成員國)。
10. 《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條約》(簡稱《布達佩斯條約》締結於1977年,締約方總數為60個國家(1995年7月1日中國成為該條約成員國)。
11. 《保護奧林匹克標志的內羅畢條約》(簡稱《內羅畢條約》)締結於1981年締約方總數為43個國家。
12.《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定》(簡稱《里斯本協定》)締結於1958年,締約方總數為22個國家。
13.《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存海牙協定》(簡稱《海牙協定》)。該協定簽定於1925年,並進行過多次修訂,有1925年的海牙文本、1934年的倫敦文本、1960年的海牙文本、斯德哥爾摩補充文本,1999年的日內瓦文本。前4種文本的締約方總數為31個國家;日內瓦文本的締約方總數為16個國家。
14.《專利法條約》(PLT),2000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9個國家,將在10個國家向總幹事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三個月後生效。
15、《保護集成電路知識產權的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盛頓公約》)1989年在華盛頓通過(1989年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16、維也納協定(保護鉛字字樣和國際寄存)。
17、日內瓦協定(關於科學發現國際注冊)。
18、商標注冊條約,在維也納締結。
(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的版權及相關權領域的條約的締約方
1.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簡稱《伯爾尼公約》締結於1886年,締約方總數為157個國家(1992年10月15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2. 《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羅馬公約》(簡稱《羅馬公約》1961年締結,締約方總數達到79個國家(1993年4月30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中國已參加)。
3.《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1996年締結,締約方總數為50個國家。
4.《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製品條約》(WPPT)締結於1996年。締約方總數為48個國家。
5、布魯塞爾公約(關於分配衛星傳送信號)1974年締結。
6、日內瓦公約(關於保護錄音製品製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製品)1971年通過。
7、關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若干問題的條約;1996年通過。
二、其他知識產權公約
1、《國際保護植物新品種公約》(UPOV公約)締結於1961年,締約方總數為59個國家(1999年4月23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版權公約》締結於1971年(1992年10月30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3、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2001年12月11日中國成為該公約成員國)
⑹ 中韓自貿協定具體包含了哪17個領域
在自貿區談判中,除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三大領域外,其他議題都被稱為「規則領域」。在中韓自貿協定全部17個領域、22個章節中,規則領域總共涉及11個領域、16個章節。
大體上,這些規則領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貨物貿易相關的「跨邊境」規則,目的是為貨物市場准入提供製度保障。具體包括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貿易救濟、植物與植物衛生檢疫(SPS)、技術性貿易壁壘(TBT)等。另一類是「邊境後」的規則,目的是通過交流合作,促進兩國國內規則的整合,進一步消除兩國間各領域市場准入的制度性障礙,降低兩國間商業活動和經貿往來的成本。主要包括知識產權、競爭政策、電子商務、環境、經濟合作(含政府采購)、一般條款(含透明度)等。
⑺ 中日韓貿易協定屬於多邊還是雙邊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是中國、日本、韓國之間正在進行談判的一個自由貿易協定。韓國《朝鮮日報》稱,如果中日韓達成自貿協定,中日韓自貿區將成為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歐盟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經濟貿易區。
2012年11月20日,正式宣布將啟動FTA協商。三方約定將在2013年舉行三輪談判,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首爾和北京已進行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韓國與日本自2004年底也舉行了類似的談判,但會談因東京不願降低農產品關稅而停止。
2016年,第九輪中日韓三國自貿協定談判於18日至19日在東京舉行,會議未能取得成果,三方將在2016年4月於韓國展開新一輪的談判。[1][2]
中文名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
外文名
China Japan 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地點
中日韓
類型
貿易協定
快速
導航
二輪談判
三輪談判
四輪談判
一輪談判
2013年03月26日~2013年03月28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第一輪自由貿易協定談判。[3] [4]
首輪談判將重點討論各領域的談判日程和范圍。第一輪談判涉及商品、原產地、貿易救濟、服務和投資、知識產權等。[5] 首輪談判,韓國方面首席代表為崔京林,中方代表團首席代表為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日本代表團的首席代表為外務省負責經濟事務的外務審議官鶴岡公二。
三方確認,中日韓三國自貿協定協商范圍將以三國共同研究報告為依據,必要時將增加新的內容。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協定等所有領域的協商將同時進行。其中貨物貿易協定談判將採取雙邊協商和三方協商同步進行的方式。服務貿易、投資協定、法律協定原則上按照三方協商方式進行。關於協商小組的構成,三方同意設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以及其他領域的專門協商小組。而是否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等納入協商范圍之內,三方未達成一致。三方還就減讓關稅等具體技術性細節交換了意見。[6]
二輪談判
2013年07月30日~2013年08月02日,在中國上海舉行第二輪自由貿易協定談判。[7]
三輪談判
2013年11月26日至29日在日本東京舉行。
在此輪談判中,各方就商品領域基本方針、談判范圍、與其他自貿協定的關系等事宜進行磋商。在商品領域,與會各方主要商討減讓案擬定方式、各項目分類和處理方案及統計交換的基本方針。
此外,三方在原產地和通關、貿易便利化、貿易救濟、衛生檢疫、貿易技術壁壘等領域召開了工作小組會議。除了商品領域,三方在服務、投資、競爭、總則、知識產權領域召開工作小組會議,而電子商務、環境、政府采購和食品領域的專家進行了對話。
[8] [9]
四輪談判
2014年11月10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會議紀要
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之間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決心深化和加強上述關系,以發展和提升彼此間經貿關系;
基於各自在世界貿易組織下的權利和義務;
決心推動世界貿易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憶及彼此建立有關合作機制以鞏固、拓展和豐富中韓間貿易和投資的意願;
認識到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將為中韓雙方帶來利益並提升雙邊經貿合作;
⑻ 中韓知識產權糾紛管轄
在中國境內由中國管轄,在韓國境內由韓國管轄,如果有異議,可以申請國際仲裁。
⑼ 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方式有
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從實務層面來看主要有以下途徑:1、單方保護,即一國通過其國內立法單方面宣布保護外國知識產權,而不求任何互惠。但在當今國際社會,此種保護途徑已經不再採用,頂多在實踐中被個別地區保留。2、互惠保護,即某國承認並保護依本國法確認的知識產權,則本國就承認並保護該國法確認的知識產權。比如,我國在參加《巴黎公約》前,曾分別與多國在商標保護上施行互惠原則。3、雙邊協定保護,指國與國之間簽訂雙邊保護協定的方式,相互承認和保護對方的知識產權。如,1979年中美《雙邊貿易關系協定》1992年中美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等。4、締結國際條約保護,即多國之間通過政府間的談判,就知識產權在多國范圍內的保護問題達成多邊協定。如《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保護原產地名稱里斯本協定》《制止商品來月虛假或欺騙性標記馬德里協定》
⑽ 全國人大什麼時候批准中韓自由貿易區協定
2015年6月1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在韓國首爾正式簽署。這標志著中韓雙方歷時多年,歷經數次談判的自貿區建設終於塵埃落定。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不僅有助於消除兩國貿易壁壘,增強互聯互通,提振雙方經濟;而且會對整個東亞甚至亞太地區貿易重構、經濟繁榮產生深遠影響。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簽署的影響
中韓FTA的簽署充分顯示了中韓雙方作為全球經濟體系的建設者和推動者所體現出的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和原則。中韓FTA的簽署不僅有利於兩國消除貿易壁壘,進一步充實和深化全面戰略合作關系,而且有助於東亞甚至亞太地區的貿易重構、經濟整合。
(一)中韓自貿區是目前中國在亞太地區最為重要的自貿區。中韓自貿區是迄今為止中國對外商談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韓國作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對象國,是中國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地之一。中國的啤酒、日常生活用品、新鮮蔬果等在韓國頗受歡迎。中韓FTA簽署後,這些商品在韓國的銷路會進一步打開,從而拉動中國商品出口額的提升。據統計,2014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高達2905億美元,超過韓美、韓日貿易額的總和。其中,中韓相互投資額超過570億美元。中韓FTA簽署後,雙邊貿易及投資規模預計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對中國居民而言,FTA的簽署意味著從韓國進口商品會更加便捷,而產品的價格也更為實惠。一直以來,韓國的汽車、重型機械、電子產品、化妝品等都是中國消費者熱捧的對象。而對中國企業而言,關稅減免將為中國企業進軍韓國市場提供便利。同時,協定生效後,將吸引更多韓國企業來華投資,屆時將為中國勞動力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平台。
(二)中韓自貿區的建設有助於兩國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中韓FTA具體內容的制定充分體現了談判雙方的智慧。首先,中韓FTA所規定的階段目標和最終目標充分考慮了雙方的利益均衡問題。如在韓國最為敏感的農副產品「保衛戰」中,中國放棄了對大米、牛肉等貿易品種的自由開放要求;中國亦在汽車、液晶顯示屏等條目上堅守了本國的核心利益。正是這樣的策略使得兩國在執行層面遇到的阻力大幅減少,從而有效保證了協定執行過程中所釋放的利好效應。此外,中韓兩國將雙方較為敏感的貿易品種排除在免稅范圍之外,這使得兩國的物價不會有太大變化,兩國居民的日常生活也不會受到諸多不利影響。中韓雙方的這一決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市場開放過程中的摩擦,消除了負面影響,體現了中韓兩國穩中求進、互利雙贏、防範風險的合作原則。
其次,中韓FTA的簽署充分體現了雙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和原則,從擴大和深化雙方利益匯合點的基礎出發,深耕細作,主動尋求更多突破。如中方解決了韓方在視聽合作、出境旅遊、環境等多個領域的關注點,韓方滿足了中方在物流、建築、醫療等方面的核心要價;此外,對於環境保護、國有企業競爭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等中方相對落後的領域,中國政府本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做出承諾:在協定生效後兩年開始以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服務貿易談判、基於市場准入前的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
毫無疑問,中韓FTA的簽訂在給雙方市場帶來巨大機會的同時也引入更為激烈的競爭。市場的互聯互通導致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企業不僅要面對來自國內同行的競爭,而且要面對來自國外同行技術、價格等多方面的競爭。而競爭的結果勢必導致優勝劣汰。因此,兩國企業應充分利用協定,把握時機、拓展市場、規避風險,特別要注意在協定過渡期,主動安排貿易救濟條款,緩沖企業壓力;同時,企業要著手於根本,創新技術、提高效率、主動學習國際商貿規則,積極培養和增強企業競爭力,打造國際競爭優勢。整體而言,FTA的簽署有助於促進兩國企業的長足發展。
中韓FTA簽署後,雙邊關系有望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經貿活動的頻繁勢必帶動兩國在科技、文化、政治等諸多領域展開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從當前看,中韓FTA的簽署使得韓方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中方提出的區域一體化建設,如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等。
此外,中韓FTA的簽署有助於中國應對美國主導的TPP帶來的消極影響。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美國越發擔心其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挑戰,而TPP正是美國用來維護其在亞太地區戰略利益、削弱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重要安排。在TPP所涵蓋的大國中,除日本和澳大利亞外,便是韓國。而此次中韓FTA的簽署使得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在韓國設立子公司的方式曲線享受TPP帶來的好處,這使得美國試圖通過TPP來削弱中國在東亞地區影響力的目的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