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烏蘇里船歌版權

烏蘇里船歌版權

發布時間:2022-12-30 20:14:49

①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1】

摘 要: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人們心中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而民間文學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其利用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巨大的經濟潛能逐漸顯現。

中國千百年來雄霸華夏一方,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文學藝術成就璀璨奪目,但與此相應的,竟是私法對於該類作品保護的一片空白。

近年來我國頻發的相關侵權案件也在向我們不斷敲響警鍾。

本文將就著作權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困難與障礙進行分析,以探尋其解決之道。

關鍵詞:著作權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困境

一、保護價值

(一)保護文化多樣性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發展的失衡局面愈發嚴峻,而作為上層建築,各國文化發展與傳播也開始呈現不平衡的趨勢:發達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獨占鰲頭,其文化也開始向發展中國家逐漸滲透……外來文化的內侵在不斷同化著本土文化,使文化的多樣性面臨危險,因此必須要重視各國本土文化的發展,使其能與外來者齊頭並進[1]。

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文化都具有一定的長處和缺陷,有先進的成分,也有腐朽的方面,而文化的多樣性恰好使得各文化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完善。

假使不同文化之間趨於一同,那麼人們就會在文化缺陷前感到迷失,無法補正,最終趨於消滅。

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各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蘊含著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文化內涵、獨特的審美價值等等,正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對其的保護實質就是對文化多樣性的保護。

(二)利益平衡

1.經濟利益的平衡

隨著經濟蓬勃發展,許多民間文學藝術都撥開了古老神秘的面紗,從傳統利用過渡到市場交易和商業利用之中。

來自澳大利亞的一份報告表明,土著人手工市場每年的交易額約為2億澳元左右[2]。

美國Disney公司於1998年出品的《花木蘭》,全球票房累計超過五億美元。

這部依託中國民俗故事製作的電影,在經濟上獲得了不菲的收益。

同時問題也顯現出來:作為“花木蘭”素材的來源群體,無論是中國,還是“花木蘭”故事的發源地群體,都沒有獲取報酬。

這對於我國的經濟利益是巨大的損害。

2.精神利益的平衡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給文化傳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可以在更寬廣的平台上展示我們的優秀文化成果,但同時,大范圍、低門檻、快速度的文化傳播也使得許多民間文學藝術產品被非法使用,甚至對作品加以歪曲和濫用。

創作群體除了要遭受到前文所述不菲的經濟損失,同時也要承受精神上的打擊。

使用者們在使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時,不僅無償取材,且大多都不會註明出處,這對群體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我們要知道,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之所以有價值,正是依託於創作群體或種族的生命力,豐富多彩的群體生活為創作提供靈感和素材,生活在群體之中的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喜愛和自豪則是推動創作的直接動力。

假使這種生命力遭到損害,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創作的源頭也就會日漸乾涸,最終導致其沒落和消逝。

二、我國歷史上的探索與嘗試

新中國歷史上,該類作品在法律層面上的首次“登場”是《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1984年,由文化部頒布。

《條例》第10條: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整理者享有整理本的版權,主要素材提供者享有支付報酬權。

據此規定我們不難看出,該條例保護的僅是作品整理人和素材貢獻者的權利,但對於真正創造、發展、繼承、保存該類作品的群體、種族或民族卻隻字未提。

地方為該類特殊作品的保護也做了諸多努力,例如:《雲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民族文化大省雲南為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而出台的地方性法規;《淮南市保護和發展花鼓燈藝術條例》――旨在促進當地花鼓燈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為了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等。

但這些地方性法規更多的還是通過行政手段來管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以達到保護的目的,與此相比,私法領域的法律保護就顯得較為空白。

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通過,其中第六條將著作權法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體保護辦法的制定工作交予國務院。

依據該規定,國務院授權國家版權局和文化部共同制定《中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條例》,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種種理由,這一條例並未進入立法程序。

2001年修訂版《著作權法》出台,原第六條未作更改。

但至今,仍沒有相關的具體辦法出台,《著作權法》第六條仍然是形同虛設。

三、傳統著作權理論在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領域應用困境分析

2014年國家版權局發布通知,向公眾訪求有關《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意見。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盡管當前並沒有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明確立法保護,但從司法實踐以及我國的政策傾向來看,將該類作品納入著作權保護的范圍已是不爭之事實。

但是,如果僅僅只是機械地將傳統著作權保護制度的適用范圍擴展至這類特殊作品領域,法律保護將會進入困境。

而這些爭議,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也正是該類作品的法律保護遲遲不見蹤影的原因。

(一)客體范圍

“民間文學藝術”並非我國原生詞彙,而是從英文單詞翻譯而來。

Folklore的創造者是英國學者W.J.湯姆森:民間(folk)是指具有某一相同特徵的種族、民族或者群體;傳說(lore)是指與戒律、習慣風俗和教條道義有關的事實或信仰本身[3]。

但是,由於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語種、不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理論間的差異,當前國際上對於如何界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存在著較大爭議的,各類國際條約和法律文件也都是各執一詞:

在《突尼西亞樣板版權法》中,產生於一國領土范圍內,並可以證明作者是該國的的族群或者國民群體,世代傳承並且組成該國文化體系的科學作品與文學藝術即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4]。

在《保護民間文學表達形式、防止不正當利用及其它侵害行為的國內法示範法條》中,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釐定為以傳統文化元素為組成基礎,由某地區、某國家的某個人或一個群體創作並加以傳承和保存,可以折射創作群的整體藝術取向的文學藝術成果。

非洲《班吉協定》則將民間藝術作品劃定為由非洲的住民群體創作的,成為非洲文化遺產的基礎部分,並且世代傳承的藝術、文學、宗教、科學等方面的一切傳統表現形式[5]。

以上論述,盡管可以為我們理解提供參考,但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內在含義和外在延伸仍然難以釐清。

對此,筆者認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類型復雜多樣,與其劃定明確客體范圍,不如僅在法條中述清法律層面上該類作品的一般涵義和特點即可[6]。

筆者總結後認為,這類作品特徵大致如下:創作者的群體性;地域性;創作過程的延續和繼承;作品的不可轉移性等等。

(二)權利主體

知識產權的原始取得是以創造者的身份資格為基礎的[7],這是確定著作權歸屬之一般規則。

而既然著作權制度要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歸入其羽翼之下,那麼該類作品的權利歸屬問題自然也就要遵循這一規則,從而我們推導可知,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作者就應是該類作品著作權人。

但是,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作品的作者往往是確定的,此時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特殊性就與該規定產生了矛盾。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同於一般文學藝術作品,他的創作過程和創作主體往往具有群體性,即是在群體的共同生產生活中共同創造的,並世世代代的在群體中繼承、流傳的。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體現的是創作群體的集體願景和價值取向,以人們共同生活的內容為基礎,以群體的共同社會實踐為溫床,是群體智慧的結晶。

所以,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作者呈現出群體特點,沒有人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

但如果不能確定權利歸屬,那麼與著作權有關的各類權利行使將無從下手,遑論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

對此筆者認為,要保護該類作品的作者權益,必須要跨過“第一道門檻”:群體可不可以成為知識產權主體[8]?只有認證了創作群體的主體地位,著作權才能對這類特殊作品進行真正合理有效的保護。

當然,群體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在民事行為能力上的某些瑕疵,決定了其在行使權利時的諸多不便。

對此,筆者認為較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是建立起創作群體的代表機構,從而代表群體行使權利,具體的制度細則與本文主旨無關,在此處不做論述。

(三)獨創性

從《著作權法》內容來看,其一般客體,也就是作品的構成包括獨創性和可復制性兩個實質要件[9]。

其中獨創性是指作者在作品創作過程中不依附、不隸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作品有一定程度創造空間,當然,著作權意義上對於“新穎性”的理解不同於專利法,對創作高度的門檻放的比較低。

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是集體、漸進的,在創作中溶入了大眾智慧,因此違背了“獨立”創作的要求。

對此,筆者並不贊同。

筆者認為,雖然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並非來源於特定“人”的獨立創作,但確是來源於特定“群體”的獨立創作。

群體之所以能被稱之為群體,是因為這一群人在固定的區域共同生產生活,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經歷,使得這一群人有了大體上趨於一致的生活願景、審美觀念、價值取向,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也就在這樣的“群體”生活中逐漸演化產生,帶著一抹獨特的群體色彩。

例如,苗族的蠟染,其獨特的紋路、顏色等審美價值與苗族人民千百年來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這種集體的智力成果明顯不是對現有的民間優秀文學藝術的復制、抄襲、模仿甚至剽竊,其獨創性是無需置疑的。

在這里,我們不能繼續將著作權法上的獨創性狹隘地理解個人創造,而是指獨特群體特徵[10]。

(四)權利保護期限

根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限是作者終身加上其逝世後的五十年時間。

超過該期限後,著作權不在受到法律保護,作品進入公共領域,任何人都可以不徵得原著作權人的同意,無償取用。

假使我們在討論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時仍參照該規定,將會產生兩個矛盾:第一,該類作品創作呈現群體特點,因而難以確認創作的.起始時間,更無法確認創作者死亡時間,因此無法直接計算出作品的保護期限。

第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同於一般作品,其創造往往沒有具體的起止時間,往往是在不停止的延續和繼承中逐漸趨於成熟的,某些作品的創造甚至需要經歷千百年的浮沉。

這就決定了任意帶有時間限制的保護辦法都不利於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

對此,筆者認為,我國立法可以參照《突尼西亞著作權樣板法》,對該類作品保護不做時間上的限制。

三、結論

民間文學藝術是一個國家在文化軟實力上的重要砝碼,隨著文化產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迅速發展,民間文學藝術不再僅僅代表著精神利益,其背後巨大的經濟潛能也不可小覷。

中華民族,千百年間盤踞東方,所造就的優秀民間文學藝術是為世界所矚目的。

但是目前,我國法律,尤其是私法領域對於該類作品的保護幾近空白,這也間接導致了近年來,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侵權案件時有發生。

因此,建立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制度已經是急如星火。

但是,要將傳統著作權理論應用於該類特殊作品保護還存在著諸多困境和障礙。

因此,本文對這些障礙進行了分析,並且筆者認為這些障礙是可以通過制度創新來克服的,筆者也期待看到燦爛的民間文學藝術得到法律的堅實保護,為中華文化的繁榮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梁芳.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法保護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2〕卡邁爾・普里文.民間文學藝術表現形式的保存與維護(高凌翰譯)[J].版權公報(中文版),1998(4):7.

〔3〕嚴永和.傳統知識的國際保護[A].吳漢東.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研究[C].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582.

〔4〕吳瑤瓊.民間文學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分析[D].廈門:廈門大學,2009.

〔5〕鄭成思.版權法(修訂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125.

〔6〕胡永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9.

〔7〕〔9〕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第六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0,47.

〔8〕管育鷹.知識產權視野中的民間文藝保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72.

〔10〕趙冉.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知識產權保護[D].濟南:山東大學,2005.

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2】

摘 要: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僅是民間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

然而近些年來,由於其自身特徵的限制,其著作權屢屢遭受侵害,這對我國文學藝術而言是巨大的損失。

本文將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特點入手,論述保護其著作權的必要性,並根據我國的保護現狀,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權利主體

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概念

民間文學藝術(expressions of folklore),是指在一國國土上,由該國某個民族或地區的社會群體經過世代相傳而逐漸創作出的、反映本民族或本地區的生活歷史、自然環境、風俗習慣、心理特徵等的文學藝術形式。

它應該是個廣義的概念,即某一特定民族或一定區域的人群世代相傳,留存於民間的,反映該民族或該區域人群歷史淵源、生活習俗、心理特徵即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群體特徵、宗教信仰等諸多內容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的總和。

具體而言,包括:手工藝術生產技藝及其製品;在民族民間流傳的詩歌、音樂、歌舞、戲曲、曲藝、謠諺、皮影、剪紙、繪畫等藝術表現形式;反映某一民族或區域習慣習俗的禮儀、節日和慶典活動、游藝活動、民族體育活動、飲食、民居、服飾、器具、工具、建築物、設施、標識及特定的自然場所;在一定區域或群體中流行的語言、文字;傳統醫葯知識;有價值的手稿、經卷、碑碣、楹聯等等。[1]

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特徵和保護的必要性

1、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作者具有群體性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作者不是一個或者幾個自然人,它是社會群體集體智慧的結晶。

這個社會群體,可以是一個或者幾個民族,也可以是一個或者幾個村落,是一定區域內的人創作而成的。

2、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有繼承發展性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母體創作出來以後,它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繼承以往優良的因素,又加以創作和革新,使得內容更加充實,形式更加豐富。

3、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期限具有不確定性

大多數著作權保護客體都存在保護期限,依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對著作權客體的保護期限大多是作者生前加死後50年,也有部分是作品首次發表後50年。

然而由於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本身具有繼承發展性的特點,它一經創作,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因而很難明確規定它的保護期限。

4、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有不可轉讓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有很強的民族性,這種民族性是源於它在一定區域內流傳,跟這個區域的自然和文化因素有較大關聯。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轉讓後,它將不能夠很好地展現這個區域的民族風貌,同時也很容易導致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因無法繼承而消失。

5、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有相對公開性

民族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特定地域的人通過代代相傳共同繼承和發展而來的,對於特定群體而言,此類知識是共同掌握、共同擁有的,這種擁有並沒有被人工的加以保護措施予以保密。

但是由於它並不是每個群體成員都能掌握和運用的,所以它的公開具有相對性。

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有相當程度的必要性。

首先,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失傳現象,如果不加以保護和整理,寶貴的作品將會不斷消失。

其次,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意味著賦予源生某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社會群體著作權,這不僅是對創作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社會群體的尊重,更有利於該地區的人通過對作品著作權的行使獲得經濟報償,而這種經濟支持有利於更好地革新和發展該地區的民間文學藝術文化。

再次,一些外國藝術家將我國很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帶入國外,並無償使用,獲得利潤,這顯然嚴重侵害了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

最後,一些文學藝術家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改編,在改編過程中損害了作品本身的真實性,並給讀者或者觀眾造成很大誤解。

可以說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已刻不容緩。

三、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現狀

1、尚未形成統一立法

《烏蘇里船歌》著作權糾紛案是我國首例關於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的案子,在此之前,法律也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我國1990 年頒布的《著作權法》第六條明確規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但時至今日, 相關的法律、法規仍未出台。

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就無法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上升到法律層次,面對著作權受到侵害的情況將會束手無策。

2、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作者無法明確界定

由於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是一個或者幾個自然人創作出來的,而是一個社會群體創作的,因此確定作者的范圍存在困難。

另外,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學者指出,盡管民間文學藝術原生作品事實上的權利主體是產生它的社會集體,但該社會集體不能成為法律上的權利主體並主張權利,他們提出由國家作為民間文藝原生作品法律上的所有權和版權的唯一主體。[2]

3、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范圍無法明確規定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創作出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然而將這些作品全部納入《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顯然是不合適的。

在這些作品中,有能用實體形態表現出來的,也有很多無法用實體形態表現的,對於這些是否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界定,也存在困難。

四、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建議

鑒於以上現狀,設立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確定其保護主體和客體的范圍,防止外國文學藝術家的不正當侵害,已經刻不容緩。

1、確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范圍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定: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

但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一種較為特殊的作品,很多作品是無法以某種形式復制,例如民間藝術作品的風格或者民間游戲等,因而對於其范圍不應當僅局限於一般作品的范圍,而以該作品的種類為依據適當擴大。

同時,出於對立法目的的考慮,著作權要保護的其實是民間文學藝術,因而對在已有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基礎上再進行創作的演繹作品也應該保護。

民間文學藝術演繹作品,是指通過改編、翻譯、注釋、整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這種作品如果能夠體現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主要特徵,也應該納入著作權法律體系。

2、確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作者范圍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被人們革新和完善,越來越具有某一區域的特色。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作者,不應該限定為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而應該是某一地區的社會群體,可以是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

3、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應設定保護期限

和一般作品不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有延續性,它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因而不能設定保護期限是作者生前加死後50年,也有部分是作品首次發表後50年,而應當不設立保護期限。

4、由國家授權某一組織代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智力成果權

由於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作者的范圍較大,在作品受到侵害的時候,很難較好地保護作品。

因而國家可以通過立法授權某一組織或者部門代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智力成果權,當侵權發生時,根據作者的申請,代表國家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

參考文獻:

[1]張永.民間文學藝術的法律保護[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第2005,(1).

[2]肖少啟.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保護路徑分析[J].河北法學,2010,(4).

② 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船歌》是黑龍江省民間的一首民歌,在赫哲族傳統民歌曲調基礎上改編創作的歌曲,反映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歡快,甜美,心情格外開朗的革命歌曲。[1]20世紀60年代,郭頌老師以其高亢悠揚的旋律唱響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頌作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中文名稱
烏蘇里船歌
所屬專輯
《烏蘇里船歌》
發行時間
20世紀60年代
歌曲原唱
郭頌
填詞
郭頌,胡小石
歌詞

郭頌老師演唱《烏蘇里船歌》
啊朗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回聲)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 赫雷 給根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雲飄過大頂子山
金色的陽光照船帆
緊搖槳來掌穩舵
雙手贏得豐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樺林里人兒笑
笑開了滿山紅杜鵑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萬萬年
啊朗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回聲)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 給根[2]

③ 走上幸福路歌叫什麼

走上幸福路歌叫烏蘇里船歌。《烏蘇里船歌》是由郭頌、胡小石作詞,郭頌、汪雲才作曲,郭頌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曲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於1962年創作完成,歌詞是烏蘇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白雲飄過大頂子山,金色的陽光照船帆,緊搖槳來掌穩舵,雙手贏得豐收年,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白樺林里人兒笑,笑開了滿山紅杜鵑,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④ 和和尼拉歌叫什麼

和和尼拉歌叫《烏蘇里船歌》。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烏蘇里船歌》原唱是郭頌。《烏蘇里船歌》是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東北民歌,反映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歡快,甜美,心情格外開朗的革命歌曲。歌詞為: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唧,啊朗赫赫呢哪,啊朗赫赫呢哪,啊朗赫呢哪,赫雷,給根,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白雲飄過大頂子山,金色的陽光照船帆,緊搖漿來掌穩舵,雙手贏得豐收年。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白樺林里人兒笑,笑開了滿山紅杜鵑,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萬萬年。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唧,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啊朗赫呢哪赫雷,給根。

⑤ 知識產權,著作權問題

本案中侵權事實和行為應該分開討論。
A 的演唱行為侵犯的B的演繹權,下屬的表演權。A 來承擔責任。
主辦方客觀上幫助A實施了侵權行為,主觀明知,屬於故意或重大過失,屬於幫助侵權,或稱 間接侵權,也應承擔責任。

主辦方沒有徵得B的同意錄制A的演唱視頻並且製作成光碟,該行為侵犯了A的復制權。但是該行為並沒有侵犯B的權利(因為該行為沒有直接侵犯B在版權項下直接的權利,我國也沒有直接規定作者可以從作品的後續使用中獲得報酬,但當事人可以約定)。

由於沒有交代製作的CD是否進行大量復制和販賣,這里不再討論發行權的問題。

主辦方在網路上傳播的行為構成侵犯 A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理由:直接侵權。

A和主辦方之間的約定在兩人內部有效,對外不產生免責效力。

⑥ 烏蘇里船歌 歌詞

歌名:烏蘇里船歌

歌手:蔣大為

作詞:胡小石

作曲:汪雲才/郭頌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回聲)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赫雷

給根,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白雲飄過大頂子山

金色的陽光照船帆,緊搖槳來

掌穩舵,雙手贏得

豐收年,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白樺林里

人兒笑,笑開了滿山紅杜鵑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萬萬年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回聲)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給根

(6)烏蘇里船歌版權擴展閱讀:

《烏蘇里船歌》是黑龍江省民間的一首民歌。

翻唱版本

霍尊演唱的《烏蘇里船歌》。廣東衛視《勞動號子》首期節目中演唱了該首歌曲,《烏蘇里船歌》是一首誕生於烏蘇里江畔的東北民歌,最初由歌唱家郭頌,根據赫哲族的民歌曲調「嫁令闊」(意為「唱歌」)進行改編創作。

⑦ 烏蘇里船歌簡譜

烏蘇里船歌簡譜:


《烏蘇里船歌》歌曲介紹以及創造背景介紹:

1、《烏蘇里船歌》是黑龍江省民間的一首民歌,在赫哲族傳統民歌曲調基礎上改編創作的歌曲,反映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歡快,甜美,心情格外開朗的革命歌曲。 20世紀60年代,郭頌老師以其高亢悠揚的旋律唱響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頌作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2、《想情郎》和《狩獵的哥哥回來了》是世代流傳在烏蘇里江流域赫哲族中的民間曲調。郭頌等人在創作中吸收了《想情郎》等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傳統民間曲調,於1962年創作完成了《烏蘇里船歌》音樂作品。


(7)烏蘇里船歌版權擴展閱讀:

烏蘇里船歌的歌詞: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赫雷,給根。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雲飄過大頂子山,金色的陽光照船帆。

緊搖槳來掌穩舵,雙手贏得豐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樺林里人兒笑,笑開了滿山紅杜鵑。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萬萬年。

⑧ 烏蘇里江傳歌還是烏蘇里江船歌

《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船歌》是由郭頌、胡小石作詞,郭頌、汪雲才作曲,郭頌演唱的歌曲,該曲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於1962年創作完成。1980年,該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國際音樂教材(亞太地區)。

《烏蘇里船歌》經過華麗流暢、新穎別致,在原有民歌的基礎上對樂句的落音做了調整,使樂句之間的對比更為明顯。赫哲族民歌所具有的樂句重復、節奏重復、五聲音階、音域平穩、簡朴明快等特點,在《烏蘇里船歌》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聽來有「歌在船頭、唱在浪中」的韻味。

創作背景

1962年,為了參加第二屆「哈爾濱之夏」,作詞家胡小石在郭頌的囑托下,到黑龍江省赫哲族居住區采風,在與赫哲人共同生活的日子裡,他獲得了創作靈感,與此前就在赫哲族居住區采風的作曲家汪雲才以及歌唱家郭頌一拍即合,磨了兩三個月,創作出了這首《烏蘇里船歌》。

該曲主曲調是郭頌等人在赫哲族民間曲調《想情郎》、《狩獵的哥哥回來了》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改編完成的作品。

⑨ 烏蘇里船歌是哪個國家的

中國東北《烏蘇里船歌》是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東北民歌,反映的是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後,歡快、甜美、心情愉悅的歌曲,由歌唱家郭頌演唱,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收錄的中國僅有的兩首民歌之一。
《烏蘇里船歌》誕生於1962年。當時郭頌等人決心要寫一首歌頌黨的領導、歌頌社會主義新生活的藝術歌曲。於是郭頌等人來到了街津口八岔采風,在那裡,郭頌聽到了很多赫哲族小調,興奮的他先寫了第一稿的歌詞,然後請來詞作家胡小石、作曲家汪雲才,三個人共同在赫哲族民間曲調《想情郎》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反復修改歷時大半年之後,才逐漸定稿並由郭頌首唱。
東北赫哲族中流傳的民間音樂曲調《想情朗》,屬於赫哲族傳統的一種民間文學藝術形式,《烏蘇里船歌》曲調的作者在創作中吸收了《想情郎》等最具挖根生的赫哲族傳統民間曲調。因此,在幾十年後的《烏蘇里船歌》的音樂著作權屬於赫哲人,還是屬於將這首歌唱出名的郭頌的糾紛案中,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烏蘇里船歌》的主曲調是郭頌等人在赫哲族民間曲調《想情郎》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再創作,改編成的作品,不是作曲。郭頌等人使用作品《烏蘇里船歌》時,應該客觀地註明該歌曲曲調是源於赫哲族傳統民間曲調改編。
郭頌,1931年出生在沈陽市,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演員。1953年從事專業演唱工作以來,整理和改編了大量東北民歌。他演唱的《烏蘇里船歌》198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教材。這首歌跟隨郭頌走遍了大江南北,也走出了國門。如今,78歲的郭頌早已經過了退休年齡,但他離而不休,依舊活躍在國內外舞台上。郭頌說自己很感謝赫哲人民,「是那個地方,是那裡的人民讓他在音樂道路上走得更遠。我要永遠為赫哲人民歌唱!」這句話郭頌老師說得鏗鏘有力!

⑩ 《烏蘇里船歌》歌詞

歌曲:烏蘇里船歌

演唱者:郭頌

作詞:胡小石

作曲:汪雲才、郭頌

啊朗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回聲)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 赫雷

給根,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雲飄過大頂子山

金色的陽光照船帆, 緊搖槳來掌穩舵

雙手贏得豐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樺林里人兒笑

笑開了滿山紅杜鵑,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萬萬年, 啊朗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回聲),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 給根

(10)烏蘇里船歌版權擴展閱讀

《烏蘇里船歌》是黑龍江省民間的一首民歌,在赫哲族傳統民歌曲調基礎上改編創作的歌曲,反映赫哲族人過上幸福生活,歡快,甜美,心情格外開朗的革命歌曲。20世紀60年代,郭頌老師以其高亢悠揚的旋律唱響了神州大地,奠定了郭頌作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

《想情郎》和《狩獵的哥哥回來了》是世代流傳在烏蘇里江流域赫哲族中的民間曲調。郭頌等人在創作中吸收了《想情郎》等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傳統民間曲調,於1962年創作完成了《烏蘇里船歌》音樂作品。

因《烏蘇里船歌》主部主題曲調與《想情郎》等的曲調基本相同。1999年11月12日,中央電視台與南寧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99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幕式晚會。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稱《烏蘇里船歌》明明是一首創作歌曲,但其一直以為它是赫哲族人的傳統民歌。引發了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人民政府與郭頌、中央電視台、北京北辰購物中心的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糾紛。

據郭老陳述:他一心想推廣北方民族藝術,《烏蘇里船歌》是經他創作與演繹表達赫哲人原始情懷的歌曲,不僅傳唱了幾十年不衰,還一舉被收錄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教材當中。 糾紛案損害的是他一生的名譽,這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閱讀全文

與烏蘇里船歌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
江莉馬鞍山 瀏覽:417
馬鞍山大事件 瀏覽:759
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抵扣期限 瀏覽:451
馬鞍山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告 瀏覽:811
公司間商標授權書模板 瀏覽:115
上海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 瀏覽:970
轉讓翻轉犁 瀏覽:705
門頭廣告牌使用費合同 瀏覽:835
廠轉讓樣本 瀏覽:8
攤銷土地有殘值嗎 瀏覽:529
永久煤柱攤銷系數是多少 瀏覽:421
工商局的權力 瀏覽:637
商標注冊0603分類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