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權法中「佔有權」和「所有權」的區別是什麼
佔有首先是經驗性的實證概念,表達了對物事實上的控制支配狀態。而構成佔有,需要有特定的具有權利能力和自然意思能力的主體、有作為有體物的客體以及體素和心素要件。
佔有權是指對財產實際掌握、掌控的權利。佔有權是行使物的使用前提,是所有人行使財產所有權的一種方式。佔有權可以根據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分離出去,由非所有人享有。
佔有的法律特徵
1、佔有是一種法律保護的事實狀態。佔有不是一種權利,只是一種事實狀態。這種事實狀態就是一種對物的實際控制。物權法對其規定,並對這種事實狀態予以法律保護,使其具有準物權的性質。
2、佔有的對象僅限於物。按照《物權法》的規定,佔有的對象僅限於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但須注意的是這里的物並非必須是獨立的物,對某一獨力物的某一部分亦可成立佔有。
3、佔有是對物具有事實上的管領力。這種管領力,就是對物具有實際的控制和支配能力。空間、時間和法律上的結合是判斷事實上管領力的標准。空間上的結合表明特定物在特定人的控制下,時間上的結合要求這種控制有一定的連續性,法律上的結合強調控制的效力而非直接控制。
佔有權的分類
佔有權就是指事實上的控制權。
控制有事實控制和名義控制。事實控制就是指實際控制方,分為合法控制和非法控制,有權控制和無權控制。
名義控制就是指物在所有人控制范圍內,其通過一定行為就能行使所有權中的全部四項權能。
比如租賃物,承租方就是事實上的合法,有權控制。而出租方就是名義控制,可以通過解除合同等方式行使所有權。
Ⅱ 享有物的「佔有權能」是否一定享有物的「使用權能」
不一定,根據物權法,對物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是四項不同的權能。舉個例子,比如別人向你借錢,你可以要求他提供質押物,那麼在借款期間你可以佔有質押物,但並沒有使用質押物的權利,而且如果因你的過錯導致質押物毀損滅失,你還得賠償。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物權中所有權的權能
法律分析:所有權的權能包括兩方面:積極權能與消極權能。
(一)所有權的積極權能
所有權的積極權能是指所有權人為實現其所有權,對於其所有的物可以實施的各種行為。根據《物權法》的規定,所有權積極權能分別為: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
1.佔有
所謂佔有是民事主體對於標的物實際上的佔領、控制。佔有首先是一種事實狀態。所有人可以自己佔有標的物,也可交給他人予以佔有。
2.使用
所謂使用是指依照物的性質和用途,並不毀損所有物或變更其性質而加以利用。使用權能一般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
3.收益
所謂收益是指收取標的物所產生的利益,具體而言是收取所有物的孳息。孳息分為法定孳息和自然孳息。前者指依法律關系取得的利益,如銀行利息、租金等;後者指果實、動物的生產物以及其他依物的自然規律和性能收取的利益。收益權能一般由所有人行使,但在天然孳息范疇內,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該天然孳息。
4.處分
所謂處分是決定財產事實上和法律上命運的權能,即對所有物依法進行處置的行為。處分分為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前者是在生產或生活中使物的物質形態發生變更或消滅;後者指改變標的物法律上的命運,即改變標的物之權利歸屬狀態。法律上的處分包括:轉讓標的物的所有權、將標的物為他人設定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典權等)、將標的物為他人設定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權)。沒有處分權能而對標的物進行法律上的處分稱之為無權處分,其後果為效力待定。
(二)所有權的消極權能
所有權的消極權能是指所有權的妨害排除力,即排除他人干涉的權能。它只在存在他人干涉時才體現出來,故稱之為「消極權能」。消極權能包括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妨害排除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和消除危險請求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四十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二百四十一條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第二百四十二條 法律規定專屬於國家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能取得所有權。
Ⅳ 佔有權的保護內容是什麼
佔有是一種對物的事實上的管領力,對佔有的保護有利於社會平和秩序的維持,有利於物權體系的完善。對佔有物權法上的保護可分為自力救濟和公力救濟即佔有保護請求權。1、佔有保護請求權是法律為保護佔有的事實而賦予的,佔有是事實而非權利,自然也就不可能由權利體現於外部而產生一種救濟性的權利。佔有保護請求權作為一種救濟性權利實乃法律的特別賦予,以使物的現實佔有人能繼續保持其佔有狀態,維護社會平和穩定的秩序。它的功能僅僅在於恢復佔有人對物的佔有,而不涉及佔有物的權利歸屬問題。而物權請求權是與物權的支配性、排他性聯系在一起的,是基於物權的支配性和排他性而衍生出來的一種防衛性請求權,權利人享有物權時,自然就享有了物權請求權,實際上物權請求權並不需要法律的特別賦予,而是物權的效力或權能的自然體現。它的功能表現為物權圓滿狀態的恢復,使物之權利歸屬得以確定,因而一般具有終局性和確定性。2、佔有保護請求權以佔有被侵害為要件,佔有被侵害時始產生佔有保護請求權。而物權請求權作為物權內在機能的外部體現,自始存在,即從取得物權的同時就取得物權請求權,而在物權遭受侵害時,從「潛在」的權利變為「現實」的權利,成為可行使的權利。3、物權請求權以物權的存在為前提,無物權即無物權請求權。而作為佔有保護請求權行使主體的佔有人,可為有權佔有,也可為無權佔有,即使是無權佔有也受法律保護,他人不能以強力侵奪,因佔有是對事實和秩序的保護。有權佔有中,佔有人的本權可為物權,也可為不可對抗第三人的債權性質的權利。4、佔有保護請求權的行使貴在神速、迅捷,同時如在較長時間內不行使,他人對佔有物的侵害己成既成事實,形成新的秩序,對此新的秩序的破壞有時並非妥當,因此法律往往對佔有保護請求權的行使設定較短的期限,如中國台灣「民法」規定為1年,此期限性質上為除斥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而且,在訴訟中往往適用簡易程序。而物權請求權除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受取得時效的限制外,其他權利並不適用訴訟時效,得隨時行使。物權請求權的行使如依訴訟方式為之,原則上適用普通程序。
Ⅳ 物權法中:佔有權能,佔有,佔有權的不同。謝謝!
物權包括很多種,包括佔有權、所有權等等,所以「佔有權」是一種權利;其中回所有權的權能范圍是最答多的,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所以「佔有全能」是所有權的一項內容,或者說是一種性質;而「佔有」是一種狀態。
Ⅵ 佔有權和物權的區別
佔有復權是指佔有某物或某財產制的權利,即在事實上或法律上控制某物或某財產的權利。佔有權是所有權最重要的權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權的基礎,也是實現資產使用權和處分權的前提。在通常情況下,資產一般為所有人佔有,即佔有權與所有權合一;但在特定條件下,佔有權也可與所有權分離,形成為非所有人享有的獨立的權利。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Ⅶ 請問物權法中佔有權和所有權的區別,另外能舉個實例嗎
物權法中所有權是對物的獨占的支配權,而佔有隻是對物進行控制的事實狀態。
在某物的所有權的歸屬已經確定的情況下,即使物已經為他人佔有,佔有人非依法律規定不能成為所有人。即使是合法佔有,佔有人只享有佔有權,而不能享有所有權。因為一物之上不能並存兩個所有權,佔有權並不能成為所有權。由於佔有與所有權存在著區別,因此對佔有的保護和對所有的保護也應當區分開來。
比如:物權法中房屋所有權是指房屋的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房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力,並可以排除他人對於其財產違背共意志的干涉,它是一種最充分、最完整的財產權或物權。
房屋佔有權就是產權人對其房屋事實上的控制權。
有時候,房屋所有權人並不是房屋佔有權人,比如:房東與房客之間即出租人與承租人的關系,也就是房東享有了房屋所有權,而房客則在合同履行期內享有房屋佔有權。
Ⅷ 以佔有為內容的限定物權有哪些
以佔有為內容的限定物權有留置權、質權。
定限物權又稱限制物權,是在所有權的基礎上產生的,權利人基於與所有權人的合意或者法律規定而取得了對物進行直接控制的某些權能。
物權具有以下分類:
1、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2、主物權與從物權,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3、所有權與限制物權,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4、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物權的存續有沒有期限。有期限物權是指有一定存續期間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無期限物權則是指沒有預定存續期間,而永久存續的物權,所有權屬於無期限物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第一百一十五條 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第一百一十六條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Ⅸ 佔有權和所有權的區別
所有權是對物的獨占的支配權,而佔有隻是對物進行控制的事實狀態。佔有人非依法律規定不能成為所有人, 即使是合法佔有,佔有人只享有佔有權,而不能享有所有權。佔有權,所有人以自主的意思管領或控制其物的法律可能性。大陸法民法中所有權的權能之一,作為所有權權能的佔有權內容具有廣泛的概括性和無限延續性。僅以本權為依據而不以實際佔有為要件,所有人失去對物佔有後並不喪失物的佔有權。物權人以主佔有的意思管理物的法律可能性,地上權人、地役權人、典權人、質權人等對所有物的佔有權利均屬此類。物權中的佔有權具有特定的內容,權利人只能依特定目的管領標的物。某些大陸法國家民法中以佔有為要件的獨立權利。佔有權就是指事實上的控制權。控制有事實控制和名義控制。事實控制就是指實際控制方,分為合法控制和非法控制,有權控制和無權控制。名義控制就是指物在所有人控制范圍內,其通過一定行為就能行使所有權中的全部四項權能。比如租賃物,承租方就是事實上的合法,有權控制。而出租方就是名義控制,可以通過解除合同等方式行使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二百四十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二百四十六條 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財產,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二百四十一條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佔有權,收益權,處分權,使用權怎樣區分
佔有權,收益權,處分權,使用權的區分是:
1、佔有權是指對財產實際掌握、掌控的權利。佔有權是行使物的使用前提,是所有人行使財產所有權的一種方式。佔有權可以根據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分離出去,由非所有人享有;
2、使用權是不改變財產的本質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權利。通常由所有人行使,但也可依法律、政策或所有人之意願而轉移給他人。如我國國家財產的所有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的授權,對其所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有使用權;
3、收益權是指獲取基於所有者財產而產生的經濟利益的可能性,是人們因獲取追加財產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收益權是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所有權的存在以實現經濟利益和價值增值為目的,這最終體現在收益權上;
4、處分權是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最終處理的權利,即決定財產在事實上或法律上命運的權利。包括資產的轉讓、消費、出售、封存處理等方面的權利。處分權是所有權四項權能的核心,是財產所有人最基本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