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我國用益物權的存在的問題

我國用益物權的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2-09-15 21:53:48

㈠ 我國立法關於用益物權規定的缺陷!

盡管我國現行立法中規定了一些用益物權,但從整體上說,我國的用益物權制度還是比較雜亂的,還存在著相當多的缺陷,主要可以概括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立法概念不準確。我國的民事立法,一直沒有使用過物權及用益物權的用語。《民法通則》使用的「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學者們通常認為指的就是用益物權。〔16〕歷史已經證明,用益物權是一個既准確,又嚴謹的概念,為各國物權法所通用。用「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這一中國獨有、但卻極不準確的非法律概念來代替用益物權,明顯違反了立法的技術要求,導致了立法概念的模糊。法律規定如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亦是如此,在大量的有關典權的司法解釋中,典權都被典當所取代。而實際上,典權與典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法律制度:一為物權,一為債權。
其二,立法內容不完整。在我國《民法通則》中,涉及用益物權的規定少得可憐,被認為是用益物權規定的條文只有4條。區區幾個條文,怎能容納下用益物權的豐富內容!盡管在其他法律、法規中有一些更為具體的規定,但這畢竟不是民事基本法的規定,而且這些規定往往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這種規定的結果,不僅使用益物權的立法內容過於簡單、原則、分散,留下許多空白點,而且往往使民事權利無形中帶上了行政管理的枷鎖,給權利人行使民事權利帶來不便。
其三,立法體系不科學。從羅馬法,一直到《德國民法典》,盡管各國設置的用益物權種類不盡相同,但各國民法無不都有自己完備的用益物權體系,以涵蓋本國所有權與其權能相分離的各種形式。我國《民法通則》雖然規定了一些用益物權,司法解釋中也確認了某些用益物權,但我國的用益物權尚沒有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體系。有學者認為,最典型的用益物權體系,應當包括地上權、地役權、永佃權、德國和瑞士法中規定的用益權和我國古代法固有的典權。我們姑且不論這種主張正確與否,單就這些用益物權而言,我國的民事立法都未明文規定,更不用說完善的用益物權體系了。
我國用益物權立法的上述缺陷,嚴重影響了用益物權作用的發揮。為了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解決資產閑置和資源缺乏的矛盾,我們必須建立完善的用益物權制度。

㈡ 用益物權的缺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生產和資源的開發和管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有力地推動著整個國民經濟的長期快速發展。但至今影響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深層次原因卻都在於很多物的物權的權利屬性一直在法律上難以澄清,致使糾紛難以避免甚至地方與部門利益難以協調,權力尋租暗流洶涌。 我國曾長期在很多領域內實行單一的國家所有制,且成為我國整個所有權法律制度的基礎。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門只有行政管理權,並無國家財產所有權。但是,經濟活動必須由一個具體的民事主體進行,才可能融入到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之中,這就要求代表國家的政府以各種方式將國有財產的使用權賦予特定的民事主體。 於是問題產生了,包括經行政許可授予的這些權力到底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權力?現行立法對此並未作出明文的規定,以致人們在這些權力屬性的認識上並不統一。其實,這都是用益物權領域中難以迴避的重大問題。

㈢ 我國的土地公有制制度對用益物權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摘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的用益物權制度無論在體繫上還是內容上都有新的發展。如伴隨著土地公有制的建立,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永佃權等已不復存在。一些既體現社會主義公有制特徵又充分發揮財產效用的新的用益物權形式,如國有土地使用權、宅地上權、農地使用權等應運而生。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同為基於所有權權能分離的理論,而實現所有權的方式,兩者共 同作為我國定限物權的兩大支柱,在最終目的上有其共同點,但基於制度的功能和具體內 涵仍有其不同。

㈣ 我國用益物權的缺陷

騙論文來了吧。。。

㈤ 我國物權法規定的四大用益物權的相同點總結

1、目的的用益性。用益物權是他物權,是對所有物的利用。用益物權的內容也主要是行使使用、收益的權能。

例如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權利人對建設用地的依法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宅基地使用權是權利人對宅基地的使用權。

2、地位的獨立性。用益物權為獨立物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用益物權是非所有人對所有人的物在法律規定的限度內獨立支配的排他性權利,是一種獨立的權利。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某種權利的具體支配范圍內,可以對抗一切人,包括所有權人,從而形成對所有權的限制。

例如,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享有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自主利用該土地建造並經營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

3、客體的限制性。用益物權客體的限制性有三個方面:一是用益物權的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客體的存在形態或使用形態發生變化,會對用益物權人的利益產生直接影響,甚至喪失。

例如如果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

(5)我國用益物權的存在的問題擴展閱讀:

我國《物權法》關於用益物權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第一百一十八條「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單位、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第一百二十條「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

第一百二十二條「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二十三條「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九條「國家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第一百二十一條「因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㈥ 用益物權是什麼 用益物權的特徵和特點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用益物權"這一概念在中國《民法通則》中沒有出現,有關用益物權的規定也只有零星幾條。物權法草案第123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嚴格說來這也不是用益物權的立法定義。因此,在中國民事立法上難以給用益物權一個明確定義。在民法學上,所謂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在他人所有的物上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他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特徵:

第一,用益物權是一種他物權。即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成立的物權。

第二,用益物權是一種不動產物權。即用益物權的標的物僅限於不動產。動產之上不能成立用益物權。對於動產的使用可以通過借用合同或者借貸合同來進行。

第三,用益物權是以使用和收益為內容的限制物權。即用益物權人只能就其標的物為使用和收益,而不能其為相應的處分。當然用益物權人無權處分用益物權的標的物,並不代表著他不能處分用益物權本身,比如用益物權人可以依法將該用益物權轉讓給他人,但其不能將該用益物權的標的物轉讓給他人,因為將該標的物轉讓給他人意味著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這必須以轉讓人對該標的物享有所有權為前提,否則將構成無權處分。

第四,用益物權是獨立物權。雖然用益物權雖然以所有權的存在為前提,但其一經設立,在法律上就具有獨立性。也就是說,用益物權一旦依當事人約定或法律直接規定設立,用益物權人便能獨立地享有對標的物的使用和收益權,除了能有效地對抗第三人以外,也能對抗標的物的所有人對其權利行使的干涉。

此外,由於用益物權是依約定或法律規定設定,因此用益物權還是一種有期限的權利。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我國的用益物權類型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對於海域使用權以及取水權、采礦權、探礦權、捕撈權、狩獵權等用益物權或者准用益物權適用相應特別法律的規定。

㈦ 用益物權終止原因是什麼

用益物權就是使用別人的地來使自己的土地增加收入或保證自己土地使用的便利。物權很重專要的一個原則屬就是物權法定,就是只有法律規定的才能用,用益物權也是物權,在法律規定的前提下才有效。在我國用益物權有建設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就是在城市裡,經過批准後國家賣給你的土地上建房的權利。地役權是為了使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使用別人土地的權利。具體表現為你家周圍都是別人家的地,你花錢取得從他的土地上通行的權利。跟相鄰權比較相似。但是地役權要經過登記,否則不能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

㈧ 我國的土地公有制制度對用益物權制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摘要 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對用益物權制度的影響更為巨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土地所有權主體的特性對用益物權制度的決定與影響。我國土地所有權主體的實際情況是:土地所有權主體成分的簡單性,即只有國家和農村集體兩類主體;國有土地的所有權主體具有單一性,即國家是國有土地的唯一所有權主體;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主體具有模糊性,因法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確定尚不明確,土地所有權主體的特性對我國用益物權制度將產生重要的影響。(2)土地所有權的凝固性對用益物權制度的決定與影響。我國法律制度仍然禁止土地所有權的轉移,土地所有權主體變化的法律途徑只是將集體土地徵用為國家土地。(3)土地所有權的實現方式對用益物權制度的決定與影響。在目前,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主要是通過政府行政機關的參與而設定,而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設定的決定權或批准權主要在縣、鄉兩級政府,特別是政府兼有土地行政管理和代表國家行使土地所有權的雙重職能。[page]

㈨ 我國實行的土地公有制對用益物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實行的土地公有制對用益物權產生的影響如下:

作為土地用益物權的土地使用權與作為所有權權能之一的使用權往往容易混淆。所謂使用權是指權利主體根據物的性質和用途加以利用,從而實現其利益,它是所有權的一項權能。由於所有權的權能可以與所有權人發生分離,因而就有他物權形式的使用權。在傳統民法上,當然存在只有單一使用權的他物權形式,即只是單純地使用標的物而取得其價值。這種他物權稱作使用權就無可厚非。不過,這種情形並不多見,常見的是具有使用權能和收益權能的他物權形式,這類他物權傳統民法有別於單純使用權能而稱為用益物權。
我國民法規定的土地使用權就是用益物權意義上的。本來,用權利的內容界定法律概念未嘗不可,但是這種概括未免有失全面、准確,且從字面上與僅有使用權能的他物權相混淆,所以,我國立法中的土地使用權一詞缺乏科學性。應當承認,法律概念的演進有時反映在不斷地補充合乎其經濟基礎的新內容、增加其內涵,不可隨意生造新詞,即便是這個概念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土地現狀,但是,如果離開傳統民法的原則,終究是經不住時間考驗的。
我認為,用土地公有制的土地用益物權理論規范我國的土地使用權,是理論界急待解決的課題。

㈩ 用益物權制度存在哪些缺陷

盡管我國現行立法中規定了一些用益物權,但從整體上說,我國的用益物權制度還是比較雜亂的,還存在著相當多的缺陷,主要可以概括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立法概念不準確。我國的民事立法,一直沒有使用過物權及用益物權的用語。《民法通則》使用的「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學者們通常認為指的就是用益物權。〔16〕歷史已經證明,用益物權是一個既准確,又嚴謹的概念,為各國物權法所通用。用「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這一中國獨有、但卻極不準確的非法律概念來代替用益物權,明顯違反了立法的技術要求,導致了立法概念的模糊。法律規定如此,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亦是如此,在大量的有關典權的司法解釋中,典權都被典當所取代。而實際上,典權與典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法律制度:一為物權,一為債權。
其二,立法內容不完整。在我國《民法通則》中,涉及用益物權的規定少得可憐,被認為是用益物權規定的條文只有4條。區區幾個條文,怎能容納下用益物權的豐富內容!盡管在其他法律、法規中有一些更為具體的規定,但這畢竟不是民事基本法的規定,而且這些規定往往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這種規定的結果,不僅使用益物權的立法內容過於簡單、原則、分散,留下許多空白點,而且往往使民事權利無形中帶上了行政管理的枷鎖,給權利人行使民事權利帶來不便。
其三,立法體系不科學。從羅馬法,一直到《德國民法典》,盡管各國設置的用益物權種類不盡相同,但各國民法無不都有自己完備的用益物權體系,以涵蓋本國所有權與其權能相分離的各種形式。我國《民法通則》雖然規定了一些用益物權,司法解釋中也確認了某些用益物權,但我國的用益物權尚沒有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體系。有學者認為,最典型的用益物權體系,應當包括地上權、地役權、永佃權、德國和瑞士法中規定的用益權和我國古代法固有的典權。我們姑且不論這種主張正確與否,單就這些用益物權而言,我國的民事立法都未明文規定,更不用說完善的用益物權體系了。
我國用益物權立法的上述缺陷,嚴重影響了用益物權作用的發揮。為了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化資源配置的需要,解決資產閑置和資源缺乏的矛盾,我們必須建立完善的用益物權制度。

閱讀全文

與我國用益物權的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
出租土地使用權的稅率 瀏覽:139
日本商標注冊多少錢 瀏覽:75
商標注冊證天貓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