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剽竊判定

著作權剽竊判定

發布時間:2020-12-08 15:42:57

⑴ 音樂著作權抄襲要如何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

音樂著作權抄襲要如何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音樂著作權是著作權(也稱版權)的一類。我國實行著作權自願登記制度,著作權是從作品創作完成以後就產生的,不用再進行審批、注冊,只要創作一完成就享有權利。但是,如果沒有第三方提供的證明性東西,證明權利特別是權利發生質疑的或者權利被侵害的時候,對於維權往往非常不利。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原創音樂作品遭到別人的剽竊甚至被人搶注版權,而此時你又拿不出有效的證據,你再氣憤也只能仰天長嘆了。那麼音樂著作權抄襲要如何判定呢?音樂著作權抄襲要如何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據網友們反饋很多歌都存在疑似抄襲,或者我們平時聽歌時也會感覺很多歌曲非常相似,那到底相似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抄襲呢?法律上是怎麼判定抄襲的呢?先看看作為一個音樂大國的美國是如何判定的。每年大量的高質量音樂作品使美國成為世界音樂文化的中心,美國版權法和判例法構成的保護體系在保障音樂人合法權益、激勵創作、促進音樂市場發展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音樂侵權的主要表現形式為音樂抄襲,即未經許可擅自復制和使用音樂著作權人的作品,因此,對於音樂抄襲的侵權認定是權利人能否獲得法律保護的重要前提。美國法律認為,只有當一位音樂家將數量上或質量上相當數量的受版權保護的材料從另一方復制出來時,音樂相似性就達到侵犯版權的程度。對於如何證明存在抄襲,無疑難度很大,美國相關法律規定了接觸原則和實質相似性原則。(一)接觸原則接觸是指被指控方有聽到、見過或抄襲著作權人作品的可能性,表現為該著作權人的作品很容易獲取。通常情況下,證明接觸成立有三種方法:1.直接接觸。即被告曾直接接觸過該音樂作品,例如參與過音樂製作,接觸過相關創作文件等。2.間接接觸。例如,第三方在佔有原告的音樂作品時與被告一方存在某種聯系。另外,如果該音樂作品在該國音樂排行榜上(例如美國的公告牌排行榜)停留時間很長,也可以間接證明被指控方聽到、見過或抄襲著作權人作品的可能性較大,接觸成立。在美國某些判例中,即使被告出版商只是收到過原告作品的復印件,也可能會被法院認定接觸成立。3.顯著相似。即如果兩個作品相互達到能排除合理懷疑的顯著相似的程度,即使沒有證據證明被指控方有聽到、見過或抄襲著作權人作品的可能性,也可認定接觸成立。不過,判定顯著相似的標准極其嚴格,法官極少會採用這種做法。(二)實質性相似原則在美國的司法實踐中,對於實質性相似的認定沒有統一的標准,而是根據個案的情況對音樂作品的編曲、旋律和節奏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首先,音樂抄襲案件是否具有可訴性應有一定的標准,一般是指有抄襲爭議部分在原告作品中所佔的比例,該部分在原告作品中的作用和價值也會納入考慮范圍,如果不能滿足量的要求就不能提起訴訟,但是基於個案的情況互不相同,對量的規定並不統一,而是由法官或陪審團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其次,當案件進入審判程序進行綜合判斷時,會採用音樂專家和普通理性人分別對音樂是否相似進行判斷的方式。1.雙方音樂專家分別從專業人士的角度對音樂的組成要素進行分析,例如,相似的部分是不是在現有的藝術中出現過,以及該部分是否為該音樂類型的常見題材或要素等,對爭議部分形成相對客觀的意見,再由法官判斷兩首歌曲是否足夠的相似。2.不具有專業音樂知識的普通理性人的普通聽眾,一般是指陪審團,在沒有被告知兩首歌存在爭議的情況下,僅憑對兩首歌的主觀直接感受做出判斷。我國司法案例中,音樂作品是否構成抄襲,法院通常也會借鑒美國法律中接觸+實質性相似的判斷原則。在音樂圈中,認定抄襲也有將8個小節雷同作為判斷音樂作品是否抄襲的標准。這種說法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聽聞,但實際上我國《著作權法》中根本沒有類似8小節雷同即算抄襲的相關法律,法律中對音樂侵權沒有量化的標准,因此類似官司更多的是靠法官的自由裁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法官不會自行判斷,而會委託專業機構(如中國版權研究會版權鑒定專業委員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進行鑒定。關於音樂著作權抄襲要如何判定?有哪些判定方法?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⑵ 學士論文怎麼判定為抄襲啊

一、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錯。由於抄襲物需發表才產生侵權後果,即有損害的客觀事實,所以通常在認定抄襲時都指經發表的抄襲物。因此,更准確的說法應是,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二、從抄襲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動或者基本原封不動地復制他人作品的行為,也有經改頭換面後將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獨創成份竊為己有的行為,前者在著作權執法領域被稱為低級抄襲,後者被稱為高級抄襲。低級抄襲的認定比較容易。高級抄襲需經過認真辨別,甚至需經過專家鑒定後方能認定。在著作權執法方面常遇到的高級抄襲有:改變作品的類型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例如將小說改成電影;不改變作品的類型,但是利用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成分並改變作品的具體表現形式,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例如利用他人創作的電視劇本原創的情節、內容,經過改頭換面後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電視劇本。
三、如上所述,著作權侵權同其他民事權利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其中,行為人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這一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對抄襲侵權的認定,而不論主觀上是否有將他人之作當作自己之作的故意。
四、對抄襲的認定,也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還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評、是否構成抄襲物的主要或者實質部分為轉移。凡構成上述要件的,均應認為屬於抄襲

⑶ 如何認定抄襲、剽竊行為的探討

抄襲、剽竊行為侵犯創作者的著作權益,損害傳播者的鄰接權益,欺騙和誤導目標受眾。如果說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制度是為天才之火增加利益之薪,抄襲、剽竊無疑是竊其火、盜其薪,是對版權制度的根本違反和最嚴重踐踏。長期以來,抄襲、剽竊行為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多有發生。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甚至成為了一些人的至理箴言。那麼抄襲、剽竊有哪些外在表現?如何認定抄襲、剽竊?在提倡創新發展、加強學術規范的大背景下,在反對、防範和治理抄襲、剽竊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確這些問題。 一、抄襲、剽竊行為的基本概念 抄襲、剽竊(又稱剽襲、剽取),在作品創作、使用和著作權保護語境中,本質是相同的,就是非法地將他人所有的智力成果占為己有。盡管也有細心的學者對這兩個詞彙的細微區別進行過深入研究,但通常被視為同一概念,按照國家版權局的權威解釋,即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筆者認同將這兩個概念混同使用的做法,並基本認同國家版權局的這一界定對於將發表作為抄襲、剽竊行為構成要件的觀點,筆者持保留態度(具體後文詳述)。 盡管如此,相比較而言,抄襲無疑是相對生活化的概念,除把別人的作品或語句抄來當做自己的這一與剽竊基本相同的含義外,還有繞道到敵人側面或後面襲擊等其他含義[1];而剽竊則是我國《著作權法》明確採用的概念剽竊他人作品是我國現行《著作權法》明確規定的侵權行為。有鑒於此,且為簡略起見,筆者更傾向於使用剽竊一詞,在下文中也將統一使用剽竊這一現行法律所採用的概念。 二、抄襲、剽竊行為的客觀構成要件 相對於主觀過錯、損害事實、因果關系等民事侵權行為的其他構成要件,剽竊行為的復雜性主要在於其客觀表現。具體來說,剽竊行為的構成在客觀上需要滿足如下全部要件: 1.在自己作品中使用了他人作品或他人作品的片段。所謂他人作品是指由他人享有署名權、適用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至於原作品是否仍在著作權保護期、是否為原作品著作權人所創作,在所不論。不僅如此,甚至於,相關行為人對自己所創作的其他作品的使用,在該作品的署名權依照法律規定或協議約定歸屬他人所有的情況下,也可能構成剽竊。但如果原作品或原作品相應部分的署名權仍然歸屬於實際創作者例如,某些職務作品由實際創作者享有署名權、其他著作權歸法人或其他組織享有則不屬於剽竊。 所謂由他人享有署名權,既包括由他人完全享有署名權的情形,也包括由他人部分享有署名權的情形。例如在匯編作品、合作作品中,他人享有相關作品某一部分的署名權,或者是共同署名權人之一;相關行為人在對相應作品中他人創作或者與他人共同創作的部分進行使用時,如果不恰當說明作品作者、原作品名稱,也會構成剽竊。 2.使用他人作品或他人作品片段但未予恰當表明。這是剽竊行為性質惡劣、危害性強的根本所在,也是剽竊行為區別於合理使用、演繹使用的顯著特徵:合理使用制度是以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為前提的;而任何在自己作品中參考、使用他人作品相應內容卻沒有予以恰當說明的行為,均屬於剽竊而不能構成合理使用;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等演繹行為而言,不論被演繹作品是否超過了著作權保護期,都應當指明被演繹作品的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否則,就不是演繹行為而可能構成剽竊行為。何謂恰當?按照剽竊行為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的定義,筆者認為,是指相應意思表示應當足以表明具體哪些內容非相關行為人自己所獨創。至於是否必須准確無誤地表明相關內容具體出自何人的何作品,從剽竊行為本身的含義來看,並沒有此項要求。換言之,只要沒有竊為己有就不構成剽竊。以論文寫作為例,假如作者甲在自己的A作品中轉引了作者乙在其B作品中援引的作者丙在其C作品中的相應內容,由於作者乙沒有恰當表明最初援引的情況,而使得作者甲誤將作者丙在其C作品中的獨創性內容當成了作者乙在其B作品中的內容而予以援引,盡管作者甲沒有正確地指明他人作品的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但是,由於其沒有將相應內容竊為己有,其相應行為就不構成剽竊。如果作者甲據此不加考證地將他人觀點一概胡編亂造,筆者認為,這涉及的只是治學嚴謹性問題,既然沒有竊為己有,就不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剽竊。當然,本文關於剽竊行為的這種討論,並不排除從學術規范、方便受眾進一步查閱的角度要求相關行為人表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也並不排除相應行為可能構成的對他人署名權、復制權等相應著作權的侵犯。 3.將含有他人作品內容的新作品以自己作品的名義向第三人展示。嚴格來說,剽竊而得的新作品一經完成,剽竊行為也隨之完成。然而,剽竊行為的侵權效果此時尚未發生。即便原著作權人第一時間發現了剽竊作品的存在,但要立即追究相關行為人的所謂法律責任,於真正著作權人則由於舉證困難而無法實際追究,於相關行為人則顯得過於嚴格而缺乏理性基礎。但是,有關把新作發表或公開使用作為判定剽竊標準的觀點就像很多學者乃至國家版權局文件所界定的那樣筆者又認為過於嚴格。這是因為,發表要求向不特定的人公開,公開本身又要求不隱蔽、有一定的開放性,而實踐中類似於學年論文、畢業論文以及很多職務作品、委託作品等並不見得公開,有些甚至還專門簽訂有保密協議。在這些情況下,相關行為人只要將依據前述兩個條件而得的新作品以自己作品名義向第三人作了展示,即便第三人沒有相信該作品是相關行為人的作品,相關行為人也已經構成了剽竊。例如,某學生將含有他人作品內容的論文在沒有恰當說明的前提下以自己創作的名義提交給了學校,盡管學校根據學術不端檢測系統檢查出該論文系剽竊之作,該學生的行為也已足可被認定為剽竊。

⑷ 著作權侵權案件中如何認定抄襲和剽竊

抄襲和剽竊是同一概念,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判斷文字雷同是否構成抄襲和剽竊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一、字數的多少 「使用」相同或相似文字的字數多,並多處「使用」,或反復「使用」,相同或相似程度高。如果僅僅是幾句話,或少數文字雷同,不構成抄襲。但是雷同字數的多少不是判斷抄襲與否的主要依據。
二、「使用」文字在作品中的地位 即使有的作品「使用」他人作品雷同的文字不多,但是足以構成該作品的精髓或主線,也構成侵權。如「使用」他人創作的經典故事,該故事在該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或貫穿全文,且故事的描述基本一致就構成抄襲。
三、是否是合理引用 《著作權法》第22條的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而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或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超過「合理使用」限度的「使用」行為當然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侵權」,就是抄襲。 判斷是否合理使用,可參考目的性要件、比例性要件、形式要件和合法性要件等因素。
四、兩者使用相同描述是否屬於公共知識領域 根據著作權法基本原理,作品的構成元素、原生材料、事實等創作素材屬於公有領域,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他們進行創作。一部作品的獨創性正在於作者運用其獨特的技巧、知識、判斷等思維和表達能力對這些原始素材進行獨特加工。因此,創作新作品時,對他人既有作品中所表述的歷史背景、客觀事實、統計數字等可以自由利用,但絕不能完全照搬他人對上述素材的描述方式。當某一思想只有唯一的或為數極少的表達時,即表達與思想融合為一時,該表達才進入公共領域而為著作權法排除保護,如:科學公式、發明方案,設計方案,國家法律、時事新聞、歷法、通用表格等。否則,對「共知知識」、「客觀事實」的介紹同樣要受著作權法保護。 即使對於作為公共知識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無論何人何處的表達都不可能具有唯一性。「每個時代都會根據現實需要重新詮釋歷史,所以,相同的歷史才可以寫出無數不同的關於歷史的文字。」 每個作者對於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描寫,即表達方式,是一種個人創作的結果,是一種智力成果,應受法律保護。

⑸ 如何判定文學藝術的抄襲和剽竊

抄襲指竊取他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形式或內容的行為。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同時也是在著作權審判實踐中較難認定的行為。

剽竊指抄襲或竊取(別人的著作)。

抄襲、剽竊則是嚴重的侵權行為。在漢語中,抄襲與剽竊意義微殊,都是指以多少改變形式與內容的方法將他人作品據為己有並予以使用的行為。在行為人侵權過程中,抄襲是手段,剽竊則是目的。正如《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所指:「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的作品發表,不論是全部發表還是部分發表,也不論是原樣發表還是刪節、修改後發表的行為,應該認為是剽竊與抄襲行為」。由於抄襲與剽竊詞義之間並無本質區別,因此,2001年10月新修改的《著作權法》第46條刪除了原《著作權法》第46條中的「抄襲」二字,改為「剽竊他人作品的……
剽竊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是將他人成果原封不動地移植、嫁接到自己的作品中;有的將他人作品分而抄之或從多部作品中剽得相關內容略加連綴後冒充自己的作品發表;在表現形式上,有的剽竊已故作者尚未發表的文章,有的是專業作者剽竊業余作者的作品,或導師將學生的最新觀點、試驗數據掠為己有。以上行為都與合理使用他人作品有著本質區別。
我國司法實踐中認定剽竊一般遵循兩個標准。第一,被剽竊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權法》保護;第二,剽竊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適當引用」的范圍。剽竊他人作品是法律明令禁止的侵權行為。根據《著作權法》第46條規定,視具體情節,行為人應分別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⑹ 如何判斷被剽竊(抄襲)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權法》保護

依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內能以某種容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

受法律保護的作品,需要具備幾個特點:1、具有獨創性,首先是指作者獨立完成,其次要能體現作者獨特的選擇、編排等。2、屬於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3、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

是否作品的判斷,是著作權侵權案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關於網路侵權,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參考內容:

⑺ 「抄襲」在中國法律上如何判定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復》
文號:權司[1999]第6號
某某市版權局:
收到你局關於認定抄襲行為的函。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錯。由於抄襲物需發表才產生侵權後果,即有損害的客觀事實,所以通常在認定抄襲時都指經發表的抄襲物。因此,更准確的說法應是,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二、從抄襲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動或者基本原封不動地復制他人作品的行為,也有經改頭換面後將他人受著作權保護的獨創成份竊為己有的行為,前者在著作權執法領域被稱為低級抄襲,後者被稱為高級抄襲。低級抄襲的認定比較容易。高級抄襲需經過認真辨別,甚至需經過專家鑒定後方能認定。在著作權執法方面常遇到的高級抄襲有:改變作品的類型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例如將小說改成電影;不改變作品的類型,但是利用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成分並改變作品的具體表現形式,將他人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作品,例如利用他人創作的電視劇本原創的情節、內容,經過改頭換面後當作自己獨立創作的電視劇本。
三、如上所述,著作權侵權同其他民事權利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其中,行為人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這一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對抄襲侵權的認定,而不論主觀上是否有將他人之作當作自己之作的故意。
四、對抄襲的認定,也不以是否使用他人作品的全部還是部分、是否得到外界的好評、是否構成抄襲物的主要或者實質部分為轉移。凡構成上述要件的,均應認為屬於抄襲。

⑻ 網上發表的文章如何證明自己的著作權假如某人抄襲了我的文章,如何證明是他抄襲我,不是我抄襲他

1.在發表之間通過時間戳證明你著作權登記的時間;
2.通過作品登記證明你著作權產生的時回間;答
3.通過作品備案證明你著作權備案的時間。
證明作品產生的時間主要在於證據,如果你有其他的證據足夠證明著作權產生的時間也可以。

閱讀全文

與著作權剽竊判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土地使用權算是無形資產嗎 瀏覽:403
怎麼投訴餓了么商家 瀏覽:291
工商局2014愛國衛生清潔月總結 瀏覽:560
鋼管的攤銷次數 瀏覽:62
南京天一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27
公司已經注銷了商標怎麼辦 瀏覽:835
公司注銷了商標 瀏覽:234
停車位使用權永久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392
北京億騰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242
寫字樓空調有使用費嗎 瀏覽:664
醫院矛盾糾紛工作總結 瀏覽:351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