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保護最大的觀念障礙是

知識產權保護最大的觀念障礙是

發布時間:2022-09-12 14:03:42

A. WTO對知識產權的規定

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也涉及了知識產權問題。從理論上講,關貿總協定的國民待遇(第條)、最愚國待遇(第1條)、透明度(第10條)及利益的喪失或損害(第23條),都可以適用於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但關貿總協定中直接提及知識產權的條款和內容很有限,只有原產地標記(第9條),要求締約方制止濫用原產地標記的行為;為收支平衡目的使用配額,不得違反知識產權法律(第12條第3款、第18條第10款);一般例外(第20條第4款)規定,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應當是非歧視的。可以說,知識產權保護在關貿總協定中並沒有明確的規則。
關貿總協定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主要是假冒商品貿易。關於這個問題的談判在東京回合時就開始了,美國曾就此提出過一個守則草案,但未能害成協議。假冒商品貿易的議題就在1982年11月首次列入關貿總協定的議程,部長們要求理事會決定在關貿總協定框架下對假冒商品貿易採取聯合行動是否合適;如果合適,應採取怎樣的行動。1985年,理事會設立的專家組得出結論:假冒商品貿易越來越嚴重,應當採取多邊行動。但對關貿總協定是否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適當場所,各方爭議很大,為此形成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截然相反的兩個陣營。
以美國、瑞士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主張,應將知識產權列入多邊談判的議題。美國代表甚至提出,如果不將知識產權作為新議題,美國將拒絕參加第八輪談判。另外,發達國家還主張,應制訂保護所有知識產權的標准,並且必須通過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

B. 知識產權保護所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知識產權保護所面臨的挑戰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發展的新形勢,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將實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國知識產權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他們必須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通過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使國家在知識資源上形成比較優勢,從而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

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挑戰

首先,各級政府應按照依法制國的方針,轉變職能,適應入世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營造出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式和手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健全國家和地方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促進國家經濟包括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在政策上予以傾斜。

從籠統扶持科技成果轉化到重點支持專利項目,特別是那些高科技專利項目,影響行業發展水平和方向的專利項目實施上來,建設擁有自己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民族工業群體。同時,採取得力措施,保證專利制度各項獎酬兌現,重獎一些重大發明專利技術。同時在技術創新中,要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科技優勢,在若干技術領域內取得優勢,並申請專利保護,注重開發專利新產品,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佔有和壟斷市場。

二是在資金上予以扶持。

面對入世後的新形勢,各級政府都應建立專利基金,以財政、企業為主體,廣開資金來源,採取多渠道、多形式的籌集資金。重點支持那些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專利技術的實施。同時,火炬計劃、星火計劃、高新技術產業化、技術改造項目、新產品開發項目等各種科技和經濟計劃項目資金應向高科技專利項目實施上傾斜,積極扶持和發展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民族工業。

三是在機制上予以保障,加強知識產權工作,還必須不斷完善中國的知識產權機制。

要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立法和執法體系,加大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通過執法來推動全民重視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激勵科技人員創造出更多的知識產權成果,鼓勵建立自主知識產權產業,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一要在高科技局部領域搶占專利權制高點。

中國在高科技的整體水平和絕對水平上,與世界工業強國還有一定差距,但在某些局部領域也有自己的優勢,處於世界前沿,其中許多極有價值的發明創造應予以高度重視和保護。

二要在民族優勢產業領域取得絕對控制權。

中國在一些傳統民族產業領域占絕對優勢,然而,他們一味固守傳統,不重視傳統產業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知識產權保護,這種絕對優勢也會逐漸喪失掉。突出的例子有中葯產業稀土產業基因產業等。

三要加強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與創新成果的專利保護。

企業技術引進後的消化、吸收與創新,是企業技術進步工作的關鍵環節之一,是技術引進成功的重點。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編寫的《發展中國家技術引進指南》中,甚至將消化、吸收與創新作為引進技術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日本的崛起與其說是技術引進的成功,倒不如說是消化、吸收與創新的成功。日本鋼鐵技術引進之後,各大企業就聯合組成研究班子,進行消化吸收和綜合,每花1日元引進技術,就用2-3日元來進行消化吸收研究。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少企業提高技術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技術引進。

四要採取「以小換大」的競爭策略。

入世必然帶來大量外國科技企業的湧入,中國企業完全可以採取適當的專利政策,打破他人專利權的獨佔地位。這主要是利用後續專利與在先專利法的比較優勢,在入世後對國外高新技術及其在中國申請的專利採取主動進攻的策略,在對在先專利進行研究改進之後,積極申請後續專利。美國一家企業在日本申請了一個專利,日本人立即對其加以研究,將專利產品換了顏色申請了一個外觀設計專利。結果,帶該顏色的產品在日本市場上比美國產品好銷,迫使美國人要麼「以大換小」進行交叉許可,要麼讓出市場收取許可費。日本人由於熟悉該國民族風情,只動了一個小腦筋就以「以小換大」的策略佔了美國人的大便宜。這個事例道出了一個道理,中國的企業也可在別人專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哪怕是局部的小改進,只要能產生較大的市場效應,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與外國企業的專利進行合理、合法的競爭。

全社會要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普及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學會用法律程序將新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同時要大力宣傳專利制度在技術中的作用,專利制度不僅僅是促進發明創造的激勵機制,而且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科技發展的一種動力機制。

要提高全民族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特別是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企事業經營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要徹底糾正那種只注重科技成果的鑒定,發表論文、申請評獎,而輕視申請專利,尋求法律保護的做法,把科技人員的思想觀念轉變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來,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減少無形資產的流失。

國際挑戰

(一)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隨著知識產權在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國家都認識到未來全球競爭的關鍵就是經濟的競爭,經濟競爭的實質是科學技術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因此,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已把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提升到國家大政方針和發展戰略的宏觀高度,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其在科技、經濟領域奪取和保持國際競爭優勢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世界知識產權保護日

美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為恢復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強勢地位,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的重大舉措。日本在過去幾十年裡,曾提出過「教育立國」、「科技立國」等口號,到2002年進一步認識到知識產權的戰略地位,制定了《知識產權戰略大綱》,成立了跨政府部門的知識產權戰略會,把「知識財產」定位到「立國戰略」的高度,要發展成「全球屈指可數的知識產權大國」。此外,俄羅斯、韓國和印度等國在制定技術創新戰略的同時也把對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納入國家戰略。

(二)國際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不斷擴大,權利內容不斷深化

隨著新技術、新知識的不斷涌現,知識產權的新類別相繼出現,現代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已從傳統的專利、商標、版權擴展到包括計算機軟體、集成電路、植物品種、商業秘密、生物技術等在內的多元對象。發達國家在高新技術方面佔有絕對的優勢,因此不斷地擴展電子、通訊、網路、生物領域的保護范圍,如美國、德國、英國、瑞典等國家都開辦了基因專利授予業務。美國甚至將網路營銷模式等理念都列入了專利保護范圍。在國際上,長久以來商業方法專利都被認為是一種「自然產物」而不能給予專利保護。但隨著世界商業的快速發展,這種傳統觀念正受到挑戰。商業方法是否具有「獲專利保護的可能性」,同生物基因專利一並成為目前業界最為關注的話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地對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提出了保護的構想。

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的保護更加強化專有性。比如,馳名商標現在已經脫離了商品或服務而作為一個專有種類被列入保護范疇。美國專利和商標局頒發的基因專利,不僅有完整的生化、生物學、遺傳學方面功能證據的新基因,而且還包括功能尚不明確的DNA序列。

(三)知識產權審批的時間加快,保護的期限延長,對侵權的處罰力度加大

為了鼓勵創新,增加知識產權的貯備量,許多國家通過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受理時間來提高審批效率。如美國專利和商標局成立200年以來,共授予了600多萬件專利,其中第一個100萬件專利花了大約100年,第二個100萬件專利花了大約50年,第三個100萬件專利花了大約25年,而第四個100萬件專利花了大約12年半。

知識產權是重要的民事權利之—,其存續是有法定期限的。對技術創新過程中形成的不同知識產權的保護期,不僅在不同家或為同地區都曾有過不同的規定,而且就是在同一個國家或同—個地區的小問時間也都曾有過不同的規定。依據有關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規定,凡兒參加同際公約的同家或地區其該國或該地區為同知識產權的保護時間可以超過而不能少於國際公約年限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知識作為生產要素地位的空前提升,世界各網均加強了對知識產權侵權的處罰力度,一方面是知識產權侵權賠償額逐步增氏。如美國在1990年到1994年間知識產權訴訟中所涉及的損害賠償總額初步估計達到9200萬美元,侵權賠償呈觀高額化趨勢。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如中國刑法就專章規定了侵犯知識產權罪。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C. 知識產權仲裁有一些理論上的障礙是什麼

以仲裁方式解決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主要的理論障礙有兩點:

第一,依據傳統理論,仲裁方式只適用於合同糾紛,不能適用於侵權糾紛。

第二,知識產權往往需要通過行政授權方式取得。因行政權授予的權利產生糾紛,適用仲裁方式解決時會面臨著仲裁如何與行政程序進行對接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的邏輯層次是,第一個能否做的問題,也就是仲裁方式解決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的可行性,第二個是怎麼做的問題,也就是在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如何創新仲裁製度以適應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件的特點。

(3)知識產權保護最大的觀念障礙是擴展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知識產權的多少,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等水平的高低。知識產權糾紛的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識的繁榮,也反映了一定矛盾和沖突的存在。這些矛盾和沖突如果得不到正確、及時的解決,必然影響知識的正常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此,解決知識產權糾紛,平息有關紛爭,具有重要意義。

D. 如何理解思想觀念不受知識產權的保護

專利法中自然是有明文規定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不授予專利權,個人認為可以這么理專解:

智力活動的規屬則和方法是指導人們思維、推理、分析和判斷的規則和方法。它們具有抽象思維的特點,所以不能被授予專利權。專利法為專利權人提供的權利是禁止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進行製造、使用、銷售之類的生產經營活動,而不是用專利權來禁錮人的思想。智力活動的規則方法涉及的是在人的頭腦中進行的活動,試圖將這樣的活動置於專利獨占權的范圍之內是不合理、也是不現實的。

E. 原有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體制的構成及其存在的問題

摘要: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領域,已經形成一種有效防止在保護領域和保護程度上的倒退棘齒機制。它形成的基礎是多邊和雙邊條約中的「最低保護標准」條款,其運作有賴於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談判場所在W IPO 和W TO 之間的遷徙。在棘齒機制下產生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新規則對發展中國家是不利的,發展中國家應該加強合作,充分利用現有體制的靈活性,並努力擴大知識公域,以在技術上盡快趕超發達國家。
關鍵詞:知識產權; 最低保護標准; TR IPS
一、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棘齒機制的形成
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機制發端於1883年簽訂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和1886年簽訂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在此之前,知識產權的保護並無任何國際標准,地域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巴黎公約和伯爾尼公約為形成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奠定了基礎,其核心內容是規定各國在制定本國知識產權法時應遵守的最低標准,為外國國民提供了取得權利並獲得保護的主體資格,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一國一地的疆界為限的法律保護,提高了保護水平。
1970年,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 IPO )正式成立。W IPO 所管理的國際條約, 構成知識產權多邊國際保護的主要內容。但W IPO在執法能力上的缺陷使發達國家不滿,由知識產權保護引起的貿易沖突也時有發生。於是,發達國家希望藉助於GATT的爭端解決機制對知識產權實行更加有效的保護。烏拉圭回合的談判便成功地以國際條約的形式第一次對知識產權執法和有關知識產權獲得、維持的程序、爭端的防止與解決作了具體的新規定。這就是《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TR IPS) 。
TR IPS本身便是一個全球性的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議,它為所有成員國規定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最低標准, 也提供了一個強制性的爭端解決機制,極大地保護了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至此,雙邊條約和多邊條約層層疊疊, 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領域的防止倒轉的棘齒機制已經形成: 首先,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棘齒機制形成的基礎是雙邊和多邊知識產權條約中的最低保護標准條款。以TR IPS 協議為例,其第1條第1款規定:「成員均應使本協議的規定生效。成員可以、但並無義務在其域內法中實施比本協議的要求更為廣泛的保護,只要其不違反本協議。」這可以被認為是「最低標准」的典型表述。事實上,從巴黎公約開始,每一個雙邊或多邊的知識產權保護條約都包含了一個類似的條款。
因而,條約的締約方可以在不背離條約的前提下提供更廣泛和更優惠的保護,而隨後制定的條約自然會確立更高的保護標准。
其次,現代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棘齒機制的運作依賴於談判場所的遷徙。回顧近年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發展,可以看到,發達國家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的談判場所在W TO 與W IPO之間遷徙。TR IPS 之後, 它們的目標是在全世界都實現最高標準的知識產權保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日大力倡導的「全球專利制度」。W IPO 於2000年6月簽訂了《專利法條約》( PLT) 。2001年5月, 對《實體專利法條約( SPLT) 草案》進行了第一次討論。2001年8月, W IPO 總幹事宣布了命名為「W IPO 專利議程」的提案。此後, W IPO 專利法常設委員會多次探討修訂SPLT。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論壇重返W IPO,W IPO 正在抓緊創建一個國際專利的法律框架,進一步提高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發達國家首先利用W IPO和W TO 二者的不同優勢, 把談判場所確立在障礙較小、容易取得成功的論壇。在談判取得成功後, 可以依據TR IPS協議第71條的規定,使W TO 成員接受在多邊協定中達成的共識和標准。[1]
二、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棘齒機制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棘齒機制的作用日趨明顯。以專利領域為例,W IPO不僅開始著手PCT改革,而且通過了PLT 以協調、統一專利申請以及國家和地區專利的形式程序;並反復討論修訂SPLT草案,力圖統一各國專利授權和效力問題的一些法律原則,如對現有技術、新穎性、創造性(非顯而易見性)和工業實用性的定義,充分公開的特性以及權利要求的結構和解釋等等,其目標是最終設立一部統一的國際專利法。可見,在專利法領域國際保護的棘齒已經從形式標准推向實質標准,保護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高,各國在涉及專利方面的利益將進行一次大調整或重新分配。
然而,棘齒作用使保護標准一再提高, 在棘齒機制下產生的新規則對發展中國家是非常不利的。一般來講,專利保護程度越高,由技術創新帶來的系統利益就越大, 由技術使用(擴散)帶來的系統利益就越小, 反之亦然。因而專利保護的程度並非都是越高越好,而是根據每個國家的情況存在一個最佳保護程度或最佳點,在這一點上其系統利益達到最大。這個最佳點的確定取決於該系統具體的技術創新和技術使用的對比情況。
積極提倡建立全球專利制度的美、日和歐盟, 其經濟技術發展水平較高,用於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的投資多, 專利保護的需求強烈,因而其最佳保護程度較高。比較之下, 發展中國家最佳保護程度較低。二者的利益沖突是明顯的。很多發展中國家依據本國傳統、宗教、倫理或考慮公眾利益,對特殊客體如動植物品種及人體基因不給予專利保護;而美國主張,太陽底下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申請專利的。美國推行的世界農業體制,實際上使農民成為承租人, 為受專利保護的種子、植物品種、化肥和殺蟲劑支付大量費用。TR IPS 協議生效後,成員方使用反向工程和其他模仿創新產品的方法受到了限制,這給發展中國家在技術上趕超發達國家設置了障礙。可以預見,如果全球專利法得以簽署, 發展中國家就會受制於比W TO更嚴厲的但是對美、日、歐專利人有利的規則。
三、發展中國家的對策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早期, 沒有受專利保護的影響,它們通過復制模仿等方式, 逐步建立起了強大的科技競爭力。現在, 它們試圖以本國標准代替國際標准,呼籲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專利制度, 這對發展中國家明顯不公。棘齒機制的進一步推進,就會卡住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喉嚨。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
第一,認真分析、充分利用現有體制所允許的靈活性,爭取彈性空間。知識產權保護的棘齒已經不允許發生任何在保護程度、保護范圍上的任何倒退。但目前體制仍給予了成員方較大的靈活空間, 例如, TR IPS 被公認為是一個覆蓋面廣、高標准、嚴要求的協議, 盡管如此,它仍允許對包括基因序列、轉基因植物品種、植物新品種、計算機軟體和商業方法等採用不同於專利的弱保護; TR IPS 協議第13條、第17條、第26條和第30條所列舉的關於版權、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的限制或例外的規定,第8條和第27條關於「強制許可」的規定都是重要的彈性條款,賦予了成員國控制知識產權濫用的權利, 是維持私權與國內公共利益平衡的重要手段。
第二,積極倡導、努力擴大「知識公域」。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承認知識產權是一種私權,主要是智力產品的財產權。然而,思想這塊領域,用經濟學家的話說,並不像有形物領域那樣存在對抗。「它的特別之處. 在於沒有人因為其他人擁有而擁有的更少。」[2]一方面,現有體制承認知識產權是一種有限的壟斷,我們應給予產權人足夠的控制, 以激發他們進行創造;另一方面,他們所創造的東西最終會落入公有領域。所以,我們更應該允許和鼓勵直接投入公有領域的知識產品。開放源碼,或自由軟體, 就是在公有領域中安家的代碼。隨開放源碼軟體一起傳播的公眾許可合同( public license) ,使任何其他人都可以取用其資源, 不需任何人的許可,比如L inux 這樣的開放系統和在L inux 之上的創新; 此外,還有以「創意共享」方式宣告著作權的作品。[3]國家應該展現知識公域的價值, 使科技工作者也意識到:「只有我們———大學里的人———抵制誘惑,拒絕從專利那裡收取大筆使用費, .才可以抵制封閉。」[4]擴大的知識公域將擴大由技術擴散帶來的系統利益。
第三,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強合作,締結框架性條約,在重要問題上表明發展中國家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努力消除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與者從中獲得利益的不均衡。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本國的條件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控制專利法協調的國際議程,尤其對於不合理的條款應當堅決拒絕。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提出的「W IPO發展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03年9月進行的全球貿易會談宣告失敗,也證明發展中國家說「不」是可行的。

F. 如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9-0116-02
我國實施專利制度已經30餘年,專利制度已日漸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規則之一,相應的就要求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中根據專利制度進行相應的管理,這就是企業專利工作。
一、為什麼要開展專利工作
1.專利制度是市場經濟必須遵守規則
我國的專利法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頒布實施的,可以說我國的專利制度是伴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誕生的。這是因為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是市場競爭,從理念上要求競爭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為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政府必須通過法律營造出適宜的外部環境,為企業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如美國的反托拉斯法、德國的反對限制競爭法、日本的禁止壟斷法等等。只有把各市場利益主體的活動都納入到法律的框架內,才能維護市場競爭的有序性和正常運行。知識產權法律是市場經濟法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如商標法、著作權法——大都是在這一時期實施的。
2.不了解、不遵守就可能受到懲罰
有些企業存在「我沒有創新,沒有專利申請,就不需要了解專利制度」的想法,這是一種缺乏現代市場經濟意識的落後觀念。專利制度不僅僅是當起夜有了發明創造才會發生作用,他是維持市場競爭中技術的公

G. 網路知識產權的產權保護

「創意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黃金產業,政策制定者應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尤其是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英國創意產業之父、創意集團和創意商學院的主席約翰·霍金斯在2005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上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說。
在網路環境下,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而新的網路知識產權保護系統還很不完善,法律確認,保護的范圍等還有爭議,取證難等問題,也是受網路技術制約的,以及實現社會與網路社會道德規范的矛盾與沖突,導致了網路共建整體行為的失范,使不少現實社會中遵紀守法的網民成為網上目無法紀的匿名侵權人。
首先,網路時代的到來使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網路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傳統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等特點,但在網路環境中基本已經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網路環境下的作品數字化,公開公共化,無國界化等新的特徵。傳播形式發生很大變化,速度更加迅捷,而且作品一旦在網上被公開,其傳播,下載,復制等一系列的行為就很難被權利人所掌握,即使發生侵權,也很難向法院舉證。網路傳輸的普及和應用,為權利人實現自己的權利帶來了困難。權利人無法知道自己的作品被誰使用了,如果使用了,使用了多少次,很難主張自己的權利。
其次,隨著網路的迅猛發展,大量的作品正在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快地從傳統形式(主要是紙介的形式,還包括錄音、錄像等形式)轉換為網路形式,並上網傳播,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作品的權利人以及傳統形式的鄰接權人與網路形式的傳播者之間的權利沖突乃至糾紛。但是我國目前的網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尚未完善,雖然已經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網民的行為,但由於法律的滯後性和保守性,立法還遠遠不能適應網路技術的發展速度。網路侵權行為具有涉及地域廣,證據易刪除、難保留,侵權數量大、隱蔽性強等諸多特點,這些問題的解決都依賴於網路技術的發展。而且對於網路技術的立法,還面臨著確認難,取證難,侵權責任分擔復雜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
再次,人們在傳統的社會現實與網路社會中的道德觀念存在很大差異。傳統的社會,依靠法律法規,社會道德以及社會輿論等的監督,以及周圍人們的提醒或者注視下,傳統的法律和道德都會相對很好的被維護。而網路社會是一個相對非常自由的空間,既沒有中心,也沒有明確的國界和地區的界限,人們受到的時間空間的束縛大大縮小。每個人上傳到網上的信息都是以文字,圖片,聲音等顯示出來,沒有真實的署名,因此很難對網民的身份加以確認,所以任何人通過匿名的方式,都可以逃過道德,輿論的監督,從而是網路的監管很難得到切實的落實。
也正是由於網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完善,網路道德與社會道德的矛盾沖突,使得網路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大量發生。北京市一中院是全國法院系統受理網路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比較多的法院之一,1999年,北京一中院受理了此類案件12件,而2006年上升到了95件。該院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還顯示,隨著網路糾紛案件數量的不斷遞增,案件類型也在不斷變化。①
國家版權局2007年1號公告,向社會發布了《要求刪除或斷開鏈接侵權網路內容的通知》及《要求恢復被刪除或斷開鏈接的網路內容的說明》的示範格式。此舉是國家版權局根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14條、第16條的規定,逐步細化「書面通知」 和「書面說明」 的內容,經過深入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後制訂的指導性格式範本。它們的發布,對切實維護權利人法定權利及便利網路服務提供者履行法律義務,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也將對規范我國網路環境下的版權保護秩序,促進我國互聯網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傑隨後也表示:「保護知識產權不是應付國際壓力,而是我們民族興旺、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柳斌傑說,保護知識產權、打擊侵權盜版是「掃黃打非」重點任務之一,*、國務院對保護知識產權如此重視,首先是因為打擊侵權盜版就是保護民族的創新能力,為全民族創造力的提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服務。其次,高舉保護知識產權的旗幟,履行我們的國際承諾,樹立中國政府講信譽、負責任的良好形象,為中國發展創造良好國際環境。第三是依法規範文化市場,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中國版權業健康發展,維護知識勞動者的合法利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網路知識產權保護是必需的,也是必須的。

H. 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也稱「智慧財產權」或「智力財產權」,是人們依法對創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世界經濟進入了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知識產權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不但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重大作用,而且與當代國際政治、經濟貿易的發展關系日益密切。可以說,當今國家與國家經濟實力乃至綜合國力的較量,就在於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因此,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保護水平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重視和解決。
一、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技術流失
「技者,工之要也」。對技術的保護自古就是保護工農業生產的重要措施。
但是,由於缺少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我國大量的專有技術都流失了,比如說中葯。我國是中葯的發祥地,擁有許多無形的知識產權,但是,因為缺少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一些知名中葯的處方和配方輕易被國外企業拿到,然後利用其先進的技術仿製,比如六神丸,據介紹,六神丸是我國很常見的一味中成葯,但日本公司把它拿過去以後,稍加改造和包裝就變成了著名的「救心丹」。光這個救心丹,在國際市場上每年銷售額能達到6億―7億美元,相當於我國一年的中葯出口總額。還有,當年我國安徽宣紙工藝失密事件、「景泰藍」技術失密事件等,都是因為我們既沒有將技術申請專利,也沒有將其作為商業秘密給予有利保護,結果由於疏於防範而被外方掌握了關鍵技術、帶走了全套的技術資料,使我們的民族工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二)商標淡出
商標淡出在我們合資合作過程中表現明顯。外方有意識地選擇我國一些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廠商進行合作,然後借口他們的產品是名牌產品,在合資協議中限定使用他們的商標,或者乾脆花巨資買斷我們著名商標的使用權,然後占而不用,同時對他們商標的商品大肆宣傳。這樣,我們通過幾十年創造的名牌在幾年之內就被洋品牌完全取代了。比如飲料行業,我國原來的「八大名牌」如「亞洲」、「嶗山」、「八王寺」等,一開始,除「健力寶」、「正廣和」未合資,其他6家都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合資了;洗衣粉行業,上海的「白貓」,廣東的「高富力」、「中意」,合資後,被外方控制,他們利用我國名牌廠家的生產能力和銷售渠道,推銷他們高價的「碧浪」、「汰漬」,把我們的名牌打入「冷宮」。廣州肥皂廠的「潔花」香皂與美方合資後,很快被「海飛絲」、「潘婷」取而代之。逐漸我們的國產牌子就淡出市場了。
(三)商標被搶注
知識產權是具有地域性特徵的權利,也就是說,依據一國法律取得的知識產權只在該國領域內有效,在其他國家是不必然受到保護的。商標也是一樣。近幾年來,當我們的一些名牌准備出口國際市場時,發現其商標已被外商搶注。比如,電器商標「海信」在德國被搶注、「康佳」在美國被搶注、「科龍」在新加坡被搶注;雲南卷煙品牌「阿詩瑪」、「紅塔山」在菲律賓被搶注、「五糧液」在韓國被搶注;天津麻花商標「桂發祥十八街」、北京醬菜老字型大小品牌「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搶注;河南白酒品牌「杜康」、百年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在我國被列為「國寶級」保護的「一得閣」墨汁被日本人搶注等等。(《人民日報》(2006-04-17第05版)商標被搶注後,產品要進入這些國家和地區,我們或者以重金買回本屬於自己的商標使用權,或「改名換姓」,重新培育名牌。無形中,我們的馳名商標就被淡化了,嚴重損害了馳名商標的價值。
(三)遭遇知識產權欺詐
正如我們所知,知識產權是具有地域性、時間性特徵的權利,在一國有效的知識產權不一定在另外一國就必然受到保護。而且除商業秘密外,知識產權都是一定期限里的權利,而不是永久性的權利。超過法定保護期限,人人都可以自由無償地使用,不需要權利人的許可。但由於我們缺少這方面的知識,以致屢遭知識產權欺詐。例如,我國的某汽車廠與外商進行合資談判,外方提出技術入股,以其中的97件專利技術,共摺合1600萬美元入股。由於這家企業不懂得專利法,後來才得知,這97件專利技術中有23件專利是過期的,還有29件專利已臨近到期,13件則剛剛申請中,真正算數的專利只有32件,也就是說2/3的專利是不能折算股金投資入股的。該企業吃虧上當,追悔莫及。
二、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途徑
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應該做到一個轉變、兩個重視、三個加強。
(一)一個轉變
一個轉變,就是轉變觀念,增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我們有很多企業還抱著老觀念,認為發明在自己手上,別人拿不走,甚至認為申請專利會花費一大筆經費,不值得。國內的企業,真正重視知識產權的非常少,除了極少數的企業,比如海爾、北大方正等有比較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外,其他絕大多數的企業還局限在對有形資產的管理上。據2008年「中國保護知識產權高層論壇」獲得的消息,我國有99%的企業沒有申請過專利,高達60%的國內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由此,很多國內企業還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認為如果知識產權制度在我國真正實施,那結果就是保護其他國家的企業,國內企業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和相關產權,反而會成為執法的對象。所以觀念上還有一種抵觸的情緒。但我們要知道,未來的經濟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在我們生產8億件襯衫才能換一架飛機的今天,不保護知識產權,我們就沒有發展。
(二)兩個重視
1.重視培養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知識產權戰略的運用必須由具有專業意識和專業知識的人來實施。但是目前國內的狀況是:直接參與創新的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缺乏知識產權管理;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發人員沒有專利意識;參與市場經濟的主體不懂知識產權戰略。據統計,我國目前擁有專利工作者僅一萬餘人,平均每13萬人中才有一名懂專利的人員。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在知識產權制度實施後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幾乎都工作在外企知識產權部門,最優秀專利代理人都在涉外代理機構,最優秀的研發人員也在不斷應聘到外資研究機構中去了。
2.重視發展自主知識產權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國眾多DVD生產廠家被控侵權的事件。我國的D V D生產企業因為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使用別人的技術專利,先後被日立等跨國公司指控侵犯其核心專利。以至現在我國每生產一台DVD,中國企業就要向國外支付產品凈售價的4%或4.5美元的專利許可費。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2006年「中國保護知識產權高層論壇」上透露,我國外貿總額已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創新高技術產品僅占外貿總額的2%;2005年全球100個最有價值品牌,中國連續8年的記錄為零。2005年秋季廣交會上,我國出口產品,只有21%有自己的商標。因為缺少自主知識產權,我們不得不將每部手機、計算機、數控機床20%―40%的售價支付給國外專利持有人,「為他人做嫁衣裳」。
(三)三個加強
1.加強立法,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
法治的基礎是有法可依。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必須有完備的法律體系做基礎。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還陸續加入了一些重要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就整體而言,我國的法律體系已達到世貿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但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並不十分完備,比如我們沒有規范如何行使知識產權行為的〈反壟斷法〉。以致對專利權人在我國市場濫用知識產權的壟斷行為不能加以有效規制。比如微軟,微軟的Windows98在美國銷售時合800多人民幣,而在我國大陸市場的零售價為1980元,因為這差別價格,我國消費者一年就要多支出10億元人民幣。
2.加強執法,保障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益的實現
法律的保護不僅在於立法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依賴於有力的執法。但現在明顯存在司法機關執法不力的情況,一是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在有些地方,工商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就直率地表示:原則上為了地方經濟,政府是不允許打假的。正因如此,在他們採取行動的時候也只是應付,效果並不理想。二是現行法律對侵權者打擊力度不夠,經濟重罰、重賠和刑事處罰均不到位,既打不疼,也打不死。權利是受法律保障的利益,如果權利人的利益得不到實現,那麼誰都不會再願意花真金白銀去造有技術含量的產品,更願意做一本萬利的掠食者。長此以往,危害的是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甚至危及生存和發展。所以,加強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必須要加強執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
3.加強宣傳教育,使知識產權保護深入人心
1447年,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威尼斯共和國專利法》就誕生了,1883年,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國際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就簽定了,1967年,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的時候,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還是空白。直到1982年我國才制定了第一部保護知識產權的《商標法》。而且,發達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都是伴隨著工業革命自發完成的,是內在的制度需求,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我們的知識產權制度主要是通過政府頒布法令來實現的,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缺少相應的思想基礎和經濟基礎。所以知識產權保護要得到人們的了解、認同並遵守,需要一定的時間,更需要政府不懈的宣傳、普及和教育。日本新提出的口號是「知識產權立國」,在日本的中小學課本中,民族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就赫然在目,可見,日本已經把保護知識產權上升到民族利益的高度。我們也要有這種認識,只有通過不懈地宣傳教育,才能使知識產權的保護深入人心。

I. 什麼恰恰是企業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最嚴重的觀念障礙

是企業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最嚴重的觀念,那知識產權需要保護企業的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肯定是需要保護的,不能夠被隨便亂用的。

J. 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需要注意這些干貨

我國現今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比較薄弱,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當務之急。從另一方面講甚至有一些企業直接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當做一種不以為然是不正規的事情來做;因此經常呈現出來是問題有不保護專利而被他人竊取專利的情況,或者是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不認為是會觸犯法律的事情。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離不開制度、體制機制和程序的保障,以國家統籌規劃、地方試點試驗的方式,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在激勵創新、促進創新成果合理分享方面的關鍵作用,嘗試破除制約知識產權嚴格保護的制度性障礙,進一步探索完善知識產權授權確權和執法保護兩大核心體系,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知識產權體制機制國內申請版權保護、商標保護、專利申請等主要通過各地版權局、國家商標總局和專利局等機構進行申請保護,不過通過這些途徑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時間長,而且再接受申請後有一個公示期,這時候自己的作品可能會有人來惡意的投訴,所以建議大家在為自己作品申請版權、商標和專利權的可以通過信賴的代理作為服務。總而言之,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意識保護知識產權其實就是保護自己口袋裡的錢,如果知識產權沒有保護好,這無形的資產就會為他人所用,況且知識產權匯集著企業的投資或者包含著知識產權人的辛苦智慧付出,非常有不要申請保護,假如你有自我的知識產權想要申請保護但是無從下手的話可以直接聯系八戒知識產權官網顧問哦。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保護最大的觀念障礙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