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經濟特區土地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土地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和依法經營、保護土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海南經濟特區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海南經濟特區的土地按照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原則,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限期使用制度。
地下資源、埋藏物、隱藏物、原有公用設施不屬於土地使用權出讓范圍。
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繼承或者用於其他經濟活動。
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農業生產,也可以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自辦企業,或者作為與其他單位、個人合作的條件,用於非農業建設。第三條土地使用者開發、利用和經營土地的活動,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並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第四條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或者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全面規劃,加強管理,制止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的行為。第六條省、市、縣、自治縣土地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統一管理工作,負責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
省農墾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墾區內國有土地的管理工作。第七條對在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土地以及有關的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獎勵。第二章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第八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國有農場、林場、牧場、鹽場、漁場的土地,農村和城市郊區中依法徵用的土地,以及國家未確定給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山、水面、灘塗、河灘地和其他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集體所有。第九條依法使用國有土地的,應當向市、縣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登記,領取國有土地使用證。
擁有集體所有土地的單位,應當向市、縣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登記,領取集體土地所有權證。
非集體土地所有者依法使用集體所有土地,應當向市、縣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登記領取集體土地使用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集體所有土地從事農業生產的除外。
變更土地所有權或者土地使用權以及在土地使用權上設定他項權利的,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報批或者登記。第十條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十一條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有爭議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按照分級負責、就地解決的原則處理:
(一)在鄉、民族鄉、鎮范圍內,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土地糾紛,由鄉鎮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土地糾紛,由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
(二)在市、縣、自治縣范圍內,跨鄉、民族鄉、鎮的土地糾紛,由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處理。
(三)跨市、縣、自治縣的土地糾紛,由有關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召集當事人進行調解;經調解無效的,由所在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書面報請省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也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三章土地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第十二條省、市、縣、自治縣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執行;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擬訂鄉、民族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需要修改的,應當報請原批准機關批准。
在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開發利用,應當符合城市規劃。第十三條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的土地,除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外,不得徵用或者改變其用途。確需徵用或者改作他用的,必須按照有關基本農田保護的規定辦理。第十四條城鎮規劃區內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由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按照下列方式組織實施:
(一)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直接投資開發建設;
(二)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委託企業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建成後的土地使用權由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統一出讓,並依照合同約定分配收益;
(三)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以土地使用權與企業合作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建成後,企業依照合同約定取得部分地塊的土地使用權。
2. 海南省土地權屬確定與爭議處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依法確定土地權屬,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維護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土地權屬是指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歸屬。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第三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承辦。
土地權屬爭議由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處理。第四條確定土地權屬和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工作,應當堅持公平、公正和公開原則,以法律、法規和規章為依據,尊重歷史和現實,實事求是,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第二章土地權屬第五條下列土地屬於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
(一)城市市區的土地;
(二)農村和城市郊區中已經依法沒收、徵收、征購為國有的土地;
(三)依法不屬於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灘塗及其他土地;
(四)江河、湖泊和海洋沖刷、淤積形成的土地和填海項目竣工後形成的土地;
(五)因國家組織移民、自然災害等原因,農民成建制地集體遷移後不再使用的原屬於遷移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六)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員和土地都已經實際並入國有農、林、牧、茶、漁、鹽場(以下統稱國有農場)後,原屬該農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七)政府和軍隊接收的敵偽地產;
(八)經人民政府批准徵用、劃撥的軍事用地;
(九)1962年9月27日《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案》(以下簡稱《六十條》)公布前,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部隊、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和集體所有制的華僑農場使用的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含合作化之前的個人土地),迄今沒有退給農民集體的;
(十)《六十條》公布時起至1982年5月14日《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以下簡稱《徵用土地條例》)實施以前,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部隊和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1.簽訂過土地轉移等有關協議的土地;
2.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土地;
3.進行過補償或勞動力安置的土地;
4.接受農民集體饋贈的土地;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屬於國家所有的土地。第六條土地改革時分給農民並頒發了土地所有證的土地,《六十條》實施時確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以及《六十條》實施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直使用至申請確權時或者土地權屬爭議發生時的土地,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但依照法律、法規屬於國家所有的除外。
根據《六十條》確定的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由於下列原因發生變更的,按變更後的現狀確定集體土地所有權:
(一)因村、隊、社合並或分割等管理體制的變化引起土地所有權變更的;
(二)因土地開發、國家征地、集體興辦企事業或者自然災害等原因進行過土地調整的;
(三)因農田基本建設和行政區劃變動等原因重新劃定土地所有權界線的。
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除有證據證明屬於國家或者其他農民集體所有的以外,按目前該村農民集體實際使用的土地確定所有權。第七條一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連續使用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土地至確權時或者爭議發生時已滿20年的,應當確定土地所有權歸現使用者所有;連續使用不滿20年或者雖滿20年但在此期間原所有者以書面形式向現使用者或者有關部門提出歸還要求的,土地所有權仍屬原所有者。
一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連續使用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曾使用的土地至確權時或者爭議發生時不滿20年的,土地權屬爭議各方均不能提交充分證據證明其土地歸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以下情形確定所有權歸屬:
(一)申請土地確權前沒有爭議的,土地所有權確定給正在使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
(二)申請土地確權前已經發生爭議的,根據爭議各方使用爭議地的使用現狀、使用時間長短、生產活動習慣、人口數量、人均擁有的土地數量、距離遠近等具體情況,確定各方土地所有權。
3. 我不是海南戶口,能買海南農場個人承包的土地嗎
農村土地是不能買賣的。如果是國有土地,可以流轉,其使用權你是可以買的。
4. 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穩定和完善我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切實保障農民和其他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
發包的農村土地,其權屬應當明確。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取得集體土地所有權證書;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土地應當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存在權屬爭議的農村土地,應當在依法解決權屬爭議並確權後方可發包。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建立在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基礎上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包括經濟合作社和經濟合作聯社。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分別依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土地承包及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不得向農民收取。第五條農村土地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的規定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進行發包。鄉(鎮)人民政府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無權發包農村土地。第六條水田、旱田、坡園地等耕地和商品林地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墾的其他土地應當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發包到戶,不得採取其他方式承包。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得預留機動地。《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前已經預留的耕地和本辦法實施前已經預留的商品林地面積不得超過本集體經濟組織耕地、商品林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五,超過部分應當依法發包;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機動地。
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其他方式承包。第七條發包方不得將農村土地發包給國家機關、從事非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的事業單位、工商企業及國家工作人員(含離退休人員)、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採取轉讓、合作、轉包、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給國家機關及國家工作人員(含離退休人員)。
本辦法施行後違反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承包合同或者流轉合同無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當事人退回土地。
對本辦法施行前國家機關、從事非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的事業單位、工商企業及國家工作人員(含離退休人員)、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承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土地或者國家機關及國家工作人員(含離退休人員)通過流轉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加以規范。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第八條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期限,屬於耕地的為三十年,屬於林地的為三十年至七十年。家庭承包合同約定的承包期不得少於法定期限;少於法定期限的,應當按照法定期限執行。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年。第九條農村土地採取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分年齡、性別、民族、勞動能力等,享有平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應當按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人數平均分配,發包到戶。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自願放棄承包土地權利的,應當在土地承包方案公布後15日內書面告知發包方。第十條下列土地應當用於調整家庭承包的土地或者承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新增人口的農戶:
(一)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
(二)通過依法開墾等方式增加的土地;
(三)承包方依法、自願交回的土地;
(四)發包方依法收回的土地。
前款規定的土地在未用於調整之前可以其他方式承包,承包期不得超過三年。第十一條依法保護婦女在土地承包中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村規民約等形式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承包期內,婦女結婚,新居住地集體經濟組織應當解決其承包土地;結婚婦女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離婚或者喪偶的婦女及由其撫養的子女,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承包期內,因結婚,男方到女方家落戶的,夫妻雙方及其子女享有與居住地集體經濟組織其他成員平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男方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5. 海南省確定土地權屬若干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土地權屬管理,維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本省范圍內確定土地權屬,調處土地權屬爭議,適用本規定。第三條確定土地權屬必須遵守國家和本省的有關法律、法規,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第四條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及土地他項權利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承辦。第二章土地所有權第五條土地所有權分為國家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第六條下列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一)江河、湖泊和通過人工填海形成的土地;
(二)在198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利部門組織興建和直接管理的水庫、溝渠等水利設施用地,但水利工程保護區內未經徵用的農民集體土地仍屬農民集體所有;
(三)在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界線范圍之外,國家未確定為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山、荒地、灘塗及其他土地;
(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劃撥、出讓給單位和個人使用的土地;
(五)1982年5月14《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條例》(以下簡稱《徵用土地條例》)實施以前,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城市集體經濟組織、部隊使用至今的土地;
(六)政府和軍隊接收的敵偽地產及解放後經人民政府批准徵用、劃撥的軍事用地;
(七)《徵用土地條例》實施前已經賣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用於非農業建設的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八)《徵用土地條例》實施以前,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部隊和城市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簽訂過土地轉移等有關協議的;
2.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
3.進行過補償或勞動力安置的;
4.接收農民集體饋贈的。
(九)集體所有制企事業單位轉為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土地;
(十)《徵用土地條例》實施後,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將集體土地非法買賣給本集體之外的單位和個人用於非農建設的,經依法處理後仍由這些單位和個人使用的土地;
(十一)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並入國有農、林、漁、牧、鹽場的原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十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屬於國家所有的土地。第七條下列土地屬於集體所有,但依照本規定第六條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除外:
(一)土地改革時分給農民並頒發了土地所有證的土地和1962年9月27日《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以下簡稱《六十條》)實施時確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
(二)農民的自留地、自留山、農村居民的宅基地;
(三)自《六十條》公布前,農民集體經濟組織一直使用至今的土地;
(四)在農民集體經濟組織界線范圍內,農民集體經濟組織連續使用20年以上,現在仍繼續使用的土地及其間的零星荒地;
(五)鄉(鎮)或村在集體所有的土地上修建並管理的道路、水利設施用地;
(六)《村鎮條例》實施後鄉(鎮)、村企事業單位使用的集體土地。第三章土地使用權第八條《徵用土地條例》實施以前,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集體經濟組織、部隊使用至今的國有土地,其土地使用權屬於現使用者。
《村鎮條例》實施前,個人使用至今的國有土地,其土地使用權屬於現使用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以前,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開發國有荒山荒地用於農、林、牧、漁業生產的,依法確定其國有土地使用權。第九條解放後原宗教團體、寺廟、教堂等宗教活動用地,被其他單位佔用,原使用單位因依法恢復宗教活動需要退還使用的,原則上予以退還。確屬無法退還的,經協商或依法處理後確定土地使用權。第十條國營農、林、牧、漁和鹽場撤銷停辦、軍事設施經國家批准撤銷或者接收單位長期不開發利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依法收回並重新確定土地使用權。第十一條本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單位或個人依法取得集體土地進行農業開發的,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用地批准文件確定集體土地使用權;《村鎮條例》實施之前,鄉(鎮)、村企事業單位使用至今的集體土地,可確定其集體土地使用權;《村鎮條例》實施以後,鄉(鎮)、村企事業單位擅自使用的集體土地,經依法處理後,確定其集體土地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