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案是否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教案是個人勞動成果,當受法律保護。
2. 老師編寫的教書和PPT有版權嗎
老師編寫的教書和PPT有版權,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版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權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即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有侵權的事實即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製品和廣播電視節目。著作權侵權行為,既沒有徵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屬於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這是對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種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這種侵權行為既可能是對他人的著作人身權造成了損害,也可能對他人的著作財產權造成損害,還可能同時損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如非法復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財產權,而假冒他人作品,則往往同時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
3. 老師編寫的教書和PPT有版權嗎
有的,不能私自把老師的學術成果用於網上交流,老師可以追究法律責任的,祝你好運!
4. 教師對採用非單位提供的材料製作的課件、講義享有著作權嗎
這屬於職務作品著作人的作品,由於是未採用單位提供的素材製作的課件,當然對可有一定的著作權。具體解釋如下:
職務作品的著作權人
1. 概念:是指單位的工作人員履行其在單位中的本職工作或者本單位交給的本職工作以外任務創作完成的作品。由此可見,職務作品有兩種:
(1)是履行其在本單位的本職工作所創作的作品,例如某影樓的攝影師在工作期間為顧客拍攝的婚紗照即為職務作品;
(2)完成單位交給的本職工作之外的其他任務的創作完成的作品,例如甲為某影樓的會計,業余愛好攝影,一天影樓顧客較多,影樓讓該會計暫時作為攝影師為顧客的婚紗照一套。
△職務作品可以是作品分類中的任何一種作品形式。
2. 認定職務作品時應考慮的條件主要有兩個特徵:
(1)作者和所在單位存在勞動關系。
(2)作品的創作屬於作者的職責范圍。"工作任務",是指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中應當履行的職責。
3. 由單位享有著作權的情形。
(1)法定由單位享有著作權的情形。《著作權法》第16條
此時作者對該作品僅享有署名權、獎勵和報酬的權利:
A、須是職務作品
B、須主要利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完成創作
C、須由該單位承擔責任
D、須是圖紙作品或者計算機軟體,包括: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地圖等職務作品。
(2)意定由單位享有著作權的情形。若單位與作者簽訂合同約定由單位享有著作權,由於屬於私法自治的范疇,當然有效。
4. 由作者享有著作權的情形。除上述由單位享有著作權的職務作品外,其餘的職務作品都由作者個人享有著作權。但是受到下列的限制:
(1)單位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有優先使用的權利
(2)作品完成2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外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作品完成2年期限,自作者向單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計算。
(3)如果在作品完成2年,單位在其業務范圍內不使用的,作者可以要求單位同意由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其作品,單位沒有正當利用不得拒絕。在作品完成2年內,經單位同意,作者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獲報酬,由作者與單位按約定的比例分配。
5. 教師對自己的教案有沒有所有權
國首例教案官司案外申訴和上訴仍在進行
歷時三年多的全國首例教案官司,經歷一審、二審和再審敗訴,變更訴訟請求勝訴後,原告高麗婭並不打算就此停下維權的腳步。1月23日,高麗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她仍在就一審、二審和再審的官司進行申訴,為的是弄清教案所有權的歸屬。據悉,被告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也已經上訴。
教案歸誰所有折射法律空白
高麗婭原是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的語文教師,從1990年開始,她每學期按規定將編寫的教案交給學校。到2002年上學期,高麗婭共交給學校48本教案。
2002年4月,高麗婭因撰寫教學論文,向學校索要自己的教案,但學校最終只還給她4本,其餘44本已被銷毀或當廢品處理掉了。高麗婭認為教案是教師的智力成果,含有教師的知識產權,而校領導給予的答復是:一個區區小學教師的教案有什麼知識產權?
「小學教師的教案有什麼知識產權?」正是這句話使高麗婭為自己、也為全國小學教師,走上了漫長的訴訟之路。2002年5月30日,高麗婭以學校漠視教師的勞動成果,侵犯了她對教案的所有權為由,將四公里小學告到南岸區法院,要求判令學校返還她44本語文教案,並賠償損失。
2002年8月5日,重慶市南岸區法院一審以原告與被告之間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他們之間履行職務過程中發生的糾紛不屬於法院受案范圍為由,裁定駁回原告高麗婭的起訴。高麗婭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2002年10月28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理。法院認為,高麗婭在本案中起訴要求返還教案,系一種物權請求,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屬平等主體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屬民法調整范圍。因此,原審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有誤,應予以撤銷。
2003年10月28日,重慶市南岸區法院對此案重審後,判決駁回原告高麗婭的訴訟請求。該案主審法官楊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然重申,要判斷被告不退還或不能退還44本教案本的行為是否構成對原告的侵權,關鍵在於該44本教案本是否應屬原告所有。而本案訟爭的教案本是由被告購買後發放給原告的,其發放的目的是為了讓原告將其教案再現於空白的教案本上,並無轉移教案本所有權的意思表示。所以,法院認定其在性質上系學校財物,應屬被告所有。同時法院認為「教案不屬『作品』范疇,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教案應屬工作成果,學校有佔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故高麗婭要求學校返還教案,於法無據」。
高麗婭再次提起上訴。2004年3月2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維持原判,高麗婭要求學校返還教案的請求再度被駁回。
檢察機關提起抗訴教案官司再起波瀾
2004年5月,對終審判決仍然不服的高麗婭,向檢察機關遞交了民事申訴書。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在召集了二十多位知識產權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專家多次論證研討後,2004年11月25日,以下列理由提出抗訴:
第一,根據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高麗婭所寫教案包含其個人的經驗及智慧,完全符合我國著作權法關於作品的定義,屬於普通職務作品,應該由她享有完整的著作權,其學校僅有在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的權利。而一審判決認定教案不屬於作品,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二審判決又承認教案是職務作品,但未能明確屬於何種職務作品,誰擁有教案的著作權。這樣,原審對教案應否享有著作權的認定含混不清,從而杜絕了高麗婭就教案著作權歸屬問題尋求法律救濟的渠道。
第二,空白教案本與附載有教案內容的教案本有著質的不同,前者為一個低價物,後者為具有智力成果的新物。這個新物的創造者就是高麗婭。她對於載有自己所寫教案內容的教案本享有所有權。而一審、二審判決否定其有對附有教案內容的教案本的所有權顯系錯誤。
第三,教師高麗婭請求返還的是附著了教案內容的教案本,而不是學校所發的空白教案本,原審判決混淆了特定物與種類物的關系,缺乏法律依據。
第四,原審判決作出原告不擁有教案著作權的認定,屬於超越職權的程序違法行為。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再審,並於2005年5月23日判決:維持本院二審民事判決。
改變訴訟請求獲教案著作權
經歷一審、二審和再審敗訴,不屈的高麗婭該何去何從?2005年9月7日,高麗婭接受了檢察院改變訴訟請求的建議,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坐在記者面前的高麗婭坦言,其實,她還是渴望法律能認可教師對教案的所有權。之所以改變訴訟請求,是因為她實在渴望贏得官司。她說,全國有一千四百多萬教師,她的勝利就意味著教師的智力成果得到法律的保護。在高麗婭拿到勝訴判決書的那天晚上,來自全國各地祝賀?だ牡緇埃即蟣恕?
2005年12月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確認被告重慶市南岸區四公里小學校侵犯了教師高麗婭的著作權,判令四公里小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5000元。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高麗婭的48冊教案本,是高麗婭獨立創作完成,具有獨創性,符合作品的定義。又由於高麗婭是因工作需要完成了這些作品的撰寫,所以它們應當屬於職務作品。但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規定高麗婭的這些職務作品只能歸校方享有,同時雙方也沒有事先約定,所以它們又只能算是一般職務作品。而根據我國著作權法,一般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應由作者享有。教案究竟該姓「公」還是姓「私」,法律暫時從著作權的角度給了全國的老師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民法添附理論解決權屬問題
對此案的爭論並沒有因法院的宣判而停止,讓高麗婭耿耿於懷的教案所有權歸屬也還沒有明確的說法。記者為此采訪了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專家、中國民法學會副會長趙萬一。
趙萬一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該案一波三折的關鍵問題所在———作為教案存在有兩種權利:一是針對物質形態的教案本所產生的權利即財產權;另外則是以教案本這種紙質形態為載體的具體教案內容的權利即著作權。原一、二審和再審法院均認定教案本系學校購買後發給(而不是送給)老師作備課所用,並未發生所有權的轉移,故判定教案屬於學校。法院之所以作此判定,其原因在於原告起訴的訴訟請求針對的是財產權,因而法院作出這樣的判決並沒有實質性的錯誤。
「但是,」趙萬一隨即強調,「實際上,教案本本身的價值非常小,而附著在其上的教案內容才是雙方爭執的焦點。教案內容作為教師對所教內容的理解,體現了教師的創造性的精神活動,無論該教案是否發表,均構成作為著作權客體的作品。」
趙萬一說,由個人創造的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主要有兩種形態:作者個人的作品和職務作品。職務作品是基於職務行為並主要利用單位所提供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這里的職務行為應理解為作品創作本身就屬於創作人職務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利用單位的物質條件是指利用單位的實驗設備、器材等。在本案中,作為教師其主要職責是向學生授課,作為規范授課的依據是教師應當預先准備教案,但教師的教案既要涵蓋所講課內容的一般要求,同時也包含了教師個人對講課內容的理解和解釋,即具有相當的個體化特徵。職務作品大多數基於法定原因,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基於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在本案中既沒有法定的屬於職務作品的情形,單位與教師之間也沒有就教案的歸屬作出約定,故應當推定為屬於個人作品。其教案的著作權當然應由該教師享有。
關於該案仍在爭執的教案(實際上是教案本)所有權歸屬問題,趙萬一認為,要明確教案所有權是否轉移,就要明確學校發放教案本行為的性質是贈與還是借用,如果是贈與,所有權當然就轉移給了教師,如果只是一種借用性質,那麼教案本的所有權就沒有轉移。
「那您個人認為這該是贈與還是借用呢?」問道。
「按照教育界長期以來的共識和習慣,我認為應是贈與。」趙萬一回答說,「即便是一種不轉移所有權的借用行為,也可以考慮適用民法上的添附理論,即教案財產權相對於教案著作權而言,在價值上明顯不對稱。教案本雖由學校提供,但教師在教案本上創造的作品其價值已遠遠大於教案本本身。在此種情況下根據添附理論,教師可以通過對原物所有人(學校)進行財產補償的方式獲得教案的所有權。但民法中的添附作為所有權的一種取得方式,能否將其擴及到物權與知識產權領域,屬於理論上尚有爭議的問題。但我還是主張可以適用這一理論。」
6. 托尼老師設計的發型是不是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為什麼
發型並不受著作權法保護。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著內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容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從這里看,首先 發型的獨創性標准難以把握,對發型進行著作權保護會與公有領域利益發生沖突;其次發型不具備作品的物質載體要件,不符合作品構成要件。發型作為著作權保護在我國立法中尚不夠明確,在我國一些起訴發型侵權的案例也沒有成功過
7. 老師布置的作業——著作權糾紛案
剝奪政治權利只是出版權,不剝奪著作權。法院應當判出版社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8. 教案算不算是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
剛剛跑到網路去看了哈什麼是教案和著作權
裡面有這樣一段
"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
所以應該是受著作權保護的
9. 一個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根據單位工作要求編寫的考試試題版權歸自己還是單位
按著作權法抄
第十六條公民為襲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
如果沒有約定,著作權適用《著作權法》歸你擁有。你有署名權和獲得相應報酬的權利。但你們單位有使用上的優先權。如果單位提出歸其所有,要看你們的權利義務的分配,你們的協議是優先於法律的。你覺得合適才會簽約啊,你可以和你們單位談。
10. 學校教師的教案是否有著作權 首例教案侵權案塵埃落定
這個教案設計在網上找找模板,多弄弄就可以了,一部分是教案設計,一部分就是基礎知識的考試。主要難的就是基礎知識,教案設計,經過老師的培訓就差不多了。 教案設計佔20分,基礎知識站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