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與信息科技法

知識產權與信息科技法

發布時間:2022-08-02 09:49:21

A. 知識產權法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有何意義答案1000字以上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發布實施3周年,在第1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時,4月20-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中宣部等25個部門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的主題是「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與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設計未來」遙相呼應。重視創新,擁有並有效運用知識產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建立並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需要立足現實規劃未來。

本報記者 晁毓山攝影報道

記者日前從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開幕式暨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上獲悉,2010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39萬件,居世界第二位。而此前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在其主要目標部分提出,「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3件」。

「盡快提高專利的擁有量,對於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創新型國傢具有重要意義。」參加此次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的專家們表示,知識產權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今年4月26日是第1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中宣部等25個部門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今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

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國內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正在將擁有專利的優勢轉化為經濟轉型發展的優勢,並且涌現出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專利、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這再次印證了知識產權助推經濟轉型的作用正在日益顯現。

田力普指出,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未來5年是我國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是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完成《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出的階段性目標、為全面實現戰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知識產權服務科學發展、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工作社會影響力的戰略機遇期。要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新需要,積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把服務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促進知識產權與經濟融合作為主攻方向,把全面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作為關鍵環節,把加強知識產權建設作為著力點。堅持把統籌兼顧、共享發展作為根本方法,科學規劃,扎實推進,為國家整體規劃目標的實現增添新動力。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標志著知識產權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3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工作邁上新的台階,社會創新活力得到激發,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得到確立,知識產權保護日益成為全社會的主流共識。

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有效專利共計221.6萬件,其中國內有效專利所佔比重達到82.4%,而2006年的比例為75.5%。在有效發明專利中,國內所佔比例略低於國外,但近年來保持平穩增長勢頭,所佔比重已有明顯提升;同時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的職務發明比例從2006年的 70.1%上升到了2010年的81.3%;在有效發明專利中,國內所佔比例從2006年的33.3%穩步提高到2010年年底的45.7%。有效發明專利正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

知識產權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知識產權制度是激勵和保護創新的重要法律制度,是當前國際競爭中的兵家必爭之地,利用知識產權贏得市場競爭的先機已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在論壇發表演講時指出。

韓俊說,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左右。去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也提出這個目標以及到2020年更長遠的目標。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著力點。「十二五」更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攻堅時期,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能否發揮出這一助推器的最佳效益是實現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的決定性要素之一。

「知識產權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財富資源,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乃至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知識產權制度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支撐,也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巡視員孟憲棠在論壇發表演講時表示。

他說,知識產權深刻影響著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直接決定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關鍵是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對市場主體自主創新的推動和引導作用。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如2010年度全國科技進步獎評審項目中大概有超過1/3的項目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對我國專利資料庫檢索後發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23個重點方向中,生物醫學工程、航空、軌道交通、衛星應用、高性能復合材料、生物醫葯、先進環保、高效節能等領域發明專利國內佔到九成以上。

孟憲棠強調,加快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必須堅持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強化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

一是加強科技政策、產業政策和知識產權政策的銜接協調,特別是要強化科技重大專項、產業重大創新工程和知識產權布局之間的聯系,突出知識產權對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

二是鼓勵引導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著力突破重點領域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形成知識產權,加大對具有重大社會效益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水平。

三是積極研究推進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利益保障和實現機制,鼓勵企業聯合構築專業聯盟,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機制,引導開發和運用具有區域特色的知識產權。

四是強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鼓勵企業積極申請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支持企業主體加大知識產權投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創新。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基礎保障作用,將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力發展。」孟憲棠說。

馮曉青:知識產權制度要立足現實規劃未來

本報記者 吳璽報道

當前的國際競爭是科技的競爭,知識產權體現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也決定了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高科技企業應如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贏得未來發展先機?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馮曉青。

記者: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是「設計未來」,在當前的形勢下,這一主題具有怎樣的含義?

馮曉青:「設計未來」具有很深的內涵。從當前的形勢看,這一主題具有以下含義:一是知識產權制度的構建要立足現實、規劃未來。目前國際層面進行的一些推動知識產權制度國際化進程的立法活動體現了這一點。就國內知識產權制度而言也一樣,目前《商標法》正在進行第三次修改,《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也被提上日程,與此相關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也提出要修改。

二是知識產權保護和制度運作需要面向未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就是對此很好的體現。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和實施為例,其規劃的是未來5-20年與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直接相關的重大知識產權問題,具有長遠性、全局性特徵。我國提出到2020年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無疑是「設計未來」的最好詮釋。

三是與知識產權直接相關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面向未來,而且需要未雨綢繆,以前瞻性的眼光勾勒出願景藍圖,用以指導當前的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活動,並形成一種激勵機制。不久前通過的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就是對此的重要體現。

此外,「設計未來」還體現了理想與現實、目標與現狀、追求與動力的契合,為人生藍圖和事業發展提出美好的憧憬。對知識產權制度而言,則為制度的完善提出美好的願景,可以激勵人們更好地利用這一「重要發明」為人類謀福祉。

記者: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未來,我國企業應該如何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

馮曉青:知識產權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要課題和熱點問題,這與當前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以及知識產權制度日益國際化等因素直接相關。高科技領域和知識產權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高科技企業的生命力在於提高創新能力,獲得更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就我國高科技企業而言,創新與知識產權也是其發展和壯大過程中的兩個極為重要的內容,具有戰略性意義。

提高高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需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點:一是重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文化;二是加大對創新的投入,適當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在銷售額中的份額;三是緊密結合企業的科技和經濟實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創新模式;四是重視技術創新活動,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五是重視利用知識產權戰略促進創新活動,將企業創新活動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緊密地結合起來,建立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融合的有效機制,通過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促進創新能力建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記者: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企業應如何制定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馮曉青:知識產權是企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其具體體現於:知識產權本身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擁有知識產權可以憑借法律賦予的具有壟斷性的專有權利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競爭優勢,從而獲得極強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實施知識產權,可以為企業帶來直接的高額利潤和品牌效應,爭取更多的消費者。基於知識產權對企業的重要性,在當前國際競爭環境中,企業不失時機地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企業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一是樹立知識產權的戰略意識,不僅要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還要有經營管理知識產權的戰略意識;二是將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活動納入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實施知識產權全過程管理與保護;三是構建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和機制,例如建立健全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與保護制度、引進和確定知識產權管理專業人員、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專門機構和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網路;對企業員工進行知識產權培訓,弘揚知識產權文化和創新文化,推進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四是重視研究開發的投入,及時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這一點對於高科技企業尤其重要;五是根據特定企業的狀況和面臨的競爭環境,選擇適合自身的知識產權戰略形式和策略,如進攻型戰略與防禦型戰略就是不同的形式。另外,要善於學習和研究他人的知識產權戰略成功經驗。

記者: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越來越頻繁。面對這種情況,企業應該如何應對?

馮曉青:高新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越來越多說明以下問題:高新技術與知識產權的聯系非常密切,高新技術成果本身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客體,知識產權制度成為保護高新技術成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高新技術企業越來越重視以知識產權為武器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在高新技術領域,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具有重要性和戰略性。

就我國高科技企業而言,為了應對與國外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糾紛,可以在以下幾方面採取對策:一是盡可能了解和掌握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知識和手段,如應對美國337爭端的策略;二是未雨綢繆,建立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日常應對機制,如知識產權風險預防機制,防患於未然;三是在發生糾紛時,應根據糾紛處理的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和市場情況,靈活採取對策,如在我國發生的糾紛處理成本相對較低,而在國外發生的糾紛處理成本較高,需要藉助於行業協會、政府的大力支持;四是如果我國企業處於被訴地位,應採取措施變被動為主動,如和解、提起反訴、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交叉許可等形式;五是注意在日常的知識產權活動中保留證據和事實,以此為可能發生的知識產權糾紛提供足夠的證據,從而贏得訴訟的主動,增加訴訟的成功率;六是根據糾紛情況靈活採取相應的對策,例如針對專利權侵權訴訟,當有相當的證據時可請求宣告對方專利權無效等,利用交叉許可化解糾紛。

保護知識產權 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 郭濤 戈清平報道

「自主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只有不斷地進行自主創新,才能保持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企業才能在廣袤的市場里找到自己生存的土壤,開辟一番新天地。」在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鹽城捷康三氯蔗糖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堃表示,實踐證明,只有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才能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知識產權競爭的世界格局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日前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我國自身發展的需要,2010年我國的專利申請量位居世界第二,商標注冊量世界第一,我國已經把知識產權上升為國家戰略,保護知識產權有著堅實的基礎。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貿易形勢日趨嚴峻。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0年的兩年時間內,僅江蘇省就遭遇反傾銷、反補貼、美國337調查等各類貿易摩擦案件131起,涉案金額達54億美元。保護知識產權對於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國內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大多僅停留在保護層面,鮮有利用知識產權去拓展市場的案例,而鹽城捷康公司主動應對美國337調查,最終不僅勝訴還拓展了市場,為國內企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據悉,鹽城捷康公司自2009年主動加入美國337調查訴訟並獲得完勝後,得到迅猛發展。2010年,該公司年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出口創匯達 2000萬美元,年增長率達60%以上。鹽城捷康公司在獲得勝訴後抓緊時間申請專利,目前該公司共申請了8項中國專利和4項國際專利,並已獲得4項中國專利和3項美國專利授權。

「未來的競爭是知識產權的競爭。中國應建立相應的機構,制定知識產權的海外戰略,指導『走出去』的企業海外維權,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這是中國通領科技集團董事長陳伍勝在今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的感言。陳伍勝表示,西方國家實施知識產權制度已有200多年,有相當成熟的規章制度和游戲規則,也有相應的機構來保護其本國企業的利益,我國也應在知識產權領域制定海外戰略,指導「走出去」的企業海外維權,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打造知識產權戰略高地

知識產權包括版權、專利、工業品外觀設計和商標等內容,而專利保護是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主要內容。近年來,國內企業十分重視專利申請工作,專利申請量大幅攀升。通過合理利用專利技術,國內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我們連續3年,每年新生成的專利都在20項以上。」錢袋網(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孫江濤表示,正是基於對技術專利的重視,該公司擁有多項專利的厚度僅0.125毫米的晶元第二年銷售額是第一年的100倍,第三年是第一年的1000倍。

「目前我們已掌握了微光量子技術的核心技術。」北京清華慧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向明表示,該公司即將批量生產微量子電腦爽目儀,該產品目前已經獲得國內外不少經銷商的訂單,而且這項技術還可以應用於建築、交通、服裝、印刷等諸多行業。

砂基透水磚被評為上海世博會四大新材料之一,而它只是仁創科技集團雨水收集儲存利用系統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去年仁創科技在生泰砂基透水磚技術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研製出新一代生泰濾水磚、濾水溝、濾水井等核心部件,並配套開發出生泰透氣防滲砂,包括近50項專利技術,創造性地開發出系統解決方案。2010年仁創科技集團研發中心專利申請量達101項。

在東莞,市民只需攜帶具有SIMpass移動支付功能的手機,就能在安裝了POS機的農貿市場買到新鮮的蔬菜水果。這項新技術來自於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握奇申請的國內外專利總數超過500多項,僅2010年就申請了168項專利。

在重視國內專利的同時,很多有實力的大企業也開始重視專利合作條約(PCT)。這意味著在一個成員國獲準的專利在其他成員國有效,也是國際上公認的衡量技術創新的重要指標。2008年華為以1737件PCT專利申請量,超過松下、飛利浦和西門子,排名企業PCT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2010年中興通訊也追了上來,以1863件排名世界第二。

在企業積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的同時,國家已經把營造知識產權保護與激勵的良好環境列為重點工作。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在解讀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時表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掌握相關知識產權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真正走上主要依靠創新促進發展的新路。

在國家高新區,打造知識產權戰略高地的諸多規劃也在進行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知識產權推進工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實施中關村重點產業聯盟知識產權推進計劃,支持聯盟企業建立行業專利資料庫,開展重點行業專利動態分析研究;實施中關村知識產權「引優扶強」計劃,引導優質專利代理資源為中關村創新型試點企業提供高質量專利挖掘與管理服務;實施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採取知識產權託管形式,提供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託管套餐服務;開展中關村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質權處置試點,推行企業知識產權標准化管理體系。在上海,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上海張江高新區青浦園區計劃在3年時間內培育成為國家示範性知識產權優勢中小企業集聚區。杭州高新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創建工作已經通過驗收,培育形成了以萬向、中控、華三通信等企業為代表的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B. 知識產權包括哪些內容

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回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答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
專利權是指依法批準的發明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其發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內享有的獨占權或專用權。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護。
傳統的知識產權是專利權、商標權和版權的總和,由於當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不斷創造出高新技術的智力成果又給知識產權帶來了一系列新的保護客體,因此使傳統的知識產權內容也在不斷擴展。
保護知識產權能夠提供激勵機制,激發出更多的創新。

C. 知識產權法有哪些作用

一、知識產權法對社會的作用
知識產權法是確認、保護和利用著作權、工業產權以及其他智力成果專有權 利的一種法律制度。知識產權法作為法律制度的一種,它當然會對社會產生一定的作用:首先是鼓勵和保護智力創造活動的作用。
知識產權法明確規定和保護智力成果的創造者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確立智力成果的創造者的權利主體地位,對侵犯創造者權益的侵權行為人予以法律制裁。其次是促進智力成果推廣應用的作用。知識產權法確定智力成果可以有償使用和轉讓,鼓勵智力成果的創造者推廣應用其成果,確定保護智力成果傳播者的權益,規定智力成果的合理使用和強制使用。若無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知識的產生和傳播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可以斷定的是人類現在絕不可能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法律保障。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佔有如同財產的佔有,需要得到產權的確認。知識產權與物權等一樣是法律所確認和保障的獨占權、壟斷權。知識的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非磨損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無限增值性等使得其保護較之物權等的保護更依賴法律制度。許多知識產權的內容如果沒有法律的保護,主體將一無所有。可以想見,若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無法得到強有力的法律保護,則這個時代的整個經濟基礎都無法得到保障。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在知識的生產環節就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識經濟的推動力源於知識的不斷創新,知識的生產是創新的源頭,而知識的創新,要承擔高風險的成本,唯有激勵才有創新的動力。知識產權制度就是用法律的形式確認智力成果的創造者對其所創造的智力成果享有專有權,而且用法律保護這種專有權的實現。
二、知識產權保護在知識經濟社會的作用
無論是營造維護知識創新者利益的氛圍,還是有效地促進知識的傳播和利用,都離不開切實有效的知識產權制度的保護。上文已經討論過知識產權對所有社會形態產生的一些積極的推動作用。具體到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也起到相當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第一,鼓勵發明創造的作用。在知識產權出現之前,發明創造是無償使用的。這就使得發明創造的完成人或持有人無法從中獲益。知識產權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發明創造的完成人或持有人在一定時期內擁有排他性的專利權,抑制了他人的擅自實施,任何要生產、銷售由知識所創造的成果的使用都必須得到有關的知識產權擁有人的許可並支付實施費。這就使得發明創造的完成人或持有人的勞動消耗或資金消耗能夠得以收回或獲利,並使專門從事發明創造工作成為一種有利可圖的謀生職業,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從事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定點在不同的學界都是已經取得共識的。

第二,科技成果及時而廣泛應用的作用。在知識產權出現之前,由於競爭的需要,人們總是傾向於對自己的發明創造特別是關於某種產品的製造技術嚴加保密。從而導致科技信息傳播的遲滯,極不利於發明創造的及時推廣應用和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在知識產權確立之後,發明創造的完成人或持有人要取得對發明創造的專利權,就必須將其發明創造的內容向社會公開,這使得科技信息得以迅速傳播,任何需要採用該項發明創造的人,都可以及時以合適的代價取得實施許可。
第三,促進科研開發專業隊伍形成的作用。在知識產權出現之前,沒有形成發明創造成果實行有償使用、許可或有償轉讓專利申請權與專利權的機制,發明創造工作只能依附於實際生產才能成為謀生手段。知識產權制度產生之後,發明創造成果的有償許可實施。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有償轉讓的機制的形成,使得從事發明創造工作成為一種能夠賴以謀生的職業。

第四,節省科技研究開發的人力、財力、物力,縮短科技進步周期的作用。知識產權出現之前,發明創造成果的完成人或持有人的保密傾向,導致科技信息傳播遲滯和許多家傳秘方、家傳絕技失傳的消極後果,致使許多科技成果需要人們重新研究開發,從而造成科技研究開發方面的重復勞動,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上的浪費。專利制度產生之後,人們為了取得專利權必須公開發明創造的內容,這就一方面避免了他人在同樣的發明創造方面的重復勞動,節省了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另一方面又使得他人可以及早地在已公開的發明創造的基礎上進行新的發明創造,從而極大地加速了科技進步的周期。
知識創新是知識經濟的本質要求和知識經濟發展的生命。所謂知識創新,是指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的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知識的過程,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立新學說,積累新知識。
從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認為知識經濟以知識創新為基礎,圍繞知識的生產、傳播、轉移和應用組織起來的經濟形態。它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新技術和新發明的源泉,是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知識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知識創新,因此可以說知識經濟的產生是知識創新的當然結果。知識創新決定知識經濟發展的成敗,而知識經濟的探索性和創造性反過來也要求知識創新。

D. 什麼是知識產權我國有哪些知識產權保護方法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則是先與侵權者協商解決,當協商不成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綜合處理:工商局查處、專利局查處、版權局(文化執法大隊)查處。向公安局或海關等機關查處。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分析
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主要措施是:不斷健全、完善國家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懲罰額度,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各種行為。同時,要建立對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特別審查機制,避免自主知識產權流失。防止企業的壟斷發生,實現知識產權強國即科技強國。一般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發生時,可以先與侵權者協商解決,當協商不成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綜合處理:通過向工商局、專利局、版權局(文化執法大隊)舉報,要求侵權企業停止侵權,同時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舉報檢舉,請求對侵權方責任人予以刑事處罰,從而從根本上制止侵權行為再次發生。涉及海關備案、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向海關提出查處。通過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判令侵權方停止侵權,賠償損失。一般分為民事糾紛案件、行政訴訟案件、侵犯知識產權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民事糾紛案件,包括各種知識產權合同糾紛案件,各種侵犯知識產權的侵權糾紛案件,以及知識產權案件中有關賠償責任和賠償數額的糾紛,經主管行政管理部門調處後,當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案件;第二類是行政訴訟案件,主要指當事人對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所作的行政處罰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件;第三類是侵犯知識產權,構成犯罪,而由人民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這種保護主要適用於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遭受嚴重侵犯,並造成重大損失的情況。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一條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E. 企業如何對其知識產權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

您好,以下轉自光明報,
首先,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是影響制約轉化運用的核心問題。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嚴重降低創新收益的預期,從而降低創新投入和先進技術的引進。現行法律法規缺乏懲罰性規定,《專利法》規定專利侵權賠償實行「填平原則」,《轉化法》草案也規定對虛假欺騙轉化行為實行「填平」原則,對權利人的保護力度較弱。知識產權實際侵權賠償標准過低嚴重影響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的積極性。據統計,我國專利侵權實際賠償額平均只有8萬多元,商標只有7萬元,著作權只有1.5萬元,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的標准。
我國雖然建立了與世界一致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仍缺乏統一標准。在北京、上海、廣州試點建設知識產權法院取得重大進展,但仍沒有解決知識產權侵權審判標准不統一和賠償標准不統一問題。同時,我國還缺乏高素質的專業化知識產權法官隊伍,行政執法缺乏調查和法定處罰手段,而且行政與司法銜接不夠。
第二,供需矛盾問題是影響制約轉化運用的根本問題。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轉化,知識產權不能有效運用,其重要原因在於存在嚴重的供給與需求矛盾,這是一個根本性問題。高校和科研機構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重大科技成果和核心知識產權供給不足,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企業也存在創新能力弱,對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的需求不足的問題。但主要的問題是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很多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是國家戰略、規劃、工程、計劃甚至是領導人指示的產物。
市場需求是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用的根本動力,任何科技成果轉化都必須識別市場需求和符合有效需求。實際上,現有的很多科技成果轉化是通過合作或者委託研發合同方式進行的,如德國弗朗霍夫學會85%的研發資金來自於企業,需求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是主要的轉化方式。
第三,缺乏有效轉化運用模式是影響制約轉化運用的突出問題。機構團隊和能力是促進轉化運用的重要條件,我國高校科研機構沒有建立一家像發達國家那樣,具有統一的知識產權管理、技術轉移和投資功能的技術轉移辦公室。知識產權權利分散是制約轉化運用的突出問題,國外一些基於技術標準的專利池或專利組合運營企業,為企業提供一攬子許可協議,極大提高了轉化運用的效率,而我國沒有一家專利池或專利組合的許可企業。產學研合作是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用的重要途徑,而我國創新聯盟、技術聯盟等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知識產權的有機組合問題尤其是專利池或專利組合許可、共享與收益分配問題。信息和風險不對稱是制約轉化運用的客觀問題,而我國科技中介機構大多是簡單第三方模式,缺乏有效解決信息與風險不對稱問題的手段和能力。創業難是制約轉化效率的主要瓶頸,國際經驗證明,知識產權轉化的最好方式是對它進行投資,而我國絕大多數轉化運用機構缺乏投資功能,投資基金又與轉化運用機構分離,現有法律政策缺乏對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創業落地環節的支持。
第四,缺乏合理利益分配製度是影響制約轉化運用的關鍵問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用必須對職務發明人和所在單位同時進行有效的激勵。國外高校科研機構的收益分配政策兼顧了各方積極性,職務發明人基本可以分得扣除成本後收益的1/3左右。然而,我國現有法律法規堅持合同優先原則,沒有兼顧各方利益,沒有規定獎勵報酬上限,導致一些單位和地方給發明人的獎勵比例過高,一些地方甚至高達95%,影響了單位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不利於轉化運用組織機構、人才團隊和能力建設。職務發明人的獎勵和報酬實際上都是國有資產的流失,雖然一些法律允許給予職務發明人獎勵和報酬,但這並不符合國有資產管理的本意,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建立根據職務發明人本職工作和實際貢獻的職務發明權利共有制度。
第五,法律和政策規定不完善是制約轉化運用的重要問題。我國轉化運用的有關法律可操作性存在不足,原則性和上位性規定較多,缺乏實施細則,而且大量使用政策性語言,缺乏限制和規范性規定。科技法、知識產權法之間存在交叉重復和沖突問題,概念各不相同、知識產權處置權不一致,職務成果獎酬比例也不一致。我國缺乏有效促進轉化運用的政策體系,財政投入政策用純投入方式促進轉化運用會扭曲市場。允許在科研項目經費中列支知識產權事務費的政策也不利於高校科研機構轉化運用機構、團隊和能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知識產權服務業增值稅稅率實際高於以往的營業稅稅率,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收入營業稅稅收起征點過低,非職務成果轉化收入一次性徵收個人所得稅的稅負過高。缺乏支持轉化運用的保險和再保險政策。自主創新政府采購政策2011 年廢棄後,最重要的需求端創新政策陷入困境。將知識產權作為國有資產要求實現保值增值,而忽視了其維持成本和價值時效性,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在價值評估、入股等方面均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礙。簡單化的科技評價導向機制導致大量低質量知識產權產生,國家科技計劃等往往將知識產權數量作為驗收指標,科技論文和知識產權數量已成為科研人員職稱晉升與評聘的主要指標。
必須進行轉化運用體制機制的綜合改革
一是要從體系化高度完善科技法律制度。要對相關法律實行系統修改,法律規定之間應不交叉、不重復、不沖突。法律要堅持市場決定原則,規定面向市場需求的轉化運用模式並引導發展。規定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國有企業轉化運用的責任、義務。提高法律規范性,增強法律規范、限制功能,增加程序性規定和處罰性規定,尤其要加大對虛假轉移轉化行為的懲處力度。及時制定法律實施細則,重點解決在法律中沒有解決的制約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用的突出問題。
二是構建完善促進轉化運用的政策體系。系統設計促進轉化運用投入政策,主要以貼息和後采購等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支持方式。要有意識采購一批國內外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並推廣應用。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意服務業實行低增值稅稅率,並提高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收入應稅起點額度。制定非職務發明人轉化激勵政策。將對新產品采購作為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的替代政策,並恢復中小企業創新產品采購、首台首套采購和綠色采購。
三是推進轉化運用組織機構、人才團隊與能力建設。理工類大學和科研機構都應建立內部技術轉移機構,支持將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管理和投資功能三合一。支持以技術標准為依託,以專利池或專利組合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發展。支持有條件的科技中介發展第三方支付和擔保功能。
四是加大對知識產權創業環節的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資金要加大對風投、保險和擔保機構參與轉化運用的支持。降低創新引導基金的政策門檻,發展專利混合質押貸款模式。制定支持轉化運用的保險和再保險政策。
五是推動建立合理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製度。法律要堅持遵循兼顧合同和各方利益平衡原則,對做出實質性貢獻的個人、部門和單位共享利益制度,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探索建立職務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按份共有制度。
六是引導加強產學研合作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完善產學研合作政策,明確專利池或專利組合構建中知識產權聲明、許可、收益分配和管理的措施。
七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應允許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有一定范圍的浮動而不視為國有資產損失。主管部門要在備案中核查是否遵循了國內產業或中小企業優先原則。
八是完善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科技計劃、能力評價、機構認定、人才選拔使用等知識產權評價政策,增加知識產權質量與轉化運用指標,如專利實施率、許可合同數量與金額等。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知識產權與科技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F. 闡述知識產權與知識產權法兩者間的區別與聯系

此問題並非來法律問題,而是學理問自題,若作為論述題,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答:
兩者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聯系方面:1、內容相同,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
2、所屬類別相同,都屬於知識產權領域。
區別方面:1、概念不同:知識產權是保護知識產權所有人的一種權利,而知識產權法是調整和規范在知識產權領域內主體間法律行為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性質不同:知識產權是權利的一種,而知識產權法是法律規范。
總之,知識產權依賴於知識產權法的保護並得以實現,知識產權法依賴於知識產權的存在而存在。
ps:不知道是誰出的這種題目,科學性較差,根本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東西,何來比較呢。如果非要辨析這兩者的關系,不妨從上邊的角度加以展開,不過難度應該不低,但是相當無聊。

G. 科技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

D
可以查詢《知識產權法》。

H. 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什麼是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回其智力成果答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exclusive right)。
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他的客體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識產品,是一種無形財產或者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也遠遠高於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I. 知識產權的內容

(1)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5)大部分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標權的獲得需要經過登記注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規定了6種知識產權類型,即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發現權、發明權和其他科技成果權,並規定了知識產權的民法保護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也在第七節,以八條的篇幅,確定了知識產權犯罪的有關內容,從而確定了中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制度。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發明獎勵條例》等單行法和行政法規也都對相關的知識產權做了規定。

(1)著作權和鄰接權。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鄰接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
(2)專利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實施權。
(3)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或權利繼受人在法定期限內對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
(4)商業秘密權,即民事主體對屬於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5)植物新品種權,即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享有的專有權。
(7)商號權,即商事主體對商號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使用權。
對於科技成果獎勵權、地理標志權、域名權、反不正當競爭權、資料庫特別權利、商品化權等能否成為獨立的知識產權,在理論界存在較大分歧。

1893年,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立的國際局與據《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成立的國際局聯合起來,組成了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合局。1967年在斯德哥爾摩成立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74年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中國已在1980年3月3日參加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同年6月3日成為該組織的正式成員國。
世界知識產權日4.26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在1999年的提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2000年召開的第三十五屆成員大會上通過決議,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4月26日是《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生效的日期。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與信息科技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表 瀏覽:294
內地音樂版權 瀏覽:208
公共衛生服務今後工作計劃 瀏覽:457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小組 瀏覽: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瀏覽:519
工商局愛國衛生月及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總結 瀏覽:942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