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孫憲忠物權編最新講全文座

孫憲忠物權編最新講全文座

發布時間:2022-07-25 07:29:54

『壹』 關於民法總則立法的議案,孫憲忠老師所在的課題組提出多少個條文

編纂民法典還要跨越哪些障礙第一步,對現行民法通則進行全面修訂,並上升為民法總則。根據孫憲忠的研究,民法通則的156個條文至少有70個已被新法所替代,基本上已失去了作用。沒有被替代的條文中,大部分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作為民法通則起草者之一,江平承認「民法通則很多內容不適用了」。「民法通則應該改為民法總則。有了民法總則,我們才能有一個正式的民法典。把民法通則改為民法總則是現在最關鍵的一步。」江平說。第二步,對現有的民事單行法查漏補缺。王利明建議制定一部人格權法,將其作為未來民法典的一編。楊立新建議將婚姻法和收養法合並,制定完善的親屬法或婚姻家庭法;修改物權法、合同法、繼承法等法律,消除條文之間的矛盾,使之協調一致。第三步,編纂民法典。這要求以民法總則為基礎,將各個民事單行法納入其中。「應當按照科學、合理的體系,以法律關系為中心,整合民事單行法,並按照法典化的要求,對其進行必要的修改、補充和完善,在此基礎上頒行一部系統、完整的民法典。」王利明說。在2013年和2014年全國兩會上,孫憲忠兩次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提出編纂民法典的議案,有關部門回復稱,民法典制定問題比較重大,可以先進行研究。一些具體問題,或許是影響民法典制定進程的原因。事實上,人格權法是否獨立成編、是將單行法匯編成民法典還是重新編纂等,學界和實務界都有爭議,尚未達成一致。摘自《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16日03版)

『貳』 跪求孫憲忠 中國物權法總論第一版 可付費

我有不免費100塊錢

『叄』 孫憲忠的主要作品

具體的學術努力在於:第一,系統深刻地對中國物權法進行研究,為中國物權法制定的提供了理論基礎,主要在國有財產權利、城市土地權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研究領域,以及物權變動這些物權法的核心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根據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理念更新中國民法學思想系統和知識系統,在中國民法基本理論如法律行為理論方面取得突破。
第三,在與民法尤其是物權法相關的法律制度,比如土地管理法、公證法、合作社法等法律的研究中貫徹民法的基本精神,促進這些法律取得本質的改進。觀點得到立法機關的重視和學術界的認可,內容得到立法系統性的的採納。 《論物權法》
《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
《德國當代物權法》
《國有土地使用權財產法論》
《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參編)
合作著作
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國社會科學》等雜志發表論文80餘篇,譯文10餘篇。 《財團法人的所有權及我國宗教法人財產權利的歸屬問題初探》,《中國法學》1991年第5期,1萬字。
《論公有制的法律實現方式》,《法學研究》1992年第6期,1.2萬字。
《土地在財產法中的意義》,《法律科學》1992年第3期。
《物權行為理論探源及其意義》,《法學研究》1996年第18卷第3期,2萬2千字。
《論不動產物權登記》,《中國法學》1996年第5期,1萬7千字。
《不動產物權取得研究》,《民商法論叢》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2萬4千字。
《中德民法學者對我國制定物權法的看法》,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1996年12月10日,4千字。
《大陸土地權利制度的現狀與展望》, 《一九九七海峽兩岸土地法制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年,台北,政治大學地政系,2萬字。
《當代不動產法評述》,系列論文,《中國土地》1996年第4期至1997年第6期,共計7萬5千字。
《德國民法對中國制定物權法的借鑒作用》, 《中外法學》1997年第2期,5千字。
《德國民法物權體系研究》,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5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6萬3千字。
《以法的眼光看企業法人的治理結構》,《中國企業報》1997年9月10日,5千字。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初探》,《外國法譯評》1995年第2期,1萬7千字。
《當代民法與精神文明》,劉海年、劉瀚等主編《依法治國與精神文明建設》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7千字。
《我國土地權利制度發展展望》,《中國土地科學》1997年第12期,8千字。
《從自由到公正-合同法基本原則的進化》, 沈達明主編《當代西方社會科學》,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7千字。
《公有制的法律實現方式與國有企業財產權利問題》,《燧石》1998年第3期。6千字。
《中國財產權利制度面臨根本更新》,《1998年中國國情報告》,中國統計出版社,5千字。
《中國民商法體系建立的過程及最新動向》,1998年3 月在日本召開的「中國、越南、蒙古和日本四國民商法」研討會的報告之一。1.2萬字。《中國財產權利制度的改造》,1998年3 月在日本召開的「中國、越南、蒙古和日本四國民商法」研討會的報告之二。8千字。
《不動產登記部門的法理探討》,《中國土地科學》1998年第1期,5千字。
《土地登記的法理和登記機關的選擇》,《中國土地科學》1998年第2期,8千字。
《拋棄批判,立足建設——關於民法研究方法》,《世紀評論》1998年第2期,5千字。
《我國土地管理法與物權法的相互作用》,《中國土地科學》1999年第1期。1萬2千字。
《論民商法的研究方法》,《法律科學》1999年第2期,6千字。
《制定新世代的物權法》,《中國法律》,1999年第4期,6千字。
《論物權變動的原因及其結果的區分原則》,《法學研究》1999年第5期,1萬2千字。
《物權法的基本范疇及主要制度反思》,《中國法學》1999年第5期、第6期連載,約3萬字。
《用民法精神重塑我國社會》,《政法研究》2000年第1期。
《物權變動中第三人保護的法律基準》,《人民法院報》2000年1月25日。
《確定我國物權種類及其內容的難點》,《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
《中國物權法總則建議稿》 《日本消費者保護刑事法》,作者:勝吉生田[日本]著,《法律譯叢》,1991年第6期。6千字。原文為英文。
《德國民法典的過去和現在》,作者:海爾穆特·科勒爾[德國] ,《民商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2萬4千字。原文為德文。
《「抽象物權契約」理論----德意志法系的特徵》,作者: K·茨威格特,H·克茨[德國],《外國法譯評》,1995年第2期,1.7萬字。原文為德文。《合同法中的自由與強制》,作者:K·茨威格特,H·克茨[德國],《民商法論叢》第9卷,3萬字。原文為德文。
《行為能力比較研究》,作者:K·茨威格特,H·克茨[德國],《外國法譯評》,1998年第3期,8千字。原文為德文。
《德國物權法的機構及其原則》,作者:F·克瓦克[德國],《民商法論叢》第12卷,2.8萬字。原文為德文。
《三大法系的要約與承諾制度》,作者:K·茨威格特,H·克茨[德國],《外國法譯評》,1998年第6期,8千字。原文為德文。
《法律行為理論——產生與演變》,《環球法律評論》,2001年第2期。 目前承擔的國家課題
《中國物權法建議稿——法條、立法說明、理由及立法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委託項目。本人負責總則部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動產法研究》,國家人事部留學歸國人員資助項目。以此題目撰寫專著一部(已在進行中),已經在2000年上半年完成。
《歐洲聯盟合同法研究》,歐洲聯盟項目,以此題目撰寫專著一部,預訂2000年底完成。
《中國民法典學者建議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委託項目。本人負責總則部分、物權法部分。

『肆』 《物權法》里怎麼規定附屬物的

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於人身之外,能夠滿足人們的社會需要而又能為人所實際控制或支配的物質客體。根據兩個物在物理上相互獨立,而在經濟用途上又相互聯系的關系,民法理論把物劃分為主物與從物。我國《民法通則》並未對主物、從物予以規定,《民通意見》中用「附屬物」來取代了「從物」,但也未明確主從物的概念。各國民法典及法學家對主物與從物所下定義也不盡相同:

《瑞士民法典》第644條:(二)前款的從物,系指依地方通常見解或根據所有人的明確意思表示,繼續為主物的所有人經營、利用或保存,並通過連接或依其他方式與主物有關系的動產。

《日本民法典》第87條第1款:物的所有人,為其物可供日常所用,將屬於自己所有的他物附著於其物時,其附著之物為從物。

《德國民法典》第97條第1款:不是主物的組成部分,但為了主物的經濟目的而提供使用,並與主物存在符合此使用目的的空間關系的動產,為從物。在交易中不認為是從物的物,不是從物。

卡爾.拉倫茨(K.Larenz):一個物可以不是一個其他物的部分(即與其他物一起組成一個單一的物),而長期地為了一個其他物的經濟目的服務,並且作為其他物經濟作用的輔助工具。

孫憲忠:所謂主物,指能夠獨立發揮效用的物。非主物的組成部分而附著於主物,並對主物發揮輔助效用的物,稱為從物。

梁慧星:從物指從屬於主物之物,從物之外的物皆為主物。

筆者認為,主物是獨立存在,在與同屬一人所有的其他獨立物結合使用中,發揮主要作用的物;相應地,在結合使用中起輔助、配合作用的物是從物。如電視與電視遙控器,分別為主物和從物。較為周延的從物的定義應為:非主物組成部分,常輔助主物發揮效用而同屬一人之物。

附屬物則是指附屬於某一特定主物,不具有使用獨立性的物。

二、認定從物、附屬物的要點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主物的認定沒有問題,主要是從物及附屬物應如何認定。根據從物的概念及與主物之間的關系,要認定從物需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具有獨立性,非主物的構成部分。這是判斷一物體是否為從物的首要標准,可以看其物理構造上及使用上是否均有獨立性。從物為獨立的物,如果為某物構成之一部分,則不產生主物與從物關系。如汽車之輪胎,房屋之窗戶等均為物之部分關系。對於附屬房屋,是否具有獨立的出入門戶是判斷獨立性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標准。

2、從物須經常輔助主物的使用。即從物的使用目的須具有永久性,且此目的不以經濟效用和經濟目的為限。偶爾輔助使用的不構成從物,如結婚花車臨時裝飾的鮮花等。但如果該車專門為結婚之用,鮮花裝飾為其經常之裝飾物,則鮮花裝飾構成該車之從物。

3、須與主物屬於同一人所有。例如甲的汽車和汽車上的備胎,如果是乙的汽車和甲的汽車上的備胎之間就不存在主從物的關系。

4、須交易上無特別習慣,在交易上視為從物。德國民法典即強調了交易習慣在判斷從物時的重要性。例如,甲用布袋裝著米在市場上出賣,不能認定該布袋為米的從物。

我國理論界和現行法律均不區分從物與附屬物,筆者認為從物和附屬物還是有區別的。附屬物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附屬物是指附屬於某一特定主物的一切物,其中只有那些與該主物同時使用並在這一過程對其效益的發生起著輔助作用的物才是從物。狹義上的附屬物則具有如下特徵:僅僅具有物理構造上的獨立性,並不具備使用上的獨立性,其使用上與主物成為一體,其所有權歸於消滅。

『伍』 孫憲忠的學術觀點

1、在民商法方法論方面,提出「拋棄批判、立足建設」的觀點,認為應從過去的對民商法學的現有國內外科研成果的否定性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不要總想著批判他人,而應該認真地從建設我國市場經濟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法律體系的角度構造自己的民商法。現行法學包括了過多的「以階級劃線」批判他人的內容,而對我們自己建設所需要的東西卻不甚了了。立足建設,需要吸收傳統民商法包括西方的和中國自己歷史上的符合法理的制度,也需要按照國情和時代進行積極的創造
2、最早提出所有制的法律實現方式問題,提出對公有制的所有權形態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重新進行改造。孫憲忠認為,作為經濟基礎的公有制與作為上層建築的民法財產權利制度並不一致,他們之間有一個決定和被實現的關系。所有制並不能照相式地反映為民法上的所有權制度。公有制並不一定要反映為國家所有權,國家掌握股權、企業法人享有所有權,也是公有制的反映形式。孫憲忠比較早地探討了世界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以及該體制下民法、商法的基本作用及其相互關系;最早探討了財團法人的財產權利的獨特性,並提出按照財團法人所有權形式規范中國法人財產權利的見解。
3、在民法學總論方面,對法律行為制度進行了獨到的研究。孫憲忠比較早地將德國民法中的法律行為制度介紹到國內,並深刻地研究了法律行為制度的源流及其本質,指出法律行為制度中的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構成的基本差異;尤其是孫憲忠對物權行為理論的確切含義進行的正本清源性質的研究,糾正了理論界原有的錯誤認識,扭轉了這一理論在中國民法學界長期遭到否定的局面,使其在中國大陸法學界基本上已被判處死刑的情況下重新復活。由於該理論對現代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交易安全提供了切實的法理基礎,所以,這一理論在我國大陸的復活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孫憲忠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經被立法和司法解釋接受,而且孫憲忠的學術主張獲得了國外以及中國台灣地區法學界的承認。
4、在民法物權研究領域,提出了系統的立法觀念和體系。在物權法總則方面,孫憲忠通過對當代世界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不動產法的基本原理和具體制度和中國實踐情況的研究,建構了中國物權法基本體系、法理、物權類型及相關制度,創建性地指出物權法具有靜態動態支配關系調整、物權變動調整、第三人保護這三個基本范疇。孫憲忠認為:物權法應具有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絕對原則、物權公示原則、物權特定原則和物權抽象原則,物權法兼有靜態和動態保護民事主體的權利和交易安全的功能;當物權變動時,應當區分作為原因的債法行為和作為結果的物權行為的要件、時間及其效力,物權變動應依其自身要件產生相應的效力。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孫憲忠提出的應以物權行為理論作中國物權法的基本理論構成、物權行為制度較善意取得制度更有利於客觀公正地保護第三人,指出應建立與此相適應的完善的登記制度的諸多見解,已為中國物權司法所採納,並且成為中國物權法學者建議稿的理論基礎。孫憲忠最早將世界上公認最發達的德國民法物權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基本制度引進國內,對中國物權法立法提供了系統的參考資料。在物權法分則部分,孫憲忠早在90年代初首次在中國從民法物權法角度對中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進行系統研究,多項成果被後來的立法採納。此外,孫憲忠根據物權法的法理對物權法具體制度的建設提出了系統的設想。比如,孫憲忠提出,物權法對「國有所有權」制度應采中央地方分級所有理論、集體土地使用權制度應采法人理論重新建構、並且對財團法人所有權、企業法人所有權、建築物所有權等制度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這些理論,對拓展了物權法研究領域及研究思路,實事求是地建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物權法體系作出了努力,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5、在不動產法研究方面,提出的多項成果為學術界承認,並且被立法採納。比如,孫憲忠根據物權法的基本原理,系統地研究了不動產登記問題,指出不動產登記具有物權公示效力、物權變動的根據效力、權利正確性推定效力、善意保護效力和警示效力;在這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中國不動產登記制度上的「五個統一原則」,即統一登記法律依據、統一登記機關、統一登記效力、統一登記程序、統一權屬證書的理論。該理論已經成為中國物權法立法、土地立法和不動產登記法立法的指導思想。

『陸』 誰有孫憲忠教授的《再論物權行為理論》

有你也拿不到呀。你用梁彗星和霍恩還有拉倫茨的書頂一下好了。

『柒』 什麼是物權行為它的定義是什麼

⒈物權行為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法律行為的一種,只要承認債權與物權的劃分,就必然要承認債權行為之外還有物權行為。
首先,「法律行為」這個概念是德國學者首先提出的,它從根本上解決了一般性的法律行為與具體的法律行為形式之間的關系,為不同類型具體法律行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克服了大陸法系各國法制實踐中長期懸而未決的矛盾,解決了法律行為普遍規則與具體規則之間的關系,使民法典避免再對各種具體法律行為作出不必要的重復規定。它解決了意思自治原則與合同自由原則之間的關系,確認了法律行為不僅可以發生債法上的效果,而且可以產生婚姻法、親屬法以及其他私法上的效果,擺脫了將法律行為從屬於債法或合同法的傳統民法體系。
同時還認為,只要我國民法理論還承認債權、物權、親屬權等基本民事權利的劃分,就同樣必須承認物權行為這樣一種法律行為的客觀存在。因為作為私人的、旨在引起某種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人們從事法律行為的目的可以是各不相同的,既然有以特定人與特定人之間以發生、變動、消滅債權債務關系為目的的債權行為,順理成章地就有一個以設定、變動和消滅物權為目的的行為,這就是物權行為。
最後,物權行為是對法律行為依其法律效果進行分類的邏輯上的必然結果。如果否認我國民法理論中存在物權行為,那麼我們就無法對法律行為按照人們意思表示中希冀引起法律效果的不同加以分類,整個民法的邏輯體系將可能因此而發生混亂。有的學者已經指出,如果在民法理論上否認物權行為,那麼作為法律行為的唯一支柱就只有債權法上的合同。這樣一來,法律行為作為一項民法總則中規定的制度就成了問題,因為,只作為對債的發生原因之一的合同的規則的抽象,作為債法的一般規則尚有問題,作為民法的一般規則列入總則編的科學性就更不能成立了
⒉關於物權行為的無因性問題,文中是這樣說明的:無因行為必須由法律作出規定,法律可以規定某些物權行為是無因行為,也可以規定某些債權行為是無因行為,德國民法就是如此。某種行為,在理論上我們認為它「應該」是無因行為,但未規定在法律中,還是不能作為無因行為看待。
另外,孫憲忠博士在文中提到 :
⒈(物權行為)理論使民法體系更加清晰合理,富有邏輯性。
⒉加強了對交易安全的保護,為保護善意第三人提供了最切實的理論基礎。
⒊該理論最終解釋了物權公示的「公信力」,即物權為什麼必須公示並能在公示後取得對抗任意第三人的效力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也有學者提出反對意見,其中以王利明先生為代表3,他的意見主要有:
第一, 所謂移轉物權的合意實際上是學者虛構的產物,在現實的交易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獨立於債權合意之外的移轉物權的合意。
⒈以買賣為例,當合人訂立買賣合同的目的,就是使一方支付價金而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而另一方通過交付標的物而取得價金的所有權。因此,移轉價金和標的物的所有權既是當事人訂立債權合同的目的,也是債權合同的基本內容,如果將移轉標的物和價金所有權的合意從買賣合同中剝離出來,買賣合同也就不復存在。而且,當事人訂立任何一份買賣合同,都必須對價金和標的物移轉問題作出規定,否則買賣合同將因缺少主要條款而根本不能成立。既然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規定價金和標的物的移轉問題,那麼他們沒有必要就標的物和價金的所有權移轉問題另行達成合意。因此,所謂移轉物權的合意是包含在債權合同之中的,它本身不可能超出債權合同。
⒉物權和債權的性質區別並非必然導致物權的意思表示必須獨立於債權的意思表示,也並非是產生特殊的物權變動方法的根據。
⒊就交付行為來說,它並不是獨立於債權合意而存在的,交付的性質是實際佔有的移轉,從物權法的理論來看,單純的實際佔有的移轉並不能必然導致所有權的移轉。交付效果不可能與買賣合同分割開來。尤其應當看到,實際交付標的物不是什麼單獨的行為,而是當事人依據債權合同而履行義務的行為。例如在買賣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是當事人應負的基本義務,而一個交付行為是否真正完成,取決於出賣人所實施的交付行為是否符合買賣合同的規定。如果出賣人未按合同規定的期限提前或遲延交付,或交付標的物有瑕庇,或交付標的物的數量不足,顯然不符合合同的規定不能構成真正的交付。如果將交付行為與買賣合同割裂開來,那麼交付行為的正確和正當與否也失去了評價標准。
⒋就登記來說,其本身並非民事行為,而是行政行為。
而針對否認物權行為的意見,孫憲忠博士在他的文章4中提到:
⒈物權行為並非純屬抽象,而是事實存在的
例如,德國民法上,所有權人為自己的土地設立債務的行為,以及定限物權的設立行為都是現實中存在的物權行為。
⒉關於物權行為抽象性對原所有權人保護不利的質疑:
關鍵在於我們沒有了解到德國物權行為理論的新發展,即,在德國法上,將法律行為理論的一般規則運用於物權行為之中也是符合法理的,那麼,物權合意就可依一定情事得為撤銷,也就不存在對原所有權人不利的問題了。
⒊關於物權行為理論過於玄妙而難以被公眾理解和立法,司法運用的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不成其為問題,因為一個符合法理,邏輯的理論只是因為對其了解和運用的不熟悉就棄之不用,實在是為荒唐。
經過閱讀相關的一些文獻和論文,我對物權行為理論有一點自己的認識,其中主要的想法來源於雅科布斯先生的《19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一書的後記,即雅科布斯先生和楊振山先生關於物權行為理論的討論以及雅科布斯先生對物權行為理論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和推理進路的介紹。
一?物權行為理論的前提:
1法源前提:
薩維尼並非獨自完成了物權行為理論的發現,而是基於胡果的研究成果。而胡果的研究立足於對羅馬法的研究,同時,薩維尼在發展胡果的理論時也是基於對羅馬法的研究。可以說羅馬法是物權行為理論的法源基礎。
2理論前提:
通過對羅馬法的考察,胡果發現,在法學階梯的法學體系的第二部分中,應該區分出有關對物的物法和對人的債法5。這也是德國民法典最值得提到的體系特點,即對物法和債法的截然區分6。同時,對債的性質的認識,也使物法和債法的區分得到清晰:胡果將債稱為人際間的束縛並在這個意義上將此概念稱為「羅馬法的精神」,而從這個表述中可以發現,「債權是一種權利,其針對的對象並非物,而是另外一個人;債權使這個人失去對享有除某個債權中所指的行動的自由權以外的全部普遍自由,這個行動因為被排除(此排除並不排斥他人)出自由的范圍,所以不再是可以做的行動,而是必須做的行動。」7
由於債法與物法的分離,所以在所有權取得方式中不包括債的關系8,因此債權請求權被排除出所有權轉讓的要件。那麼,現在可以發現,為了物權變動的生效單單依據債的關系是不能完成的。物權和債權的二分是物權行為理論的理論前提。
二?物權行為理論的推導:
在物權行為理論發現前的時期,當時的學者通常認為,所有權繼受取得的要件被分為(合法)的名義和取得形式兩部分9。而關於名義和取得形式的具體含義則經過了一個時期的發展。在所謂的「中世紀畸形化」的時期,取得形式被定義為交付,而(合法)名義被認為是指向所有權轉讓的債權。
為了糾正這一「中世紀畸形化」和順應「時代潮流」,於是產生了下面的結論:「在所有權的取得中,必須存在一個區別於所有權取得本身的名義。」更准確的說,所有權是在「佔有開始」之後產生的,於是將債權請求權稱為名義是一個錯誤。轉讓行為和轉讓的基礎行為相分離,是澄清了上述不準確表達的羅馬法10 。那麼,與債權請求權相分離的名義就只能是一個合同,而這個區別於建立債權請求權的債權合同的合同就只能叫做「物權合同」。11
至此,物權合同或者說物權行為已經凸現眼前,這樣一個嚴密的邏輯推導過程又是基於羅馬法的法源地位,而物權行為的獨立性也因此證成。
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存在是物權轉讓的抽象性的主要原因。12
意思的動機不屬於意思,債權行為是物權轉讓行為的動機而非其意思本身。雖然,沒有人會沒有動機的為意思表示,但動機本身不能被考慮為意思表示。
從這個判斷出發,我們會發現,獨立的物權合同或許其基礎關系――債權合同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效,被撤銷,但由於這個債權合意僅僅是物權合意的動機,所以,只要物權合意本身沒有無效或被撤銷的事由,那麼物權轉讓就是合乎合意的有效。
在債權合意失效情況下物權合同有效並發生物權轉讓的效力,於是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存在就是適宜的和必要的。
但是,發現物權行為理論的法學家並不是以這樣的邏輯順序推理,而是從反方向進行推理。由於在羅馬法中存在這樣一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那麼就有下面的推理:法律行為可以因為錯誤動機而無效被撤銷,而這一錯誤的可撤銷性又來自於法律行為鑒於一個法律原因而實施,而錯誤正好涉及這一原因,這就是「錯誤的重要性或曰致命性」。這個錯誤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涉及一個原因,而所有權轉移行為恰恰鑒於原因而實施。因此,實際中現有法的不當得利請求權是缺乏法律基礎的所有權有效這一結論的邏輯基礎。如果,基於誤想原因而實施的轉讓不能有效將所有權轉讓給受讓人,那麼這將與缺乏法律基礎而給付的不當得利相沖突。13
四?總結:
從上文的論述中可以發現,物權行為的發現是一個從羅馬法法源出發,嚴密邏輯推理和細化法律關系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似乎沒有可以駁倒的漏洞,也許這就是物權行為這一論題不斷被爭論而未能有壓倒性反對意見的原因。那些反對意見只是集中在物權行為理論的影響和外在價值,還無法從根本上對其核心價值、推理前提和推理過程進行摧毀。所以,反對意見只能說明物權行為理論的疏漏,卻不能將其推翻。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就只能將推導的法源否定,那就是否認羅馬法的合理性和邏輯性,而這一點相信是難以做到的。另外,承讓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否認其抽象性相信也是不合邏輯和不合體系的。因為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在邏輯上否認物權行為的抽象性。
參考資料:http://www.fawang.net/dbbs/index.asp

『捌』 物權編草案二審:宅地70年產權續期是否繳費仍無定論

 「建議推動有關方面盡快拿出方案,明確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的手續辦理,續期費用的標准、繳納和減免辦法等,這樣以便於在立法中作出明確規定。」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將於4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民法典物權編草案提請二審,關於住宅用地使用權屆滿續期問題,與去年8月的初次審議稿相比,草案二審稿未作文字修改。
  物權編草案第152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2007年開始實施的《物權法》第149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與之對比,物權編草案增加了「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這句話。
  物權編草案這種表述一度引起外界對於宅地70年產權續期將收費的擔憂。在二審期間,雖然草案二審稿未對相關條文進行修改,但宅地續期問題還是成為與會人員的一個討論焦點。
  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台方案
  在分組審議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東明說,建議完善關於建設用地使用期限到期規定。建議刪除草案第152條第1款和第2款中「行政法規」的表述,考慮到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續期繳費問題關系廣大群眾切身利益,也涉及國家財稅收支,影響廣泛深遠,應當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而不是行政法規。
  「目前現行法律和法規中還沒有相關規定。下一步在立法過程中要補上這個空白。我認為首先要有一個方案,然後再根據這個方案考慮在哪一部法律中進行規定。」王東明說。
  王東明表示,2016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中第十個問題就是解決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續期的問題,明確要求要作出法律安排,後期在貫徹這個文件中,明確由國務院先拿出方案。建議推動有關方面盡快拿出這個方案,明確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的手續辦理,續期費用的標准、繳納和減免辦法等,這樣以便於在立法中作出明確規定。
  廖曉軍委員也表示,物權編草案增加相關內容,但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同步跟進修改和完善,可能會直接影響千家萬戶對於未來負擔的預期。因為有償續期還是無償續期,以及續期的期限到底有多長對老百姓事關重大,會嚴重影響房地產市場。這么重大的問題,現在還沒有研究確定的情況下,在物權編草案里把這個寫進去,感覺有些不同步。
  廖曉軍認為,考慮到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後如何支付續期費用,是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敏感復雜問題,建議在審議物權編草案的同時,研究一攬子修改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明確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的期限、續期費用支付標准、辦法、方式,以及繳納或者減免的具體規定。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良也表示,物權編草案152條作了一個原則性規定,但迴避了續期期限、續期是否收取以及如何收取相關費用等問題。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續期問題社會關注度較廣,建議進一步完善住宅建設用地的續期期限、續期是否收取以及如何收取相關費用等問題,以避免爭議。
  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孫憲忠表示,在「自動續期」後面加上「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這句話,這個條文的精神就是(續期)收費是個大原則,不過怎樣收費,物權編現在不規定,將來還得要有別的法律法規來規定的。
  他認為,這個權利涉及城市居民七八億,而且收費權有可能被列入行政強制,這個權利內容的改變,不能說不重大。「一定要從真正保護人民權利的角度認識這個問題,一定要把物權編草案第152條後頭這句話刪掉。」
  宅地產權為何是70年?
  宅地產權續期問題的由來,源於我國規定土地出讓使用權有年限限制。
  按照1990年國務院頒布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我國土地使用權出讓按照類別設置了不同的最高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等。
  簡單來說,就是普通民眾購買的商品住宅,其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權最高為70年。但為何規定最高70年?
  在分組審議中,李培林委員說,物權編是民法典的核心部分,應當回應群眾現在關心的一些重大問題。第12章建設用地使用權裡面多次提到「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但實際上現有條文並沒有對屆期作出明確規定。
  李培林認為,大家都關心自己的住房使用權到底是多少年,現實中我們依據的是國務院1990年頒布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物權編草案不能依據一個低位階的國務院行政法規作為它的法律前提。為了不造成現實中的爭議,可以直接引用國務院制定的條例,把它變為民法典的土地使用權期限,還可以參照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規定,規定在使用權期間屆滿後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繼續延長使用權期限。
  「今年是建國70周年,可能只有少量住房是解放前就擁有使用權,現在使用權70年屆滿。至於其他多數住宅,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個人擁有住房的居住用地使用權,大部分到現在還不到30年,這部草案需要考慮長遠,對這部分許可權應該有明確規定。」李培林說。
  韓梅委員也認為,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屬於民事基本制度,按照立法法規定應當由法律加以規定,但現實卻由作為行政法規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予以規定,其效力層級顯然不夠,也不符合立法法規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只設定了最高年限,沒有規定最低年限,這不利於保護房地產相關權利人的利益。
  韓梅表示,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在物權編草案中明確「自動續期」的含義,且對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最低年限、最高年限、期限屆滿後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歸屬作出明確規定。

『玖』 孫憲忠的基本資料

姓名:孫憲忠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歷:博士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專業領域:民法、物權法、不動產法
留學情況:1993年至1995年作為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的學者,在德國漢堡市馬克斯·普郎克外國與國際私法研究所從事物權法研究,獲洪堡基金會研究證書
外語:懂德語,英語良好 孫憲忠,男,1957年生,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1976年至1980年人民解放軍部隊服役,1980年至1984年在西北政法學院(今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系)讀本科,取得法學學士學位;1984至199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攻讀法學碩士學位和法學博士學位,為新中國第一屆民法學博士。1992年晉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教授。1993年獲聯邦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 Stiftung)博士後研究獎學金,赴德國漢堡馬克斯-普郎克外國和國際私法研究所學習。留學期間,專攻物權法、不動產法。1995年回國,1997年晉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1998年晉升為博士生導師。1999年被中國法學會命名中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2005年5月至11月外出擔任德國著名大學明斯特大學客座教授。2006年獲得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家公安部特邀監督員,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法學部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才引進評審委員會委員,歐洲聯盟法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兼任中國民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建設部法律顧問、以及澳門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法官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湖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多所大學兼職教授。發表獨立專著6部,合作專著10餘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雜志發表論文100餘篇,譯文10餘篇,在德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的重要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其研究成果在德國、日本、韓國等地得到相當的關注,是國際認可的中國法學家之一。從1995年國家物權法立法工作開始到物權法頒布,一直受邀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會法律工作委員會民法典以及物權法的立法專家。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國家建設部法律顧問、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西北政法學院兼職教授、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湖南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擔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歐洲聯盟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常務副會長、國家建設部法律顧問、以及澳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湖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多所大學兼職教授。發表獨立專著6部,合作專著10餘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雜志發表論文100餘篇,譯文10餘篇,在德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的重要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其研究成果在德國、日本、韓國等地得到相當的關注,是國際認可的中國法學家之一。從1995年國家物權法立法工作開始到物權法頒布,一直受邀擔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會法律工作委員會民法典以及物權法的立法專家。

『拾』 孫憲忠的人物經歷

1976年-1980年,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服役。
1980年-1984年,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法學本科,法學學士。
1984年-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法學碩士。1987年-199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法學博士學位。
1992年晉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教授。
1993年獲聯邦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 Stiftung)研究獎學金,赴德國漢堡馬克斯-普郎克外國和國際私法法研究所留學,主攻物權法、不動產法。
1995年回國。
1997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1998年晉升為博士生導師。
1999年被中國法學會命名「中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
199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歐洲聯盟法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5月至11月外出擔任德國著名大學明斯特大學客座教授。
2006年獲得國務院特殊貢獻專家津貼。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初,孫教授被聘為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名譽院長。
2016年3月2日,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隨團抵達北京,出席全國人代會。

閱讀全文

與孫憲忠物權編最新講全文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蘿莉羊年限定 瀏覽:393
愛迪生觀察什麼發明了什麼 瀏覽:864
供電方案有效期 瀏覽:684
馬鞍山市麻將館 瀏覽:609
sm2證書 瀏覽:655
汽車銷售投訴比 瀏覽:951
成果用的手機 瀏覽:673
商標注冊授權委託書 瀏覽:825
蘇州市專利代理人薪資水平 瀏覽:527
工商局幾號發工資 瀏覽:836
認繳年限多久合適 瀏覽:57
哇米諾商標注冊詳情 瀏覽:243
江發明被搶劫 瀏覽:770
上海信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0
蘇州注冊商標公司地址 瀏覽:54
在淘寶如何投訴賣家 瀏覽:439
利川有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瀏覽:821
汕頭市潮南區工商局 瀏覽:704
杭州麥下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瀏覽:3
志誠商標公司上班 瀏覽:160